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变废为宝”,让美伴你成长

来源 :小学教学研究·教研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aya_tush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20世纪60年代起,装置艺术作为一种艺术形式,在短短几十年里已经成为当代前卫艺术中重要的艺术样式。传统艺术大师们把装置艺术作为一种创新方式运用,把自己的艺术作品引入到装置性的组合中。同时,新课程标准要求美术课程注重“综合·探索”领域的学习,装置艺术给了校园文化建设以新的灵感,给了基层美术教师新的课题、新的视角。
  【关键词】装置艺术 小学美术教学 交互设计 用户体验
  装置艺术,通常是指通过错置、悬空、分割、集合、叠加等手法对现成物品予以重新建构,置放于新的场景空间中,并赋予其新的意义指向的一种艺术创造和展示方式。简单地说,装置艺术就是艺术家在特定的空间环境里,将人们生活中已经消费或尚未消费过的物质文化实体进行有效选择、改造、组合形成艺术性的展示,令其呈现出具有一定精神文化意蕴的新的展示个体或群体的艺术形态。
  一、校园装置,孕育学生心灵之美
  校园装置艺术其实就是通过学生把非艺术的现成品,主要是身边的废旧材料加工利用,进而创造出一个主体性的作品在校园中展现。因此,校园装置艺术最重视媒介材料的潜在艺术表现力的选择,重视对媒介材料的艺术表现可能与这种材料原有的生活意向之间的关联。木板、易拉罐、铁皮、玻璃瓶、沙子、鞋帽等媒介通過学生的想象创作升华为“艺术性话语”,成为校园文化艺术人文精神与创造精神的载体。小学美术课程中有很多手工课程和绘画设计课程的第二课时,可以与装置艺术相结合,进行“综合·探索”领域的学习。
  小学美术教材中涵盖了许多让学生动手、动脑,体现个性的手工制作和绘画内容,如一年级上册《新花布新花衣》《拼拼插插》《玩泥巴》《站起来站起来》等;一年级下册《雕泥板》《美丽的盘子》《转转儿》《送你一个小书签》《叶子片片》等;二年级上册《贺卡》《小挂件》《实物拼贴》《印出来》《纸线绳》《青花盘》等;二年级下册《神奇的瓦楞纸》《动物朋友(二)》《花儿朵朵(二)》《树上树下(二)》《虫虫虫(二)》《各式各样的椅子(二)》等;三年级《色彩的明度渐变》《点彩游戏》《形形色色的人》《装饰瓶》《重复的形》《渐变的形》;四年级《色彩的对比与和谐》《穿穿编编》《纸卷魔术》《巧包装》;五年级《柱状雕刻》《广告和招贴画》《环境小设施二》;六年级《我种的植物》《蔬菜》《人物装饰画》《爸爸妈妈》《奇思妙想》《实物标识》。这些内容都是利用一些废旧物品进行绘画设计制作的课程,教师稍加修改调整都可以形成结合校园环境进行装置艺术展示的课程。
  教师在教学中还可以设立一个固定的主题,如人物类,可以以“孩子的成长记忆”为主题。在校园中设计一面时光墙,将《这就是我》《新花布新衣服》《三百六十行》《人物装饰画》《爸爸妈妈》《瞧这一家子》几个课程作为一个教学模块。低年级学生可以用油画棒在深色卡纸上作画,将自己小时候穿过的废旧衣服进行裁剪、粘贴;中、高年级学生可以在油画框上用水粉或丙烯颜料进行人物创作并用废旧衣物进行粘贴设计,从而创作出自己想要的人物装饰作品。从低、中、高三个年级进行分层教学,最后将学生制作的作品展示在时光墙中,设计成一个有趣的校园装置艺术作品。教师也可以设立一个固定的材料,如我们常见的瓶子、易拉罐等。小学美术课程中的《我爱运动》《柱状雕刻》《线的魅力》等课程,可以将用过的易拉罐黏起来,制作出一些运动的人物形象雕塑作品,再将这些学生做好的装置艺术作品摆放在学校的操场旁边,形成一组运动人物的校园装置艺术。而日常生活中用来装饮料的玻璃瓶,我们可以将超轻黏土用泥条盘筑法对瓶子进行装饰,还可以添加上眼睛、鼻子等,这样的制作课程可以与美术课程中的《小挂件》《装饰瓶》《表情夸张的脸》等课程结合,根据不同年级不同学生的特点进行细化设计。学生通过动手尝试制作,直观地感受到手工制作和生活的紧密联系。
  教师应与学生一起欣赏、学习、引导、探究、创作。学生的心灵之美,正在通过各种有趣的手工制作展现各种不同的韵味。动手能力的不断提高,对学生的学习能力,左右脑开发都将有很大的帮助。教师可将生活中的各种废旧物品通过学生的巧手进行旧物改造,结合课程进行合理的规划设计,制作出各种有趣的装置艺术作品,丰富学生的课程文化。
  二、校园装置,呼唤童年本真之趣
  小学阶段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动手能力都处于学习发展的阶段,许多学校手工类美术课的课时安排得都很少,大部分教师都觉得手工做起来很麻烦、上课纪律也不好、对于低年段学生还有一定危险,久而久之导致学生失去了发现的眼睛和灵巧的双手,学生自己不会动手制作也不知道可以用哪些废旧材料去制作。校园应该是学生成长的伊甸园,教师应该将童年还给学生,让学生在自己的校园里感受自己的手工创作作品为校园带来的美感。
  装置艺术通过强化艺术的表达形式,从而展现更多的情感内容。装置艺术所能构造的是一个情感空间的场域。而校园装置艺术,正在呼唤童年本真之趣。给学生童年生活一个适合孩子本真的校园环境,注重学生的体验感受,已经成为很多学校校园文化建设的重点。艺术源于生活,主要是指由生活而来的体验,以及由这种体验所激发出来的情感,校园装置艺术,恰好给了这样的情感予以表达的场所。将废旧资源再利用,变废为美,利用各种手段和形式引导学生一起研究创造,通过课题研究,加深学生对环保重要性的认识,启发学生寻找、利用身边的废旧资源,进行装置艺术设计,从而美化校园,提高学生的环保意识。教学过程中,教师应特别注重以学生为主体的研讨和探索,要求学生灵活运用各个学科的知识设计探究性活动的方案,进行制作、表现和展示,唤起学生对未知领域的探究欲望。校园装置艺术,通过学生自己动手进行设计体验,让学生作为学校的主人,装扮自己的家园。校园装置艺术,正是通过这种感知形式,让学生在校园生活中感受其品质,领悟创造者的意图,同时让学生与校园产生精神交流,将校园真正还给学生。
  三、校园装置,点亮学生艺术生活
  校园生活陪伴学生渡过了大部分的童年,通过学生之手,打造有趣的校园环境,对于空间知觉能力和动手能力较差的小学生实施“校园装置艺术”与美术教材的结合是很有必要的。
  为了打造融艺术与生活于一体的校园文化环境,让学生在与艺术亲密接触的过程中受到潜移默化的熏陶,学校将美术学科的“装置艺术”拓展到校园工作的方方面面,全面打造校园装置艺术特色,点亮学生的艺术生活,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以课堂教学为阵地,革新装置理念,美术组教师通过美术教材与“装置艺术”的梳理和整合,全面落实“校园装置”特色理念。教师在设计中更多地关注学生的生活世界与兴趣特点,努力落实“艺术源于生活,又回归于生活”的装置理念。以校园文化为依托,搭建装置平台,装置艺术文化建设可以分为校园、办公室、教室三个板块。校园板块,学校统一规划,师生根据美术课程进行自主设计;办公室板块可以着重体现不同学科特点及团队文化,以教师特色为依托;教室板块讲究个性,每个班级的主题不同,各有特色。
  一个更注重用户体验、以学生为主体,还学生本真童年的校园才是学生们真正喜爱的伊甸园。校园装置艺术与美术课程相结合只是给了一线美术教师一个新的视角,给了校园管理者一个新的思考。笔者仍在探索更好地将校园装置艺术与美术课程结合,尽自己微薄之力努力为学生打造一个由学生充分参与的、属于他们自己的童趣乐园。
  【参考文献】
  [1]贺万里.中国当代装置艺术史[M].上海:上海书画出版社,2008.
  [2]王锐.装置艺术的实验性研究[J].大连理工大学,2013.
  [3]周宜宁.情感体验在装置艺术中的表达[J].中国美术学院,2011.
  [4]边恩池.装置艺术的特征和材料的多样性[J].中央美术学院,2012.
其他文献
【摘要】现代化媒体教学是对传统教学的一种补充和优化,它能使抽象变得可感可知,使枯燥變得有趣生动。适切的媒体运用,可以让字词教学亮起来;适切的媒体设疑,可以让关键语句突出来;适切的媒体穿针,可以将文本重点串起来。可以说,运用媒体辅助教学,能有效地解决教学中的难点,对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增强学生的情感体验有着不可比拟的作用。  【关键词】媒体运用 设疑 穿针   教学难点是针对学生而言比较抽象、难以理
那个趴在地上抱着相机的人是谁?他的镜头都快碰到地面啦!那个在角落里按动快门的人是谁?他的身体居然能拧得像一根麻花!那个仰卧在草地上拿相机贴住脸的人又是谁?难道上面除了天空,还有别的什么吗?  有那么一群人,他们都是摄影发烧友,却不一定有专业的技术;他们拍照时不在乎光圈、快门,不追求角度、构图;他们欢呼着抛弃所有的摄影规则……你若是忍不住凑上去问一句:“你们在干什么?”他们会响亮地回答:  我们在L
【摘要】小学生开展日常生活、学习的行为调查研究,是一个品德建构的行为过程,可以提升学生对良好行为习惯的认识。存有不良行为习惯的学生能在实践活动中纠正错误,逐步养成良好的生活、学习行为习惯。   【关键词】学生日常行为 调查研究 不良习惯   一、背景描述   (一)提出问题   在学校教育工作实践中,不少教师感觉到,要求上进的好学生不少,但是现在也有相当一部分小学生越来越难教育,他们没有节制地
小贴士  草莓甜美可口,开胃生津,是富含维生素的水果。它的表面粗糙,不易洗净,食用之前,最好用淡盐水浸泡10分钟,这样既清洗得干净,又可杀菌。草莓属于浆果,容易腐坏,所以一旦清洗,最好一次吃完;如果吃不完,需要保持干燥,放入冰箱冷藏。
姓名:欧苏红  年龄:15岁  学校:浙江省象山县墙头学校    这一切都要从几年前那个伤心的周末说起。  那天下午放学时,欧苏红心情很好,因为作业已经早早地做完,她邀请了几位小伙伴到自家后院的老桂花树下去玩。欧苏红的家在大雷山下的一个小山村里,父母都是普通农民。在苏红记忆里,她出生时,这棵树就在那里了。它高大粗壮,枝繁叶茂。夏天在这里乘凉,秋天闻满树花香,小苏红和伙伴们在树下玩耍、聊天,老树像一
【摘 要】我们把有组织的科学知识和模型结构称为科学大概念。本文以教科版科学四年级上册“声音”单元的第六课《声音的高与低》为例,立足科学大概念,力求找到帮助学生建构完整科学概念的有效课程实施途径。  【关键词】大概念教学 科学大概念 声音 课程实施策略  教科版科学四年级上册“声音”单元的第六课是《声音的高与低》,本课在学生学习了第五课研究声音的强弱等内容后,继续研究声音的另一个重要属性——音高。教
【摘 要】突如其来的新冠疫情是考验,也是教育资源。变疫情为课程,笔者开发了一套“这场战‘疫’,我们‘绘’赢”系列绘画课程,丰富了教育教学课程资源。该课程渗透了德育思想,体现了课改精神。  【关键词】抗疫 美术课程 校本课程  2020年伊始,突如其来的新冠疫情打乱了人们的平静生活。面对疫情,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以及生命、伦理、道德、信仰等问题引发人们深入探讨,又给教育教学提供了丰富的课程资源。在这
【摘 要】教学需要创新,计算教学不能只有正确率这一衡量標尺,更要把提升学生素养纳入考核范围。本文结合苏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乘法分配律》一课,从以“形”思“数”、以“形”助“数”、数形结合三个方面阐述了如何在计算教学中正确处理“数”与“形”的关系,帮助学生理解算理,掌握计算教学的实际意义,发展数学思维。  【关键词】计算教学 数形结合 乘法分配率  以往在计算教学时,我们总以正确率作为唯一标准来
【摘 要】“做中学”是新的教学理念,在科学学科教学中有广泛应用,教师要掌握学生学习心理,针对学生学力基础,推出更多实际操作的内容和任务,让学生自然进入“做”的环节,在不断的实践探索中完成学习任务和目标。问题启动、媒体启动、游戏启动、实验启动,教师从不同角度展开设计,学生对这些启动方式都有较强的敏感性,自然能够顺利进入“做中学”的情境之中,并在实践内化中完成认知成长。  【关键词】科学教学 做中学
【摘要】任何一篇文本都不是孤立的存在,都与其他类型的文本有着紧密的联系。因此,语文教学不能将关注的视野完全局限于教材的课文中,而需要紧扣其表达内容、主题特征、表达方法等维度,拓展其他丰富的资源,与教材中的课文形成教学合力,真正为学生言语实践能力的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本文提出,要出示人物生平,为揣摩用意奠定基础;出示创作背景,为研读文本丰富认知;出示人物作品,为体悟形象提供佐证;出示名人名言,为深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