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山东省高密市 山东高密 661500
“人类灵魂的工程师”,这是人们对教师的赞誉,也是社会对教师这一职业的信任。这种信任,突出了教师在人类的进步与发展中的作用,教师传授知识、播种文明,教师职业对人类的精神塑造有着无与伦比的意义。作为一名教师,我们从这赞美中除了获得自豪和激励之外,更应小心翼翼地精心呵护学生的心灵。多年的工作实践,使我更加清楚地懂得了这一点。 在对学生进行教育的同时,千方百计呵护学生的心灵,这是教师应有的职业道德。因此,从事班主任工作许多年,尽管我班上也曾发生过失窃事件,我也曾明确知道是哪个同学所为,但我从未对他们说一个“偷”字。
四年前发生的一件事,我至今记忆犹新。那是一天的中午,我一进教室,孩子们便叫嚷着涌了过来,这个说丢了钢笔,那个说没了橡皮,还有的说自己心爱的图书也不见了……同学们议论纷纷,发誓要查出“真凶”,狠狠地斗他一番,谁让他搅得班级不太平!
经过我的一番观察、了解、分析,问题也越来越清楚了:是李栋同学做的。那天中午,他和四班的一名同学,从后门进去,拿走了自己喜欢的却是属于别人的东西。
该怎么处理这件事呢?如果把他揪出来,他定会名声扫地,将来也必定得在大家的白眼中生活,谁能保证他不会破罐子破摔?凝视着他那稚嫩的小脸,我真害怕他幼小的心灵会打上“偷”的烙印,会流下终生抹不去的阴影。因此,我告诫自己,要沉着、冷静,我提醒自己:你是他的老师啊,他年纪还小,就像一棵尚未成材的小树,就像一株待开的花,需要你去整枝、打杈,需要你的精心呵护。
主意拿定了。我没有对他“刑讯逼供”,而是找机会和他促膝谈心。我先表扬了他的优点,感谢他为班级做出的贡献,尤其是在花木管理中立下的汗马功劳,然后请他担任监督员,监视班内的同学,帮助大家找回丢失的物品。当时,他虽满脸通红,却很愉快地接受了。不久,他便帮大家找回了丢失的物品,而且从此以后,班内失窃现象便销声匿迹了。
去年我们班也曾发生过一件类似的失窃事件。那是一个周六的上午第三节课,上选修课。六班的一个男孩在我们教室上课时,顺手拿走了我们班刘萍同学的一支精美的钢笔、一瓶修正液和一个笔袋。当我找到这个男孩时,他一口咬定:“绝对没偷!”还让我搜他的书包。我告诉他:“不要用‘偷’这个字眼!像你这么好的学生怎么会那样做呢?老师相信你,也不用搜你的书包。只是麻烦你回去仔细找一下,可能你不小心装错了书包或者用过后忘记了放下。那个女同学挺着急的,你就帮帮她,好吗?”后来,我班的女孩愉快地告诉我,她丢的东西又失而复得!
如果一开始我就给他扣上一个“偷”的帽子,我想他绝对不会承认,那样做也只能把他推向反面,让他在同学面前抬不起头来,这当然不是我们所希望的。
孩子的心灵其实是很脆弱的,我们要小心待之,像对待一朵玫瑰花上颤动欲坠的露珠那样。因此,身为老师,我们必须用心、动脑,研究更好的教育方法、教育策略,小心呵护学生的心灵,使其不受伤害。两年前读过的一个故事,对我触动很大,使我感受颇深。那个故事的题目是《附耳细说》。说的是韩国的官员黄喜微服私访,路过田间,看到一个农夫驾着两头牛正在耕地,就大声问:“你这两头牛,哪个更棒?”农夫看着他,一言不发,等到了地头,牛到一旁吃草,农夫附在黄喜的耳边小声说:“边上的那头牛更好。”黄喜很奇怪,问:“你干吗用那么小的声音说话?”农夫说到:“牛虽是畜类,心和人是一样的,如果我大声说这头牛好,那头牛不好,他们能从我的眼神、手势、声音里分辨出我对他们的评价,那头虽然尽了力但仍不够优秀的牛心里会很难过……”
一位农夫,对待一头牛,尚知讲究方式方法,不妄加评论,当众褒贬,唯恐伤了牛的心,使它难堪、难过。而我们这些塑造灵魂的人,面对的是一群活泼可爱、心清如水的孩子,我们更要讲究方式、方法,认真探讨切实可行的、行之有效的教育途径,充分保护学生的自尊心,多给他们一些反思、悔悟、改正错误的机会,多给他们一点宽容。不必害怕这样做是否会助长邪恶,因为宽容、尊重更能唤回善良的本性;也无须顾虑这样做是否会失去原则,因为宽容、尊重只会使是非更加明朗。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为了孩子们的终生幸福,我们应该更新教育思想,转变教育观念,刻苦学习,努力探讨塑造学生心灵的良方妙法,像老农夫那样学会附耳细说,像苏霍姆林斯基那样学会宽容、尊重,精心呵护学生的心灵,真正无愧于“人类灵魂的工程师”这一光荣称号!
“人类灵魂的工程师”,这是人们对教师的赞誉,也是社会对教师这一职业的信任。这种信任,突出了教师在人类的进步与发展中的作用,教师传授知识、播种文明,教师职业对人类的精神塑造有着无与伦比的意义。作为一名教师,我们从这赞美中除了获得自豪和激励之外,更应小心翼翼地精心呵护学生的心灵。多年的工作实践,使我更加清楚地懂得了这一点。 在对学生进行教育的同时,千方百计呵护学生的心灵,这是教师应有的职业道德。因此,从事班主任工作许多年,尽管我班上也曾发生过失窃事件,我也曾明确知道是哪个同学所为,但我从未对他们说一个“偷”字。
四年前发生的一件事,我至今记忆犹新。那是一天的中午,我一进教室,孩子们便叫嚷着涌了过来,这个说丢了钢笔,那个说没了橡皮,还有的说自己心爱的图书也不见了……同学们议论纷纷,发誓要查出“真凶”,狠狠地斗他一番,谁让他搅得班级不太平!
经过我的一番观察、了解、分析,问题也越来越清楚了:是李栋同学做的。那天中午,他和四班的一名同学,从后门进去,拿走了自己喜欢的却是属于别人的东西。
该怎么处理这件事呢?如果把他揪出来,他定会名声扫地,将来也必定得在大家的白眼中生活,谁能保证他不会破罐子破摔?凝视着他那稚嫩的小脸,我真害怕他幼小的心灵会打上“偷”的烙印,会流下终生抹不去的阴影。因此,我告诫自己,要沉着、冷静,我提醒自己:你是他的老师啊,他年纪还小,就像一棵尚未成材的小树,就像一株待开的花,需要你去整枝、打杈,需要你的精心呵护。
主意拿定了。我没有对他“刑讯逼供”,而是找机会和他促膝谈心。我先表扬了他的优点,感谢他为班级做出的贡献,尤其是在花木管理中立下的汗马功劳,然后请他担任监督员,监视班内的同学,帮助大家找回丢失的物品。当时,他虽满脸通红,却很愉快地接受了。不久,他便帮大家找回了丢失的物品,而且从此以后,班内失窃现象便销声匿迹了。
去年我们班也曾发生过一件类似的失窃事件。那是一个周六的上午第三节课,上选修课。六班的一个男孩在我们教室上课时,顺手拿走了我们班刘萍同学的一支精美的钢笔、一瓶修正液和一个笔袋。当我找到这个男孩时,他一口咬定:“绝对没偷!”还让我搜他的书包。我告诉他:“不要用‘偷’这个字眼!像你这么好的学生怎么会那样做呢?老师相信你,也不用搜你的书包。只是麻烦你回去仔细找一下,可能你不小心装错了书包或者用过后忘记了放下。那个女同学挺着急的,你就帮帮她,好吗?”后来,我班的女孩愉快地告诉我,她丢的东西又失而复得!
如果一开始我就给他扣上一个“偷”的帽子,我想他绝对不会承认,那样做也只能把他推向反面,让他在同学面前抬不起头来,这当然不是我们所希望的。
孩子的心灵其实是很脆弱的,我们要小心待之,像对待一朵玫瑰花上颤动欲坠的露珠那样。因此,身为老师,我们必须用心、动脑,研究更好的教育方法、教育策略,小心呵护学生的心灵,使其不受伤害。两年前读过的一个故事,对我触动很大,使我感受颇深。那个故事的题目是《附耳细说》。说的是韩国的官员黄喜微服私访,路过田间,看到一个农夫驾着两头牛正在耕地,就大声问:“你这两头牛,哪个更棒?”农夫看着他,一言不发,等到了地头,牛到一旁吃草,农夫附在黄喜的耳边小声说:“边上的那头牛更好。”黄喜很奇怪,问:“你干吗用那么小的声音说话?”农夫说到:“牛虽是畜类,心和人是一样的,如果我大声说这头牛好,那头牛不好,他们能从我的眼神、手势、声音里分辨出我对他们的评价,那头虽然尽了力但仍不够优秀的牛心里会很难过……”
一位农夫,对待一头牛,尚知讲究方式方法,不妄加评论,当众褒贬,唯恐伤了牛的心,使它难堪、难过。而我们这些塑造灵魂的人,面对的是一群活泼可爱、心清如水的孩子,我们更要讲究方式、方法,认真探讨切实可行的、行之有效的教育途径,充分保护学生的自尊心,多给他们一些反思、悔悟、改正错误的机会,多给他们一点宽容。不必害怕这样做是否会助长邪恶,因为宽容、尊重更能唤回善良的本性;也无须顾虑这样做是否会失去原则,因为宽容、尊重只会使是非更加明朗。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为了孩子们的终生幸福,我们应该更新教育思想,转变教育观念,刻苦学习,努力探讨塑造学生心灵的良方妙法,像老农夫那样学会附耳细说,像苏霍姆林斯基那样学会宽容、尊重,精心呵护学生的心灵,真正无愧于“人类灵魂的工程师”这一光荣称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