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按照《标准》的课程基本理念,初中体育与健康教学应该关注学生的运动兴趣,以保证实现体育与健康课程目标和价值。我在上课的过程中不断尝试和摸索,就所获得的经验作了如下归纳:1、设置情境,激发兴趣;2、巧答问题,激发兴趣;3、学以致用,激发动机。方法虽小,作用很大,灵活运用起来后,使我的课堂顿生光彩。
【关键词】运动兴趣 设置情境 巧答问题 学以致用 探索实践
《全日制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实验稿)》中指出:课程基本理念要“激发运动兴趣,培养学生终身体育的意识。学校体育是终身体育的基础,运动兴趣和习惯是促进学生自主学习和终身坚持锻炼的前提。无论是教学内容的选择还是教学方法的更新,都应十分关注学生的运动兴趣,只有激发和保持学生的运动兴趣,才能使学生自觉、积极地进行体育锻炼。因此,在体育教学中,学生的运动兴趣是实现体育与健康课程目标和价值的有效保证。”关注运动兴趣因此成为我的课堂的一个重点,如何才能让学生对运动产生兴趣并保持下来,我在课堂上不断进行着尝试与思考:从情景设置,到提问答疑,再到学以致用。本着关心学生的成长,用爱心和学生交流,做学生的知心人,使学生亲其师更信其道的想法,我努力实践着。
1、设置情境,激发兴趣
在教学过程中,设置问题情境,能有效激发学生的参与积极性和参与兴趣。如果没有适当的情境进行烘托,学生参与的兴趣将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教学情境的设置要带有强大的吸引力,才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问题的设置要把握“度”和“趣”,对学生来说就是他们力所能及而且又必须是经过努力能达到的,也就是说问题的设置必须使学生“跳一跳,就能摘到桃子”,过难的或过于容易的问题都会使学生失去兴趣和信心:太容易的问题会使学生感到索然无味,缺乏兴趣;过难的问题在会上学生产生高不可攀的印象,使学生望而却步。只有把问题的设置的难易适度、高而可攀才能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参与的兴趣。
例如在《发展学生的灵敏素质》一节课中,正好是下午第一节课,学生们一个个无精打采、懒洋洋的,如果在这种情况下仍然按照原定课堂教案的环节进行教学,很难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于是我就随机的给学生出了一个智力考查题,引导学生参与思考:“同学们,请你们们把自己的左手放在右手摸不到的地方,或者把右手放在左手摸不到的地方。”看似简单而有趣的问题一下吸引住了这群精神萎靡的学生,学生们都在比划着,希望尽早找到这个部位,但努力的结果是没能找到问题的答案。有些学生就开始问:老师,是不是根本就没有这个部位?我说:“这个一定有,但是需要同学们努力探索才能找到,这一节课的主要任务就是培养我们的灵敏素质,只要全身心投入本课的学习,开拓思维、积极探索,下课时也许就能找到问题的答案。”一个小小的智力训练,一下激活了课堂,使学生在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的激励下,参与性和积极性双双被有效地调动起来,顺利完成了课程的教学任务,达到了预期的教学目标。
2、巧答问题,激发兴趣
在课堂上,我鼓励学生质疑,允许学生犯错,告诉他们:发问是动脑的结果,是求知欲、好奇心的流露。有了这种求索的心理倾向,就能有力地推动学生不断地带着疑问去学习、去思考、去探究。因此课堂上教师不仅要有效的提问,还要注重创造机会引导学生提问,鼓励学生勇于探索,敢于发表不同意见。引导并帮助学生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和途径,灵活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做学生学习的引路人、参与学习的帮助者和组织者。
要做好这一点,教师就要充分发挥自己的语言优势,采用富有启发的提问,有效引起学生探新寻因的兴趣,唤起学生的求知欲望。教师的提问不但要充满趣味性,而且还要有一定的深度和难度,要激发学生动脑思考,引导学生畅所预言、各抒己见。教师提问的问题要紧紧围绕教学目标,精心设计有目的、有趣味、有启发的提问,会收到很好的教学效果。
在教学前滚翻的时候,我先抓了一团橡皮泥,问同学们:这团橡皮泥要怎么样才能滚起来?“把它捏成球。”“捏成球就能滚动了吗?”我一边捏一边又问,然后捏好放在台上,大家沉默了,我用手指轻轻一推。“还要用力!”“推!推!”有人叫了起来。“有了这两个条件,是不是就能滚起来了?”“是的。”“那你们试试。”于是同学们三三两两地在体操毯上滚了起来。不久,好几群同学那里发出了笑声,我过去一看,有的往左、有的往右,纷纷滚出了体操毯,于是我让大家停下来说:“大家想想看,怎么才能控制住滚动的方向?”“滚之前对好方向。”“是吗?刚才的同学没对好方向吗?”大家接下来的回答都不得要领,我于是把那团橡皮泥搓成了圆柱形,再一推,果然就一直往前滚过去了。于是再练,这回成功率就高了。在上课的过程中,面对问题巧作回答,很容易吸引学生跟着自己思考,这样就把本课前滚翻的动作要领让学生有一个初步的印象,想方设法引导学生向“圆”和“均匀用力”过渡,从而顺理成章把动作要领“低头团身把地蹬,球形滚动易完成”为顺利完成教学目标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3、学以致用,激发动机
学到了技巧和方法,如果久无用武之地,学生的兴趣也会慢慢淡下去。因此,体育教师应该结合学生的年龄特征和知识水平,从生活中不断提出新的问题,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好奇心,让学生明确:学习体育不仅能增强体质,而且通过体育学习,还可以拓展学生的知识面,开发智力,活学活用科学文化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学生的实践能力得以提高,就可以改变学生对体育的片面认识,持久保持兴趣。
在一节排球室内理论课上,当讲到排球场地的时候,如果单纯给学生讲清楚排球场地的长是18米,宽是9米,确实完成了教学任务,但是不能引起学生的兴趣,因为这不是学生关心的问题,就算给学生留下印象,也只是蜻蜓点水。所以讲到这里时,我就结合课的主题,采用了提出问题—讨论解决问题的方案—解决问题的方法三步骤,不但提高了学生的兴趣,也给了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和学以致用的意识:标准排球场地的长是18米,宽9米,现在如果只给你一根皮尺,你能在场地上设计并划出一个南北方向的标准排球场的吗?问题的提出一下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和好奇心,学生经过激烈的讨论,想了很多方法,但种种设想都经不起科学的推敲,就是在班中数学学习成绩优秀的学生也无计可施。同学们的求知欲望和好奇心进一步被调动起来,寻求巨大的迫切愿望,使学生的积极性达到了高潮。
积极参与是个情感问题,有效参与是个认识问题,参与的根本目的是让学生学会学习。要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并喜欢上体育活动,就必须面向全体学生,充分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平等地对待每一位学生,尊重学生的个性,因材施教,使每
一个学生都能有所收获,有所发展。可以结合激励式的教学评价,引导学生参与学习;也可以学生的兴趣为突破口,设置问题情境和练习情境,营造宽松、民主的练习氛围和新型的师生关系;还可以改变传统教学过程中教师教、学生学的被动式的接受学习,多采纳学生有益的意见……。总之,只要我们能从人的角度全面审视学生,用发展的眼光去看学生的学习和成长,只要我们能多思考、多探索,学生就会对我们的体育课堂越来越关注,我们的教学方法也会变得越来越多,越来来越适合学生,体育与健康教学课开设的初衷就能得以完全实现。
参考文献
[1] 《全日制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实验稿)》.
[2] 盛昌繁《激发学生兴趣的技巧》《体育教学》.
[3] 李建军《新课程的学校体育评价》 广州.
【关键词】运动兴趣 设置情境 巧答问题 学以致用 探索实践
《全日制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实验稿)》中指出:课程基本理念要“激发运动兴趣,培养学生终身体育的意识。学校体育是终身体育的基础,运动兴趣和习惯是促进学生自主学习和终身坚持锻炼的前提。无论是教学内容的选择还是教学方法的更新,都应十分关注学生的运动兴趣,只有激发和保持学生的运动兴趣,才能使学生自觉、积极地进行体育锻炼。因此,在体育教学中,学生的运动兴趣是实现体育与健康课程目标和价值的有效保证。”关注运动兴趣因此成为我的课堂的一个重点,如何才能让学生对运动产生兴趣并保持下来,我在课堂上不断进行着尝试与思考:从情景设置,到提问答疑,再到学以致用。本着关心学生的成长,用爱心和学生交流,做学生的知心人,使学生亲其师更信其道的想法,我努力实践着。
1、设置情境,激发兴趣
在教学过程中,设置问题情境,能有效激发学生的参与积极性和参与兴趣。如果没有适当的情境进行烘托,学生参与的兴趣将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教学情境的设置要带有强大的吸引力,才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问题的设置要把握“度”和“趣”,对学生来说就是他们力所能及而且又必须是经过努力能达到的,也就是说问题的设置必须使学生“跳一跳,就能摘到桃子”,过难的或过于容易的问题都会使学生失去兴趣和信心:太容易的问题会使学生感到索然无味,缺乏兴趣;过难的问题在会上学生产生高不可攀的印象,使学生望而却步。只有把问题的设置的难易适度、高而可攀才能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参与的兴趣。
例如在《发展学生的灵敏素质》一节课中,正好是下午第一节课,学生们一个个无精打采、懒洋洋的,如果在这种情况下仍然按照原定课堂教案的环节进行教学,很难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于是我就随机的给学生出了一个智力考查题,引导学生参与思考:“同学们,请你们们把自己的左手放在右手摸不到的地方,或者把右手放在左手摸不到的地方。”看似简单而有趣的问题一下吸引住了这群精神萎靡的学生,学生们都在比划着,希望尽早找到这个部位,但努力的结果是没能找到问题的答案。有些学生就开始问:老师,是不是根本就没有这个部位?我说:“这个一定有,但是需要同学们努力探索才能找到,这一节课的主要任务就是培养我们的灵敏素质,只要全身心投入本课的学习,开拓思维、积极探索,下课时也许就能找到问题的答案。”一个小小的智力训练,一下激活了课堂,使学生在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的激励下,参与性和积极性双双被有效地调动起来,顺利完成了课程的教学任务,达到了预期的教学目标。
2、巧答问题,激发兴趣
在课堂上,我鼓励学生质疑,允许学生犯错,告诉他们:发问是动脑的结果,是求知欲、好奇心的流露。有了这种求索的心理倾向,就能有力地推动学生不断地带着疑问去学习、去思考、去探究。因此课堂上教师不仅要有效的提问,还要注重创造机会引导学生提问,鼓励学生勇于探索,敢于发表不同意见。引导并帮助学生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和途径,灵活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做学生学习的引路人、参与学习的帮助者和组织者。
要做好这一点,教师就要充分发挥自己的语言优势,采用富有启发的提问,有效引起学生探新寻因的兴趣,唤起学生的求知欲望。教师的提问不但要充满趣味性,而且还要有一定的深度和难度,要激发学生动脑思考,引导学生畅所预言、各抒己见。教师提问的问题要紧紧围绕教学目标,精心设计有目的、有趣味、有启发的提问,会收到很好的教学效果。
在教学前滚翻的时候,我先抓了一团橡皮泥,问同学们:这团橡皮泥要怎么样才能滚起来?“把它捏成球。”“捏成球就能滚动了吗?”我一边捏一边又问,然后捏好放在台上,大家沉默了,我用手指轻轻一推。“还要用力!”“推!推!”有人叫了起来。“有了这两个条件,是不是就能滚起来了?”“是的。”“那你们试试。”于是同学们三三两两地在体操毯上滚了起来。不久,好几群同学那里发出了笑声,我过去一看,有的往左、有的往右,纷纷滚出了体操毯,于是我让大家停下来说:“大家想想看,怎么才能控制住滚动的方向?”“滚之前对好方向。”“是吗?刚才的同学没对好方向吗?”大家接下来的回答都不得要领,我于是把那团橡皮泥搓成了圆柱形,再一推,果然就一直往前滚过去了。于是再练,这回成功率就高了。在上课的过程中,面对问题巧作回答,很容易吸引学生跟着自己思考,这样就把本课前滚翻的动作要领让学生有一个初步的印象,想方设法引导学生向“圆”和“均匀用力”过渡,从而顺理成章把动作要领“低头团身把地蹬,球形滚动易完成”为顺利完成教学目标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3、学以致用,激发动机
学到了技巧和方法,如果久无用武之地,学生的兴趣也会慢慢淡下去。因此,体育教师应该结合学生的年龄特征和知识水平,从生活中不断提出新的问题,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好奇心,让学生明确:学习体育不仅能增强体质,而且通过体育学习,还可以拓展学生的知识面,开发智力,活学活用科学文化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学生的实践能力得以提高,就可以改变学生对体育的片面认识,持久保持兴趣。
在一节排球室内理论课上,当讲到排球场地的时候,如果单纯给学生讲清楚排球场地的长是18米,宽是9米,确实完成了教学任务,但是不能引起学生的兴趣,因为这不是学生关心的问题,就算给学生留下印象,也只是蜻蜓点水。所以讲到这里时,我就结合课的主题,采用了提出问题—讨论解决问题的方案—解决问题的方法三步骤,不但提高了学生的兴趣,也给了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和学以致用的意识:标准排球场地的长是18米,宽9米,现在如果只给你一根皮尺,你能在场地上设计并划出一个南北方向的标准排球场的吗?问题的提出一下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和好奇心,学生经过激烈的讨论,想了很多方法,但种种设想都经不起科学的推敲,就是在班中数学学习成绩优秀的学生也无计可施。同学们的求知欲望和好奇心进一步被调动起来,寻求巨大的迫切愿望,使学生的积极性达到了高潮。
积极参与是个情感问题,有效参与是个认识问题,参与的根本目的是让学生学会学习。要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并喜欢上体育活动,就必须面向全体学生,充分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平等地对待每一位学生,尊重学生的个性,因材施教,使每
一个学生都能有所收获,有所发展。可以结合激励式的教学评价,引导学生参与学习;也可以学生的兴趣为突破口,设置问题情境和练习情境,营造宽松、民主的练习氛围和新型的师生关系;还可以改变传统教学过程中教师教、学生学的被动式的接受学习,多采纳学生有益的意见……。总之,只要我们能从人的角度全面审视学生,用发展的眼光去看学生的学习和成长,只要我们能多思考、多探索,学生就会对我们的体育课堂越来越关注,我们的教学方法也会变得越来越多,越来来越适合学生,体育与健康教学课开设的初衷就能得以完全实现。
参考文献
[1] 《全日制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实验稿)》.
[2] 盛昌繁《激发学生兴趣的技巧》《体育教学》.
[3] 李建军《新课程的学校体育评价》 广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