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随着素质教学的不断深入,初中物理课程应“以学生为主体”展开课堂环节,以此培养学生的提出问题能力。现阶段的物理教学存在部分缺陷,教师的“填鸭式”教学模式限制了学生的提出问题能力,阻碍了能动力、思维能力的培养,不利于整体发展。本文通过对初中生很难提出问题的原因分析,论述了初中物理教学中培养学生提出问题能力的有效策略,希望为教育行业提供一些建设性意见。
关键词:物理教学;培养学生;提出问题;能力
中图分类号:G633.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992-7711(2021)12-0036
一、初中生很难提出问题的原因分析
1.受传统课堂教学模式影响,学生缺乏提出问题意识
在进行初中物理教学过程中,很多教师喜欢采用“填鸭式”教学为学生授课,虽然一节课内讲全了所有知识点,但效果不尽人意。因为学生只是被动接受知识,没有机会提出让自己疑惑的问题。由于应试教育的覆盖时间长,已经深入教师的行为习惯,在一定时间内很难改变,虽可以培养出高成绩学生,但学生的思维能力、发现问题能力、动手能力受到了严重阻碍,与新形势背景下的全面发展是相违背的。
2.教师敷衍与学生担心导致课堂提问环节被省略
俗话说得好“一个巴掌拍不响”,初中物理教学若想要营造良好的提问环节,不仅需要教师的创新机制,还需要学生进一步配合。当学生提出疑惑期间,教师要尽快回应,耐心帮助学生授业解惑,若是一句带过,会打击学生的学习热情,产生消极的影响。部分初中生对自己没有信心、对学习更缺少信心,主要是因为他们对知识的界定不能分清,怕因为这个问题过于简单而引发周围人的嘲笑。当学生有提出问题的“小火苗”的时候,会有一段时间的心理斗争,最终因为没有其他伙伴的带头而放弃。试想一下,一节课仅四十五分钟,时间非常有限,教师在设计课件过程中环环相扣,剩下提问的时间很少,即使有学生大胆提出了自己的疑问,教师也一笔带过,然后继续完成课件中的内容,当学生的热情得不到太多回应,慢慢便失去了提出问题的想法。
二、初中物理教学中培养学生提出问题能力的有效策略
1.提升学生提出问题能力培养的重度重视
初中物理教师要深入了解新课程标准的理念,对教学模式进行创新,以此激发学生的提出问题能力,让学生慢慢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教师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认识到自己身为“引路人”的身份,不能反客为主。当然,要摒弃“填鸭式”教学模式,真正为学生提供提问的机会,由此激发学生认识到物理的魅力。
例如,学生学习“生活中的透镜”之后,对凸透镜成像的三种情况已有所了解,在这样的基础上学习“凸透镜成像的规律”时,笔者通过让学生“玩”凸透镜成像的三种情况,让学生在“玩”中发现:凸透镜成不同特点的像是由于物距不同造成的。引导学生提出“凸透镜成像有什么规律?”的问题并通过学生所提出的问题,让学生自己动手发现解决途径。由此,学生增加了动手能力、思维转化能力,发现物理存在于生活,趣味性却高于生活。
2.创设情境,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能力
从宏观意义上讲,学生提出问题的关键在于是否发现问题,教师要培养学生学会发现问题,通过情境创设不失为一种好的办法。初中物理学科与日常生活息息相关,教师以此作为导入点,可以引导学生主动观察生活,那么问题自然来了。因为书本上的理论过于抽象,若是放在生活中形象化、具体化,学生便能明白章节含义,知道如何提出问题。
例如,在学习《电流与电压和电阻的关系》这一节时,笔者让每个学习小组连接电路:用导线将两节干电池、一个开关、一个电流表、一个小灯泡串联接电路中,组成电路1;在电路1的基础上再串一个定值R,组成电路2;在电路1的基础上减少一节干电池,组成电路3。
学生任务:动手连接电路,对比电路1和电路2中同规格小灯泡的亮度及电流表示数的大小;对比电路1和电路3中,同规格小灯泡的亮度及电流表示数的大小。
教师引导:根据你观察到的现象,对于电流这个物理量,你打算提出哪些你所关心的、想要探究的问题?
设计意图:创设“更换电路元件的方式”的情境,引导学生提出电流大小可能与电压和电阻有关的问题,激发学生想要进一步探究的学习欲望。
3.营造师生环境,铸就学生提出问题的性格
初中物理教师应认识到师生关系的重要性,因为初中阶段学生处在叛逆时期,遇事冲动、暴躁、极端,教师要给予足够的关爱,让学生理解教师用心良苦,由此好好学习。教师的责任不仅是教书,更重要的是“育人”,良好的师生关系可以拉近彼此的心灵接触,让学生不抵触教师、不抵触物理。据此,教师要肯定学生提出的问题,并耐心解答疑问,可以通过实践的方式让学生接触物理,从而增加兴趣。
例如,在“焦耳定律”新课教学的猜想环节之后,学生面对着可能影响电流产生热量多少的众多因素时(时间、电压、电流、电功率、电阻、导体的材料、导体的长度、导体的横截面等)犯难了。
这时李凡小声说:这么多的可能因素!怎么验证呀?
笔者赶紧接过他的话:人们常常为解决难题的人点赞,其实解决难题都是从发现并提出问题开始的,李凡同学提出“这么多的可能因素!怎么验证呀?”这已经等于成功解决难题的一半了,我们还差一半就成功了,那就是:如何解决这一难题呢?
“老师,能归类以减少相关因素吗?”
“说来听听”
“因为导体的材料、导体的长度和导体的横截面影响导体的电阻,所以这几个因素可归到电阻因素”
“有道理!谢谢蒋一同学为大家提供了解决难题的思路,还有哪些因素可以归类?”
以上课堂实例就是通过对学生的肯定和赏识,很好地调动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是对初中物理教学中培养学生提出问题能力研究的简要分析。鉴于以上论述,可见现阶段仍存在“填鸭式”教学模式,教师主导课堂,未安排学生自主学习的机会,进一步阻碍了学生的提出问题能力。在新形势背景下,教师应秉承新课程理念进行教学,为学生带来受益终身的教育,关于如何激发学生的提问能力,文中提出了以下幾项措施:提升学生提出问题能力培养的重度重视、创设情境,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能力、营造师生环境,铸就学生提出问题的性格,希望为教育行业带来些许建议。
(作者单位:广西南宁外国语学校530007)
关键词:物理教学;培养学生;提出问题;能力
中图分类号:G633.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992-7711(2021)12-0036
一、初中生很难提出问题的原因分析
1.受传统课堂教学模式影响,学生缺乏提出问题意识
在进行初中物理教学过程中,很多教师喜欢采用“填鸭式”教学为学生授课,虽然一节课内讲全了所有知识点,但效果不尽人意。因为学生只是被动接受知识,没有机会提出让自己疑惑的问题。由于应试教育的覆盖时间长,已经深入教师的行为习惯,在一定时间内很难改变,虽可以培养出高成绩学生,但学生的思维能力、发现问题能力、动手能力受到了严重阻碍,与新形势背景下的全面发展是相违背的。
2.教师敷衍与学生担心导致课堂提问环节被省略
俗话说得好“一个巴掌拍不响”,初中物理教学若想要营造良好的提问环节,不仅需要教师的创新机制,还需要学生进一步配合。当学生提出疑惑期间,教师要尽快回应,耐心帮助学生授业解惑,若是一句带过,会打击学生的学习热情,产生消极的影响。部分初中生对自己没有信心、对学习更缺少信心,主要是因为他们对知识的界定不能分清,怕因为这个问题过于简单而引发周围人的嘲笑。当学生有提出问题的“小火苗”的时候,会有一段时间的心理斗争,最终因为没有其他伙伴的带头而放弃。试想一下,一节课仅四十五分钟,时间非常有限,教师在设计课件过程中环环相扣,剩下提问的时间很少,即使有学生大胆提出了自己的疑问,教师也一笔带过,然后继续完成课件中的内容,当学生的热情得不到太多回应,慢慢便失去了提出问题的想法。
二、初中物理教学中培养学生提出问题能力的有效策略
1.提升学生提出问题能力培养的重度重视
初中物理教师要深入了解新课程标准的理念,对教学模式进行创新,以此激发学生的提出问题能力,让学生慢慢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教师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认识到自己身为“引路人”的身份,不能反客为主。当然,要摒弃“填鸭式”教学模式,真正为学生提供提问的机会,由此激发学生认识到物理的魅力。
例如,学生学习“生活中的透镜”之后,对凸透镜成像的三种情况已有所了解,在这样的基础上学习“凸透镜成像的规律”时,笔者通过让学生“玩”凸透镜成像的三种情况,让学生在“玩”中发现:凸透镜成不同特点的像是由于物距不同造成的。引导学生提出“凸透镜成像有什么规律?”的问题并通过学生所提出的问题,让学生自己动手发现解决途径。由此,学生增加了动手能力、思维转化能力,发现物理存在于生活,趣味性却高于生活。
2.创设情境,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能力
从宏观意义上讲,学生提出问题的关键在于是否发现问题,教师要培养学生学会发现问题,通过情境创设不失为一种好的办法。初中物理学科与日常生活息息相关,教师以此作为导入点,可以引导学生主动观察生活,那么问题自然来了。因为书本上的理论过于抽象,若是放在生活中形象化、具体化,学生便能明白章节含义,知道如何提出问题。
例如,在学习《电流与电压和电阻的关系》这一节时,笔者让每个学习小组连接电路:用导线将两节干电池、一个开关、一个电流表、一个小灯泡串联接电路中,组成电路1;在电路1的基础上再串一个定值R,组成电路2;在电路1的基础上减少一节干电池,组成电路3。
学生任务:动手连接电路,对比电路1和电路2中同规格小灯泡的亮度及电流表示数的大小;对比电路1和电路3中,同规格小灯泡的亮度及电流表示数的大小。
教师引导:根据你观察到的现象,对于电流这个物理量,你打算提出哪些你所关心的、想要探究的问题?
设计意图:创设“更换电路元件的方式”的情境,引导学生提出电流大小可能与电压和电阻有关的问题,激发学生想要进一步探究的学习欲望。
3.营造师生环境,铸就学生提出问题的性格
初中物理教师应认识到师生关系的重要性,因为初中阶段学生处在叛逆时期,遇事冲动、暴躁、极端,教师要给予足够的关爱,让学生理解教师用心良苦,由此好好学习。教师的责任不仅是教书,更重要的是“育人”,良好的师生关系可以拉近彼此的心灵接触,让学生不抵触教师、不抵触物理。据此,教师要肯定学生提出的问题,并耐心解答疑问,可以通过实践的方式让学生接触物理,从而增加兴趣。
例如,在“焦耳定律”新课教学的猜想环节之后,学生面对着可能影响电流产生热量多少的众多因素时(时间、电压、电流、电功率、电阻、导体的材料、导体的长度、导体的横截面等)犯难了。
这时李凡小声说:这么多的可能因素!怎么验证呀?
笔者赶紧接过他的话:人们常常为解决难题的人点赞,其实解决难题都是从发现并提出问题开始的,李凡同学提出“这么多的可能因素!怎么验证呀?”这已经等于成功解决难题的一半了,我们还差一半就成功了,那就是:如何解决这一难题呢?
“老师,能归类以减少相关因素吗?”
“说来听听”
“因为导体的材料、导体的长度和导体的横截面影响导体的电阻,所以这几个因素可归到电阻因素”
“有道理!谢谢蒋一同学为大家提供了解决难题的思路,还有哪些因素可以归类?”
以上课堂实例就是通过对学生的肯定和赏识,很好地调动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是对初中物理教学中培养学生提出问题能力研究的简要分析。鉴于以上论述,可见现阶段仍存在“填鸭式”教学模式,教师主导课堂,未安排学生自主学习的机会,进一步阻碍了学生的提出问题能力。在新形势背景下,教师应秉承新课程理念进行教学,为学生带来受益终身的教育,关于如何激发学生的提问能力,文中提出了以下幾项措施:提升学生提出问题能力培养的重度重视、创设情境,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能力、营造师生环境,铸就学生提出问题的性格,希望为教育行业带来些许建议。
(作者单位:广西南宁外国语学校530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