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目的 分析近三年东莞市手足口病发病情况,探讨适宜的手足口病防控措施。方法 对2011~2013年东莞市人民医院手足口病临床资料数据进行分析。结果 累计报告手足口病21817例,其中住院病例4978例,门诊病例16 839例,每年总发病情况未见明显变化(P>0.05);2011、2012年均住院率大致相仿,2013年略有下降(P<0.05);近三年重症手足口病发生率略有下降(P<0.05)。病例主要集中在5岁及以下幼儿,占病例总数的98.89%,其中男性多于女性 。2011~2012发病呈现双峰分布特点,最高峰出现在5、6月份,2013年发病呈单峰分布,且高峰推迟到9月份。结论 5、6月份和9月份为手足口病的高发月份,近三年手足口病的总发病情况仍未见明显减少,病例主要分布在5岁及以下幼儿,应加强易感人群在高发月份的防控。
[关键词] 手足口病;易感人群;防控
[中图分类号] R725.1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2095-0616(2014)22-53-03
今年5月我市持续暴雨、潮湿天气,相应地儿童手足口病(hand-foot-mouth disease,HFMD)高发,重症病例屡见不鲜。卫生部于2008年5月将手足口病纳入法定报告传染病,加强管理和防范。为了解东莞市手足口病发病情况,给防控手足口病提供科学依据,现对2011~2013年我院诊治的手足口病发病情况进行分析。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11~2013年手足口病资料来自东莞市人民
医院预防保健科报告资料,门诊传染病报告卡及住院病历报告的手足口病的个案信息,所有病例均符合2010年版《手足口病诊疗指南》[1]手足口病诊断标准。
1.2 方法
采用Excel 2003对数据进行整理,对资料进行描述性流行病学分析;率的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应用SPSS17.0进行统计分析。
2 结果
2.1 年总发病情况
三年来累计报告手足口病21 817例,病例主要集中在5岁及以下幼儿,占病例总数的98.89%,其中男女比例约为2.59∶1。2011~2013年发病人数分别为6413、8266、7138例,每年总发病情况未见明显变化(x2=2.82,P>0.05)。外来儿童(非东莞市户籍)占总发病人数比例逐年升高,分别为43.87%、50.36%和57.29%(x2=4.56,P<0.05)。
2.2 住院率及重症发病情况
总住院病例4978例,每年分别为1616、1982和1380例;总门诊病例16 839例,每年分别为4797、6284和5758例。三年年均住院率分别为25.20%、23.98%和19.33%,2011、2012年均住院率大致相仿,2013年略有下降(x2=4.28,P<0.05)。三年重症手足口病例数分别为161、180和138例,发生率分别为2.51%、2.18%和1.93%,呈逐年下降趋势(x2=4.78,P<0.05)。
2.3 季节分布
2011~2012发病呈现双峰分布特点,最高峰出现在5、6月份,之后下降到9~11月份再次出现小高峰;2013年发病呈单峰分布,且高峰推迟到9月份。见图1。
图1 2011~2013年各月份手足发病人数
3 讨论
手足口病是一种主要发生于婴幼儿的常见传染病,主要表现为发热、口腔溃疡、疱疹等,各个季节均可发病,主要发生于夏季和秋季,大部分病例可治愈,但也有部分患者会引起脑炎、肺水肿、呼吸循环衰竭,甚至死亡。近几年,手足口病在亚太地区广泛流行,据卫生部统计仅2010年和2011年就有339万余例感染,死亡1414例,对儿童的健康成长造成严重威胁,因此早防早治对手足口病患者有重要意义。我院是东莞市手足口病定点救治医院,能作为一个缩影反映东莞全市手足口病的发病情况。
东莞市三年间手足口病总发病例数未出现明显升高或降低,这可能与手足口病无特效抗病毒治疗方法及东莞市近几年人口流动大有关。但2013年住院率较2011、2012年下降,且重症手足口病病例呈逐年下降趋势,这可能是由于我市对手足口病越来越重视,政府及医院加大宣教力度,普及手足口病的相关知识,提高了群众对手足口病的认识,使手足口病患儿能尽早就医,从而减少了向重症转变的患儿数量。
本资料显示2011年和2012年手足口病流行周期基本一致,成双峰分布,最高峰出现在5、6月份,之后下降,至9~11月份再次出现小高峰;与中国大多数省份手足口病发病高峰一致[2-3],而且其流行特征基本符合中国手足口病主要发生在夏秋季节、疫情发病强度高、高峰持续时间长和疫情分布广泛的特点[4]。但2013年手足口病发病高峰呈单峰分布,且高峰推迟到9月份,这可能与当年天气情况及5、6月份加强了手足口病防控措施有关,但确切原因不明确。同时东莞地区由于经济架构、人口结构及气候环境等因素影响,手足口病的发病情况具有一些自身的特征。东莞市有大量外来务工人口,大部分外来务工家庭卫生意识薄弱,生活环境差,多密集居住,导致外来儿童手足口病的发病率居高不下。东莞地区属于亚热带海洋气候,每年5月份多有持续雷雨天气,而引起手足口病的主要病原体肠道病毒71型(EV71)在外界环境具有较强的抵抗力,但对干燥剂、紫外线极其敏感,因此潮湿、阴暗天气反而有利于EV71的存活和传播,导致每年5月份出现手足口病高峰期。进入7月份后,气温明显升高,户外紫外线强度大,EV71在体外难于存活,因此手足口病例明显减少。同时这种流行模式也可能是由于病原体经过一段时间的流行后,由于外界环境导致病原体变异,从而很大程度地减弱了病原体的传染力和毒力,也可能是经过近2~3个月的流行,东莞地区的周围人群可能已被病原体隐形感染,只是不容易检查出病原体,从而不能及时就诊,或者经过多次感染,机体中已经产生了免疫抗原,当病原体入侵时,体内的抗原刺激浆细胞分泌抗体,在补体的参与下,抵抗了病原体的入侵,形成一定体液免疫屏障,因而限制了疫情的发展[5-8]。
[关键词] 手足口病;易感人群;防控
[中图分类号] R725.1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2095-0616(2014)22-53-03
今年5月我市持续暴雨、潮湿天气,相应地儿童手足口病(hand-foot-mouth disease,HFMD)高发,重症病例屡见不鲜。卫生部于2008年5月将手足口病纳入法定报告传染病,加强管理和防范。为了解东莞市手足口病发病情况,给防控手足口病提供科学依据,现对2011~2013年我院诊治的手足口病发病情况进行分析。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11~2013年手足口病资料来自东莞市人民
医院预防保健科报告资料,门诊传染病报告卡及住院病历报告的手足口病的个案信息,所有病例均符合2010年版《手足口病诊疗指南》[1]手足口病诊断标准。
1.2 方法
采用Excel 2003对数据进行整理,对资料进行描述性流行病学分析;率的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应用SPSS17.0进行统计分析。
2 结果
2.1 年总发病情况
三年来累计报告手足口病21 817例,病例主要集中在5岁及以下幼儿,占病例总数的98.89%,其中男女比例约为2.59∶1。2011~2013年发病人数分别为6413、8266、7138例,每年总发病情况未见明显变化(x2=2.82,P>0.05)。外来儿童(非东莞市户籍)占总发病人数比例逐年升高,分别为43.87%、50.36%和57.29%(x2=4.56,P<0.05)。
2.2 住院率及重症发病情况
总住院病例4978例,每年分别为1616、1982和1380例;总门诊病例16 839例,每年分别为4797、6284和5758例。三年年均住院率分别为25.20%、23.98%和19.33%,2011、2012年均住院率大致相仿,2013年略有下降(x2=4.28,P<0.05)。三年重症手足口病例数分别为161、180和138例,发生率分别为2.51%、2.18%和1.93%,呈逐年下降趋势(x2=4.78,P<0.05)。
2.3 季节分布
2011~2012发病呈现双峰分布特点,最高峰出现在5、6月份,之后下降到9~11月份再次出现小高峰;2013年发病呈单峰分布,且高峰推迟到9月份。见图1。
图1 2011~2013年各月份手足发病人数
3 讨论
手足口病是一种主要发生于婴幼儿的常见传染病,主要表现为发热、口腔溃疡、疱疹等,各个季节均可发病,主要发生于夏季和秋季,大部分病例可治愈,但也有部分患者会引起脑炎、肺水肿、呼吸循环衰竭,甚至死亡。近几年,手足口病在亚太地区广泛流行,据卫生部统计仅2010年和2011年就有339万余例感染,死亡1414例,对儿童的健康成长造成严重威胁,因此早防早治对手足口病患者有重要意义。我院是东莞市手足口病定点救治医院,能作为一个缩影反映东莞全市手足口病的发病情况。
东莞市三年间手足口病总发病例数未出现明显升高或降低,这可能与手足口病无特效抗病毒治疗方法及东莞市近几年人口流动大有关。但2013年住院率较2011、2012年下降,且重症手足口病病例呈逐年下降趋势,这可能是由于我市对手足口病越来越重视,政府及医院加大宣教力度,普及手足口病的相关知识,提高了群众对手足口病的认识,使手足口病患儿能尽早就医,从而减少了向重症转变的患儿数量。
本资料显示2011年和2012年手足口病流行周期基本一致,成双峰分布,最高峰出现在5、6月份,之后下降,至9~11月份再次出现小高峰;与中国大多数省份手足口病发病高峰一致[2-3],而且其流行特征基本符合中国手足口病主要发生在夏秋季节、疫情发病强度高、高峰持续时间长和疫情分布广泛的特点[4]。但2013年手足口病发病高峰呈单峰分布,且高峰推迟到9月份,这可能与当年天气情况及5、6月份加强了手足口病防控措施有关,但确切原因不明确。同时东莞地区由于经济架构、人口结构及气候环境等因素影响,手足口病的发病情况具有一些自身的特征。东莞市有大量外来务工人口,大部分外来务工家庭卫生意识薄弱,生活环境差,多密集居住,导致外来儿童手足口病的发病率居高不下。东莞地区属于亚热带海洋气候,每年5月份多有持续雷雨天气,而引起手足口病的主要病原体肠道病毒71型(EV71)在外界环境具有较强的抵抗力,但对干燥剂、紫外线极其敏感,因此潮湿、阴暗天气反而有利于EV71的存活和传播,导致每年5月份出现手足口病高峰期。进入7月份后,气温明显升高,户外紫外线强度大,EV71在体外难于存活,因此手足口病例明显减少。同时这种流行模式也可能是由于病原体经过一段时间的流行后,由于外界环境导致病原体变异,从而很大程度地减弱了病原体的传染力和毒力,也可能是经过近2~3个月的流行,东莞地区的周围人群可能已被病原体隐形感染,只是不容易检查出病原体,从而不能及时就诊,或者经过多次感染,机体中已经产生了免疫抗原,当病原体入侵时,体内的抗原刺激浆细胞分泌抗体,在补体的参与下,抵抗了病原体的入侵,形成一定体液免疫屏障,因而限制了疫情的发展[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