高职院校大学生职业道德和职业精神教学现状分析

来源 :现代职业教育·高职高专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eannazh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高职院校大学生的职业道德和职业精神是职业素质的基本内容,它有助于实现个人的可持续发展,越来越成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也关系到中国的转型升级。当前高职院校大学生职业道德和职业精神素养还不能完全满足企业、社会需求,必须提高高职院校职业道德和职业精神教学的实效性,转变教育观念,充实教学内容,发挥实践教学的作用,利用社会、企业资源开展双主体育人。
  [关 键 词] 高职院校;职业道德;职业精神
  [中图分类号] G715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16)13-0026-02
  2015年8月《教育部关于深化职业教育教学改革 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若干意见》强调,提高学生职业技能和培养职业精神高度融合,深化职业精神培养。职业道德和职业精神与职业技能一起成为高素质技能人才的“一体两翼”,缺一不可。大学生职业道德和职业精神越来越成为企业发展的核心竞争力,也成为高职院校自身发展的竞争力。现实中,高职院校大学生职业道德和职业精神培养的实际效果远远不能满足企业和社会需求,这是高职院校竞争力的短板之一,是急需面对和解决的问题之一。
  一、职业道德和职业精神的内涵
  (一)职业道德和职业精神的内涵。职业道德是指从事一定职业的人在职业生活中应当遵循的具有职业特征的道德要求和行为规则,基本的职业道德规范包括爱岗敬业、服务群众、办事公道、诚实守信、奉献社会。每个人处于不同的专业领域,职业道德还包括专业伦理规范。所谓专业伦理,就是专业团体和组织,为体现专业领域的要旨、价值理念和服务精神,规范从业人员而制定的价值判断基础和伦理规范,通常包括四个方面的内容,共同的职业理想、指导性伦理守则、规定性伦理制度、对违规者的制裁。所以,职业道德既指各行各业共同遵循的道德规范,也包括专业伦理,如护理职业道德、医学伦理、旅游职业道德、产业工人职业道德。
  职业精神是在职业生活中能动地表现自己的职业技能的内在精神动力,基于对职业义务、职业责任、职业使命的认识与体悟,形成的包含职业理想、职业态度、职业使命感、职业纪律和职业作风在内的具有职业特征的精神气质,“重点培养敬业守信、勤勉尽责、精益求精的职业精神”。
  (二)高职院校大学生职业道德和职业精神的内涵巩固而稳定的专业思想;热爱专业的工作态度;正确的职业价值观;社会主义职业道德和职业精神;行业职业道德和职业精神。高职院校大学生职业道德和职业精神作为一个整体研究,都是社會主义道德规范和社会主义精神在职业领域的体现,两者之间是递进关系,对职业道德的认知理解只有在职业情境中才能真正内化为职业精神,外化为自律行为。
  (三)重要性。高职院校大学生毕业后能否适应未来的职业角色,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学生具有的职业道德和职业精神素养。因此,职业道德和职业精神素养关系到大学生的可持续发展和就业竞争力,也越来越成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也是决定高职院校竞争力的重要因素。现实中,高职院校学生该方面的素质远远不能满足企业和社会等用人单位的需要。
  二、高职院校大学生职业道德和职业精神素质状况
  当前国内经济转型发展、产业结构调整的背景下,人才竞争越来越激烈,用人单位、社会需求和人才市场对大学生素质的要求越来越重视职业道德和职业精神。由过去较为重视大学毕业生的专业知识与技能、相关工作经验、专业对口度、交流沟通表达能力、学习能力等方面的需求,转变为要求大学生的综合职业素质、通用职业能力、基本素养。尤其看重学生的责任心、敬业精神、乐观向上、积极学习能力、团队合作意识与抗压能力。性格越来越受到用人单位的关注。
  职汇招聘人才招聘信息专家分析,除了学历、经验外,用人单位对求职者素质排在前五位的是诚信、沟通、合作、谦虚、务实,用人单位看中的“80、90后”员工素质专业知识占17%,责任心占41.2%,自我管理能力占24.7%,沟通能力43%,团队合作46.4%,创新能力32.5%。
  我院对用人单位、实习单位的毕业学生每年都要进行跟踪回访,关注学生的成长和发展,跟踪反馈的情况表明:用人单位重视职业道德和职业精神等综合素质,如道德诚信、社交能力、工作态度、团队精神;学生的适应状况差别较大,表现较好的有的已经成长为企业骨干,大多数学生对职业生活不太适应,有的适应较慢;学生的稳定性也较差,据2015年4月麦可思调查公布的一项抽样调查结果显示,高职大学生毕业后3年内的跳槽率达到77%,我院用人单位反映出毕业生工作稳定性差,跳槽频繁,给用人单位和自身都带来严重损失。用人单位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改进的建议,首先拓宽校企合作的深度与广度,给学生提供更多的实习机会;学生要有清楚的自我认知和清晰的职业生涯规划,对理想与现实的差距要有充分的思想准备;大学期间保证专业学习的前提下,多参加各种形式的实践锻炼活动;要有较强的学习能力和团队精神;要接受并认同企业的文化,有利于更好地融入工作。
  由此可见,企业、社会需求对高职院校毕业生职业道德和职业精神素养提出了较高要求,但是高职院校毕业大学生该方面的职业素质远远不能满足用人单位和社会的需求。提高高职院校大学生的就业竞争力关键在于将大学生的职业道德和职业精神培养融入职业技能的培训中,作为高职院校有责任帮助我们的学生去提高这些能力和素质,只有经过我们共同的努力,才能搞好学生的就业情况。
  三、高职院校大学生职业道德和职业精神教学存在的问题
  高职院校大学生职业道德和职业精神素养不能满足企业和社会需求,主要原因在于职业道德和职业精神教学实效性差,高职院校职业道德和职业精神教学实效性差表现在:
  (一)高职院校大多重视学生显性职业技能培养,轻视学生隐形素质如职业道德和职业精神的培养。高职院校已经从技能为王的阶段发展为全面提高素质教育阶段,高职院校对重视技能教育成为共识,却对重视职业道德和职业精神还有待提高认识。   (二)教育内容单一,各自孤立,不成体系。职业道德和职业精神内涵丰富,既有共性的职业道德内容,也有专业伦理规范;既有显性的可以看得见的岗位职责,也包括看不见的职业价值观、职业态度。目前,实际上,高职院校将职业道德与职业精神的内容主要放在思政课,只有少数专业如护理系、医学系、财会系、旅游系等系开设了专门的职业道德课程,很多系没有开设专门的職业道德课程。有调查表明,70%以上的学生该方面知识主要来自于思政课,较少人认为来自于专业课教师的教学。
  (三)教学方法上重视职业道德知识讲授,较少职业精神实践教学,主要教学方式是知识点讲授的理论灌输,忽视职业道德和职业精神情感体验、实践体验。
  (四)评价方式简单,主要以期末课程考试评价为主,很难将职业道德和职业精神的领悟和认识考查出来。
  (五)培养模式上,主要在课堂进行,没有充分利用企业和社会资源。忽视企业和社会的培养主体责任,无法将优秀的企业文化渗透到学校,学生对企业文化无法认同,毕业后很难在短时间内适应工作。
  四、改进高职院校大学生职业道德和职业精神教学的措施
  提高高职院校大学生的职业道德和职业精神培养的实效性,有助于学生毕业后的职业化发展,也将提高高职院校的竞争力,由此,高职院校应高度重视,采取切实措施改进教育教学效果。
  (一)高职院校要转变办学理念,实施素质教育,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提高职业道德和职业精神培养的实际效果。高职院校学生培养模式应由“能力本位”向“素质本位”转变,将职业道德和职业精神为本的职业素质作为人才培养方案的重要内容。
  (二)完善教学内容并实现体系化,既要发挥思政课主渠道作用,还要改进专业伦理规范课程教学,没有开设专业职业道德课程的系部要开设职业口才、人际沟通、职业礼仪、演讲与口才等选修课,培养企业和社会需要的人际沟通能力、团队精神、职业礼仪和社会交往能力。同时要在专业课教学中、专业教学目标中融入职业道德和职业精神目标的考核、评价,发挥专业课教学的作用。
  (三)教学方法上,必须加强实践教学,因为绝大部分人的职业精神形成于工作过程中。理论课教学中,实践教学应占到30~40%的比重,教学中应创设符合职业特点的教学情境,设计讨论问题,提高职业感知、职业感情,可以情景剧表演,集中观看最美护士、大国工匠等影片,开展辩论赛等形式,树立在平凡工作中做出不平凡贡献的思想。开展形式多样的校园文化建设,结合专业特点、构建有职业特色的校园文化,融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培养学生的责任心、公民意识、感恩之心,打造独具特点的专业文化。
  (四)评价模式上,除了学校进行的课程考核以外,应引入企业评价和第三方评价人才质量。评价模式的改变倒逼学校进行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和水平的教育教学改革。
  (五)培养模式上,发挥企业和社会作用,行业协会加强办学指导,深化校企合作育人模式,实现“双主体”共同育人,共同管理、共同培养,把企业优秀文化融入人才培养全过程,提高对企业文化的认同,不仅有助于学院发展同时有助于培养企业、社会需求的人才,达到互利共赢的目的。
  总之,高职院校大学生的职业道德和职业精神越来越受到企业和用人单位的重视,必须重视发挥企业、学校的作用,整合各种社会资源,以开放的、为学生负责的理念办学,真正提高高职院校职业道德和职业精神培养的实效性,增强高职院校的就业竞争力和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为国内经济的转型升级培养高素质人才。
  参考文献;
  [1]孙晓玲.基于职业素质的高职职业精神内涵论[J].职教论坛,2012(6).
  [2]王丽媛.高职教育中培养学生工匠精神的必要性与可行性研究[J].职教论坛,2014(22).
其他文献
[摘 要] 2016年全国科技大会上提出:“建立企业创新的科技机制,要围绕使企业成为创新主体、加快推进产学研深度融合来谋划和推进,要调整现有行业和地方的科研机构,充实企业研发力量”,而校企合作就是产学研的具体合作形式之一,是促进高职教育发展和企业提升科技研发能力的重要途径。然而校企合作存在政策缺乏激励性、企业参与的积极性不高,校企合作形式比较松散,整体推进的合力相对薄弱;缺乏稳定合作机制和持续有效
期刊
[摘 要] 高校毕业生就业难问题是高等教育大众化进程中难以避免的问题。在问卷调查的基础上从外部、内部对农科院校新办文科专业本科毕业生就业难问题及其原因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从吸纳社会评价加强专业建设、利用数字化课程资源充实课堂教学资源、应用虚拟仿真实习实践资源加强实践教学、加强本科生指导、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增强就业服务指导等方面入手解决新办文科专业本科毕业生就业难问题,从而推进农科院校新办文科专业朝向特
期刊
[摘 要] 如何让隐性能力的教育过程显性化、生动化,一直是职业素养教育的难点之一。东莞理工学校职业素养研究传播中心与企业共同研发的职业素养沙盘,依据职业素养能力与企业经营能力双指标,对学生在企业模拟运营活动中的主要行为进行数据采集与分析,并以雷达图、杜邦分析图等形式呈现,为学生构建模拟运营环境,提供职业素养学习的实训平台,帮助学生充分体验职业素养能力在企业生产运营活动中的存在状态与重要意义。职业素
期刊
[摘 要] 校企合作是应用科技大学建设和发展的必由之路,德国应用科技大学在其办学模式的方方面面均体现出企业的参与和合作,并积累了成功经验。从高校和企业双方自身特点出发,探索其开展合作的基础和动机,为我国现阶段高校转型与发展提供经验和启示。  [关 键 词] 德国;应用科技大学;校企合作  [中图分类号] G647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16)13-0114-02
期刊
[摘 要] 深化校企合作,促进产教融合是建立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关键,而建立一支校企合作、专兼结合的师资队伍是实现高职院校人才培养质量提高的重要保障。以江门职业技术学院机电类专业与江门市T公司的“双向双岗轮动”师资队伍建设模式为例,探索构建校企合作师资队伍建设长效机制的新思路和新方法。  [關 键 词] 师资队伍建设模式;校企协同;双向双岗轮动;机电类专业  [中图分类号] G715 [文献标志码]
期刊
[摘 要] 在高职合成氨生产技术课程教学设计中,在科学分析办学定位,明确应用化工技术专业发展方向,对鄂尔多斯地区相关企业的调研与分析的前提下,在课程改革的过程中,对本课程进行重新设计。  [关 鍵 词] 氨;尿素;课程;教学;设计  [中图分类号] G71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16)13-0190-02  合成氨生产技术是我院应用化工技术专业的一门技术性、实
期刊
[摘 要] 在依法治国的背景下,提升大学生的法律素养能力尤为重要,然而除了法律专业的学生外,几乎没有系统地学习法律知识。作为高职学生的必修课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成为法律素养培养的重要途径。但由于教学学时的限制及教材字数的限制,如何更好地利用这门课提升法律素养能力显得尤为重要。基于上述原因,进行相应的教学改革与探索也是必要的。  [关 键 词] 高职学生;法律素养;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 G7
期刊
[摘 要] 随着21世纪的到来,我国也进入了移动互联网时代,全面改变着人们的工作方式、生活方式乃至生存方式的就是信息网络。而如何运用移动互联网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教育是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者面临的一项严峻而艰巨的挑战,也是高校辅导员的首要任务。因此,全力创新和发展网络信息对大学生的教育是现代教育工作者迫在眉睫的工作。着重阐述了移动互联网下高校辅导员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方式方法。  [关 键 词] 互联网
期刊
[摘 要] 随着高校转向培养应用型人才发展,传统的教学模式已经不能达到这个目标,为实现这一目标,针对财务管理课程教学,实施行为导向教学模式,充分利用多媒体、网络甚至是虚拟的现实情境来完善这门课程的教学,注重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让学生主宰课堂,收获更多知识。  [关 键 词] 行为导向;应用型人才;财务管理  [中图分类号] G64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16)
期刊
[摘 要]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内核,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根本性质和基本特征,反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丰富内涵和实践要求,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高度凝练和集中表达。大学生是中国的未来,大学生的价值观正确与否,直接决定我国社会主义事业能否得到继承以及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伟目标能否顺利实现。研究大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同是一个重要而且迫切的课题,有助于及时把握大学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