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长期以来,我国初中历史课程皆是在应试教育理念的指导下进行教学。此举虽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提高课堂的教学效率,但却从根本上背离了新课改“以生为本”的教学理念,进而难以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和实效性。鉴于此,笔者就立足自身教学实践与感悟,对初中历史教学的有效方法作以分析探讨,目的在于进一步深化历史教学改革,促进历史高效课堂的构建。
关键词:初中历史;高效课堂;导入;合作;德育
在新课改之风大力盛行的今天,促进高效课堂的构建,不仅是迎合新课改教学理念的集中体现,更是广大教学工作者的共识和共同追求目标。因此,作为初中历史教师,我们应当在及时转变传统教学观念的基础上,认真领会新课改精神,积极适应教改要求,并在新的教学理念的指引下不断探索和寻求各种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以使历史教学重新焕发出强大的生命活力,从而促进历史高效课堂的构建。
一、问题导入,引发思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疑是思之始,学之端。于初中生这一教学群体而言,问题则是驱使他们展开一切学习与探索活动的起点和原动力。基于此,作为初中历史教师,我们应在课堂教学之初贴合教学的具体内容来向學生提出富有启迪和思考价值的问题,以便在引发学生主动思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同时,还能够顺理成章地引出新课内容,进而为高效课堂的构建奠定一个坚实的基础。
在教授新课《三国鼎立》时,我先是运用信息技术向学生播放了电视剧《三国演义》的主题曲《滚滚长江东逝水》,并向学生出示了曹操、刘备和诸葛亮的图片。之后,我向学生问道:“同学们,你们知道这是哪部电视剧的主题曲吗?”学生纷纷答道:“《三国演义》!”于是,我顺势引出了新课内容:“没错。‘是非成败转头空’,转身之间或得或失,这一道理在官渡之战和赤壁之战的曹操身上体现得尤为突出。为什么要这样说呢?相信学完这两大战役同学们便会知晓答案。”如此,通过在导入环节贴合教学内容创设问题情境,既激活了课堂教学活力,又引发了学生急于了解和学习新知的强烈愿望,这便为高效课堂的构建奠定了基础。
二、转变观念,合作学习,提高学生探究能力
在应试教育思想统治下的初中历史课堂中,通常是教师处于主体地位,即只是一味地向学生讲授和灌输课本内容,这便使得整个教学过程成了教师与学生各自的单向活动过程,进而不利于实现师生之间的良好互动,也不利于促进高效课堂的构建。鉴于此,作为初中历史教师,我们应当及时转变传统的教学观念,并借助合作学习这一形式来引导学生自主获取新知识,以此来提高学生的探究能力,实现师生、生生之间的有效互动。
在教学《甲午中日战争》这课时,为丰富学生的学习体验,提高学生的探究能力,我一改传统的灌输式教学模式,决定借助历史情景剧这一形式来引导学生进行合作学习,即让学生在把握本课知识的基础上,引导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来进行即兴表演。在这期间,我要求学生既要表现出清政府的腐败无能,日本侵略者的惨无人道,又要表现出爱国志士的英勇抗争。在这一过程中,各小组的积极性都很高,其中有的小组表演了清政府签订不平等条约时的情景,还有的小组表演了英雄人物顽强抵抗日本侵略者时的场景……如此一来,不仅促进了学生的课堂参与,充分发挥了学生学习的主体性,而且还提高了学生的探究能力,实现了师生、生生之间的良好互动。
三、渗透德育,知行合一,培养学生人文情怀
传统“满堂灌”式的教学模式适应的是应试教育体系,而新的历史课程标准则主张让学生在认知重要史实的基础上,突出培养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理应形成的良好的学习方式和正确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基于此,作为初中历史教师,我们除了要在课堂上向学生传授课本知识之外,还应对历史教材中所蕴含的德育因素进行充分挖掘,以提升学生的历史核心素养,培养学生的人文情怀。
在教学《“秦王扫六合”》一课时,为培养学生的人文情怀,实现知行合一的教学目标,我在课堂上除了向学生讲授了秦的统一和意义,以及秦始皇巩固统一的措施之外,还重点向学生介绍了匈奴的情况及其对中华民族的繁荣做出的贡献,以引导学生正确认识祖国历史上的民族关系,树立民族平等的意识。此外,我还在最后引出了台湾问题,出示了习近平主席会见台湾参访团时的讲话,以借台湾问题使“统一”主题得到升华,使学生认识到统一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如此,通过在课堂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不仅培养了学生的人文情怀,而且还引导学生树立了正确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从而有助于实现知行合一的教学目标。
总而言之,作为初中历史教师,我们应将高效课堂的构建当作孜孜不倦的教学追求,并从学生的学习特点与历史的学科特点出发,不断探索和寻求各种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以使传统课堂长期以来低效的现状得以及时扭转,从而达成理想中的教学预期。
参考文献:
[1]卢远磊.如何打造初中历史高效课堂[J].华夏教师,2017(17):64.
[2]吴卫军.多元教学,构建初中历史高效课堂[J].内蒙古教育,2016(15):55.
关键词:初中历史;高效课堂;导入;合作;德育
在新课改之风大力盛行的今天,促进高效课堂的构建,不仅是迎合新课改教学理念的集中体现,更是广大教学工作者的共识和共同追求目标。因此,作为初中历史教师,我们应当在及时转变传统教学观念的基础上,认真领会新课改精神,积极适应教改要求,并在新的教学理念的指引下不断探索和寻求各种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以使历史教学重新焕发出强大的生命活力,从而促进历史高效课堂的构建。
一、问题导入,引发思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疑是思之始,学之端。于初中生这一教学群体而言,问题则是驱使他们展开一切学习与探索活动的起点和原动力。基于此,作为初中历史教师,我们应在课堂教学之初贴合教学的具体内容来向學生提出富有启迪和思考价值的问题,以便在引发学生主动思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同时,还能够顺理成章地引出新课内容,进而为高效课堂的构建奠定一个坚实的基础。
在教授新课《三国鼎立》时,我先是运用信息技术向学生播放了电视剧《三国演义》的主题曲《滚滚长江东逝水》,并向学生出示了曹操、刘备和诸葛亮的图片。之后,我向学生问道:“同学们,你们知道这是哪部电视剧的主题曲吗?”学生纷纷答道:“《三国演义》!”于是,我顺势引出了新课内容:“没错。‘是非成败转头空’,转身之间或得或失,这一道理在官渡之战和赤壁之战的曹操身上体现得尤为突出。为什么要这样说呢?相信学完这两大战役同学们便会知晓答案。”如此,通过在导入环节贴合教学内容创设问题情境,既激活了课堂教学活力,又引发了学生急于了解和学习新知的强烈愿望,这便为高效课堂的构建奠定了基础。
二、转变观念,合作学习,提高学生探究能力
在应试教育思想统治下的初中历史课堂中,通常是教师处于主体地位,即只是一味地向学生讲授和灌输课本内容,这便使得整个教学过程成了教师与学生各自的单向活动过程,进而不利于实现师生之间的良好互动,也不利于促进高效课堂的构建。鉴于此,作为初中历史教师,我们应当及时转变传统的教学观念,并借助合作学习这一形式来引导学生自主获取新知识,以此来提高学生的探究能力,实现师生、生生之间的有效互动。
在教学《甲午中日战争》这课时,为丰富学生的学习体验,提高学生的探究能力,我一改传统的灌输式教学模式,决定借助历史情景剧这一形式来引导学生进行合作学习,即让学生在把握本课知识的基础上,引导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来进行即兴表演。在这期间,我要求学生既要表现出清政府的腐败无能,日本侵略者的惨无人道,又要表现出爱国志士的英勇抗争。在这一过程中,各小组的积极性都很高,其中有的小组表演了清政府签订不平等条约时的情景,还有的小组表演了英雄人物顽强抵抗日本侵略者时的场景……如此一来,不仅促进了学生的课堂参与,充分发挥了学生学习的主体性,而且还提高了学生的探究能力,实现了师生、生生之间的良好互动。
三、渗透德育,知行合一,培养学生人文情怀
传统“满堂灌”式的教学模式适应的是应试教育体系,而新的历史课程标准则主张让学生在认知重要史实的基础上,突出培养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理应形成的良好的学习方式和正确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基于此,作为初中历史教师,我们除了要在课堂上向学生传授课本知识之外,还应对历史教材中所蕴含的德育因素进行充分挖掘,以提升学生的历史核心素养,培养学生的人文情怀。
在教学《“秦王扫六合”》一课时,为培养学生的人文情怀,实现知行合一的教学目标,我在课堂上除了向学生讲授了秦的统一和意义,以及秦始皇巩固统一的措施之外,还重点向学生介绍了匈奴的情况及其对中华民族的繁荣做出的贡献,以引导学生正确认识祖国历史上的民族关系,树立民族平等的意识。此外,我还在最后引出了台湾问题,出示了习近平主席会见台湾参访团时的讲话,以借台湾问题使“统一”主题得到升华,使学生认识到统一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如此,通过在课堂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不仅培养了学生的人文情怀,而且还引导学生树立了正确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从而有助于实现知行合一的教学目标。
总而言之,作为初中历史教师,我们应将高效课堂的构建当作孜孜不倦的教学追求,并从学生的学习特点与历史的学科特点出发,不断探索和寻求各种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以使传统课堂长期以来低效的现状得以及时扭转,从而达成理想中的教学预期。
参考文献:
[1]卢远磊.如何打造初中历史高效课堂[J].华夏教师,2017(17):64.
[2]吴卫军.多元教学,构建初中历史高效课堂[J].内蒙古教育,2016(15):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