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美德教育”校本课程《九九重阳孝久久》实施方案

来源 :吉林画报·新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ayaL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 课程目标
  1、关爱老人就是关爱我们的明天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我们是炎黄子孙,中华民族五千年的文明史中蕴含着需要我们传承的“孝亲敬老”的传统美德。我们每个人都有“垂垂老去”的那一天,关爱老人就是关爱我们自己的明天和未来。
  2、为老龄化社会作出自己的贡献
  中国已经步入老龄化社会,如何让“尊老、爱老、敬老、助老”的新风尚成为上海发展的闪亮名片是对这座国际化大都市的精神考量,是对上海市民的精神考量。重阳节的教育价值应该体现在让我们的学生在“孝行”中悟“孝道”、尽“孝心”、履“孝责”,尊重老者、敬畏生命、热爱生活,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公民意识。
  3、积极传承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
  重阳节的活动不仅仅是引导学生了解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更要凸显“祝福老人长寿,祝愿生活美好”的教育主题,要充分体现出学生在“孝亲敬老”中“感谢在言,感动在心,感激在情,感恩在行”的正能量。
  二、 课程内容
  (一) 了解“重阳节”的节日由来
  每年的农历九月初九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重阳节,据考证,古代的《易经》中把“六”定为阴数,把“九”定为阳数,九月九日,日月并阳,两九相重,故而叫重阳,也叫重九。又因为“九九”与“久久”同音,九在数字中又是最大数,有长久长寿的含意,且秋季是一年中喜获丰收的黄金季节,古人认为这是个值得庆贺的吉利日子,因此重阳佳节由此得名,寓意深远。
  重阳节有“赏菊、登高、佩茱萸·簪菊花、放纸鹞、吃重阳糕、饮菊酒”的习俗,老百姓把“求长寿、除凶秽、招吉祥”作为对美好生活的一种期盼。1989年,我国把重阳节定为“老人节”,又叫“敬老节”,每年农历九月初九就成为“尊老、敬老、爱老、助老”的纪念日子。
  (二)确立课程的分层目标
  总目标:
  重阳节教育活动,应突出重阳节“尊老、敬老、爱老、助老”的主题,了解“孝”文化的民族内涵,继承中华民族“孝亲敬老”的传统美德,引导和培养学生在“孝行”中悟“孝道”、尽“孝心”、履“孝责”。
  1、 預备年级
  重点了解重阳节是中国重要的民族传统节日之一,也叫“敬老节”。通过生动直观地感受了解重阳节有“赏菊、登高、佩茱萸·簪菊花、放纸鹞、吃重阳糕、饮菊酒”等习俗,体会重阳节所蕴含的中华民族“孝亲敬老”的优秀传统文化的内涵,并懂得要体现在行动之中。
  2、 初一年级
  激发学生对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热爱和认同,大力弘扬中华民族的“孝亲敬老”的传统美德,通过“知行合一”的各项活动,引导学生有积极向善的“孝行孝道”,并在践行中不断体现其“精神品质、美德风范、价值导向”的正能量。
  3、 初二、初三年级
  重点引导学生认识传统优秀文化的价值,能够为积极传承传统优秀文化做出努力,发掘重阳节的社会意义和中国元素,从关心老人的物质生活提升到给予老人“精神关怀、心灵慰藉、情感支持”,培养学生基于社会责任感的人文情怀,让“生命关怀”的理念充盈学生的心灵。
  (二) 确立课程的主要内容
  围绕三个层面
  1、 学校层面——主题宣讲
  (1) 中国古代二十四孝经典故事点读宣讲 (已制作光盘);
  (2) 历届感动中国“孝心英雄”事迹宣讲(已制作光盘);
  (3) 学校历届“孝亲敬老之星”事迹宣讲(已制作光盘);
  (4) 评选以及表彰当届“孝亲敬老之星”;
  2、 班级层面——主题班会
  依据校本“四航”课程的相关内容开展主题班会活动,提供和积累优秀教案。
  “四航”校本德育课程的具体内容:
  以“小故事,大智慧”样式编写的“四航”校本德育课程,综合考虑了学生的“身心特点、内心需求、接受程度”等相关要素,期间的每个篇章均以“案例分享,故事链接,锦囊妙计,智慧点金,行动感召”等来呈现,启发同学们在寓教于乐、深入浅出中丰富自己的“生命体验”,展望自己的“美好未来”,在“爱国家、爱社会、爱集体、爱他人、爱自己、爱生活”的道德情感的激发中生动绽放“真、善、美”的人文之花。
  (3)学生层面——主题实践
  结合“一班一居委”开展敬老实践活动(提供和积累优秀教案)
  提供参考:
  (1) “夕阳关怀忘年交”温情对话: (2)“举手之劳表孝心”动情时刻;
  (3) “事事礼让老人先”传美倡议; (4)“别样亲情敬老心”助困行动;
  三、课程实施
  (一)时间安排
  每年10月份开展“我的孝,你的笑——重阳敬老月”系列活动
  1、 结合“一班一品”的建设开展“重阳敬老活动”(校内)
  2、 结合“一班一居委”共建开展“重阳敬老活动”(校外)
  (二)分层实施
  1、 预备年级
  建议:从中国古代“二十四孝故事”中领略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瑰宝,汲取精华,懂得“百善孝为先”。让学生在“孝亲敬老”方面“心有楷模,学有模范,行有榜样”。读一本敬老的书、学一位敬老明星、讲一个敬老故事、画一幅敬老的画、唱一首敬老的歌、做一件敬老的事。充分体现“生动性、形象性”。
  2、 初一年级
  建议:让学生在“孝亲敬老”中,立足身边小事,学会“爱的奉献”,通过“生日贺会”的温馨欢聚、“老少结对”的牵手互助、“雪中送炭”的热心解难、“举手之劳”的忘年交情等夕阳关怀形式,把“尊老、爱老、敬老、助老”落到实处。充分体现“体验性、实践性”。
  3、 初二、初三年级
  建议:大力弘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重在体现学生“尊老、爱老、敬老、助老”的“精神品质、美德风范、价值导向”等,通过“我的孝,你的笑”系列活动,增强社会责任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通过“课题探究、调研考察、辩论宣讲”等方式,主动思考“老龄化社会”与城市文明、社会发展的关系;“中国式敬老”的利弊与改善等。充分体现“主体性、思辨性”。   (三)确立原则
  1、整合性原则——资源巧整合;2、体验性原则——用心去感悟
  3、主体性原则——以学生为本;4、过程性原则——参与很重要
  5、实践性原则——知行要统一;6、有效性原则——启发有收获
  7、继承性原则——美德需发扬;8、坚持性原则——可持续发展
  (四)拓宽途径
  总要求:
  在整体推进重阳节活动的过程中,以有效生动的教育载体,让学生了解重阳节,并在具体的情境和文化环境中完成自我建构,内化认同重阳节的传统美德和时代精神,并逐步作用于自己的行为。
  1、资源整合
  重阳节活动丰富多彩,取决于“时间上、空间上、内容上”活动资源的巧妙整合:
  (1) 向革命老人表达敬意
  拜访“老战士、老革命、老英雄、老模范”等;
  (2) 向困难老人表达爱意
  走访敬老院、看望空巢老人、慰问病重老人等;
  (3) 向工作老人表达谢意
  感谢依旧坚守工作岗位、发挥余热的老人家们;
  (4) 向家里老人表达诚意
  为父母、长辈送上温暖、送上真诚,亲情无价;
  (5) 向陌生老人表达笑意
  把微笑和温馨送给陌生老人,举手之劳最快乐。
  2、多元展示
  通过丰富多彩的展示聚焦和达成预期目标,生动地呈现活动过程。
  (1) 宣传展示
  通过“黑板报、专栏、电子小报、摄影”等形式进行展示;
  (2) 才艺展示
  通过“小品、歌舞、演讲、故事、说唱”等形式进行展示;
  (3) 探究展示
  通过“调研报告、案例分析、课题研究”等形式进行展示;
  (4) 会议展示
  通过“报告会、亲子家长会、主题班队会”等形式进行展示。
  3、校外延伸
  活动的“外显”固然重要,因为形式为内容服务;但更重要的是学生主观意识和行为上的“内化”,能自觉践行“尊老、敬老、爱老、助老”是活动本身的终极目标。
  (1) 走进社区践行——依托“一班一居委”,关爱社区老人;
  (2) 走向社会践行——积极“争当志愿者”,关注社会老人;
  (3) 回归家庭践行——体会“亲亲父母心”,关心身边老人。
  (五)评价反馈
  总目标:
  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活动评价和反馈,使学生成为评价和反馈的主体,一方面可以了解学生对活动的“参与程度、价值判断、态度方法”等把握,另一方面可以进一步及时调整和完善活动设计方案。
  1、 预备年级
  以“鼓励性评价”为主,通过“学生自评、同伴互评、教师点评、家长参评”等进行评价与反馈。
  (六)实施说明
  1、立足长效
  (1)变“被动”为“主动”——提高参与活动的积极性;
  (2)变“消极”为“积极”——提高参与活动的自觉性;
  (3)变“单日”为“常态”——提高参与活动的坚持性;
  “爱你365天”——重阳节的“孝行”应扎扎实实地体现在每一天,成为学校传统美德教育的一道亮丽的风景线。活动中,要多关注可持续发展,避免“突击”和“一次性”。
  2、 把握策略
  (1) 整理好、运用好活动过程中的相关性资料;
  (2) 计划好、安排好活动过程中的分工与合作;
  (3) 调整好、控制好活动过程中的节奏和选择;
  (4) 掌握好、解决好活动过程中的重点和難点。
其他文献
文明礼仪是我们学习、生活的根基,是我们健康成长的臂膀。没有了文明,就没有了基本的道德底线。千学万学学做真人,说的就是学习应先学做人, 如果你失去了今天,你不算失败,因为明天会再来:如果你失去了金钱,你也不算失败,因为我们还有精神财富:但是如果你失去了文明,你是彻彻底底的失败,因为你已经失去了做人的真谛。能成大业者,先从小节起。一代伟人周恩来以其儒雅风度征服了整个世界。他还在读中学时,每天早上起床后
期刊
中华民族有五千年的文明史,以礼仪之邦、文明古国而著称于世。在中华民族传统思想文化和道德的宝库中,有许多我们应该而且必须继承的有价值的精神文化成果和需弘扬的传统美德。它们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精华,代表着中华民族的整体道德风貌和精神特征,体现着中华民族生存和发展的凝聚力和内聚力。  有一位"母亲"比母亲更母亲,那便是我们的祖国--中国。她,在漫长的岁月里,孕育了长青的山川,长碧的江水,也培育出千千万万的孩
期刊
我国伟大的爱国诗人屈原在《楚辞》中说:“惩违改忿兮,抑心而自强。”《易经》也提出:“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清华校训“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 古训也言 “男儿当自强”。这些精神无时无刻不影响着中国人,并沉淀到我们的骨子里,成为一种集体无意识。这是中华文明得以绵延千年,生生不息的精神动力,同时这也成为一种昂扬向上的精神状态。自立自强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传统文化和道德
期刊
列宁曾经说过:“爱国主义就是千百年来巩固起来的对自己祖国的一种最深厚的感情,只有知之深才能爱之切”。孟子提出的“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可以说是集中地体现了中华民族气节。民族复兴与国家崛起必不可少的就是民族精神的保障。作为一个小学教育工作者,在继承和发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方面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如何将优秀的传统文化切实融入当代教育实践之中,以优秀的文化精神濡染和塑造人的心灵与人格,是中
期刊
我有一个最幸福的家——爸爸、妈妈还有我。每天我们只要聚在一起就有说不尽的开心事。  爸爸在一家外企工作,他的主要家庭“职责”就是赚钱养家,保证全家衣食无忧;妈妈主要负责承担家庭内部事物,家里的事不管大小,一切都是她说了算,她每天都把家整理得井井有条;而我的主要职责就是好好学习,不让爸妈为我的学习担忧。爸爸曾说过,“只要我们每个人各司其职,各尽其力,我们就能创造最幸福的生活!”事实上,这些年来,我们
期刊
家庭传统美德教育,在整个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教育中,具有不容忽视和不可替代的重要地位与作用。探讨现代家庭传统美德教育,更有重要的意义。  优秀的孩子多是优质教育的结果,问题孩子多是问题家庭的产物。孩子的问题大多不是孩子自身造成的,而是父母问题的折射,父母常常是孩子问题的最大制造者,同时也是孩子改正错误与缺点的最大障碍。当务之急的不是教育孩子,而是教育父母,没有父母的改变就没有孩子的改变。没有不想学好的
期刊
我们伟大的祖国究竟靠什么而辉煌,靠什么而成为世界的焦点呢?正是那代代相传的传统美德,在这一片广阔的土地上,我们代代的劳动人民在这里栖息,把这文化,文明一代代传下来,使它永远不停地“前进”,中华之魂——美德。  在这历史的长河中,中华美德熠熠生辉,有敬业乐群、公而忘私的奉献精神;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爱国情操;先天下之忧,后天下之樂而乐的崇高志趣;自强不息,艰苦奋斗的昂扬锐气......而如今我们中华
期刊
中华民族历史悠久,文化灿烂,是四大文明古国之一。华夏儿女孝亲敬老,代代相传,贯穿于整个历史长河,形成了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孝文化作为一种中国传统文化,深深地浸染于中国人的心灵,并积淀和内化成最具民族特点和凝聚力的文化基因,成为一种普遍的伦理道德和恒久的人文精神。纵观世界文化之林,孝是最具中国特色的文化现象之一。华夏大地特殊的土壤和气候孕育、诞生和发展了孝道文化。  一、孝文化产生的情感基础  由动
期刊
党的十八大报告中明确提出了“弘扬中华传统美德、弘扬时代新风”的要求,以及全面落实“育人为本,德育为先”的教育方针。传统美德教育是素质教育目标得以实现的一个重要环节 ,也是解决当前一些社会问题的现实需要。学校是对学生进行中华传统美德教育的主阵地之一,作为一名艺术教育工作者,有责任借助一切艺术教育平台、资源和手段,对学生晓之以理,动之以情,感之以心,导之以行,在潜移默化的熏陶中,净化学生心灵,以此有效
期刊
摘要:本课题以书法教育为载体,进行校本德育的课程开发和内涵研究,通过《以书辅德·求美向善》拓展型校本课程的研发、课内外书法特色教育体系的建构、书法艺术氛围的营造,对书法艺术所蕴含的“美”的意境和“善”的内涵进行深入挖掘,使学生在掌握书法知识技能的同时,人文素养得到滋养,品性特长得到发展,有力提升学生书法艺术修养,打造学校翰墨校园书法教育特色。  关键词: 书法 校本课程 艺术修养  1.研究背景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