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从语言和文化的角度论述了高职高专院校跨文化英语教学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分析了目前高职院校跨文化英语教学中存在的问题,继而探讨了跨文化英语教学的可行性策略对提高高职跨文化英语教学、培养具有跨文化应用能力的实用性人才具有一定的指导性意义。
关键词:高职高专;跨文化英语教学;语言教学
作者简介:赵艾(1978-),男,河北张家口人,河北张家口教育学院外语系,讲师,东北财经大学国际商务外语学院硕士研究生,(辽宁 大连 116025);张洁(1982-),女,河北张家口人,河北张家口教育学院外语系,助教。(河北 张家口 075000)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0079(2011)08-0196-02
高职高专教育是我国高等教育中的一种重要类型,它既是高等教育,也是职业技术教育,是职业技术教育的高等阶段。它不同于一般的学历教育,高职高专是以培养高等技术应用性专门人才为目标,必须突出实际应用能力的培养,基础知识应为培养实际应用能力服务。作为高职高专教育基础必修课之一的英语课程,教学应该服从高职高专人才培养的总体目标,在教学中必须强调以应用能力为主的思想,充分体现实用为主、够用为度的大方向。
早在2000年10月教育部颁发的《高职高专教育英语课程教学基本要求》(以下简称《基本要求》)就明确提出了“以实用为主,以应用为目的”的教学思想,英语课程的教学目标是培养学生的语言应用能力。强调在加强英语语言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同时,重视培养学生实际使用英语进行交际的能力。强调语言基本技能的训练和培养实际从事涉外交际活动的语言应用能力并重。《基本要求》对高职高专英语课程教学目标的确定,明确了高职高专英语课程教学的总体思路,即英语课程教学以实用内容学习为指导、以实际应用能力培养为中心的教学思路。但高职院校的英语教学不尽如人意,尤其是英语跨文化教学还任重而道远。
一、跨文化英语教学的必要性
语言与世界观、思维、文化和交际的联系已经受到语言学家的高度重视。语言与文化之间密不可分的关系也已经得到广泛的认可。所谓英语文化是一个复杂的综合体,它涉及到英语国家的历史、地理、风土人情、传统习俗、生活方式、文学艺术、行为规范和价值观念等诸多方面。
“文化是人类所创造的一切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语言是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脱离了文化,语言则不成为语言,同时,语言又是文化的载体和储存文化的容器,语言和文化的这一相互影响关系决定了英语教学中必须进行英语文化的教学。缺乏对英语文化的了解常常导致语言或非语言的交际障碍,影响学生对英语交际能力的培养。”(邓炎昌,刘润清,1989)
《基本要求》中也指出,语言基本技能的训练与培养实际从事涉外交际活动的语言应用能力并重。从事涉外交际活动不仅需要良好的语言基础,同时也要了解英汉文化差异、具备跨文化交际的能力。“跨文化交际”是指本族语者与非本族语者之间的交际,也指任何在语言和文化背景方面有差异的人们之间的交际。交际能力的培养包括掌握“语言规则”和“语言使用规则”两个方面。语言是文化的载体,也是文化的一种表现形式,不可能脱离文化单独存在,因此,英语教学的目的不仅要使学生掌握语言系统本身的知识,更要让学生了解英语国家的社会文化,了解他们如何用语言来反映社会的思想、习惯和行为。只有这样,学生才能真正掌握外语,提高跨文化交际能力。否则,语言再流利,但是不懂该语言所蕴含的社会文化内容就会成为Milton J. Bennett 称作的“流利的傻瓜”,在交际过程中不能得心应手甚至笑话百出,造成文化冲突现象。
二、跨文化英语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课堂语言教学与文化背景教学分离
尽管近年来外语教学的跨文化教学逐渐得到重视,但是在外语教学中语言与文化分离、重语言知识结构、轻文化因素的做法在高职高专院校中还普遍存在。这是造成学生跨文化交际障碍的主要原因之一。客观上,由于高职高专学生入学英语成绩普遍偏低,存在基础差、底子薄的问题。在这种情况下,课堂教学任务比较重,主要以灌输英语知识为主,包括语音、词汇和语法教学,很少有英语文化背景知识的讲授。主观上,大部分高职英语教师文化教学意识淡薄,忽略了文化教学,认为只要完成课文内容、语法和语言点的讲授,教学任务就算完成了。这种以讲单词、讲句子为核心,就课文讲课文的教学方法和模式,过于强调语言的外在形式和语法结构,而不注重语言的内涵以及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容易使学生误认为学习英语就是学习英语单词和语法,从而缺乏英语国家相关的文化知识,造成跨文化交流障碍,影响今后使用英语进行交际的能力。
2. 形式单一,缺乏文化教学的有效手段
目前,大多数高职院校英语教学仍然受传统教学方法和应试教育的影响,课堂教学的形式以教师讲、学生听为主,不能形成师生之间的互动。其次,教师的主要教具仍然是黑板和粉笔,多媒体的应用所占比例很小。这种静态而非动态的英语教学缺乏更加生动、直观的教学手段,使相当一部分学生形成消极应对的习惯,尤其是在一些理工科专业的学生中,相当一部分学生“谈英语色变”。在枯燥的“填鸭式”教学过程中,对于本来基础薄弱的学生逐渐丧失了学习英语的兴趣,失去了学习英语的信心,更谈不上应用英语这门语言来进行交流。应当指出,高职高专的英语教学应为培养应用型的专门技术人才服务,高职高专英语具有浓厚的职业性,所以,针对高职学生对实用性更感兴趣这一特点,教学手段应该倾向于“为用而学”。语言的教学手段应当是多维度、立体式、生动活泼的。这样才能真正使学生寓教于樂,在学习英语语言知识的过程中增强文化交流意识,为将来的跨文化交流做准备。
3.学生实践少,缺少亲身体验
高职院校的英语课程一般只开设一年,笔者所在单位的学制为三年,开设两年的英语课程。由于课堂时间有限,大部分时间主要讲授语言知识点,很少有课堂讨论等互动形式。一些课前小演讲往往只是流于形式,演示的学生主要以背诵为主,与其他学生很难做到互动交流,演示内容往往缺乏英语文化联系。学生缺乏语言实践的环节,很难感受到学习并应用英语进行跨文化交流的乐趣。另一方面,由于目前的教育体制还没有真正形成产、学、研一体化,学校教育和社会用人单位缺乏沟通,学生是教育的特殊产品,产品的质量直接影响其销量,即就业情况。这就导致学生缺乏社会实践环节、缺少亲身体验,不知道学习英语的真正用途何在。这是目前尤为突出的一个问题。
三、跨文化英语教学的对策
基于上述高职院校跨文化英语教学中存在的一些问题,笔者就文化教学与语言教学的有机结合提出以下五点可行性对策。
1.挖掘语言的文化潜力
语言具有人文性。“语言也是文化总体中最核心的部分。语言的这种文化性质决定语言教学离不开文化教学,语言教学与文化教学可以,而且应该结合起来。”(张红玲,2007)语言教学其实和文化教学并不矛盾,我们可以充分挖掘语言教学中的文化潜力,了解英语文化与汉语文化的差异,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
Brooks(1968)指出,语言是一个由语音、语法和词汇等构成的符号系统,这个系统是由符号与符号之间的关系(句法)、符号与其所指关系(语义)和符号与语言使用者之间的关系(语用)组成。语言的文化功能就是通过语音、句法、语义和语用四个方面来体现的。所以,我们日常的英语课堂教学可以充分利用这些语言层面实施跨文化教学。比如在语音教学中,可以让学生明白美国黑人英语与白人英语在语音语调上的区别,从而给学生讲授美国种族隔离和歧视政策这一文化背景知识。同样,在给学生讲授语法时,通过汉英语法、句式表达的差异,让学生了解汉英文化的差异,西方民族注重形式逻辑、抽象思维、属于一元时间文化,而汉语受“天人合一”思维模式影响,注重整体的多元时间文化。再如,英语词汇所包含的意义更为丰富。单词、习语、谚语等都是词汇的范畴,它们都能体现英语社会和文化。从英汉两种语言表示亲属关系的词汇可以看出,汉语中的亲属词要比英语的多,体现了中国尊老爱幼的文化传统,而英语国家则注重个体的自由。
不难看出,语言扮演着传递文化的功能,蕴藏着极大的文化潜力。这就要求教师在教授听说读写的同时,尽可能地把语言知识和文化知识结合起来,让学生多了解英语文化,这样,学生在丰富多彩的文化学习中同时掌握语言,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2.利用非语言交际形式
人类交际可以分為语言交际和非语言交际。语言交际可以直接表达人的意图,而非语言交际则表达人的潜在思想和感情。非语言交流包括行为举止、面部表情、目光接触、副语言、空间与距离、时间和沉默等。非语言具有重复、补充、替代、规范、反驳等功能。非语言交际在跨文化交际中起着很大的作用。而且在不同的文化背景下,非语言交际的行为差异很大,因此,不了解非语言交际会造成许多文化上的冲突,而非语言交际往往正是英语课堂忽略的内容。英语文化中非语言交流方式的应用远远多于汉语文化。因此,在课堂讲授语言内容的同时,也可利用身势语等非语言交际手段向学生传达跨文化交流的信息。教师在举手投足之间便可增强学生对跨文化的敏感性,提高学生的英语学习兴趣。
3.体验参与观察法
参与观察法在国外外语教学中首先发起,是一种探索式学习方法,包括直接体验和间接体验。本文所指的观察法是指鼓励学生英语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尽可能多地创设一些条件使用英语进行交际,多方位地了解英语文化,亲身体验从而提高跨文化交际的敏感性。具体做法有:直接和外籍教师进行交流;开展文化讲座,定期进行不同主题的专项文化讲座不失为一种间接体验的好方法;文学、影视作品中蕴含丰富的文化背景知识,也是语言和文化结合的产物,因此,对这些不同形式的文学作品进行学习不仅是现实的而且也是必要的;还可以组织课堂文化话题小组讨论,促进个体之间不同体验的交流。这些方式可以弥补课堂文化知识缺乏、学生实践少等不足。
4.教材的选用
既然跨文化外语教学将文化能力的培养提高到了与语言能力培养同等重要的地位,那么作为指导课堂教学的教材必须反映这一思想。能否把文化教学与语言教学完美地结合起来,是评价跨文化外语教学教材的标准之一。大多高职高专英语教材仍选用传统的教材,即以强调听、说、读、写、译等各种语言技能为基础,在很大程度上忽视了文化学习的重要性。有的甚至选用与普通高等院校相同的英语教材。
事实上,高职院校可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选择教材。但教材的选用应该考虑到能够满足高职英语教学的要求,把英语作为学生提高应用技术的工具,为专业学习和服务。因此,高职英语教材一方面应在教学内容上保持新颖性、系统性、多元性,能充分反映学生的需求。另一方面,教学内容要具有针对性,能适应高职院校不同专业的特点和要求,充分体现“实用为主,够用为度”的原则。不同地区、不同院校、甚至同一院校中的不同专业在英语学习上的层次不齐,这就要多征求工作在一线的教师的意见,选用真正适合自己的教材。
5.对教师的要求
人的因素是第一位的。教师无疑是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但相当多的高职院校英语教师水平层次不齐,懂外语的专业技术又知之甚少,懂专业的外语能力又一般,既懂技术又懂英语的跨文化英语人才不多。要想提高学生的跨文化交际意识和能力,就要强化教师的文化教学意识。首先要让教师加强自身跨文化修养,认识到文化教学的必要性和重要性,积极主动地灌输英语语言蕴含的文化背景知识,真正改变传统的应试教育,转到以市场驱动为研究高职高专学生的培养目标,以职业技能为核心更新教学内容,实现以培养具有跨文化能力的高等技术应用性专门人才的目标。
四、结语
语言和文化密不可分,语言教学也是文化教学。高职高专外语教学的根本目的就是为了实现跨文化交际,培养高等技术应用性专门人才,突出实际应用能力的培养,这就要全面提高高职高专英语教学的质量,有效地提高高职学生的英语应用能力。所以,应该充分认识到高职英语教育同时也是跨文化教育,要在英语教学实践活动中把语言教学和文化教学有机地结合起来。同时,高职学生作为职业人员的后备军,高职高专院校英语教师应该加强文化教学的意识,克服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在教学中不断探索更多的对策以改变高职院校跨文化英语教学的现状,为提高未来职业技术人员跨文化交流能力作出贡献。
参考文献:
[1]戴炜栋,束定芳.试论影响外语习得的若干重要因素——外语教学理论系列文章之一[J].外国语(上海外国语学院学报),1994,(4).
[2]邓炎昌,刘润清.语言与文化——英汉语言文化对比[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989.
[3]教育部高等教育司.高职高专教育英语课程教学基本要求(试行)[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
[4]李岚清.改进教学方法,提高外语教学水平[N].中国教育报,1996-09-05.
[5]吴爱华.中国高等职业技术教学研究会第七次全体理事会暨第十次学术年会上的讲话[J].高职动态,2005,(9-10):2.
[6]李德荣.高职英语教学趋势探讨[J].上海商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0,(1).
[7]张红玲.跨文化外语教学[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7.
[8]Brooks,N.Teaching Culture in the Foreign Language classroom[G].Foreign Language Annals,1968.
[9]Larry A.Samovar,Richard E.Porter,Edwin R.McDaniel.Communication Between Cultures,SanFancisco:Wadsworth Publishing,2006.
(责任编辑:李海静)
关键词:高职高专;跨文化英语教学;语言教学
作者简介:赵艾(1978-),男,河北张家口人,河北张家口教育学院外语系,讲师,东北财经大学国际商务外语学院硕士研究生,(辽宁 大连 116025);张洁(1982-),女,河北张家口人,河北张家口教育学院外语系,助教。(河北 张家口 075000)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0079(2011)08-0196-02
高职高专教育是我国高等教育中的一种重要类型,它既是高等教育,也是职业技术教育,是职业技术教育的高等阶段。它不同于一般的学历教育,高职高专是以培养高等技术应用性专门人才为目标,必须突出实际应用能力的培养,基础知识应为培养实际应用能力服务。作为高职高专教育基础必修课之一的英语课程,教学应该服从高职高专人才培养的总体目标,在教学中必须强调以应用能力为主的思想,充分体现实用为主、够用为度的大方向。
早在2000年10月教育部颁发的《高职高专教育英语课程教学基本要求》(以下简称《基本要求》)就明确提出了“以实用为主,以应用为目的”的教学思想,英语课程的教学目标是培养学生的语言应用能力。强调在加强英语语言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同时,重视培养学生实际使用英语进行交际的能力。强调语言基本技能的训练和培养实际从事涉外交际活动的语言应用能力并重。《基本要求》对高职高专英语课程教学目标的确定,明确了高职高专英语课程教学的总体思路,即英语课程教学以实用内容学习为指导、以实际应用能力培养为中心的教学思路。但高职院校的英语教学不尽如人意,尤其是英语跨文化教学还任重而道远。
一、跨文化英语教学的必要性
语言与世界观、思维、文化和交际的联系已经受到语言学家的高度重视。语言与文化之间密不可分的关系也已经得到广泛的认可。所谓英语文化是一个复杂的综合体,它涉及到英语国家的历史、地理、风土人情、传统习俗、生活方式、文学艺术、行为规范和价值观念等诸多方面。
“文化是人类所创造的一切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语言是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脱离了文化,语言则不成为语言,同时,语言又是文化的载体和储存文化的容器,语言和文化的这一相互影响关系决定了英语教学中必须进行英语文化的教学。缺乏对英语文化的了解常常导致语言或非语言的交际障碍,影响学生对英语交际能力的培养。”(邓炎昌,刘润清,1989)
《基本要求》中也指出,语言基本技能的训练与培养实际从事涉外交际活动的语言应用能力并重。从事涉外交际活动不仅需要良好的语言基础,同时也要了解英汉文化差异、具备跨文化交际的能力。“跨文化交际”是指本族语者与非本族语者之间的交际,也指任何在语言和文化背景方面有差异的人们之间的交际。交际能力的培养包括掌握“语言规则”和“语言使用规则”两个方面。语言是文化的载体,也是文化的一种表现形式,不可能脱离文化单独存在,因此,英语教学的目的不仅要使学生掌握语言系统本身的知识,更要让学生了解英语国家的社会文化,了解他们如何用语言来反映社会的思想、习惯和行为。只有这样,学生才能真正掌握外语,提高跨文化交际能力。否则,语言再流利,但是不懂该语言所蕴含的社会文化内容就会成为Milton J. Bennett 称作的“流利的傻瓜”,在交际过程中不能得心应手甚至笑话百出,造成文化冲突现象。
二、跨文化英语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课堂语言教学与文化背景教学分离
尽管近年来外语教学的跨文化教学逐渐得到重视,但是在外语教学中语言与文化分离、重语言知识结构、轻文化因素的做法在高职高专院校中还普遍存在。这是造成学生跨文化交际障碍的主要原因之一。客观上,由于高职高专学生入学英语成绩普遍偏低,存在基础差、底子薄的问题。在这种情况下,课堂教学任务比较重,主要以灌输英语知识为主,包括语音、词汇和语法教学,很少有英语文化背景知识的讲授。主观上,大部分高职英语教师文化教学意识淡薄,忽略了文化教学,认为只要完成课文内容、语法和语言点的讲授,教学任务就算完成了。这种以讲单词、讲句子为核心,就课文讲课文的教学方法和模式,过于强调语言的外在形式和语法结构,而不注重语言的内涵以及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容易使学生误认为学习英语就是学习英语单词和语法,从而缺乏英语国家相关的文化知识,造成跨文化交流障碍,影响今后使用英语进行交际的能力。
2. 形式单一,缺乏文化教学的有效手段
目前,大多数高职院校英语教学仍然受传统教学方法和应试教育的影响,课堂教学的形式以教师讲、学生听为主,不能形成师生之间的互动。其次,教师的主要教具仍然是黑板和粉笔,多媒体的应用所占比例很小。这种静态而非动态的英语教学缺乏更加生动、直观的教学手段,使相当一部分学生形成消极应对的习惯,尤其是在一些理工科专业的学生中,相当一部分学生“谈英语色变”。在枯燥的“填鸭式”教学过程中,对于本来基础薄弱的学生逐渐丧失了学习英语的兴趣,失去了学习英语的信心,更谈不上应用英语这门语言来进行交流。应当指出,高职高专的英语教学应为培养应用型的专门技术人才服务,高职高专英语具有浓厚的职业性,所以,针对高职学生对实用性更感兴趣这一特点,教学手段应该倾向于“为用而学”。语言的教学手段应当是多维度、立体式、生动活泼的。这样才能真正使学生寓教于樂,在学习英语语言知识的过程中增强文化交流意识,为将来的跨文化交流做准备。
3.学生实践少,缺少亲身体验
高职院校的英语课程一般只开设一年,笔者所在单位的学制为三年,开设两年的英语课程。由于课堂时间有限,大部分时间主要讲授语言知识点,很少有课堂讨论等互动形式。一些课前小演讲往往只是流于形式,演示的学生主要以背诵为主,与其他学生很难做到互动交流,演示内容往往缺乏英语文化联系。学生缺乏语言实践的环节,很难感受到学习并应用英语进行跨文化交流的乐趣。另一方面,由于目前的教育体制还没有真正形成产、学、研一体化,学校教育和社会用人单位缺乏沟通,学生是教育的特殊产品,产品的质量直接影响其销量,即就业情况。这就导致学生缺乏社会实践环节、缺少亲身体验,不知道学习英语的真正用途何在。这是目前尤为突出的一个问题。
三、跨文化英语教学的对策
基于上述高职院校跨文化英语教学中存在的一些问题,笔者就文化教学与语言教学的有机结合提出以下五点可行性对策。
1.挖掘语言的文化潜力
语言具有人文性。“语言也是文化总体中最核心的部分。语言的这种文化性质决定语言教学离不开文化教学,语言教学与文化教学可以,而且应该结合起来。”(张红玲,2007)语言教学其实和文化教学并不矛盾,我们可以充分挖掘语言教学中的文化潜力,了解英语文化与汉语文化的差异,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
Brooks(1968)指出,语言是一个由语音、语法和词汇等构成的符号系统,这个系统是由符号与符号之间的关系(句法)、符号与其所指关系(语义)和符号与语言使用者之间的关系(语用)组成。语言的文化功能就是通过语音、句法、语义和语用四个方面来体现的。所以,我们日常的英语课堂教学可以充分利用这些语言层面实施跨文化教学。比如在语音教学中,可以让学生明白美国黑人英语与白人英语在语音语调上的区别,从而给学生讲授美国种族隔离和歧视政策这一文化背景知识。同样,在给学生讲授语法时,通过汉英语法、句式表达的差异,让学生了解汉英文化的差异,西方民族注重形式逻辑、抽象思维、属于一元时间文化,而汉语受“天人合一”思维模式影响,注重整体的多元时间文化。再如,英语词汇所包含的意义更为丰富。单词、习语、谚语等都是词汇的范畴,它们都能体现英语社会和文化。从英汉两种语言表示亲属关系的词汇可以看出,汉语中的亲属词要比英语的多,体现了中国尊老爱幼的文化传统,而英语国家则注重个体的自由。
不难看出,语言扮演着传递文化的功能,蕴藏着极大的文化潜力。这就要求教师在教授听说读写的同时,尽可能地把语言知识和文化知识结合起来,让学生多了解英语文化,这样,学生在丰富多彩的文化学习中同时掌握语言,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2.利用非语言交际形式
人类交际可以分為语言交际和非语言交际。语言交际可以直接表达人的意图,而非语言交际则表达人的潜在思想和感情。非语言交流包括行为举止、面部表情、目光接触、副语言、空间与距离、时间和沉默等。非语言具有重复、补充、替代、规范、反驳等功能。非语言交际在跨文化交际中起着很大的作用。而且在不同的文化背景下,非语言交际的行为差异很大,因此,不了解非语言交际会造成许多文化上的冲突,而非语言交际往往正是英语课堂忽略的内容。英语文化中非语言交流方式的应用远远多于汉语文化。因此,在课堂讲授语言内容的同时,也可利用身势语等非语言交际手段向学生传达跨文化交流的信息。教师在举手投足之间便可增强学生对跨文化的敏感性,提高学生的英语学习兴趣。
3.体验参与观察法
参与观察法在国外外语教学中首先发起,是一种探索式学习方法,包括直接体验和间接体验。本文所指的观察法是指鼓励学生英语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尽可能多地创设一些条件使用英语进行交际,多方位地了解英语文化,亲身体验从而提高跨文化交际的敏感性。具体做法有:直接和外籍教师进行交流;开展文化讲座,定期进行不同主题的专项文化讲座不失为一种间接体验的好方法;文学、影视作品中蕴含丰富的文化背景知识,也是语言和文化结合的产物,因此,对这些不同形式的文学作品进行学习不仅是现实的而且也是必要的;还可以组织课堂文化话题小组讨论,促进个体之间不同体验的交流。这些方式可以弥补课堂文化知识缺乏、学生实践少等不足。
4.教材的选用
既然跨文化外语教学将文化能力的培养提高到了与语言能力培养同等重要的地位,那么作为指导课堂教学的教材必须反映这一思想。能否把文化教学与语言教学完美地结合起来,是评价跨文化外语教学教材的标准之一。大多高职高专英语教材仍选用传统的教材,即以强调听、说、读、写、译等各种语言技能为基础,在很大程度上忽视了文化学习的重要性。有的甚至选用与普通高等院校相同的英语教材。
事实上,高职院校可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选择教材。但教材的选用应该考虑到能够满足高职英语教学的要求,把英语作为学生提高应用技术的工具,为专业学习和服务。因此,高职英语教材一方面应在教学内容上保持新颖性、系统性、多元性,能充分反映学生的需求。另一方面,教学内容要具有针对性,能适应高职院校不同专业的特点和要求,充分体现“实用为主,够用为度”的原则。不同地区、不同院校、甚至同一院校中的不同专业在英语学习上的层次不齐,这就要多征求工作在一线的教师的意见,选用真正适合自己的教材。
5.对教师的要求
人的因素是第一位的。教师无疑是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但相当多的高职院校英语教师水平层次不齐,懂外语的专业技术又知之甚少,懂专业的外语能力又一般,既懂技术又懂英语的跨文化英语人才不多。要想提高学生的跨文化交际意识和能力,就要强化教师的文化教学意识。首先要让教师加强自身跨文化修养,认识到文化教学的必要性和重要性,积极主动地灌输英语语言蕴含的文化背景知识,真正改变传统的应试教育,转到以市场驱动为研究高职高专学生的培养目标,以职业技能为核心更新教学内容,实现以培养具有跨文化能力的高等技术应用性专门人才的目标。
四、结语
语言和文化密不可分,语言教学也是文化教学。高职高专外语教学的根本目的就是为了实现跨文化交际,培养高等技术应用性专门人才,突出实际应用能力的培养,这就要全面提高高职高专英语教学的质量,有效地提高高职学生的英语应用能力。所以,应该充分认识到高职英语教育同时也是跨文化教育,要在英语教学实践活动中把语言教学和文化教学有机地结合起来。同时,高职学生作为职业人员的后备军,高职高专院校英语教师应该加强文化教学的意识,克服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在教学中不断探索更多的对策以改变高职院校跨文化英语教学的现状,为提高未来职业技术人员跨文化交流能力作出贡献。
参考文献:
[1]戴炜栋,束定芳.试论影响外语习得的若干重要因素——外语教学理论系列文章之一[J].外国语(上海外国语学院学报),1994,(4).
[2]邓炎昌,刘润清.语言与文化——英汉语言文化对比[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989.
[3]教育部高等教育司.高职高专教育英语课程教学基本要求(试行)[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
[4]李岚清.改进教学方法,提高外语教学水平[N].中国教育报,1996-09-05.
[5]吴爱华.中国高等职业技术教学研究会第七次全体理事会暨第十次学术年会上的讲话[J].高职动态,2005,(9-10):2.
[6]李德荣.高职英语教学趋势探讨[J].上海商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0,(1).
[7]张红玲.跨文化外语教学[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7.
[8]Brooks,N.Teaching Culture in the Foreign Language classroom[G].Foreign Language Annals,1968.
[9]Larry A.Samovar,Richard E.Porter,Edwin R.McDaniel.Communication Between Cultures,SanFancisco:Wadsworth Publishing,2006.
(责任编辑:李海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