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汉植物词的概念隐喻对比及其翻译

来源 :现代语文(语言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xzapricot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隐喻不仅是一种修辞方式,也是一种重要的认知模式。由于植物与人类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因而人们倾向于利用植物来隐喻其他事物。本文拟从概念隐喻的角度对比植物词在汉英两种语言中的隐喻投射,考察汉英植物词概念隐喻的共性和差异,进而讨论相关的翻译方法,认为植物词翻译当以传译其隐喻意义为中心,并视具体语境选择翻译方法。
  关键词:植物词 概念隐喻 英汉对比 翻译
  一、引言
  1980年,认知语言学的奠基人Lakoff & Johnson以《我们赖以生存的隐喻》(Metaphors We Live By)一书开创了现代隐喻研究的新途径,认为隐喻不仅是一种语言修辞手段,还是一种思维方式——隐喻概念系统。认知语言学隐喻观认为,隐喻是一种认知模式,是人类将某一领域的经验用来说明或理解另一类领域的经验的认知活动。值得注意的是,隐喻利用一种概念表达另一种概念,需要这两种概念之间的相互关联,即某种程度上的相似性。这种相似性基于人们的联想,而这种联想基于两个来源:一是植物自身的形态、生活习性、环境适应性及其用途等;二是民族文化,包括神话、宗教、历史、文学、语言、习俗、思维方式、审美情趣、地理环境、科学技术、生产方式等。
  植物与人们的生活密切相关,人们常利用植物来隐喻人、事、物、情感等较为抽象的概念。本文拟对比汉英语言中关于植物的概念隐喻,寻找其共同点和不同点,并讨论相关翻译方法。
  二、汉英植物词的概念隐喻的对比
  廖义容(2002)将汉英文化植物词大致分为三个方面:英语有而汉语无或者相反,或汉英都有文化义的植物词。本文以汉英语言中的植物词为例,对汉英植物词的概念隐喻进行对比。
  (一)汉英植物词的概念隐喻的相似性
  由于人类生活在同一个地球上,周围的自然环境、人类的身体结构、生理特征和认知心理都有相似的地方。所以,汉英语言中同一植物词会具有相同或相近的隐喻意义,即源语相同,目标域相同或大致相同。
  如玫瑰(rose)一词,由于其鲜艳的色彩,芳香的气味,英汉语言中都把它隐喻为“爱情、幸福和美好”。英语中“a bed of rose”(玫瑰花床)比喻“愉快舒适的生活”;“rosebud”(玫瑰花苞)比喻“漂亮姑娘”;“be coming up roses”(如玫瑰般美丽)比喻“顺利发展、蓬勃发展”。著名诗人Robert Burns曾借玫瑰来歌颂爱情:Oh,my love is like a red,red rose.汉语也有“玫瑰色的前景”比喻“美好的前景”;“玫瑰色的梦”比喻“美梦”。另外,汉语中还有“带刺的玫瑰”,用来表示“难以接近的妙龄少女”。
  又如荆棘或刺(thorn),是指“山野丛生的带刺小灌木”。因为其带刺,因此英汉语中用它形容令人苦恼、不适的人或事。英语中“a thorn in one’s flesh”喻指“使人生气或苦恼的人或事”;“sit/be on thorns”喻指“如坐针毡,坐卧不安,焦虑不安的状态”。汉语中也有“肉中刺”的说法。又因荆棘丛生最易阻塞道路,可喻作“困难或艰险处境”。汉语中的“披荆斩棘”和“荆棘遍地”也由此引申而来。
  (二)汉英植物词的概念隐喻的差异性
  虽然汉英植物词的概念隐喻具有一定的相似性,但总体上说,还是异大于同。这主要是因为汉英民族观察植物的角度和文化存在着较大的差距,因此直接影响到植物词的隐喻联想。
  1.英语有而汉语无的植物概念隐喻
  如“bean”(豆子),豆粒大多是圆形,可用来指“人的头”。如“crack him on the bean”(打裂他的脑袋瓜)。由于豆料体积小,可用来指“零星小钱或毫无价值的东西”,如“He broke my beans a little.”(他使我稍有破费)。
  “peanut”(花生)因为体积小,常被喻为“微不足道的人或物”,如“He shows a lot strength for such a peanut.”(他杀鸡用牛刀)。
  又如“potato”(土豆),因为长得圆,人们常把它喻为“人或人头,或一个美元”。如“You can get this wonderful coat for 497 potatoes.”(花497个美元,你就可以得到这件漂亮的大衣)。“couch potato”喻为“老泡在电视机前的人”。
  “lettuce”(莴苣)、“cabbage”(卷心菜)、“spinach”(菠菜),因为其和美元纸币背面的颜色一样,都是绿色的,故而在美式英语中被喻为“钱”。
  2.汉语有而英语无的植物概念隐喻
  牡丹(peony),由于其花容端丽,枝叶繁茂,气味芬芳,艳冠群芳,在汉语里是吉祥富贵、繁荣昌盛、国泰民安的象征,也可形容“国色天香级的姿色”,如“面若牡丹”。兰花(orchid),因为养人、育人、熏染的气质,被比喻为“君子或高尚的品质”,如“兰芷之室、兰桂齐芳”。
  汉民族由于独特的审美眼光,把一些植物词与动物词,植物词与植物词构成的复合名词来隐喻其他事物,如 “松鹤”象征着“长寿”;“桃李”象征着“老师辛勤栽培的学生”;“桑梓”象征着“故乡”。
  另外,由于汉语独特的语音体系,会利用植物词的谐音来隐喻其他事物。如:“柳”与“留”谐音,喻“离别愁绪”;“梨”与“离”谐音,喻“分离”;“莲”与“恋”“怜”谐音,喻“男女间的爱情”。
  3.汉英语言中都有植物词的概念隐喻,但含义不同
  汉英语言中有时会有同一个植物词,可喻义完全不同,如“苹果”。在英语中,“苹果”的喻义十分丰富。可指“大城镇、热闹的街区”,因此纽约也被称为“the Big Apple”或“the Apple”。此外,古时人们注意到“瞳孔”像苹果,于是把“瞳孔”称为“apple of the eye”,由于它是人极为重要的器官,所以人们常把珍贵或宠爱的人或物称为“apple of the eye”。另外,据说在美国乡村有一种风俗,小学生上学时常给老师带一个擦亮的红苹果,以示对老师的尊敬,于是“to polish the apple”由此引申出“送礼、讨好”之义。汉语中,苹果的含义很少,因为其与“平”谐音,常用来喻指“平平安安”之义。   英语中,辣椒因其强烈的刺激味道,能增强食欲,因此具有“精力、活力”之义。如“There was plenty of pepper left in the old man.”(那位老人依旧精力充沛)。而在汉语中,注重以物喻人,常把“辣椒”比喻成“泼辣性格的人”,如“辣妹子”。
  三、汉英植物词的翻译
  通过对比汉英植物词的概念隐喻,可知两者存在着相似性和差异性。对于相似的概念隐喻,可直译;对于相异的概念隐喻可采取替换、直译加意译、意译。正如奈达所言,“对于真正成功的翻译而言,熟悉两种文化甚至比掌握两种语言更为重要,因为词语只有在其作用的文化背景中才有意义”。所以在进行汉英植物词互译时,一定要准确传达其隐喻意义。
  (一)直译法
  由于汉英民族认知上存在着一定的相似性,对同一植物词会产生相同的概念隐喻。这样便可采用直译法把源语中的植物词照搬过来。例如:
  (1)Tall trees catch much wind.(树大招风。)
  (2)a thorn in the flesh.(肉中刺。)
  (3)His enterprise bore fruit.(他的事业开花结果了。)
  (4)Traditional thoughts took roots.(传统思想根深蒂固。)
  (二)替换法
  由于汉英民族存在着种种差异,同一喻义会赋予到不同的植物或其他事物上,这时可采取替换法进行互译。如:
  (5)gild the lily.(画蛇添足。)
  (6)She is the apple of the eye.(她是掌上明珠。)
  (7)flash in the pan.(昙花一现。)
  (8)Where there is life, there is hope.(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
  (三)直译加意译
  为了完整地表现植物词的形式和意义,可先直译出其意义,然后需要采用意译的方法表现其内在喻意。例如:
  (9)to make hay while the sun shines.(趁着天晴晒干草——勿失良机)
  (10)a carrot and a stick.(胡萝卜加大棒——软硬兼施)
  (11)A dump man eats the bitter herb:he has to suffer the bitterness of it in silence.(哑巴吃黄连,有苦说不出。)
  (12)to draw water with a bamboo basket——all in vain.(竹篮打水一场空。)
  (四)意译法
  在翻译时,有时不可能或没必要保留源语的形式,而且在目标语中也找不到合适的词来替换,这使可采用意译法。例如:
  (13)judge of a tree by its bark.(以貌取人。)
  (14)as fresh as a daisy.(精神焕发、精力充沛。)
  (15)the period when boy or girl grew up together.(青梅竹马。)
  (16)It is liable to lay oneself open to suspicion.(瓜田李下。)
  四、结语
  本文基于概念隐喻理论,对汉英植物词的概念隐喻进行了对比。汉英民族文化间的较大差异深刻影响了各自对植物词的隐喻联想。通过具体分析,可以更清晰地认识二者之间的差异,有利于相互借鉴和跨文化交际。这对于汉英植物词的互译也有较强的指导作用:在植物词的形式和喻义一致的情况下,可采用直译法;对于喻义一致而形式不一致的,可采用替换法;若要完整地表现植物词的形式和意义,可采用直译加意译;如果形式不重要,可采用意译法。
  参考文献:
  [1]Lakoff,G.&Johnson,M.Metaphors We Live By[M].Chicago:
  The 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1980.
  [2]陈珩,黎荣华.中英植物隐喻认知对比研究[J].牡丹江大学学
  报,2012,(4).
  [3]廖光蓉.英汉文化植物词对比[J].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
  2002,(4).
  [4]杨元刚,张安德.英汉植物词文化联想意义对比分析[J].语言教
  学与研究,2002,(4).
  [5]赵艳芳.认知语言学概论[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1.
  (彭蔚 许希明 浙江宁波 宁波大学外语学院 315211)
其他文献
摘 要:翻译课程是高职高专英语专业学生的核心课程,培养和提高英语专业学生翻译能力是学生今后走上工作岗位的必备条件之一。修辞翻译在现有的翻译专著和教材中很少涉及,但在社会生活中类似的材料使用非常广泛。本文从《德国特别报道》汉译实例入手,旨在更好地为高职翻译教学服务。  关键词:修辞 德国特别报道 汉译  《高职高专英语教学大纲》要求高职教师传授英语翻译基本知识,对学生进行全面严格的翻译基本技能训练,
期刊
摘 要:本文结合前人研究与作者自身马来西亚华裔的优势,以搜集语料、观察语用、面访驻京马来西亚留学生等方式,针对HSK词表中“美”“敏感”“实际”和“素质”四组马来西亚华语和汉语同形却异义的词语作出客观分析,望研究成果为汉语国际教育提供帮助。  关键词:马来西亚华语 汉语 同形异义词 调查研究法  一、基本情况  “马、中同形异义词”是指在马来西亚华语(简称“马国华语”)中,汉语发音与汉字字形完全相
期刊
摘 要:采用DCT测试卷,对以汉语为母语的中国韩语学习者的汉语拒绝言语行为方式进行了调查。调查结果显示,在韩语学习者的汉语拒绝言语行为表现中,确实存在明显的韩语向汉语的“语用反向迁移”,其影响程度与韩语水平呈线性关系。同时,在汉语拒绝言语行为的不同方面,如拒绝策略的选择和起始行为语的使用,总体上受到影响的程度有所不同,在不同学习阶段的表现也有所不同。  关键词:拒绝言语行为 韩语学习者 语用反向迁
期刊
摘 要:以在中国和泰国学习汉语的泰国学生为研究对象,运用问卷调查、偏误分析等方法,对泰国学生汉语委婉语的习得情况进行分析,并总结造成泰国学生委婉语习得偏误的原因。根据问卷调查分析所得结论,提出几条汉语委婉语教学方面的建议。  关键词:委婉语 泰国学生 语言环境  一、引言  委婉语是一种普遍存在于日常生活与社会交际中的语言现象,委婉语与民族文化有着密切的关系。在言语交际过程中,为了避免尴尬或避讳禁
期刊
摘 要:主位结构是系统功能语法中语篇功能的重要组成部分,主位结构作为语篇分析的一种手段,在各类语篇中有广泛的应用。作为语篇构建的一种特殊模式,特殊主位结构在传达语篇信息方面,通过调整关键信息在句中的位置,将说话者意图清晰地传达给听众。在情感表达方面,说话者通过主位化评论,表露情感,带动听众情绪。在语篇衔接上,说话者也能够通过特殊主位来衔接上下文,实现语义连贯。本文以美国哈里森总统演讲语篇为例,尝试
期刊
摘 要:英语“pun”和汉语“双关语”并不完全等值。汉语双关语只包含一语双关,而英语“pun”既包含一语双关或多关,又包含二语双关或多语多关。本文从两者的定义入手,对英语“pun”和汉语双关语进行了分类,以《破产姐妹》和《爱情公寓》两部电视剧为例,具体分析了英语“pun”和汉语双关语的共性和差异,并探究了它们在具体语境中的语用效果。  关键词:pun 双关语 英汉对比  一、引言  国内语言研究者
期刊
摘 要:有关“望”“尊”两词用为量词的用法,《汉语大词典》或未收录或释义不够全面,应予增补。从郭沫若文学作品的用例来看,“望”可用作量词,可用于计量大范围的面积或空间,还可用于计量景色或气象;“尊”用作量词,还可用于计量带脚的物品。  关键词:量词 望 尊  郭沫若文学作品中使用了各类量词400余个,其中绝大部分量词及其用法在《汉语大词典》中都已收录,但仍有少数词语用为量词的用例颇多而其量词用法却
期刊
摘 要:选取了10类常用的“的”字结构,通过对St.Mark国际学校5~7岁的30位儿童使用“的”字结构的情况进行访谈调查及数据分析,探讨出多语背景儿童“的”字结构的使用偏误情况,包括不同类型“的”字结构的偏误率高低,不同母语的儿童出现偏误的情况及原因分析,出现偏误的类型等。最后,结合泰国St.Mark国际学校的教学现状,提出相应的教学建议。  关键词:“的”字结构 偏误分析 儿童 教学  一、选
期刊
摘 要:在汉英两种语言中,“乌鸦”被人们赋予了不同的联想与象征意义,同时也形成了许多与乌鸦相关的表达。汉英两种语言中有许多关于乌鸦的习语与谚语,若译者在翻译中采用不同的翻译方法有助于传达汉英语言背后乌鸦的文化内涵,促进中西方文化交流。  关键词:乌鸦 文化内涵 翻译方法  在汉英文化中,“乌鸦”有着十分丰富的文化内涵。由于中西方文化的差异,在翻译与“乌鸦”相关的习语或谚语时,了解“乌鸦”在这两种不
期刊
摘 要:在对韩汉语教学中,由副词位置使用不当引起的偏误频频发生。本文认为造成韩国学生副词位置使用偏误的主要原因是母语的负迁移和目的语知识的缺乏。基于此,本文从韩国留学生的三类典型副词位置偏误入手,比较了汉韩副词位置分布的差异,即:汉韩副词的原型位置分布不同,非原型位置分布存在差异,对应缺位,以及原型位置和非原型位置的关系不同。在此基础上分析了造成偏误的具体原因,并提出了若干教学对策。  关键词:汉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