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教学能力是指教师为达到教学目标、顺利从事教学活动所表现的一种行为特征,包括对学生学习情况和个性特点的观察能力,对学生动态发展和进步的预测能力,对教材和课堂的把控能力,语言表达能力、组织能力、评价能力等,并日渐条理化、系统性,对教师们的要求较高。实践证明,一名优秀的教师具备各种能力,对教学工作有着直接的影响作用。基于此,本文以小学语文三年级课程为例,探索教师提升教学能力的有效途径。
关键词:小学语文;三年级课程;教学能力
教学活动涉及两大主体,一是占据主导地位的学生,二是为学生提供服务的教师,两者之间协同合作才有可能做好小学语文教学工作。但三年级的学生自控能力差、自主学习意识缺失,理解能力有待提升,需要在教师的引导、监督、组织下才能进入语文殿堂,学到新的知识,这就需要教师们在尊重学生课堂主体地位的基础上,积极履行自身职责,不断提升自身教学能力,引导学生、协助学生,发展学生,与学生一共完成语文教学工作。具体如下所示:
一、课前预设,提升课堂调控能力
课堂是一个动态的过程,会有很多不可预测的事件发生,也会受到师生情绪的影响,同时师生也在不断地成长变化,因此需要教师进行课前预设,预测学生的反应,预判教学活动产生的效果,抑或是为突发事件预留应对时间等等。做好课前准备工作,而这个过程就是教师把控课堂、提升教学能力的过程,应该引起教师们的重视。
如,在学习《总也倒不了的老屋》这一课内容时,笔者做好了课前准备工作:研读了教材,确定了教学目标;设计了教学活动,预设了教学过程;预留了调整时间,做好了心理准备……一系列活动过后,笔者带领学生进入了语文课堂中,阅读了这一篇趣味横生、想象丰富的童话故事。因为童话故事本身对学生来讲难度不大,因此笔者设置了文本自读活动,让学生直接接触文本,获得情感体验,但因为这篇文章篇幅较长,加重了学生的阅读负担,降低了学生的阅读积极性,为此笔者只好改变教学策略,引导学生阅读,完成了剩下的閱读任务。此外,在课堂提问环节中,因为笔者提出的问题较为重视细节,超出了预期的时间,还好笔者预留了十分钟,确保教学工作在预期的时间内完成。
在教学实践活动中,教师将课堂作为一个动态发展的过程,做好了课前准备工作,进行了教学预设,也能及时改变教学策略,把控课堂,是一次成功的教学经历。
二、师生互动,强化信息反馈能力
教学对象是学生,学生的反应直接关系着教学工作的效率与质量,因此学会关注学生,尝试从学生身上捕捉各种信息是教师必备的教学能力之一,只有这样才能及时调整教学进度,增设教学活动,为学生提供更好的服务。
如,在学习《大自然的声音》这篇文章时,笔者先进行了一场活动,了解大家对自然充满了喜爱与向往,为此设计了“走进自然,感知自然”的活动,将课堂延伸到了课外。伴随着徐徐清风,大家一起朗读了《大自然的声音》这篇文章,亲自验证了作者笔下风声、水声和动物声的优美,增加了情感体验。学到《花的学校》这一篇文章时,笔者融入了绘画教学因素,让孩子们在没有阅读文本的基础上展开想象,画出脑海中花的学校,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热情,随后笔者借助导入环节引导学生进入了文本阅读中,师生合作完成阅读任务,也验证了自己的绘画成果。
在教学实践活动中,教师加强了与学生之间的互动,或进行课前调查问卷,获悉学生的喜好,或者融进绘画因素,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抑或是与学生一起完成阅读任务,都能从学生身上获得信息反馈,提升了教师的教学能力。
三、民主平等,促进评价指引能力
在新课改背景下,师生地位趋于平等,人格相对独立,师生之间更多的是交流、合作,而不是支配与被支配的关系,因此需要教师更新教学理念,尝试尊重学生,爱护学生,以生为本。当然,教师还肩负着引导者、评价者的职责,要对学生的思维进行点拨,发挥课堂评价体系的价值,看重学生递进式进步,且语言饱含激励,情感真诚丰富、评价综合多样,促进自身评价引导的能力。
如,在学习《夜书所见》这首古诗时,赏析诗歌,完成诗歌的背诵是教学目标之一。为此笔者设计了一系列活动,包括师生朗读、学生赏读、小组监督背诵等,逐步加深了对文本的理解。当孩子们取得一点进步时,笔者就会给予适当的鼓励,激励学生继续努力;当孩子们存在问题的时候,笔者也会给予合理化的引导,协助学生突破思维瓶颈。当然,孩子们也可以给笔者提出教学建议:能不能讲得慢一点或者增加实践活动等,只要大家提的意见合情合理就会被笔者采纳,由此凸显出师生关系的民主与平等。
综上所述,在新课改背景下,重视并培养学生语文综合素养成为了教师教学新的方向。但笔者认为教师更要适应改革新变,提升自身能力,这样才不会成为学生前进路上的“绊脚石”。为此,笔者提出了上述几点建议,以期能提升教师教学能力,促进教学工作的顺利开展。
参考文献:
[1]张学民,申继亮,林崇德.小学教师课堂教学能力构成的研究[J].心理发展与教育,2003(03).
[2]吴开萍.新课改背景下对小学语文教学的几点建议[J].新课程(教师),2010(08).
关键词:小学语文;三年级课程;教学能力
教学活动涉及两大主体,一是占据主导地位的学生,二是为学生提供服务的教师,两者之间协同合作才有可能做好小学语文教学工作。但三年级的学生自控能力差、自主学习意识缺失,理解能力有待提升,需要在教师的引导、监督、组织下才能进入语文殿堂,学到新的知识,这就需要教师们在尊重学生课堂主体地位的基础上,积极履行自身职责,不断提升自身教学能力,引导学生、协助学生,发展学生,与学生一共完成语文教学工作。具体如下所示:
一、课前预设,提升课堂调控能力
课堂是一个动态的过程,会有很多不可预测的事件发生,也会受到师生情绪的影响,同时师生也在不断地成长变化,因此需要教师进行课前预设,预测学生的反应,预判教学活动产生的效果,抑或是为突发事件预留应对时间等等。做好课前准备工作,而这个过程就是教师把控课堂、提升教学能力的过程,应该引起教师们的重视。
如,在学习《总也倒不了的老屋》这一课内容时,笔者做好了课前准备工作:研读了教材,确定了教学目标;设计了教学活动,预设了教学过程;预留了调整时间,做好了心理准备……一系列活动过后,笔者带领学生进入了语文课堂中,阅读了这一篇趣味横生、想象丰富的童话故事。因为童话故事本身对学生来讲难度不大,因此笔者设置了文本自读活动,让学生直接接触文本,获得情感体验,但因为这篇文章篇幅较长,加重了学生的阅读负担,降低了学生的阅读积极性,为此笔者只好改变教学策略,引导学生阅读,完成了剩下的閱读任务。此外,在课堂提问环节中,因为笔者提出的问题较为重视细节,超出了预期的时间,还好笔者预留了十分钟,确保教学工作在预期的时间内完成。
在教学实践活动中,教师将课堂作为一个动态发展的过程,做好了课前准备工作,进行了教学预设,也能及时改变教学策略,把控课堂,是一次成功的教学经历。
二、师生互动,强化信息反馈能力
教学对象是学生,学生的反应直接关系着教学工作的效率与质量,因此学会关注学生,尝试从学生身上捕捉各种信息是教师必备的教学能力之一,只有这样才能及时调整教学进度,增设教学活动,为学生提供更好的服务。
如,在学习《大自然的声音》这篇文章时,笔者先进行了一场活动,了解大家对自然充满了喜爱与向往,为此设计了“走进自然,感知自然”的活动,将课堂延伸到了课外。伴随着徐徐清风,大家一起朗读了《大自然的声音》这篇文章,亲自验证了作者笔下风声、水声和动物声的优美,增加了情感体验。学到《花的学校》这一篇文章时,笔者融入了绘画教学因素,让孩子们在没有阅读文本的基础上展开想象,画出脑海中花的学校,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热情,随后笔者借助导入环节引导学生进入了文本阅读中,师生合作完成阅读任务,也验证了自己的绘画成果。
在教学实践活动中,教师加强了与学生之间的互动,或进行课前调查问卷,获悉学生的喜好,或者融进绘画因素,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抑或是与学生一起完成阅读任务,都能从学生身上获得信息反馈,提升了教师的教学能力。
三、民主平等,促进评价指引能力
在新课改背景下,师生地位趋于平等,人格相对独立,师生之间更多的是交流、合作,而不是支配与被支配的关系,因此需要教师更新教学理念,尝试尊重学生,爱护学生,以生为本。当然,教师还肩负着引导者、评价者的职责,要对学生的思维进行点拨,发挥课堂评价体系的价值,看重学生递进式进步,且语言饱含激励,情感真诚丰富、评价综合多样,促进自身评价引导的能力。
如,在学习《夜书所见》这首古诗时,赏析诗歌,完成诗歌的背诵是教学目标之一。为此笔者设计了一系列活动,包括师生朗读、学生赏读、小组监督背诵等,逐步加深了对文本的理解。当孩子们取得一点进步时,笔者就会给予适当的鼓励,激励学生继续努力;当孩子们存在问题的时候,笔者也会给予合理化的引导,协助学生突破思维瓶颈。当然,孩子们也可以给笔者提出教学建议:能不能讲得慢一点或者增加实践活动等,只要大家提的意见合情合理就会被笔者采纳,由此凸显出师生关系的民主与平等。
综上所述,在新课改背景下,重视并培养学生语文综合素养成为了教师教学新的方向。但笔者认为教师更要适应改革新变,提升自身能力,这样才不会成为学生前进路上的“绊脚石”。为此,笔者提出了上述几点建议,以期能提升教师教学能力,促进教学工作的顺利开展。
参考文献:
[1]张学民,申继亮,林崇德.小学教师课堂教学能力构成的研究[J].心理发展与教育,2003(03).
[2]吴开萍.新课改背景下对小学语文教学的几点建议[J].新课程(教师),201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