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国网青海省电力公司培训中心根据国网青海省电力公司(以下简称“公司”)的发展目标,以超越自我的革新态度,追求卓越的胸怀视野,以服务公司发展和满足员工培训需求为宗旨,按照“三集五大”体系和标准化体系全面建设的要求,将自身职责定位为“三站一中心”,即成为公司系统员工夯实业务基础、精湛技术技能、提高履职能力的“充电站”,业务骨干拓展视野思维、更新知识结构、加速成长成才的“换电站”,公司培训理论研究及创新实践的高海拔“实验站”,公司培训项目实施及支持保障的“服务中心”。坚持把握“七个转变”,不断开拓培训新思路,探索培训新途径,努力构建“大培训”工作格局。
“专业管理”向“战略管理”转型,健全“立体式”培训管理体制
注重用企业远景为员工定位、定向、定调,倡导正确的工作准则和健康的生活方式,强化共同理想和价值取向,为建成一支精干高效、业务精湛、素质优良、创新进取、服务优质的培训管理团队和建成一支结构合理、理论扎实、技能高超、爱岗敬业的培训师团队而努力,把培训中心建设成为集“培训、研究、开发”为一体的平台。通过明确职责分工建立起培训中心负责人、职能部门、业务部门和培训师“四方培训责任共同体”。通过实施分级管理建立起中心领导、业务部门、培训师、后勤服务“四级培训管理网络”,发挥各自作用,积极构建纵横贯通、上下联动、职责清晰、运转高效的“立体式培训责任共同体”。
“管理推动”向“服务引领”转型,建立“自主型”培训新模式
以硬件设施为基础,以软件实力为保障,不断提升自主培训的能力。坚持“五融入”(个人需求与企业要求相融入,角色转变与文化要求相融入,多元学习与全面提升相融入,严抓严管与自觉修为相融入,全面考核与成果转化相融入),实现“四个对接”(实训场地与现场工作环境对接,实训科目与现场工作项目对接,操作流程与现场工作标准对接,考核评价与工作要求对接)。为建立培训考试管理体系,以《国家电网公司生产技能人员职业技能培训规范》为依据,自主开发公司26个主要专业职种的职业能力试题库题源26万道,设计、开发具备随机智能组卷、培训考试演练、智能考核评估等功能一体化的考试管理运用系统,将培训学习和成效检验有机结合,满足学员培训考试、公司普考、调考、竞赛等工作需要。尝试受训员工与“培训师”的角色转换,参与备课、讲课、出题,形成“主动性培训”状态。通过专业对抗赛等方式,实现竞赛调考的普及化、常态化,形成“竞争性学习”状态,促进员工主动学习、班组团队学习和企业知识共享。加强对农电员工骨干的学历教育和技能鉴定前培训工作,利用高海拔实训基地,通过“学”与“练”的结合,建立农电员工技术骨干交流学习园地,推广应用技术绝招和绝技成果。大力开展户外“体验式”拓展培训项目,熔炼团队,磨练心智,强化团队协作意识,提升团队协作能力。
“理论灌输”向“能力培养”转型,创新员工
培训方法
创新灵活多样的培训形式,将培训工作重心向工作一线前移,形成“实训现场课堂化,培训课堂现场化”,提炼出“五大”体系下《330kV以上交直流输电线路运检职业技能》《地区调控职业技能》等13个培训项目和82门课程体系。与中国电科院、中电飞华合作开发完成并上挂一次电气设备及输电线路课件等专业、管理类课件192门。目前远程平台已上挂课件830门,基本满足公司系统不同类别、不同层次员工的自学需求,延长和拓宽了有效和实效培训的范围,形成了基于“讲练融合、反复训练、安全培训、培考一体”的“七统一”(培训资源、风险管控、作业流程、工艺质量、学习标准、培训证书、培训制度)的培训模式,将规范的组织策略与现场作业指导书有机结合,开发和应用技能课程指导书,缩短了理论教学与现场实践的差距。
“粗放管理”向“精益管理”转型,倡导培训全过程管控
通过加强培训需求征集、课程设计实施、过程管理控制和质量效果评估等重要环节管控,补充完善量化指标,将培训质量、竞赛调考成绩、实训基地建设、新课程开发等作为内部业务考核的主要内容,加强和规范教育培训工作考核与评估,理清岗位责任,加强培训质量管理。建立培训“月信息、周计划、两通报”制度,通过培训质量“明查暗访”,对督查中发现的培训亮点、存在的问题、改进建议、实时通报。自主开发了培训管控平台,提升了数据共享和培训项目信息数据化管理的能力,形成了完整的实时培训全数据库,实现了动态管理。把管理提升作为培训中心发展的战略要务,在基础管理、执行力建设、服务质量等方面加大监督检查力度,实现了“需求带动策划、考核带动效果、外脑带动内脑和实训带动理论”的目的。
“教育学员”向“服务学员”转型,创建培训服务“一站妥”机制
按照部门职责,由培训管理部门负责培训业务的全过程集约管理,培训客户只需与培训管理部门进行业务上的交流,不需跨越多部门进行沟通。对与培训相关联的各个环节进行横向整合,组成柔性团队,关口前移,为学员提供“一站办妥”服务。通过实施相关关键指标的评价及分类分项的管理,实现对外服务培训承接流程同比缩短50%,学员办理手续流程同比缩短40%。同时,努力提升物业管理和后勤服务水平,为受训人员提供良好的培训环境和后勤服务,完善培训设置和教学设备,了解受训人员需求,解决实际困难,加强安全培训管理力度,使培训客户、受训学员在服务方面感受到“一站妥”的方便快捷。
“关注方式”向“注重效果”转型,注重培训
质量管控
通过培训方式的持续创新与新技能应用,摸索出了技能培训的“七步”工作法(筑平台、建师资、立项目、找需求、搭课程、做培训、持证书),成功总结出“四化”(军事化、标准化、规范化、差异化)培训管理模式。在以往“关注方式”的基础上,更加“注重效果”的提升,加强了对培训班学员在考勤、考试、考核方面的管理力度,特别是在青干班、科干班等重点班级中,实行了“学分制”、增加自学模块、开展论文评比等考评方式,强化了对学员学习过程的管理。在专业技能培训中,采取考培分离、考鉴分离等措施,检验培训效果。通过不断加大培训质量监督和督导力度,开展培训质量评估,强化培训过程管控,完善和改进培训信息统计办法,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实施培训负责人的履职情况和工作质量过程跟踪,推进了培训管理工作的量化绩效管理,培训质量管控水平得到提升。
“传统培训”向“精品培训”转型,打造特色
培训品牌
不断发挥自身优势,延伸培训手臂,利用具有青海电网特色、高海拔、多功能的现代化实训场所,承接省内外专业人员培训工作,将“封闭式”自主培训向“开放型”承接培训模式转变。为有效提升变电运维人员的业务能力,细化分类,统筹安排,将系统、实用的培训内容与电网及变电站仿真培训一体化实训场相结合,实现理论与实践的同步,真正成为变电运维人员技能提升的“加油站”。针对培训资源不足的现状,采用“1+N”培训模式(依托1个培训团队,建立N个组织大协作机制,开展N个资源大整合,实施N阶段培训策略),摸索出了技术技能人员培训的新路子。大胆创新管理类培训项目,紧密围绕公司发展实际,开设团队创建、心理解压、青年干部轮训、班组建设、营养健康等培训项目,在省公司范围内广受好评。
建设高素质的员工队伍,为建成“一强三优”现代公司提供人才保障是国网青海培训中心追求的“梦想”,立志成为公司“最有价值的员工”是公司广大员工追求的“梦想”。国网青海培训中心已成为公司员工“圆梦”的“充电站”。(张涛系国网青海省电力公司培训中心主任;韩廷海系国网青海省电力公司培训中心党总支书记)
“专业管理”向“战略管理”转型,健全“立体式”培训管理体制
注重用企业远景为员工定位、定向、定调,倡导正确的工作准则和健康的生活方式,强化共同理想和价值取向,为建成一支精干高效、业务精湛、素质优良、创新进取、服务优质的培训管理团队和建成一支结构合理、理论扎实、技能高超、爱岗敬业的培训师团队而努力,把培训中心建设成为集“培训、研究、开发”为一体的平台。通过明确职责分工建立起培训中心负责人、职能部门、业务部门和培训师“四方培训责任共同体”。通过实施分级管理建立起中心领导、业务部门、培训师、后勤服务“四级培训管理网络”,发挥各自作用,积极构建纵横贯通、上下联动、职责清晰、运转高效的“立体式培训责任共同体”。
“管理推动”向“服务引领”转型,建立“自主型”培训新模式
以硬件设施为基础,以软件实力为保障,不断提升自主培训的能力。坚持“五融入”(个人需求与企业要求相融入,角色转变与文化要求相融入,多元学习与全面提升相融入,严抓严管与自觉修为相融入,全面考核与成果转化相融入),实现“四个对接”(实训场地与现场工作环境对接,实训科目与现场工作项目对接,操作流程与现场工作标准对接,考核评价与工作要求对接)。为建立培训考试管理体系,以《国家电网公司生产技能人员职业技能培训规范》为依据,自主开发公司26个主要专业职种的职业能力试题库题源26万道,设计、开发具备随机智能组卷、培训考试演练、智能考核评估等功能一体化的考试管理运用系统,将培训学习和成效检验有机结合,满足学员培训考试、公司普考、调考、竞赛等工作需要。尝试受训员工与“培训师”的角色转换,参与备课、讲课、出题,形成“主动性培训”状态。通过专业对抗赛等方式,实现竞赛调考的普及化、常态化,形成“竞争性学习”状态,促进员工主动学习、班组团队学习和企业知识共享。加强对农电员工骨干的学历教育和技能鉴定前培训工作,利用高海拔实训基地,通过“学”与“练”的结合,建立农电员工技术骨干交流学习园地,推广应用技术绝招和绝技成果。大力开展户外“体验式”拓展培训项目,熔炼团队,磨练心智,强化团队协作意识,提升团队协作能力。
“理论灌输”向“能力培养”转型,创新员工
培训方法
创新灵活多样的培训形式,将培训工作重心向工作一线前移,形成“实训现场课堂化,培训课堂现场化”,提炼出“五大”体系下《330kV以上交直流输电线路运检职业技能》《地区调控职业技能》等13个培训项目和82门课程体系。与中国电科院、中电飞华合作开发完成并上挂一次电气设备及输电线路课件等专业、管理类课件192门。目前远程平台已上挂课件830门,基本满足公司系统不同类别、不同层次员工的自学需求,延长和拓宽了有效和实效培训的范围,形成了基于“讲练融合、反复训练、安全培训、培考一体”的“七统一”(培训资源、风险管控、作业流程、工艺质量、学习标准、培训证书、培训制度)的培训模式,将规范的组织策略与现场作业指导书有机结合,开发和应用技能课程指导书,缩短了理论教学与现场实践的差距。
“粗放管理”向“精益管理”转型,倡导培训全过程管控
通过加强培训需求征集、课程设计实施、过程管理控制和质量效果评估等重要环节管控,补充完善量化指标,将培训质量、竞赛调考成绩、实训基地建设、新课程开发等作为内部业务考核的主要内容,加强和规范教育培训工作考核与评估,理清岗位责任,加强培训质量管理。建立培训“月信息、周计划、两通报”制度,通过培训质量“明查暗访”,对督查中发现的培训亮点、存在的问题、改进建议、实时通报。自主开发了培训管控平台,提升了数据共享和培训项目信息数据化管理的能力,形成了完整的实时培训全数据库,实现了动态管理。把管理提升作为培训中心发展的战略要务,在基础管理、执行力建设、服务质量等方面加大监督检查力度,实现了“需求带动策划、考核带动效果、外脑带动内脑和实训带动理论”的目的。
“教育学员”向“服务学员”转型,创建培训服务“一站妥”机制
按照部门职责,由培训管理部门负责培训业务的全过程集约管理,培训客户只需与培训管理部门进行业务上的交流,不需跨越多部门进行沟通。对与培训相关联的各个环节进行横向整合,组成柔性团队,关口前移,为学员提供“一站办妥”服务。通过实施相关关键指标的评价及分类分项的管理,实现对外服务培训承接流程同比缩短50%,学员办理手续流程同比缩短40%。同时,努力提升物业管理和后勤服务水平,为受训人员提供良好的培训环境和后勤服务,完善培训设置和教学设备,了解受训人员需求,解决实际困难,加强安全培训管理力度,使培训客户、受训学员在服务方面感受到“一站妥”的方便快捷。
“关注方式”向“注重效果”转型,注重培训
质量管控
通过培训方式的持续创新与新技能应用,摸索出了技能培训的“七步”工作法(筑平台、建师资、立项目、找需求、搭课程、做培训、持证书),成功总结出“四化”(军事化、标准化、规范化、差异化)培训管理模式。在以往“关注方式”的基础上,更加“注重效果”的提升,加强了对培训班学员在考勤、考试、考核方面的管理力度,特别是在青干班、科干班等重点班级中,实行了“学分制”、增加自学模块、开展论文评比等考评方式,强化了对学员学习过程的管理。在专业技能培训中,采取考培分离、考鉴分离等措施,检验培训效果。通过不断加大培训质量监督和督导力度,开展培训质量评估,强化培训过程管控,完善和改进培训信息统计办法,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实施培训负责人的履职情况和工作质量过程跟踪,推进了培训管理工作的量化绩效管理,培训质量管控水平得到提升。
“传统培训”向“精品培训”转型,打造特色
培训品牌
不断发挥自身优势,延伸培训手臂,利用具有青海电网特色、高海拔、多功能的现代化实训场所,承接省内外专业人员培训工作,将“封闭式”自主培训向“开放型”承接培训模式转变。为有效提升变电运维人员的业务能力,细化分类,统筹安排,将系统、实用的培训内容与电网及变电站仿真培训一体化实训场相结合,实现理论与实践的同步,真正成为变电运维人员技能提升的“加油站”。针对培训资源不足的现状,采用“1+N”培训模式(依托1个培训团队,建立N个组织大协作机制,开展N个资源大整合,实施N阶段培训策略),摸索出了技术技能人员培训的新路子。大胆创新管理类培训项目,紧密围绕公司发展实际,开设团队创建、心理解压、青年干部轮训、班组建设、营养健康等培训项目,在省公司范围内广受好评。
建设高素质的员工队伍,为建成“一强三优”现代公司提供人才保障是国网青海培训中心追求的“梦想”,立志成为公司“最有价值的员工”是公司广大员工追求的“梦想”。国网青海培训中心已成为公司员工“圆梦”的“充电站”。(张涛系国网青海省电力公司培训中心主任;韩廷海系国网青海省电力公司培训中心党总支书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