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系敦煌 泽被四方

来源 :丝绸之路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uggmacc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段文杰先生逝世后,段兼善先生遵从父亲遗愿,将他生前珍爱的各种图书和资料共2784册无偿捐赠给了敦煌研究院。这些图书资料是先生留给我们的一笔丰厚学术遗产,也是他“情系敦煌”的又一真实写照。敦煌研究院领导对段先生捐赠图书的接受和入藏工作十分重视。从一开始的清点、接受到最后的分类、编目以至入藏、开放阅览,院领导全程关心、大力支持;具体承担任务的院信息资料中心的全体员工认真负责、通力合作,圆满地完成了这项光荣的任务。这些图书资料现已入藏敦煌研究院信息资料中心宽敞、明亮的综合书库,排放在13个专设的“段文杰先生捐赠图书专柜”中,供敦煌研究院和来自世界各地的研究者查阅、使用。
  段先生捐赠的各类图书和资料中,中文类(包括部分线装书和各种资料汇集)约2300余册、日文类图书近400册、西文类近100册;内容涵盖哲学、宗教、政治、历史、地理、文学、考古、艺术和美学理论等社会和人文科学的各研究领域,不乏经典之作。其中艺术类图书数量最多、种类最丰富,堪称其特色。
  一、进一步充实和丰富了敦煌研究院馆藏学术资源
  首先,增加了敦煌研究院馆藏学术资源的总量和现有重要馆藏资源的复本量,特别是已有的一批重要的学术著作和工具书入藏数量得到进一步充实,更加方便了读者查阅。如艺术研究方面,大型系列学术图集《中国石窟》各石窟分卷、《中国美术全集》和《敦煌石窟艺术》等(PPT9)、经典学术著作如松本荣一《敦煌画の研究》两册、樋口隆康《バーミヤーンの石窟》、伯希和《伯希和敦煌石窟笔记》(法文版),以及一大批著名学者和艺术家的论著、画集,如《张大千居士遗著莫高窟记》、向达《古代长安与西域文明》、饶宗颐《敦煌白画》(法文版)、《段文杰敦煌石窟研究文集》及其英文版敦煌学学术文集《段文杰眼中的敦煌》(这也是我院第一部海外出版的个人学术文集)等;文献研究方面,王重民等《敦煌变文集》(上、下)、陈祚龙《敦煌学要鉴》、姜亮夫《敦煌学论文集》(上、下)、项楚《王梵志诗校注》(上、下)等、日本平凡社《书道全集》(26+2);传统史籍方面,如中华书局版《二十四史》各册、《全唐诗》25册等;哲学、宗教方面,如《简本大藏经》一套(40册)、《大正藏》、《册府元龟》12册、汤用彤《汉魏晋南北朝佛教史》、吕徵《印度佛教源流略讲》、《中国佛教源流略讲》、《中国佛教思想资料选编》;汉译经典名著方面,如黑格尔《美学》6卷、渥德尔《印度佛教史》等;中西交通史方面,作为我国中外关系史学科系建立的重要标志之一的张星烺《中西交通史料汇编》六册、《中外关系史译丛》等。
  其次,填补了敦煌研究院馆藏学术资源入藏种类上的空白。段先生捐赠的这批图书资料体现了他个人的研究方向和领域,多为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及以前出版或印行,再加上因为经费及各种原因,所以其中有相当一部分是本院当时并未购买、入藏的。因此,段先生捐赠的这批图书资料也填补了敦煌研究院馆藏学术资源入藏上的空白。其中中文图书新增488种(册)、日文图书新增176种‘册’、西文图书新增74种(册),均为我院首次入藏。如《鲁迅手稿全集》(1~8)、《美学论丛》8册、《唐玄奘三藏传史汇编》、日文平凡社1928年出版的《世界美术全集》36册、日本小学馆于1971年出版的《原色世界の美术》16册、日本学研社1972年出版的《大系世界の美术》20卷,以及刘海粟、平山郁夫、福井爽人等中国、日本名家的画集;西方图书方面,Carmel Berkson《奥兰伽巴德——印度早期密教艺术》(英文),介绍了不为人们熟知的印度奥兰伽巴德石窟,展示了公元5~6世纪间,也正值密教在大乘佛教中产生影响的那一时期佛教在印度发展的历史及社会背景;冯·勒克刻《中亚艺术与文明史图鉴》(德文版),使用大量罕见或已经毁于战火的艺术珍品资料,对古代西域的服饰、武器、铠甲、人物绘画等进行细致深入的比较研究和浅显易懂的介绍,是一本珍贵的介绍古代中亚艺术与文化的图鉴;班吉拉《对中亚艺术与图像的新见解》(英文),汇集了作者研究中亚佛教艺术,特别是壁画艺术的论文21篇,内容还涉及印度、波斯、中亚、粟特、中国等地佛教艺术间的关系与交流,具有极高的参考价值;法国著名东方学家戈岱司《希腊拉丁作家远东古文献辑录》5册,为戈岱司辑录的希腊文和拉丁文著作中有关远有90多部,时间跨度为从公元前4世纪到公元14世纪,所搜集的文献相当广泛和全面,是研究中西交通及文化交流史的基本史料。
  再次,新增补的一批有关丝绸之路沿线地区和国家的古代艺术的展览图录,为研究敦煌艺术的源流及其与域外艺术的关系提供了极其宝贵的资料。如《シチリアの古代ギリシア展》、《古代オリエント世界》、《インド古代彫刻展》、《トルコ文明展》、《シルクロード大文明展——シルクロード·海の道》、《シルクロード大文明展——シルクロード.オアイシスと草原の道》、《高句麗文化展》、《シルクロードの貴金属工芸·正倉院文化の源流》、《ドイツ.トゥルファン探検隊西域美術展》等,使我们不出国门就可以领略这些古代艺术的魅力,并为我们研究敦煌艺术及其与周边地区艺术之间的关系提供极其宝贵的图像参考。
  二、形象地展示了段文杰先生勤奋刻苦、博采众长的治学特色
  如上所述,段先生一生积累和收藏的图书,内容并不限于敦煌研究,而是涉及社会和人文科学的多种领域。在整理这批图书时我们发现,这些书中相当一部分都有段先生阅读时留下的划线、夹条或折痕,这些都形象地展示出他在敦煌艺术美术实践和学术研究中勤奋刻苦、博览郡书、博采众长的治学特色。
  其一,注重从中国传统典籍和敦煌文书中汲取营养 。段先生捐赠图书中,有大量的传统典籍,这些书中论传统神话、民族关系、服饰文化等章节中常常有他阅读时作的标记和划线,如《北周六典》(服饰)、《论衡》、《博物志》(神话题材);同时,他还注重敦煌文书中有关上述题材的资料,如一些对敦煌文献整理和校注的著作周一良等著《敦煌变文集》(佛经文学资料)、陈祚龙《敦煌学要鉴》(道教资料)、张大千著《张大千居士遗著漠高窟记》(敦煌画史资料)、项楚《王梵志诗校辑》(服饰资料)中多可见他留下的划线、折痕。   其二,关注同时代的中国学者的学术研究成果。段先生捐赠图书中,有大量的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出版或再版的中国学者的学术著作,许多书中都有划线、折角和夹纸。这些细节表明,他很关注同时代中国学者的研究成果,如张星烺《中西交通史料汇编》(中国与古罗马、波斯交往)、向达《唐代长安与西域文明》(瓜沙曹氏画院)、 侯外庐《中国思想通史》(中国哲学思想)、沈福伟《中西文化交流史》(波斯马具之传入)、李泽厚《中国美学史》(中国传统美学思想)等。
  其三,注意从国外学术精华中吸收养分。 段文杰先生虽不懂外语,但这并未影响他对国外学术精华的关注。在他捐赠的许多汉译国外学术论著中都有他留下的划线、批注和夹纸。如黑格尔《美学》(美学理论)、松本荣一《敦煌画の研究》(敦煌壁画)、沃尔夫林《艺术风格学》(美术理论)、克雷维列夫《宗教史》(下)(佛教艺术)、雷奈《印度的文明》(印度教艺术)、布尔努瓦《丝绸之路》(丝路历史)、《罗摩衍那》(印度神话),以及上世纪80年代的系列美学译丛《外国美学》(国外艺术理论)等。
  三、展示了段文杰先生坚持理想、多方积累图书的长期历程
  在半个多世纪的敦煌艺术创作、临摹和学术研究生涯中,段文杰先生长期坚持不懈购买、积累图书,即使在收入很低、生活困难时期也不放弃。在他所捐图书中有多部书籍扉页上题有购书时的题款,有的甚至注有背景说明,有的书中还夹有当时的购书发票。这些都向我们诉说着段文杰先生坚持理想、矢志不移、克服困难、利用多种渠道求索学术资料的长期历程。如史岩著《东洋美术史》(上)版权页上“文杰购于北京 一九五一、八、十”的题款,侯外庐等《中国思想通史》卷1中所夹的1957年5月27日北京王府井新华书店所开的购书发票,李泽厚《中国美学史》第一卷扉页上的“一九八五、十二、卅一 北京 马强代购”的题款,英文图书The Caves at AURANGABAD(《奥兰伽巴德石窟》)扉页上的“段文杰 一九九一、十二、廿日 新德里”,1985年读书目录、各时期的购书题款、1991年印度新德里购书题款。而在1985年4月购于日本的《高句丽文化展》(图录)扉页上,他更以一段文字追述了购买时的时空背景。
  四、展示了段文杰先生与中外学术界间的交流与友谊以及广阔的国际视野
  段文杰先生所赠图书中还有部分得自原作者的赠阅。如周绍良、项楚、朱狄、平山郁夫、贺川光夫、姜伯勤、陈国灿及本省学者齐陈骏、金宝祥、陈炳应、杜斗城、郑炳林、李并成等先生的大作。这些书中的赠书题款表明,段文杰先生矢志不移、扎根敦煌的奉献精神和他在敦煌艺术创作、临摹以及敦煌学学术研究方面取得的卓越成就赢得了中外学术界的景仰,他也同国际、国内许多艺术家、学者和学术机构间长期交流并建立了深厚的友谊,具备了广阔的国际视野。
  段文杰先生所赠图书极大地充实和丰富了敦煌研究院的馆藏学术资源,使敦煌研究院作为国际敦煌学学术资源中心之一的地位得到进一步加强,同时也将使来自中国国内和世界各地的研究者们长久受益,可谓“情系敦煌,泽被四方”。我们将精心呵护、妥善保管段先生所赠的这批图书,并尽最大努力,为读者查阅和使用它们提供便利,以无愧于先生的殷殷惠泽之情。
  东的记载,文中涉及著作
其他文献
敦煌莫高窟是丝绸之路开通、东西文化交流和佛教东传的产物。最早的洞窟开凿于1600年前的前秦建元二年(366),历经北凉、北魏、西魏、北周、隋、唐、五代、宋、西夏和元等十个时期的不断开凿和兴建,形成了一座规模巨大、丰富多彩、辉煌灿烂的东方造型艺术馆。在持续1000年的修建过程中,对当时的宗教活动和社会生活产生了重要的影响。到了明代,由于海上交通的发达,中国经济发展重心东移,丝绸之路逐渐冷落,莫高窟也
期刊
得知白银市平川区发现汉墓,2013年5月9日,我们一行人,齐聚敦煌研究院门口,都是年长的学者与前辈,一一介绍,都记不住。有位叫沙武田的博士,说知道会宁的齐家玉,便记忆深刻。  一路驱车。因不熟识,顾自看窗外。  满目疮痍的荒山在车窗外飞驰而过,有人烟的地方就有树木。一些凛冽的山峰造型奇特,令人浮想联翩。一座山插入农田,戛然而止,似乎前方有意外骤然出现,受了惊吓。榆中定远镇也有这样一座山,如一条长龙
期刊
我是1962年正式来到敦煌文物研究所工作的,这之前在20世纪50年代末,我两次应研究所邀请借调到莫高窟工作:一次是临摹159窟的龛南侧菩萨,一次是与孙纪元先生合作创作了《唐代人民贫困生活》。这两次工作都是由孙纪元同志给我安排的。我那时对美术组的老同志最好奇的是:崖壁上密密麻麻这么多的洞窟,他们怎么能记住号码,能直接找到要去的洞窟呢?  自1962年兰州艺术学院撤销后,经常书鸿、李承仙两位所领导同意
期刊
2011年1月21日,一个寒冷、凄然的日子,文杰大哥走了。95年的漫漫人生,定格在那黄昏的一瞬间。他走得那么匆忙,匆忙得来不及和任何人打声招呼;他走得那么安详,安详得只留下轻轻的一句:“我想睡会儿……”是的,他太累了。60多个春秋的辛勤耕耘,2万多个日夜的执着守望,耗尽了他毕生的心血。“大漠隐士”化作一缕青烟,和三危相依,与鸣沙为伴,携飞天共舞,尽毕生佛缘,继续追寻他永远的敦煌之梦去了。  人生总
期刊
[摘要]每一座城市都有自身悠久的历史文化传承和独特的城市景观设计,虽然这种历史和景观不能被复制,但可以借鉴其态度和理念。珠海既有特色鲜明的海洋文化,也有着条件比较好的原生态自然风光,国内一些城市设计中的成功经验为将珠海建设成既有历史的厚重又有现代的灵动城市带来了一定的启示。本文以大连和杭州为例对此问题进行论述。  [关键词]城市形象设计;珠海;大连;杭州  [中图分类号]F592.7 [文献标识码
期刊
“用而不疑”,语出汉王逸撰《楚辞章句·离骚经章句》,原指殷商武丁的用人政策。后亦曰“用人不疑”。五代、宋以后有了完整的“疑人不用,用人不疑”之说。历代帝王能用此策者,可谓之“贤主”。  段院长是否“疑人不用”,我不清楚,但他“用人不疑”,我可深有体会。  上世纪80年代初期,段院长与甘肃人民出版社的曹克己社长,雄心勃勃要出一本“文革”以后介绍敦煌的大型图录,出版社派出的编辑是马负书,敦煌文物研究所
期刊
段文杰对敦煌学的贡献是多方面的,他对敦煌艺术进行了全面系统地探索并做出了开创性的贡献。在敦煌壁画临摹方面不仅个人成就卓著,而且开始了科学总结,为创建临摹学的学科体系奠定了基础。作为敦煌文物研究所——敦煌研究院的掌门人,为敦煌研究院的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  从1944年成立国立敦煌艺术研究所到敦煌文物研究所、敦煌研究院的近70年历史中,共有三位领导人,即常书鸿、段文杰、樊锦诗,这在全国的科研院所中是
期刊
芬兰湾醉人的黄昏  我是在秋高气爽的8月,从陆路由俄罗斯的圣彼得堡,乘车去芬兰首都赫尔辛基的。上午出发,由于俄罗斯海关效率低下,通关十分缓慢,用了足足两个多小时才办完出关手续。到赫尔辛基吃过晚饭以后,已是夕阳西下了。  下榻的宾馆在郊区,七拐八绕,开进一片茂密的大森林。到宾馆以后,发现是一家森林式宾馆,全是原木搭建的木屋,自然纯朴,原生态,住腻了冷硬的钢筋混凝土鸽子笼,觉得很新鲜、很亲切,心中顿然
期刊
1934年10月,中央红军主力从江西中央革命根据地出发,进行战略大转移,战胜了无数艰难险阻,击退了敌人的多次围追堵截,经历十一省,于1935年10月到达陕北革命根据地,行军二万五千里。  《七律·长征》是毛泽东诗词中最著名的篇章之一,早就在广泛流传,而且在1937年即通过美国记者埃·斯诺编著的《红星照耀中国》一书而传于国外(见于该书第五编《长征》),很多的学者都谈过关于此诗的意义和艺术表现。  毛
期刊
[摘要]在甘肃永登连城镇牛站村流传着数量众多、类型丰富的九天圣母传说。这些传说以民间写意的手法塑造了一个地方保护神的形象,表达出民众的英雄认同、和平愿望、价值追求,生动展示了口头叙事与村落信仰民俗的双向建构过程,满足了民众多方面的信仰需求,也以特殊的方式完成了村落史的记忆过程。传说的文化功能与民众传承心理紧密胶合、互为支撑,在这个意义上,传说不仅仅是神圣性的,更是世俗性的,甚至带有某种些微的历史气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