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施材料控制 让实验教学活而有序

来源 :小学科学·教师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luelink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由于科学课每周只有两课时,教师接触学生的时间短,因此在组织学生开展实验教学、维护和谐课堂秩序等方面做得不够到位,往往容易走极端,一种情况是教师片面地理解探究教学,将“自主”“开放”变成“自由”“放开”,使课堂呈现热闹有余,探究不足的局面。另一种情况是教师唯恐课堂太乱,将学生分组实验改为教师演示实验,或在教师的严格掌控下依样画瓢,甚至减少活动的项目,简略活动过程,学生尽管“做”了科学,但没有任何自主权,这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科学课教学质量。因此,如何组织学生实验,提供生动活泼的探究空间,让实验教学活而有序,是提高科学课教学质量不可回避的问题。本文从实施材料控制入手,做了一番尝试。
  一、精心挑选,合理组织实验材料
  每一个实验所需要的材料不同,不同的材料之间的组合会产生不同的实验现象,不同的实验现象会得出不同的实验结果,所以教师要根据实验所期待出现的现象来组织实验材料,让这些材料自身具有这种结构,通过实验材料的组织和支配,能够揭示相应的现象,这些现象指向研究的问题。
  例如《沉浮与什么因素有关》一课,主要是从前一课的内容引入,研究“不同材料构成的物体,在水中的沉浮与什么有关”这一问题。学生讨论的结果可能会是这样的:物体的沉浮与物体是不是空心的有关;与它的轻重有关;与它的大小有关……是这样的吗?我们挑选了胡萝卜、泡沫塑料、小石块、蜡烛、橡皮等作为实验材料,让学生分别按体积大小顺序和轻重顺序进行实验,标出它们的沉浮。经过排列整理,学生们很快就会“发现”物体的沉浮与物体的轻重、体积大小并非他们所想象的那种关系。这时教师适时加以引导:让我们对这些物体进行仔细比较,你一定会有所发现。不同材料构成的物体,在体积相同的情况下,重的物体容易沉,轻的物体容易浮;在重量相同的情况下,体积小的物体容易沉,体积大的容易浮。此时,学生才对物体重量、体积与沉浮的关系有了更进一步的认识,向科学概念迈进了一步。
  二、规范演示,活动前进行行为示范
  在《用显微镜观察身边的生命世界(一)》一课中,教师先让学生花2分钟阅读书本第13页“正确使用显微镜的步骤和方法”,接着请一位学生用自己的话来说说使用的要领,教师在黑板上概括板书为:安放——对光——上片——调焦——观察,然后再请一位学生上台根据刚才的步骤进行显微镜的操作,请其他同学进行评价、补充、修正,体验操作过程中的细致与规范,接着再进行小组实验。这一系列的活动,都是教师对学生进行科学态度的渗透和培养的过程,学生能将操作显微镜时的科学严谨的态度迁移、影响到其他实验材料和仪器的使用中。所以实验观察前进行规范的示范,能使活动有序开展。
  三、把握时机,有序发放实验材料
  实验材料很容易引起学生的注意和好奇,一些新奇的材料在实验前如果就已经呈现在实验桌上,学生会不由自主地去摆弄,因此教师要把握好实验材料发放的时机。有些实验材料可以集中放在讲台前,实验开始的时候,由组长来领材料;有的实验材料可以事先置于学生实验台下方的斗里,于学生的视线之外,实验到这个步骤时,教师告诉学生从这里拿出实验材料;还有的实验材料,需要教师去一一分发。
  我们再来举一个例子:教科版三年级《蜗牛(一)》,教师在这节课中采用控制材料的发放顺序来调节观察步骤的方法:
  第一步:观察自己找到的蜗牛,能发现什么?
  第二步:发下放大镜,帮助学生更细致地观察蜗牛的身体。
  第三步:发下铅笔和细线,帮助学生观察蜗牛的运动。
  第四步:发下玻璃片,帮助学生观察蜗牛腹足的运动情况。
  第五步:收起全部物品,进行汇报和讨论。
  教师在一次次发下材料的过程中,学生的一个个观察实验活动随着材料的改变而逐渐深入,材料的提供巧妙地控制着课堂节奏,引着学生对科学探究一步一步地走向预定的目标。整个过程既利用了学生的心理特点,尊重了学生的探究,又注重了课堂的效率,不使教学活动显得生硬。
  四、抓住契机,活动后及时反思
  在《抵抗弯曲》一课的教学中,学生通过实验研究“纸的宽度与抗弯曲能力”的关系后,教师组织学生把实验的结果和发现通过实物投影进行了汇总。学生把各小组的实验结果进行对比时,纷纷质疑:为什么有的组实验结果与大家的有所不同,而且相差很大呢?这时教师顺水推舟:“老师给你们的纸桥都是一样的,纸桥的跨度也是一样的。大家讨论讨论,你们是怎么做的?有什么想法?”
  生:我觉得垫圈在放的时候应该放在中间,他们组可能分散开来放了。
  生:垫圈要一个一个、轻轻地放上去。
  生:纸桥到盒子底部就不能再放了,而且用过的纸桥要及时把它换掉。
  ……
  于是,在研究“厚度与抵抗能力关系”时,教室里出奇的安静。学生吸取了上个实验的经验,在对材料使用的态度上更加认真严谨。实验过程中,没有谁抓起几个垫片就放,也没有哪组大声地数数干扰别人。学生们一丝不苟,像极了小小科学家。让学生在操作材料之后反思自己的行为,评价自己和他人的做法,及时总结经验,而不是形式般地走过场,才会有更多真正的收益。甚至这样做的效果比在实验前“提出要求”,让学生按要求、按注意点去操作材料更加有效深刻。
  总之,活而有序的课堂是提高教学质效的基本保障,“活”是与“有序”相对而又相辅相成的。只有活而有序的课堂,才能有清晰的教学脉络,完整的教学思路,合理的教学结构;只有活而有序的课堂,才能保证学生有充分的探究时间,人人参与,个个经历问题、假设、实验、结论、应用全过程;只有活而有序的课堂,学生才能充分展示自我,才能激起思维涟漪。
  【作者单位:张家港市白鹿小学 江苏】
其他文献
向聚硅酸中引入铝盐、镁盐、锌盐制得聚硅酸金属盐复合絮凝剂(PAZMSc),用红外光谱研究了各成分间的相互作用,并对其絮凝性能进行了考察。红外光谱证实了PAZMSc中部分铝离子、锌
职业技术学院“双师型”教师.是兼有教师资格和其他相关专业技术资格,既能从事理论教学,也能从事实践教学还能担任专业技术指导的“讲师+工程师等”教学人员。
针对印染工业排放的废水对环境造成的严重污染问题,详细介绍了物理、化学和生物等分离技术对印染废水处理的现状,并提出了未来的发展趋势。
数学课堂教学要引导学生“求真”,数学教学研究本身也要“求真”。数学教师应努力探索数学教学的基本规律,注重数学教学的实质,适当淡化形式,使学生的数学素养真正得到培养与提高。下面结合个人的学习研究、实践探索和大家交流一些体会,不当之处敬请指正。  一、把握真实的学习起点  我们要尊重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正确把握学生的学习起点,就需要我们教师走在前面,深入了解学生的知识起点,把握住学生急需解决的问题,给
教育家赫尔巴德曾说过:"教学如果没有进行德育只是没有目的的手段,品德教育如果没有教学,就失去了手段和目的"。本文立足于小学低年级段数学教学工作实践,从一、善于挖掘数学教
新学期得知一个不幸的消息:一位同事的孩子在家不慎坠楼夭折,这位同事也临时调离,不再任教我所在班级。开学第一天,班里孩子就着急问我,为什么这位老师离开了?并且孩子们隐约对这一事件有所耳闻和议论。如何向班级孩子集体宣布这一突如其来的消息;用什么方法去合理解释班主任的突然离开;如何对这些天真快乐的孩子展开生命这一沉重又庄严的话题?我思考着如何上这一堂晨会。  “孩子们,请你们看我们教室北边的两扇窗,它们
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的乘法应用题是低年级学应用题的一个难点。在解答这一类乘法应用题时,学生往往分不清应该用哪个数作被乘数,哪个数量作乘数,当乘法应用题与加法应用题放在一起时,也很容易混淆。  为什么学生在一年级第一册开始学习求和、求剩余的简单应用题时并不觉得十分困难,而到二年学习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的乘法应用题时就难以理解呢?一方面是因为在小学生的生活实践中,求和、求剩余的实例是常常会接触到的,而求几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