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课堂是师生相互交流、思维火花互相碰撞的舞台,学生才是课堂的主人。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能否得到充分的调动,教学目标能否得以实现,课堂中的评价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恰当的教学评价,能够使学生的思维不断迸发出智慧的火花,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学会生活,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而不恰当的评价则会使课堂教学效果大大折扣。如何优化品德课堂中的教学评价,使其成为学生主动学习的催化剂,下面我将从教师的评价语言、评价的方式、评价的内容三个方面谈一谈自己粗浅的看法。
一、评价语言要有激励性、准确性
1.激励性。法国教育家第斯多惠说:“教学艺术的本质不在于传授,而在于激励、唤醒和鼓舞。”卡耐基也曾说:“使一个人发挥最大能力的方法是赞美和鼓励。”因此,课堂中教师的评价语言应该具有激励性,充满人文关怀。
例如,在教学《找秋天》一课时,我课前布置学生去找秋天,上课时让学生汇报自己是怎样找到秋天的。一位学生说:天很高,很蓝,蓝蓝的天上飘着白云。田里的庄稼都成熟了,棉花雪白雪白的,高粱的脸都涨红了。听了他的发言,我立即表扬他说:“你有一双善于发现的小眼睛,观察得真仔细,并且表达得很生动!”一位学生说:天气渐渐变凉了,早晚我们要穿一件厚点儿的外套了。我微笑着对他说:“你真是生活的有心人,你的感受让你知道秋天来了。”还有位学生嗑嗑绊绊地说:“我,我发现……大树的叶子……”我用期待地眼神望着他,并说:“别紧张,慢慢说,你能行!”孩子们听到我对他们的评价,个个脸上都挂着笑容,并以高度积极的状态投入到了学习活动中去。
2.准确性。课堂上,我们经常会使用“好”,“不错”,“真棒”等评价语来评价学生,在发现学生回答不够完整或不够深刻时,往往会说“请坐”(手势),来,谁再说一下?或者说:“这样啊,下一位——”其实这种评价语没有真正评价学生,学生无法从老师的这类评价语言中获得肯定或否定。所以,课堂中教师的评价语言,力求做到准确,不模糊,让学生知道自己的回答“好”在哪里,又“棒”在何处,“错”在哪里,“不足”是什么。比如,当学生声音洪亮地回答完问题时,教师可以说:“你的声音真响亮,全班同学都听到了你的发言。”当学生汇报了自己搜集的比较详实的资料时,教师可以说:“可见你课前做了不少的工作,搜集了大量有价值的资料,你真能干!”当学生的想法出乎老师的预料,但很有道理,教师可以欣喜地说:“好!有创新,老师也从你的想法中增长了见识。”当学生的想法是有道理的,但表达得不够清楚时,教师不可全盘否定,可以说:“你的想法很有道理,老师已明白了你的意思,如果表达得更清楚些,那么大家都能明白你的意思了。”如果学生的想法是完全错误的,可用委婉的口氣说:“看得出,你正在积极思考,但这种结论是错误的,没关系,再想想。”这样准确的、富有针对性的评价对学生的回答起到了肯定、提醒、纠正的作用。
二、评价方式要灵活多样
1.口头评价与体态评价相结合。在我们的课堂上,教师往往是口头评价为主,缺少了体态语的有机结合,以致感觉老师的评价比较单一,不能真正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其实,在课堂上教师的眼神、表情、手势这些体态的评价也非常重要。如:当学生回答问题特别准确时,教师高兴地抚摸一下孩子的头,或者给孩子一个赞许的眼神;当学生的回答出乎老师的意料之外时,老师情不自禁地为他鼓掌,或者为他竖起大拇指,或者给予一个深情的拥抱;当学生回答问题不流利时,老师马上给他一个鼓励的眼神或报以一个真诚的微笑,甚至是一个轻柔的抚摸……这些无声的评价将牵动着学生的心,它将起到此时无声胜有声的效果。
2.师生评价、生生评价多向互动。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也是评价的主体。课堂上,教师除了给予学生有效的评价外,还应该尝试着把评价权交给学生,采取学生自我评价、生生之间的互评的方式,让学生实现由被评价者向评价者的角色转换。在注重评价主体多元化的品德课堂中,我们经常会听到教师这样的点评:“你同意他的观点吗?”“你的看法和他有什么不同?”“你觉得他的作品怎么样?”“二组同学的表现怎么样?”“这节课你觉得自己表现怎么样?”在这样的课中,我们看到的评价的主体不仅仅是老师,还有学生,有自我评价,还有生生之间,组群之间的评价。这种多向互动的评价能促使学生学会倾听、学会合作,并形成一定的思辨能力和正确的价值取向。
三、评价内容要多元化
《品德课程标准》从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这三个维度立体地提出课程目标。这三个维度是不可分割的一个整体。课堂上,教师除了评价学生对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掌握之外,还要对学生的学习状态、情绪表现、意志品质等非智力因素进行即时评价,并突出过程性评价,从而真正实现评价内容的多元化。如,在教学中,我们常会碰到这样的学生,思考问题、回答问题积极投入,可是说得总不完全对或者完全不对,更不用谈精彩了。面对这样的学生,教师的评价就不能只光顾着最终的结果,关注学生参与的状态要比判断答案的正误要重要得多。否则,这些学生积极性受挫,自尊心受损,负面的感觉主宰学习体验将非常不利于学生的发展。 所以,我们可以给他这样的评价:“虽然你的回答不是很全面,但是你善于思考,积极回答问题的学习态度值得大家学习。”再如,对小组合作评价时,同样,不仅要评价结果,还要评价合作过程,两者并重。如,我在执教《合作真愉快》,我让小组同学合作完成一幅粘贴画,从中让学生体会到合作的重要性,学会合作,并体验到合作的快乐。我在评价每个小组的作品时,不仅仅从粘贴画是否美观的角度去评价,还对小组成员的合作状态、学生个体的学习态度、情绪进行逐一评价。例如“第二小组合作得非常好,组长很能干,他根据小组同学的特长迅速分工,有涂色的,有粘贴的,有设计布局的,并且大家都能听从组长的分配,各司其职,合作默契,你们这种分工合作积极参与的学习态度非常好。”这样的评价,不仅让二组的同学获得了成功的体验,也让全班同学获得了合作的方法。
课堂教学评价是一门教育的艺术,它对课堂教学起到推波助澜的作用。愿我们都能在教学中,不断探索,让学生在我们真诚、正确、全面的评价中受到鼓励,求得进步,得到发展,从而真正实现品德课堂的高效。
一、评价语言要有激励性、准确性
1.激励性。法国教育家第斯多惠说:“教学艺术的本质不在于传授,而在于激励、唤醒和鼓舞。”卡耐基也曾说:“使一个人发挥最大能力的方法是赞美和鼓励。”因此,课堂中教师的评价语言应该具有激励性,充满人文关怀。
例如,在教学《找秋天》一课时,我课前布置学生去找秋天,上课时让学生汇报自己是怎样找到秋天的。一位学生说:天很高,很蓝,蓝蓝的天上飘着白云。田里的庄稼都成熟了,棉花雪白雪白的,高粱的脸都涨红了。听了他的发言,我立即表扬他说:“你有一双善于发现的小眼睛,观察得真仔细,并且表达得很生动!”一位学生说:天气渐渐变凉了,早晚我们要穿一件厚点儿的外套了。我微笑着对他说:“你真是生活的有心人,你的感受让你知道秋天来了。”还有位学生嗑嗑绊绊地说:“我,我发现……大树的叶子……”我用期待地眼神望着他,并说:“别紧张,慢慢说,你能行!”孩子们听到我对他们的评价,个个脸上都挂着笑容,并以高度积极的状态投入到了学习活动中去。
2.准确性。课堂上,我们经常会使用“好”,“不错”,“真棒”等评价语来评价学生,在发现学生回答不够完整或不够深刻时,往往会说“请坐”(手势),来,谁再说一下?或者说:“这样啊,下一位——”其实这种评价语没有真正评价学生,学生无法从老师的这类评价语言中获得肯定或否定。所以,课堂中教师的评价语言,力求做到准确,不模糊,让学生知道自己的回答“好”在哪里,又“棒”在何处,“错”在哪里,“不足”是什么。比如,当学生声音洪亮地回答完问题时,教师可以说:“你的声音真响亮,全班同学都听到了你的发言。”当学生汇报了自己搜集的比较详实的资料时,教师可以说:“可见你课前做了不少的工作,搜集了大量有价值的资料,你真能干!”当学生的想法出乎老师的预料,但很有道理,教师可以欣喜地说:“好!有创新,老师也从你的想法中增长了见识。”当学生的想法是有道理的,但表达得不够清楚时,教师不可全盘否定,可以说:“你的想法很有道理,老师已明白了你的意思,如果表达得更清楚些,那么大家都能明白你的意思了。”如果学生的想法是完全错误的,可用委婉的口氣说:“看得出,你正在积极思考,但这种结论是错误的,没关系,再想想。”这样准确的、富有针对性的评价对学生的回答起到了肯定、提醒、纠正的作用。
二、评价方式要灵活多样
1.口头评价与体态评价相结合。在我们的课堂上,教师往往是口头评价为主,缺少了体态语的有机结合,以致感觉老师的评价比较单一,不能真正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其实,在课堂上教师的眼神、表情、手势这些体态的评价也非常重要。如:当学生回答问题特别准确时,教师高兴地抚摸一下孩子的头,或者给孩子一个赞许的眼神;当学生的回答出乎老师的意料之外时,老师情不自禁地为他鼓掌,或者为他竖起大拇指,或者给予一个深情的拥抱;当学生回答问题不流利时,老师马上给他一个鼓励的眼神或报以一个真诚的微笑,甚至是一个轻柔的抚摸……这些无声的评价将牵动着学生的心,它将起到此时无声胜有声的效果。
2.师生评价、生生评价多向互动。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也是评价的主体。课堂上,教师除了给予学生有效的评价外,还应该尝试着把评价权交给学生,采取学生自我评价、生生之间的互评的方式,让学生实现由被评价者向评价者的角色转换。在注重评价主体多元化的品德课堂中,我们经常会听到教师这样的点评:“你同意他的观点吗?”“你的看法和他有什么不同?”“你觉得他的作品怎么样?”“二组同学的表现怎么样?”“这节课你觉得自己表现怎么样?”在这样的课中,我们看到的评价的主体不仅仅是老师,还有学生,有自我评价,还有生生之间,组群之间的评价。这种多向互动的评价能促使学生学会倾听、学会合作,并形成一定的思辨能力和正确的价值取向。
三、评价内容要多元化
《品德课程标准》从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这三个维度立体地提出课程目标。这三个维度是不可分割的一个整体。课堂上,教师除了评价学生对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掌握之外,还要对学生的学习状态、情绪表现、意志品质等非智力因素进行即时评价,并突出过程性评价,从而真正实现评价内容的多元化。如,在教学中,我们常会碰到这样的学生,思考问题、回答问题积极投入,可是说得总不完全对或者完全不对,更不用谈精彩了。面对这样的学生,教师的评价就不能只光顾着最终的结果,关注学生参与的状态要比判断答案的正误要重要得多。否则,这些学生积极性受挫,自尊心受损,负面的感觉主宰学习体验将非常不利于学生的发展。 所以,我们可以给他这样的评价:“虽然你的回答不是很全面,但是你善于思考,积极回答问题的学习态度值得大家学习。”再如,对小组合作评价时,同样,不仅要评价结果,还要评价合作过程,两者并重。如,我在执教《合作真愉快》,我让小组同学合作完成一幅粘贴画,从中让学生体会到合作的重要性,学会合作,并体验到合作的快乐。我在评价每个小组的作品时,不仅仅从粘贴画是否美观的角度去评价,还对小组成员的合作状态、学生个体的学习态度、情绪进行逐一评价。例如“第二小组合作得非常好,组长很能干,他根据小组同学的特长迅速分工,有涂色的,有粘贴的,有设计布局的,并且大家都能听从组长的分配,各司其职,合作默契,你们这种分工合作积极参与的学习态度非常好。”这样的评价,不仅让二组的同学获得了成功的体验,也让全班同学获得了合作的方法。
课堂教学评价是一门教育的艺术,它对课堂教学起到推波助澜的作用。愿我们都能在教学中,不断探索,让学生在我们真诚、正确、全面的评价中受到鼓励,求得进步,得到发展,从而真正实现品德课堂的高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