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这夏犹清和,芳草未歇的时节,我有幸来到北京,走进北京大学的课堂,成为一名教育部、财政部“国培计划——山西省农村骨干教师北京大学研修班”的学员。在这短暂的10天时间里,与多名教授、学者共同度过一段难忘的学习和交流的机会。如今静下心来梳理培训思绪和反刍培训得失,深感教师培训之路的漫长而又辛。教师培训是教师队伍建设的保障工程,是教育事业的基础工程,对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全面提高教育质量具有基础性和决定性的作用。随着新课改的稳步推进,教师必然会遇到越来越多的来自教学实践中的问题与困惑,直面这些问题,仅靠教师已有的专业素养和专家的理论指导是难以应付的。谁能成为教师成长的引领者?是教师自身,还是来自培训机构的专家?实践证明,实施“研训一体”是促进教师专业成长的重要途径。
一、“研训一体”成为教师培训的必然趋势
在过去很长的一段时间里,教师的培训主要的是理念和理论等宏观问题,培训者处于控制与主导地位,教师只是作为“被培训者”,处于消极与被动状态,教师只是知识的“旁观者”而非“参与者”,使得培训教师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得不到发挥,造成创造性的缺失。同时,培训内容与教师本人的教育实践处于分离状态,有时听专家讲座轰轰烈烈,回到实践却是“雾里看花”、“水中望月”,最终使教师对培训失去信心。这次北大研修班给我们教师的培训工作一个很大的启示:我们应该认识到,教师培训质量的提高不是靠“专家讲座——教师聆听”的单向传递活动实现的,而是靠教师通过参与、合作和在专家的指导下“研训一体”来实现的。
二、“研训一体”为教师的培训搭建平台
当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走向教育实践是时,新课程对中小学教师提出了许多新问题,这些问题的产生具有复杂性、多样性、长期性特点。而这些问题又具有及时解决、现场解决的要求。因此,新课程的问题最终需要教师自己在教育教学实践中解决。而研训一体就是一种解决教学问题的平台。
不同经历和背景的教师在自己不同的实际工作中,形成了自己对不同问题的看法,这是教师培训中重要的学习资源。因此,在教师培训中,应充分挖掘教师在职业生涯成长中所积累的经验和失败的教训以及处理许多疑难问题的智慧,使这些经验、智慧不仅为教师独享,更为重要的是让所有参训教师能够在学习中分享和共享,从中吸纳对自己有益的方面。为此,在培训中,教师的学习应是一种团体学习,它的基础是建立在教师文化的基础上教师文化为教师的工作提供了意义、支持和身份认同,而“研训一体”在内容上,可以实现互补。“研”是从问题出发,以研究完成问题的解答为目的。“训”是从主题的发展出发,从促进教师专业发展出发,通过多元化的形式达到教师素质的提高;在形式上,或辅导、或研讨、或交流、或观摩、或评优、或说课等研训形式,体现了教师“成人、在职、业余”的培训特点;在实效上,研中有训,以训促研,研中提高,可以改变以往只抓少数“尖子”、骨干教师培训忽视教师群体素质提高的倾向。在研中训,还可以为一线解决实际问题,达到训的目的。这里教研、培训是互补、共生的,通过“研训一体”的载体与平台,以问题为突破口,渗透新课程理念,最后解决问题,指导实践和改善行为为目的,适应课程改革和发展的需要,取得事半功倍的成效。
三、“研训一体”对教师培训提出的新要求
在教师培训中,如何使研训一体收到应有的效果,我们认为应考虑教师的实际按需施教。首先,以问题为起点,实行分类培训。根据教师个人发展和成长规律,我们对职业适应期、成熟期、发展期的各类教师进行合理调配和组合,实行分类培训。其次,以发展为中心,实行全员培训。培训的内容可包括:教学设计能力、课堂教学实施能力、班级组织活动能力、掌握现代教学技术能力、教学研究能力。与此同时,以教育教学实际为基本途径,让培训内容与具体的教育教学实践结合,促进每一个教师在课堂实践中提高自己驾驭课堂的能力,更好地掌握教育教学技能。再次,以教师为本,变革培训方式。可以通过走进教育家的读书活动、促进教师在学习中反思、在反思中实践、在实践中成长,还可以结合案例分析开展培训。
总之,“研训一体”的培训不同于一般的知识传授的学习过程,不同于一般理论灌输的课堂传授方式,不同于一般的教条说教的文化内涵和道德魅力。虽不能一蹴而就,但能由表及里、深入内心,起到潜移默化作用的教化之魅力。
一、“研训一体”成为教师培训的必然趋势
在过去很长的一段时间里,教师的培训主要的是理念和理论等宏观问题,培训者处于控制与主导地位,教师只是作为“被培训者”,处于消极与被动状态,教师只是知识的“旁观者”而非“参与者”,使得培训教师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得不到发挥,造成创造性的缺失。同时,培训内容与教师本人的教育实践处于分离状态,有时听专家讲座轰轰烈烈,回到实践却是“雾里看花”、“水中望月”,最终使教师对培训失去信心。这次北大研修班给我们教师的培训工作一个很大的启示:我们应该认识到,教师培训质量的提高不是靠“专家讲座——教师聆听”的单向传递活动实现的,而是靠教师通过参与、合作和在专家的指导下“研训一体”来实现的。
二、“研训一体”为教师的培训搭建平台
当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走向教育实践是时,新课程对中小学教师提出了许多新问题,这些问题的产生具有复杂性、多样性、长期性特点。而这些问题又具有及时解决、现场解决的要求。因此,新课程的问题最终需要教师自己在教育教学实践中解决。而研训一体就是一种解决教学问题的平台。
不同经历和背景的教师在自己不同的实际工作中,形成了自己对不同问题的看法,这是教师培训中重要的学习资源。因此,在教师培训中,应充分挖掘教师在职业生涯成长中所积累的经验和失败的教训以及处理许多疑难问题的智慧,使这些经验、智慧不仅为教师独享,更为重要的是让所有参训教师能够在学习中分享和共享,从中吸纳对自己有益的方面。为此,在培训中,教师的学习应是一种团体学习,它的基础是建立在教师文化的基础上教师文化为教师的工作提供了意义、支持和身份认同,而“研训一体”在内容上,可以实现互补。“研”是从问题出发,以研究完成问题的解答为目的。“训”是从主题的发展出发,从促进教师专业发展出发,通过多元化的形式达到教师素质的提高;在形式上,或辅导、或研讨、或交流、或观摩、或评优、或说课等研训形式,体现了教师“成人、在职、业余”的培训特点;在实效上,研中有训,以训促研,研中提高,可以改变以往只抓少数“尖子”、骨干教师培训忽视教师群体素质提高的倾向。在研中训,还可以为一线解决实际问题,达到训的目的。这里教研、培训是互补、共生的,通过“研训一体”的载体与平台,以问题为突破口,渗透新课程理念,最后解决问题,指导实践和改善行为为目的,适应课程改革和发展的需要,取得事半功倍的成效。
三、“研训一体”对教师培训提出的新要求
在教师培训中,如何使研训一体收到应有的效果,我们认为应考虑教师的实际按需施教。首先,以问题为起点,实行分类培训。根据教师个人发展和成长规律,我们对职业适应期、成熟期、发展期的各类教师进行合理调配和组合,实行分类培训。其次,以发展为中心,实行全员培训。培训的内容可包括:教学设计能力、课堂教学实施能力、班级组织活动能力、掌握现代教学技术能力、教学研究能力。与此同时,以教育教学实际为基本途径,让培训内容与具体的教育教学实践结合,促进每一个教师在课堂实践中提高自己驾驭课堂的能力,更好地掌握教育教学技能。再次,以教师为本,变革培训方式。可以通过走进教育家的读书活动、促进教师在学习中反思、在反思中实践、在实践中成长,还可以结合案例分析开展培训。
总之,“研训一体”的培训不同于一般的知识传授的学习过程,不同于一般理论灌输的课堂传授方式,不同于一般的教条说教的文化内涵和道德魅力。虽不能一蹴而就,但能由表及里、深入内心,起到潜移默化作用的教化之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