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我国新颁布的《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明确提出:“要培养幼儿对生活中常见的简单标记和文字符号的兴趣,利用图书、绘画和其他多种方式,引发幼儿对阅读和书写的兴趣。”因此,幼儿阅读教育是幼儿国语言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其重要任务是培养幼儿良好的阅读兴趣。本文将从创设阅读情趣、追求教学艺术、变幼儿被动学为主动学、思维训练贯彻始终、开展多侧面的游戏活动五个方面来阐述幼儿阅读兴趣的培养。
[关键词]幼儿 阅读兴趣 培养
在幼儿园阶段,阅读是指:以图画读物为主,以看、听、说有机结合为手段,从兴趣人手,萌发幼儿热爱图书的情感,丰富幼儿的阅读经验,提高阅读能力。在阅读过程中,引起幼儿阅读识字欲望,获得有关书面语言的知识,发挥想象和思维表达能力。从而为幼儿正规的书面语言学习做好准备。笔者认为,应把幼儿语言作为一种终身技能培养。重视开发幼儿阅读智力潜能,加强早期阅读能力的培养。
一、创设情趣,激发幼儿阅读兴趣
在阅读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当善于唤起并组织幼儿兴趣,一边激励他们持续地、愉快地、主动地进行阅读学习。常用的方法是设置问题情景。教师通过“导读引入”或“定向设疑”创设认识冲突,使幼儿在问题情景中产生兴趣、求知欲,以此引导幼儿去观察图书,发现问题。问题——兴趣——问题,如此相互激发,可使整个教学活动趣味横生。例如:“划圈圈的小鸭?”——“小鸭游泳时怎么会划圓圈?”——“划圈圈的小鸭有没有本领?”层层设置问题,让幼儿带着问题去观察、思考、讨论、解疑。在活动过程中,幼儿始终保持浓厚的阅读兴趣。
二、追求教学艺术,吸引幼儿阅读兴趣
经验表明,一堂生动、活泼、形象、有趣的课,必然能调动幼儿的学习兴趣。要做到这一点,我们追求教师言语、动作、表情在教学方法上的适度运用。寓乐于学,寓学于乐。例如:《剪窗花》(中班)的教学中,教师与幼儿在观察图时,共同扮演图片中的角色(小妹妹、老鼠、小猫),边看边说边做,从而使幼儿在模仿体验中快乐地开展阅读学习,使幼儿在阅读中动静交替,从“不愿读”到“愿意读”,从“被动学”到“主动学”,开启了主动阅读的大门。同时,为了引发幼儿阅读兴趣,教师要巧妙地安排不同难易程度、不同类型的阅读材料,让儿歌式的图书阅读材料和故事式的图书阅读材料轮流出现,让幼儿学习不同的语言表达方式,获得不同的语言经验并感受阅读活动的有趣性。
三、变幼儿被动学为主动学,培养幼儿阅读兴趣
教学过程是教与学的双边活动,幼儿语言教育中十分强调尊重幼儿语言学习的主体地位,幼儿阅读教学活动也同样如此。而幼儿的主体地位离不开教师的主导作用。教师有的放矢的言语指导是幼儿理解读物内容的关键。幼儿阅读教学模式,应着眼于在注重幼儿主体地位的同时,突出强调教师的主导作用。阅读教学中教师要注意为幼儿提供良好的语言信息和阅读氛围。引导幼儿与图书中展示的人、事、物相互作用,积极主动地去感知理解、探索发现、思考迁移,从而真正地提高幼儿语言理解能力,发展想象力、思维力。教师要通过环境创设、提问暗示、讲述示范和形式多样地组织形式来激发幼儿的主体意识。教师可以采用“欲擒故纵”“逆向思维”等方法,使幼儿的学习主动性、积极性在阅读过程中充分焕发出来,表现出主动翻阅、检索查阅、快速查寻、大胆质疑、积极讨论等主动学习的态度和主动阅读的能力。唯有这样,才能更好地确立幼儿在阅读中的主体地位,充分发挥幼儿的自主性、能动性、创造性,实现其语言能力以及其他相关素质生动活泼地发展。如:在阅读前,先提出问题,让幼儿带着寻求答案的心理有意识地去阅读图书。如故事《树叶》教学中,我请幼儿猜一猜:小动物们捡了树叶会怎么玩?在幼儿纷纷提出自己的看法后,请孩子们看看书上到底是怎么说的。有些故事则可在故事中间设置悬念,由教师先讲故事,到紧要关头突然刹车,接下来的结果呢?请小朋友看书吧!这时,孩子们往往急不可待地打开书本仔细看。由此幼儿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被充分地调动起来了。
四、思维训练贯彻始终,促进幼儿阅读兴趣的发展
在早期阅读活动中,认真仔细地进行画面观察具有很大意义。观察可以帮助幼儿获得丰富的感性材料,可以帮助幼儿理解那些不易掌握的书面语言知识,而在观察中,只有通过思维才能把大量的感性材料、具体的图像等化为幼儿内在的认知结构,形成幼儿阅读的能力。根据幼儿思维发展规律,在阅读过程中,教师应当把感知观察与思维二者统一起来,即在感知观察中加强思维,在思维中利用感知观察。做到阅读教学中的“五到”,眼到、耳到、口到、手到、心到,使幼儿在整个阅读过程中“听中有思”“阅前有思”“说前必思”,逐步地学会分析、判断、推理、归纳等思维方法,有效地提高幼儿阅读认知能力,从而使幼儿的阅读兴趣得到发展,如:阅读预测能力。在《乌鸦和狐狸》(大班)的阅读活动中,首先让幼儿“阅前有思”,进行读物内容的预测:乌鸦和狐狸碰到一起会发生什么事?随后在查阅图书中对预测加以证实。继而让幼儿“说前必思”,进行内在迁移,展开丰富的想象。整个阅读教学活动中,幼儿求异创新思维能力获得了良好的培养,同时幼儿的阅读兴趣得到有效的发展。
五、开展多侧面的游戏活动,巩固幼儿的阅读兴趣
在阅读活动中“和字宝宝做游戏”很受幼儿欢迎。游戏方法多种多样,有看图猜字、字图配对、点字圖宇等等,这些可以帮助幼儿学习获得前识字经验,提高幼儿对文字的敏感程度,培养他们喜欢认读的情感。幼儿的特点是好动、好模仿,因此每当阅读内容中出现有趣的角色或动作时,我就鼓励孩子们学学样子,孩子们对此乐而不疲。活动后,我又提供一些简单的道具,开始了表演游戏。当孩子们戴上头饰,拿上道具表演故事时,台上台下相互呼应,时而全神贯注,时而手舞足蹈,乐不可支,幼儿对这些游戏的浓厚兴趣,不知不觉中也有效地促进他们主动地参与到学习中去。
总之,幼儿阅读的真正意义不在于“书”本身,而在于阅读的过程。对于幼儿来说,书是一种玩具,从小多接触书籍和文字,经过适当的指导,幼儿凭借色彩、图像和成人的言语以及文字来理解以图为主的低幼儿童读物,逐渐知道书的内容,在欣赏中产生喜欢的情绪,而后发展为主动地找书、念书。所以,我们的幼儿阅读不是把识字作为唯一的内容和方式,而是在培养幼儿欣赏、讲述和朗诵等多种能力的文学活动中,让幼儿了解一些有关书面语言的信息,增强对阅读活动的兴趣,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实现文学活动在幼儿教育中的价值功能。
[关键词]幼儿 阅读兴趣 培养
在幼儿园阶段,阅读是指:以图画读物为主,以看、听、说有机结合为手段,从兴趣人手,萌发幼儿热爱图书的情感,丰富幼儿的阅读经验,提高阅读能力。在阅读过程中,引起幼儿阅读识字欲望,获得有关书面语言的知识,发挥想象和思维表达能力。从而为幼儿正规的书面语言学习做好准备。笔者认为,应把幼儿语言作为一种终身技能培养。重视开发幼儿阅读智力潜能,加强早期阅读能力的培养。
一、创设情趣,激发幼儿阅读兴趣
在阅读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当善于唤起并组织幼儿兴趣,一边激励他们持续地、愉快地、主动地进行阅读学习。常用的方法是设置问题情景。教师通过“导读引入”或“定向设疑”创设认识冲突,使幼儿在问题情景中产生兴趣、求知欲,以此引导幼儿去观察图书,发现问题。问题——兴趣——问题,如此相互激发,可使整个教学活动趣味横生。例如:“划圈圈的小鸭?”——“小鸭游泳时怎么会划圓圈?”——“划圈圈的小鸭有没有本领?”层层设置问题,让幼儿带着问题去观察、思考、讨论、解疑。在活动过程中,幼儿始终保持浓厚的阅读兴趣。
二、追求教学艺术,吸引幼儿阅读兴趣
经验表明,一堂生动、活泼、形象、有趣的课,必然能调动幼儿的学习兴趣。要做到这一点,我们追求教师言语、动作、表情在教学方法上的适度运用。寓乐于学,寓学于乐。例如:《剪窗花》(中班)的教学中,教师与幼儿在观察图时,共同扮演图片中的角色(小妹妹、老鼠、小猫),边看边说边做,从而使幼儿在模仿体验中快乐地开展阅读学习,使幼儿在阅读中动静交替,从“不愿读”到“愿意读”,从“被动学”到“主动学”,开启了主动阅读的大门。同时,为了引发幼儿阅读兴趣,教师要巧妙地安排不同难易程度、不同类型的阅读材料,让儿歌式的图书阅读材料和故事式的图书阅读材料轮流出现,让幼儿学习不同的语言表达方式,获得不同的语言经验并感受阅读活动的有趣性。
三、变幼儿被动学为主动学,培养幼儿阅读兴趣
教学过程是教与学的双边活动,幼儿语言教育中十分强调尊重幼儿语言学习的主体地位,幼儿阅读教学活动也同样如此。而幼儿的主体地位离不开教师的主导作用。教师有的放矢的言语指导是幼儿理解读物内容的关键。幼儿阅读教学模式,应着眼于在注重幼儿主体地位的同时,突出强调教师的主导作用。阅读教学中教师要注意为幼儿提供良好的语言信息和阅读氛围。引导幼儿与图书中展示的人、事、物相互作用,积极主动地去感知理解、探索发现、思考迁移,从而真正地提高幼儿语言理解能力,发展想象力、思维力。教师要通过环境创设、提问暗示、讲述示范和形式多样地组织形式来激发幼儿的主体意识。教师可以采用“欲擒故纵”“逆向思维”等方法,使幼儿的学习主动性、积极性在阅读过程中充分焕发出来,表现出主动翻阅、检索查阅、快速查寻、大胆质疑、积极讨论等主动学习的态度和主动阅读的能力。唯有这样,才能更好地确立幼儿在阅读中的主体地位,充分发挥幼儿的自主性、能动性、创造性,实现其语言能力以及其他相关素质生动活泼地发展。如:在阅读前,先提出问题,让幼儿带着寻求答案的心理有意识地去阅读图书。如故事《树叶》教学中,我请幼儿猜一猜:小动物们捡了树叶会怎么玩?在幼儿纷纷提出自己的看法后,请孩子们看看书上到底是怎么说的。有些故事则可在故事中间设置悬念,由教师先讲故事,到紧要关头突然刹车,接下来的结果呢?请小朋友看书吧!这时,孩子们往往急不可待地打开书本仔细看。由此幼儿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被充分地调动起来了。
四、思维训练贯彻始终,促进幼儿阅读兴趣的发展
在早期阅读活动中,认真仔细地进行画面观察具有很大意义。观察可以帮助幼儿获得丰富的感性材料,可以帮助幼儿理解那些不易掌握的书面语言知识,而在观察中,只有通过思维才能把大量的感性材料、具体的图像等化为幼儿内在的认知结构,形成幼儿阅读的能力。根据幼儿思维发展规律,在阅读过程中,教师应当把感知观察与思维二者统一起来,即在感知观察中加强思维,在思维中利用感知观察。做到阅读教学中的“五到”,眼到、耳到、口到、手到、心到,使幼儿在整个阅读过程中“听中有思”“阅前有思”“说前必思”,逐步地学会分析、判断、推理、归纳等思维方法,有效地提高幼儿阅读认知能力,从而使幼儿的阅读兴趣得到发展,如:阅读预测能力。在《乌鸦和狐狸》(大班)的阅读活动中,首先让幼儿“阅前有思”,进行读物内容的预测:乌鸦和狐狸碰到一起会发生什么事?随后在查阅图书中对预测加以证实。继而让幼儿“说前必思”,进行内在迁移,展开丰富的想象。整个阅读教学活动中,幼儿求异创新思维能力获得了良好的培养,同时幼儿的阅读兴趣得到有效的发展。
五、开展多侧面的游戏活动,巩固幼儿的阅读兴趣
在阅读活动中“和字宝宝做游戏”很受幼儿欢迎。游戏方法多种多样,有看图猜字、字图配对、点字圖宇等等,这些可以帮助幼儿学习获得前识字经验,提高幼儿对文字的敏感程度,培养他们喜欢认读的情感。幼儿的特点是好动、好模仿,因此每当阅读内容中出现有趣的角色或动作时,我就鼓励孩子们学学样子,孩子们对此乐而不疲。活动后,我又提供一些简单的道具,开始了表演游戏。当孩子们戴上头饰,拿上道具表演故事时,台上台下相互呼应,时而全神贯注,时而手舞足蹈,乐不可支,幼儿对这些游戏的浓厚兴趣,不知不觉中也有效地促进他们主动地参与到学习中去。
总之,幼儿阅读的真正意义不在于“书”本身,而在于阅读的过程。对于幼儿来说,书是一种玩具,从小多接触书籍和文字,经过适当的指导,幼儿凭借色彩、图像和成人的言语以及文字来理解以图为主的低幼儿童读物,逐渐知道书的内容,在欣赏中产生喜欢的情绪,而后发展为主动地找书、念书。所以,我们的幼儿阅读不是把识字作为唯一的内容和方式,而是在培养幼儿欣赏、讲述和朗诵等多种能力的文学活动中,让幼儿了解一些有关书面语言的信息,增强对阅读活动的兴趣,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实现文学活动在幼儿教育中的价值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