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有人说:小学数学是一门比较容易教的学科,学生容易理解,知识也很容易掌握,只要掌握了教学的知识,考试得个100分不成问题,而其他科目就很难有学生能够考试得100分,确实,考试中也只有数学科目会有那么多的满分,但是我们也应该看到,也有部分学生却没有达到及格水平,可见学生对知识掌握的不均衡性。所以在日常的教学中需要我们教师多分析、多总结,尽量能使每个学生都能健康发展。
关键字:小学数学 教学 经验
一、教师要有吸引学生的魅力
小学生的思想比较单纯,对待事物的态度也容易发生变化,比如某位老师表扬他一下,他就会对老师感激涕零、无话不谈,上课的时候自然坐得笔直,认真听讲;而万一被批评教育了,马上就会对老师冷眼相对,上课时无精打采,东瞅西看。所以,如果教师想让课堂生机勃勃,学生们都认真听讲,那么就必须要有吸引学生的魅力,就是让学生喜欢。学生喜欢什么样的老师呢?我认为应该是幽默风趣的,在课堂上会逗学生开心的,让学生的学习变得简单有趣的,而对待犯错误的学生也不会言语鄙视或者公开批评,在生活中也愿意和学生们打成一片,融入到学生们中间,倾听他们对教学的一些看法或者要求。教师就应该像一个“孩子王”,无论在何时何地,只要振臂一呼,就会有大批的孩子一起响应,在教学的过程中也能够带着学生们遨游在知识的海洋,让他们的学习变得轻松有趣,让他们对老师不再恐惧,对学习不再烦恼。在笔者看来,教师自己要有一定的内在的知识素养,随着社会的发展以及学生需求的不断增长,教师单单在课堂知识方面有自己的一技之长已经不能满足现代教学的需要。我们需要的还有对学生情感的深入教育、对教学技巧方面的不断提高,教学的过程是一个不断发展的过程,这也需要我们教师不断的提高自己的各项技能,转变一些传统的观念,要将学生放在教学的主体地位,将学生的全面发展当做自己的责任。细分到小学数学来说,就需要我们不断提高自己的思想觉悟,多学习最新的教育理念,多浏览教育方面的最新资讯,不断提升自己的业务素养,以适应新时期教学的新要求。
二、教师要培养学生的逆向思维
记得有一次考试有这样的一个题目:()的1/3是2/3,居然有很多人不会做,或者是做错,但是在日常的练习中,2的1/3是(),很多学生都会做的,可见培养他们逆向思维在重要性。数学的知识不是单个的知识点,而是一个连贯的综合体,之前知识的学习是为以后的知识一步步打基础的,就如同建楼房,有了地基才能有第一层、第二层…所以学生学习知识也是一样,必须要掌握好所学的知识点,以免出现知识“塌方”。逆向思维就是指我们用非常规思路去想一个问题,日常我们都是按步骤地思考问题,就如同“因为…所以…”,而逆向思维要求我们要反过来想:“之所以…是因为…”,培养学生的逆向思维有利于锻炼他们的逻辑思维能力,培养他们全面思考的能力。
比如,我们常见的一道应用题:甲地到乙地共有150千米,一辆货车以每小时50千米的速度行驶,要多久才能到达?这是一个很直观的已知路程、速度求时间的问题。我们在做练习的时候可以让学生做逆向的思考:比如已知速度、时间求路程,或者已知路程、时间求速度等等,让学生只做一个题目就可以练习多个知识点。
又如在教学倒数时,可正向思维叙述:乘积是1的两个数叫做互为倒数,又要逆向思维叙述:互为倒数的两个数乘积是1,让学生更加全面的理解知识。
三、教师要培养学生的扩散思维
扩散思维就是“发散思维”,或者是“辐射思维”,就是由一个问题点可以延伸到多个问题点。上面说过:数学的各个知识点之间是相互联系的,讲到一个知识点的时候,我就可以总结复习下之前学过的知识点,让学生对知识进行纵向或是横向的比较,以便加强记忆,便于识记、理解。比如“路程、时间、速度”的关系和“工作总量、工作时间、工作效率”是一个概念的东西,学完这个知识学生就可以懂了那个知识,交叉复习更利于学生的理解。
比如我们学习完能被2和5整除的知识后,我们只要一看到一个数,就知道它能不能被2或5整除。教学之余,我就让学生们总结能被3整除的数字有什么特点,有人说:只要这个数的个位是3、6、9,那么这个数就能被3整除,比如33、66;有人说:不对,13、16、19就不能被3整除,只要这个数的各个数字加起来是3的倍数,那么这个数就能被3整除,比如24、81等等。可见学生发散思维的成果是非同寻常的。
扩散思维的一个重要特点就是可以一题多解,或者一题多变。比如:
题目一:一项工作,甲单独做需要5天,乙单独做需要6天,他们一起做需要几天完成?这是一个很常规的应用题,但我们可以引导学生自编自创,把一个问题分成不同的提问方式,比如这个问题就可以改编为:
题目二:一项工作,甲单独做需要5天,乙单独做需要6天,甲单独做完3天后由乙单独做,需要几天?
题目三:一项工作,甲单独做需要5天,乙单独做需要6天,他们两个一起做完2天后甲有事情先走了,乙多久能全部完成?
题目四:一项工作,甲单独做需要5天,乙单独做需要6天,他们一起做完工作的一半需要多久?
教师在教学生解答一个问题的时候如果能够顺便帮他们解决更多的问题,或者引导他们有这种发散思维的意识,对于他们进行自学以及以后的成长,都有着重要的意义。
四、教师要从教材出发做好教学工作
教材是大纲的基本体现,是学生学习的基础,也是知识的基本来源,教学中我们要以教材为本,同样,备课的时候也要以教材为本。备好教材需要我们做好以下几方面:首先就是要认真钻研大纲要求,大纲规定了新时期教学的基本知识、基本任务与基本要求,大纲是教师从事教学活动的主要依据,也是评价教学效果的只要依据。大纲就是我们教学的目的,而一切的教学过程都要以教学目的为最终的归宿,所以,认真学习好大纲的要求,对于整个教学工作的开展具有重大的意义;其次就是要系统的分析教材,我们知道,数学是一个连贯性很强的学科,几乎所有的知识都能联系在一起,所以,要做好数学备课,教师就要系统的、全面的分析教材,总结出各个知识点之间的联系与区别,做好教学之间的衔接,以便在日后的教学过程中加以利用,方便学生的识记与理解,增强教学的连贯性。
参考文献:
[1]黄炜青.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模式新探.《江西教育:管理版》,2000第1期
[2]刘德宏.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落实素质教育试探.《青海教育》,2002第3期
关键字:小学数学 教学 经验
一、教师要有吸引学生的魅力
小学生的思想比较单纯,对待事物的态度也容易发生变化,比如某位老师表扬他一下,他就会对老师感激涕零、无话不谈,上课的时候自然坐得笔直,认真听讲;而万一被批评教育了,马上就会对老师冷眼相对,上课时无精打采,东瞅西看。所以,如果教师想让课堂生机勃勃,学生们都认真听讲,那么就必须要有吸引学生的魅力,就是让学生喜欢。学生喜欢什么样的老师呢?我认为应该是幽默风趣的,在课堂上会逗学生开心的,让学生的学习变得简单有趣的,而对待犯错误的学生也不会言语鄙视或者公开批评,在生活中也愿意和学生们打成一片,融入到学生们中间,倾听他们对教学的一些看法或者要求。教师就应该像一个“孩子王”,无论在何时何地,只要振臂一呼,就会有大批的孩子一起响应,在教学的过程中也能够带着学生们遨游在知识的海洋,让他们的学习变得轻松有趣,让他们对老师不再恐惧,对学习不再烦恼。在笔者看来,教师自己要有一定的内在的知识素养,随着社会的发展以及学生需求的不断增长,教师单单在课堂知识方面有自己的一技之长已经不能满足现代教学的需要。我们需要的还有对学生情感的深入教育、对教学技巧方面的不断提高,教学的过程是一个不断发展的过程,这也需要我们教师不断的提高自己的各项技能,转变一些传统的观念,要将学生放在教学的主体地位,将学生的全面发展当做自己的责任。细分到小学数学来说,就需要我们不断提高自己的思想觉悟,多学习最新的教育理念,多浏览教育方面的最新资讯,不断提升自己的业务素养,以适应新时期教学的新要求。
二、教师要培养学生的逆向思维
记得有一次考试有这样的一个题目:()的1/3是2/3,居然有很多人不会做,或者是做错,但是在日常的练习中,2的1/3是(),很多学生都会做的,可见培养他们逆向思维在重要性。数学的知识不是单个的知识点,而是一个连贯的综合体,之前知识的学习是为以后的知识一步步打基础的,就如同建楼房,有了地基才能有第一层、第二层…所以学生学习知识也是一样,必须要掌握好所学的知识点,以免出现知识“塌方”。逆向思维就是指我们用非常规思路去想一个问题,日常我们都是按步骤地思考问题,就如同“因为…所以…”,而逆向思维要求我们要反过来想:“之所以…是因为…”,培养学生的逆向思维有利于锻炼他们的逻辑思维能力,培养他们全面思考的能力。
比如,我们常见的一道应用题:甲地到乙地共有150千米,一辆货车以每小时50千米的速度行驶,要多久才能到达?这是一个很直观的已知路程、速度求时间的问题。我们在做练习的时候可以让学生做逆向的思考:比如已知速度、时间求路程,或者已知路程、时间求速度等等,让学生只做一个题目就可以练习多个知识点。
又如在教学倒数时,可正向思维叙述:乘积是1的两个数叫做互为倒数,又要逆向思维叙述:互为倒数的两个数乘积是1,让学生更加全面的理解知识。
三、教师要培养学生的扩散思维
扩散思维就是“发散思维”,或者是“辐射思维”,就是由一个问题点可以延伸到多个问题点。上面说过:数学的各个知识点之间是相互联系的,讲到一个知识点的时候,我就可以总结复习下之前学过的知识点,让学生对知识进行纵向或是横向的比较,以便加强记忆,便于识记、理解。比如“路程、时间、速度”的关系和“工作总量、工作时间、工作效率”是一个概念的东西,学完这个知识学生就可以懂了那个知识,交叉复习更利于学生的理解。
比如我们学习完能被2和5整除的知识后,我们只要一看到一个数,就知道它能不能被2或5整除。教学之余,我就让学生们总结能被3整除的数字有什么特点,有人说:只要这个数的个位是3、6、9,那么这个数就能被3整除,比如33、66;有人说:不对,13、16、19就不能被3整除,只要这个数的各个数字加起来是3的倍数,那么这个数就能被3整除,比如24、81等等。可见学生发散思维的成果是非同寻常的。
扩散思维的一个重要特点就是可以一题多解,或者一题多变。比如:
题目一:一项工作,甲单独做需要5天,乙单独做需要6天,他们一起做需要几天完成?这是一个很常规的应用题,但我们可以引导学生自编自创,把一个问题分成不同的提问方式,比如这个问题就可以改编为:
题目二:一项工作,甲单独做需要5天,乙单独做需要6天,甲单独做完3天后由乙单独做,需要几天?
题目三:一项工作,甲单独做需要5天,乙单独做需要6天,他们两个一起做完2天后甲有事情先走了,乙多久能全部完成?
题目四:一项工作,甲单独做需要5天,乙单独做需要6天,他们一起做完工作的一半需要多久?
教师在教学生解答一个问题的时候如果能够顺便帮他们解决更多的问题,或者引导他们有这种发散思维的意识,对于他们进行自学以及以后的成长,都有着重要的意义。
四、教师要从教材出发做好教学工作
教材是大纲的基本体现,是学生学习的基础,也是知识的基本来源,教学中我们要以教材为本,同样,备课的时候也要以教材为本。备好教材需要我们做好以下几方面:首先就是要认真钻研大纲要求,大纲规定了新时期教学的基本知识、基本任务与基本要求,大纲是教师从事教学活动的主要依据,也是评价教学效果的只要依据。大纲就是我们教学的目的,而一切的教学过程都要以教学目的为最终的归宿,所以,认真学习好大纲的要求,对于整个教学工作的开展具有重大的意义;其次就是要系统的分析教材,我们知道,数学是一个连贯性很强的学科,几乎所有的知识都能联系在一起,所以,要做好数学备课,教师就要系统的、全面的分析教材,总结出各个知识点之间的联系与区别,做好教学之间的衔接,以便在日后的教学过程中加以利用,方便学生的识记与理解,增强教学的连贯性。
参考文献:
[1]黄炜青.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模式新探.《江西教育:管理版》,2000第1期
[2]刘德宏.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落实素质教育试探.《青海教育》,2002第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