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如何培养学生的良好行为习惯

来源 :现代教育教研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ese9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面对新入学的一年级小学生,抓学生行为习惯的养成是班主任工作的重点内容之一。所以我一直在认认真真地、脚踏实地做好这项工作,收效还算不错。我国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播种行为,就收获习惯;播种习惯,就收获性格;播种性格,就收获命运。”这一育人哲理道出了培养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重要性。那么作为一名班主任教师应该怎样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呢?接下来谈谈我自己粗浅的理解和认识。
  1.注重细节,落在实处
  一个人的习惯好不好,素质高不高,往往反映在小事上。例如:碰到长辈、老师要主动上前问好,碰到同学要主动打招呼。在公共汽车上碰到伤残病、老人等要主动让座,学会说“请、谢谢、对不起”等文明礼貌用语。让学生回到家对家人说一句或几句自己以前没有对家人说过的礼貌用语,像“请妈妈为我检查一下作业”之类的话。看家人的表情、语言、行为有什么变化,然后到班上与同学互相交流,这样一来让学生从点点滴滴中懂得并初步养成有礼貌的良好习惯。告诉学生在公共场合不随处抛丢垃圾、废弃物,不随地吐痰,不在服务设施上乱刻乱划,不踩踏禁行绿地等。教师在这些细节中要时时提醒、加强监督,使同学们明白“细节决定一切”,从小事中成就大事业。另外,还不能只停留在要求上、宣传上,更重要的是落实到行动上。老师应扮演好监督者的角色,从细节抓起。例如,教室整理、书本摆放、课堂坐姿……留心观察同学的举止,及时改错误、抓典型、树榜样,使学生在训练中培养习惯、强化行为,扎实开展好行为习惯的训练和培养。同时学生自我约束能力不强,行为习惯容易受干扰,教师要经常提醒学生按规范要求去做,注意引导学生对自己的行为进行评价,使学生们自觉调整道德认识,积淀情感体验,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2.树立榜样,启发自觉
  以他人的模范行为和模范事迹影响学生,让学生学习效仿,以此带动整体良好行为习惯的形成。
  2.1发挥教师的榜样示范作用。
  教师是学生的师表,教师的一举一动对学生都有示范作用。教师的言行,思想作风,待人接物的态度,学识水平都给学生以深刻的影响,所以教师一定要发挥好自己的榜样示范作用。
  2.2发挥学生的榜样示范作用。
  在学生中树立榜样,这些榜样与学生生活在一起,年龄相仿,经历相似,易为学生接受,易激起学生学习的欲望。所以在工作中教师要及时发现进步的、优秀的学生予以表扬鼓励,使其成为大家学习的榜样。以点带面,共同成长。
  3.严格要求,密切配合
  良好习惯的养成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必须依靠学生多次反复的训练和实践。小学生自制能力差,一些良好行为习惯易产生,也易消退,所以对他们要严格要求,反复训练,直到巩固为止。教师还要有目的、有计划地增强学生良好的行为意识,让学生在自主学习与活动的过程中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但不能只讲要求,而应结合班级管理的实际,细心指导,反复训练,认真检查,严格督促。
  4.家校合作,共同作用
  让孩子始终保持良好的行为习惯,家庭的作用不可忽略。有些孩子,在家中和在学校是完全不同的表现。家庭作为孩子教育的第一课堂,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由于父母及家庭血缘关系的影响,使家庭教育更具有亲和性、权威性、基础性、持续性与稳定性的特点;另外,家庭教育以言传身教、情境影响为主,更具有感染性和潜移默化的特点,在儿童的教育中起重要作用。对此,我经常向家长了解孩子在家的表现情况,并向家长反映学生在校的学习与生活的情况,希望家长能配合老师的工作,共同将孩子培养成人。
  5.坚持不懈, 持之以恒
  凡事贵在坚持。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既不是一蹴而就的,也不是靠“三天打鱼,两天晒网”的心理就可取胜的,而是良好习惯和不良习惯不断斗争的过程。教师要不断督促学生始终要坚定意志,坚持不懈。人最容易原谅自己,事情没做好,想办法找一些原因,让自己心安理得,这就很容易破坏人的毅力,让人软弱、偷懒、逃避。所以,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需要教师引导学生们树立起“不找借口”的精神,持之以恒,永不泄劲,享受坚持带来的快乐。另外一个良好的集体风气也有助于良好习惯的养成。良好的氛围,是一只无形的却又十分有力的手,让好的行为得到鼓励支持和欣赏,让不良行为受到批评、遭到反对,这对一个人良好习惯的养成和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总之,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形成并非一朝一夕之功,它需要长期培养,需要老师不断地督促引导。我相信只要我们高度重视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明智而慎重,科学而执著,从小抓起,从根本上入手,从细微之处见精神,就一定能为学生奠定人生成功的基础。
  
  收稿日期:2011-09-16
  
其他文献
【摘要】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一个亮点就是拓展和整合了课程资源,新课程改革提倡“用教材而不是教教材”,教师要有用活教材的意识,因此应该创造性地将个人及学生的经验、课外文本知识、师生如何在教学中做到互动整合,本人认为应做到几下几点:1、兼容并包,开拓视野。2、图文并茂,激发情趣。3、联系实际,生活再现。4、推陈出新,开拓创新。  【关键词】整合;课程资源;激活;课堂教学;体会     新课程改革要求教学
期刊
高尔基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许多学生不喜欢学习外语,主要是他们对英语缺乏兴趣。能够引起学生学习兴趣的方法就是最好的英语教学法。通过这几年的教学实践,我对这句话深信不疑,感受颇深,在素质教育过程中,有许多好的授课方法,在寓教于乐中让学生掌握知识。从心理学角度讲,初中学生活泼好动,求知欲旺盛,竞争意识强。因此我在英语教学中采用实物、游戏、卡片等兴趣教学法,效果甚佳。  1.“听、说、读、写”教学法
期刊
【摘要】物理概念多、抽象、不易理解,学习难度大,就象摆在初中生在学习物理的道路上的一座大山。绕着走?不行;硬冲?行不通!要灵活运用更难,这个问题一直困扰着许多学生。对于刚刚开始学习物理的初中生来说,由于未接受系统的物理思维训练,对物理知识、经验还相当缺乏,逻辑思维能力较低,不能理解它的含义,关健在于教师在引入概念的方式、方法和重视程度。  【关键词】概念;实验;理解;应用     “国培计划”远程
期刊
【摘要】“教育是心灵的艺术,爱心是教育的灵魂”,没有爱,便没有教育。爱是学生健康成长的动力,爱是教育的真谛,爱是教师最基础的源泉。教育需要我们有足够的耐心、理解之心和宽容之心,需要有足够的智慧,才能行之有效。教师一定不能让自己的爱打折,只有怀着一颗爱才之心、宽容之心、关怀之心,把自己当作学生的朋友,走进学生的情感世界中,去感受学生的喜怒哀乐,才能赢得学生的爱戴。  【关键词】爱;理解;尊重;教育;
期刊
在近几年的高考试题中频繁出现以“立几”中的点、线、面的位置关系为背景的计数问题,这类问题题型新颖、解法灵活、多个知识点交织在一起,综合性强,能力要求高,有一定的难度,它不仅考查相关的基础知识,而且注重对数学思想方法和数学能力的考查。现结合具体例子谈谈这种问题的求解策略。  1、直接求解  例1:从平面 上取6个点,从平面 上取4个点,这10个点最多可以确定多少个三棱锥?  解: 利用三棱锥的形成将
期刊
【摘要】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学生学习的直接动机和巨大的助推器,特别是对地理学科尤为重要。新课程标准提出了“以学生为主体”,学生是学习活动的主要角色,而教师“教”的成效,只有在学生主动学习的过程中才能实现。因此,“以学生为本”如何把学生对地理学习的需要转化为兴趣,并上升为动机才能推动中学地理教学的发展,这也是我们地理教师的首要任务和今后工作行动的指南。  【关键词】高中地理;激活兴趣     我通过
期刊
【摘要】课堂教学是推进素质教育的主渠道,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学生的学习方式直接影响着课堂教学质量和学生的发展水平。设疑教学是一种激发思维、开发智力和培养创造力的重要方式。在历史课堂教学中,我们从教材、学生的实际出发,适时、适度、适量和有序的设疑,能有效地锻炼和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有效地提高课堂效益。  【关键词】课堂教学;设疑;效益     下面结合本人实践谈几点体会和看法。   1.教学中设疑的方式
期刊
【摘要】物理学是以观察和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物理教学就是要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及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然而很多学生虽然把有关的规律、概念、定理、定律背得滚瓜烂熟,但实际应用时却不知如何下手。面对此种情况,我认为广大的初中物理教师应从以下方面入手指导学生把物理知识学得更扎实,真正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  【关键词】指导;学生;学习物理学     物理学是以观察和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物理
期刊
作为一名语文教师,帮助学生读懂文章的字面意义、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是不难办到的,但要指导学生透过字面,更深入一层地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文章的中心思想,却并非易事。这是因为,虽然文学语言最带感情色彩,但它所表达的思想感情又是隐晦的、曲折的,而不是显露的、直接的。同时,对文章思想内容的领悟,还有一个生活阅历、文化教养的问题。这些复杂情况,给学生准确把握作者的思想感情和文章的中心思想带来了困难。所以,重视
期刊
脚步匆匆,光阴如梭,一个暑假转瞬即逝,幸好有国培伴我度过闲暇时光,学到了许多知识和理念,受益匪浅,是国培给了我再次成长的机会。  感谢学校领导给我这次学习机会。这几年,一直当班主任,外出学习的机会几乎没有,也没有从其它渠道获取教学信息,完全不知道外面的发展形势。在以往的教学中,很多时候都是牵着学生走,有时太过着急,学生一答不出,老师就急于说出答案。一节课中,设计的问题较多,问的问题也较细,老师说的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