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妙的动物世界

来源 :小学教学参考(语文)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zhair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复习导入
  上节课我们认识了青蛙、小燕子、小蜜蜂这三个动物,知道了它们是好朋友。那么它们分别是怎样过冬的呢?
  二、学习课文
  (一)学生自学,小组交流
  (二)全班交流
  师:你记住了哪个小动物过冬的方式?给大家说一说。
  (引导学生在自读、自悟、交流中学习,教师只是在学生说不出、理解得不到位时才给予点拨、指导,并且总结学习方法——抓住重点词语理解课文,充分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
  1.小燕子
  (1)小燕子是怎样过冬的?
  生:燕子到南方过冬。
  师:为什么要飞往南方呢?
  生:因为南方暖和,虫子多。
  师:是呀!冬天,北方太冷了,虫子都躲起来了,小燕子到南方过冬才有虫子吃。你从哪儿知道的?(出示第三自然段,学生读)
  师:谁愿意来当这只小燕子跟大家告别一下?
  (2)理解“春暖花开”、“候鸟”。
  师:小燕子,我们真舍不得你离开,你什么时候才会回来呀?
  生:明年春暖花开的时候,我再飞回来。
  师:看!春天到了,天气暖和了,花儿渐渐开放了。这就是春暖花开。(指名读“春暖花开”)
  师:我仿佛闻到了花的芳香,感受到了春天的气息。让春天来到我们的课堂吧!我们把秋天飞到南方,春天飞回北方的这种鸟叫做候鸟。候鸟的这种过冬方式就叫“迁徙”。
  (以读为本,以读代讲,让学生用各种方式朗读,通过充分地读,自主获得情感体验。学习燕子如何过冬时,可点拨学生抓住“飞到南方”“暖和”“很多虫子”等词语体会燕子迁徙的过冬方式,并指导学生通过朗读表现出来。这样,学生有了自由朗读的空间,为个性化的学习提供广阔的平台)
  2.青蛙
  (1)理解“吃得饱饱的”“钻到泥土里”“好好睡上一大觉”。
  师:小青蛙是怎么过冬的?青蛙哥哥是怎么说的?(出示第五自然段,学生读)
  师:这段话中有三个表示动作的词语,请找出来。
  A.吃得饱饱的
  师:“吃得饱饱”的是什么样子?你能来做个动作吗?谁能读好这个词?
  B.钻到泥土里
  师:哪只小青蛙来钻一钻?(学生做动作读词语)
  C.好好睡上一大觉
  师:青蛙吃得饱饱的,钻到泥土里,好好睡上一大觉,真舒服呀!谁想好好睡上一大觉?你能一边做动作一边来读这句话吗?
  (2)小青蛙是怎么过冬的?
  师:一觉醒来,青蛙准备干什么呢? “来年”是什么意思?
  师:现在能把小青蛙的话读好了吗?自己练一练。(指名读,学生评议)
  师:读了青蛙的话,我们知道:青蛙是钻到土里过冬的。
  小结:青蛙吃饱后钻到土里去,不吃也不喝。这样的过冬方式我们叫——冬眠。
  (想方设法营造一种“我想读”“我来说”的氛围,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让学生始终保持那份“读”的热情、“说”的渴望。学习小青蛙如何过冬时,让学生自己找出“吃得饱饱的”“钻到泥土里”“好好睡上一大觉”等关键词,再帮助学生理解吃得有多饱?什么叫”好好睡上一大觉”?让学生在以“读”为本的基础上有所“悟”,有所“说”)
  3.小蜜蜂
  师:还有一个小动物是怎么过冬的呢?(指名答并出示第7自然段)
  师:小蜜蜂,请你来介绍一下自己的过冬方式。小蜜蜂,真勤劳,把粮食藏在蜂巢里。这种过冬方式就叫—备粮。
  (紧密联系儿童生活,使学生学得快乐,学得灵活,力求让学生通过自己的朗读、感悟,读懂文本。学习小蜜蜂如何过冬一段时,点拨学生抓住“早”字体会它的勤劳,并结合一年级《蚂蚁和蝈蝈》一课,体会“有备无患,防患未然”)
  (三)小结
  这三个小动物真了不起!他们都有自己独特的过冬方式。它们商量好了,约定第二年春天还在这里相见。(出示第八自然段)理解“商量”“约定”。学生齐读第八自然段,感受小动物之间的友情。
  三、朗读与背诵
  1.让我们学着小动物的样子也来商量商量吧!(分角色朗读课文)
  2.指导背诵,学生带头饰扮演小动物,介绍过冬方式。
  大家好!我是____。我是这样过冬的:____。
  (引导学生通过和文本对话,实现文本的熏陶感染作用,实现情感态度价值观的纬度目标。学生戴上头饰扮演小动物,介绍自己的过冬方式,既能引导学生背诵课文,又能让学生参与表演,活跃课堂气氛)
  四、课外延伸
  1.动物过冬有各种方式,你还知道哪些呢?(指名说)
  2.教师总结:丹顶鹤、野鸭都是候鸟;北方的驯鹿一到秋天就成群结队到南方去;蛇、刺猬、乌龟、狗熊以冬眠的方式过冬; 蚂蚁、松鼠像小蜜蜂一样储备食物过冬。
  3.播放视频,了解动物们过冬的方式,使学生产生和动物交朋友的愿望。
  (向课外延伸,补充一些动物过冬的知识,让学生了解、掌握。在此基础上播放视频,激发学生对小动物的喜爱之情,懂得人类应该和动物交朋友的道理)
  五、学习生字:“商”“量”
  六、总结
  小燕子、小青蛙、小蜜蜂是好朋友,但它们的过冬方式完全不同。在大自然中,还有许多有趣的现象。只要我们仔细观察,就会发现很多奥秘。
  (责编 刘宇帆)
其他文献
“人生聪明识字始”,而写字教学则是巩固识字的有效手段之一。因此,一年级的写字教学尤其要抓好起步,夯实基础。那么,如何在实践中抓准关键、突破难点,让教学早日纳入正轨,并取得事半功倍之效呢?我认为,可以着重放大以下三个细节。    细节一:善意提醒,狠抓姿势  写字讲究姿势,坐姿、握笔方法的正确与否,会直接影响学生的身体健康和练字效果,所谓“势不成、事不顺”就是这个道理。刚入学的学生,通常有弯腰驼背、
作文能力是学生用词、造句、布局谋篇等能力的综合反映,是语文素养的重要部分。小学三年级的学生刚接触作文,对作文感觉非常新鲜、新奇,教师在课堂作文教学中应注重指点学生作文的途径,引导学生尽情表达自己内心世界的独特感受。教学苏教版小学三年级语文上册教材的“习作6”时,我深深感到,这是一个很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的作文练习。  题目是这样的:“文具是我们不可缺少的学习伙伴,它们毫无怨言地为大家服务。这次习作课,
书名:中华传统文化与健康心理学  作者:熊韦锐  出版单位:科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6年  ISBN:9787030489951  定价:58元  伴随着科学技术的日新月异和社会竞争压力的与日俱增,心理问题已逐渐成为影响当今社会和谐与发展的“隐形杀手”。基于此,心理学研究的热度持续增加,衍生出的以健康心理学为导向的多元化心理学研究课题更是不胜枚举。学者们也渐渐发现,把中华传统文化引入健康心理
培养学生的语言智慧是新课程下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目标,也是新课程下小学语文教学的价值追求。引导学生品读,让学生在品读的过程中对语言文字进行慢慢的“悟”、细细的“研”,是激发学生语言智慧的有效途径。    一、品析关键词句——激发语言智慧    小学语文教材中的许多课文语言优美。文字凝练,特别是一些起“点睛之笔”的关键词句意义丰富、表现力强。教学中,让学生对这些关键词句进行推敲、揣摩,以此激发学生的语
汉字,这挟裹了几千年传统文化基因、凝聚了无数代智慧文人书写经验和性情体验的创造物,曾经以灵动或沉静的风格折射历史,以飘逸或稳健的形体再现人的心灵,而今却在整齐划一的字库中排列,在手指与键盘的敲击中被动呈现。她的美在小学语文课堂里,也深陷于现代化教学手段的强势包围之中,隔着斑驳的显示屏,在不断升级的电脑硬件和软件中,她气息微弱。形与神脱节,汉字成了笔画和笔顺的机械组合,失去了与人的精神的深度关联,汉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各地区都蕴藏着自然、社会、文化等多种语文课程资源。”这就注定了语文与社会生活的密切关联。地域文化,是语文教学的一泓清泉,俗话说“一方水土养育一方人”,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充分挖掘师生最熟知的领域,关注身边的课程资源,找准契合点,动态、适时地开展语文学习活动。  一、文本渗透,培养学生热爱地域文化的情感  课文是教科书的主体,一
读完《咬文嚼字透纸背,入木三分悟母爱——于永正老师教学片断欣赏》一文之后,我对于老师研读教材的细致入微产生由衷的敬佩。于老师精选了一系列映射着母爱光辉的动人细节,一步步地引领着学生走进文字的深处,走进人物的内心。这些看似平凡的文字,这些看似普通的细节,最终在大师的引领和学生的感悟中被铸造成伟大的母爱。惊叹于名家不同凡响思维的同时,我也在反思着自己的教学:是应该多多地沉潜到文字的深处,去体味一下潜藏
识字对于低年级的学生来说,是一个新任务。然而,在小学识字教学中,“高消耗、低效率”的现象十分严重。教师花大量时间进行教学,学生花大量时间进行抄写,而生字回生率和错误率仍居高不下。为了改变这样的状况,我做了以下一些尝试:  一、在快乐中激发识字兴趣  新教材的识字量大增,而识字本身又是枯燥的,如果学生一味地被动识字,他们很快会产生厌学情绪。教师应积极创设教学情境,让学生在游戏中学,在活动中学,不断被
现状    在低段小学的字词教学中,由于新课程教材识字量较大,一篇课文要认识十多个生字。教学伊始,教师总是将本课的生字词一一出示出来,先引导学生朗读正音。这样的字音教学本是无可非议的,但接下来,教师的教学设计就颇令人费解了。在学生们基本上能正确地朗读生字词后,教师总爱引导学生仔细地分析一番。接下来,教师又总是千篇一律地引导学生怎样记住生字,虽然也用了多种方法记,如分析字形,编顺口溜,猜字谜,编故事
自主学习,是自己主宰自己的学习活动。它是一种学生在教师科学的指导下,通过自身能动的、富有创造性的学习,实现自主性发展的教育实践活动。2011年9月起,我到某农村学校支教,接手一个语文基础差的毕业班,希望在短时间内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激发他们的学习动力。为此,我通过一个学期的努力,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了实验,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一、研制《自主预习卡》——我的预习,我做主  自主学习当从“预习”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