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古诗词是中华民族的精神财富,是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有效资源。但是,目前的古诗词教学呈现出肤浅化、单一化的特点,没有发挥出它应有价值。因此,在教学中,我们要深挖每一首诗词的教学价值,以群诗阅读的方式,引导学生展开深度学习。课堂上,既要让学生读读背背,又要使学生沉入文本,体会作者的思想情感、处世态度,还要引导学生理解诗词所包含的民族文化因子,更要让学生尝试模仿诗歌进行简单的写作。只有这样,才能让学生喜欢诗词,自觉传承民族文化。
[关键词]深度学习;古诗词教学;数学诗
[中图分类號]
G62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007-9068( 2020) 22-0008-03
一直以来,古诗词教学是读读背背默默,一首诗就是一首诗的教学。其实,每一首诗(词)都有深刻的内涵。教简单了,一首诗还是一首诗。深度学习背景下的古诗词教学,就要走向深刻、宽广,那这样一首诗就不止是一首诗了。人为什么要写诗?厘清了,才知道古诗词的学习,不能少了写作。如何让学生写出独特的诗呢?教材中的数字诗、数学诗是一个引子。教学时,以群诗的方式引导学生学诗,学生的写作思维就会被打开。
一、什么是一首诗远不止是一首诗
古诗词的传统教法,以背为主,即读读背背默默。这种思维下的诗词教学,其结果是什么呢?就是所学的那首诗还是那首诗。
古人学诗,强调苦读、多读。“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做诗也会吟。”读几百首、上千首诗,也不能保证会做诗,只能保证会吟诵诗。为什么呢?为什么“厚积”了而不能“薄发”呢?因为所“厚积”的一直处在沉睡状态,在一种消极的情景中,没有被充分激活。这就好比几百篇课文学完了,学生还不能写出一篇文章,只会读课文一样(统编教材除了诗歌,课文是300篇左右),这样的效率,如何适应时代的需要?
有的人会说,小学生学古诗词不能有过高的要求。为什么专家学者说“儿童是天生的诗人”呢?最近读了冰心的《繁星》,发现七四首是这样的:“婴儿,是伟大的诗人,在不完全的言语中,吐出最完全的诗句。”说不完全的言语,就能吐出最完全的诗句,结果背了几百首诗却写不出一首诗,这是不是值得我们反思呢?
如果不是苦读几百首,而是乐学几百首,用写作的智慧进入诗的学习之中,诗的写作之义不就被掌握、被运用了吗?此时,学生的“薄发”是一种思维的激活,是一种积极的积累,更是一种激情的燃烧。诗歌是一种激情的产物,写作是情感的宣泄。写作思维、写作思想等进入的诗歌教学,就是一首诗远不止是一首诗的教与学的内涵。
一首诗远不止是一首诗,意在告诉我们诗歌教学不能只是朗读、背诵、默写,需要写作,即使是小学生,这种写作也不能缺少。
二、为什么要写诗
读诗的用处无须多言。小学生写诗,不是要培养诗人,而是要引导学生体会诗歌的语言、理解诗歌的情感、感悟诗歌的意境,使他们在更深的层次中体验、领会诗歌的艺术美、语言美、情感美等,使他们对诗歌的写作有一定的兴趣。在美国,每年4月为诗歌月。中小学生要玩一个月的诗,读诗、写诗,已经很多年了。他们的高考也不允许写诗,但他们没有因为高考不写诗而不教学生写诗。美国多个州的母语教材,写诗的要求是从小学一年级开始的。在日本,年年都有各类诗会,年年都有好诗呈现给世界,尤其是俳句。不得不说,我们这些年在诗的写作上落伍了。我们的诗人不多了,比以前的任何朝代都少。据2012年7月19日《中国青年报》报道,我国目前诗人不到100位。14亿人口,不到100位诗人。2019年秋季开始,义务教育阶段全部使用统编语文教材。九年时间,只要方法得当,就能让学生爱上诗歌写作。一个人只有爱读诗、爱背诗,尤其是爱写诗,他的创造力才能得以激活。
三、小学生怎么写诗
(一)学数字诗,写数字诗
古诗不好写,新诗相对容易好写一些。教学时,教师可把诗歌的构思讲出来,诱发学生仿写,就是创作。比如,一年级,学生学习《金木水火土》(一二三四五,金木水火土。天地分上下,日月照今古)以及郑板桥的《咏雪》(一片两片三四片,五片六片七八片。九片十片无数片,飞入水中都不见)这两首古诗。教学时,教师可以告诉学生,诗人太了不起了,他们居然把一、二、三、四等数字写进诗里,这叫“数字诗”;然后,再带着他们读一些数字诗。这时,教师再鼓励学生,让他们模仿写一写,肯定有不少学生能仿写出一首首数字诗。这是因为,儿童是天生的诗人,他们思维本来就具有形象性、跳跃性。
(二)把文段改成数学诗
诗歌是意象的组合。教材中不少文章,尤其是散文,不仅有意象群,而且表达富有节奏,只要稍加调整,就可以变成诗歌。教学时,教师应引导学生进行挖掘、创作,使学生体会诗歌的优美。统编教材三年级下册第五单元是习作单元,主题是“想象”,第一篇课文是陈诗哥的《宇宙的另一边》。这篇课文的第八、九自然段是这样的:
在宇宙的另一边,加法是这样的:大地万物加上一场大雪等于一片白茫茫,那时,无数的孩子会从家里冲出来,打雪仗、堆雪人、滑雪……这样,大地万物加上一场大雪又等于无数孩子的节日。
乘法是这样的:“早春二月”乘以“竹外桃花三两枝”,再乘以“春雨贵如油”,等于“春风又绿江南岸”,又等于“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最后等于“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
这两段文字,能看出作者的想象力。用加法与乘法来叙述宇宙的另一边,非常独特,尤其是那些诗句的引用。其实,这两段文字还给予学生另外一种创造——数学诗写作。
《数学诗》是美国作家贝琦·佛朗哥与史蒂文·沙莱诺共同创作的一本图画书。这本图画书具有鲜明的创造性,书里面有近百首数学诗。作家还告诉我们什么是数学诗,并且人人都能写诗。什么是数学诗?数学诗=文字 数学 季节,也就是把数学、诗歌与艺术的奇妙结合,诗意地表现大自然的一年四季。这种数学诗是什么样子的?请看下图。 读一读,这样的诗是不是非常有创意?
陈诗哥的《宇宙的另一边》里也有数学诗。第八段文字,换成数学诗的表达是样:
大地万物
大地万物
一场大雪
一场大雪
一片白茫茫
无数孩子的节日
我们可以把第九自然段变成下面的样子,让学生在括号里加诗句,这样就能充分激发学生的想象。
这是非常有意思的诗歌创作,同时也告诉学生:背了那么多的古诗,把一些主题一致的诗句放在一起,用上“ 一×÷”,就能创作出好多特别的诗。这样做,学生的想象力不就得到激活了吗?
四、古诗教学不能过于简单
古诗词内涵丰富,不仅有作者的思想情感、理想情操、处世态度等,而且蕴含民族文化、民族思维等。古诗词教学,是引导学生与古人对话的过程,不仅体会他们特定时期的内心波澜、喜怒哀乐,更感悟千百年来中华民族情感的流淌方式,从而获得民族文化的基因。比如,张志和的《渔歌子(西塞山前白鹭飞)》,如果只简简单单地教这一首,即使倒背如流,学生也很难理解作者的思想情感,更悟不出这首词在中国词学中的地位。笔者曾经以群词教学的方式引导学生学习《渔歌子》,收到理想的教学效果。
(先引导学生学习课文《渔歌子(西塞山前白鹭飞)》,再学张志和的另外两首《渔歌子(钓台渔父褐为裘)》《渔歌子(松江蟹舍主人欢)》,接着学张松龄和的《渔歌子(乐是风波钓是闲)》,最后展开以下对话。)
师:张志和离开世界后,有很多人读着《渔歌子》,跟着和出了很多首。比如,晚唐释德诚的39首《渔父拨棹子》中,有36首的句式格律全依张志和《渔歌子》的调子来填;此后欧阳炯、李殉、李煜所作《渔歌子》,其内容均受张志和《渔歌子》的影响。为什么这么多的人喜欢和《渔歌子》,这里面到底藏着怎样的写作秘密?你们想知道吗?
生:想。
师:前面我们读了张志和的三首《渔歌子》,我带领大家找了词中的地名、景色、做事、快乐感受,还记得吗?
生:记得。
师:张志和的这三首词,每首都是由“一地一景一事一感受”组成。这就是他的写作秘密。其实,我们也可以试着填《渔歌子》。大家想不想啊?
生:想。
师:怎么填呢?找到一个地名,写一处景,把在那地那景下做的一件事、感受寫下来,共27个字,除了第三句6个字,其他三句都是7个字,每句稍微押韵就可以。试一试吧。
(10分钟后,学生交流)
生:亭林山上看昆山,五彩缤纷真好玩。高楼多,车飞奔,吾家在哪找不见。
(学生都笑了)
师:亲爱的同学们!下课后,我们一起将自己的《渔歌子》输入电脑,就可以编成一本书了。以后空闲时可以继续和,和久了,你就会写很多的词。请大家伸出双手,再次响起掌声来,一是感谢张志和,二是感谢自己。
师:几节课下来,大家已经喜欢上了张志和。课要结束了,我想与大家聊聊张志和的模仿与创新。从张志和的词中,我们可以读出他的模仿。一是模仿姜太公。姜太公钓鱼方法奇特,短杆长线,线系直钩,不用诱饵,且离水面有三尺高。他一边钓鱼一边自言自语:“姜尚钓鱼,愿者上钩。”张志和在第一首《渔歌子》中的钓鱼,其实也是无饵钓鱼。二是模仿隐士,过隐居生活,这从穿着荷衣可以看出。
同学们,在一个人的成长中,模仿是需要的,但一味模仿、长期模仿那是相当可怕的!而张志和的模仿,让自己成了“仙”,有了“喜悦”。这种喜悦与平时创造发明、劳作收获、奉献智慧等的喜悦是不一样的。类似张志和的这类喜悦,就是我国几千年来形成的特有文化——乐(yue)感文化。这种文化的优点是:几乎不过问国与家的事,追求那种一个人内心喜乐的生活、世外桃源的生活,他们远离世人,将自己隐居起来。但这种文化的缺点很多:因为他们太在意某件事,只认识到自己的优势、优点,而不觉得自己有任何错误,也不能站在别人的立场去更深入地思考问题,所以他们选择了逃避,远离正常人生活的地方。这种乐感文化导致几千年来,我国隐士特别多。
但张志和创作的《渔歌子》对词的发展贡献很大。文学家说张志和是中国唐词之宗,也是日本词学的开山祖师。据《日本填词史学》记载:大约在张志和写成《渔歌子》49年后传到日本。当时日本的嵯峨天皇读后倍加赞赏,并亲自在贺茂神社开宴赋诗。当时皇亲国戚、学者名流都和唱张志和的《渔歌子》。(课件出示。学生自动读起来)
“青春林下渡江桥,湖水翩翻入云霄。闲钓醉,独棹歌,往来无定带落潮。”
一首张志和的《渔歌子》,通过这样深入的教学,学生对它有了全面而充分的认识和了解。这才是古诗词教学应有的本质,让学生学得通透。这样的教学,才能真正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点燃他们的创作欲望。
深度学习背景下的古诗词教学,一首诗远不止是一首诗,而是一扇窗户、一个世界。这样的教学,需要教师领悟古诗词教学真谛,多角度地挖掘教学内容,展开有效的教学设计,给学生更多模仿和创造的机会,让诗的内涵更深、意境更幽远。只有这样,才能有效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使他们自觉传承民族文化。
(责编韦雄)
[关键词]深度学习;古诗词教学;数学诗
[中图分类號]
G62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007-9068( 2020) 22-0008-03
一直以来,古诗词教学是读读背背默默,一首诗就是一首诗的教学。其实,每一首诗(词)都有深刻的内涵。教简单了,一首诗还是一首诗。深度学习背景下的古诗词教学,就要走向深刻、宽广,那这样一首诗就不止是一首诗了。人为什么要写诗?厘清了,才知道古诗词的学习,不能少了写作。如何让学生写出独特的诗呢?教材中的数字诗、数学诗是一个引子。教学时,以群诗的方式引导学生学诗,学生的写作思维就会被打开。
一、什么是一首诗远不止是一首诗
古诗词的传统教法,以背为主,即读读背背默默。这种思维下的诗词教学,其结果是什么呢?就是所学的那首诗还是那首诗。
古人学诗,强调苦读、多读。“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做诗也会吟。”读几百首、上千首诗,也不能保证会做诗,只能保证会吟诵诗。为什么呢?为什么“厚积”了而不能“薄发”呢?因为所“厚积”的一直处在沉睡状态,在一种消极的情景中,没有被充分激活。这就好比几百篇课文学完了,学生还不能写出一篇文章,只会读课文一样(统编教材除了诗歌,课文是300篇左右),这样的效率,如何适应时代的需要?
有的人会说,小学生学古诗词不能有过高的要求。为什么专家学者说“儿童是天生的诗人”呢?最近读了冰心的《繁星》,发现七四首是这样的:“婴儿,是伟大的诗人,在不完全的言语中,吐出最完全的诗句。”说不完全的言语,就能吐出最完全的诗句,结果背了几百首诗却写不出一首诗,这是不是值得我们反思呢?
如果不是苦读几百首,而是乐学几百首,用写作的智慧进入诗的学习之中,诗的写作之义不就被掌握、被运用了吗?此时,学生的“薄发”是一种思维的激活,是一种积极的积累,更是一种激情的燃烧。诗歌是一种激情的产物,写作是情感的宣泄。写作思维、写作思想等进入的诗歌教学,就是一首诗远不止是一首诗的教与学的内涵。
一首诗远不止是一首诗,意在告诉我们诗歌教学不能只是朗读、背诵、默写,需要写作,即使是小学生,这种写作也不能缺少。
二、为什么要写诗
读诗的用处无须多言。小学生写诗,不是要培养诗人,而是要引导学生体会诗歌的语言、理解诗歌的情感、感悟诗歌的意境,使他们在更深的层次中体验、领会诗歌的艺术美、语言美、情感美等,使他们对诗歌的写作有一定的兴趣。在美国,每年4月为诗歌月。中小学生要玩一个月的诗,读诗、写诗,已经很多年了。他们的高考也不允许写诗,但他们没有因为高考不写诗而不教学生写诗。美国多个州的母语教材,写诗的要求是从小学一年级开始的。在日本,年年都有各类诗会,年年都有好诗呈现给世界,尤其是俳句。不得不说,我们这些年在诗的写作上落伍了。我们的诗人不多了,比以前的任何朝代都少。据2012年7月19日《中国青年报》报道,我国目前诗人不到100位。14亿人口,不到100位诗人。2019年秋季开始,义务教育阶段全部使用统编语文教材。九年时间,只要方法得当,就能让学生爱上诗歌写作。一个人只有爱读诗、爱背诗,尤其是爱写诗,他的创造力才能得以激活。
三、小学生怎么写诗
(一)学数字诗,写数字诗
古诗不好写,新诗相对容易好写一些。教学时,教师可把诗歌的构思讲出来,诱发学生仿写,就是创作。比如,一年级,学生学习《金木水火土》(一二三四五,金木水火土。天地分上下,日月照今古)以及郑板桥的《咏雪》(一片两片三四片,五片六片七八片。九片十片无数片,飞入水中都不见)这两首古诗。教学时,教师可以告诉学生,诗人太了不起了,他们居然把一、二、三、四等数字写进诗里,这叫“数字诗”;然后,再带着他们读一些数字诗。这时,教师再鼓励学生,让他们模仿写一写,肯定有不少学生能仿写出一首首数字诗。这是因为,儿童是天生的诗人,他们思维本来就具有形象性、跳跃性。
(二)把文段改成数学诗
诗歌是意象的组合。教材中不少文章,尤其是散文,不仅有意象群,而且表达富有节奏,只要稍加调整,就可以变成诗歌。教学时,教师应引导学生进行挖掘、创作,使学生体会诗歌的优美。统编教材三年级下册第五单元是习作单元,主题是“想象”,第一篇课文是陈诗哥的《宇宙的另一边》。这篇课文的第八、九自然段是这样的:
在宇宙的另一边,加法是这样的:大地万物加上一场大雪等于一片白茫茫,那时,无数的孩子会从家里冲出来,打雪仗、堆雪人、滑雪……这样,大地万物加上一场大雪又等于无数孩子的节日。
乘法是这样的:“早春二月”乘以“竹外桃花三两枝”,再乘以“春雨贵如油”,等于“春风又绿江南岸”,又等于“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最后等于“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
这两段文字,能看出作者的想象力。用加法与乘法来叙述宇宙的另一边,非常独特,尤其是那些诗句的引用。其实,这两段文字还给予学生另外一种创造——数学诗写作。
《数学诗》是美国作家贝琦·佛朗哥与史蒂文·沙莱诺共同创作的一本图画书。这本图画书具有鲜明的创造性,书里面有近百首数学诗。作家还告诉我们什么是数学诗,并且人人都能写诗。什么是数学诗?数学诗=文字 数学 季节,也就是把数学、诗歌与艺术的奇妙结合,诗意地表现大自然的一年四季。这种数学诗是什么样子的?请看下图。 读一读,这样的诗是不是非常有创意?
陈诗哥的《宇宙的另一边》里也有数学诗。第八段文字,换成数学诗的表达是样:
大地万物
大地万物
一场大雪
一场大雪
一片白茫茫
无数孩子的节日
我们可以把第九自然段变成下面的样子,让学生在括号里加诗句,这样就能充分激发学生的想象。
这是非常有意思的诗歌创作,同时也告诉学生:背了那么多的古诗,把一些主题一致的诗句放在一起,用上“ 一×÷”,就能创作出好多特别的诗。这样做,学生的想象力不就得到激活了吗?
四、古诗教学不能过于简单
古诗词内涵丰富,不仅有作者的思想情感、理想情操、处世态度等,而且蕴含民族文化、民族思维等。古诗词教学,是引导学生与古人对话的过程,不仅体会他们特定时期的内心波澜、喜怒哀乐,更感悟千百年来中华民族情感的流淌方式,从而获得民族文化的基因。比如,张志和的《渔歌子(西塞山前白鹭飞)》,如果只简简单单地教这一首,即使倒背如流,学生也很难理解作者的思想情感,更悟不出这首词在中国词学中的地位。笔者曾经以群词教学的方式引导学生学习《渔歌子》,收到理想的教学效果。
(先引导学生学习课文《渔歌子(西塞山前白鹭飞)》,再学张志和的另外两首《渔歌子(钓台渔父褐为裘)》《渔歌子(松江蟹舍主人欢)》,接着学张松龄和的《渔歌子(乐是风波钓是闲)》,最后展开以下对话。)
师:张志和离开世界后,有很多人读着《渔歌子》,跟着和出了很多首。比如,晚唐释德诚的39首《渔父拨棹子》中,有36首的句式格律全依张志和《渔歌子》的调子来填;此后欧阳炯、李殉、李煜所作《渔歌子》,其内容均受张志和《渔歌子》的影响。为什么这么多的人喜欢和《渔歌子》,这里面到底藏着怎样的写作秘密?你们想知道吗?
生:想。
师:前面我们读了张志和的三首《渔歌子》,我带领大家找了词中的地名、景色、做事、快乐感受,还记得吗?
生:记得。
师:张志和的这三首词,每首都是由“一地一景一事一感受”组成。这就是他的写作秘密。其实,我们也可以试着填《渔歌子》。大家想不想啊?
生:想。
师:怎么填呢?找到一个地名,写一处景,把在那地那景下做的一件事、感受寫下来,共27个字,除了第三句6个字,其他三句都是7个字,每句稍微押韵就可以。试一试吧。
(10分钟后,学生交流)
生:亭林山上看昆山,五彩缤纷真好玩。高楼多,车飞奔,吾家在哪找不见。
(学生都笑了)
师:亲爱的同学们!下课后,我们一起将自己的《渔歌子》输入电脑,就可以编成一本书了。以后空闲时可以继续和,和久了,你就会写很多的词。请大家伸出双手,再次响起掌声来,一是感谢张志和,二是感谢自己。
师:几节课下来,大家已经喜欢上了张志和。课要结束了,我想与大家聊聊张志和的模仿与创新。从张志和的词中,我们可以读出他的模仿。一是模仿姜太公。姜太公钓鱼方法奇特,短杆长线,线系直钩,不用诱饵,且离水面有三尺高。他一边钓鱼一边自言自语:“姜尚钓鱼,愿者上钩。”张志和在第一首《渔歌子》中的钓鱼,其实也是无饵钓鱼。二是模仿隐士,过隐居生活,这从穿着荷衣可以看出。
同学们,在一个人的成长中,模仿是需要的,但一味模仿、长期模仿那是相当可怕的!而张志和的模仿,让自己成了“仙”,有了“喜悦”。这种喜悦与平时创造发明、劳作收获、奉献智慧等的喜悦是不一样的。类似张志和的这类喜悦,就是我国几千年来形成的特有文化——乐(yue)感文化。这种文化的优点是:几乎不过问国与家的事,追求那种一个人内心喜乐的生活、世外桃源的生活,他们远离世人,将自己隐居起来。但这种文化的缺点很多:因为他们太在意某件事,只认识到自己的优势、优点,而不觉得自己有任何错误,也不能站在别人的立场去更深入地思考问题,所以他们选择了逃避,远离正常人生活的地方。这种乐感文化导致几千年来,我国隐士特别多。
但张志和创作的《渔歌子》对词的发展贡献很大。文学家说张志和是中国唐词之宗,也是日本词学的开山祖师。据《日本填词史学》记载:大约在张志和写成《渔歌子》49年后传到日本。当时日本的嵯峨天皇读后倍加赞赏,并亲自在贺茂神社开宴赋诗。当时皇亲国戚、学者名流都和唱张志和的《渔歌子》。(课件出示。学生自动读起来)
“青春林下渡江桥,湖水翩翻入云霄。闲钓醉,独棹歌,往来无定带落潮。”
一首张志和的《渔歌子》,通过这样深入的教学,学生对它有了全面而充分的认识和了解。这才是古诗词教学应有的本质,让学生学得通透。这样的教学,才能真正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点燃他们的创作欲望。
深度学习背景下的古诗词教学,一首诗远不止是一首诗,而是一扇窗户、一个世界。这样的教学,需要教师领悟古诗词教学真谛,多角度地挖掘教学内容,展开有效的教学设计,给学生更多模仿和创造的机会,让诗的内涵更深、意境更幽远。只有这样,才能有效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使他们自觉传承民族文化。
(责编韦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