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由于学生的年龄特征及数学认知结构水平、自身心理特征的限制,在数学学习中很多人表现出对基础知识不求甚解,对基础训练不感兴趣,热衷于大量做题,不善于(有的是不愿意)对自己的思路进行检验,不对自己的思考过程进行反思,不会分析、评价和判断自己思考方法的优劣,也不善于找出和纠正自己的错误。总的来说,学生对学习的认识也只浮在表面,认为只要完成了学习任务,就达到了学习的要求。很少有学生以“学会学习”为目的,积极地去回顾学习过程,检查学习策略,检验学习结果等来反省自己的学习过程和结果。虽然部分学生作了反思,但仅仅是对学习的一般性的回顾或重复,而没有深究学习活动中所涉及的知识、方法、思路、策略等。
【关键词】中学生;反思;学習能力
教育改革中,教师是关键,学生是主体。研究表明,教师能力的提高和学生能力的提高,都是在实践的探究中逐步确立的。教师在传授知识的过程中,大多采用传统的“讲练结合”与“精讲少练”方法,以传授正确的知识为主,对知识的理解力求一步到位,很少暴露自己的思考过程,更少暴露通过反思错误想法从中调整思路,最终解决这个问题的思维过程。这样的教学中,师生的交流很少,教师不示范反思的方法、技巧,学生没有反思的机会和时间,也无法模仿学习反思,造成学生反思性情景知识的缺失。教师在帮助学生培养反思习惯,指导学生掌握反思的方法,帮助提高反思效果等等方面,其实也是教师的一个自我教学反思过程。通过学习与反思,可以帮助我们清除教学中的陈旧,也才能更好地发挥教育生涯中自我的潜力,作为数学教师无论我们是年轻还是年长,和学生一起反思﹐才能和学生一同成长。所以,课题的提出顺应教师成长的需要。
数学课程标准把“反思”这一理念提到了应有的高度:“人们在学习数学和运用数学解决问题中,不断地经历主观感知,……反思与建构等思维过程。这些过程是数学思维能力的具体体现,有助于学生对客观事物中蕴涵的数学模式进行思考和做出判断”。同时提出评价应关注学生“能否不断反思数学学习过程,并改进学习方法,教材的呈现应为引导学生自主探索留有比较充分的空间,有利于学生经历观察、实验、猜测、推理、交流、反思等过程”。
一、了解学生现状,分析影响学生反思性学习的因素
课题组就各年级学生的反思学习方式、数学反思学习习惯等情况,采用问卷、座谈等形式,进行了抽样调查。调查表分“对数学学科喜爱情况”、“数学课堂学习的方式”、“课外数学的学习情况”、“希望老师做什么”等四部分。以选择题和简答题的形式,作不记名问卷。通过对问卷进行了分析,初步掌握了当前学生数学学习的现状,为课题的深入研究奠定了基础。
1、当前学生的现状
从问卷结果中我们发现,60%学生喜欢在一节课中由老师来讲学习方法,18% 的学生会独立学习,22%的学生会与人合作学习。在课堂学习中逐渐形成了一种固定的学习模式;吸收→储存→再现。这种单一的、被动的学习方式,使学生缺乏自主探索、合作学习、独立获取知识的机会。这可能与教师的教学方法有关系,但更主要的原因是学生反思意识薄弱。从结果可看到:79%的学生在学习中仅以解题练习为主要形式,只在乎一道题目的对错,而忽视了掌握解题方法这一最重要环节,这样的学习抑制了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发展。学生已适应了“听课式”的接受学习方式,大部分学生不愿意主动去尝试、去寻求更多更好的解题方法,而只是静等答案。这些迹象表明:学生未意识到自己的学习方式的不正确,不去反思,不去寻求更好的学习方式——反思性学习方式。
(1)学生的反思能力低下
从调查结果来看,只有 21%的学生会对所学的知识进行方法总结,24%的学生会寻求不同的方法来解题。从这点可以看出,学生的反思学习能力较差。学生在数学学习中不知道如何去反思自己的学习过程,也无法对自己的学习过程和结果作出判断,这样学生就无法意识到问题的存在,也就不可能以批判的眼光反观自身,包括自己的学习目标、学习方法、学习过程等。我们在教学中或观察学生的作业以及他们课堂学习等情况可以看出:大部分学生所做作业中的解题方法都是教师课堂上所列举到的方法,回答问题也是平时教师讲过的内容,一旦出现形式变化而实际一致的题目就傻眼了。出现这种问题的关键是学生不善于进行自我反思来主动调节和改变自己的学习方法。这样的学习方式学生进步缓慢,学生不会通过总结经验、提炼方法、优化探索、深化自己的认知结构。
(2)学生的反思学习习惯较差
调查结果显示:16%的学生有预习的习惯;13%的学生会主动复习数学知识;34%学生平时回家后先独立完成作业后再做其他事情;28%学生平时都是在家长的提醒下,才能独立完成作业;16%的学生在做完作业后逐题认真进行自我检查,发现错误,立即纠正。以上数据说明:学生的反思学习习惯较差。学生大都会急于知道答案,而不再去寻求解题方法。
(3)学生的反思毅力不强
从调查结果看,对于一道久未解出的题目,只有惇14%的学生会继续解下去,大部分选择放弃,这充分说明:学生的反思毅力不够强。从一定程度上讲,反思就是“自我揭短”,这对一般人来讲是痛苦的行为。因此,缺乏毅力者即使反思技能再强,反思也难以顺利进行。
二、影响学生反思性学习的因素
一是对学生反思能力培养的忽视。习惯上的反思是教师的反思,教学反思重教师而轻学生,这是当前教学反思所表现出的一种鲜明倾向。反思的着眼点多集中在教学的内容、教学的方式方法、教学的组织形式、教学的效果等“教师怎么样教”这一层面,对“学生的学”进行反思的并不多见,而这种做法是很有局限性的。毕竟,教师的教最终应以学生的学习发展为宗旨和归宿。教学作为一种动态的活动过程,其实质是以课程为中介,教师和学生相互作用和交往的共同发展的过程,在其中“教”与“学”本身是统一的,是相辅相成,缺一不可的有机整体。因此,进行教学反思,应该包括“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两大方面。二是教学过程过分重视活动化、合作化,忽视学生的自我反思。随着新课程的深入实施,学生的学习方式出现了明显的转变。时下的数学课堂,由于采用了小组学习,制作了形象逼真、生动活泼的多媒体课件,采用了大量的故事、比赛、游戏,学生在数学课堂上往往情绪十分高涨。乍看上去,在课堂上学生表现非常积极,甚至有些亢奋,场面气氛也十分热闹,动静结合高潮迭起,但细细回味后就会发现,这种活动和游戏大多只是表面上的“繁荣”,只是少数学生在进行游戏,多数学生是“旁观者”,只是看得起劲,没有真正参与到学习过程中,只是外在形式上的活跃,数学思维的含量并不高,思维深度不够。
课堂小结能促进学生学会归纳和反思,培养学生的归纳能力和自我反思的意识,应将小结交由学生自己完成。首先,要留时间给学生自我概括总结反思,反思的内容可以是: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包括教学内容、解题方法、数学思想方法等)?你有什么体会﹖你还有什么问题﹖你还想知道什么?让学生自由发言,互相补充;其次,教师做适当的引伸与提高,最终让学生真正带着收获、带着自信、带着新的问题走出教室。
基金项目:
本文系2020年度驻马店市基础教育教学研究项目课题《中学生数学反思性学习能力培养的实践研究》(课题编号:JJYKT20436)
(作者单位:泌阳县郭集镇中心学校)
【关键词】中学生;反思;学習能力
教育改革中,教师是关键,学生是主体。研究表明,教师能力的提高和学生能力的提高,都是在实践的探究中逐步确立的。教师在传授知识的过程中,大多采用传统的“讲练结合”与“精讲少练”方法,以传授正确的知识为主,对知识的理解力求一步到位,很少暴露自己的思考过程,更少暴露通过反思错误想法从中调整思路,最终解决这个问题的思维过程。这样的教学中,师生的交流很少,教师不示范反思的方法、技巧,学生没有反思的机会和时间,也无法模仿学习反思,造成学生反思性情景知识的缺失。教师在帮助学生培养反思习惯,指导学生掌握反思的方法,帮助提高反思效果等等方面,其实也是教师的一个自我教学反思过程。通过学习与反思,可以帮助我们清除教学中的陈旧,也才能更好地发挥教育生涯中自我的潜力,作为数学教师无论我们是年轻还是年长,和学生一起反思﹐才能和学生一同成长。所以,课题的提出顺应教师成长的需要。
数学课程标准把“反思”这一理念提到了应有的高度:“人们在学习数学和运用数学解决问题中,不断地经历主观感知,……反思与建构等思维过程。这些过程是数学思维能力的具体体现,有助于学生对客观事物中蕴涵的数学模式进行思考和做出判断”。同时提出评价应关注学生“能否不断反思数学学习过程,并改进学习方法,教材的呈现应为引导学生自主探索留有比较充分的空间,有利于学生经历观察、实验、猜测、推理、交流、反思等过程”。
一、了解学生现状,分析影响学生反思性学习的因素
课题组就各年级学生的反思学习方式、数学反思学习习惯等情况,采用问卷、座谈等形式,进行了抽样调查。调查表分“对数学学科喜爱情况”、“数学课堂学习的方式”、“课外数学的学习情况”、“希望老师做什么”等四部分。以选择题和简答题的形式,作不记名问卷。通过对问卷进行了分析,初步掌握了当前学生数学学习的现状,为课题的深入研究奠定了基础。
1、当前学生的现状
从问卷结果中我们发现,60%学生喜欢在一节课中由老师来讲学习方法,18% 的学生会独立学习,22%的学生会与人合作学习。在课堂学习中逐渐形成了一种固定的学习模式;吸收→储存→再现。这种单一的、被动的学习方式,使学生缺乏自主探索、合作学习、独立获取知识的机会。这可能与教师的教学方法有关系,但更主要的原因是学生反思意识薄弱。从结果可看到:79%的学生在学习中仅以解题练习为主要形式,只在乎一道题目的对错,而忽视了掌握解题方法这一最重要环节,这样的学习抑制了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发展。学生已适应了“听课式”的接受学习方式,大部分学生不愿意主动去尝试、去寻求更多更好的解题方法,而只是静等答案。这些迹象表明:学生未意识到自己的学习方式的不正确,不去反思,不去寻求更好的学习方式——反思性学习方式。
(1)学生的反思能力低下
从调查结果来看,只有 21%的学生会对所学的知识进行方法总结,24%的学生会寻求不同的方法来解题。从这点可以看出,学生的反思学习能力较差。学生在数学学习中不知道如何去反思自己的学习过程,也无法对自己的学习过程和结果作出判断,这样学生就无法意识到问题的存在,也就不可能以批判的眼光反观自身,包括自己的学习目标、学习方法、学习过程等。我们在教学中或观察学生的作业以及他们课堂学习等情况可以看出:大部分学生所做作业中的解题方法都是教师课堂上所列举到的方法,回答问题也是平时教师讲过的内容,一旦出现形式变化而实际一致的题目就傻眼了。出现这种问题的关键是学生不善于进行自我反思来主动调节和改变自己的学习方法。这样的学习方式学生进步缓慢,学生不会通过总结经验、提炼方法、优化探索、深化自己的认知结构。
(2)学生的反思学习习惯较差
调查结果显示:16%的学生有预习的习惯;13%的学生会主动复习数学知识;34%学生平时回家后先独立完成作业后再做其他事情;28%学生平时都是在家长的提醒下,才能独立完成作业;16%的学生在做完作业后逐题认真进行自我检查,发现错误,立即纠正。以上数据说明:学生的反思学习习惯较差。学生大都会急于知道答案,而不再去寻求解题方法。
(3)学生的反思毅力不强
从调查结果看,对于一道久未解出的题目,只有惇14%的学生会继续解下去,大部分选择放弃,这充分说明:学生的反思毅力不够强。从一定程度上讲,反思就是“自我揭短”,这对一般人来讲是痛苦的行为。因此,缺乏毅力者即使反思技能再强,反思也难以顺利进行。
二、影响学生反思性学习的因素
一是对学生反思能力培养的忽视。习惯上的反思是教师的反思,教学反思重教师而轻学生,这是当前教学反思所表现出的一种鲜明倾向。反思的着眼点多集中在教学的内容、教学的方式方法、教学的组织形式、教学的效果等“教师怎么样教”这一层面,对“学生的学”进行反思的并不多见,而这种做法是很有局限性的。毕竟,教师的教最终应以学生的学习发展为宗旨和归宿。教学作为一种动态的活动过程,其实质是以课程为中介,教师和学生相互作用和交往的共同发展的过程,在其中“教”与“学”本身是统一的,是相辅相成,缺一不可的有机整体。因此,进行教学反思,应该包括“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两大方面。二是教学过程过分重视活动化、合作化,忽视学生的自我反思。随着新课程的深入实施,学生的学习方式出现了明显的转变。时下的数学课堂,由于采用了小组学习,制作了形象逼真、生动活泼的多媒体课件,采用了大量的故事、比赛、游戏,学生在数学课堂上往往情绪十分高涨。乍看上去,在课堂上学生表现非常积极,甚至有些亢奋,场面气氛也十分热闹,动静结合高潮迭起,但细细回味后就会发现,这种活动和游戏大多只是表面上的“繁荣”,只是少数学生在进行游戏,多数学生是“旁观者”,只是看得起劲,没有真正参与到学习过程中,只是外在形式上的活跃,数学思维的含量并不高,思维深度不够。
课堂小结能促进学生学会归纳和反思,培养学生的归纳能力和自我反思的意识,应将小结交由学生自己完成。首先,要留时间给学生自我概括总结反思,反思的内容可以是: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包括教学内容、解题方法、数学思想方法等)?你有什么体会﹖你还有什么问题﹖你还想知道什么?让学生自由发言,互相补充;其次,教师做适当的引伸与提高,最终让学生真正带着收获、带着自信、带着新的问题走出教室。
基金项目:
本文系2020年度驻马店市基础教育教学研究项目课题《中学生数学反思性学习能力培养的实践研究》(课题编号:JJYKT20436)
(作者单位:泌阳县郭集镇中心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