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生物学科的课程理念倡导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变被动接受式学习为主动探究式学习;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交流与合作”为主要特征的学习方式,要求真正实现师生角色的互换,将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主体性,构建和谐高效课堂。
一、 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变“要我学为我要学”
动机是一种激发、维持并能将行为导向特定目标的一种力量。研究者发现,具有学习动机的学生会主动地、努力地去理解学习的主题,而不管他们是否觉得这个主题本身很有趣或者他们是否喜欢学习的过程。
1. 培养学习兴趣,激发学习动机
加强直观教学,可以培养学习的兴趣。生物学是一门直观性很强的学科,直观教具有实物、标本、模型和挂图等;直观手段包括投影、录像、电影、多媒体等。教学中,我基本做到不空手进课堂,有时连自己小孩的玩具也要派上用场,力争每堂课都能使用一些直观教具,化静为动、化抽象为具体、变复杂为简单,给学生一些形象具体的感受。长此以往,学生对我的生物课总是充满期待,兴趣油然而生。
适时设置悬念,培养学习兴趣。设置悬念即“吊学生胃口”,给学生心理上造成一种惦念或想象,使之产生非知不可的紧迫心理。如学习“人的性别遗传”时,由生活中重男轻女以及将生女孩责任怪在女方身上的现象导入新课,然后提出,到底生男生女与什么有关呢?这样,学生主动探究的欲望由此激发。
2. 强调学习内容的重要性,激发学习动机
教学中,我特别注重初中阶段第一堂生物课的教学。我常会从生物学的伟大成就,生物学对人类的重大影响,生物学面临的重大问题三个方面,运用基因工程、物种改良、环境污染、生态平衡、人口控制、癌症及艾滋病的征服、人体器官的修复及移植、克隆技术、航天育种事实和资料,说明生物学与人类的关系,诱发学生学习生物学的欲望。另外,教学中,我还通过实例,让学生明白学好生物学最终目的并不是为应付考试、为了升学,而是为了提高自身生物科学素养,提高解决生活、生产中实际问题的能力,为了更好的适应将来的生活环境,甚至像袁隆平爷爷一样为人类造福等,从学习目标上来激发学习动机。
二、 发展学生的自学能力,变“教我学为我会学”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教给学生自学的方法,发展学生自学的能力,是学生真正实现主动学习的必备条件。而学生自学能力的提高,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学生阅读能力的增强。从众多的知识体系中通过阅读,提取所需知识,是能用之于解决、分析问题的基础。同时,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合作学习能力也在生物自学中起着重要作用。所以,在教会学生延续提纲学习知识的被动自学之余,更重要的是充分发挥学生的利用知识的逻辑性和教材编写的结构特征能力,从而自觉地运用一般的特殊归纳推理方法,由具体上升到抽象思维方法,借助预知和估计,得到教材的结论,并能适时分析,提出更新更妙的设想和猜测。
三、 培养学生的自学习惯,让学生变成“学习的真正主人”
习惯是经过反复练习而巩固下来的持久的条件反射和自然需要能力。为了让学生形成良好的自学习惯,近年来,我一直采用“导—学—教—练—结”的教学模式进行教学。这种模式的主要操作特点是,先学后教,让学生自学在先,教师在此基础上进行点拨、引导、讲解、评价。练、结环节也主要由学生自主或合作完成。始终把学生自学摆在第一位,充分发挥他们的主体作用,真正实现教师、学生角色的互换。为了增强自学的可操作性,我常从学生的实际出发,按授课计划设计好每堂课的导学案,并给予具体的指导,使他们在自学中有据可依,消除不知如何自学的恐惧心理和自学就是形式上翻翻书的错误认识,形成自学需求自主,自学也需在知识、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获得全面发展的认识。长此以往,既发展了学生自学能力,又培养了学生良好的自学习惯,从而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责任编辑 邱 丽
一、 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变“要我学为我要学”
动机是一种激发、维持并能将行为导向特定目标的一种力量。研究者发现,具有学习动机的学生会主动地、努力地去理解学习的主题,而不管他们是否觉得这个主题本身很有趣或者他们是否喜欢学习的过程。
1. 培养学习兴趣,激发学习动机
加强直观教学,可以培养学习的兴趣。生物学是一门直观性很强的学科,直观教具有实物、标本、模型和挂图等;直观手段包括投影、录像、电影、多媒体等。教学中,我基本做到不空手进课堂,有时连自己小孩的玩具也要派上用场,力争每堂课都能使用一些直观教具,化静为动、化抽象为具体、变复杂为简单,给学生一些形象具体的感受。长此以往,学生对我的生物课总是充满期待,兴趣油然而生。
适时设置悬念,培养学习兴趣。设置悬念即“吊学生胃口”,给学生心理上造成一种惦念或想象,使之产生非知不可的紧迫心理。如学习“人的性别遗传”时,由生活中重男轻女以及将生女孩责任怪在女方身上的现象导入新课,然后提出,到底生男生女与什么有关呢?这样,学生主动探究的欲望由此激发。
2. 强调学习内容的重要性,激发学习动机
教学中,我特别注重初中阶段第一堂生物课的教学。我常会从生物学的伟大成就,生物学对人类的重大影响,生物学面临的重大问题三个方面,运用基因工程、物种改良、环境污染、生态平衡、人口控制、癌症及艾滋病的征服、人体器官的修复及移植、克隆技术、航天育种事实和资料,说明生物学与人类的关系,诱发学生学习生物学的欲望。另外,教学中,我还通过实例,让学生明白学好生物学最终目的并不是为应付考试、为了升学,而是为了提高自身生物科学素养,提高解决生活、生产中实际问题的能力,为了更好的适应将来的生活环境,甚至像袁隆平爷爷一样为人类造福等,从学习目标上来激发学习动机。
二、 发展学生的自学能力,变“教我学为我会学”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教给学生自学的方法,发展学生自学的能力,是学生真正实现主动学习的必备条件。而学生自学能力的提高,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学生阅读能力的增强。从众多的知识体系中通过阅读,提取所需知识,是能用之于解决、分析问题的基础。同时,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合作学习能力也在生物自学中起着重要作用。所以,在教会学生延续提纲学习知识的被动自学之余,更重要的是充分发挥学生的利用知识的逻辑性和教材编写的结构特征能力,从而自觉地运用一般的特殊归纳推理方法,由具体上升到抽象思维方法,借助预知和估计,得到教材的结论,并能适时分析,提出更新更妙的设想和猜测。
三、 培养学生的自学习惯,让学生变成“学习的真正主人”
习惯是经过反复练习而巩固下来的持久的条件反射和自然需要能力。为了让学生形成良好的自学习惯,近年来,我一直采用“导—学—教—练—结”的教学模式进行教学。这种模式的主要操作特点是,先学后教,让学生自学在先,教师在此基础上进行点拨、引导、讲解、评价。练、结环节也主要由学生自主或合作完成。始终把学生自学摆在第一位,充分发挥他们的主体作用,真正实现教师、学生角色的互换。为了增强自学的可操作性,我常从学生的实际出发,按授课计划设计好每堂课的导学案,并给予具体的指导,使他们在自学中有据可依,消除不知如何自学的恐惧心理和自学就是形式上翻翻书的错误认识,形成自学需求自主,自学也需在知识、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获得全面发展的认识。长此以往,既发展了学生自学能力,又培养了学生良好的自学习惯,从而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责任编辑 邱 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