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主体性与边界

来源 :作家·下半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njylw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当代文学生产的“传媒化”是当代文学生产的系列病症,这也使文学主体的问题再次成为文学界的一个热点。文学的主体性逐渐病态化,这使得文学的生产程序,尤其是文学的生产、文学的传播消费等关键点都需要厘清文学和传媒的关系。文学生产的主体逐渐多元化,文学的传播和文学的存在逐步被传媒媒介化,文学的消费呈现多样性。传媒化文学如何重塑文学的主体性,化解文学的“传媒化”病症,将是本文讨论的主要问题。
  关键词:当代文学 文学主体性 传媒化
  辩证的看文化的价值问题是搁置在哲学思考的中心位置的,揭示价值重要性,这在整体文化的领域里都应该引起关注。文学的主体理论价值在于主体文学创作的自主呼唤和伸张等方面,重点包含着双重理论,即主张对于文学个体的独立性确立,以及自由创作的确立。对于这个问题大致已经形成了共识。在对当代文学生产的“传媒化”研究过程中,要在肯定一种反映论前提之下,引导人们建构一种新的逻辑思路。这既要肯定文学对生活的反映,还要肯定文学基于主体需求形态的多样化。
  一 当代文学主体性的基本情况
  近年来,关于文学主体性方面的研究更多的是研究边界问题,进而对当代文学生产的“传媒化”进行研究。当代文学生产的“传媒化”会相应地产生一定文学生产的相关病症。对于文学的边界区分和纠缠等一系列的问题,逐渐陷入文学诸多门类的互相作用之中,当代文学的生产主体性逐渐呈现出病态的趋势。应指出的是,不管文学如何被传媒化,文学对生活的反映功能都不应该被抹杀。文学作品永远要展示人类对于真、善、美的渴望和追求,要展示人类丰富的精神生活层面的指导性原则是永恒不变的。但是,在当代文学生产的传媒化境况中,在建构文学传媒化中心理论方面;在有关的当代文学的具体传播方式和当代文学的生存和存在的具体方式方面;在当代文学“媒介化”过程方面;在当代文学的消费过程方面的理论指导是严重缺失的,传媒化意志下的文学本体性的体现和辩证统一的关系是不清晰的。同时,当代文学又需要以此作为坚实的文学传媒化的依据,进一步重新塑造当代文学的主体性显著特征,促进相关当代文学主体性有关问题的解决,和“传媒化”病症的化解,进一步深刻回答出当代文学的主体性之中有关当代文学边界领域的具体论题。当前,文学主体性方面的研究以及文学理论方面的学科研究,需要更加深入的研究当代文学传媒化的具体活动和过程问题,更加进一步强调当代文学的主体性和自主性的显著地位和必然性。20世纪80年代,有专家学者积极倡导当代文学主体性有关理论,特别是对当时当地的当代文学主体性的发展状况,进一步开展反思性的文学主体性的考察。目前,根据当代文学主体性的有关理论,在文学传媒化有关理论构建过程中,也坚持联系的观点审视文学“传媒化”问题。紧紧围绕当代文学生产的“传媒化”这个核心和中心,积极开展一系列的相关文学主体性的观念研究。鉴于当代文学传媒化主体思想的局限,当代文学的传媒化理论的具体指向不明显。对于当代文学研究本身,对于参与文学传媒化过程的每一个个体,都需要更加注重文学主体性领域的深刻研究和呼唤,进一步确证文学主体性的思想形态以及文学主体性的根本蕴涵。与此同时,需要更加关注参与文学传媒化过程的每一个个体的内在思想指向和价值诉求,研究文学传媒化过程中当代文学的主体性和自主性领域的相关问题。从当代文学的理学角度来说,要始终坚持双重文学主体性理论的指导方向,进一步促进文学传媒化进程中文学主体的有关理论发展,并且能够围绕该项理论积极展开当代文学传媒化领域和方面的广泛争论,使之逐步形成一种使人瞩目的文学理论和文艺现象。
  二 当代文学生产的“传媒化”病症研究
  文学生产的传媒化是指文学创作中或作品诞生后,以传媒做介质进行传播、消费的过程。因这个过程作品追求量产和方便大量复制,加之作品以赚取利润为目的,所以这种快速、量产、大量复制文学作品的过程被称为文学生产“传媒化”。学界对这样的作品还是不是文学存有疑虑,是因为文学生产的“传媒化”病症所至。
  1 文学主体性理论存在的缺失。“文学的主体性”这一理论是影响非常大,同时也有较大争议的概念和理论。不论从提出理论动因、本身内容、其发展的规律都值得深入研究探索。文学的主体性理论意义主要有:文学的主体性理论是文化发展过程中的缰绳,它拒绝工具论的说法、拒绝普遍的庸俗学认识,文学的主体性始终是众望所归关键所在。从当代的思潮角度来看,它唤醒新时期的文学异化,引起对主体性问题的广泛讨论,疏通文学就是人学的思路,将文学放在了主体高度继续进行反思。对美学的机制而言,提供了一定的哲学基础,大大地拓展了人是思维中心的文学研究的空间,使文学研究从小说的性格探索逐步扩张到了基础的文论和文学评估。“文学的主体性”这一理论对文学创作的作用是非常突出的。文学的主体理论提出是追求民主和文化自由的行为。文学主体论明显地体现了当代文学以人为本的现代价值诉求,直接牵扯到社会对现代性概念的理解。文学传媒化虽然是用现代的手段展现文学,但到目前为止,缺乏充足学理和相关现代理论的指导。又由于传媒的“付费阅读”的消费模式,使得传媒文学具备了天然的商业价值。这就颠覆了文学非功利的,天然肩负着的表现社会生活、反映社会历史面貌或人民精神风貌的文学使命。
  2 文学的主体性理论缺位、致使文学的价值诉求发生偏移。以网络小说为例,它的首要创作目的不再是表现人的审美情感、反应社会生活,而是已经蜕变为盈利为本。在文学生产的“传媒化”过程中,票房、收视率、利润使传媒文学已经失去了推敲的耐心和对人类心灵的关注,文学传媒化使文学不再是塑造灵魂的工程,而沦为谋取钱财的营生。也因此,网络小说以阅读快感及阅读黏着度为首要追求目标,形成了以“爽文”为手段,以读者付费为目标的运作模式,致使文学反映社会生活、塑造典型形象的价值诉求发生追求经济效益的偏移。
  3 文学生产传媒化过程中的粗制滥造。文学生产的“传媒化”过程既已成为现代娱乐工业的一部分,大规模、快速的量产就势在必行。文学已没有细致地宣泄情感、揣摩人心、反映生活的时间,文学生产的“传媒化”方式生产的作品作为一种商品,必然出现所有工业产品可能会出现的问题。   一是内容上的粗制滥造。香港某“袋装书大帝”在2012年4月15日第31届香港电影金像奖颁奖典礼上表示,自己“一个星期写足七天,每天写数万字”,自诩为“写汉字最多的人”,如此庞大的日写作量,作品质量可想而知。由于日写作量太大,情节上虎头蛇尾在所难免。正如某网络盗墓小说鼻祖在作品后记中坦承:由于与起点签署了协议,要写到一百万字,因此只好放慢故事的节奏。但每卷书的篇幅与字数又有很难克服的限制,情节和内容既不能多、也不能少,作为非专业的作者,很难控制。
  二是形式上的模式僵化、跟风泛滥。如自某网络小说掀起了盗墓流小说后,所有的这类作品中都依葫芦画瓢。《无限恐惧》在网络上红火之后,“无限流”小说泛滥成灾,如《无限装殖》、《无限进化》、《无限生存》、《无限魔化》、《无限越狱》等。
  造成以上病症的原因之一,主要是文学生产者缺乏科学文艺理论的指导和写作水平参差不齐。有些网络写手确实具有良好的知识背景和写作功底,作品逻辑有条理、语言流畅,能够带给读者阅读的享受。更多的作品则逻辑混乱、前言不搭后语,整部作品变成宣泄个人欲望的平台。这些病症只能带来文学创作虚假的繁荣,它们掩盖了文学生产的失误。
  三 文学生产的“传媒化”病症解决方向
  1 坚持“文学就是人学”主体性理论的价值取向
  文学的主体性理论发展实现了对人的重视,“文学就是人学”这一命题不断深化,展现了其对“人”充分的重视,并有了新的发现和认识,恢复了人的尊严,进而获得了巨大成功。回顾这一理论提出的社会环境,这个理论是很有进步意义的。它主张要尊重人的精神主体,肯定不同个体的精神,并将它上升到了一个理论高度。
  文学不仅以个体精神的主体为研究对象,更是将不同的个性做为人类精神的主体。文学重视人精神的丰富、能动、创造,更多强调的是人内在的丰富和完满。无疑,这对于治疗文学生产的传媒化重利轻人的病症,具有十分重要的指导意义。他要求改变文学地位下降,消费地位上升的现象,把文学对人的关怀放在首位,而非利益至上。这才是当代文学生产的“传媒化”病症疗治的理论优势。
  2 提升传媒文学的深度、拓展传媒文学的广度
  传媒文学与传统文学相比较,受众层次更多,选择更广。这就要求创作者抑或生产者更要注意将不同阶层人们的精神作深入刻画,而不是只停留在娱乐受众和刺激其感官的表面层次。我们的社会正在发生着天翻地覆的变化,人必然也会随变迁而出现自己独特的改变。传媒文学也要重视表现各阶层人物具体的内涵改变,使传媒文学不再局限于现有的类型中,使其广度有所拓展。这也是文学创作一个值得遵循的公共原则。文学生产的传媒化只有强调重视表现人类的精神世界和人道精神,才能提升自身的深度。其次,传媒文学要克服迎合低级趣味的现状,实现引导受众摆脱精神困境的目标。
  四 结语
  文学传媒化并非洪水猛兽。传媒文学的存在,极大地丰富了中国的当代文学形态,给中国的当代文学创作和研究打开了一条新途径。在文学生产“传媒化”的境况中,文学的多样性和文学张力借助媒介得到更好的表现,受众面也有了极大的拓展。在社会生活节奏日益加快、受众的文化消费选择日益多样的阅读环境下,媒体为文学提供了更加丰富多元的呈现方式,使不同文化层次的受众对文学的接受方式有多元选择。文学与媒体的结合势成必然。
  但是也要看到,当代文学生产的“传媒化”病症对媒体文学健康发展是不可忽视的障碍。对这个问题的研究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强调当代文学应该具有最普遍的人道主义精神,这也是当代文学的重要因素和需要着力加以表现的重要方面。尤其是当代文学生产的“传媒化”过程中,更要凸显文学的主体性精神,这才是疗治当代文学生产的“传媒化”病症的关键所在。
  南京大学赵宪章教授在“传媒控制与文学救赎——大众传媒时代的文学生产”学术研讨会上,总结了文学研究者面对大众传媒时代文学生产的四种立场:一是坚守,坚守经典和精英;二是借力,借电视、网站特别是博客之力扩大文学的声誉;三是转向,转向文化研究;四是面对,直面中国当下的文学现实进行研究。这对我们在文学生产的价值观和方法论上有极大的启示。
  参考文献:
  [1] 倪梁康:《现象学及其效应》,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94年版。
  [2] 阎国忠:《走出古典:中国当代美学论争述评》,安峨教育出版社,1996年版。
  [3] 陈晓明:《表意的焦虑:历史祛魅与当代文学变革》,中央编译出版社,2003年版。
  [4] 郑万鹅:《中国当代文学史:在世界文学视野中》,北京语言文化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
  [5] 王峰:《传媒控制与文学救赎——“大众传媒时代的文学生产”学术研讨会综述》,中国文学网。
  http://www.literature.org.cn/Article.aspx?id=12826
  (于晓泉,贵阳护理职业学院副教授)
其他文献
摘要 亨利·詹姆斯将戏剧手法巧妙地融入到小说创作中,赋予小说不同的解释,在传统的现实主义追求统一的风格上融入了象征意义,并且开始采用多个层次的叙述手法,逐渐提升作品的形式化与内在,并使他的创新理论得到发展,最终使自己的创作成功走向了成熟。在他的中期创作阶段内,詹姆斯成功地创作出小说《螺丝在拧紧》,本文对这部杰出的小说进行详细的解读,分析詹姆斯是如何成功地从现实主义文学走向了现代主义文学。  关键词
期刊
摘要 舍伍德·安德森是第一位成熟的美国现代小说家。本文围绕其代表作《小镇畸人》塑造的一系列极具现代主义特征的怪诞人物形象,探讨安德森的小说创作手法。  关键词:舍伍德·安德森 畸人 创作艺术 情节 象征 瞬间  舍伍德·安德森在美国现代文学史上是一个具有特殊地位的作家,“是第一位成熟的美国现代小说家”。(董衡巽:31)威廉·福克纳将他奉为“我们这一代美国作家之父,他体现了文坛后来者必将承袭的美国式
期刊
摘要 学术界对于瓦尔特·司各特的犹太观呈现两种观点:1、秉承反犹主义的传统;2、揭露反犹主义、提倡民族和解。本文基于小说叙事学相关理论,通过文本细读的方法,挖掘作品潜藏文本,判断隐含作者的思想倾向,并考察隐含作者与真实作者的关联。通过深入分析,可以看出潜文本所体现出的司各特对犹太人的人道主义同情,及思想深处的反犹思维定势。  关键词:潜文本 隐含作者 犹太观  引言  学界关于小说《艾凡赫》中所体
期刊
摘要 英国文学历史悠久、人才辈出,相应创作出来的英国文学作品也是数不胜数,都堪称经典之作,但是,不论哪个时期的英国文学作品都渗透着异国情调的痕迹。很多西方学者都痴迷于“东方”,这里的东方不单单指的是东方的文化,还包括东方的意识形态、社会环境,以及自然环境等一切与东方有关的领域。本文以英国文学史为背景,讨论英国文学异国情调中东方形象的演变历程。  关键词:英国文学 异国情调 东方形象  一直以来,东
期刊
摘要 建立在语言符号系统之上的象征性秩序形成之前,自我曾是艺术本源的一部分,那由无限指向自由意志的符号所构成的初始艺术。象征性秩序实现自我意识的社会性存在,却限制了心理的本源艺术性。现代作家在生活或阅读的某个场景遇见艺术的“罗格斯”,一个画面或文字式的意义符号,与自然的瞬时交流唤起本源性记忆,从而感知到隐藏着神秘快乐的模糊意义,一种“愉悦的启示”。为使其重现,或置身其中,作家便开始在语言与风格的自
期刊
摘要 奥斯卡·王尔德是19世纪英国戏剧舞台上一颗耀眼的明星,其戏剧作品以生动的世态人情的展示,以及别具一格的艺术风格,给英国戏剧舞台注入新的活力,带来了英国戏剧的复兴。本文从人物塑造、语言特点以及爱情婚姻观三个方面对王尔德的两部戏剧《理想丈夫》与《不可儿戏》进行了对比分析,以期探寻王尔德戏剧的思想内涵与创作风格。  关键词:《理想丈夫》 《不可儿戏》 人物塑造 语言特点 爱情婚姻观  奥斯卡·王尔
期刊
摘要 《水浒传》可以看成是中国古代的一部精彩的武侠小说。《水浒传》通过描述以宋江为首的一系列梁山英雄人物闯荡江湖的场景,不仅展现了北宋社会的真实情况,更展现了梁山一百零八将的武术绝技,展现了北宋期间的武侠风采,展现了中国古代“以武乱禁”的任侠风格。本文通过多角度、多元化的描述,彰显北宋习武者的性格差异。  关键词:《水浒传》 武侠文化 梁山好汉  《水浒传》可以看成是中国古代的一部精彩的武侠小说。
期刊
摘要 辽西地秧歌是东北秧歌的一种类型,属于中国民间最为常见的集体舞蹈。地秧歌是一种不踩高翘表演的秧歌,俗称“地蹦子”,主要流传于抚顺、辽阳、沈阳一带。辽西地秧歌的表演形式受到中原文化的熏陶,在其秧歌表演中呈现出明显的华北大秧歌的特征。在这种南北交融的大背景下,辽西地秧歌这种下层民众自娱自乐的文化样式,保存着大量的民俗文化信息,具有一定的美学价值。  关键词:辽西 地秧歌 美学价值  辽西地秧歌是东
期刊
摘要 随着文化全球化的日益加剧,作为美国文化主要传播方式之一的好莱坞电影不仅在全球市场获得了巨大的经济利益,同时影片中的强势文化也向各个接受民族的文化传统和思想价值提出了挑战。本文通过分析具有代表意义和产生深远影响的好莱坞电影来探讨美国强势文化的传播。  关键词:电影 好莱坞 强势文化  电影作为文化产品中的一种,其具有特殊性,它包含的声音、影像和图画以及文字等元素与文化间有着密不可分的关联。目前
期刊
摘要 在电影进入彩色时代后,如何利用大荧幕营造出良好的视觉效果成为电影成功与否的判断标准之一,而在目前电影商业化的大潮之下,能构建出强大视觉冲击力和震撼力的电影作品往往能够取得票房上的大丰收。在视觉效果中,色彩设计占据了重要的地位,电影能够适应于情绪和观影需要的色彩设计不仅可以辅助剧情发展,而且能够依靠色彩形成独特的色彩语言,构成电影艺术性的组成元素。动画电影的受众人群较为特殊和局限,但是近年来出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