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加强职业院校学生心理素质教育,全面提高技能人才培养质量,已成为各类职业院校刻不容缓的任务。当前,职业院校学生面临着从少年向青年转型的关键时期和从学校走向社会的转变时期,这一时期的学生不仅身体在迅速发展成长,而且心理也发生着巨大的变化,其心理健康问题面临着诸多因数的影响,对职业院校学生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既是学生成长的需要、学校发展的需要、家庭幸福的需要、社会和谐的需要,更是时代发展对新时期技能人才素质的需要。
一、当前职业院校学生存在的主要心理问题
当前,职业院校学生在学习、成长、生活及就业等方面表现出的心理问题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认知方面的问题。
目前,我国职业院校学生大部分是因升学考试失败或家庭经济条件较差的学生,由于社会上存在对职业院校学生的偏见和歧视,往往使职业院校学生在理想与现实发生矛盾时,不能正确的认识自我,对自身能力缺乏自信,久而久之,便产生了自卑心理。
(二)学习方面的问题。
学习目标不明确,缺乏学习自信,得过且过,由于初中阶段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学习能力较差,加上基础知识薄弱,到了职业院校以后,面对陌生的专业理论与技能训练,不知从何学起,学习焦虑感强,产生厌学情绪。
(三)情绪和情感方面的问题。
情绪不稳定,自控能力差,情绪存在明显的两极性,易兴奋冲动或愤怒悲观。承受挫折能力弱,面对社会对职业院校学生的偏见以及就业竞争压力,易产生厌世情绪,来自弱势群体家庭,应试教育阶段的学习没有成功,觉得受人冷落,易对社会,对身边的人和事不感兴趣,态度冷漠。
(四)个性方面的问题。
自卑心理重,自我意识片面,不论是学习成绩欠佳,还是因为家境不好,无奈而选择职业院校的学生,都易因为社会舆论对职业院校的偏见导致内心失衡,自认“低人一等”,出现标新立异,狭隘偏执、孤僻懦弱等消极表现。
(五)逆反心理方面的问题。
在职业院校,部分学生由于受家庭、社会、亲友的影响,过多或过早接触社会阴暗的一面,内心深处不由自主的形成一种心理定势,对学习和校纪校规有着严重的逆反消极心理,对老师的批评教育置之不理,我行我素,生活上自暴自弃、得过且过。
(六)人际交往方面的问题。
职业院校学生自进入校门起,所面对的是一个相对开放、全新的环境,内心渴望与人交往,但主动性不强,缺乏基本的交往知识,不同程度存在着以自我为中心的情况,对他人的优点难以认同,对他人的缺点也难以容忍,经常容易引发人际冲突。
(七)情绪控制方面的问题。
情绪是心理健康的晴雨表,职业院校的学生情感丰富,情绪富于变化,控制能力较低,容易感情用事,遇事不能明辨是非,缺乏冷静,快乐时常兴奋过头,挫折时常抑郁消沉。
(八)个性发展方面的问题。
一少部分职业院校的学生属于这种类型,这部分学生由于对学习没有兴趣,没有目标、没有动力,对所学的专业技能冷淡,精神无所寄托,其行为由紧张、压抑转向标新立异,盲目追求个性发展,主要表现在奇装异服,嘴叼香烟,寻求刺激,蛮横任性,目空一切,争强好斗。
此外,职业院校学生审美心理、性心理、择业就业心理等方面也存在许多问题,这些问题如果不高度重视和正确对待,将会影响学生的身心健康成长,甚至会影响校园和社会的和谐。
二、职业院校如何开展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
(一)明确学生培养目标,完善教育评价机制。
职业院校必须围绕以人为本,厚德精技的培养目标,把思想政治教育、品德教育、纪律教育、法制教育以及心理健康教育结合起来,为社会各行业培养学有专长、品德优良的实用技能人才。而职业院校心理健康教育的任務,就是要根据职业院校学生心理行为的特点和存在的问题,因材施教,对症下药。如在人际关系、择业就业等方面,教育学生尊敬师长、和睦相处、脚踏实地、乐观向上,适应社会,适应工作等等。与此同时,要完善职业院校教育评价制度,更新教育观念,对学生的评价要客观全面,不能只看重分数不看重道德品质,只看重学生的技能不看重良好个性的培养,努力创造出有利于学生身心健康的成长环境,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二)将心理健康教育贯穿于教书育人的始终。
职业院校学生优良心理素质的形成,并非是学生工作人员或者是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等某些部门的工作,学校要把心理健康教育贯穿到教学管理的每个环节和过程中,才能取得良好的效果。
1.抓好新生入学教育。职业院校学生入学时年龄大都在18岁左右,心理发育还不成熟和稳定,对职业教育存在陌生感,对新的学习环境仍有待熟悉,迫切需要正确引导。其中,教学系引导学生了解职业教育的特点和优势,帮助他们端正入学动机,消除学习焦虑心理;学生管理和保卫部门教育学生增强安全和法制意识,尽快适应校园生活;就业指导部门协助学生设计好人生职业规划;心理咨询室要通过心理健康讲座、集体咨询、发放心理健康资料等形式并让学生感受到学校对他们的人文关怀;2.德育工作队伍唱主角。帮助学生提高心理素质,健全人格是学校德育工作的主要任务之一。学校要充分发挥学生处、保卫处、团委、思想政治课老师、心理健康教育老师、辅导员、班主任队伍在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过程中的主角作用,真正做到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3.教学过程中心理健康教育“润物细无声”。除了政治课这一重要的教育载体,其他学科的教学过程也是职业院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园地,如语文课中培养学生尊老爱幼、正直善良的情操;体育课中培养学生团结协作、锐意进取的意识;而技能实操课中,培养学生耐心细致、精益求精的精神。
(三)构建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网络。
职业院校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不是靠某一方的力量就可以支撑的,它需要构建一个心理健康的工作网络,以确保心理健康工作的有效实施。
1.发挥辅导员、班主任的骨干作用。辅导员、班主任队伍是职业院校日常管理最重要的队伍,也是与学生学习生活的引导者,他们的一言一行、看待问题的观点、处理事情的方法等都会给学生带来深远的影响。因此,要对职业院校的辅导员、班主任进行系统的心理健康教育培训,建立一支理论水平高、心理素质过硬、关爱学生的辅导员、班主任队伍;2.加强心理咨询工作机构建设。职业院校要重视心理咨询室建设,通过心理咨询室在全校系统地开展调查,建立学生心理健康档案,举办心理健康讲座,开展心理趣味活动,采用集体或者个别的形式,运用电话、短信、网络信箱等手段,进行咨询与辅导,帮助学生尽早发现问题,预防心理疾病,提高心理素质;3.建立心理健康教育的辅助队伍。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必须建立完善的制度和网络,确保心理健康工作的有效开展。在实践过程中,心理健康工作必须有一整套并且较为完善的辅助队伍,那就是:宿舍心理气象员——班级心理委员——各系心理咨询组——校心理咨询中心。使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覆盖到了学校的每间宿舍、每间教室、每一个同学,既加强了工作的针对性,又可预防个别恶性心理健康事件于未然;4.学校、家庭、社会形成合力。学生的成长是在一定的宏观社会环境中进行的,学校是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最直接、最便利的场所,家庭是学生良好品德和个性的关键,社会环境则对学生心理发展产生潜移默化的作用。建立学校、家庭和社会三位一体的联动机制,相互补充、形成合力,共同承担起为技校生身心健康成长提供良好社会环境的责任。
(四)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努力营造有利于学生心理健康发展的环境。
校园文化建设的内容包括物质文化、行为文化、精神文化建设等方面,其中物质文化建设是基础,行为文化建设是关键,精神文化建设是核心。优秀的校园文化,对学生心理的健康发展、良好人格品质的形成起到至关紧要的作用。
总之,职业院校要把心理健康教育摆在重要的战略地位上,不断摸索心理健康教育的新方法,有效地开展形式多样的心理健康教育,努力为社会培养输送更多的理论扎实、技术过硬、综合能力强、身心健康的优秀技能人才。
一、当前职业院校学生存在的主要心理问题
当前,职业院校学生在学习、成长、生活及就业等方面表现出的心理问题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认知方面的问题。
目前,我国职业院校学生大部分是因升学考试失败或家庭经济条件较差的学生,由于社会上存在对职业院校学生的偏见和歧视,往往使职业院校学生在理想与现实发生矛盾时,不能正确的认识自我,对自身能力缺乏自信,久而久之,便产生了自卑心理。
(二)学习方面的问题。
学习目标不明确,缺乏学习自信,得过且过,由于初中阶段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学习能力较差,加上基础知识薄弱,到了职业院校以后,面对陌生的专业理论与技能训练,不知从何学起,学习焦虑感强,产生厌学情绪。
(三)情绪和情感方面的问题。
情绪不稳定,自控能力差,情绪存在明显的两极性,易兴奋冲动或愤怒悲观。承受挫折能力弱,面对社会对职业院校学生的偏见以及就业竞争压力,易产生厌世情绪,来自弱势群体家庭,应试教育阶段的学习没有成功,觉得受人冷落,易对社会,对身边的人和事不感兴趣,态度冷漠。
(四)个性方面的问题。
自卑心理重,自我意识片面,不论是学习成绩欠佳,还是因为家境不好,无奈而选择职业院校的学生,都易因为社会舆论对职业院校的偏见导致内心失衡,自认“低人一等”,出现标新立异,狭隘偏执、孤僻懦弱等消极表现。
(五)逆反心理方面的问题。
在职业院校,部分学生由于受家庭、社会、亲友的影响,过多或过早接触社会阴暗的一面,内心深处不由自主的形成一种心理定势,对学习和校纪校规有着严重的逆反消极心理,对老师的批评教育置之不理,我行我素,生活上自暴自弃、得过且过。
(六)人际交往方面的问题。
职业院校学生自进入校门起,所面对的是一个相对开放、全新的环境,内心渴望与人交往,但主动性不强,缺乏基本的交往知识,不同程度存在着以自我为中心的情况,对他人的优点难以认同,对他人的缺点也难以容忍,经常容易引发人际冲突。
(七)情绪控制方面的问题。
情绪是心理健康的晴雨表,职业院校的学生情感丰富,情绪富于变化,控制能力较低,容易感情用事,遇事不能明辨是非,缺乏冷静,快乐时常兴奋过头,挫折时常抑郁消沉。
(八)个性发展方面的问题。
一少部分职业院校的学生属于这种类型,这部分学生由于对学习没有兴趣,没有目标、没有动力,对所学的专业技能冷淡,精神无所寄托,其行为由紧张、压抑转向标新立异,盲目追求个性发展,主要表现在奇装异服,嘴叼香烟,寻求刺激,蛮横任性,目空一切,争强好斗。
此外,职业院校学生审美心理、性心理、择业就业心理等方面也存在许多问题,这些问题如果不高度重视和正确对待,将会影响学生的身心健康成长,甚至会影响校园和社会的和谐。
二、职业院校如何开展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
(一)明确学生培养目标,完善教育评价机制。
职业院校必须围绕以人为本,厚德精技的培养目标,把思想政治教育、品德教育、纪律教育、法制教育以及心理健康教育结合起来,为社会各行业培养学有专长、品德优良的实用技能人才。而职业院校心理健康教育的任務,就是要根据职业院校学生心理行为的特点和存在的问题,因材施教,对症下药。如在人际关系、择业就业等方面,教育学生尊敬师长、和睦相处、脚踏实地、乐观向上,适应社会,适应工作等等。与此同时,要完善职业院校教育评价制度,更新教育观念,对学生的评价要客观全面,不能只看重分数不看重道德品质,只看重学生的技能不看重良好个性的培养,努力创造出有利于学生身心健康的成长环境,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二)将心理健康教育贯穿于教书育人的始终。
职业院校学生优良心理素质的形成,并非是学生工作人员或者是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等某些部门的工作,学校要把心理健康教育贯穿到教学管理的每个环节和过程中,才能取得良好的效果。
1.抓好新生入学教育。职业院校学生入学时年龄大都在18岁左右,心理发育还不成熟和稳定,对职业教育存在陌生感,对新的学习环境仍有待熟悉,迫切需要正确引导。其中,教学系引导学生了解职业教育的特点和优势,帮助他们端正入学动机,消除学习焦虑心理;学生管理和保卫部门教育学生增强安全和法制意识,尽快适应校园生活;就业指导部门协助学生设计好人生职业规划;心理咨询室要通过心理健康讲座、集体咨询、发放心理健康资料等形式并让学生感受到学校对他们的人文关怀;2.德育工作队伍唱主角。帮助学生提高心理素质,健全人格是学校德育工作的主要任务之一。学校要充分发挥学生处、保卫处、团委、思想政治课老师、心理健康教育老师、辅导员、班主任队伍在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过程中的主角作用,真正做到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3.教学过程中心理健康教育“润物细无声”。除了政治课这一重要的教育载体,其他学科的教学过程也是职业院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园地,如语文课中培养学生尊老爱幼、正直善良的情操;体育课中培养学生团结协作、锐意进取的意识;而技能实操课中,培养学生耐心细致、精益求精的精神。
(三)构建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网络。
职业院校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不是靠某一方的力量就可以支撑的,它需要构建一个心理健康的工作网络,以确保心理健康工作的有效实施。
1.发挥辅导员、班主任的骨干作用。辅导员、班主任队伍是职业院校日常管理最重要的队伍,也是与学生学习生活的引导者,他们的一言一行、看待问题的观点、处理事情的方法等都会给学生带来深远的影响。因此,要对职业院校的辅导员、班主任进行系统的心理健康教育培训,建立一支理论水平高、心理素质过硬、关爱学生的辅导员、班主任队伍;2.加强心理咨询工作机构建设。职业院校要重视心理咨询室建设,通过心理咨询室在全校系统地开展调查,建立学生心理健康档案,举办心理健康讲座,开展心理趣味活动,采用集体或者个别的形式,运用电话、短信、网络信箱等手段,进行咨询与辅导,帮助学生尽早发现问题,预防心理疾病,提高心理素质;3.建立心理健康教育的辅助队伍。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必须建立完善的制度和网络,确保心理健康工作的有效开展。在实践过程中,心理健康工作必须有一整套并且较为完善的辅助队伍,那就是:宿舍心理气象员——班级心理委员——各系心理咨询组——校心理咨询中心。使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覆盖到了学校的每间宿舍、每间教室、每一个同学,既加强了工作的针对性,又可预防个别恶性心理健康事件于未然;4.学校、家庭、社会形成合力。学生的成长是在一定的宏观社会环境中进行的,学校是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最直接、最便利的场所,家庭是学生良好品德和个性的关键,社会环境则对学生心理发展产生潜移默化的作用。建立学校、家庭和社会三位一体的联动机制,相互补充、形成合力,共同承担起为技校生身心健康成长提供良好社会环境的责任。
(四)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努力营造有利于学生心理健康发展的环境。
校园文化建设的内容包括物质文化、行为文化、精神文化建设等方面,其中物质文化建设是基础,行为文化建设是关键,精神文化建设是核心。优秀的校园文化,对学生心理的健康发展、良好人格品质的形成起到至关紧要的作用。
总之,职业院校要把心理健康教育摆在重要的战略地位上,不断摸索心理健康教育的新方法,有效地开展形式多样的心理健康教育,努力为社会培养输送更多的理论扎实、技术过硬、综合能力强、身心健康的优秀技能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