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初中地理新课程标准强调“学习生活中有用的地理”和“学习对终身发展有用的地理”这一理念,因而,我们在进行地理课堂教学时,应从生活出发,从中发掘素材与文本知识的融通之处,将教学内容纳学生的生活之中。
【关键词】 地理教学;回归生活
【中图分类号】G623.45【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1-4128(2010)12-0100-01
早在20世纪初,美国教育家杜威就强调指出:学校的最大浪费是学生在校接受一种脱离生活的教育。这种教育会使学生步入社会后在一段时间内感到很难把自己的所學应用到生活实践中,面对待解决的实际问题,感到在校是一个“无用的学习”过程。那么,如果让在校学生的学习回归他们的生活,最大限度地让学生接触社会生活,则是缓解这一矛盾的有效途径。
对于地理科学而言,它除了具有综合性、区域性外,还具有开放性特征。认识地理事物,学习地理知识,大到宇宙世界,小到家乡校园的一河一路等,具有广阔的空间范围。从这个意义上说,地理学科的教学则更容易实现学习与学生生活的接轨。所以,地理学习过程不提倡将学生禁固在教室里,要让他们走出教室、走出学校、走进社会生活,去探究发现现代社会中各种生活现象的地理原因。并以这种方式来检验自己书本上学习的知识,使学生感觉到地理学习是“有用的学习”。而且他们还可在走入生活、关注社会过程中尝试运用所学地理知识、技能解决日常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基于此,本文就地理教学回归生活作简要分析:
1 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为地理学习回归学生生活提供了理论依据
国家教育部制定的《地理课程标准》在第一部分前言中鲜明地提出了本学科的六大基本理念,其中“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转变地理学习方式”等,又是六大理念的核心和重点。
“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理念的提出,对改变以往地理课程中知识与生活相悖离、课程与实际生活之间缺乏有机联系的现象,指导构建“生活世界”与“科学世界”相统一的理论课程,意义重大。同时,也为课程内容编制、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地理学习的组织形式指明了方向。
“转变地理学习方式”是本次课改的显著特征。“改变学习方式,主要依据学生心理发展规律,联系实际安排教学内容,引导学生从现实生活的经历和体验出发,培养地理学习能力,形成主动学习的态度”。可见《课程标准》中强调现代学习过程要求不单单呈现给学生书本知识和间接经验,更要引导学生从现实生活的经历与体验出发,深入实际,亲身感受,获取直接经验。而这只有让学生走进生活中去学习才能真正得以体现和落实。
2 乡土地理教材编写的基本理念为地理学习回归学生生活搭建了理想平台
2.1 乡土地理教材编写注重了人地协调发展教育。乡土地理教材要求在教学实施的过程中,注重关注身边的人口、资源、环境和区域发展的现状,正确认识发展成就和存在问题,形成可持续发展观念,珍爱地球,善待环境。
2.2 它注重了学生学习方式的调整与转变。乡土地理教材要求的实施过程,可有效地改变以往的教条化、单一化、静态化的陈旧教学模式,建立以探究为主导,合作式、体验式、问题式等多种形式相结合的学习模式,增强学生的学习能力。
2.3 注重对地理知识的应用能力培养。生活中的学习资源不是写在书本上现成的,而是要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们通过自己的努力,去发现、探索、认识自己的生活环境。并在此过程中提升自己对书本上所学到的地理原理、地理成因及地理规律的应用能力,用我所学,提高社会实践能力。
3 教师教学能力不断的提升为地理学习回归学生生活提供有力的保证
以扬州市教研员朱雪梅老师主编的乡土地理教材试用本为蓝本,各地乡土地理教材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广大一线地理教师在乡土地理教材实施的过程中自身能力得到不断的提升,已经初步具备了引领学生在生活中学习地理知识的能力,具体体现在:
3.1 新理念促使教师构建了更加完备的知识结构。乡土地理教材的实施使地理课程知识的覆盖面更加宽广。教师已经意识到原有的知识结构已经成为驾驭地理教学的瓶颈,他们已不再象以前一样,把自己定位在书本、学科、成绩、校园这几点一线的狭小空间,而是向书外,向其它学科、社会生活扩展,构建了更完备的知识结构,不仅是原有结构的重组,更是吸收了先进的理念、其它学科的知识,包括全新的科技前沿知识,来完善、充实自己,新旧知识相融合,以满足学生能够在生活中学习地理的需求。
3.2 调整了自己在教学活动中的位置。新课程理念下的教师在教学活动中,选择了让学生走向知识的教学理念,教师们都知道要从内部激发学生的求知欲,由内而外地去认识周围世界,乡土地理教学实施的这几年中已完全体现出来。乡土地理教材中的大部分素材,对于学生来说大都是来源于身边的生活世界,但答案及原理多是未知的,教师这时则会把自己的位置从居高临下的权威降到“平等中的首席”,师生之间实现了平等交流、平等对话,彼此间真正形成了一个“学习的共同体”。教师更充分允许学生质疑,并不断地引导学生主动去发现、探究、体验,通过自己的努力,把身外的“生活世界”和内心的“地理科学世界”联系起来,实现了在生活中学习地理的目的。
3.3 教师仍在不断地提升自己的能力。新课改对教师的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就乡土地理教学的实施,教师除了从常规教学能力的提高外,更加注重了以下能力的提升:首先是地理信息方面的能力,教师不仅具有了独立获取、整理、分析地理信息能力,而且更是加强了指导学生收集、整理、分析地理信息的能力。因为乡土地理的信息并非主要来自书本,而是来源于社会生活。其次是具备了从多种渠道对地理课程资源的开发与管理能力,具有指导学生灵活运用地理课程资源以获取知识的能力。此外,教师还在强化自身指导学生进行地理实践活动的能力。大多地理教师已能通过彼此合作的方式制定活动计划,选择合适的实践活动场所、活动内容及方法,能够正确指导和组织学生的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参与与动手实践能力。
总之,新课程的改革,实现了从全方位引领学生将学习活动从课堂“主阵地” 延伸到课外、到社会生活,使现代教育与现代社会联系更为密切,从学校教育过程入手,为学生将来走向生活,更快投入到社会经济发展建设中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关键词】 地理教学;回归生活
【中图分类号】G623.45【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1-4128(2010)12-0100-01
早在20世纪初,美国教育家杜威就强调指出:学校的最大浪费是学生在校接受一种脱离生活的教育。这种教育会使学生步入社会后在一段时间内感到很难把自己的所學应用到生活实践中,面对待解决的实际问题,感到在校是一个“无用的学习”过程。那么,如果让在校学生的学习回归他们的生活,最大限度地让学生接触社会生活,则是缓解这一矛盾的有效途径。
对于地理科学而言,它除了具有综合性、区域性外,还具有开放性特征。认识地理事物,学习地理知识,大到宇宙世界,小到家乡校园的一河一路等,具有广阔的空间范围。从这个意义上说,地理学科的教学则更容易实现学习与学生生活的接轨。所以,地理学习过程不提倡将学生禁固在教室里,要让他们走出教室、走出学校、走进社会生活,去探究发现现代社会中各种生活现象的地理原因。并以这种方式来检验自己书本上学习的知识,使学生感觉到地理学习是“有用的学习”。而且他们还可在走入生活、关注社会过程中尝试运用所学地理知识、技能解决日常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基于此,本文就地理教学回归生活作简要分析:
1 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为地理学习回归学生生活提供了理论依据
国家教育部制定的《地理课程标准》在第一部分前言中鲜明地提出了本学科的六大基本理念,其中“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转变地理学习方式”等,又是六大理念的核心和重点。
“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理念的提出,对改变以往地理课程中知识与生活相悖离、课程与实际生活之间缺乏有机联系的现象,指导构建“生活世界”与“科学世界”相统一的理论课程,意义重大。同时,也为课程内容编制、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地理学习的组织形式指明了方向。
“转变地理学习方式”是本次课改的显著特征。“改变学习方式,主要依据学生心理发展规律,联系实际安排教学内容,引导学生从现实生活的经历和体验出发,培养地理学习能力,形成主动学习的态度”。可见《课程标准》中强调现代学习过程要求不单单呈现给学生书本知识和间接经验,更要引导学生从现实生活的经历与体验出发,深入实际,亲身感受,获取直接经验。而这只有让学生走进生活中去学习才能真正得以体现和落实。
2 乡土地理教材编写的基本理念为地理学习回归学生生活搭建了理想平台
2.1 乡土地理教材编写注重了人地协调发展教育。乡土地理教材要求在教学实施的过程中,注重关注身边的人口、资源、环境和区域发展的现状,正确认识发展成就和存在问题,形成可持续发展观念,珍爱地球,善待环境。
2.2 它注重了学生学习方式的调整与转变。乡土地理教材要求的实施过程,可有效地改变以往的教条化、单一化、静态化的陈旧教学模式,建立以探究为主导,合作式、体验式、问题式等多种形式相结合的学习模式,增强学生的学习能力。
2.3 注重对地理知识的应用能力培养。生活中的学习资源不是写在书本上现成的,而是要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们通过自己的努力,去发现、探索、认识自己的生活环境。并在此过程中提升自己对书本上所学到的地理原理、地理成因及地理规律的应用能力,用我所学,提高社会实践能力。
3 教师教学能力不断的提升为地理学习回归学生生活提供有力的保证
以扬州市教研员朱雪梅老师主编的乡土地理教材试用本为蓝本,各地乡土地理教材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广大一线地理教师在乡土地理教材实施的过程中自身能力得到不断的提升,已经初步具备了引领学生在生活中学习地理知识的能力,具体体现在:
3.1 新理念促使教师构建了更加完备的知识结构。乡土地理教材的实施使地理课程知识的覆盖面更加宽广。教师已经意识到原有的知识结构已经成为驾驭地理教学的瓶颈,他们已不再象以前一样,把自己定位在书本、学科、成绩、校园这几点一线的狭小空间,而是向书外,向其它学科、社会生活扩展,构建了更完备的知识结构,不仅是原有结构的重组,更是吸收了先进的理念、其它学科的知识,包括全新的科技前沿知识,来完善、充实自己,新旧知识相融合,以满足学生能够在生活中学习地理的需求。
3.2 调整了自己在教学活动中的位置。新课程理念下的教师在教学活动中,选择了让学生走向知识的教学理念,教师们都知道要从内部激发学生的求知欲,由内而外地去认识周围世界,乡土地理教学实施的这几年中已完全体现出来。乡土地理教材中的大部分素材,对于学生来说大都是来源于身边的生活世界,但答案及原理多是未知的,教师这时则会把自己的位置从居高临下的权威降到“平等中的首席”,师生之间实现了平等交流、平等对话,彼此间真正形成了一个“学习的共同体”。教师更充分允许学生质疑,并不断地引导学生主动去发现、探究、体验,通过自己的努力,把身外的“生活世界”和内心的“地理科学世界”联系起来,实现了在生活中学习地理的目的。
3.3 教师仍在不断地提升自己的能力。新课改对教师的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就乡土地理教学的实施,教师除了从常规教学能力的提高外,更加注重了以下能力的提升:首先是地理信息方面的能力,教师不仅具有了独立获取、整理、分析地理信息能力,而且更是加强了指导学生收集、整理、分析地理信息的能力。因为乡土地理的信息并非主要来自书本,而是来源于社会生活。其次是具备了从多种渠道对地理课程资源的开发与管理能力,具有指导学生灵活运用地理课程资源以获取知识的能力。此外,教师还在强化自身指导学生进行地理实践活动的能力。大多地理教师已能通过彼此合作的方式制定活动计划,选择合适的实践活动场所、活动内容及方法,能够正确指导和组织学生的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参与与动手实践能力。
总之,新课程的改革,实现了从全方位引领学生将学习活动从课堂“主阵地” 延伸到课外、到社会生活,使现代教育与现代社会联系更为密切,从学校教育过程入手,为学生将来走向生活,更快投入到社会经济发展建设中奠定了坚实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