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對于初学者,掌握正确姿势是歌唱的第一步;对于声乐教师,端正学生的歌唱姿势是声乐教学的开端。正确的姿势是好的发声的基础,在歌唱练习的过程中,对姿势必须时时加以注意,并作为加强呼吸功能和声音控制的一种手段。威尔森认为:正确的姿势对于建立良好的呼吸习惯至为重要。歌唱者除非整个身体的姿势是平稳放松,否则就不可能进行正确的呼吸。姿势和呼吸不好时,发出的声音往往就不好。所以,姿势问题是歌唱者声音训练的基础工作中的首要项目。
歌唱是的正确姿势就是自自然然的站者,这里也存在着“松”与“紧”的辩证统一。人要战立,无数肌肉就要积极活动来抵抗地心的吸力,还要平衡连接一根根骨头的关节的压力与拉力,这种肌肉的高效率的活动,就是“紧”。但同时又要避免不必要的紧张,身体的自然挺立要像倚着墙或靠着树干那样即挺直又放松自如,有一种舒展的感觉,头、肩、颈部不可僵紧,其结果往往是使气息憋住,不能流通,或是由于憋得太难受而在一张口未发音前气息一下子就流失了。站立时身体的重心可同时或轮流放在左右脚上,负有重心的脚可略向前站。歌唱是尤其是唱高音时,双腿不可多余的用力,膝盖不可弯曲,要稳住身体,感到自己像棵大树,深深扎根在地底下。初练者也可先练坐着唱,这可便于找到后背的力量向下集中到后腰、后跨这个力点上的感觉,又可避免小腹因向上提气而用力紧缩造成声音无支持点的毛病。
歌唱时要精神振奋、生气勃勃,好像心中想着“啊!多么美好!我真想放声唱啊”时的心情。面部肌肉不可紧张,表情要自然,眼睛灵活的平视前方,切忌“东张西望”、向上“翻白眼”或向下看鼻尖。牙关、颌关节要松开,下巴放松,不可向前突出,笑肌、双颊、嘴角都要像微笑似的向上抬起,口要“笑”开。
“情动于中而形于外”,适当的形体动作有助于情感的表达,这对歌唱者来说是必要的,但形体动作是歌声的辅助,而且要出自内心,每一个微小的动作都是为了更完美的表达音乐的内容。练唱时不可用头、手或身体随歌声打拍子,更不应有捂着耳朵唱等怪动作。演唱时切忌矫揉造作、手舞足蹈或毫无意义的千篇一律的手势,避免多余的动作分散自己及听众的注意力。
收稿日期:2010-05-19
歌唱是的正确姿势就是自自然然的站者,这里也存在着“松”与“紧”的辩证统一。人要战立,无数肌肉就要积极活动来抵抗地心的吸力,还要平衡连接一根根骨头的关节的压力与拉力,这种肌肉的高效率的活动,就是“紧”。但同时又要避免不必要的紧张,身体的自然挺立要像倚着墙或靠着树干那样即挺直又放松自如,有一种舒展的感觉,头、肩、颈部不可僵紧,其结果往往是使气息憋住,不能流通,或是由于憋得太难受而在一张口未发音前气息一下子就流失了。站立时身体的重心可同时或轮流放在左右脚上,负有重心的脚可略向前站。歌唱是尤其是唱高音时,双腿不可多余的用力,膝盖不可弯曲,要稳住身体,感到自己像棵大树,深深扎根在地底下。初练者也可先练坐着唱,这可便于找到后背的力量向下集中到后腰、后跨这个力点上的感觉,又可避免小腹因向上提气而用力紧缩造成声音无支持点的毛病。
歌唱时要精神振奋、生气勃勃,好像心中想着“啊!多么美好!我真想放声唱啊”时的心情。面部肌肉不可紧张,表情要自然,眼睛灵活的平视前方,切忌“东张西望”、向上“翻白眼”或向下看鼻尖。牙关、颌关节要松开,下巴放松,不可向前突出,笑肌、双颊、嘴角都要像微笑似的向上抬起,口要“笑”开。
“情动于中而形于外”,适当的形体动作有助于情感的表达,这对歌唱者来说是必要的,但形体动作是歌声的辅助,而且要出自内心,每一个微小的动作都是为了更完美的表达音乐的内容。练唱时不可用头、手或身体随歌声打拍子,更不应有捂着耳朵唱等怪动作。演唱时切忌矫揉造作、手舞足蹈或毫无意义的千篇一律的手势,避免多余的动作分散自己及听众的注意力。
收稿日期:2010-05-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