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本文通过分析调查问卷数据、开展访谈调查等研究过程,着重分析了流动儿童学习适应的现状及适应问题产生的原因,并在此基础上归纳了培养儿童学习适应性的措施。
【关键词】城中村;流动儿童;学习适应性;培养
近年来,广州市的社会进步和经济发展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吸引了大量的外来人口到我市务工经商。《广州教育统计手册》数据显示,2016年广州市义务教育阶段随迁子女人数为59.57万人,在义务教育阶段,非广州户籍学生与广州户籍学生的比例已经接近1:1。非广州市户籍的流动儿童在融入城市的过程中,城中村流动儿童相对当地儿童,在学习基础、习惯,学习支持、学习环境、学习心理上存在差异,导致其在学校学习、家庭学习与社会学习的适应性出现问题。
一、我校流动儿童学习适应现状分析
我校是典型的城中村学校,对流动儿童学习适应性的调查问卷显示,在学习方面存在一定程度的不适应。例如:“有些科任老师上课讲很多,我接受不了”这一项,有22.22%表示基本同意或完全同意。有27.78%的学生表示“这里的学校比乡下学校要求高”并且“希望有人辅导我的功课”,14.82%的学生觉得“在这里上学学习压力很大”。这些数据表明,我校的流动儿童在学习上有20%左右的学生出现了不同程度的不适应,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学习基础差
我校流动儿童来自全国各地,各个地方的教材使用版本不一样,学习要求也不尽相同,再加上学习环境的不断变化,使得他们的学习没有系统性和连贯性,因此基础较差。
2..学习环境与支持不利于学习
许多流动儿童的家庭学习环境较差,居住地没有固定的学习空间,学习文具经常找不到,周围环境较吵,家庭成员关系紧张,父母与孩子沟通较少,孩子在学习生活中遇到的问题不能及时得到解决。学校环境中,流动儿童认为有教师会讨厌自己,同学会看不起自己,在班里玩伴较少,没有朋友谈心里话,缺少同伴的互相鼓励和竞争。
二、流动儿童学习适应问题产生的原因
学习适应是社会适应的重要方面。造成这一局面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流动儿童学习适应问题的社会因素
来自城市孩子有意无意的排斥、冷漠和疏远;某些教师在对待城乡学生冲突中的偏袒;以及有些社会人士对流动儿童存有偏见,父母角色缺位造成亲情上的缺失等,使一些流动儿童产生了强烈的孤独心理,找不到归属感。我校就流动儿童社会生活中的适应情况开展了问卷调查,结果显示我校流动儿童中74.07%的学生都期待能够融入广州本地的生活,结交本地新朋友。
2.流动儿童学习适应问题的家庭因素
我校还就流动儿童家庭生活中的适应情况开展了问卷调查,结果显示存在14.82%的学生不愿回到自己在广州的家中,对他们在本地的居住感到不满意。我校的流动儿童多为周边商圈的务工人员后代,他们多以家族经商为主,由于父母工作繁忙,55.56%的学生课余时间还需要帮父母做家务或看守档口。部分学生的家庭经济条件比较宽裕,但家长普遍忙于工作无暇全面关注孩子的学业,将孩子托管在学校附近的教育机构里做作业,学生跟家长的交流时间很少。
3.流动儿童学习适应问题的自身因素
部分流动儿童身上存在一些不良生活习惯或行为举止,如书写姿势、坐姿站姿、个人卫生等方面有待加强。流动儿童的心理问题较为综合,除了不善人际交往,还有偷窃行为、学业失败、顶撞老师等典型问题。调查数据显示,我校16.67%的流动儿童认为“学校管理太严,经常达不到学校要求”,20.37%的流动儿童坦言自己“经常忘记学校的任务”,这些都是无法顺利适应广州当地学校生活产生的问题。
三、流动儿童学习适应性培养措施
从学校层面来说,应该积极营造一种有利于流动儿童学习生活兼容开放的校园文化氛围,做流动儿童和广州城市共生互融的“催化劑”。
1.重视心理健康辅导,做流动儿童心灵成长的守护神
我们要大力维护和增进学生的身心健康,特别要积极开展流动儿童的心理辅导工作。首先,要注意价值观的培养,要让孩子在平等开放包容的环境中体会到个人努力程度和幸福成功之间的关系,鼓励学生发挥主观能动性,做到自尊自爱、自强不息,正确看待及处理自己和身边同学或邻居的关系。其次,加强流动儿童的学习心理指导,如帮助流动儿童提高学习的独立性、培养坚强的学习意志、增强学习的自信心、排除学习心理障碍等,培养流动儿童良好的学习心理品质。
2.重视学习方法指导,做流动儿童知识的授业者
有些流动儿童不适应新环境下的学习,一方面是因为流动儿童的学习基础差,更主要是因为流动儿童学习方法过于简单,与目前的学习不相符;有些留守儿童,对学习表现出良好的态度,也能遵守行为规则,但是不善于用正确的方法进行学习,也影响学习的积极性。因此,我们在实际操作中,加强流动儿童学习方法的指导和学习习惯的培养,“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根据各种不同的学习环节、学习场合、学习阶段的学习方法特点,指导流动儿童科学地选择和运用有效的适当的学习方法,提高学习效率。
3.重视家校协同教育,做家庭教育的引路人
由于流动儿童家长工作性质及文化水平参差不齐,有的家长由于工作忙疏于对孩子的管理,有的管教方式简单粗暴,有的认为孩子送到学校就全部由老师管教,对孩子的家庭教育处于真空状态,这一系列现象严重阻碍了孩子适应新的学习环境的能力。学校要引导家长配合学校,运用先进的家庭教育理念,对孩子实行教育。例如,通过“家长团体辅导”“家教短信”“特色家庭评比”“深入家访”等途径为家庭教育传经送宝,组织形式多样的“亲子活动”促进家庭和谐交流等,适时了解孩子在学校的学习生活情况,从而关注孩子的学习。
参考文献:
[1]吴雪峰.外来工子女自我意识与学校适应性的关系及干预策略研究[J].广州大学,2013.
[2]陶龙泽.合肥市流动儿童学习适应性调查分析[J].合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1):124-128.
【关键词】城中村;流动儿童;学习适应性;培养
近年来,广州市的社会进步和经济发展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吸引了大量的外来人口到我市务工经商。《广州教育统计手册》数据显示,2016年广州市义务教育阶段随迁子女人数为59.57万人,在义务教育阶段,非广州户籍学生与广州户籍学生的比例已经接近1:1。非广州市户籍的流动儿童在融入城市的过程中,城中村流动儿童相对当地儿童,在学习基础、习惯,学习支持、学习环境、学习心理上存在差异,导致其在学校学习、家庭学习与社会学习的适应性出现问题。
一、我校流动儿童学习适应现状分析
我校是典型的城中村学校,对流动儿童学习适应性的调查问卷显示,在学习方面存在一定程度的不适应。例如:“有些科任老师上课讲很多,我接受不了”这一项,有22.22%表示基本同意或完全同意。有27.78%的学生表示“这里的学校比乡下学校要求高”并且“希望有人辅导我的功课”,14.82%的学生觉得“在这里上学学习压力很大”。这些数据表明,我校的流动儿童在学习上有20%左右的学生出现了不同程度的不适应,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学习基础差
我校流动儿童来自全国各地,各个地方的教材使用版本不一样,学习要求也不尽相同,再加上学习环境的不断变化,使得他们的学习没有系统性和连贯性,因此基础较差。
2..学习环境与支持不利于学习
许多流动儿童的家庭学习环境较差,居住地没有固定的学习空间,学习文具经常找不到,周围环境较吵,家庭成员关系紧张,父母与孩子沟通较少,孩子在学习生活中遇到的问题不能及时得到解决。学校环境中,流动儿童认为有教师会讨厌自己,同学会看不起自己,在班里玩伴较少,没有朋友谈心里话,缺少同伴的互相鼓励和竞争。
二、流动儿童学习适应问题产生的原因
学习适应是社会适应的重要方面。造成这一局面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流动儿童学习适应问题的社会因素
来自城市孩子有意无意的排斥、冷漠和疏远;某些教师在对待城乡学生冲突中的偏袒;以及有些社会人士对流动儿童存有偏见,父母角色缺位造成亲情上的缺失等,使一些流动儿童产生了强烈的孤独心理,找不到归属感。我校就流动儿童社会生活中的适应情况开展了问卷调查,结果显示我校流动儿童中74.07%的学生都期待能够融入广州本地的生活,结交本地新朋友。
2.流动儿童学习适应问题的家庭因素
我校还就流动儿童家庭生活中的适应情况开展了问卷调查,结果显示存在14.82%的学生不愿回到自己在广州的家中,对他们在本地的居住感到不满意。我校的流动儿童多为周边商圈的务工人员后代,他们多以家族经商为主,由于父母工作繁忙,55.56%的学生课余时间还需要帮父母做家务或看守档口。部分学生的家庭经济条件比较宽裕,但家长普遍忙于工作无暇全面关注孩子的学业,将孩子托管在学校附近的教育机构里做作业,学生跟家长的交流时间很少。
3.流动儿童学习适应问题的自身因素
部分流动儿童身上存在一些不良生活习惯或行为举止,如书写姿势、坐姿站姿、个人卫生等方面有待加强。流动儿童的心理问题较为综合,除了不善人际交往,还有偷窃行为、学业失败、顶撞老师等典型问题。调查数据显示,我校16.67%的流动儿童认为“学校管理太严,经常达不到学校要求”,20.37%的流动儿童坦言自己“经常忘记学校的任务”,这些都是无法顺利适应广州当地学校生活产生的问题。
三、流动儿童学习适应性培养措施
从学校层面来说,应该积极营造一种有利于流动儿童学习生活兼容开放的校园文化氛围,做流动儿童和广州城市共生互融的“催化劑”。
1.重视心理健康辅导,做流动儿童心灵成长的守护神
我们要大力维护和增进学生的身心健康,特别要积极开展流动儿童的心理辅导工作。首先,要注意价值观的培养,要让孩子在平等开放包容的环境中体会到个人努力程度和幸福成功之间的关系,鼓励学生发挥主观能动性,做到自尊自爱、自强不息,正确看待及处理自己和身边同学或邻居的关系。其次,加强流动儿童的学习心理指导,如帮助流动儿童提高学习的独立性、培养坚强的学习意志、增强学习的自信心、排除学习心理障碍等,培养流动儿童良好的学习心理品质。
2.重视学习方法指导,做流动儿童知识的授业者
有些流动儿童不适应新环境下的学习,一方面是因为流动儿童的学习基础差,更主要是因为流动儿童学习方法过于简单,与目前的学习不相符;有些留守儿童,对学习表现出良好的态度,也能遵守行为规则,但是不善于用正确的方法进行学习,也影响学习的积极性。因此,我们在实际操作中,加强流动儿童学习方法的指导和学习习惯的培养,“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根据各种不同的学习环节、学习场合、学习阶段的学习方法特点,指导流动儿童科学地选择和运用有效的适当的学习方法,提高学习效率。
3.重视家校协同教育,做家庭教育的引路人
由于流动儿童家长工作性质及文化水平参差不齐,有的家长由于工作忙疏于对孩子的管理,有的管教方式简单粗暴,有的认为孩子送到学校就全部由老师管教,对孩子的家庭教育处于真空状态,这一系列现象严重阻碍了孩子适应新的学习环境的能力。学校要引导家长配合学校,运用先进的家庭教育理念,对孩子实行教育。例如,通过“家长团体辅导”“家教短信”“特色家庭评比”“深入家访”等途径为家庭教育传经送宝,组织形式多样的“亲子活动”促进家庭和谐交流等,适时了解孩子在学校的学习生活情况,从而关注孩子的学习。
参考文献:
[1]吴雪峰.外来工子女自我意识与学校适应性的关系及干预策略研究[J].广州大学,2013.
[2]陶龙泽.合肥市流动儿童学习适应性调查分析[J].合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1):124-1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