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心真意教“真语文”

来源 :语文周报·教研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usuowei210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教“真语文”!难道我们教师以前教的都是“假语文”?难道我们学生以往学的都是“虚语文”?您先别着急说“不”,这个还真不好说。
   何为“真语文”?有教育工作者曾这样指出:真语文是按照语文学科规律、特点和学生认知规律来进行教学的语文。真语文提倡重视语文文字学科规律,围绕字、词、句、层、段,语、修、逻、文、篇进行真真实实的教学。真语文,不是学派,是一种理念,追求教真识,求真知,说真话,做真人。
   以此作为标准,恐怕有些教师的语文课还真算不上“真语文”课。反观我们的语文课堂,课堂之中看似“热热闹闹”,实际教学效果却收效甚微;小组合作貌似“轰轰烈烈”,学生能力培养却浅尝辄止。学生回答问题,说假话,言空话,缺乏真情实感。教师组织教学,浮表面,重形式,缺少扎实有效。我们的语文课堂,有时候“假”的东西太多,“虚”的成分太重,既不利于语文课堂教学改革的发展,又不利于学生的健康成长。由此看来,呼唤真实的课堂,追求课堂的真实,鼓励学生真读、真说、真写、真评、真赞,真心真意教“真语文”,是很有必要的。
   怎样做才是教“真语文”?语文课堂教学,必须遵循语文学科规律,尊重学生认知规律,鼓励教师与学生双方,真实表达,真意倾听,真情互动,真诚评价。重形象,重过程,重细节,重生成。我们不妨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努力。
   真心真意教“真语文”,首先要把住语文的“真脉”。《小学语文课程标准》这样定义语文课程的性质: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和实践性课程。如何学习和运用语言文字?语文,就是“语”和“文”,“语”即读和说,“文”即写字和写作。语文课堂教学,首先就是要读书,读课文,争取做到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其次,精心进行教学设计,鼓励学生真实地表达,引导学生完整地表述。第三,扎扎实实地开展写字和习作教学。教师可以放权给学生,但不能完全放权给学生!语文课,不应该充斥过多的小组合作,不允许存在过多的探究学习。扎扎实实地开展朗读教学,踏踏实实地进行习作指导,这才是语文课堂的“真脉搏”,这才是语文教学的正路子。
   真心真意教“真语文”,还要引导学生品出语文的“真味”。真语文提倡重视语文文字学科规律,围绕字、词、句、层、段,语、修、逻、文、篇进行真真实实的教学。这十个字,看似简单,但分量很重。语文课,教什么?就是教这十个字。语文课的真实“味道”是什么?还是这十个字。语文教师,只有时刻将这十个字放在眼里,说在嘴上,记在心间,印在脑内,才能将语文教得真实,学生才能学得扎实,语文课堂才会变得厚实。
   真心真意教“真语文”,最重要的是引導学生悟出语文的“真道”。《小学语文课程标准》在课程总目标中指出:在语文学习过程中,培养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和健康的审美情趣,发展个性,培养创新精神和合作精神,逐步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和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语文课,在引导学生写好生字、读好课文、写好习作的基础上,最重要的还是要对学生进行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教育。文章中那方正俊秀的汉字,看似冰冷无情,实则蕴藏着深厚的底蕴;课本上那排列整齐的语句,看似默默无闻,实则包含着丰富的感情。语文课的“真道”是什么?那就是向学生传递最朴的真,最纯的善,最凡的美!教师要创设真情境,引导学生表达真感受,鼓励孩子表述真情感,启发学生获得真收获。
   真情真境真感受,真教真练真收获,真实再现“真语文”。“真语文”,好似一朵清水芙蓉,“本真”才是它真正的魅力;“真语文”,犹如一条潺潺小溪,“清澈”才是它真实的面目;“真语文”,好像一朵悠悠白云,“纯洁”才是它本来的特质;“真语文”,就像一杯淡淡清水,“朴素”才是它自然的味道……
   认真教语文,只是将语文教对;用心教语文,才能将语文教好。真心真意教“真语文”,踏踏实实“真教”语文。
其他文献
实施语文教学改革,打造高效课堂的一个重要途径,就是开展小组合作学习,这种以自学、互学、展学、拓学为主的教学模式,极大地调动学生全员参与、主动参与、互帮互助,有利于班级学生快速整体提高、快速整体推进。但是,要使整个过程流畅、有序、效果明显,教师的首要任务是备好导学案。那么,怎样设计导学案、使用好导学案呢?要根据本班实际情况、班级的学习情况、学生实践能力的强弱而定,不能盲目地照搬别人的导学案,要做到量
期刊
语文教学,其主要目的是提升学生的语文学科核心素养,其中,思维的发展和提升尤为关键。笔者在教学实践中,以问题为引领,不断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现以《老王》的教学为例做一阐释。   一、做好背景分析   教学背景分析是教学设计的主要依据,主要包括课程标准分析、教材分析、学情分析。   (一)课程标准分析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明确中指出,第四学段学生能够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
期刊
周末,我在小区里骑着自行车,骑到了我家单元楼下时,一个黑影从我头上快速飞过,吓得我一哆嗦。放眼望去——原来是一只燕子呀!我好奇地跟着燕子绕了小区一圈,又回来了。只见这只燕子飞进了我家单元的楼道里,我仔细一看,原来这只燕子正在小区里寻找树枝和草叶来搭建它的“家”呀!这一幕把我深深地感动了。于是,我决定来观察它们的日常生活。   第二天,我早早地起床了,吃完早飯就去单元楼道里观察。我看见一只大燕子嘴
期刊
我是一只八个月大的鹿犬。那天,我被一个陌生的男人带到了一个名叫“狗市”的地方。我能看到外面有各式各样、比我更漂亮的狗狗。即使住的吃的都还不错,但我从来就没有感觉到快乐。也许,我连快乐是什么都不知道吧。   那天,我像平常一样看着箱子外面不变的人群,就在这时,我的视线被一个十岁左右的小女孩挡住了——“爷爷您看!这个小狗狗好可爱呀!”小女孩用她那双炯炯有神的大眼睛盯着我。“好!就它了!”“太好咯!谢
期刊
小时候,我很喜欢和爷爷住在一起,整日听他吟诵各种唐诗。久而久之,在爷爷的熏陶之下,我也变得诗情画意起来,也常常会主动地读起各种唐诗。   一次,爷爷教了我一首《长歌行》,其中一句最令我欣赏:“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这句话简洁明了,一针见血地告诉我们,要好好珍惜现在的大好时光,不要浪费它,要不然等老了再学就来不及了,只能留下满腔的悲伤。这首诗中的“青青园中葵,朝露待日晞”使我很困惑,因为我不懂
期刊
在学生成长的关键期,教师要引领学生去发现、思考、质疑、交流,唤醒学生的内在表达需求,让学生在批判中形成有广度、有深度的理解。教师要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让学生通过阅读呈现内心真实的想法,让自己的思考变得更有序,学会用批判性的眼光去分析、评价问题,产生理性的思考,丰富自己的内心世界,从而提高阅读与思维的能力。教师要借助对话交流,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唤醒学生对生活的热爱,促进他们批判性思维的发展。  
期刊
要让学生喜欢写作,首先要明确各年段写作教学的要求。第一、第二学段从写话、习作入手,降低了起始阶段的难度,重在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和自信心。教学中,我们要先从指导学生说写一句完整、通顺的话开始,慢慢提高要求,指导他们认真观察、思考,然后用上学过的新鲜词语、关联词、修辞手法等说写一句具体、生动的话,要求学生说真话、实话、心里话,不说假话、空话、套话。再指导学生围绕一个意思说写几句话。激发学生展开联想和想
期刊
《新课标》对中小学名著阅读有明确的要求:“九年级课外阅读的总量应在400万字以上。”对七到九年级学生,要求更为明确:“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260万字,每学年阅读两三部名著。”如何激发学生阅读名著的兴趣,使他们形成良好的阅读习惯,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达到“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的目的?下面针对名著导读谈谈我的想法和做法。   一、让名著阅读走进课堂,发挥教师的“导读”作用   我和学生们积极
期刊
小学低年级是学生学习阅读的起步阶段,这一阶段的阅读将对学生终生的阅读兴趣、阅读能力起到奠基作用。《语文课程标准》对于低年级学生,要求他们喜欢阅读,感受阅读的乐趣,在阅读过程中获得初步的情感体验,积累成语和格言警句,背诵优秀诗文等。这个目标对于低年级学生来说,还是有一定难度的。如何引导他们完成阅读目标,培养阅读兴趣和习惯,我觉得应做到以下几个方面。   一、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1.从教师范读
期刊
课前三分钟对于一堂语文课来说,就如同精彩的大戏拉开帷幕的那一瞬,奠定了学生对课堂的初步感知。新课程语文标准要求语文课堂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所以课前三分钟活动就承载了语文模块活动的精髓。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指出:“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