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把握基本流程
小组合作教学就是把一个班的学生分成若干小组,在教师的指导下,合作学习,共同达成学习目标的教学活动。小组合作学习要把握以下几个基本要点:
一是科学分组。首先是确定分组办法。一般主要采用三种分组方式:第一种是自由组合,由老师定小组人数(一般为3~6人/组),学生自由选择,组合成学习小组;第二种是抽签定组,由老师定小组数和每组人数,组员由学生抽签而定;第三种是老师编排,由老师根据学生学习能力和特点来编排小组。然后根据教学内容的难度、学生的意愿和学习形式(课内与课外),选择分组办法。不管是哪种分组办法,每次活动,每个小组都要安排一名小组长,负责组织学习活动。
二是实施步骤。基本步骤依次是:第一、目标定向。教师提出学习目标,布置学习内容。第二、组内学习、交流。首先是学生个体自主学习、独立思考,然后再进行组内交流。教师轮流参与各组的谈论、交流。第三、组际交流。各小组选派代表汇报小组学习结果,然后根据不同的结果进行讨论。第四、教师小结。根据各组的讨论情况,教师进行小结,并引导学生进行知识归纳。第五、课外学习。教师布置课外学习任务,主要是由小组合作完成的探究性作业。
三是多元评价。教学评价的目的不仅是对学习目标达到程度的评价,更重要的是,通过评价激励学生参与协作学习的过程。
二、明确教学目标
在确定运用分组合作教学之前,也要结合高中数学课的特殊性,要根据数学教学规律来提出教学目标任务,避免教学盲目性,使学生明确学习目标。在教学“正弦定理”,教师首先给学生指明一个方向,即我们先通过特殊例子检验成立,如图1。
图1
验证之后,那么,老师提问那么任意三角形是否有呢?让学生分组讨论,进行互动,每组画一个三角形,度量出三边和三个角度数值,通过实验数据计算,比较、、这几个数的近似值。同时,教师借助多媒体演示随着三角形任意变换,、、的值仍然保持相等。这时,我们猜想:==。通过证明这一猜想,得出定理:在一个三角形中,各边和它所对角的正弦的比相等,即:。我们把这条性质称为正弦定理。为了深化认识,再启发同学运用还有其它方法证明这一定理。通过分组运用“作高法”“等积法”“外接圆法”等平面几何方法证明正弦定理,使学生成為正弦定理的“发现者”和“创造者”。
三、激发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教学可以通过从学生日常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引入,激发学生思维,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调动学习的积极性。在教学“等比数列的前n项和”时,我们首先引入 “棋盘上的数学”的例子:在古印度,有个名叫西萨的人,发明了国际象棋,当时的印度国王大为赞赏,对他说:我可以满足你的任何要求。西萨说:请给我棋盘的64个方格上,第一格放1粒小麦,第二格放2粒,第三格放4粒,往后每一格都是前一格的两倍,直至第64格。国王令宫廷数学家计算,结果出来后,国王大吃一惊。为什么呢?此时教师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西萨要的是多少粒小麦吗?引导学生写出麦粒总数1+2+22+23+……+263。带着这样的问题,学生很快就会动手算了起来,他们想到用计算器依次算出各项的值,然后再求和。然而,学生运用这一传统的计算方法,很快出现了学习的障碍,繁难的情境激起了学生的求知欲,迫使学生急于寻求解决问题的新方法。接着,老师让同学们分组合作学习,并且提问:是什么数列?有何特征?应归结为什么数学问题呢?共同探究问题:设 S64=1+2+22+23+……+263,记为(1)式,如果我们把每一项都乘以2,就变成了它的后一项, 2S64=2+22+23+……+263+264记为(2)让学生充分地比较。经过比较、研究,学生发现:(1)、(2)两式有许多相同的项,把两式相减,相同的项就消去了,得到S64=264-1。这样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从特殊到一般,从已知到未知,步步深入,让学生自己探究公式,这一公式探索过程有效地培养了学生思维的深刻性、
四、创设和谐氛围
在教学“圆锥曲线定义的运用”,我们可以通过练习题为例:
设点Q是圆C:上动点,点A(1,0)是圆内一点,AQ的垂直平分线与CQ交于点M,求点M的轨迹方程。若将点A移到圆C外,点M的轨迹会是什么?,如图2
图2
参与这由教师提出问题,激发学生积极思考,引导他们运用已有的知识经验,利用合情推理来自行获取新知识。通过分组讨论,集体修正。最后,将根据学生解决问题的情况进行小结,概括出问题的正确答案,并指出学生自己解题方法的优缺点。
小组合作教学是高中学生喜闻乐见的一种教学形式。在高中数学课堂,实施小组合作教学,为学生创造宽松愉悦的学习情境,为学生提供了在课堂上互帮互学的客观条件,提供了多于以往的自主学习的机会。在这人人参与的学习过程,人人有机会发言,人人有机会参与竞赛,人人做学习的主人,学生的主体能动作用得到了充分的发挥。
小组合作教学就是把一个班的学生分成若干小组,在教师的指导下,合作学习,共同达成学习目标的教学活动。小组合作学习要把握以下几个基本要点:
一是科学分组。首先是确定分组办法。一般主要采用三种分组方式:第一种是自由组合,由老师定小组人数(一般为3~6人/组),学生自由选择,组合成学习小组;第二种是抽签定组,由老师定小组数和每组人数,组员由学生抽签而定;第三种是老师编排,由老师根据学生学习能力和特点来编排小组。然后根据教学内容的难度、学生的意愿和学习形式(课内与课外),选择分组办法。不管是哪种分组办法,每次活动,每个小组都要安排一名小组长,负责组织学习活动。
二是实施步骤。基本步骤依次是:第一、目标定向。教师提出学习目标,布置学习内容。第二、组内学习、交流。首先是学生个体自主学习、独立思考,然后再进行组内交流。教师轮流参与各组的谈论、交流。第三、组际交流。各小组选派代表汇报小组学习结果,然后根据不同的结果进行讨论。第四、教师小结。根据各组的讨论情况,教师进行小结,并引导学生进行知识归纳。第五、课外学习。教师布置课外学习任务,主要是由小组合作完成的探究性作业。
三是多元评价。教学评价的目的不仅是对学习目标达到程度的评价,更重要的是,通过评价激励学生参与协作学习的过程。
二、明确教学目标
在确定运用分组合作教学之前,也要结合高中数学课的特殊性,要根据数学教学规律来提出教学目标任务,避免教学盲目性,使学生明确学习目标。在教学“正弦定理”,教师首先给学生指明一个方向,即我们先通过特殊例子检验成立,如图1。
图1
验证之后,那么,老师提问那么任意三角形是否有呢?让学生分组讨论,进行互动,每组画一个三角形,度量出三边和三个角度数值,通过实验数据计算,比较、、这几个数的近似值。同时,教师借助多媒体演示随着三角形任意变换,、、的值仍然保持相等。这时,我们猜想:==。通过证明这一猜想,得出定理:在一个三角形中,各边和它所对角的正弦的比相等,即:。我们把这条性质称为正弦定理。为了深化认识,再启发同学运用还有其它方法证明这一定理。通过分组运用“作高法”“等积法”“外接圆法”等平面几何方法证明正弦定理,使学生成為正弦定理的“发现者”和“创造者”。
三、激发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教学可以通过从学生日常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引入,激发学生思维,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调动学习的积极性。在教学“等比数列的前n项和”时,我们首先引入 “棋盘上的数学”的例子:在古印度,有个名叫西萨的人,发明了国际象棋,当时的印度国王大为赞赏,对他说:我可以满足你的任何要求。西萨说:请给我棋盘的64个方格上,第一格放1粒小麦,第二格放2粒,第三格放4粒,往后每一格都是前一格的两倍,直至第64格。国王令宫廷数学家计算,结果出来后,国王大吃一惊。为什么呢?此时教师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西萨要的是多少粒小麦吗?引导学生写出麦粒总数1+2+22+23+……+263。带着这样的问题,学生很快就会动手算了起来,他们想到用计算器依次算出各项的值,然后再求和。然而,学生运用这一传统的计算方法,很快出现了学习的障碍,繁难的情境激起了学生的求知欲,迫使学生急于寻求解决问题的新方法。接着,老师让同学们分组合作学习,并且提问:是什么数列?有何特征?应归结为什么数学问题呢?共同探究问题:设 S64=1+2+22+23+……+263,记为(1)式,如果我们把每一项都乘以2,就变成了它的后一项, 2S64=2+22+23+……+263+264记为(2)让学生充分地比较。经过比较、研究,学生发现:(1)、(2)两式有许多相同的项,把两式相减,相同的项就消去了,得到S64=264-1。这样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从特殊到一般,从已知到未知,步步深入,让学生自己探究公式,这一公式探索过程有效地培养了学生思维的深刻性、
四、创设和谐氛围
在教学“圆锥曲线定义的运用”,我们可以通过练习题为例:
设点Q是圆C:上动点,点A(1,0)是圆内一点,AQ的垂直平分线与CQ交于点M,求点M的轨迹方程。若将点A移到圆C外,点M的轨迹会是什么?,如图2
图2
参与这由教师提出问题,激发学生积极思考,引导他们运用已有的知识经验,利用合情推理来自行获取新知识。通过分组讨论,集体修正。最后,将根据学生解决问题的情况进行小结,概括出问题的正确答案,并指出学生自己解题方法的优缺点。
小组合作教学是高中学生喜闻乐见的一种教学形式。在高中数学课堂,实施小组合作教学,为学生创造宽松愉悦的学习情境,为学生提供了在课堂上互帮互学的客观条件,提供了多于以往的自主学习的机会。在这人人参与的学习过程,人人有机会发言,人人有机会参与竞赛,人人做学习的主人,学生的主体能动作用得到了充分的发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