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新接触一位学生时,班主任快速、准确地了解他的身心成长情况是十分必要的,这样才能更好地因材施教,培养学生健康的心理。但是由于语言表达能力以及性格等方面的限制,一些学生无法准确地描绘出自己的感受,且这种情况年龄越小越明显。相反,绘画是每个人都能做到的事情,不论画法、技巧,只要提笔就能在纸张上作画。针对于此,我通过长期反复的试验和研究发现,树木人格理论作为一种较易操作和掌握的人格投射测试方式,非常适合班主任应用于日常教育。
一、树木人格理论
一棵树从生根发芽到枝繁叶茂、果实累累的过程,与一个人的成长过程十分接近。树木在生长过程中遇到的有益的、有害的影响,在人的生长过程中也同样会遇到。因此人们经过长时间的研究发现,树木画可以投射出一个人的成长过程。树木人格理论最早是由瑞士心理学家科赫(K.Koch)提出的,他将树木人格测试作为一种独立的心理投射测试,应用于各个年龄段的人群,掌握其智能和身心发展的状况。此种方法尤其利于了解不善表达的人。
二、实施方法简介
1.材料准备
临床普遍采用A4纸大小的画纸。在黑白画中使用铅笔,在色彩画中使用蜡笔。根据儿童年龄特点,也可使用水彩笔、彩铅等。需要注意的是,使用标准统一的测试工具是十分必要的,测试者的图画在色彩和质感上都是一致和平等的,有利于研究者分析出群体状况的平均值,也便于进行针对个体的追踪研究。
2.指导语
临床多用非常单纯的指导语,通常只是“请画一棵树”,应避免使用任何具有暗示性的语言,例如“画一棵好看的树”或“努力画好一棵树”等。语言越简洁,干扰测试准确性的因素就越少。在日常教育中,根据不同学生的情况,教师也可以对指导语进行适当修改。值得注意的是,心理画并不是测试学生的绘画水平,而是通过学生无戒心的绘画来了解他的心理状况,因此教师在应用此种方法时,尤其要注意给予学生安静的绘画环境并保障他们绘画时轻松的心情。
三、树木人格理论在班主任工作中的应用
1.群体定期测试
班主任准确地把握班级发展现状,深入、全面地了解学生个体的身心健康,才能更有效地开展教育教学工作。对班级进行定期的树木人格测试,可以辅助教师完成以上工作,并快速地掌握学生群体经过一个阶段学习、生活后产生的潜在变化,发现需要特别关注的学生个体。
2.个体追踪研究
在群体测试中或出现较为突出的图画,如画面十分混乱、阴冷,树木画得十分怪异,令人看上去有不舒服的感觉。这时教师就需要对绘画的学生进行个体追踪研究,并请该生在每次绘画后对自己的图画进行说明,再配以更具针对性、有效性的教育方法,家校共育,通过较长一段时间帮助学生进行心理疏导。
四、个案举例分析
树木人格测试画各不相同,具有分析价值的图画更是不胜枚举,在此不一一呈现。我将仅从树的位置、种类、附加物三个方面,根据我所遇到的案例简单进行分析举例。
1.树的位置
拿到一幅测试画时,我们首先应该从树木所在的位置进行分析。一张画纸可以从两个维度解析,即从上至下平均分为三个部分,从左至右平均分为两个部分。从上至下依次代表被测试者的精神领域、情绪领域和本能领域,从左至右依次代表母亲影响和父亲影响,也就是说,如果树木画在偏左的位置,那么被测试者在成长过程中受到母亲的影响较大,反之则表示受父亲的影响较大。
我所接触的儿童大多是低年级的学生,他们处于幼小衔接阶段,心智较为单纯,他们的树木测试画也多呈现出这一特点。一年级时,他们所画的树大多处于画纸的一半处,体现出他们尚未达到精神层面的成长。到了二年级时,绝大多数学生的树都长高、长大了,并且发展到了精神领域,说明他们经过两年的学习后,在精神上有了自己的追求并且逐步成形。
在对一个特殊学生进行的追踪研究中,我发现他的树总是极端偏向左边,表明他在成长过程中受母亲影响更大,因此我找到他的母亲进行沟通。谈话中我了解到,该生的父亲脾气不好,对孩子动辄打骂,他的母亲总是温柔呵护,因此他在家与母亲十分亲近。结合这个学生在学校的表现,我与他的父母又进行了沟通,制定了家校协同的教育计划,父母双方也进行了家庭教育的明确分工。一段时间后,这个特殊的学生逐渐养成了一些良好的习惯,他的人际交往情况也有了一定的改善。
2.树的种类
在我所接触的树木画中,画果树的学生居多。根据树木人格理论,果树分为以下五种情况:树上长有大而多的果实,代表测试者有较多的目标,有信心却没精力去实现,或不确定自己的真正需求;大而少的果实,代表测试者有明确的目标,知道什么对自己最重要;小而多的果实,代表测试者目标较多,但没信心去实现,或不确定自己的目标是什么;小而少的果实,代表测试者缺乏自信,不相信自己能有所成就;没有果实,代表测试者对自己没有明确要求,没有确定的目标,或对自己评价较低。
此外,也有学生画白杨树、松树等现实中存在的树木。教师需要注意学生所画的树是否具有生机,若为枯树,则说明该生比较悲观、情绪低落、放弃自我防卫,或感到自己的发展受到了阻碍。低年级的学生也有一部分画的是想象中的树木,如人物树、长满各种水果或玩具的树等,这类学生大多性格开朗,对生活有热情且富有想象力。
3.附加物
在学生的画作中常见的附加物有两种,鸟巢和秋千。鸟巢表示对家人或未来充满希望,秋千表明把生命的全部或最重要的方面寄托于某件事或某个方面。我所分析到的最典型的一个案例是一个女生画的树,秋千挂在特别伸出的一根树枝上。在和这个女生沟通时我了解到,那段时间她一直为了参加舞蹈比赛而努力训练,她的母亲也告诉我孩子为了得到好成绩,每天放学后、每个周末都要练习舞蹈,非常辛苦。这正暗合了孩子所画的秋千树所表达的含义。
五、注意事宜
树木人格测试是一个过程性测试,画作所表达出来的大多是一个时期内被测试者的心理状态。教师在做分析时不能以偏概全,认为一幅画就能完全了解一个学生。另外,绘画测试的解释过程是极其复杂的,每一个分析点所表示的含义也不是特定不变的,我们不应囿于其中一种解释,而是要根据不同学生面临的不同问题进行研究。如果要对某位学生进行追踪研究,则需要与学生、学生家长定期沟通,并做好记录。
作为一名没有接受过专业心理学教育的普通教师,在对特殊学生进行心理干预时需要与心理老师做好沟通,更全面、系统的分析需要借助相关书籍和专业人士。
一、树木人格理论
一棵树从生根发芽到枝繁叶茂、果实累累的过程,与一个人的成长过程十分接近。树木在生长过程中遇到的有益的、有害的影响,在人的生长过程中也同样会遇到。因此人们经过长时间的研究发现,树木画可以投射出一个人的成长过程。树木人格理论最早是由瑞士心理学家科赫(K.Koch)提出的,他将树木人格测试作为一种独立的心理投射测试,应用于各个年龄段的人群,掌握其智能和身心发展的状况。此种方法尤其利于了解不善表达的人。
二、实施方法简介
1.材料准备
临床普遍采用A4纸大小的画纸。在黑白画中使用铅笔,在色彩画中使用蜡笔。根据儿童年龄特点,也可使用水彩笔、彩铅等。需要注意的是,使用标准统一的测试工具是十分必要的,测试者的图画在色彩和质感上都是一致和平等的,有利于研究者分析出群体状况的平均值,也便于进行针对个体的追踪研究。
2.指导语
临床多用非常单纯的指导语,通常只是“请画一棵树”,应避免使用任何具有暗示性的语言,例如“画一棵好看的树”或“努力画好一棵树”等。语言越简洁,干扰测试准确性的因素就越少。在日常教育中,根据不同学生的情况,教师也可以对指导语进行适当修改。值得注意的是,心理画并不是测试学生的绘画水平,而是通过学生无戒心的绘画来了解他的心理状况,因此教师在应用此种方法时,尤其要注意给予学生安静的绘画环境并保障他们绘画时轻松的心情。
三、树木人格理论在班主任工作中的应用
1.群体定期测试
班主任准确地把握班级发展现状,深入、全面地了解学生个体的身心健康,才能更有效地开展教育教学工作。对班级进行定期的树木人格测试,可以辅助教师完成以上工作,并快速地掌握学生群体经过一个阶段学习、生活后产生的潜在变化,发现需要特别关注的学生个体。
2.个体追踪研究
在群体测试中或出现较为突出的图画,如画面十分混乱、阴冷,树木画得十分怪异,令人看上去有不舒服的感觉。这时教师就需要对绘画的学生进行个体追踪研究,并请该生在每次绘画后对自己的图画进行说明,再配以更具针对性、有效性的教育方法,家校共育,通过较长一段时间帮助学生进行心理疏导。
四、个案举例分析
树木人格测试画各不相同,具有分析价值的图画更是不胜枚举,在此不一一呈现。我将仅从树的位置、种类、附加物三个方面,根据我所遇到的案例简单进行分析举例。
1.树的位置
拿到一幅测试画时,我们首先应该从树木所在的位置进行分析。一张画纸可以从两个维度解析,即从上至下平均分为三个部分,从左至右平均分为两个部分。从上至下依次代表被测试者的精神领域、情绪领域和本能领域,从左至右依次代表母亲影响和父亲影响,也就是说,如果树木画在偏左的位置,那么被测试者在成长过程中受到母亲的影响较大,反之则表示受父亲的影响较大。
我所接触的儿童大多是低年级的学生,他们处于幼小衔接阶段,心智较为单纯,他们的树木测试画也多呈现出这一特点。一年级时,他们所画的树大多处于画纸的一半处,体现出他们尚未达到精神层面的成长。到了二年级时,绝大多数学生的树都长高、长大了,并且发展到了精神领域,说明他们经过两年的学习后,在精神上有了自己的追求并且逐步成形。
在对一个特殊学生进行的追踪研究中,我发现他的树总是极端偏向左边,表明他在成长过程中受母亲影响更大,因此我找到他的母亲进行沟通。谈话中我了解到,该生的父亲脾气不好,对孩子动辄打骂,他的母亲总是温柔呵护,因此他在家与母亲十分亲近。结合这个学生在学校的表现,我与他的父母又进行了沟通,制定了家校协同的教育计划,父母双方也进行了家庭教育的明确分工。一段时间后,这个特殊的学生逐渐养成了一些良好的习惯,他的人际交往情况也有了一定的改善。
2.树的种类
在我所接触的树木画中,画果树的学生居多。根据树木人格理论,果树分为以下五种情况:树上长有大而多的果实,代表测试者有较多的目标,有信心却没精力去实现,或不确定自己的真正需求;大而少的果实,代表测试者有明确的目标,知道什么对自己最重要;小而多的果实,代表测试者目标较多,但没信心去实现,或不确定自己的目标是什么;小而少的果实,代表测试者缺乏自信,不相信自己能有所成就;没有果实,代表测试者对自己没有明确要求,没有确定的目标,或对自己评价较低。
此外,也有学生画白杨树、松树等现实中存在的树木。教师需要注意学生所画的树是否具有生机,若为枯树,则说明该生比较悲观、情绪低落、放弃自我防卫,或感到自己的发展受到了阻碍。低年级的学生也有一部分画的是想象中的树木,如人物树、长满各种水果或玩具的树等,这类学生大多性格开朗,对生活有热情且富有想象力。
3.附加物
在学生的画作中常见的附加物有两种,鸟巢和秋千。鸟巢表示对家人或未来充满希望,秋千表明把生命的全部或最重要的方面寄托于某件事或某个方面。我所分析到的最典型的一个案例是一个女生画的树,秋千挂在特别伸出的一根树枝上。在和这个女生沟通时我了解到,那段时间她一直为了参加舞蹈比赛而努力训练,她的母亲也告诉我孩子为了得到好成绩,每天放学后、每个周末都要练习舞蹈,非常辛苦。这正暗合了孩子所画的秋千树所表达的含义。
五、注意事宜
树木人格测试是一个过程性测试,画作所表达出来的大多是一个时期内被测试者的心理状态。教师在做分析时不能以偏概全,认为一幅画就能完全了解一个学生。另外,绘画测试的解释过程是极其复杂的,每一个分析点所表示的含义也不是特定不变的,我们不应囿于其中一种解释,而是要根据不同学生面临的不同问题进行研究。如果要对某位学生进行追踪研究,则需要与学生、学生家长定期沟通,并做好记录。
作为一名没有接受过专业心理学教育的普通教师,在对特殊学生进行心理干预时需要与心理老师做好沟通,更全面、系统的分析需要借助相关书籍和专业人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