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数学源于生活,数学植根于生活,新的数学《课程标准》提出:应加强数学与学生的生活经验相联系,从学生熟知、感兴趣的生活事例出发,以生活实践为依托,将生活经验数学化,促进学生的主动参与,焕发出数学课堂的活力。数学学科作为工具学科,它的教学必须理论联系实际,学以致用,这就是人们常说的数学知识必须“生活化”,所谓“生活化”,即在数学教学中,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己有的知识背景出发,联系生活讲数学,把生活经验数学化,数学问题生活化,体现"数学源于生活,寓于生活,用于生活"的思想以此来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从而对数学产生亲切感,增强学生对数学知识的应用意识,深刻体会到生活离不开数学,数学是解决生活问题的钥匙,从而加强学习数学的目的性,增强数学学习的趣味。这对学生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和解决問题的能力的培养都是很有利的。
1.从生活实际中引入所要学习的数学知识
数学来源于生活,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善于挖掘生活中的数学素材,从学生的生活实际中引出数学知识,使学生感受到数学知识就在自己的身边,自己的生活中处处都有数学问题,自己的生活实际与数学知识本身就是融为一体的。
例如,在教学“圆的认识”时,我是这样导入的:教师问学生“在生活中,你们见到过哪些物体上有圆”?学生举了很多例子:圆桌的桌面是圆的,一元钱硬币的面是圆的,光盘是圆的,汽车的轮胎是圆的……教师又问:“车轮为什么要做成圆的而不做成正方形的和椭圆形的?”学生回答:“做成正方形和椭圆形的车轮滚动起来就不平稳。”“为什么做成圆形的车轮滚动起来就平稳呢?”教师的追问令学生难以用学过的知识做出科学、准确的回答。我就此引入新课:“今天研究了圆的特征,同学们就会对这个问题有一个清晰的认识。”学生带着寻求实际问题答案的急切心情进入了新课的学习。
这样把抽象的数学问题转化为学生熟知的日常生活现象,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和背景出发,使学生看到所学的数学知识就是发生在自己周围的事情,体会到生活中处处离不开数学,从而对数学产生亲切感,这样能更好地激发起学生爱数学、学数学的极大兴趣,达到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目的。
2.探究新知贴近生活,加深新知的理解
在教学实践中,我们应结合学生的年龄特征和生活中的实际情况创设一定的情境,积极鼓励学生根据自己的“数学现实”探索情境,探究发现数学。在教学“角的认识”时,首先与学生一起看录像“美丽的校园”。突出:门窗上的角、花坛周围的角、操场中场地的角,小朋友做操时上下肢组成的角,然后引导学生说说你发现了什么?从而引出“角的认识”,然后让学生讨论生活中有哪些有角?学生各抒己见:三角板上的角、书桌上的角、电视上的角、纸上面的角等等,这些都是生活中遇到的。又如,人民币“角的认识”中“1角:10分”的教学时,①我首先让小朋友借助生活的经验,一起做数硬币活动。教师:小朋友,大家一起来1分1分地数分币:1分、2分、3分、4分、5分……9分、10分,(稍停)10分就是……生(齐):1角。师:还可以怎样数?生:还可以2分2分地数:2分、4分、6分、8分、10分,10分就是1角。生:还可以5分5分地数:5分、10分,10分就是1角。②对活动进行分析、归纳。师:这几次的数硬币活动,每次的数法有什么不同?有一个共同的结果,那是什么?生说:只要数到10分,就可以说成是1角(板书“1角:10分”)。③对认识的深化和概念的初步运用。刚才我们是用同一种硬币来数的,现在用两种或三种不同的硬币来数,有哪些换法是1角?生:8个1分和1个2分是1角。生:1个5分,1个2分和3个1分是1角。第四,谁能根据加法中“满十进一”的知识,说说角和分的关系?(角和分的关系也是“满十进一”,即满10分就是1角)。这一段教例,首先让学生在探索学习中参与概念的形成过程,在学生已有生活经验和知识的基础上,精心设计活动(在这里是多次地数分币),然后对多次活动进行分析,去其异、取其同,抽取出概念的本质特征,形成概念。最后又把分和角的十进关系与记数的十进关系联系起来,提高了学生理解的深度,也丰富了“十进制”这个概念的外延。
3.运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实践中经常发生的各种数学问题
数学的产生源自于生活实践,数学的教学同样离不开实际的生活。数学教材中的总是多是经过简单化或数学化了的问题,为了使学生更好的了解数学的思考方法,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我们必须善于发现和挖掘生活中的一些具有发散性和趣味性的问题。使数学问题,在学生眼中不再是简单的,枯燥的数学,而是富有情感、贴近生活、具有活力的东西。因此,课堂教学中的数学思维训练要面对生活实践,为学生营造一种宽松平等而又充满智力活动的氛围,使学生受到创新性思维的训练,并能利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发生的各种数学问题,真正体会到数学的应用价值。
例学习子多边形面积计算的内容后,可以设计以下问题:①量一量红领巾的底和高,并计算出它的面积。②算一算你的房间面积有多大。③量一量学校花圃、草地的连长,并计算面积。④找一找家里有哪些东西的面你可以算出它的面积,请试着去做一做。
又如在学习“接近整百整十数加减法的简便算法”中,有这样一题“165-97=165-100+3,学生对减100时要加上3难以理解。我主学生联系生活实际,互相讨论:为什么要加上3呢?一位学生通过“买东西找零钱”的生活实际展开了联想:春节前夕,妈妈带他上街买衣服,妈妈带了165元钱,最后选择买套97元的牛仔装。妈妈付给营业员一张一百元钞票(应把165-100元),营业员找回3元(应加上3元)。所以,多减去的3应该加上。这样的“生活数学”例子,通过生活经验验证了抽象的运算,而具体的经验更提炼上升为理念(简便运算的方法),你说学生展开讨论后,能不会理解吗?
数学生活化是教育现代化对数学教学提出的新的要求,我们要充分发掘来源于现代生活实际的内容,将其转化为数学模型问题,并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知识、应用数学知识的意志和兴趣,提高学生的数学素质。让学生真正体会到数学学习的趣味性和实用性, 使学生发现生活数学,喜欢数学, 让数学课堂教学适应社会生活实际,才能培养出一批真正适应未来社会需要的人才。
收稿日期:2010-05-19
1.从生活实际中引入所要学习的数学知识
数学来源于生活,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善于挖掘生活中的数学素材,从学生的生活实际中引出数学知识,使学生感受到数学知识就在自己的身边,自己的生活中处处都有数学问题,自己的生活实际与数学知识本身就是融为一体的。
例如,在教学“圆的认识”时,我是这样导入的:教师问学生“在生活中,你们见到过哪些物体上有圆”?学生举了很多例子:圆桌的桌面是圆的,一元钱硬币的面是圆的,光盘是圆的,汽车的轮胎是圆的……教师又问:“车轮为什么要做成圆的而不做成正方形的和椭圆形的?”学生回答:“做成正方形和椭圆形的车轮滚动起来就不平稳。”“为什么做成圆形的车轮滚动起来就平稳呢?”教师的追问令学生难以用学过的知识做出科学、准确的回答。我就此引入新课:“今天研究了圆的特征,同学们就会对这个问题有一个清晰的认识。”学生带着寻求实际问题答案的急切心情进入了新课的学习。
这样把抽象的数学问题转化为学生熟知的日常生活现象,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和背景出发,使学生看到所学的数学知识就是发生在自己周围的事情,体会到生活中处处离不开数学,从而对数学产生亲切感,这样能更好地激发起学生爱数学、学数学的极大兴趣,达到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目的。
2.探究新知贴近生活,加深新知的理解
在教学实践中,我们应结合学生的年龄特征和生活中的实际情况创设一定的情境,积极鼓励学生根据自己的“数学现实”探索情境,探究发现数学。在教学“角的认识”时,首先与学生一起看录像“美丽的校园”。突出:门窗上的角、花坛周围的角、操场中场地的角,小朋友做操时上下肢组成的角,然后引导学生说说你发现了什么?从而引出“角的认识”,然后让学生讨论生活中有哪些有角?学生各抒己见:三角板上的角、书桌上的角、电视上的角、纸上面的角等等,这些都是生活中遇到的。又如,人民币“角的认识”中“1角:10分”的教学时,①我首先让小朋友借助生活的经验,一起做数硬币活动。教师:小朋友,大家一起来1分1分地数分币:1分、2分、3分、4分、5分……9分、10分,(稍停)10分就是……生(齐):1角。师:还可以怎样数?生:还可以2分2分地数:2分、4分、6分、8分、10分,10分就是1角。生:还可以5分5分地数:5分、10分,10分就是1角。②对活动进行分析、归纳。师:这几次的数硬币活动,每次的数法有什么不同?有一个共同的结果,那是什么?生说:只要数到10分,就可以说成是1角(板书“1角:10分”)。③对认识的深化和概念的初步运用。刚才我们是用同一种硬币来数的,现在用两种或三种不同的硬币来数,有哪些换法是1角?生:8个1分和1个2分是1角。生:1个5分,1个2分和3个1分是1角。第四,谁能根据加法中“满十进一”的知识,说说角和分的关系?(角和分的关系也是“满十进一”,即满10分就是1角)。这一段教例,首先让学生在探索学习中参与概念的形成过程,在学生已有生活经验和知识的基础上,精心设计活动(在这里是多次地数分币),然后对多次活动进行分析,去其异、取其同,抽取出概念的本质特征,形成概念。最后又把分和角的十进关系与记数的十进关系联系起来,提高了学生理解的深度,也丰富了“十进制”这个概念的外延。
3.运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实践中经常发生的各种数学问题
数学的产生源自于生活实践,数学的教学同样离不开实际的生活。数学教材中的总是多是经过简单化或数学化了的问题,为了使学生更好的了解数学的思考方法,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我们必须善于发现和挖掘生活中的一些具有发散性和趣味性的问题。使数学问题,在学生眼中不再是简单的,枯燥的数学,而是富有情感、贴近生活、具有活力的东西。因此,课堂教学中的数学思维训练要面对生活实践,为学生营造一种宽松平等而又充满智力活动的氛围,使学生受到创新性思维的训练,并能利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发生的各种数学问题,真正体会到数学的应用价值。
例学习子多边形面积计算的内容后,可以设计以下问题:①量一量红领巾的底和高,并计算出它的面积。②算一算你的房间面积有多大。③量一量学校花圃、草地的连长,并计算面积。④找一找家里有哪些东西的面你可以算出它的面积,请试着去做一做。
又如在学习“接近整百整十数加减法的简便算法”中,有这样一题“165-97=165-100+3,学生对减100时要加上3难以理解。我主学生联系生活实际,互相讨论:为什么要加上3呢?一位学生通过“买东西找零钱”的生活实际展开了联想:春节前夕,妈妈带他上街买衣服,妈妈带了165元钱,最后选择买套97元的牛仔装。妈妈付给营业员一张一百元钞票(应把165-100元),营业员找回3元(应加上3元)。所以,多减去的3应该加上。这样的“生活数学”例子,通过生活经验验证了抽象的运算,而具体的经验更提炼上升为理念(简便运算的方法),你说学生展开讨论后,能不会理解吗?
数学生活化是教育现代化对数学教学提出的新的要求,我们要充分发掘来源于现代生活实际的内容,将其转化为数学模型问题,并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知识、应用数学知识的意志和兴趣,提高学生的数学素质。让学生真正体会到数学学习的趣味性和实用性, 使学生发现生活数学,喜欢数学, 让数学课堂教学适应社会生活实际,才能培养出一批真正适应未来社会需要的人才。
收稿日期:2010-05-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