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动导向教学法在《化工过程检测与控制》课程改革中的应用

来源 :北京电力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oceanspri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在《化工过程检测与控制》课程中引入行动导向教学法,根据实际工作的职业能力需求确定课程目标,按照职业能力成长规律设置学习情境,再将知识内容融入学习情境中,以校内专任教师与企业内的兼职教师取长补短的教学组织方式共同完成教学并合理评价。
  关键词:化工过程检测与控制;行动导向;学习情境;高职教育
  中图分类号:G718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0118(2013)02-0133-02
  一、引言
  《化工过程检测与控制》课程面向化工企业中设备运行的相关参数检测及自动控制,是化工专业的一门专业核心课程,在于培养学生熟练地使用与维护常用化工仪表和熟练地操作与维护常用自动控制系统的能力。将工学结合的教育理念和基于工作过程的行动导向教学法引入到该课程改革中,以更好的实现该课程的人才培养目标。
  二、确定课程目标
  本课程的具体目标分以下三类指标进行描述:
  (一)知识目标
  1、掌握常用检测仪表及传感器的结构、测量原理及使用、安装、校验的方法。
  2、掌握常用化工生产自动控制系统的有关知识,熟悉其适用场合。理解被控参数、调节参数对系统性能的影响,掌握被控参数与调节参数的合理确定方法。
  (二)技能目标
  1、能按照工艺操作规程要求,弄清生产工艺的控制要求;能够读懂常用带控制点的工艺流程图。
  2、能根据工艺与控制要求合理选择常用的温度、压力、流量和物位检测仪表并合理设置控制器的相关参数;能根据仪表技术说明书正确使用、维护常用仪表;能对仪表的常见故障进行分析并加以排除。
  3、能根据工艺要求,综合运用知识和各种方法,设计出简单控制系统;能根据被控参数和系统特点对简单控制、串级控制等控制系统实施正确地调试,能具备初步控制生产运行的能力。
  (三)方法能力和社会能力目标
  具有信息收集、举一反三、理论实践相结合和自主学习新知识、新技术的能力;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敬业精神;具有良好的沟通能力与团队协作精神。
  三、课程内容设置
  (一)整体设置思路
  课程设置以实际工作需要为依据,以化工生产过程为载体,以典型工作任务为导向,按照职业能力成长规律由易到难的顺序设计教学情境,其思路主线为从最初的认知到四个并列的单一工作任务再到较复杂的串级控制系统最后到复杂的计算机控制系统,具体内容见表1:
  (二)内容细节设计
  按照职业能力所能完成的任务归类、整合,在课程整体设置的基础上进一步对教学情境进行设计,并依据“必需”、“够用”的原则确定每一情境的应用知识,保证学生掌握化工过程检测与控制所需知识与技能的完整性、连续性和实用性。每一个教学情境包括本学习情境的知识目标、学习内容及教学方法建议,见表2所示:
  (三)课程实施
  在课程教学过程中,结合技术标准、规范、工程案例,突出学生技能的培养和技术应用能力的提高。课程内容的表现形式由教师理论讲授,模型解析,现场试验,操作示范,学生动手等。课程的教学环境可以在课堂、模型实训室、仿真实训室和化工企业。在教学组织方式上,在课堂教学过程中以校内专任教师授课和实训指导为主,在生产现场的课程教学以兼职教师为主讲解企业的生产实际过程的控制方案,这样校内专任教师与企业内的兼职教师在取长补短的过程中共同完成本门课程的教育教学工作。
  (四)教学评价
  课程考核采取过程考核与结课考核相结合的方式,过程考核成绩占总评成绩的50%,结课成绩占总评成绩的50%。按照课程教学目标制定知识、能力等方面的过程考核标准,每个学习情境完成后,由学生根据完成的过程和充分考虑个人在合作中的贡献进行自评与互评,最后由教师定评,形成过程考核成绩。在课程结束后,由教师根据课程的教学目标进行命题,完成结课考核,结课考核包括学生运用知识能力、自学能力、实践操作能力、自我评价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能力。
  通过培养学生的基本技能和职业能力,将知识学习、职业能力训练和职业素质培养贯穿整个教学过程,全面体现高职教育的新理念。
  参考文献:
  [1]姜大源.职业教育学研究新论[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7.
  [2]戴士弘.职业教育课程教学改革[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7.
其他文献
摘要:文章解读了柏拉图“洞喻”的人学思想。被束缚手脚而囚禁在洞穴内的人是有限人;洞内与洞外两个世界的区分基于人的二重性;人通过连接两个世界的通道实现着对自身的超越。  关键词:柏拉图;“洞喻”;人学  中图分类号:B50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0118(2013)02-0111-01  在《国家篇》中柏拉图为了说明受过教育与缺乏教育的人本质不同而采取了文学性叙述的“洞喻”。柏拉图哲学中
期刊
摘要:个人主义是西方社会文化发展到近代的产物,有其特殊的历史背景。在当代中国,个人主义有不断扩展的趋势,然而对其认识却有明显的误解。对个人主义同极端个人主义、利己主义的划界显的尤为必要。借鉴和吸收西方个人主义的合理因素,对我国今后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个人主义;集体主义;道德  中图分类号:B82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0118(2013)02-0112-01  个人主义是西
期刊
摘要:孙中山作为中国民主革命的先驱,他的很多政治活动都与日本密不可分。从广州起义始,孙中山一直在努力寻求日本的援助,并对日本的援助满怀期待。为了实现革命目标,也采取了一些妥协手段,孙中山对日本抱有期望及其所表现出来的求援举动,是各种原因综合的结果。  关键词:孙中山;日本;思想;认识;策略  中图分类号:K2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0118(2013)02-0085-02  孙中山的革
期刊
摘要:公民的政治素质对公民有效选举有重要的影响作用,提高公民的政治素质,能够极大地增强公民选举的有效性。加强公民参与政治的制度建设,加强公民思想政治的教育建设,加强公民参与政治的立法建设,拓宽公民政治参与的渠道,从以上几方面,提高公民的政治素质,确保公民选举有效性。  关键词:政治素质;公民素质;选举  中图分类号:D6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0118(2013)02-0096-02 
期刊
摘要:随着知识经济的发展,商品化权作为知识财产的正当性逐渐被人所称道,而对其保护的立法研究却驻足不前,本文通过对现有反不正当竞争法保护的分析,认为利用一般条款保护商品化权为行之有效的立法保护途径。  关键词:商品化权;一般条款;反不正当竞争法  中图分类号:DF5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0118(2013)02-0123-02  我国最早的商品化权概念可见诸于郑成思先生的引入,商品化权
期刊
摘要:当今社会存在激烈的竞争,中学生不仅缺乏心理学知识的教育,而且大都是独生子女,从小几乎没经历过磨难,因此在面对大量的学习任务时,每个学生都会出现不同程度的心理挫折。本文对中学生的挫折承受力状况进行了调查研究,从中学生较多产生挫折的原因出发,阐述了中学生应对挫折的方式,从而提高中学生的挫折承受能力。  关键词:中学生;挫折承受力;原因;挫折  中图分类号:G6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
期刊
摘要: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是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者面临的一个重大课题,“实效性”是一个评价性概念,其从“成本与收益”的角度考察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可以包括两个基本环节:首先是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成本与收益”的考察环节;其次是对考察结果进行评价环节。本文从“成本与收益”的考虑范围入手,着力比较研究集中检验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的评价标准。  关键词:目标评价;成本评价;参照系评价  中图分类号:
期刊
摘要:近年来,全球化交往十分迅速,对人类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和思维方式等方面产生了巨大影响,并且随着西方发达国家推行全球化的同时推行其意识形态和价值观念,这必将对青年学生的社会主义信念和价值观造成冲击,并对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方法和价值导向产生深远的影响。因此思想政治教育必须适应全球化时代的要求,而要解决这些新问题新情况,则必须加强对思想政治教育的创新研究。  关键词:全球化;思想政治教育;创新 
期刊
摘要: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不动产交易市场日趋活跃,由此产生的不动产登记错误及相关赔偿问题也逐年增多。针对这一问题,如何在此情况下向权利人提供最为充分、高效的救济则成为理论界与实务界共同关注的热点。本文立足于不动产登记错误的民事性基础之上,结合我国不动产登记错误的立法与实践现状,通过构建不动产登记错误赔偿制度及相关配套制度,以促进相关立法之完善。  关键词:不动产登记;登记错误;赔偿责任  
期刊
摘要:诊所式法律教育提供了一个更加广阔的学习空间,使学生能够更加深入地理解和掌握所学的专业知识,进而弥补传统教学的不足。诊所式法律教育与传统教育模式相结合对于培养有良好的职业素质和职业道德的高级法律人才具有现实意义。本文首先分析了建立中国诊所式法律教育模式之必要性,反思了诊所式法律教育在法学教育中的困境,提出了普通高校诊所法律教育模式构建的创新思路。  关键词:法律教育;诊所式教学;教育模式  中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