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谈如何引导学生爱上体育学习与锻炼

来源 :读写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ulanshaobu91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按照《标准》的课程基本理念,初中体育与健康教学应该关注学生的运动兴趣,以保证实现体育与健康课程目标和价值。我在上课的过程中不断尝试和摸索,就所获得的经验作了如下归纳:1、设置情境,激发兴趣;2、巧答问题,激发兴趣;3、学以致用,激发动机。方法虽小,作用很大,灵活运用起来后,使我的课堂顿生光彩。
  【关键词】运动兴趣 设置情境 巧答问题 学以致用 探索实践
  
  《全日制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实验稿)》中指出:课程基本理念要“激发运动兴趣,培养学生终身体育的意识。学校体育是终身体育的基础,运动兴趣和习惯是促进学生自主学习和终身坚持锻炼的前提。无论是教学内容的选择还是教学方法的更新,都应十分关注学生的运动兴趣,只有激发和保持学生的运动兴趣,才能使学生自觉、积极地进行体育锻炼。因此,在体育教学中,学生的运动兴趣是实现体育与健康课程目标和价值的有效保证。”关注运动兴趣因此成为我的课堂的一个重点,如何才能让学生对运动产生兴趣并保持下来,我在课堂上不断进行着尝试与思考:从情景设置,到提问答疑,再到学以致用。本着关心学生的成长,用爱心和学生交流,做学生的知心人,使学生亲其师更信其道的想法,我努力实践着。
  1、设置情境,激发兴趣
  在教学过程中,设置问题情境,能有效激发学生的参与积极性和参与兴趣。如果没有适当的情境进行烘托,学生参与的兴趣将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教学情境的设置要带有强大的吸引力,才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问题的设置要把握“度”和“趣”,对学生来说就是他们力所能及而且又必须是经过努力能达到的,也就是说问题的设置必须使学生“跳一跳,就能摘到桃子”,过难的或过于容易的问题都会使学生失去兴趣和信心:太容易的问题会使学生感到索然无味,缺乏兴趣;过难的问题在会上学生产生高不可攀的印象,使学生望而却步。只有把问题的设置的难易适度、高而可攀才能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参与的兴趣。
  例如在《发展学生的灵敏素质》一节课中,正好是下午第一节课,学生们一个个无精打采、懒洋洋的,如果在这种情况下仍然按照原定课堂教案的环节进行教学,很难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于是我就随机的给学生出了一个智力考查题,引导学生参与思考:“同学们,请你们们把自己的左手放在右手摸不到的地方,或者把右手放在左手摸不到的地方。”看似简单而有趣的问题一下吸引住了这群精神萎靡的学生,学生们都在比划着,希望尽早找到这个部位,但努力的结果是没能找到问题的答案。有些学生就开始问:老师,是不是根本就没有这个部位?我说:“这个一定有,但是需要同学们努力探索才能找到,这一节课的主要任务就是培养我们的灵敏素质,只要全身心投入本课的学习,开拓思维、积极探索,下课时也许就能找到问题的答案。”一个小小的智力训练,一下激活了课堂,使学生在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的激励下,参与性和积极性双双被有效地调动起来,顺利完成了课程的教学任务,达到了预期的教学目标。
  2、巧答问题,激发兴趣
  在课堂上,我鼓励学生质疑,允许学生犯错,告诉他们:发问是动脑的结果,是求知欲、好奇心的流露。有了这种求索的心理倾向,就能有力地推动学生不断地带着疑问去学习、去思考、去探究。因此课堂上教师不仅要有效的提问,还要注重创造机会引导学生提问,鼓励学生勇于探索,敢于发表不同意见。引导并帮助学生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和途径,灵活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做学生学习的引路人、参与学习的帮助者和组织者。
  要做好这一点,教师就要充分发挥自己的语言优势,采用富有启发的提问,有效引起学生探新寻因的兴趣,唤起学生的求知欲望。教师的提问不但要充满趣味性,而且还要有一定的深度和难度,要激发学生动脑思考,引导学生畅所预言、各抒己见。教师提问的问题要紧紧围绕教学目标,精心设计有目的、有趣味、有启发的提问,会收到很好的教学效果。
  在教学前滚翻的时候,我先抓了一团橡皮泥,问同学们:这团橡皮泥要怎么样才能滚起来?“把它捏成球。”“捏成球就能滚动了吗?”我一边捏一边又问,然后捏好放在台上,大家沉默了,我用手指轻轻一推。“还要用力!”“推!推!”有人叫了起来。“有了这两个条件,是不是就能滚起来了?”“是的。”“那你们试试。”于是同学们三三两两地在体操毯上滚了起来。不久,好几群同学那里发出了笑声,我过去一看,有的往左、有的往右,纷纷滚出了体操毯,于是我让大家停下来说:“大家想想看,怎么才能控制住滚动的方向?”“滚之前对好方向。”“是吗?刚才的同学没对好方向吗?”大家接下来的回答都不得要领,我于是把那团橡皮泥搓成了圆柱形,再一推,果然就一直往前滚过去了。于是再练,这回成功率就高了。在上课的过程中,面对问题巧作回答,很容易吸引学生跟着自己思考,这样就把本课前滚翻的动作要领让学生有一个初步的印象,想方设法引导学生向“圆”和“均匀用力”过渡,从而顺理成章把动作要领“低头团身把地蹬,球形滚动易完成”为顺利完成教学目标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3、学以致用,激发动机
  学到了技巧和方法,如果久无用武之地,学生的兴趣也会慢慢淡下去。因此,体育教师应该结合学生的年龄特征和知识水平,从生活中不断提出新的问题,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好奇心,让学生明确:学习体育不仅能增强体质,而且通过体育学习,还可以拓展学生的知识面,开发智力,活学活用科学文化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学生的实践能力得以提高,就可以改变学生对体育的片面认识,持久保持兴趣。
  在一节排球室内理论课上,当讲到排球场地的时候,如果单纯给学生讲清楚排球场地的长是18米,宽是9米,确实完成了教学任务,但是不能引起学生的兴趣,因为这不是学生关心的问题,就算给学生留下印象,也只是蜻蜓点水。所以讲到这里时,我就结合课的主题,采用了提出问题—讨论解决问题的方案—解决问题的方法三步骤,不但提高了学生的兴趣,也给了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和学以致用的意识:标准排球场地的长是18米,宽9米,现在如果只给你一根皮尺,你能在场地上设计并划出一个南北方向的标准排球场的吗?问题的提出一下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和好奇心,学生经过激烈的讨论,想了很多方法,但种种设想都经不起科学的推敲,就是在班中数学学习成绩优秀的学生也无计可施。同学们的求知欲望和好奇心进一步被调动起来,寻求巨大的迫切愿望,使学生的积极性达到了高潮。
  积极参与是个情感问题,有效参与是个认识问题,参与的根本目的是让学生学会学习。要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并喜欢上体育活动,就必须面向全体学生,充分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平等地对待每一位学生,尊重学生的个性,因材施教,使每
  一个学生都能有所收获,有所发展。可以结合激励式的教学评价,引导学生参与学习;也可以学生的兴趣为突破口,设置问题情境和练习情境,营造宽松、民主的练习氛围和新型的师生关系;还可以改变传统教学过程中教师教、学生学的被动式的接受学习,多采纳学生有益的意见……。总之,只要我们能从人的角度全面审视学生,用发展的眼光去看学生的学习和成长,只要我们能多思考、多探索,学生就会对我们的体育课堂越来越关注,我们的教学方法也会变得越来越多,越来来越适合学生,体育与健康教学课开设的初衷就能得以完全实现。
  
  参考文献
  [1] 《全日制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实验稿)》.
  [2] 盛昌繁《激发学生兴趣的技巧》《体育教学》.
  [3] 李建军《新课程的学校体育评价》 广州.
其他文献
启发“主要指教学的表现形式,强调教学的适度性和巧妙性。对于这一点,我国古代第一本教育专著《学记》给予了更深刻的具体说明:”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意思是,引导而不是牵着学生鼻子走,鼓励而不是压抑学生,点拨而不是把答案全部端给学生。  启发式教学要以学生为学习的主体,教师的“教”是为了使学生更有效地“学”,从根本上来说是为了促进学生个体发展和主体精神的培养。因此,必须改变以教师为中心的教育教
合格的体育教师不仅要有坚实的理论基础,还要有一定的技巧水平,能使所教的对象通过体育教学,掌握体育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身心健康得到全面的发展。所以教师要从实处做起,实实在在地做好每一节课的准备工作,上好每一 节课。只有这样,才能达到国家提出的培养合格人材的标准。  一堂体育课的练习密度,是繁多的体育课准备工作之一,也是衡量教学效果的一个重要方面,所以说,如何准确地预计体育课的练习密度,就成了一个需
【摘 要】怎么样进一步优化教学过程,真正能够达到新课改计划的目的,推动化学新课程改革更快更好地发展已是广大教研和教育工作者非常关注的焦点和课题。  【关键词】三维目标 优化教学 教学转变 新课程 新课改    一、教学优化前提—转变教学理念  化学教师角色要转换、定位成为教学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创造者和实践者,这也是十分重要的。过去的教学模式只预设“内容”不预设“人文”,只预设“形”不预设“
[摘 要]创新是一个民族发展的动力,新世纪思想政话教攀应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教学中应坚持启发性原则,坚持探索性原则,坚持民主性原则,坚持变通性原则,  激发学生的兴趣,鼓励学生在探索中创新。  [关键词]创新教育 启发性 探索性 民主性 交通性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一个没有创新能力的民族难以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面对新世纪的来临和挑战,以“创新教
哈佛大学教授、发展心理学家加德纳的“多元智力论”认为:每一个人都具有相对独立存在的、与特定的认知领域或知识范畴联系的多种智力,这些智力之间的不同组合表现出个体间的智力差异。为此,随着语文教改的深入,充分发展学生个性,进行真正的因材施教等观念和做法越来越成为人们的共识。但如火如荼的课堂改革,并没有改变这一现状:学生回家的作业全由老师布置,而布置的作业更多注重的是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训练,学生处于被动
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过:“积30年的朗读经验使我们确信学生的智力取决于良好的阅读能力。”由此可见朗读是语文教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但可以帮助学生理解作品的内涵,受到艺术熏陶,还可以培养学生良好的智力,发展学生的思维,激发学生的情感,学生朗读能力提高了,对课文内容的了解就更深刻,教学效果就会更佳。都说“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让学生在读中体味文章的感情,在读中明白文章所讲的道理,远比教师在讲台上口
解决问题是数学课程的中心。陶文中说:“数学解决问题能力是指学生灵活运用数学知识和方法解决数学与现实生活中的问题的能力”。(也就是解决应用题的能力)这种能力的发展可分为早期、过渡期和后期三个阶段,而一年级学生又处于早期的萌芽阶段,因此从小养成良好的解题习惯对其终身受益,下面就谈谈自己在这一学期教学中的一点感受。  一、利用改编问题情境抓住学生注意力  一年级儿童认知水平较低,且喜欢生动、形象、鲜艳的
“合作学习”(cooperative learning )作为一种新的教学组织形式,在近年的初中教学中应用越来越广泛。所谓合作学习,就是学生通过分工合作共同达成学习目标的一种学习方式。学生通过个体努力以及小组成员间的合作,完成指派的学习任务。在合作学习过程中,只有小组取得了成功,个人才能成功。合作学习特别强调自主、合作与探究的学习方式,强调要改变以教师为中心和书本为中心的局面,促进学生的主动学习和
【摘要】阅读教学中的评价语言是弥散在各个环节中的活性基因,扣住“倾听、判断、提升、激励”等评价要素,努力激活评价语言的潜力,着力拓展学生发展的空间,使语文课堂充满活力。   【关键词】评价;倾听;判断;提升;激励;发展     教师对学生的语言评价是评价方式中最直接、最快捷、使用频率最高、影响最大的一种方式。阅读教学中教师春风化雨般的点拨,润物无声的指导,将彰显出阅读教学的独特魅力,使语文课堂充满
在学校,总有一些学习成绩差,思想品德差的学生,经常困扰着班主任和任课老师。班主任工作最困难的就是对少数差生的教育工作。对此,班主任都有深切体会:一个班若有几个比较差的学生,将给班级教学和管理带来很大的麻烦。如何转化这些差生,已成为广大教育工作者提高教育质量的重大课题,本人担任过多年的班主任工作,粗谈一些个人体会。  一、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做学生的朋友  一个受学生尊敬的教师,他说的话,学生愿意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