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在《化工过程检测与控制》课程中引入行动导向教学法,根据实际工作的职业能力需求确定课程目标,按照职业能力成长规律设置学习情境,再将知识内容融入学习情境中,以校内专任教师与企业内的兼职教师取长补短的教学组织方式共同完成教学并合理评价。
关键词:化工过程检测与控制;行动导向;学习情境;高职教育
中图分类号:G718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0118(2013)02-0133-02
一、引言
《化工过程检测与控制》课程面向化工企业中设备运行的相关参数检测及自动控制,是化工专业的一门专业核心课程,在于培养学生熟练地使用与维护常用化工仪表和熟练地操作与维护常用自动控制系统的能力。将工学结合的教育理念和基于工作过程的行动导向教学法引入到该课程改革中,以更好的实现该课程的人才培养目标。
二、确定课程目标
本课程的具体目标分以下三类指标进行描述:
(一)知识目标
1、掌握常用检测仪表及传感器的结构、测量原理及使用、安装、校验的方法。
2、掌握常用化工生产自动控制系统的有关知识,熟悉其适用场合。理解被控参数、调节参数对系统性能的影响,掌握被控参数与调节参数的合理确定方法。
(二)技能目标
1、能按照工艺操作规程要求,弄清生产工艺的控制要求;能够读懂常用带控制点的工艺流程图。
2、能根据工艺与控制要求合理选择常用的温度、压力、流量和物位检测仪表并合理设置控制器的相关参数;能根据仪表技术说明书正确使用、维护常用仪表;能对仪表的常见故障进行分析并加以排除。
3、能根据工艺要求,综合运用知识和各种方法,设计出简单控制系统;能根据被控参数和系统特点对简单控制、串级控制等控制系统实施正确地调试,能具备初步控制生产运行的能力。
(三)方法能力和社会能力目标
具有信息收集、举一反三、理论实践相结合和自主学习新知识、新技术的能力;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敬业精神;具有良好的沟通能力与团队协作精神。
三、课程内容设置
(一)整体设置思路
课程设置以实际工作需要为依据,以化工生产过程为载体,以典型工作任务为导向,按照职业能力成长规律由易到难的顺序设计教学情境,其思路主线为从最初的认知到四个并列的单一工作任务再到较复杂的串级控制系统最后到复杂的计算机控制系统,具体内容见表1:
(二)内容细节设计
按照职业能力所能完成的任务归类、整合,在课程整体设置的基础上进一步对教学情境进行设计,并依据“必需”、“够用”的原则确定每一情境的应用知识,保证学生掌握化工过程检测与控制所需知识与技能的完整性、连续性和实用性。每一个教学情境包括本学习情境的知识目标、学习内容及教学方法建议,见表2所示:
(三)课程实施
在课程教学过程中,结合技术标准、规范、工程案例,突出学生技能的培养和技术应用能力的提高。课程内容的表现形式由教师理论讲授,模型解析,现场试验,操作示范,学生动手等。课程的教学环境可以在课堂、模型实训室、仿真实训室和化工企业。在教学组织方式上,在课堂教学过程中以校内专任教师授课和实训指导为主,在生产现场的课程教学以兼职教师为主讲解企业的生产实际过程的控制方案,这样校内专任教师与企业内的兼职教师在取长补短的过程中共同完成本门课程的教育教学工作。
(四)教学评价
课程考核采取过程考核与结课考核相结合的方式,过程考核成绩占总评成绩的50%,结课成绩占总评成绩的50%。按照课程教学目标制定知识、能力等方面的过程考核标准,每个学习情境完成后,由学生根据完成的过程和充分考虑个人在合作中的贡献进行自评与互评,最后由教师定评,形成过程考核成绩。在课程结束后,由教师根据课程的教学目标进行命题,完成结课考核,结课考核包括学生运用知识能力、自学能力、实践操作能力、自我评价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能力。
通过培养学生的基本技能和职业能力,将知识学习、职业能力训练和职业素质培养贯穿整个教学过程,全面体现高职教育的新理念。
参考文献:
[1]姜大源.职业教育学研究新论[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7.
[2]戴士弘.职业教育课程教学改革[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7.
关键词:化工过程检测与控制;行动导向;学习情境;高职教育
中图分类号:G718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0118(2013)02-0133-02
一、引言
《化工过程检测与控制》课程面向化工企业中设备运行的相关参数检测及自动控制,是化工专业的一门专业核心课程,在于培养学生熟练地使用与维护常用化工仪表和熟练地操作与维护常用自动控制系统的能力。将工学结合的教育理念和基于工作过程的行动导向教学法引入到该课程改革中,以更好的实现该课程的人才培养目标。
二、确定课程目标
本课程的具体目标分以下三类指标进行描述:
(一)知识目标
1、掌握常用检测仪表及传感器的结构、测量原理及使用、安装、校验的方法。
2、掌握常用化工生产自动控制系统的有关知识,熟悉其适用场合。理解被控参数、调节参数对系统性能的影响,掌握被控参数与调节参数的合理确定方法。
(二)技能目标
1、能按照工艺操作规程要求,弄清生产工艺的控制要求;能够读懂常用带控制点的工艺流程图。
2、能根据工艺与控制要求合理选择常用的温度、压力、流量和物位检测仪表并合理设置控制器的相关参数;能根据仪表技术说明书正确使用、维护常用仪表;能对仪表的常见故障进行分析并加以排除。
3、能根据工艺要求,综合运用知识和各种方法,设计出简单控制系统;能根据被控参数和系统特点对简单控制、串级控制等控制系统实施正确地调试,能具备初步控制生产运行的能力。
(三)方法能力和社会能力目标
具有信息收集、举一反三、理论实践相结合和自主学习新知识、新技术的能力;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敬业精神;具有良好的沟通能力与团队协作精神。
三、课程内容设置
(一)整体设置思路
课程设置以实际工作需要为依据,以化工生产过程为载体,以典型工作任务为导向,按照职业能力成长规律由易到难的顺序设计教学情境,其思路主线为从最初的认知到四个并列的单一工作任务再到较复杂的串级控制系统最后到复杂的计算机控制系统,具体内容见表1:
(二)内容细节设计
按照职业能力所能完成的任务归类、整合,在课程整体设置的基础上进一步对教学情境进行设计,并依据“必需”、“够用”的原则确定每一情境的应用知识,保证学生掌握化工过程检测与控制所需知识与技能的完整性、连续性和实用性。每一个教学情境包括本学习情境的知识目标、学习内容及教学方法建议,见表2所示:
(三)课程实施
在课程教学过程中,结合技术标准、规范、工程案例,突出学生技能的培养和技术应用能力的提高。课程内容的表现形式由教师理论讲授,模型解析,现场试验,操作示范,学生动手等。课程的教学环境可以在课堂、模型实训室、仿真实训室和化工企业。在教学组织方式上,在课堂教学过程中以校内专任教师授课和实训指导为主,在生产现场的课程教学以兼职教师为主讲解企业的生产实际过程的控制方案,这样校内专任教师与企业内的兼职教师在取长补短的过程中共同完成本门课程的教育教学工作。
(四)教学评价
课程考核采取过程考核与结课考核相结合的方式,过程考核成绩占总评成绩的50%,结课成绩占总评成绩的50%。按照课程教学目标制定知识、能力等方面的过程考核标准,每个学习情境完成后,由学生根据完成的过程和充分考虑个人在合作中的贡献进行自评与互评,最后由教师定评,形成过程考核成绩。在课程结束后,由教师根据课程的教学目标进行命题,完成结课考核,结课考核包括学生运用知识能力、自学能力、实践操作能力、自我评价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能力。
通过培养学生的基本技能和职业能力,将知识学习、职业能力训练和职业素质培养贯穿整个教学过程,全面体现高职教育的新理念。
参考文献:
[1]姜大源.职业教育学研究新论[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7.
[2]戴士弘.职业教育课程教学改革[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