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段文杰先生逝世后,段兼善先生遵从父亲遗愿,将他生前珍爱的各种图书和资料共2784册无偿捐赠给了敦煌研究院。这些图书资料是先生留给我们的一笔丰厚学术遗产,也是他“情系敦煌”的又一真实写照。敦煌研究院领导对段先生捐赠图书的接受和入藏工作十分重视。从一开始的清点、接受到最后的分类、编目以至入藏、开放阅览,院领导全程关心、大力支持;具体承担任务的院信息资料中心的全体员工认真负责、通力合作,圆满地完成了这项光荣的任务。这些图书资料现已入藏敦煌研究院信息资料中心宽敞、明亮的综合书库,排放在13个专设的“段文杰先生捐赠图书专柜”中,供敦煌研究院和来自世界各地的研究者查阅、使用。
段先生捐赠的各类图书和资料中,中文类(包括部分线装书和各种资料汇集)约2300余册、日文类图书近400册、西文类近100册;内容涵盖哲学、宗教、政治、历史、地理、文学、考古、艺术和美学理论等社会和人文科学的各研究领域,不乏经典之作。其中艺术类图书数量最多、种类最丰富,堪称其特色。
一、进一步充实和丰富了敦煌研究院馆藏学术资源
首先,增加了敦煌研究院馆藏学术资源的总量和现有重要馆藏资源的复本量,特别是已有的一批重要的学术著作和工具书入藏数量得到进一步充实,更加方便了读者查阅。如艺术研究方面,大型系列学术图集《中国石窟》各石窟分卷、《中国美术全集》和《敦煌石窟艺术》等(PPT9)、经典学术著作如松本荣一《敦煌画の研究》两册、樋口隆康《バーミヤーンの石窟》、伯希和《伯希和敦煌石窟笔记》(法文版),以及一大批著名学者和艺术家的论著、画集,如《张大千居士遗著莫高窟记》、向达《古代长安与西域文明》、饶宗颐《敦煌白画》(法文版)、《段文杰敦煌石窟研究文集》及其英文版敦煌学学术文集《段文杰眼中的敦煌》(这也是我院第一部海外出版的个人学术文集)等;文献研究方面,王重民等《敦煌变文集》(上、下)、陈祚龙《敦煌学要鉴》、姜亮夫《敦煌学论文集》(上、下)、项楚《王梵志诗校注》(上、下)等、日本平凡社《书道全集》(26+2);传统史籍方面,如中华书局版《二十四史》各册、《全唐诗》25册等;哲学、宗教方面,如《简本大藏经》一套(40册)、《大正藏》、《册府元龟》12册、汤用彤《汉魏晋南北朝佛教史》、吕徵《印度佛教源流略讲》、《中国佛教源流略讲》、《中国佛教思想资料选编》;汉译经典名著方面,如黑格尔《美学》6卷、渥德尔《印度佛教史》等;中西交通史方面,作为我国中外关系史学科系建立的重要标志之一的张星烺《中西交通史料汇编》六册、《中外关系史译丛》等。
其次,填补了敦煌研究院馆藏学术资源入藏种类上的空白。段先生捐赠的这批图书资料体现了他个人的研究方向和领域,多为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及以前出版或印行,再加上因为经费及各种原因,所以其中有相当一部分是本院当时并未购买、入藏的。因此,段先生捐赠的这批图书资料也填补了敦煌研究院馆藏学术资源入藏上的空白。其中中文图书新增488种(册)、日文图书新增176种‘册’、西文图书新增74种(册),均为我院首次入藏。如《鲁迅手稿全集》(1~8)、《美学论丛》8册、《唐玄奘三藏传史汇编》、日文平凡社1928年出版的《世界美术全集》36册、日本小学馆于1971年出版的《原色世界の美术》16册、日本学研社1972年出版的《大系世界の美术》20卷,以及刘海粟、平山郁夫、福井爽人等中国、日本名家的画集;西方图书方面,Carmel Berkson《奥兰伽巴德——印度早期密教艺术》(英文),介绍了不为人们熟知的印度奥兰伽巴德石窟,展示了公元5~6世纪间,也正值密教在大乘佛教中产生影响的那一时期佛教在印度发展的历史及社会背景;冯·勒克刻《中亚艺术与文明史图鉴》(德文版),使用大量罕见或已经毁于战火的艺术珍品资料,对古代西域的服饰、武器、铠甲、人物绘画等进行细致深入的比较研究和浅显易懂的介绍,是一本珍贵的介绍古代中亚艺术与文化的图鉴;班吉拉《对中亚艺术与图像的新见解》(英文),汇集了作者研究中亚佛教艺术,特别是壁画艺术的论文21篇,内容还涉及印度、波斯、中亚、粟特、中国等地佛教艺术间的关系与交流,具有极高的参考价值;法国著名东方学家戈岱司《希腊拉丁作家远东古文献辑录》5册,为戈岱司辑录的希腊文和拉丁文著作中有关远有90多部,时间跨度为从公元前4世纪到公元14世纪,所搜集的文献相当广泛和全面,是研究中西交通及文化交流史的基本史料。
再次,新增补的一批有关丝绸之路沿线地区和国家的古代艺术的展览图录,为研究敦煌艺术的源流及其与域外艺术的关系提供了极其宝贵的资料。如《シチリアの古代ギリシア展》、《古代オリエント世界》、《インド古代彫刻展》、《トルコ文明展》、《シルクロード大文明展——シルクロード·海の道》、《シルクロード大文明展——シルクロード.オアイシスと草原の道》、《高句麗文化展》、《シルクロードの貴金属工芸·正倉院文化の源流》、《ドイツ.トゥルファン探検隊西域美術展》等,使我们不出国门就可以领略这些古代艺术的魅力,并为我们研究敦煌艺术及其与周边地区艺术之间的关系提供极其宝贵的图像参考。
二、形象地展示了段文杰先生勤奋刻苦、博采众长的治学特色
如上所述,段先生一生积累和收藏的图书,内容并不限于敦煌研究,而是涉及社会和人文科学的多种领域。在整理这批图书时我们发现,这些书中相当一部分都有段先生阅读时留下的划线、夹条或折痕,这些都形象地展示出他在敦煌艺术美术实践和学术研究中勤奋刻苦、博览郡书、博采众长的治学特色。
其一,注重从中国传统典籍和敦煌文书中汲取营养 。段先生捐赠图书中,有大量的传统典籍,这些书中论传统神话、民族关系、服饰文化等章节中常常有他阅读时作的标记和划线,如《北周六典》(服饰)、《论衡》、《博物志》(神话题材);同时,他还注重敦煌文书中有关上述题材的资料,如一些对敦煌文献整理和校注的著作周一良等著《敦煌变文集》(佛经文学资料)、陈祚龙《敦煌学要鉴》(道教资料)、张大千著《张大千居士遗著漠高窟记》(敦煌画史资料)、项楚《王梵志诗校辑》(服饰资料)中多可见他留下的划线、折痕。 其二,关注同时代的中国学者的学术研究成果。段先生捐赠图书中,有大量的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出版或再版的中国学者的学术著作,许多书中都有划线、折角和夹纸。这些细节表明,他很关注同时代中国学者的研究成果,如张星烺《中西交通史料汇编》(中国与古罗马、波斯交往)、向达《唐代长安与西域文明》(瓜沙曹氏画院)、 侯外庐《中国思想通史》(中国哲学思想)、沈福伟《中西文化交流史》(波斯马具之传入)、李泽厚《中国美学史》(中国传统美学思想)等。
其三,注意从国外学术精华中吸收养分。 段文杰先生虽不懂外语,但这并未影响他对国外学术精华的关注。在他捐赠的许多汉译国外学术论著中都有他留下的划线、批注和夹纸。如黑格尔《美学》(美学理论)、松本荣一《敦煌画の研究》(敦煌壁画)、沃尔夫林《艺术风格学》(美术理论)、克雷维列夫《宗教史》(下)(佛教艺术)、雷奈《印度的文明》(印度教艺术)、布尔努瓦《丝绸之路》(丝路历史)、《罗摩衍那》(印度神话),以及上世纪80年代的系列美学译丛《外国美学》(国外艺术理论)等。
三、展示了段文杰先生坚持理想、多方积累图书的长期历程
在半个多世纪的敦煌艺术创作、临摹和学术研究生涯中,段文杰先生长期坚持不懈购买、积累图书,即使在收入很低、生活困难时期也不放弃。在他所捐图书中有多部书籍扉页上题有购书时的题款,有的甚至注有背景说明,有的书中还夹有当时的购书发票。这些都向我们诉说着段文杰先生坚持理想、矢志不移、克服困难、利用多种渠道求索学术资料的长期历程。如史岩著《东洋美术史》(上)版权页上“文杰购于北京 一九五一、八、十”的题款,侯外庐等《中国思想通史》卷1中所夹的1957年5月27日北京王府井新华书店所开的购书发票,李泽厚《中国美学史》第一卷扉页上的“一九八五、十二、卅一 北京 马强代购”的题款,英文图书The Caves at AURANGABAD(《奥兰伽巴德石窟》)扉页上的“段文杰 一九九一、十二、廿日 新德里”,1985年读书目录、各时期的购书题款、1991年印度新德里购书题款。而在1985年4月购于日本的《高句丽文化展》(图录)扉页上,他更以一段文字追述了购买时的时空背景。
四、展示了段文杰先生与中外学术界间的交流与友谊以及广阔的国际视野
段文杰先生所赠图书中还有部分得自原作者的赠阅。如周绍良、项楚、朱狄、平山郁夫、贺川光夫、姜伯勤、陈国灿及本省学者齐陈骏、金宝祥、陈炳应、杜斗城、郑炳林、李并成等先生的大作。这些书中的赠书题款表明,段文杰先生矢志不移、扎根敦煌的奉献精神和他在敦煌艺术创作、临摹以及敦煌学学术研究方面取得的卓越成就赢得了中外学术界的景仰,他也同国际、国内许多艺术家、学者和学术机构间长期交流并建立了深厚的友谊,具备了广阔的国际视野。
段文杰先生所赠图书极大地充实和丰富了敦煌研究院的馆藏学术资源,使敦煌研究院作为国际敦煌学学术资源中心之一的地位得到进一步加强,同时也将使来自中国国内和世界各地的研究者们长久受益,可谓“情系敦煌,泽被四方”。我们将精心呵护、妥善保管段先生所赠的这批图书,并尽最大努力,为读者查阅和使用它们提供便利,以无愧于先生的殷殷惠泽之情。
东的记载,文中涉及著作
段先生捐赠的各类图书和资料中,中文类(包括部分线装书和各种资料汇集)约2300余册、日文类图书近400册、西文类近100册;内容涵盖哲学、宗教、政治、历史、地理、文学、考古、艺术和美学理论等社会和人文科学的各研究领域,不乏经典之作。其中艺术类图书数量最多、种类最丰富,堪称其特色。
一、进一步充实和丰富了敦煌研究院馆藏学术资源
首先,增加了敦煌研究院馆藏学术资源的总量和现有重要馆藏资源的复本量,特别是已有的一批重要的学术著作和工具书入藏数量得到进一步充实,更加方便了读者查阅。如艺术研究方面,大型系列学术图集《中国石窟》各石窟分卷、《中国美术全集》和《敦煌石窟艺术》等(PPT9)、经典学术著作如松本荣一《敦煌画の研究》两册、樋口隆康《バーミヤーンの石窟》、伯希和《伯希和敦煌石窟笔记》(法文版),以及一大批著名学者和艺术家的论著、画集,如《张大千居士遗著莫高窟记》、向达《古代长安与西域文明》、饶宗颐《敦煌白画》(法文版)、《段文杰敦煌石窟研究文集》及其英文版敦煌学学术文集《段文杰眼中的敦煌》(这也是我院第一部海外出版的个人学术文集)等;文献研究方面,王重民等《敦煌变文集》(上、下)、陈祚龙《敦煌学要鉴》、姜亮夫《敦煌学论文集》(上、下)、项楚《王梵志诗校注》(上、下)等、日本平凡社《书道全集》(26+2);传统史籍方面,如中华书局版《二十四史》各册、《全唐诗》25册等;哲学、宗教方面,如《简本大藏经》一套(40册)、《大正藏》、《册府元龟》12册、汤用彤《汉魏晋南北朝佛教史》、吕徵《印度佛教源流略讲》、《中国佛教源流略讲》、《中国佛教思想资料选编》;汉译经典名著方面,如黑格尔《美学》6卷、渥德尔《印度佛教史》等;中西交通史方面,作为我国中外关系史学科系建立的重要标志之一的张星烺《中西交通史料汇编》六册、《中外关系史译丛》等。
其次,填补了敦煌研究院馆藏学术资源入藏种类上的空白。段先生捐赠的这批图书资料体现了他个人的研究方向和领域,多为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及以前出版或印行,再加上因为经费及各种原因,所以其中有相当一部分是本院当时并未购买、入藏的。因此,段先生捐赠的这批图书资料也填补了敦煌研究院馆藏学术资源入藏上的空白。其中中文图书新增488种(册)、日文图书新增176种‘册’、西文图书新增74种(册),均为我院首次入藏。如《鲁迅手稿全集》(1~8)、《美学论丛》8册、《唐玄奘三藏传史汇编》、日文平凡社1928年出版的《世界美术全集》36册、日本小学馆于1971年出版的《原色世界の美术》16册、日本学研社1972年出版的《大系世界の美术》20卷,以及刘海粟、平山郁夫、福井爽人等中国、日本名家的画集;西方图书方面,Carmel Berkson《奥兰伽巴德——印度早期密教艺术》(英文),介绍了不为人们熟知的印度奥兰伽巴德石窟,展示了公元5~6世纪间,也正值密教在大乘佛教中产生影响的那一时期佛教在印度发展的历史及社会背景;冯·勒克刻《中亚艺术与文明史图鉴》(德文版),使用大量罕见或已经毁于战火的艺术珍品资料,对古代西域的服饰、武器、铠甲、人物绘画等进行细致深入的比较研究和浅显易懂的介绍,是一本珍贵的介绍古代中亚艺术与文化的图鉴;班吉拉《对中亚艺术与图像的新见解》(英文),汇集了作者研究中亚佛教艺术,特别是壁画艺术的论文21篇,内容还涉及印度、波斯、中亚、粟特、中国等地佛教艺术间的关系与交流,具有极高的参考价值;法国著名东方学家戈岱司《希腊拉丁作家远东古文献辑录》5册,为戈岱司辑录的希腊文和拉丁文著作中有关远有90多部,时间跨度为从公元前4世纪到公元14世纪,所搜集的文献相当广泛和全面,是研究中西交通及文化交流史的基本史料。
再次,新增补的一批有关丝绸之路沿线地区和国家的古代艺术的展览图录,为研究敦煌艺术的源流及其与域外艺术的关系提供了极其宝贵的资料。如《シチリアの古代ギリシア展》、《古代オリエント世界》、《インド古代彫刻展》、《トルコ文明展》、《シルクロード大文明展——シルクロード·海の道》、《シルクロード大文明展——シルクロード.オアイシスと草原の道》、《高句麗文化展》、《シルクロードの貴金属工芸·正倉院文化の源流》、《ドイツ.トゥルファン探検隊西域美術展》等,使我们不出国门就可以领略这些古代艺术的魅力,并为我们研究敦煌艺术及其与周边地区艺术之间的关系提供极其宝贵的图像参考。
二、形象地展示了段文杰先生勤奋刻苦、博采众长的治学特色
如上所述,段先生一生积累和收藏的图书,内容并不限于敦煌研究,而是涉及社会和人文科学的多种领域。在整理这批图书时我们发现,这些书中相当一部分都有段先生阅读时留下的划线、夹条或折痕,这些都形象地展示出他在敦煌艺术美术实践和学术研究中勤奋刻苦、博览郡书、博采众长的治学特色。
其一,注重从中国传统典籍和敦煌文书中汲取营养 。段先生捐赠图书中,有大量的传统典籍,这些书中论传统神话、民族关系、服饰文化等章节中常常有他阅读时作的标记和划线,如《北周六典》(服饰)、《论衡》、《博物志》(神话题材);同时,他还注重敦煌文书中有关上述题材的资料,如一些对敦煌文献整理和校注的著作周一良等著《敦煌变文集》(佛经文学资料)、陈祚龙《敦煌学要鉴》(道教资料)、张大千著《张大千居士遗著漠高窟记》(敦煌画史资料)、项楚《王梵志诗校辑》(服饰资料)中多可见他留下的划线、折痕。 其二,关注同时代的中国学者的学术研究成果。段先生捐赠图书中,有大量的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出版或再版的中国学者的学术著作,许多书中都有划线、折角和夹纸。这些细节表明,他很关注同时代中国学者的研究成果,如张星烺《中西交通史料汇编》(中国与古罗马、波斯交往)、向达《唐代长安与西域文明》(瓜沙曹氏画院)、 侯外庐《中国思想通史》(中国哲学思想)、沈福伟《中西文化交流史》(波斯马具之传入)、李泽厚《中国美学史》(中国传统美学思想)等。
其三,注意从国外学术精华中吸收养分。 段文杰先生虽不懂外语,但这并未影响他对国外学术精华的关注。在他捐赠的许多汉译国外学术论著中都有他留下的划线、批注和夹纸。如黑格尔《美学》(美学理论)、松本荣一《敦煌画の研究》(敦煌壁画)、沃尔夫林《艺术风格学》(美术理论)、克雷维列夫《宗教史》(下)(佛教艺术)、雷奈《印度的文明》(印度教艺术)、布尔努瓦《丝绸之路》(丝路历史)、《罗摩衍那》(印度神话),以及上世纪80年代的系列美学译丛《外国美学》(国外艺术理论)等。
三、展示了段文杰先生坚持理想、多方积累图书的长期历程
在半个多世纪的敦煌艺术创作、临摹和学术研究生涯中,段文杰先生长期坚持不懈购买、积累图书,即使在收入很低、生活困难时期也不放弃。在他所捐图书中有多部书籍扉页上题有购书时的题款,有的甚至注有背景说明,有的书中还夹有当时的购书发票。这些都向我们诉说着段文杰先生坚持理想、矢志不移、克服困难、利用多种渠道求索学术资料的长期历程。如史岩著《东洋美术史》(上)版权页上“文杰购于北京 一九五一、八、十”的题款,侯外庐等《中国思想通史》卷1中所夹的1957年5月27日北京王府井新华书店所开的购书发票,李泽厚《中国美学史》第一卷扉页上的“一九八五、十二、卅一 北京 马强代购”的题款,英文图书The Caves at AURANGABAD(《奥兰伽巴德石窟》)扉页上的“段文杰 一九九一、十二、廿日 新德里”,1985年读书目录、各时期的购书题款、1991年印度新德里购书题款。而在1985年4月购于日本的《高句丽文化展》(图录)扉页上,他更以一段文字追述了购买时的时空背景。
四、展示了段文杰先生与中外学术界间的交流与友谊以及广阔的国际视野
段文杰先生所赠图书中还有部分得自原作者的赠阅。如周绍良、项楚、朱狄、平山郁夫、贺川光夫、姜伯勤、陈国灿及本省学者齐陈骏、金宝祥、陈炳应、杜斗城、郑炳林、李并成等先生的大作。这些书中的赠书题款表明,段文杰先生矢志不移、扎根敦煌的奉献精神和他在敦煌艺术创作、临摹以及敦煌学学术研究方面取得的卓越成就赢得了中外学术界的景仰,他也同国际、国内许多艺术家、学者和学术机构间长期交流并建立了深厚的友谊,具备了广阔的国际视野。
段文杰先生所赠图书极大地充实和丰富了敦煌研究院的馆藏学术资源,使敦煌研究院作为国际敦煌学学术资源中心之一的地位得到进一步加强,同时也将使来自中国国内和世界各地的研究者们长久受益,可谓“情系敦煌,泽被四方”。我们将精心呵护、妥善保管段先生所赠的这批图书,并尽最大努力,为读者查阅和使用它们提供便利,以无愧于先生的殷殷惠泽之情。
东的记载,文中涉及著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