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劳动是一种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培养受教育者多种素质的教育活动,是融德育、智育、体育、美育为一体的全面提高学生素质的综合型教育。而小学生是祖国的未来,是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所以小学生的健康成长至关重要。通过在小学实践活动课程中开设劳动课,可以使德育目标落实在学生的劳动实践中,进而内化为学生品德;可以通过自己的切身感受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还可以使学生自身的体力和耐力得到锻炼,增强学生自身的体质,培养自身毅力形成健康向上的心理素质。因此,在小学中开设实践劳动课,是当代素质教育的必然要求,是促进小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途径和方式。本文将针对在小学实践活动课程中开展劳动教育展开调查研究,探索劳动课程开设的重要意义。
关键词:劳动;课程;劳动教育;策略
一、背景分析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指出,“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是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重点”。因此,按照国家要求,学生的教育工作不仅要传授他们知识,还要培养他们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这样才能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能力水平。老一辈革命家陶铸曾经说过:我们党的教育方针要求青年学生一方面要努力读书,一方面要参加体力劳动。
因此,在国家大力倡导的背景下,在全面提升学生综合素质的大形势下,开设实践劳动课增强学生的身体素质,培养学生的劳动技能技巧。
二、劳动课程概述
劳动的内容是非常广泛的,包含体力劳动、脑力劳动两大类,本文的劳动课程专指在小学实践活动中开设以体力劳动为主的相关教学教育课程内容。
三、开设劳动课程的意义
(一)开设劳动课程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探索。众所周知,劳动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它是人类社会生存和发展的基础,是我们维持自我生存和自我发展的唯一手段。在小学实践课程中开设劳动课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探索,是落实全方位育人方针的重要保障,是小学素质教育课程内容的重要组成部分。
(二)开设劳动课程是培养学生全面发展的必要条件
著名的思想家马克思说过,未来的教育就是对满一定年龄要求的儿童开展的生产劳动与智育和体育相结合的教育。当前大多数小学生均为独生子女,从小在父母的呵护下成长,形成了只需投入脑力劳动的思想观念,“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日常极少参与劳动实践。这种教育方式存在着诸多问题,不利于小学生思想的成长和身心的健康发展。因此,让小学生通过学校开展的劳动课参与到实践中去,体会到劳动的快乐和从中所学到的知识,有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
(三)开设劳动课程是落实“三全育人”的重要保障
小学学校要贯彻落实素质教育方针,要实现“全员育人、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的“三全育人”的要求,所以通过开设劳动课程,丰富学生的日常教育教学内容,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建设教育强国、办好人民满意教育的指导思想是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的。
四、劳动课实际调查情况
(一)调查目的
小学开设劳动课程是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有机结合的教学方式,激发小学生在活动中的主体意识,让他们积极主动地参与劳动实践。为了更好地了解“开设劳动课程”的应用效果,我们设计了“小学生开设劳动课程问卷调查表”,对学生和家长开展调查,同时在实际教学课堂中进行了现场调查。
(二)调查方法及情况
1.调查对象:小学生、学生家长、教师,随机发放填写问卷。
2.资料收集方法:本次调查采取问卷法收集资料。问卷由23个问题构成,主要询问了被调查者孩子的基本情况、学习情况、开设劳动课程情况等,征询家长对开设劳动课程的合理化建议。本次调查发放问卷90份,收回有效问卷90份,回收率100%。
(三)调查分析
1、孩子基本情况:通过调查问卷统计,55%的孩子是女孩,45%的孩子是男孩;87%是孩子的妈妈接送和负责教育孩子问题,11%是孩子的爸爸接送和负责教育孩子问题,只有2%是孩子的爷爷奶奶或姥爷姥姥接送和负责教育孩子问题。
2、孩子日常劳动情况:关于孩子是否喜欢劳动的情况,调查问卷显示95%的孩子喜欢劳动,只有5%的孩子不喜欢劳动;其中现场劳动和集体劳动是孩子们最喜欢的排在前两位的劳动类型。
3、开设劳动课程情况:通过对调查问卷进行统计分析,95%的家长认为积极参与劳动实践课程是小学生所具备的基本素养;89%的家长了解小学开设劳动课程,认为小学应该开设劳动课程,让孩子们在劳动中体会到欢乐,同时学到相应的知识,9%的家长对小学开设劳动课程情况不太清楚,了解的比较少,2%的家长认为小学不应该开设劳动课程,认为劳动是浪费时间的。
五、劳动课开设现状
通过小学劳动课程的开展情况进行调研发现,劳动课成效也并不显著,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一)重视不够
实际中,执教乡村小学劳动课的教师几乎全部是兼职教师,劳动课程只是相当于他们的附加简单工作,对学生劳动技能的培养也是纸上谈兵,而学校也未对课堂过程进行全面考核和研究。
(二)内容简单。劳动课教师在日常授课时,传授知识也只是照本宣科。导致劳动课枯燥无味,甚至对劳动课的认识产生了偏差,认为劳动是一件很苦的事情,没有真正体会到劳动过程给人带来的无穷乐趣。
(三)配套不完善
正规的劳动课程不仅需要专职的劳动课教师,而且还需要学校配备专门的劳动工具和劳动场地等。但是,实际中对于劳动课程,不仅专职教师缺乏,而小学的日常经费预算并未将劳动课纳入其中,同时忽略了学生室外活动场地的建设。
六、劳动课程开展的具体策略
劳动是开发人类思维潜力和创造力的重要助推器。针对当前国家的政策要求和小学劳动课现状,为了更好地让劳动课得到落实,取得应有的教育教学成果,特提出以下实施策略。
(一)提高对劳动课的认识
劳动课是义务教育阶段的重要課程设置之一,同时也是当前国家教育教学要求中的重点内容。首先要明确劳动课的重要意义,深刻领会劳动课的实践性、综合性、创造性等特点,培养实践能力,开发创造潜能,真正改变对劳动课的认识。
(二)强化劳动课过程管理和督导
注重对劳动课开展过程中的督导和管理也是非常重要的环节。学校应对劳动课进行认真的规划和落实,注重劳动课的开展质量,配备专职教师、专门设备、专门场地。
(三)创新劳动课程的内容。在进行小学劳动实践课教学时,不能因循守旧,而应将教材与现实结合,创造性地开展劳动课程。比如,有些课程中,教师可以在教学教案设计中设置动态的教学课程,理论部分在教室完成,而实践活动部分则可以组织学生到具体的劳动实践基地或场所进行集中或分散进行。
(四)保障劳动课程开展所需的教师和经费
劳动课是一门具有较强实践性的课程,即使不能配备,也应该对兼职课程的教师进行课程培训,确保课程开展的专业化。
参考文献:
[1]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5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
[2]曹长华.浅谈初中劳动与技术课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J].课程教育研究,2012.
[3]沈贵生.基于实践的初中劳动技术课教学的有效性探索[J].基础教育参考,2016.
[4]张娟.九年一贯制学校校本课程开发的实践研究[D].南京:南京师范大学,2017.
[5]董喜平.小学劳动与技术课中学生探究能力的培养[J].科技创新导报,2011(05).
[6]刘赛.改革开放以来高校社会实践活动的发展阶段及发展趋势[J].广西青年干部学院学报,2004.
[7]杨海琳.浅谈“劳动与技术”课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J].新课程,2017.
关键词:劳动;课程;劳动教育;策略
一、背景分析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指出,“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是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重点”。因此,按照国家要求,学生的教育工作不仅要传授他们知识,还要培养他们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这样才能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能力水平。老一辈革命家陶铸曾经说过:我们党的教育方针要求青年学生一方面要努力读书,一方面要参加体力劳动。
因此,在国家大力倡导的背景下,在全面提升学生综合素质的大形势下,开设实践劳动课增强学生的身体素质,培养学生的劳动技能技巧。
二、劳动课程概述
劳动的内容是非常广泛的,包含体力劳动、脑力劳动两大类,本文的劳动课程专指在小学实践活动中开设以体力劳动为主的相关教学教育课程内容。
三、开设劳动课程的意义
(一)开设劳动课程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探索。众所周知,劳动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它是人类社会生存和发展的基础,是我们维持自我生存和自我发展的唯一手段。在小学实践课程中开设劳动课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探索,是落实全方位育人方针的重要保障,是小学素质教育课程内容的重要组成部分。
(二)开设劳动课程是培养学生全面发展的必要条件
著名的思想家马克思说过,未来的教育就是对满一定年龄要求的儿童开展的生产劳动与智育和体育相结合的教育。当前大多数小学生均为独生子女,从小在父母的呵护下成长,形成了只需投入脑力劳动的思想观念,“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日常极少参与劳动实践。这种教育方式存在着诸多问题,不利于小学生思想的成长和身心的健康发展。因此,让小学生通过学校开展的劳动课参与到实践中去,体会到劳动的快乐和从中所学到的知识,有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
(三)开设劳动课程是落实“三全育人”的重要保障
小学学校要贯彻落实素质教育方针,要实现“全员育人、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的“三全育人”的要求,所以通过开设劳动课程,丰富学生的日常教育教学内容,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建设教育强国、办好人民满意教育的指导思想是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的。
四、劳动课实际调查情况
(一)调查目的
小学开设劳动课程是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有机结合的教学方式,激发小学生在活动中的主体意识,让他们积极主动地参与劳动实践。为了更好地了解“开设劳动课程”的应用效果,我们设计了“小学生开设劳动课程问卷调查表”,对学生和家长开展调查,同时在实际教学课堂中进行了现场调查。
(二)调查方法及情况
1.调查对象:小学生、学生家长、教师,随机发放填写问卷。
2.资料收集方法:本次调查采取问卷法收集资料。问卷由23个问题构成,主要询问了被调查者孩子的基本情况、学习情况、开设劳动课程情况等,征询家长对开设劳动课程的合理化建议。本次调查发放问卷90份,收回有效问卷90份,回收率100%。
(三)调查分析
1、孩子基本情况:通过调查问卷统计,55%的孩子是女孩,45%的孩子是男孩;87%是孩子的妈妈接送和负责教育孩子问题,11%是孩子的爸爸接送和负责教育孩子问题,只有2%是孩子的爷爷奶奶或姥爷姥姥接送和负责教育孩子问题。
2、孩子日常劳动情况:关于孩子是否喜欢劳动的情况,调查问卷显示95%的孩子喜欢劳动,只有5%的孩子不喜欢劳动;其中现场劳动和集体劳动是孩子们最喜欢的排在前两位的劳动类型。
3、开设劳动课程情况:通过对调查问卷进行统计分析,95%的家长认为积极参与劳动实践课程是小学生所具备的基本素养;89%的家长了解小学开设劳动课程,认为小学应该开设劳动课程,让孩子们在劳动中体会到欢乐,同时学到相应的知识,9%的家长对小学开设劳动课程情况不太清楚,了解的比较少,2%的家长认为小学不应该开设劳动课程,认为劳动是浪费时间的。
五、劳动课开设现状
通过小学劳动课程的开展情况进行调研发现,劳动课成效也并不显著,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一)重视不够
实际中,执教乡村小学劳动课的教师几乎全部是兼职教师,劳动课程只是相当于他们的附加简单工作,对学生劳动技能的培养也是纸上谈兵,而学校也未对课堂过程进行全面考核和研究。
(二)内容简单。劳动课教师在日常授课时,传授知识也只是照本宣科。导致劳动课枯燥无味,甚至对劳动课的认识产生了偏差,认为劳动是一件很苦的事情,没有真正体会到劳动过程给人带来的无穷乐趣。
(三)配套不完善
正规的劳动课程不仅需要专职的劳动课教师,而且还需要学校配备专门的劳动工具和劳动场地等。但是,实际中对于劳动课程,不仅专职教师缺乏,而小学的日常经费预算并未将劳动课纳入其中,同时忽略了学生室外活动场地的建设。
六、劳动课程开展的具体策略
劳动是开发人类思维潜力和创造力的重要助推器。针对当前国家的政策要求和小学劳动课现状,为了更好地让劳动课得到落实,取得应有的教育教学成果,特提出以下实施策略。
(一)提高对劳动课的认识
劳动课是义务教育阶段的重要課程设置之一,同时也是当前国家教育教学要求中的重点内容。首先要明确劳动课的重要意义,深刻领会劳动课的实践性、综合性、创造性等特点,培养实践能力,开发创造潜能,真正改变对劳动课的认识。
(二)强化劳动课过程管理和督导
注重对劳动课开展过程中的督导和管理也是非常重要的环节。学校应对劳动课进行认真的规划和落实,注重劳动课的开展质量,配备专职教师、专门设备、专门场地。
(三)创新劳动课程的内容。在进行小学劳动实践课教学时,不能因循守旧,而应将教材与现实结合,创造性地开展劳动课程。比如,有些课程中,教师可以在教学教案设计中设置动态的教学课程,理论部分在教室完成,而实践活动部分则可以组织学生到具体的劳动实践基地或场所进行集中或分散进行。
(四)保障劳动课程开展所需的教师和经费
劳动课是一门具有较强实践性的课程,即使不能配备,也应该对兼职课程的教师进行课程培训,确保课程开展的专业化。
参考文献:
[1]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5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
[2]曹长华.浅谈初中劳动与技术课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J].课程教育研究,2012.
[3]沈贵生.基于实践的初中劳动技术课教学的有效性探索[J].基础教育参考,2016.
[4]张娟.九年一贯制学校校本课程开发的实践研究[D].南京:南京师范大学,2017.
[5]董喜平.小学劳动与技术课中学生探究能力的培养[J].科技创新导报,2011(05).
[6]刘赛.改革开放以来高校社会实践活动的发展阶段及发展趋势[J].广西青年干部学院学报,2004.
[7]杨海琳.浅谈“劳动与技术”课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J].新课程,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