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别无选择,我们只能把希望寄托在2009年。
虽然,2009年中国经济及外贸面临着可能比2008年还要深重的困难,以及诸如:GDP增长能否保8%、外储下滑会否持续、人民币“向左”还是“向右”、“外贸冰点”会否融化、世界经济能否复苏、全球贸易保护主义的幽灵是否会再现……一系列悬念。如何在扩大内需的同时,稳定出口增长,2009年的中国外贸正面临着历史抉择。
对中国经济特别是中国外贸来说,2008年末的这个冬天尤其寒冷。
经济增速跌破10%下滑严重、外贸进出口增速7年来首次双双为负、外汇储备已经减至1.89万亿美元以下、数不清的企业经营困难甚至倒闭……到处都是让人发冷、令人沮丧的数据。
还有一组数据更能深刻反映外需不振、出口严峻这一恶劣形势。被看做是外贸出口晴雨表的港口集装箱吞吐量,在传统圣诞货物出货旺季增长乏力,11月份我国港口货物吞吐量完成4.6亿吨,同比增长0.5%,增幅降至近10年来最低。
事实上,最先感知到外需压力的是沿海外向型出口企业。国家发改委中小企业司有关负责人称,仅2008年上半年全国就有6.7万家规模以上的中小企业倒闭。
专家指出,2006年以来,劳动力成本不断上升,部分商品出口退税率下调,国际市场需求减弱,这些都导致我国出口企业面临重重压力。
而近来不断出现的外资“范跑跑”现象,也加重了人们心头的忧虑。改革开放30年,中国第一次出现了“少数外商投资企业非正常撤离现象”。据统计,10月末我国的外汇储备较上月减幅超过156亿美元。如果加上10月份高达352A亿美元的外贸顺差,粗略估计,资金流出的数额或达到500亿美元之巨。如果这种情况延续,对于我们目前严重依赖外国投资的经济增长模式将是一个严重的打击。
2009年春天的到来,正是时候。
但让人泄气的是,几乎所有对2009年的经济预测,都被蒙上了悲观的主色调。
由于美国等西方国家发达经济体已经陷入衰退,随着金融危机对实体经济影响的进一步加深,2009年可能成为近年来世界经济贸易最为低迷的一年。
世界银行12月中旬发布的《全球经济展望》再次下调2009年全球GDP增长预期至0.9%,且预测关、欧、日三个发达经济体均出现负增长。“金砖四国”增长率亦将大幅下滑:中国的经济增长率将为7.5%,印度将降至5.8%,巴西和俄罗斯分别为2.8%和3.0%。
令人担心的是,次贷危机有纵深发展的可能。虽然也有专家强调,这次全球金融危机不会演变为20世纪30年代的大萧条。
从中国情况来看,在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之后,8%的增长率被业内默认为中国经济增长的底线。但2009年,中国经济能否实现“保8”目标,确实让全世界为之揪心。
2009年,中国外贸的形势更为严峻。
在12月20日于北京召开的“中国进出口企业第七届年会”上,多数业内人士和专家悲观地预计,2009年一季度中国出口可能会下降到负两位数,二季度将略有好转,但也是负增长。“即便不断提高出口退税、人民币有所贬值,这些政策都仅能减少企业负担,外部需求下降的根本趋势无法逆转。”
“形势从来没有这么严峻过。”一位参加会议的老外贸一脸的悲沧地说,“目前大部分的出口企业都面临着一个问题,就是能不能坚持下去,还能坚持多久。”
12月8日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将2009年的经济工作最终定调为“保增长、促发展”。在保增长目标的努力中,以坚持“扩大内需为主”,同时结合“稳定外需”。会议提出,明年经济工作的重点任务,包括要扩大对外开放,转变对外经济发展方式,走以质取胜、集约化、多元化的发展路子,努力保持出口稳定增长。
12月23日召开的全国商务工作会议上,商务部部长陈德铭确定2009年外贸政策,即放宽财税金融政策、开拓新兴市场、优化出口商品结构、发展服务贸易和扩大进口,这五大措施将力保进出口稳定增长。
转型也成为专家们津津乐道的话题,包括出口转内销,借扩大内需的东风转移出口导向企业的过剩产能,以及继续实行出口产品的地区多样化,借助于新兴市场扩大出口,通过向中东、俄罗斯、拉关等地区的出口增长来缓解对发达国家出口的放缓。
事实上,在2008年1-8月,美国贡献了中国出口增长的9%,日本为6%,欧盟为23%,而以新兴市场国家为主的非G3(美国、欧洲和日本)国家贡献了62%。
别无选择,我们只能把希望寄托在2009年。
虽然,2009年中国经济及外贸面临着可能比2008年还要深重的困难,以及诸如:GDP增长能否保8%、外储下滑会否持续、人民币“向左”还是“向右”、“外贸冰点”会否融化、世界经济能否复苏、全球贸易保护主义的幽灵是否会再现……一系列悬念。如何在扩大内需的同时,稳定出口增长,2009年的中国外贸正面临着历史抉择。
外贸是拉动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之一,我国经济对于外贸依存度高达60%,在复杂多变的世界经济形势中,2009年的出口面临着哪些困难?中国能否打赢这场出口“突围战”?
温家宝总理日前在珠三角进行考察调研,曾借用英国诗人雪莱的诗句为出口企业打气:“冬天到了,春天还会远吗”。
但愿如此!
IMF中国首席代表维韦克·阿罗拉:“强大的中国也意味着强大的世界经济”
2008年12月20日,由商务商研究院主办的“2008年中国进出口企业年会”在北京召开,国际货币基金组织(FMF)驻中国首席代表维韦克·阿罗拉发表演讲时认为,世界经济前景出现明显下滑,年末GDP已经出现负增长。
由于发达国家经济下行,发展中国家也受到影响,出口疲软,资本投资下滑。他特别指出,“但是中国中央政府已经发出信号,较早地意识到下滑的风险。”
是什么激起了全球经济危机?阿罗拉认为,一个核心的原因是,货币监管在一些工业国家比较松,利率非常低,尤其是在2000年互联网泡沫破灭后,非常宽松的货币监管造成货币在一些富有国家的高度流动。因为比较松的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的结合,就会造成在借贷方面的风险,当经济体下滑的时候,就会出现坍塌,使得整个金融的系统不能正常地运行。
“我们希望发达国家能促进整个金融系统的改革。”
如何改革金融系统?阿罗拉提出,第一要组织金融系统救助,重组金融市场;第二要限制金融坍塌对实体经济的影响。
阿罗拉预测,世界GDP的放缓2009年会到0.2%,而这0.2%的世界经济增长,40%的增长都是中国驱动的。在过去的几年里,在全世界160多个不同的国家中,对于全球最大的经济贡献率是来自于中国,在2009年同 样是这样的情况。
“强大的中国也意味着强大的世界经济。这就是为什么现在全世界其他国家都非常关注中国的增长情况和政策情况。”
阿罗拉表示,IMF对未来的展望比较负面,现在商业信心比较低,过去的几个月消费者市场信心下降很快,另外也不能确定金融市场的重构是否有效,或者重构的途径是否正确也不能确定,因为GDP的显现是滞后的。整个市场还有很多不确定性。
资本的流动也是在下降,整个市场的信心都会影响到各个国家GDP的增长,所以亚洲国家的GDP普遍下滑。在外需下滑情况下,亚洲市场的内部需要如何、是否能有效代替原来出口部分,这些还有待观察,所以一切充满了不确定性。
阿罗拉建议,因为外部性需求很低,而且短期内这种需求很难回归,而中国产能过剩,出口类企业不能在非常短时间内支付贷款,所以只能把注意力放在促进内需方面。
同时,美国的消费需求降低,可能不仅在明年,甚至将会是持续的、永久性的下降。所以美国的贸易伙伴出口都会受到非常永久性的影响。
“因此像中国这样的国家,我们不能期望出口可以恢复到2000年前,每年出口增长达到20%的美好情景,可能会达到这个数字的一半,甚至更低。”
阿罗拉指出,中国的经济情况还是积极的,但是在未来2个季度会非常艰难,前景中还有风险。首先的风险是,任何高的投资都可能造成产能过剩,给企业带来很多问题,对银行也是如此。
“还有一个风险,如果全球经济比我们预测的更糟,而作为出口依存度很高的中国,意味着前景非常糟糕。”
阿罗拉认为,中国要依赖于全球经济的前景,而全球未来的经济展望在很多国家会面临贸易保护主义,禁止从其他国家包括向中国进口,这种保护主义在经济放缓的时候更加严重。
“我们希望能够避免这种保护主义,我也希望中国肯定能应对这种经济下行的趋势。未来经济前景是低迷的,中国政府意识得比较早,相信一定会做得比较好。”
中国商务部部长陈德铭:“千方百计稳定出口增长”
为期两天的全国商务工作会议12月23日至24日在北京举行。商务部部长陈德铭在会上做了题为《坚定信心扎实工作努力保持商务事业又好又快发展》的万言工作报告。从中我们可以解读到2009年中国外贸的发展脉络。
此前海关总署发布的11月进出口数据显示,11月份我国进出口值同比双双出现负增长。这是自2001年6月以来,该数据首次出现负增长。本次全国商务工作会议在此恶劣的大环境下召开,引起了各界格外的关注。
“08年进出口总额或将超过2.5万亿美元”
在回顾即将过去的2008年外贸总体形势时,陈德铭表示,商务系统在应对重大事件,保障市场供应;加强市场体系建设,努力扩大国内消费;优化进出口结构,促进对外贸易健康发展;改善投资环境,提高吸收外资质量;加强管理,规范服务,加快发展对外投资合作;开展多双边合作,化解国际贸易争端;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加强自身体制机制建设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
这些成效突出表现为,中国外贸行业在应对严重自然灾害和国际金融危机带来的巨大冲击的同时,依然实现了对外贸易的总体增长,全年进出口总额或将超过2.5万亿美元,增长18%左右,吸收外资水平继续提升。
在讲话中,陈德铭表示,获得这个成绩,全国商务系统采取了各种切实有效的措施。首先,在2008年下半年起,针对外需萎缩特别是金融危机爆发带来的出口困难,先后3次调高纺织、服装、轻工和部分机电产品的出口退税率,综合退税率上调1.6个百分点。
其次,完善加工贸易政策,将95%的限制类商品保证金台账由实转改为空转。江苏、浙江、广西、云南等地在符合WTO规则的前提下,加大地方财政的支持力度,千方百计稳定出口增长。
第三,大力推进外贸结构调整,推进全国38家科技兴贸创新基地和12家国家汽车及零部件出口基地建设。组织出口品牌企业海外展,扩大广交会品牌展区;支持出口农产品质量可追溯体系和行业公共技术平台建设;继续控制“两高一资”产品出口;完善机电产品进口管理办法,协调铁矿石等大宗商品的进口;拥有自主品牌、技术含量和附加价值较高的商品出口明显增多。
第四,将服务贸易纳入中国对外贸易新的增长点,在上海开展部市服务贸易合作试点,为全国服务贸易的发展摸索路子,积累经验。福建、陕西、青岛等地积极采取措施,大力发展服务贸易。今年前三季度,全国服务出口增长29.6%,比同期货物出口高出7.4个百分点。预计全年服务进出口可以超过3000亿美元。
“扩大内需的同时,绝不能放松和忽视外需”
前些年,外贸一直是拉动中国经济的主要动力。如今,中国经济正处在一个历史性关口,面临着由外向型向内需型转变的巨大压力。中国近期出台的一系列政策,“扩大内需”成为拉动经济的首选。这种经济政策的转向,会对中国外贸、外资政策会产生哪些重要影响?
陈德铭在讲话中强调,保持出口稳定增长是明年的一项中心工作作,目前中国出口的55%来自外资企业,在出口形势严峻的情况下,尤其要充分发挥外资、外经工作对出口的拉动作用。
陈德铭表示,在国内外形势严峻的情况下,要完成这些任务并不容易。必须坚持统筹兼顾,协调各项业务,理顺各方面关系,利用一切积极因素,形成商务发展的合力。
处理好内需与外需的关系。要认真贯彻落实中央一系列扩大内需、稳定经济增长的措施,与此同时,绝不能忽视和放松外需,要千方百计稳定出口增长。
处理好消费与投资的关系。扩大内需包括扩大投资和扩大消费两个方面。扩大投资是国际上应对经济不景气最常用的反周期调节措施之一,中国在这方面已积累了不少经验,有一套相对成熟的办法,但如何通过扩大消费促进内需增长,却不太熟悉,也没有成熟的经验可资借鉴。这就更需要我们创新思路,制定出切实有效的政策措施,把消费真正启动起来。
处理好出口与进口的关系。进口与出口都是经济发展的重要方面,国际收支基本平衡是经济持续发展的必要条件。保持出口稳定增长是我们明年的一项中心工作,但不能因此只重视出口而忽视进口。在努力稳定出口增长的同时,也要积极创造条件扩大进口。
处理好外资、外经和外贸的关系。在中国对外贸易快速发展的过程中,外资和外经工作功不可没。目前中国出口的55%来自外资企业,对外承包工程和对外投资也带动了大量出口特别是机电产品的出口。在目前出口形势严峻的情况下,尤其要充分发挥外资、外经工作对出口的拉动作用。
“八大措施促进出口稳定增长”
由于世界经济衰退带来的严重冲击仍将持续,2009年我国商务事业 发展面临的国内外环境更加复杂,出口形势严峻,消费快速增长的难度增大,吸收外资困难增多,贸易摩擦形势不容乐观。但是陈德铭认为,“我国经济发展的基本面和长期发展趋势没有改变,保持商务事业平稳较快发展具备不少有利条件。”这些有利条件包括:
首先是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对稳定出口、扩大消费都将产生积极促进作用,特别是提高出口退税、完善加工贸易政策、调整进出口关税、支持中小企业发展等政策措施,将直接促进外贸的稳定发展。
其次,工业化、城镇化加快发展,产业结构和消费结构快速升级,将为经济增长带来强劲的国内需求。
第三是随着国家综合实力不断增强,劳动力素质不断提高,企业适应市场和环境变化的能力不断增强,市场配置资源的机制逐步完善。
第四是出口产业链较为完整,比较优势明显。出口产品中生活必需品较多,需求弹性小。市场多元化战略丰富了企业开拓国际市场的经验。多双边经贸关系持续改善,国际经贸环境总体有利。
展望2009年外贸发展目标,陈德铭表示,明年商务工作的总体要求是:以扩大国内消费需求和保持外贸稳定增长为重点,完善政策,强化服务,统筹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加快结构调整和发展方式转变,实现商务事业又好又快发展。
陈德铭表示,将从八个方面保证外贸持续稳定地增长:(一)加强流通网络建设,扩大城乡居民消费;(二)促进商品流通,完善市场调控;(三)保持进出口稳定增长,加快转变外贸发展方式;(四)稳定利用外资规模,提高利用外资质量;(五)积极稳妥推进对外投资合作,提高对外经济合作水平;(六)深化多双边经贸合作,营造良好外部环境;(七)妥善处理贸易摩擦,保障国内产业安全;(八)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进一步完善商务工作体制机制建设。
“扶持企业加快转变外贸增长方式”
一直以来,中国外贸和内贸严重失衡,因此在应对国内外不利的环境时,政府鼓励外贸企业转变增长方式。陈德铭表示,在目前的形势下,政府将从政策角度、从四个方面给予引导和扶持。
首先是在财税金融角度加大政策支持,积极落实国务院已出台的提高部分产品出口退税率的政策,加大对企业的信贷支持力度,改善企业融资担保条件,健全出口信用风险保障机制。
将积极开拓新兴市场,在继续巩固美、欧、日等传统市场的同时,要加快实施市场多元化战略,积极引导企业充分认识新兴市场的作用,不嫌订单小、利润薄,不怕吃苦,下大力气开拓南亚、中东、中亚、南美、东欧等新兴经济体和发展中国家出口市场。
将优化出口商品结构,推动“两高一资”产品出口。内外部环境趋紧为结构调整提供了机遇,将重点推动自主品牌产品和大型机械、成套设备以及优势农产品、劳动密集型产品出口,加大对中小企业技术创新和参与国际竞争的扶持力度。提升加工贸易产业产品层次,延长加工贸易产业链条。加强出口产品质量促进工作,面向企业提供进出口产品质量检验标准咨询服务,完善出口产品质量全过程监管体系。
大力发展服务贸易,完善服务贸易促进政策,支持软件、文化和中医药等重点领域服务出口。在航空、运输、金融、旅游等优势行业,培育一批有国际竞争力的服务贸易企业,积极鼓励中小型服务企业开展对外交流和合作,培育服务贸易品牌。加强与重点国家和地区服务贸易推广机构的联系,完善服务贸易促进体系。
积极扩大进口,综合运用降低关税、进口贴息等政策手段,扩大先进技术设备、关键零部件进口。继续实施进口便利化措施,简化手续,减少限制。
鼓励企业“境外投资并购”
中共十六大确定了“走出去”战略。然而在金融危机的影响下,在海外的中国企业也遭遇了寒潮。海外经营、并购的风险也在加剧。在新的形势下,中国外贸“走出去”战略是否会做调整?
陈德铭认为,目前的形势是“世界经济深刻调整的契机”,企业要“加大对境外投资合作支持力度,在有效控制风险的前提下,实现对外投资合作较快发展。”这些鼓励政策包括:
积极支持有条件、有实力的企业到境外投资办厂、并购拥有先进技术、知名品牌和营销网络的境外企业。加快建设境外农产品生产和物流基地,参与农业跨国公司全球供应链体系。并购国外资产时,要立足自身优势,突出主业,突出实业,谨慎对待金融衍生产品。政府部门在推动对外投资时,要充分发挥市场机制的基础性作用,尊重企业的主体地位。
继续大力发展对外承包工程与劳务合作。为应对金融危机,刺激经济增长,各国纷纷加大公共开支,加快基础设施建设。要抓住这一契机,用好优惠出口买方信贷和对外承包工程保函风险专项资金,支持企业开展对外承包工程。推动对外承包工程方式多样化,支持工程承包企业和金融企业等联合探索“以工程换资源”。要继续巩固劳务输出传统市场,扩大农民工海外就业,同时扩大海员、空乘、软件设计、医护等高层次劳务输出,逐步建立起政府、协会和企业分工负责的外派劳务责任体系。
积极推动对外投资合作便利化,协调相关部门,进一步简化审批程序,完善信贷、外汇、财税和人员出入境等政策措施,推动出台《对外投资管理条例》。下放对外承包工程资格和项目投议标许可审批权限,各地要增强服务意识,切实履行职责。统一对外劳务合作和境外就业管理,实行网上办理对外劳务合作项目审查和确认。
完善对外投资合作服务和监管体系。国内企业对国外的商业习惯、劳工法律、文化习俗还缺乏了解,对国际金融市场运作还缺乏经验,对外投资人才也相当匮乏。各驻外经商机构要全面搜集和深入分析驻在国的经济、法律、人文环境等方面的信息,不断发现和捕捉商机,和有关部门一起,及时编制发布对外投资合作的国别(地区)指南和产业导向目录,为企业提供优质的信息服务。同时,督促企业遵守驻在国的法律法规和文化习俗,承担社会责任,防止恶性竞争。
“优化利用外资,带动国内产业优化”
有人担心,中国经济放缓会将使外商投资减少或从中国撤离。因此,陈德铭也向外资企业喊话,承诺将“积极稳妥改善投资环境”,并且也要求我们自身也要提高利用外资的水平。
陈德铭首先保证将“将创建政策透明、行政规范、营商便利、公平竞争的投资环境作为当前提升我国引资竞争力的重要手段”。政府将从创新外资管理体制,从自主创新、节能环保、土地集约利用、促进就业和履行社会责任等要求出发,创建符合科学发展观的综合评价体系,纳入项目审批、外资统计、投资促进等外商投资管理各个环节,进一步清理涉及外商投资企业的收费和检查事项,大力构建政府公共服务平台。 其次,政府将利用外资与促进国内产业结构优化相结合,重点鼓励外商投资高新技术产业、节能环保产业和现代服务业。在加强反垄断审查和维护产业安全的基础上,鼓励外资参与国内企业重组和传统产业技术改造。大力发展服务外包,研究出台促进服务外包发展的综合性政策措施,支持服务外包企业人才培养、国际资质认证和公共服务平台建设,努力缓解大学生就业压力。
第三,改善外资区域布局。进一步落实财税政策,促进投资便利化,降低物流成本,以中西部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为载体深入推进产业转移。鼓励长三角、珠三角地区开放型产业向省内欠发达地区、中西部和东北老工业基地转移。支持东部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通过对口合作等方式,加强与中西部国家级开发区合作,实现东中西互动、协调发展。支持符合条件的省级开发区升级为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
第四,创新利用外资方式。发挥外资并购对国内企业改组改造、产业结构升级的促进作用。研究完善外资企业境内上市的相关政策,引导符合条件的外商投资企业在境内上市。完善并购价格决定机制,规范企业产权关系,依法进行并购审查。完善创业投资的资本市场退出机制,鼓励外商创业投资发展,促进高新技术企业成长。积极探索排放权转让、股权投资基金等利用外资方式。
“应对贸易摩擦,要内外联动”
在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下,美、欧、日三大经济体均已陷入衰退的边缘。在全球经济低迷的形势下,贸易保护主义有可能进一步加剧,中国面临的贸易摩擦形势将更加严峻。
陈德铭认为,我国面临的贸易摩擦已从微观产品领域扩展到宏观经济政策及体制机制层面,部分重点敏感产业安全风险上升,成为开放型经济面临的严峻挑战之一。特别是在全球金融危机不断蔓延、世界经济面临衰退的形势下,更要妥善应对贸易摩擦,为企业出口创造好的环境,切实保障国内产业安全。
一是统筹各项业务,减少贸易摩擦风险。应对贸易摩擦,要内外联动,交涉与自律并举。通过多双边对话机制和自贸区谈判加强沟通、磋商与交涉,促进贸易投资自由化和便利化。通过推动商协会与国外行业协会的对话与协商,加强业界合作。继续推动有关国家承认我市场经济地位。加强行业自律和企业自律,引导企业调整出口产品结构,转变经营方式,避免盲目的数量扩张和简单的价格竞争。
二是整合各方力量,加强贸易摩擦应对。中央和地方政府、中介组织、企业要密切配合,共同应对,驻外经商机构要在预警和应对方面发挥积极作用。针对限制我出口产品的不公平做法,要加强多双边交涉,积极利用WTO争端解决机制。
三是依法实施贸易救济,提高贸易救济效果。在国际市场下滑的情况下,国外产品向我低价倾销的风险也在增加。要在积极扩大进口的同时,加强产业安全评估和产业竞争力评价,密切关注国内汽车、化工、钢铁、纺织、电子信息等重点行业的安全形势,及时调整和制定应变预案。合理运用贸易救济措施,依法维护国内产业安全。充分发挥地方商务主管部门和行业协会在贸易救济实施中的作用。
12月22日,美国国际贸易委员会以6:0的投票结果,批准了美国商务部对产自中国的环状焊接钢管征收最高达40.05%的反补贴税,以抵消中国政府对本国钢管制造行业的补贴。
国家统计局总经济师姚景源:“中国经济下行压力在不断增大”
2008年,在国内外经济异常复杂、多变的背景下,中国政府通过采取各种有效措施,成功抵御了雨雪冰冻、汶川大地震、美国次贷危机等严重不利因素的冲击和影响,保持了中国经济平稳较快增长。但随着世界金融危机的进一步蔓延,第四季度以来,我国工业增速快速回落,出口增幅明显下降,国内就业压力进一步增大。2008年中国经济运行的基本情况如何?还存在哪些突出问题?2009年中国经济将会呈现走势?
国家统计局总经济师姚景源近日就上述问题回答了本刊记者的提问。2008年中国经济能保持平稳较快增长来之不易
中国对外贸易:2008年初,温家宝总理曾说,2008年可能是中国经济最困难的一年。请问您对过去一年中国经济的运行情况如何评价。
姚景源:的确,2008年中国经济遭遇了雨雪冰冻、汶川大地震、美国次贷危机等突发事件的严峻考验。在全球经济十分严峻的形势下仍然保持了9%以上的增长速度,的确是来之不易的。2008年,根据国内外形势的变化,国家对宏观调控政策进行了三次大的调整:年初的时候将宏观调控政策确定为“双防”,6月份又调整为“一保一控”,以后又改为“一保”,即保增长。这说明去年一年,国内外经济局势变化是很大的,也是很快的。我们应当按照变化了的形势,不断地调整我们的调控措施。
2008年,中国经济有两方面的成就来之不易:一是我们能在非常短的时间内抑制物价过高过快上涨,这是来之不易的。2008年,我国物价涨幅达到十年来最高,政府能在非常短的时间内抑制物价过高过快上涨趋势,并且使物价能够回稳,是不容易的。二是在遇到全球金融危机这么大的世界经济困难的情况下,我国国民经济仍能保持9%以上的增长速度,这是非常不容易的。
2008年中国经济基本面是好的
中国对外贸易:目前对2008年中国经济的基本面分析,各方是有一定分歧的a您如何看待2008年中国经济的基本面?
姚景源:我认为,2008年中国经济的基本面是好的。可以说,在过去一年里,中国经济遇到了很大困难。但,1-11月份中国经济还是保持在9.5%以上这样一个增长速度。9.5%的增长速度意味着什么?从1978年到2007年改革开放三十年,中国经济平均增长速度9.8%。2008年,我们遇到了这么大的困难,经济的增长速度还是处在4年平均增速之中。同时,与目前世界主要经济体经济大幅度衰退相比,也可以看到现在中国经济确实在世界经济中是最好的。所以,从这个角度看,中国经济基本面是好的。
之所以这样说,是因为我们看全世界任何一个国家的宏观经济都是要看经济增长率、失业率、通货膨胀率和国际收支平衡状况等四大指标。
第一个看经济增长速度。大家知道虽然目前中国经济下行压力很大,但是2008年1-3季度中国经济还是保持了9.9%的增长速度,经济增长的速度还是保持在略高于三十年的平均增长速度的区间。所以从这个角度来说,中国经济就其增长速度来说,目前还是处在三十年平均增速之中。
第二个是看就业和失业。我始终认为,就业问题是中国相当长一段时间内最严峻的问题。中国有世界上任何一个国家也比不了的就业压力。按照联合国规定的标准,16-65岁为劳 动年龄人口。而中国这一年龄段人口的统计数据是9.09亿。而世界七大发达国家美国、日本、英国、德国、法国、意大利、加拿大国家人口总数加在一起比中国劳动人口还少3个亿。在这么大的就业压力面前,中国的就业应当说取得了来之不易的成就。2008年“两会”确定的就业的目标是新增就业岗位1000万。去年前三个季度完成新增就业岗位936万,就是说已经完成全年新增就业目标的94%。这个成绩是来之不易的。
第三个是看通货膨胀率。我在去年年初的时候曾经讲过,中国2008年的物价走势会呈现一个前高后低的状态。现在回过头看中国的CPI,1月份是7.1%,2月份是8.7%,这是全年最高点,从5月份开始中国物价的涨幅连续八个月回落,这应当是宏观调控了不起的重要成就。2007年年底讲中国经济的时候,我们强调最重要的是“双防”。到去年6月份,根据国内外的情况,国家将宏观调控调整为“一保一控”。而现在我们完全可以把主要精力放在保增长上。因为我们在控制通胀上取得了革命性的胜利。
第四是看国际收支平衡状况。大家知道,这几年我国在结构上的一个大问题就是国际收支始终处在不均衡的状态,就是贸易顺差过大。外贸顺差过大就迫使我们的央行被迫发行货币对冲。为了解决这个问题,2006年中央提出了减顺差促平衡,但2007年一个美金也没有减下来,相反贸易顺差从2006年的1775亿美元上升到2007年的2622亿美元。所以,国际收支平衡一直是困扰我们宏观经济的一个大问题。但是去年虽然外贸顺差还是在增长,但是增长的数量同比前三季度减少47亿美元。
回顾过去的一年,应当说经济增长率、就业失业率、通货膨胀率和国际收支平衡状况这四大指标说明我们中国经济现在还处在基本面是好的这样一个基本状态。
中国经济下行压力在不断增大
中国对外贸易:您认为2008年中国经济面临主要困难是什么?
姚景源:2008年,我国经济遇到的困难主要是经济下行的压力在加大。经济下行的压力主要还是源于国际经济。世界金融危机使我国的出口受阻,而我国出口在国民经济增长中的贡献率又很高。2007年我国出口总额达到了12,000亿美元,占国民经济的比重达到了37%。出口受阻又导致工业增速下降。去年一季度,中国规模以上的工业增长速度是16.4%,二季度是15.9%,三季度是12.9%,10月是8.2%,11月是5.4%。大家知道工业是支持中国经济增长的主要力量。一二三产主要是二产,靠的是工业,而工业的增长速度回落直接导致整个国民经济增长速度的回落。中国国民经济一季度的增长率是10.6%,二季度降到10.1%,三季度是9%。现在出口增速回落,工业增速回落,国民经济增速回落,又导致财政收入增速回落。一季度国家财政收入增长率是33.5%,二季度是31.4%,三季度是10.5%。所以,目前中国经济下行的压力在增大。目前是经济全球化。在这种情况下,世界经济遇到了金融危机这么大的问题,中国经济想一枝独秀是不可能的,中国经济不可能不受到影响。只不过是我们应当采取什么措施,把这种影响降低到最低。面对经济下行压力,最重要的是如何减少外部经济变化对中国经济的影响。而经济下行也从另一个角度说明,我国经济中结构和增长方式上确实存在一些深层次问题。如果目前我国的经济结构状态和粗放的增长方式不改变,我们就不可能强有力地抵御外部风险。
此外,也应看到我国目前就业形势也十分严峻。中国是世界第一人口大国,在中国符合联合国规定的劳动年龄段的人群有9.09亿。所以说,中国面临的就业压力在全世界是最大的。尤其是目前中国的出口受阻,多数依赖出口的劳动密集型企业面临的困难很大,就业形势十分严峻。2008年中国毕业的大学生有590万,2009年比2008年还要多50万。未来中国的就业形势将十分严峻。同时,我们也要看到,目前国家正在采取措施缓解就业压力。国家出台政策拉动内需,可以拉动钢铁、水泥、建材产业,保证整个国民经济的平稳增长,还可以改善低收入人群的住宅条件,缓解当前的就业困难形势。
2009年中国经济的基本面没有改变
中国对外贸易:正如您所说,目前中国经济面临着下行压力。这是否意味着2009年中国经济的基本面会发生大的变化?
姚景源:目前,尽管中国经济下行压力很大,但整个宏观经济的基本面是好的,并且支撑中国经济增长的主要力量并没有出现问题。工业化和城市化将有力支撑中国经济的持续增长,中国经济增长的基本态势不会发生变化。我们在看四大指标的同时,必须看到中国经济发展的四种基本力量,即工业化、城市化、市场化和国际化的动能还十分强劲,这就决定了中国经济发展的基本态势是十分健康的。同时,中国外汇储备占世界第一、利用外资水平占世界第二、年进出口贸易总额占了世界第三、经济总量的位次已排名世界第四等一系列数据,均说明中国经济的基本面也是良好的。我们可以说,2009年中国经济的基本面没有改变,支撑中国经济增长动能依然十分强劲。
比如工业化,目前中国的工业化仅仅处在中期。我们要像发达国家一样到后工业化的时代还有很长的路要走。这就意味着在今后相当长的时间里,中国的工业化还会是支撑中国经济增长的重要力量。如果再把我们今后工业的发展要走新兴工业化道路这一点再结合起来,未来中国的工业化具有广阔的空间。所以,对未来中国经济的推动力会仍然强劲有力。
再比如城市化,中国现在城市化率是44.9%,发达国家已经到了90%,全世界城市化率(包括非洲)平均水平是49%。所以,未来中国城市化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党中央提出,到2021年,中国要实现全面小康。全面小康的过程也是中国城市化加快发展的过程。所以,城市化在未来还会以一个相当强劲有力的力量支撑中国经济发展。
尽管目前全球金融危机正在向实体经济蔓延,但中国经济增长的基本态势不会因为外部的困难而产生根本性的改变,2009年中国经济还会处在较快增长的历史区间。
2009年中国外贸压力会更大
中国对外贸易:去年11月,中国进出口总额同比下降了9%,这也是七年来中国外贸首次出现的负增长。您如何看待2009年中国外贸发展的态势?
姚景源:目前中国是世界第三贸易大国,世界金融危机对中国经济的影响首当其冲的是外贸,使中国的出口受阻。去年1-9月,前三个季度中国的出口还是在增长,但是增长的幅度下降了4.8个百分点。而到了11月份,中国出口形势就变得更加严峻。11月份进出口总额双双下降,进出口总额同比下降9%,而2007年同期增速是23.9%。11月出口下降2.2%,2007年 的增速是22.8%。目前中国经济受金融危机的影响从行业来看,越是外向型的行业越困难。所以中国目前面临的困难不是中国经济自身出了问题,而是美国经济出了问题。目前次贷危机的影响,正在从虚拟经济向实体经济推进,由发达国家向发展中国家、新兴市场体推进;在国内正由沿海向内地推进,由外向型行业向其他行业推进。由于中国出口在很大程度上要取决于欧美经济的发展态势,2009年中国外贸面临的压力会更大。但我们也要看到,目前党中央、国务院对中国外贸所面临的严峻形势高度关注,正在采取相应的措施,如加大出口退税,加大对外贸企业的扶持力度等,以帮助外贸企业树立信心,度过难关。我们可以相信,随着时间的推移和中央扶持政策的逐步到位,外贸企业当前所面临的困境一定会有所改观。
既要对困难有充分思想准备,又要看到战胜困难的有利条件
中国对外贸易:2009年中国经济将面临着更加复杂的国内外环境。您认为,应当怎样正确认识2009年中国经济所面临的形势?国家从宏观政策上应该采取怎样的措施?
姚景源:2009年,我们一方面要看到,我国经济发展面临的环境是严峻的,对困难和严峻的局面要有充分的思想准备,要增强忧患意识,风险意识,有备才能无患。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全球金融风暴给包括中国在内的世界各国经济发展所带来的负面影响已经不言而喻,而且在它还会产生多大的后续影响现在还尚难作出明确判断,因此必须对明年我国经济发展面临的严峻形势有充分的思想准备。另一方面,我们要同时看到,我国战胜目前经济困难和挑战的有利因素和条件,增强信心,坚定信心。我们有改革开放30年积累起的强大的物质基础,我们党和政府有着高超的宏观调控能力和水平,我们企业和企业家的素质也不是当年可以同日而语的。同时,我国正处在工业化、城市化迅速发展的时期,我国经济还处在较快的增长的历史区间。我们应当对战胜目前的经济困难坚定信心。
从政策的角度看,我认为中央工作会议提出的“保增长”、“扩内需”、“调结构”,这九个字很重要。保增长是基本原则,扩大内需是措施手段,并且要调整结构,为我国经济走出困境,进入一个新的增长平台创造基础条件。当前最重要的是“保增长”,扎扎实实地贯彻国务院促进经济增长的十项措施。而“保增长”就要扩大内需,要按照温家宝总理说的,出手要陕,要争分夺秒,尽量减少损失;出拳要重,要加大力度,没有力度不行;措施要准,准在加大扩大内需上。只要我们能按照“保增长”、“扩内需”、“调结构”方针,把中央促进经济增长的十项措施扎扎实实地落实到实处,我们就一定能战胜目前的困难,继续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增长。
中国社科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副所长李向阳:“09年全球经济亮点就看新兴市场”
席卷世界的金融危机重创了中国的外贸,在如此形势下,如何解读经济数字表面下的深层次问题?如何从内忧外患的形势中寻找一条解决之道?带着这些问题,2008年12月25日,记者采访了社科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副所长、国际贸易问题专家李向阳先生。
中国对外贸易:海关总署在2008年12月11日发布的11月进出口数据显示,11月份我国进出口值同比双双出现负增长。这是自2001年6月以来,该数据首次出现负增长。分析2008年前11个月的中国外贸数据,我们应该如何看待中国外贸今年的成绩?
李向阳:中国2008年的出口贸易的放缓,不仅仅是外部性的问题,也是经济环境发展变化以及经济结构调整的问题。
总体来说今年的下降是两类因素,一类就是外部需求下降,另一类就是中国经济自身发展的原因。
中国对美国等发达国家的增长率下跌非常明显,美国从第二、三季度经济陷入负增长,中国对这些国家的贸易也下降。然而2001年发达国家经济衰退的时候,中国没有受到太多冲击。这与我们的出口结构有关。一直以来,我们出口结构以劳动力密集型的消费品为主,现在我们慢慢转变为以名义上的高技术产品(如电器类)和金融产品为主。这次是整个发达国家的个人可支配收入(即消费需求)出现了持久性的下降,房地产价格持续下跌,影响到发达国家各个阶层的消费者。
这几年沿海地区外资企业农民工工资上升,新劳动法通过后,劳动力成本再度上升。并且,过去几年人民币汇率持续升值,对中国出口企业竞争力出现了遏制。政府禁止“两高一低”的行业产品的出口,这是调整产业结构和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结果。另外,2006-2007年中国政府在加工贸易上进行了一系列政策调整。以上这些都是外贸放缓的自身因素。
除了制度上的因素,生产要素价格的扭曲也是主要因素。长期以来我们生产要素价格的定价是服务于出口导向战略。比如在外资企业中的加工贸易企业,实行零土地使用政策,使外资成为促进出口的主要贡献者。
为什么要调整经济增长方式?首先是基于经济发展需求,其次是来自外部压力,国际贸易顺差太大,来自国际压力越来越大,这次国际金融危机是压力的一个总的释放。如果还要按照原来的模式拉动经济,在今后一段时间内已经很难实现,也不太适应中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中国面临的周期,是一个叠加的周期,中国自身有一个5-7年的周期,这个自身周期与投资周期有关,甚至跟我们政府换届也有联系。很多人指出,即使没有这次金融危机,中国经济也已到了周期调整期。2006年至2007年的形势就体现为经济过热,尤其是2007年下半年至2008年上半年,热到发烧的地步,宏观经济到了不调整几乎无法持续下去的程度。这时恰好面临外部的全球性的经济周期,重叠起来,对中国影响是非常大的。
中国对外贸易:从国内、国外两个市场来看,您怎样预测2009年的世界经济贸易和中国外贸面临的形势?
李向阳:谈到国际金融危机前景的时候,现在各方的判断差异非常大,究竟这场国际金融危机什么时候能够触底,我们只能从历史的经验中进行推断。
谈到前景,至少有三个因素必须要考虑。
第一是美国房地产市场的走势。因为这场美国房地产价格的调整始于2006年初,到现在已经持续了三年,价格跌幅已经超过了30%。但是最新的统计仍然显示,美国的房屋开工率、房屋销售量以及价格仍在持续下跌。从调整的周期长度和幅度看,我们认为下跌的空间已经不大,预计美国房地产市场应该在2009年的下半年触底。
第二个因素就是联合救援的效果。这场国际金融危机爆发以来,主要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大国采取了前所未有的对经济的联合干预,这在以前各国采取的经济政策形成了反差,这种干预有金融领域的,比如连续的降息,美国的利率已经逼近零,中国三个月里面连续5次降息。欧盟、日本纷 纷降息。在财政领域,美国的大规模救援,以及美国下一任总统的新的救援计划,欧盟、日本的救援计划已经纷纷推出来。关键是这种干预对人的信心能够起多大作用?从财政政策以往的经验看,它的产生效益在两个以上,就是滞后在两个季度以上,因此我们说在2009年的第一季度结束,或者是2009年第二季度开始这一段时间,就是3-5月份的时候应该可以看到效果。
第三个因素就是实体经济衰退对金融市场的反作用。到2008年第四季度之前国际金融市场的动荡主要是来自于金融,金融领域出问题,首先波及到金融市场,只要看T美国道琼斯指数就可以看出来,在2008年上半年之前下跌幅度都不大。美国几大投资银行的破产和被收购以后,美国股市出现了大跌,主要是因为金融机构出问题了。
到现在,国际金融危机已经从美国波及到全世界,从金融领域蔓延到实体经济。日本经济和欧元区经济从2008年第二季度进入负增长,美国经济从第三季度进入负增长。未来一段时间内,三大经济体仍然是负增长。这种实体经济的衰退,反过来会不会诱发金融市场的第二轮动荡,这是人们担心的问题。因为在30年代大国危机期间,就出现过这种先例,就是源于金融市场的危机,波及到实体经济以后,再形成对金融市场的第二轮危机。
这三个因素结合起来我们仍然坚信,基于我们在去年10月份的判断,就是在2009年的下半年,金融市场应该趋于稳定。但是需要说明的是,金融市场趋于稳定,并不等于马上就进入“V”字型趋向,它对实体经济的负面影响还有一个滞后期,而美国和主要发达国家的实体经济有可能还会持续一段低速增长。
中国对外贸易:分析世界三大经济体,请问金融危机对我国外贸的短期影响体现在哪几个方面?
李向阳:国际金融危机的短期影响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经济增长率在2009年下跌至2%、全球通货紧缩、美元汇率走强、国际油价下滑、全球贸易保护压力陡升等。
关于短期影响,最主要的就是对经济增长率的影响。通过几大经济体的简单分析,综合起来,全球经济增长率明年大致在2%上下,2%是什么概念呢?在过去10年间,全球经济的平均增长率大致在接近5%。这就可想而知,这个2%对全球经济意味着什么。
国际金融危机的第二个影响就是全球通货紧缩影响,这主要是发达国家。在一年前,发达国家考虑最多的是通货膨胀,而在一年以后,我们又不得不面对通货紧缩。造成通货紧缩的原因一方面是需求下降,另一方面是金融市场的流动性短缺。而这两点在未来一年内仍在继续加剧。主要国际组织预测,三大经济体明年通货CPI在1.7%左右。在经济学里面,如果通货膨胀率低于1%,就可以认定它已经进入了通缩状态。所以发达国家现在力图避免的一个结果是经济下滑,经济衰退,与通货紧缩并行,防止出现日本泡沫经济崩溃以后最糟糕的局面。
第三点,美元汇率的走势。美元很长一段时间走软,但是从今年下半年开始走强,最重要的原因是国际资本突然发现在面对国际金融危机的条件下,全世界没有一个避风港,相比之下美国仍然是相对安全的地方,这是导致美国走强的根本。尽管近期内美元汇率有所减弱,但是我们认为在未来一年内美元还是相对强势,因为强势美元符合美国现阶段的利益,美国现在最需要的是资金,外国的资金源源不断地流入美国,资金的流入会使美元走强。
第四点,短期影响就是国际油价。油价从140多美元跌到现在的40多美元,单就跌幅来说已经非常大。现在供需双方在博弈,全球需求在下降,2009年可能是自1983年以来的第一次下降,但是另一方面,OPEC组织在不断减产,实际上在进行这场博弈。我们认为,有可能在近期内还要继续下降,但是油价在2009年可能总体上是低位的,但是不太可能回归到这一轮上涨周期的起点。因为OPEC组织目前的减产,对国际供求的影响非常大。
第五点,短期影响是全球的贸易保护压力在加大。明年全球贸易增长率有可能在零上下,在经济衰退的时候,发达国家的贸易保护主义有一个倾向,加上民主党政府的上台,它的贸易保护会更强。
中国对外贸易:国际金融危机的中长期影响体现在哪几个方面?
李向阳:国际金融危机的中长期影响,直接影响到我们在经济发展战略的调整。这场国际金融危机的原因和以往相比是内生的,并且它起源于经济的最核心的金融领域。这种特征约束了这场国际金融危机对全球经济的增长方式以及组织结构会产生重大的影响。
第一,美国与其他发达国家的负债消费模式将会进行调整。因为过去十多年间,全球经济增长,用一个形象的说法是“双循环”。也就是说,美国这种国家通过借钱消费来大量进口发展中国家的产品,发展中国家通过向美国和发达国家出口换取大量外汇储备,而积累的外汇储备又通过资本市场回落到美国,来支撑美国的经济负债。与此同时,支撑消费的另一个机制是过去20年来全球的金融自由化,使得金融市场的风险被严重低估,本来发行的债务是1A,最后是3A。而这个恰恰是最后导致美国房地产泡沫和次贷危机的重要问题。这种低利率支撑美国和主要发达国家消费的根本。随着国际金融危机爆发,这两条逻辑都出了问题。一方面美国消费已经支撑不了,强劲的消费已经形成负累,不可避免要减少进口。另一方面,大家普遍认可在这场金融危机结束以后,必须对全球的金融体制加强监管,也就是价格必须回归到正常水平,由此带来全球融资成本上升,对负债会产生很大的压力。
综合上述因素,美国的负债今后一个时期是调整过渡,就是增加储蓄减少消费。最悲观的估计,美国私人消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考虑到美国的经济占全球的20%以上,而且消费由占美国经济增长70%,下调10个百分点,这对全球的需求影响非常大。影响最直接是出口导向型经济,因此全球的出口导向型经济国家的经济发展战略必须做出调整。
第二,全球经济通货膨胀存在死灰复燃的可能性。在短期内,全球面临通货紧缩;而在中长期内,一旦国际金融危机趋于稳定,这期间各国政府通过财政、金融政策,向金融市场注入的流动性必然会显示出来。现在还是流动性短缺,流动性是一个信心问题。财政通过金融注入到资金,最后直接到金融机构的口袋,不进行放债。因此中长期内全球通货膨胀的压力,死灰复燃的可能性非常大。
第三,它与第二个相关,就是美元汇率有可能再成危机。美国金融机构短期利率已经降到零了'现在美国开足马力印钞,下面就是刺激经济。这种印钞最终必然要使通货膨胀率上升,一旦市场对此形成普遍的预期,中长期美元走软是一个不可避免的结果。
最后一点,在目前的金融危机下,大家开始讨论前瞻性的问题,未来的问题,究竟下一步全球经济周期的主 打产业是什么,什么样的产业能够把全球经济从目前的衰退中拉出来。因为以往的金融危机都孕育着一场新的产业革命,像80年代的经济周期,最后导致的结果就是二级革命。
中国对外贸易:为扶持劳动密集型中小企业,支持产业优化升级,在今年下半年两次提高出口退税率的基础上,12月1日我国再次提高部分劳动密集型产品、机电产品和其他受影响较大产品的出口退税率。
请问在新的一年里,为了促进外贸出口“稳定增长”,是否有计划出台类似的扶持政策?这些政策扶持计划,对哪些产业最为有利?
李向阳:促进外贸稳定增长的扶持政策包括出口退税、消费品退税等。这一块,我想坦率地说,中国政府空间并不大。现在面临全球衰退,发达国家贸易保护越来越强大,中国政府大规模的出口保护措施,都会引发贸易战。发达国家本来就面临不断加大的失业和经济下滑的压力,因此必然会死保自己的就业率。
如果说要有出口贸易的发展,有两个方面,一个是保持人民币汇率的基本稳定,即大致稳定在目前水平E,不涨也不跌,为企业结汇提供较好的预期。目前人民币升值压力并不大,但是贬值压力很大。西方国家根本无法容忍人民币贬值,他们会认为这是“输出衰退”、“输出失业”的政策。特别是前段时间人民币在外汇市场上出现了4天跌停,引起了西方国家的大规模恐慌。因为中国的市场规模太大了,如果中国要通过大规模调整汇率促进出口,会让其他陷入危机的发达国家在一定程度上陷入毁灭性打击。所以中国轻易不会让人民币大幅度贬值。从保持金融稳定的角度,中国政府也不会有让人民币贬值的预期,否则会加剧资本外逃现象。
另一个,我认为,在WTO规则条件下,利用政策给出口提供较好的外部环境,比如出口信贷、出口融资等,不能期望在促进出口上采取更多的直接干预政策。比如最近对很多行业的研发扶持,都被西方列入政府反补贴项目,我们受到限投制越来越大,所以在未来一年不会采取明确的大规模的扶持政策。这是对未来前景的基本判断。
中国对外贸易:下一步经济增长的推动力会是什么领域?
李向阳:我们看到过去一段时间内,美国和发达国家的经济增长主要靠金融。现在来看,短期内金融业再成为经济增长的火车头已经不可能了,而实体经济绝大部分已经通过外包转移到发展中国家,它不可能把已经转移出来的实体经济重新收回来。必须寻找一个新的产业作为实体经济发展的基础,从而成为下一步经济增长的带头羊。
现在对这个问题的争议很大,我们认为,围绕环境保护的清洁能源有可能成为下一轮经济繁荣周期的主导型产业,首先美元产业对所有其他产业都有直接的影响,因为它的影响链很长,可以影响这个经济增长的方向。
第二点,因为在这一轮油价从20美元上涨到140美元的时候,人们看到一个现象,就是石油出口国和进口国可以坐下来,进行共同讨论,而这次,发达国家作为全球的石油主要需求者,几乎对油价没有任何的影响力,因此发达国家绝不可能在这个核心的产业上,在全球市场上没有任何博弈能力。所以,它必须要通过发展新能源来提高自身在全球石油市场的博弈能力。
第三点,清洁能源有可能成为某些国家的主要产业。清洁能源里面包括很多,其中生物能源是现在讨论最多的,生活能源主要的原料是粮食。我们在想一下,全球粮食的主要出口国是发达国家,我们入世的时候知道,美国压我们最多的就是开放农产品市场。而今年上半年,粮食价格上涨时,全球出现了各国纷纷限制粮食的出口。因此,通过发展生物能源,实际上带动粮价的上涨,使发达国家的农业、潜在的优势产业真正成为优势产业。与此同时,我们看到发达国家已经通过立法的形式来发展新能源已经成为共识。2007年美国通过的《新能源法》已经明确规定未来15年的生物能源的发展目标。
第四点,发达国家作为全球经济的领导者,尽管发展生物能源带来了粮价上涨,引起了全世界的谴责,但是它有一个道德上的合法性,就是环境保护,这一点使它能够站在道德的高地上。这是发达国家能冒着全球粮价上涨的巨大压力,而发展生物产业的重要原因。因为有一个统计,2007年全球的生物能的产量只有1600亿,它消耗的粮食是1亿吨这已经是全球总产量的5%。按照美国新能源法,它在2002年的时候,他一个国家生产的生物能源产量达到2007年全球生物能源的总产量。可想而知,发展新能源对农业的带动有多大。
最后一点,作为发达国家,要想把这个产业作为带头产业,它必须有巨大的市场需求空间。唯一的办法是制定更加严格的全球温室气体排放,现在正在考虑《京都议定书》的第二个协议,发达国家一个主要目标是要求把中国和印度等大国加进去,只有制定更加严格的温室气体和环境保护规则,才能使新能源、清洁能源的成本具有市场竞争力。你使用化石能源因为有污染,有污染就有成本。虽然名义上是30美元,但是每桶再增20美元的环境保护污染费,这样价格就上去了。清洁能源不用征税,因此它的竞争力就上去了。同时说,制定全球统一的规则,全世界都在征收统一的能源价格,使用同价的能源,这样才能使这个产业成为真正意义上的、带动新一轮的全球经济的带头羊。
采访结束时,李向阳告诉记者,他马上要出席并主持社科院的《世界经济黄皮书》发布仪式。李向阳本人正是本书的主编。出版已有10年,此书已经成为中国公众了解世界经济形势的主要渠道之一。
2008年12月25日,中国社科院发布的《世界经济黄皮书》预测,2009年全球经济增长率会进一步降低,但发生大萧条的可能性不大。
黄皮书认为,主要发达国家房地产市场尚在调整之中,并且国际金融危机开始呈现出向发展中国家继续蔓延和恶化的趋势,发达国家实体经济的衰退可能会加剧金融市场的动荡。但是黄皮书也强调,这次全球金融危机不会演变为20世纪30年代的大萧条。
商务部研究院研究员李健:“中国对外贸易形势会强于世界经济贸易”
2008年中国对外贸易在世界金融危机不断蔓延,人民币继续升值,出口企业生产成本不断上升,国内工业下行压力明显加大。国际国内不确定性因素逐渐增多的环境下,全年仍然实现较快增长,进出口结构进一步改善,质量进一步提高,转变外贸增长方式迈出新步伐。
2008年中国对外贸易在世界金融危机不断蔓延,人民币继续升值,出口企业生产成本不断上升,国内工业下行压力明显加大,国际国内不确定性因素逐渐增多的环境下,全年仍然实现较快增长,进出口结构进一步改善,质量进一步提高,转变外贸增长方式迈出新步伐。预计全年中国商品进 出口总额将达到2.6万亿美元,增长20%左右。2008年中国外贸运行的状况如何?还存在哪些需要解决的问题?2009年中国外贸将会呈现怎样的走势?
记者近日就上述问题专门采访了商务部研究院研究员李健。
2008年中国对外贸易继续实现较快增长
中国对外贸易:2008年中国对外贸易在世界金融危机不断蔓延,国际国内不确定性因素逐渐增多的环境下,1-10月,商品进出口总额21886.7亿美元,增长24.4%。但11、12月份却出现了负增长。其中,11月份进出口总额同比下降了9%。请您介绍一下2008年中国对外贸易运行的基本情况并作以评价。
李健:总体来说,2008年中国对外贸易继续实现较快增长,进出口结构进一步改善,质量进一步提高,转变外贸增长方式迈出新步伐。预计全年中国商品进出口总额将达到2.6万亿美元,增长20%左右。但最近2个月来,在国际金融危机爆发,国内工业增速大幅回落形势下,受到信心影响,对未来预期下降,导致国内企业进口大幅缩减。同时金融危机也使国际需求大幅缩减,造成中国出口大幅下滑。2008年11月和12月,中国外贸出现了七年来的单月负增长。但就2008年全年来说,中国进出口还保持了接近20%增长速度。目前看,美国市场萎缩严重,下滑幅度会大一些,但发展中国家,尤其是新兴经济体市场国家还是保持着比较强劲的增长势头。
——进出口总体保持平稳增长,贸易平衡状况有所改善。在连续6年快速增长的基础上,2008前11个月,我国外贸总值达23783.7亿美元,比2007年同期(下同)增长20.9%。其中出口13171.6亿美元,增长19.3%;进口10612.1亿美元,增长22.8%。累计实现贸易顺差2559.5亿美元,同比增长6.9%,净增加163.9亿美元。前三季度贸易平衡状况有所改善,外贸顺差比去年同期有所下降。但第四季度外贸顺差又有所扩大。
——机电产品出口增长较快,劳动密集型产品出口增速回落。前三季度,机电产品出口6170亿美元,同比增长24%,继续保持了较快增长的势头,其中船舶、汽车和工程机械等产品出口增长明显加快,在一定程度上抵消了通信设备等增长放缓的影响。但受经营成本上升和外部需求减弱等因素的共同影响,部分劳动密集型产品出口增长出现不同程度放缓,其中鞋类出口增长15.1%,玩具、服装及衣着附件分别仅增长3.7%和1.8%,比2007年同期回落了13.1和21.2个百分点。部分“两高一资”产品出口量总体下降,其中玉米下降95.9%,钢坯下降81%,钢材下降2.1%。
——资源性产品进口量继续增加。进口价格9月份开始回落。进口商品中增长最快的仍然是能源资源类商品。其中原油进口量增长8,8%,金额增长85.5%;铁矿砂进口量增长22.0%,金额增长116.0%;大豆进口量增长32.3%,金额增长137.4%。机电产品进口额同比增长15.6%高新技术产品增长12.7%。资源性产品进口额大幅增长在很大程度上是由于国际大宗商品价格持续走高造成的,随着国际市场价格开始高位回落,9月份资源性产品进口价格比8月份开始普遍下降。
——一般贸易进出口保持较快增长。加工贸易增速继续回落。前三季度,一般贸易继续保持较快增长,进出口总额达到9565.7亿美元,增长35.9%。其中出口5007.8亿美元,增长26.9%;进口4557.9亿美元,增长47.3%,比去年同期加快22.7个百分点。加工贸易增长进一步趋缓,进出口总额8034.0亿美元,增长13.8%。其中出口5087.5亿美元,增长15.6%进口2946.6亿美元,增长10.8%,特别是8、9月份进口额分别仅增长3.3%和3.9%,出现较大幅度回落。受加工贸易出口增速回落影响,加工贸易出口占总出口的比重也由去年同期的50.1%下降到今年前三季度的47.4%一般贸易比重上升1.7个百分点,达到46.6%,对总出口增长贡献率达到54.2%,拉动出口增长12.1个百分点。
——民营企业进出口较快增长。外商投资企业增长明显放缓。前三季度,民营企业进出口增长速度继续快于外商投资企业和国有企业。民营企业出口2811.6亿美元,增长30.6%,外商投资企业出口5961.2亿美元,增长19.9%,国有企业出口1967.9亿美元,增长18.9%。民营企业出口占总出口比重由去年同期的24.6%上升到26.2%,外商投资企业和国有企业出口占比分别下降1.1和0.5个百分点。从进口来看,民营企业进口1250.3亿美元,增长37.2%,外商投资企业进口4843.6亿美元,增长19.7%,国有企业进口2836.9亿美元,增长44.2%。
——对新兴市场国家出口快速增长。对美欧出口增速明显放缓。前三季度,中国与主要贸易伙伴双边贸易均保持增长。其中对新兴市场国家出口快速增长,对巴西增长90.2%,对印度增长43.1%,对韩国增长41.8%,对东盟增长28.4%。但受美欧经济增长明显放缓的影响,对发达国家出口增长有所放缓,其中对第一大贸易伙伴欧盟出口增长25.6%,比去年同期放缓5.2个百分点,8、9月份增速分别回落到22%和20.8%;对美国出口1891.3亿美元,增长11.2%,比去年同期放缓4.6个百分点;对日本出口858.5亿美元,增长16.0%。对新兴市场国家出口快速增长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对美欧等市场少增的部分。
2008年后两个月中国进出口出现负增长
中国对外贸易:2008年中国对外贸易在世界贸易环境剧烈变动的情况下,1-10月,依然保持了平稳较快的增长。但11、12月份却出现了七年来单月负增长。您认为,2008年中国对外贸易存在的主要问题是什么?
李健:主要问题是,2008年后两个月,中国进出口出现负增长,尤其是进口出现了大幅负增长。本来中国贸易顺差前三季度已经在减少,但由于进口出现大幅负增长,后几个月贸易顺差又扩大了,这样就使得2008年中国贸易顺差将超过2007年。此外,由于受到外需下滑的影响,后几个月外贸订单在减少,企业的经济效益会受到一些影响。部分企业由于原材料涨价,出口成本升高,劳动法实施细则出台后也加大了一部分企业的用工成本;另外2008年初加工贸易政策调整以后,尤其是加工贸易由空转变实转,使得沿海地区加工出口企业出现了一些经营困难。一些企业出现停产或减产,部分农民工的就业出现困难。由于受到金融危机的影响,这种情况下半年更严重一些。
2009年中国对外贸易将强于世界经济贸易形势
中国对外贸易:由于受到金融危 机的影响,目前全球经济整体减速,外部需求在大幅缩减,2009年中国对外贸易面临的内外部环境发生了很大变化。您对2009年中国对外贸易可能面临的形势怎样判断?
李健:2009年中国对外贸易的不确定性因素还比较大。未来世界经济形势会怎样,现在很难作出一个准确的评估。因此,对2009年中国外贸形势可以有比较乐观的估计,但也必须想到最坏的可能。最坏的可能是美国金融危机进一步蔓延,比如又出现次贷以外的其它信用问题,或又有新的大银行倒闭。最近美国信用卡的坏账明显增加。如果仅仅单个问题还可以,关键是信用又衍生许多新的金融产品。往往1%的问题会放大十倍或更多,这样又会导致金融机构呆坏账继续增加,出现新的倒闭风潮。而一旦金融危机蔓延超出原来政府能预期的范围,就会进一步打击市场信心,就会使世界经济受到的影响更大。同时,各国为拯救金融市场而注入的大量流动性,将使得更多国际游资把大宗商品期货作为保值避险工具,这可能将加剧国际商品市场上的价格波动。此外,由于全球贸易量萎缩和失业率的上升,一些国家和地区可能会采取更为保守的贸易政策,全球范围的贸易保护主义威胁也在增大。现在是发达国家相继进入了衰退,而发展中国家仍然是保持一定的增长。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世界银行都预计,2009年世界经济是一个很低水平的增长。但如果金融危机进一步加深或蔓延的话,也不排除发展中国家会受到更大影响,整个全球经济就会陷入衰退或负增长。如果出现这种可能,显然中国即使国家出台了支持外贸稳定增长的措施,也起不了太大的作用。如果外需萎缩,2009年全年中国出口出现零增长或负增长也是有可能的。这是从坏的方面想。目前,国家如此大力度的扩大内需,也是从最坏的方面考虑的。外需不行了,那只能靠内需。
从乐观的方面估计,如果目前世界金融危机局势得到了控制,人们的信心能够得到逐步恢复,美国和发达国家联手刺激经济的措施逐步显现成效,再加上我国政府采取的支持外贸稳定增长的措施逐步发挥作用,市场信心得到稳定和恢复,经过企业自身努力,即使2009年一二季度中国外贸会比较困难。但到下半年,外贸也会逐步恢复。乐观估计,2009年全年中国外贸会实现5-10%的增长。也就是说,在世界经济下滑得到控制,人们信心得以恢复,我国政府对外贸采取多种手段扶持和支持逐步发挥作用的情况下,2009年中国出口仍然会增加。毕竟中国自身有一些应对世界金融危机的有利条件。经过30年的改革开放,经过几次大规模承接国际产业转移,我国已经发展起了产业集聚度高、上下游配套、技术较为领先和适应市场变化能力较强的出口制造业,中国出口总体的竞争力在世界上是比较强的。同时我国出口商品中消费类产品占有较大比重。在经济衰退情况下,这类商品相对于其他商品有着一定的需求刚性,并且我国的商品物美价廉,在消费者紧缩开支的情况下可能更受欢迎。一般的规律是,在金融危机之后,人们为了省钱,是会缩减消费的。而缩减消费首先缩减的是奢侈品消费,如买房买车,度假旅游。但生活必需品还是要买的,即使现在买的少一点,像衣服、袜子可能能坚持一段时间,但坏了还是要买的。而中国主要还是出口消费类工业品,尤其是生活必需品。这部分产品的出口受到金融危机的影响不会太大。同时为了省钱,原来消费者如果是买贵的商品,现在就会寻找价廉物美的替代品。这样往往会寻找中国的产品。目前中国的产品质量不次于一些发达国家以及台湾、香港和韩国生产的产品,而且价格要比它们便宜。这应该是中国外贸战胜危机的有利条件。
世界银行预计2009年世界贸易量下降2%,即使这样,中国可能不会与整个世界贸易同步,中国可能还会是增长的。但增长幅度和大小要取决与世界经济的形势。中国外贸只会比大盘要好,不会比大盘差。中国外贸会强于整个世界经济外贸形势。
世界经济放缓,需求下滑,将是2009年中国对外贸易
面临的最大的挑战
中国对外贸易:您认为,2009年中国对外贸易面临的主要困难是什么?
李健:2009年中国对外贸易面临最大的困难主要是需求减少导致的增长速度大幅回落。应该说,加入世贸组织七年来,中国外贸一直都是高速增长。主要原因是外需一直都是比较强劲和旺盛的。这几年石油涨价,矿产品涨价,都与世界经济增长需求旺盛有直接关系。而2009年,与前七年相比,有着完全不同的世界经济形势。前几年,什么东西都能卖得出去,什么东西都有市场,不好的企业也能赚到钱。但2009年对中国外贸企业会是一个很大的考验。如果企业经营管理不好,成本过高,不能适应市场的产品、价格性能比不好的产品,可能就卖不出去。也就是说,整个世界经济放缓,需求下滑,可能将是2009年中国对外贸易面临的最大的挑战。具体到企业来说,可能会是企业订单减少,即使对好的企业来说增长速度也会放慢。前几年可能是10%、20%的增长,但2009年增长速度可能会放慢。
另外,各种风险在增大。有一部分企业即使有了合同,但由于出口市场经济大幅度衰退的话,也会导致对方不履约,不能执行合同。或者有些国外企业由于经营不好,到期不能如期付款,导致中国出口企业呆坏账风险会进一步增加。还有一些企业会因为国外银行信用出了问题,信用证不能及时兑现。2009年,对中国出口企业来说,一方面信用问题风险在增大;另一方面,汇率风险也在增大。近几个月人民币对美元汇率还是比较稳定的。未来汇率会怎样,很难说。最近大家说的比较多的是人民币要贬值。但我认为,从世界经济总体的形势来看,企业不能寄希望于人民币贬值,相反人民币升值的可能性还比较大。因为中国经济通过调整是比较稳定的。最近美元利率已经降到了零,而且美联储还要采取非常手段刺激经济。也就是说,降到零利率以后还要多发钞票,以扩充银行的流动性。最近一两个季度,欧元是在贬值,人民币在大幅度升值,周边的韩元和东南亚一些国家的货币也在贬值。所以,与这些货币相比,人民币总体还是一个升值的趋势,因为中国的外汇储备还在增加。所以对企业来说,汇率的风险和人民币升值的压力还很大,可能也会对2009年中国对外贸易带来不利影响。
积极应对全球金融危机蔓延带来的挑战
中国对外贸易:针对外贸出口行业承受的日益沉重的压力,中国政府在调控政策上已相继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比如上调部分商品出口退税率、增加商业银行信贷规模、实施新的外汇管理条例、下调“双率”等。您认为,为继续保持2009年中国对外贸易平稳较快发展,国家和出口企业应采取怎样的政策和措施?
李健:从国家来说,应当继续密切跟踪国际经济形势的变化,关注国 际市场的动向,采取多方面的措施,稳定信心,引导和支持企业稳定进出口和加快结构调整,努力为企业出口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努力保持进出口持续稳定增长。目前国家已经出台了一系列支持外贸发展的政策措施,如提高部分出口产品的出口退税率。未来,国家应根据国内外经济形势的变化,在进出口管理、通关便利化、进出口税收、外汇管理等方面,采取相应的措施,支持优势企业和产品出口,鼓励金融机构增加对中小出口企业贷款,拓宽中小企业直接融资渠道,增加国内需要的产品进口。
广大企业也要加快技术创新和结构调整,优化产品结构,强化内部管理,降低经营成本,提升产品档次和附加值,进一步增强国际竞争力。在外需持续疲软形势下,市场将重新洗牌。适应和满足市场需求是硬道理。差的企业不可避免地将被淘汰,而产品适销对路、物美价廉的企业,成本得到有效控制、营销更贴近市场的企业则可能实现更大的发展。
中国出口产业发展必须扬长避短。从中长期看,中国在一些资源、能源密集、环境影响大的产业上不具有优势,依赖低廉劳动力价格的粗放型加工贸易也越来越没有增长空间。金融危机和经济下滑给出口企业带来的困难,实际上也是他们加快技术进步和经营结构调整,转变增长方式的新的动力。
应对当前危机,在尽量维持传统市场份额的基础上,有实力的外向型企业需做以下调整:一是由只关注出口转变为兼顾内销和外销、进口和出口两个市场,尤其应当大力开拓国内市场;二是由只重视主要发达国家市场转变为兼顾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两方面的市场,尤其应当积极开拓发展中国家及新兴经济体市场;三是由只注重低廉价格竞争转变为更多注重技术、质量、研发、营销等方面的竞争,延伸加工以外的价值增值环节;四是由只做加工贸易转变为加工贸易与一般贸易方式并重,由只做货物贸易转变为货物贸易、服务贸易和对内对外投资并重。经过三十年改革开放,中国沿海出口产业已经到了一个新的转型升级阶段,通过一轮新的调整,一大批企业将战胜困难,脱颖而出,中国外贸发展将迈上一个新的台阶。
普华永道企业并购部亚洲区主管合伙人谢韬:“企业海外并购明年下半年反弹”
波及全球的金融危机改变了世界经济格局与走势,甚至有很多欧美实体企业的现金流出现了问题,并购的门槛相对降低,这是否也给海外并购带来新的机遇?中国的并购交易在历经3年多的增长后,2008下半年出现明显减速。与2007下半年相比,已宣布的交易数量下降47%。
由于遭遇金融危机,2008年亚太地区的并购市场遭遇到了空前挑战。近期,中国境内的并购活动受全球金融危机的影响出现大幅下滑,2008年下半年中国并购交易量同比下降50%。战略投资者在当前形势下更倾向于保留资金,谨慎筹划并购活动,等待形势出现好转。私募股权基金投资者看到机遇,但是现阶段卖方仍不愿下调价格,买卖双方估值的差距一时难以缩小。
目前,战略投资者、私募股权基金和中国海外并购资都在等待最佳的并购时机。普华永道统计的最新并购交易情况显示,2008年下半年以来,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出现并购交易急剧下降的趋势。资料显示,受金融市场动荡影响,亚太地区撤销的并购案例数大量增加。中国共撤销了115件并购案,占亚太地区撤销数第一。
在金融危机爆发之前,中国企业海外并购实施得也并不顺利。原因一方面是因为中国企业自身的准备并不充分,另外一方面则是因为欧美很多主要国家存在保护主义和文化、体制上的差异。如今,波及全球的金融危机改变了世界经济格局与走势,甚至有很多欧美实体企业的现金流出现了问题,并购的门槛相对降低,这是否也给海外并购带来新的机遇?2009年企业海外并购将呈现怎样的特点?本刊记者为此专访了普华永道企业购并部亚洲区主管合伙人谢韬。
海外并购目前陷入停滞
中国对外贸易:您认为2008年企业并购整体情况如何?
谢韬:中国的并购交易在历经3年多的增长后,2008下半年出现明显减速。与2007下半年相比,已宣布的交易数量下降47%。其中2008年11月总体并购交易量下降到将近2008年1月的一半,相当于2005年的水平。造成并购交易量下降的主要原因是国内的一些情况(包括年初经济降温的系列措施)、全球经济危机及估值差异。另外,由于战略投资者正通过保留现金帮助其公司度过经济下滑期,很多公司在等待并购交易的环境改善。再者,私募股权投资者们认为投资的机会存在,但是其投资行为受到估值差异的阻碍。
在2008年里,已宣布的并购交易数量逐渐下降。我认为在当前的市场状况和市盈率情况下,并购交易的需求仍然存在。这些需求主要来自已经完成资金募集的私募股权基金,但是卖方还不愿意接受买方较低的报价(估值差异)。2008下半年,内资和外资并购交易受到经济下滑的影响程度相同;战略投资和私募股权投资均有所下降。由于全球经济环境的不确定性,中国公司正在等待时机完成海外投资并购活动。
2008年,海外投资并购交易的增长暂缓。相比2007上半年,2008上半年海外并购交易量的增长了33%。海外投资并购的增长势头始于2006年,但在2008下半年增长势头放缓,已宣布的海外最大的投资交易为中国铝业和美国铝业以140亿美元携手购入力拓12%的股份。
中国对外贸易:据您分析,下半年企业海外并购交易急剧下降反映出什么问题?
谢韬:下半年海外并购急剧下降首先是国内宏观调控的原因;另一个主要原因是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其中,国内影响因素包括应对高通货膨胀的政策(主要为加息)、《劳动合同法》的实施、物价上涨以及股市下滑。但这意味着并非交易的机会少了,而是企业受危机影响要求采取稳健的财务政策,即使是稳健的投资者,在面临交易时也会犹豫:这是否是合适的价格?私募股权基金投资者认为经济下滑中,估值水平下降,其他融资渠道无法与私募基金竞争,因此存在投资机会。但是当前市场上存在一定的估值差异。买方希望以低价收购,而卖方对此仍然难以接受。在当前的环境中,没有人可以准确地知道一家公司的真正价值。由于缺乏客观的参照体系,很多交易延迟并使交易双方处于观望状态。正是估值差异的影响导致交易数量的减少,而资金缺乏又使得完成交易的冲动降低。
中国对外贸易:中国企业海外投资的热门领域有哪些?您认为与往年相比有哪些变化?
谢韬:同过去两年一样,海外并购的主要行业还主要集中在矿业和金融服务业,2008年完成的并购交易数量分别为22宗和9宗。但是,很多其他行业开始跟进,包括高科技行业如 医疗器械、计算机硬件/软件、生物技术等。这反映了中国经济成熟度越来越高,以及发展重点向能够对中国经济增长产生价值的行业的转移。
2009年下半年并购活动达到顶峰
中国对外贸易:2008年,海外并购交易额增长35%达到300亿美元,包括中国铝业和美国铝业对力拓矿业投资的140亿美元(占力拓股本的12%)。但是,已宣布的2008年海外并购交易数量为78宗,该数量与2007年基本持平。您如何预测明年的海外并购交易?
谢韬:我认为中国的并购交易活动在2009年上半年将维持较低水平。至下半年,随着买卖双方估值预期的趋同,并购交易预计将会有所恢复。中国经济将开始复苏,内资和外资投资者都将利用这段时期对受经济下滑影响的行业进行整合与重组。在中国,私募股权基金可能较早恢复投资活动,但是,至于交易规模,我们如果要在2009年看到并购交易增长,就必须要内、外资战略投资者恢复并购行为。除此以外,我们预期中国的并购活动比世界其他地区恢复得快,主要是得益于政府4万亿元的经济刺激方案,以及因为之前应对高通货膨胀政策而产生的进一步降息的空间。这些因素合力作用之下可以培养并购活动需要的经济气候,我们希望2009年下半年能看到并购活动达到一个顶峰。而一旦全球市场震荡出现平息,海外并购交易有望出现增加。中国公司已经聚集资金,希望可以利用时机购买海外资产。
我认为中国公司拥有并购交易的资金,政府仍然对海外投资持支持态度。中国公司现在只是暂缓了海外并购交易,等待全球经济环境的稳定。中国公司对海外并购的兴趣仍然很高,2009年应该能完成更多的并购交易。中国的整体经济环境也会逐渐改善,相对世界其他地区复苏较快。
中国对外贸易:近日,包括国资委在内,发改委、工信部及商务部等部门,正在加紧调研,针对国内企业有可能开展的大规模的海外并购,将联合推出专门的政策措施。在12月初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明确提到要加快企业兼并重组;其后,银监会发布《商业银行并购贷款风险管理指引》,这意味着酝酿已久的并购贷款终于获得监管层的放行,银行贷款正式介入股权投资领域。您如何看待相关政策的影响?
谢韬:从政策层面看,对于并购推动的最大力量将来白银监会放行的并购贷款。虽然并购贷款具体细节还没有出来,怎么操作尚不清楚,但相关内容十分值得关注。此前,中国一直没有并购贷款,这让国内并购参与主体的力量一直显得单薄。贷款的放开是个很好的迹象,能够使得更多的并购交易成功。
格兰仕有限公司副总经理俞尧昌:“机会应该给务实的企业”
2008年12月20日,在“2008年中国进出口企业年会”上,格兰仕公司副总裁俞尧昌在发言中提到:“垄断乃至国际并购对中国企业来说并非新课题。”他说,贸易争端是全球经济一体化的过程当中,特别是中国的企业要走向世界时都将面临的问题。
俞尧昌坦诚,实际上中国的很多企业都在违规甚至是在违法。比如2008年年初空调行业一些巨头们就发起“价格联盟”,希望把价格统一起来做成联盟,就是形成事实上的“卡特尔”,这是违法的。俞尧昌说,“我们在中国推进全球一体化进程中,有时候也会不知不觉地做一些违法的事件。大家知道彩电行业曾经都在谈价格联盟,在价格联盟过程中,我们不知不觉地与法律发生冲突。”
“在走向世界的过程中,在企业发展过程中,我个人认为专业的活应该让专业的机构干、专业的人士干,这是最好的办法。”
“‘中国制造’要争取世界话语权”
中国企业、中国制造在改革开放30年得到了迅猛的成长,“中国制造”这十几年风靡全球。然而,在2007年年底2008年年初,中国制造却被西方发达国家妖魔化。过去中国制造被视为“中国威胁论”,现在又被妖魔化,认为是“输出失业率”。
价廉物美的“中国制造”风靡全球却遭如此待遇,俞尧昌认为“很冤”,“‘中国制造’为全球的广大消费者创造了一种价值,帮他们加工;同时,酝酿了全球最大的市场(或者说是除了美国之外的第二大市场)。现在奢侈品市场在中国的蓬勃发展,又为发达国家的企业找到了新的发展增长点。应该说,中国经济的发展,中国的制造同样为全球经济带来了巨大的贡献。而不是简单地说成是‘冲击’。”
同时俞尧昌也提醒大家,必须清醒认识到,“中国制造”目前处于产业链的低端,中国企业在与跨国公司对比过程中,无论是综合的资本力量、综合实力、品牌影响、技术水平、管理水平等软硬实力的对比过程中,实际都不是一个数量级的。“我们企业大部分还处在规模小、同质化、散沙状,除了涉及到国计民生的国家行政垄断或者是权利垄断的行业,像电讯、银行、石化等等。”
中国的整个产业的集中度不高,产业的集群化的程度和能力也是相对落后的。与此相对的是,欧洲以及亚洲的日、韩企业家电品牌并没有几个,产业高度集中。俞尧昌说,“我从事30多年的家电行业,到现在有人问我中国有多少家电品牌,我数不过来。”
俞尧昌认为,“中国的家电还没有真正的核心技术。绝大多数的企业都是组装为主的,中国的空调面临着巨大的危机,就是资产突然之间蒸发。”为什么会蒸发呢,因为中国的空调业是要在3月份之前把产能全部完成,压到代理商和子公司里。2008年3月之前铜是七八万块钱,而下半年的铜价是2,3万,而且还在不断地跌。5月份国际原油是147美元/桶,现在是40多元/桶。生产要素迅速地下降之后,导致现在的库存很大,而且全是高成本生产2008年度空调行业卖不掉,积压下来的1500多万台,再加上别的品类一共有2000万台。
俞尧昌评价道,“说到底中国过去是以数量论英雄。”他说,在产业全球化的过程中,格兰仕经过艰苦的调整,已经做到了零库存。国家明确3月份要淘汰低能效的空调,而恰恰格兰仕两千万台的占95%以上比重的空调都是这个产品,积压了几百亿元人民币。俞尧昌认为,“随着整个生产要素的猛跌之后,我们的空调行业也面临着次贷危机。”
所以,俞尧昌强调,“中国企业目前在全球竞争过程当中还是很年轻、有活力、有拼劲的,但是在整个比较过程当中,我们还处于比较不太健康的状态,尤其是在全球并购过程当中,或者是产业整合过程当中,由于年轻的中国企业整个资本力量跟保障系统方面,我们的话语权不强,只能说有机会,但还不强。”
“并购机会要给务实型的企业”
美国的金融海啸引起了全球的金融危机,众多的投机性企业,泡沫型企业纷纷受到重创,广东大部分现在关闭倒闭的基本上都是去年热衷于去炒楼炒股的行业,其中家电行业也 不少,去年投资股市的几十亿现在都蒸发了。
俞尧昌认为,“在全球整合并购过程中,机会应该给一些务实型的企业,创造了比较多的整合与并购机会,而不是给雷曼兄弟。”雷曼兄弟一百多年的历史,它的规模按照它的营业额对中国企业来说是一个天文数字,在金融风暴的时候也倒下了口“说明了企业不是简单地做大,而是要做实和做强。”
并且,在俞尧昌看来,在家电领域的中国并购过程中,“不必什么东西都要自己尝试,人家的经验也可能成为我们的财富。我们也研究了中国家电行业在‘走出去’的并购过程中,也吸取了很多的教训。首先不能吃掉人-家淘汰的产业,要量力而行,同时要考虑到法律、文化等等各方面的整合与你的能力。在这个方面中国家电业在全球并购过程中吃了不少苦头,实际上大家都值得引以为戒。”
俞尧昌介绍说,格兰仕是以生产微波炉起家的,微波炉95年做到了中国第一,98年做到了世界第一的占有率,这仅仅是数量,后来就开始大规模与跨国公司从竞争走向竞合,也就是我们今天的主题“整合”,格兰仕也是从开始的引进、消化、到提高、整合,我们当时的定位是“世界工厂”。这样就开始大规模的整合跨国公司的装备、技术、人才,开始在全球展开事务性合作或者是事务性方面的整合。当然也可以用货币资本进行衡量。
“我们的装备不如人家,但是我们的生产效率高。跨国公司在这种传统产业大规模转移到中国东南亚等等过程中,事实上给我们也找到了新的发展机遇。”
“所以现在格兰仕也请了很多日本、美国、韩国技术专家、管理专家,使得我们的竞争力得到了提升。”俞尧昌介绍说,现在格兰仕在很多的领域里已经达到或者超过全球最一流水平,在欧洲卖得最贵的空调是格兰仕做的;热效能转换率可以提高到普通标准的3倍多;超静音技术也达到了欧盟的标准。“事实上格兰仕变成了一个‘世界工厂’。”
“扶持政策只要是公平竞争就可以”
俞尧昌特别强调一个观点,“索尼如果做到电风扇世界第一,救不了索尼,因为索尼有自己的定位,中国有中国的定位,欧美有欧美的定位。问题的关键是如何找到自己的定位,如何展开错位经营。”
俞尧昌说,“现在这种企业都面临收缩和挑战,事实上这就可能是我们巨大的机会。所以最近我们也在全球展开大量并购的洽谈。做实业还是要做实,不是做空和做虚。”他引用李嘉诚的例子说,“他(李嘉诚)的负债率控制在20%,这次他把东莞的玩具厂给关掉了’你说他没钱吗?所以我们也朝这方面努力,从这种机会过程中可能会收购一些企业,当然是做自己的主业。”俞尧昌认为坚持自己主业很重要。
俞尧昌认为,进一步加强全球产业链的资源整合中,“落后的东西不要。”他说,“格兰仕开始进攻了,今年的这一次是在全球范围,实际上我们也感觉到了机会,当然挑战还是很多。”
首先汇率的不稳定是一个重要因素。“含比性可以再贬值四成,我们的成本要降四成是不可能的。”“韩元的贬值对我们影响很大。”因此,俞尧昌呼吁,中国的货币也应该贬值,保持我们跟竞争国家的货币稳定,“不能我们自己单方面强调稳定。人家的货币贬值了’我们还在高高在上,对我们出口企业是一个大的问题。”
如果加工企业击垮,就业问题就会非常严峻。“大家知道现在的电能大量地放空,钢铁、高楼等等都在收缩规模,因此一定要把加工业树立起来。因为中国5亿农民要进城都面临着就业的问题。”俞尧昌呼吁,“对技术密集和劳动密集的产业都应该加以关注和扶持。扶持政策只要是公平竞争就可以了,不是说我们要求有什么优惠政策。”
最后,他总结道,“企业自身健康地发展,才有能力并购人家。自己的企业都不能健康地发展,有什么能力并购人家?当然我们还是有这种信心,用务实的策略跟决心,能够争取把格兰仕打造成一个百年企业、世界品牌,我们会朝着这个方面努力的。”
贵州荣和烧坊酒业有限公司总经理仇福广:“提升品牌度危机”
融危机使得外贸领域的企业承受着国内国外市场的双重寒意,需求不振,订单锐减,这些企业正如何度过眼前的危机?她们又如何筹划企业未来的发展?本刊记者为此专访了贵州荣和烧坊酒业有限公司总经理仇福广。
中国对外贸易:荣和烧坊出口业务占公司业务量的比例是多少?请问2008年公司出口业务与往年相比有何差异?如果有,您认为差异的原因是什么?
仇福广:2008年荣和烧坊的出口业务量几乎为零。2007年出口量占整个公司业务量的50%以上,所以这对我们公司整体业务量的影响相当大。2008年春节后的三、四月份本来是出口的旺季,但是由于一些政治因素的影响,主要是西藏闹独立在国际上对我们的出口产生了负面影响。2008年下半年,国外需求量下降很厉害,直接影响了我们的出口。
中国对外贸易:中国酒业也是我国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之一,中国拥有各类酒的生产加工企业3万多家,品牌35万个,相关行业产业链企业达17万家之多,年产值近2万亿人民币。您认为金融危机对白酒行业的影响体现在哪些方面?荣和烧坊2009年有何举措以平稳度过危机?
仇福广:由于经营压力,有些中小企业倒闭,即使生存下来的企业也面临生意减少的问题,这样直接影响了白酒行业的销售,因为喝酒的场合和机会少了,喝酒的人也少了口另外我们公司生产的酱香型酒主要原料专用的是茅台镇周围出产的铁壳高粱,也叫糯高梁,2007年价格是1.3元,2008年初涨到2.2-2.4元,2008年底涨到3元,粮价上涨但酒价不能升,这对企业经营成本压力很大。今年确定的目标是以销定产,希望能平稳度过危机。
中国对外贸易:荣和烧坊是茅台镇最早的三大烧坊之一,是一家历史悠久的酒坊,它酿出的酱香美酒,在1915年巴拿马万国博览会上,为中国酿酒业夺回了第一个国际金奖。荣和烧坊的品牌美誉度近年逐渐攀升,在这几年荣和烧坊品牌建设上您的心得是什么?
仇福广:我认为踏踏实实提升酒本身的品质比品牌宣传更重要。但与此同时,高端白酒为什么能够持续涨价?正是品牌价值的彰显。只有文化、品牌才是高端白酒企业营销的制胜关键。没有文化的品牌是死的品牌。酒在人类文化的历史中,已不仅仅是一种客观的物质存在,而是一种文化象征,即酒神精神的象征。任何一种行为都离不开其地域文化、种族文化等的影响。这样每种产品就少不了个性文化的影响,并包含有各自的特色文化。同样,每一次消费、每一次购买都会受到其个性文化的影响。在白酒文化营销上,我们希望把荣和烧坊的传承文化能做淋漓尽致的解释,将荣和烧坊的文化融人品牌。
仁怀是国酒茅台的产地。20世纪50年代初,王姓、华姓、赖姓三个家 族的烧坊合并而成茅台酒厂,人们习惯称这三家烧坊为“王茅”、“华茅”、“赖茅”。这“三茅”既是茅台酒的主要生产者,又是从清嘉庆一直到1949年新中国成立一百多年间,在盐运、酿酒、图书出版等领域创造了无数辉煌、在整个贵州乃至西南地区有着较大影响的三个家族。
其中,“王茅”得风气之先,最早开创了茅台酒的辉煌。荣和烧坊是茅台镇最早的三大烧坊之一,成裕烧坊后更名为成义烧坊,始建于同治一年1862年,品牌为华茅;荣太和烧坊后更名为荣和烧坊,始建于光绪五年1879年,品牌为王茅;衡昌烧坊后更名为恒兴烧坊,始建于1929年,品牌为赖茅。1915年,当时的贵州省以茅台造酒公司名义,将“荣和”烧坊与“成义”烧坊出产的茅台酒送到巴拿马万国博览会上参展,荣膺巴拿马国际博览会金奖,与苏格兰威士忌、法国科涅克白兰地并称世界三大名酒。
现今的贵州荣和烧坊酒业公司,是“荣和烧坊”的继承者。他采用了1915年获巴拿马万国博览会金奖殊荣的传入——“荣和”商标持有者的传统酿造优质基酒和库存的上百年窖藏老酒,在科学家华罗庚教授优选法的指导下,结合现代生物工程技术,形成了一九一八酒独特的勾兑工艺,保持和发扬了茅台镇酱香白酒的古老原始风味。
中国对外贸易:今年奥运期间,贵州荣和烧坊酒业有限公司与北京奥组委2008国际新闻中心签订白酒独家战略合作伙伴合同,成为其白酒独家赞助商。您认为这一举动对公司的意义何在?
仇福广:实际上对具体业务应该没有直接影响,但其实从客观上让更多的人认识了荣和烧坊。
中国对外贸易:荣和烧坊参与了首届酒文化节的筹办,作为中国酒文化节组委会执行主席,您认为举办这样的活动对推动酒业发展意义何在?
仇福广:首届酒文化节本来原定于2008年12月18日举办,但由于金融危机的影响,年底一些重要领导会议增多不能参加,所以推迟到明年5月。
中国酒文化节是我国商业领域建国以来第一次由国家主管部委立项批复的全国性、国际性、常年性大型酒文化盛会,集展览、展示、交易、国际贸易、文化传播、旅游、创意文化产业等多种活动形式和功能于一身,重点是弘扬民族精神,传承民族文化,促进国际文化经贸交流。该活动今后将每年举办一届。活动内容包括:各民族、各地区特色酿酒工艺、各地名优新特酒类产品,酒的历史文化典故以及与酒相关的诗歌、绘画、书法、戏曲等文化艺术形式,同时包括以酒的包装、设计,品牌推广策划、邮票发行为主的创意文化产业;届时还将举办大型文艺晚会和酒业形象代言人评选活动。
组委会的目标是让“中国酒文化节”走向世界,在中国茅台镇建设“酒文化广场”,展现具有民族特色的风云人物和历史轨迹;并在茅台镇修建“万国酒神殿”,把世界各国或各民族的酒神、酒仙、酒圣等请过来,供各国来者朝奉;还在茅台镇修建“酒文化博物馆”,收藏各国“酒文化”大家的故事、墨宝,收藏每次酒文化节赛事的珍贵记载;帮助、保护、支持具有民族特色的酒文化企业发展和延续;设立“中国酒文化节”基金,建立一个能维系本机构正常运转的系统。
中国是世界最古老的三大酿酒发祥地之首,中国早在6000年前就发明了人工谷物酒,同发明啤酒的埃及、发明人工葡萄酒的古巴比伦一起被称为世界三大酒文化古国。如今历经数千年后,惟有中国酒仍以其精湛的工艺,独特的风格、最大的产销量和极其丰富的精神文化价值在世界酒文化领域中独领风骚。酒的酿制和发展,传承了一个民族的历史、文化和文明。在几千年的文明发展史中,中国酒从中国传统文化中汲取了无穷无尽的物质财富和精神内涵,酒文化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载体之一与中国的政治、历史、文学艺术、军事、科学、民俗宗教紧密相关,从而形成博大精深、异彩分呈的酒文化体系。
如果一个没有民族文化底蕴的产品,又是没有国际市场的,也就是说其实是越民族的才是越国际的。我们在开发酒类国际市场时候,其实真正要做的是挖掘产品的文化内涵,在销售上注意一些技巧,才能真正走向强大。我们举办中国酒文化节,其目的就在于挖掘中国酒文化、弘扬中国酒文化,推动酒产业的发展。
中国对外贸易:我注意到您在负责一个项目总投资为15344.36万元的茅台镇荣和酒业暨万国酒文化旅游开发项目。能谈谈项目建设的背景吗?
仇福广:茅台镇名气太大,茅台镇的酒文化城府更深,如果我们不去精心规划和营造这种酒的文化,就会让千辛万苦赶来茅台镇享受酒文化的人们淡化神秘的美感。
该项目产品运用1915年巴拿马获奖时的原始勾兑配方对茅台酒进行分析和调配,相当于几万次的调配和试验,我们掌握了茅台之源“荣和烧坊”的原始古老酒香醇厚的调酒秘方,生产出的每一瓶酒的品质都相当于茅台50~80年陈酿瓶装酒。茅台镇酱香型美酒迫切需要做好、做深、做透、做大;茅台镇的酒文化事业迫切需要开发、拓展、做深、做大。
虽然,2009年中国经济及外贸面临着可能比2008年还要深重的困难,以及诸如:GDP增长能否保8%、外储下滑会否持续、人民币“向左”还是“向右”、“外贸冰点”会否融化、世界经济能否复苏、全球贸易保护主义的幽灵是否会再现……一系列悬念。如何在扩大内需的同时,稳定出口增长,2009年的中国外贸正面临着历史抉择。
对中国经济特别是中国外贸来说,2008年末的这个冬天尤其寒冷。
经济增速跌破10%下滑严重、外贸进出口增速7年来首次双双为负、外汇储备已经减至1.89万亿美元以下、数不清的企业经营困难甚至倒闭……到处都是让人发冷、令人沮丧的数据。
还有一组数据更能深刻反映外需不振、出口严峻这一恶劣形势。被看做是外贸出口晴雨表的港口集装箱吞吐量,在传统圣诞货物出货旺季增长乏力,11月份我国港口货物吞吐量完成4.6亿吨,同比增长0.5%,增幅降至近10年来最低。
事实上,最先感知到外需压力的是沿海外向型出口企业。国家发改委中小企业司有关负责人称,仅2008年上半年全国就有6.7万家规模以上的中小企业倒闭。
专家指出,2006年以来,劳动力成本不断上升,部分商品出口退税率下调,国际市场需求减弱,这些都导致我国出口企业面临重重压力。
而近来不断出现的外资“范跑跑”现象,也加重了人们心头的忧虑。改革开放30年,中国第一次出现了“少数外商投资企业非正常撤离现象”。据统计,10月末我国的外汇储备较上月减幅超过156亿美元。如果加上10月份高达352A亿美元的外贸顺差,粗略估计,资金流出的数额或达到500亿美元之巨。如果这种情况延续,对于我们目前严重依赖外国投资的经济增长模式将是一个严重的打击。
2009年春天的到来,正是时候。
但让人泄气的是,几乎所有对2009年的经济预测,都被蒙上了悲观的主色调。
由于美国等西方国家发达经济体已经陷入衰退,随着金融危机对实体经济影响的进一步加深,2009年可能成为近年来世界经济贸易最为低迷的一年。
世界银行12月中旬发布的《全球经济展望》再次下调2009年全球GDP增长预期至0.9%,且预测关、欧、日三个发达经济体均出现负增长。“金砖四国”增长率亦将大幅下滑:中国的经济增长率将为7.5%,印度将降至5.8%,巴西和俄罗斯分别为2.8%和3.0%。
令人担心的是,次贷危机有纵深发展的可能。虽然也有专家强调,这次全球金融危机不会演变为20世纪30年代的大萧条。
从中国情况来看,在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之后,8%的增长率被业内默认为中国经济增长的底线。但2009年,中国经济能否实现“保8”目标,确实让全世界为之揪心。
2009年,中国外贸的形势更为严峻。
在12月20日于北京召开的“中国进出口企业第七届年会”上,多数业内人士和专家悲观地预计,2009年一季度中国出口可能会下降到负两位数,二季度将略有好转,但也是负增长。“即便不断提高出口退税、人民币有所贬值,这些政策都仅能减少企业负担,外部需求下降的根本趋势无法逆转。”
“形势从来没有这么严峻过。”一位参加会议的老外贸一脸的悲沧地说,“目前大部分的出口企业都面临着一个问题,就是能不能坚持下去,还能坚持多久。”
12月8日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将2009年的经济工作最终定调为“保增长、促发展”。在保增长目标的努力中,以坚持“扩大内需为主”,同时结合“稳定外需”。会议提出,明年经济工作的重点任务,包括要扩大对外开放,转变对外经济发展方式,走以质取胜、集约化、多元化的发展路子,努力保持出口稳定增长。
12月23日召开的全国商务工作会议上,商务部部长陈德铭确定2009年外贸政策,即放宽财税金融政策、开拓新兴市场、优化出口商品结构、发展服务贸易和扩大进口,这五大措施将力保进出口稳定增长。
转型也成为专家们津津乐道的话题,包括出口转内销,借扩大内需的东风转移出口导向企业的过剩产能,以及继续实行出口产品的地区多样化,借助于新兴市场扩大出口,通过向中东、俄罗斯、拉关等地区的出口增长来缓解对发达国家出口的放缓。
事实上,在2008年1-8月,美国贡献了中国出口增长的9%,日本为6%,欧盟为23%,而以新兴市场国家为主的非G3(美国、欧洲和日本)国家贡献了62%。
别无选择,我们只能把希望寄托在2009年。
虽然,2009年中国经济及外贸面临着可能比2008年还要深重的困难,以及诸如:GDP增长能否保8%、外储下滑会否持续、人民币“向左”还是“向右”、“外贸冰点”会否融化、世界经济能否复苏、全球贸易保护主义的幽灵是否会再现……一系列悬念。如何在扩大内需的同时,稳定出口增长,2009年的中国外贸正面临着历史抉择。
外贸是拉动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之一,我国经济对于外贸依存度高达60%,在复杂多变的世界经济形势中,2009年的出口面临着哪些困难?中国能否打赢这场出口“突围战”?
温家宝总理日前在珠三角进行考察调研,曾借用英国诗人雪莱的诗句为出口企业打气:“冬天到了,春天还会远吗”。
但愿如此!
IMF中国首席代表维韦克·阿罗拉:“强大的中国也意味着强大的世界经济”
2008年12月20日,由商务商研究院主办的“2008年中国进出口企业年会”在北京召开,国际货币基金组织(FMF)驻中国首席代表维韦克·阿罗拉发表演讲时认为,世界经济前景出现明显下滑,年末GDP已经出现负增长。
由于发达国家经济下行,发展中国家也受到影响,出口疲软,资本投资下滑。他特别指出,“但是中国中央政府已经发出信号,较早地意识到下滑的风险。”
是什么激起了全球经济危机?阿罗拉认为,一个核心的原因是,货币监管在一些工业国家比较松,利率非常低,尤其是在2000年互联网泡沫破灭后,非常宽松的货币监管造成货币在一些富有国家的高度流动。因为比较松的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的结合,就会造成在借贷方面的风险,当经济体下滑的时候,就会出现坍塌,使得整个金融的系统不能正常地运行。
“我们希望发达国家能促进整个金融系统的改革。”
如何改革金融系统?阿罗拉提出,第一要组织金融系统救助,重组金融市场;第二要限制金融坍塌对实体经济的影响。
阿罗拉预测,世界GDP的放缓2009年会到0.2%,而这0.2%的世界经济增长,40%的增长都是中国驱动的。在过去的几年里,在全世界160多个不同的国家中,对于全球最大的经济贡献率是来自于中国,在2009年同 样是这样的情况。
“强大的中国也意味着强大的世界经济。这就是为什么现在全世界其他国家都非常关注中国的增长情况和政策情况。”
阿罗拉表示,IMF对未来的展望比较负面,现在商业信心比较低,过去的几个月消费者市场信心下降很快,另外也不能确定金融市场的重构是否有效,或者重构的途径是否正确也不能确定,因为GDP的显现是滞后的。整个市场还有很多不确定性。
资本的流动也是在下降,整个市场的信心都会影响到各个国家GDP的增长,所以亚洲国家的GDP普遍下滑。在外需下滑情况下,亚洲市场的内部需要如何、是否能有效代替原来出口部分,这些还有待观察,所以一切充满了不确定性。
阿罗拉建议,因为外部性需求很低,而且短期内这种需求很难回归,而中国产能过剩,出口类企业不能在非常短时间内支付贷款,所以只能把注意力放在促进内需方面。
同时,美国的消费需求降低,可能不仅在明年,甚至将会是持续的、永久性的下降。所以美国的贸易伙伴出口都会受到非常永久性的影响。
“因此像中国这样的国家,我们不能期望出口可以恢复到2000年前,每年出口增长达到20%的美好情景,可能会达到这个数字的一半,甚至更低。”
阿罗拉指出,中国的经济情况还是积极的,但是在未来2个季度会非常艰难,前景中还有风险。首先的风险是,任何高的投资都可能造成产能过剩,给企业带来很多问题,对银行也是如此。
“还有一个风险,如果全球经济比我们预测的更糟,而作为出口依存度很高的中国,意味着前景非常糟糕。”
阿罗拉认为,中国要依赖于全球经济的前景,而全球未来的经济展望在很多国家会面临贸易保护主义,禁止从其他国家包括向中国进口,这种保护主义在经济放缓的时候更加严重。
“我们希望能够避免这种保护主义,我也希望中国肯定能应对这种经济下行的趋势。未来经济前景是低迷的,中国政府意识得比较早,相信一定会做得比较好。”
中国商务部部长陈德铭:“千方百计稳定出口增长”
为期两天的全国商务工作会议12月23日至24日在北京举行。商务部部长陈德铭在会上做了题为《坚定信心扎实工作努力保持商务事业又好又快发展》的万言工作报告。从中我们可以解读到2009年中国外贸的发展脉络。
此前海关总署发布的11月进出口数据显示,11月份我国进出口值同比双双出现负增长。这是自2001年6月以来,该数据首次出现负增长。本次全国商务工作会议在此恶劣的大环境下召开,引起了各界格外的关注。
“08年进出口总额或将超过2.5万亿美元”
在回顾即将过去的2008年外贸总体形势时,陈德铭表示,商务系统在应对重大事件,保障市场供应;加强市场体系建设,努力扩大国内消费;优化进出口结构,促进对外贸易健康发展;改善投资环境,提高吸收外资质量;加强管理,规范服务,加快发展对外投资合作;开展多双边合作,化解国际贸易争端;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加强自身体制机制建设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
这些成效突出表现为,中国外贸行业在应对严重自然灾害和国际金融危机带来的巨大冲击的同时,依然实现了对外贸易的总体增长,全年进出口总额或将超过2.5万亿美元,增长18%左右,吸收外资水平继续提升。
在讲话中,陈德铭表示,获得这个成绩,全国商务系统采取了各种切实有效的措施。首先,在2008年下半年起,针对外需萎缩特别是金融危机爆发带来的出口困难,先后3次调高纺织、服装、轻工和部分机电产品的出口退税率,综合退税率上调1.6个百分点。
其次,完善加工贸易政策,将95%的限制类商品保证金台账由实转改为空转。江苏、浙江、广西、云南等地在符合WTO规则的前提下,加大地方财政的支持力度,千方百计稳定出口增长。
第三,大力推进外贸结构调整,推进全国38家科技兴贸创新基地和12家国家汽车及零部件出口基地建设。组织出口品牌企业海外展,扩大广交会品牌展区;支持出口农产品质量可追溯体系和行业公共技术平台建设;继续控制“两高一资”产品出口;完善机电产品进口管理办法,协调铁矿石等大宗商品的进口;拥有自主品牌、技术含量和附加价值较高的商品出口明显增多。
第四,将服务贸易纳入中国对外贸易新的增长点,在上海开展部市服务贸易合作试点,为全国服务贸易的发展摸索路子,积累经验。福建、陕西、青岛等地积极采取措施,大力发展服务贸易。今年前三季度,全国服务出口增长29.6%,比同期货物出口高出7.4个百分点。预计全年服务进出口可以超过3000亿美元。
“扩大内需的同时,绝不能放松和忽视外需”
前些年,外贸一直是拉动中国经济的主要动力。如今,中国经济正处在一个历史性关口,面临着由外向型向内需型转变的巨大压力。中国近期出台的一系列政策,“扩大内需”成为拉动经济的首选。这种经济政策的转向,会对中国外贸、外资政策会产生哪些重要影响?
陈德铭在讲话中强调,保持出口稳定增长是明年的一项中心工作作,目前中国出口的55%来自外资企业,在出口形势严峻的情况下,尤其要充分发挥外资、外经工作对出口的拉动作用。
陈德铭表示,在国内外形势严峻的情况下,要完成这些任务并不容易。必须坚持统筹兼顾,协调各项业务,理顺各方面关系,利用一切积极因素,形成商务发展的合力。
处理好内需与外需的关系。要认真贯彻落实中央一系列扩大内需、稳定经济增长的措施,与此同时,绝不能忽视和放松外需,要千方百计稳定出口增长。
处理好消费与投资的关系。扩大内需包括扩大投资和扩大消费两个方面。扩大投资是国际上应对经济不景气最常用的反周期调节措施之一,中国在这方面已积累了不少经验,有一套相对成熟的办法,但如何通过扩大消费促进内需增长,却不太熟悉,也没有成熟的经验可资借鉴。这就更需要我们创新思路,制定出切实有效的政策措施,把消费真正启动起来。
处理好出口与进口的关系。进口与出口都是经济发展的重要方面,国际收支基本平衡是经济持续发展的必要条件。保持出口稳定增长是我们明年的一项中心工作,但不能因此只重视出口而忽视进口。在努力稳定出口增长的同时,也要积极创造条件扩大进口。
处理好外资、外经和外贸的关系。在中国对外贸易快速发展的过程中,外资和外经工作功不可没。目前中国出口的55%来自外资企业,对外承包工程和对外投资也带动了大量出口特别是机电产品的出口。在目前出口形势严峻的情况下,尤其要充分发挥外资、外经工作对出口的拉动作用。
“八大措施促进出口稳定增长”
由于世界经济衰退带来的严重冲击仍将持续,2009年我国商务事业 发展面临的国内外环境更加复杂,出口形势严峻,消费快速增长的难度增大,吸收外资困难增多,贸易摩擦形势不容乐观。但是陈德铭认为,“我国经济发展的基本面和长期发展趋势没有改变,保持商务事业平稳较快发展具备不少有利条件。”这些有利条件包括:
首先是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对稳定出口、扩大消费都将产生积极促进作用,特别是提高出口退税、完善加工贸易政策、调整进出口关税、支持中小企业发展等政策措施,将直接促进外贸的稳定发展。
其次,工业化、城镇化加快发展,产业结构和消费结构快速升级,将为经济增长带来强劲的国内需求。
第三是随着国家综合实力不断增强,劳动力素质不断提高,企业适应市场和环境变化的能力不断增强,市场配置资源的机制逐步完善。
第四是出口产业链较为完整,比较优势明显。出口产品中生活必需品较多,需求弹性小。市场多元化战略丰富了企业开拓国际市场的经验。多双边经贸关系持续改善,国际经贸环境总体有利。
展望2009年外贸发展目标,陈德铭表示,明年商务工作的总体要求是:以扩大国内消费需求和保持外贸稳定增长为重点,完善政策,强化服务,统筹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加快结构调整和发展方式转变,实现商务事业又好又快发展。
陈德铭表示,将从八个方面保证外贸持续稳定地增长:(一)加强流通网络建设,扩大城乡居民消费;(二)促进商品流通,完善市场调控;(三)保持进出口稳定增长,加快转变外贸发展方式;(四)稳定利用外资规模,提高利用外资质量;(五)积极稳妥推进对外投资合作,提高对外经济合作水平;(六)深化多双边经贸合作,营造良好外部环境;(七)妥善处理贸易摩擦,保障国内产业安全;(八)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进一步完善商务工作体制机制建设。
“扶持企业加快转变外贸增长方式”
一直以来,中国外贸和内贸严重失衡,因此在应对国内外不利的环境时,政府鼓励外贸企业转变增长方式。陈德铭表示,在目前的形势下,政府将从政策角度、从四个方面给予引导和扶持。
首先是在财税金融角度加大政策支持,积极落实国务院已出台的提高部分产品出口退税率的政策,加大对企业的信贷支持力度,改善企业融资担保条件,健全出口信用风险保障机制。
将积极开拓新兴市场,在继续巩固美、欧、日等传统市场的同时,要加快实施市场多元化战略,积极引导企业充分认识新兴市场的作用,不嫌订单小、利润薄,不怕吃苦,下大力气开拓南亚、中东、中亚、南美、东欧等新兴经济体和发展中国家出口市场。
将优化出口商品结构,推动“两高一资”产品出口。内外部环境趋紧为结构调整提供了机遇,将重点推动自主品牌产品和大型机械、成套设备以及优势农产品、劳动密集型产品出口,加大对中小企业技术创新和参与国际竞争的扶持力度。提升加工贸易产业产品层次,延长加工贸易产业链条。加强出口产品质量促进工作,面向企业提供进出口产品质量检验标准咨询服务,完善出口产品质量全过程监管体系。
大力发展服务贸易,完善服务贸易促进政策,支持软件、文化和中医药等重点领域服务出口。在航空、运输、金融、旅游等优势行业,培育一批有国际竞争力的服务贸易企业,积极鼓励中小型服务企业开展对外交流和合作,培育服务贸易品牌。加强与重点国家和地区服务贸易推广机构的联系,完善服务贸易促进体系。
积极扩大进口,综合运用降低关税、进口贴息等政策手段,扩大先进技术设备、关键零部件进口。继续实施进口便利化措施,简化手续,减少限制。
鼓励企业“境外投资并购”
中共十六大确定了“走出去”战略。然而在金融危机的影响下,在海外的中国企业也遭遇了寒潮。海外经营、并购的风险也在加剧。在新的形势下,中国外贸“走出去”战略是否会做调整?
陈德铭认为,目前的形势是“世界经济深刻调整的契机”,企业要“加大对境外投资合作支持力度,在有效控制风险的前提下,实现对外投资合作较快发展。”这些鼓励政策包括:
积极支持有条件、有实力的企业到境外投资办厂、并购拥有先进技术、知名品牌和营销网络的境外企业。加快建设境外农产品生产和物流基地,参与农业跨国公司全球供应链体系。并购国外资产时,要立足自身优势,突出主业,突出实业,谨慎对待金融衍生产品。政府部门在推动对外投资时,要充分发挥市场机制的基础性作用,尊重企业的主体地位。
继续大力发展对外承包工程与劳务合作。为应对金融危机,刺激经济增长,各国纷纷加大公共开支,加快基础设施建设。要抓住这一契机,用好优惠出口买方信贷和对外承包工程保函风险专项资金,支持企业开展对外承包工程。推动对外承包工程方式多样化,支持工程承包企业和金融企业等联合探索“以工程换资源”。要继续巩固劳务输出传统市场,扩大农民工海外就业,同时扩大海员、空乘、软件设计、医护等高层次劳务输出,逐步建立起政府、协会和企业分工负责的外派劳务责任体系。
积极推动对外投资合作便利化,协调相关部门,进一步简化审批程序,完善信贷、外汇、财税和人员出入境等政策措施,推动出台《对外投资管理条例》。下放对外承包工程资格和项目投议标许可审批权限,各地要增强服务意识,切实履行职责。统一对外劳务合作和境外就业管理,实行网上办理对外劳务合作项目审查和确认。
完善对外投资合作服务和监管体系。国内企业对国外的商业习惯、劳工法律、文化习俗还缺乏了解,对国际金融市场运作还缺乏经验,对外投资人才也相当匮乏。各驻外经商机构要全面搜集和深入分析驻在国的经济、法律、人文环境等方面的信息,不断发现和捕捉商机,和有关部门一起,及时编制发布对外投资合作的国别(地区)指南和产业导向目录,为企业提供优质的信息服务。同时,督促企业遵守驻在国的法律法规和文化习俗,承担社会责任,防止恶性竞争。
“优化利用外资,带动国内产业优化”
有人担心,中国经济放缓会将使外商投资减少或从中国撤离。因此,陈德铭也向外资企业喊话,承诺将“积极稳妥改善投资环境”,并且也要求我们自身也要提高利用外资的水平。
陈德铭首先保证将“将创建政策透明、行政规范、营商便利、公平竞争的投资环境作为当前提升我国引资竞争力的重要手段”。政府将从创新外资管理体制,从自主创新、节能环保、土地集约利用、促进就业和履行社会责任等要求出发,创建符合科学发展观的综合评价体系,纳入项目审批、外资统计、投资促进等外商投资管理各个环节,进一步清理涉及外商投资企业的收费和检查事项,大力构建政府公共服务平台。 其次,政府将利用外资与促进国内产业结构优化相结合,重点鼓励外商投资高新技术产业、节能环保产业和现代服务业。在加强反垄断审查和维护产业安全的基础上,鼓励外资参与国内企业重组和传统产业技术改造。大力发展服务外包,研究出台促进服务外包发展的综合性政策措施,支持服务外包企业人才培养、国际资质认证和公共服务平台建设,努力缓解大学生就业压力。
第三,改善外资区域布局。进一步落实财税政策,促进投资便利化,降低物流成本,以中西部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为载体深入推进产业转移。鼓励长三角、珠三角地区开放型产业向省内欠发达地区、中西部和东北老工业基地转移。支持东部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通过对口合作等方式,加强与中西部国家级开发区合作,实现东中西互动、协调发展。支持符合条件的省级开发区升级为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
第四,创新利用外资方式。发挥外资并购对国内企业改组改造、产业结构升级的促进作用。研究完善外资企业境内上市的相关政策,引导符合条件的外商投资企业在境内上市。完善并购价格决定机制,规范企业产权关系,依法进行并购审查。完善创业投资的资本市场退出机制,鼓励外商创业投资发展,促进高新技术企业成长。积极探索排放权转让、股权投资基金等利用外资方式。
“应对贸易摩擦,要内外联动”
在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下,美、欧、日三大经济体均已陷入衰退的边缘。在全球经济低迷的形势下,贸易保护主义有可能进一步加剧,中国面临的贸易摩擦形势将更加严峻。
陈德铭认为,我国面临的贸易摩擦已从微观产品领域扩展到宏观经济政策及体制机制层面,部分重点敏感产业安全风险上升,成为开放型经济面临的严峻挑战之一。特别是在全球金融危机不断蔓延、世界经济面临衰退的形势下,更要妥善应对贸易摩擦,为企业出口创造好的环境,切实保障国内产业安全。
一是统筹各项业务,减少贸易摩擦风险。应对贸易摩擦,要内外联动,交涉与自律并举。通过多双边对话机制和自贸区谈判加强沟通、磋商与交涉,促进贸易投资自由化和便利化。通过推动商协会与国外行业协会的对话与协商,加强业界合作。继续推动有关国家承认我市场经济地位。加强行业自律和企业自律,引导企业调整出口产品结构,转变经营方式,避免盲目的数量扩张和简单的价格竞争。
二是整合各方力量,加强贸易摩擦应对。中央和地方政府、中介组织、企业要密切配合,共同应对,驻外经商机构要在预警和应对方面发挥积极作用。针对限制我出口产品的不公平做法,要加强多双边交涉,积极利用WTO争端解决机制。
三是依法实施贸易救济,提高贸易救济效果。在国际市场下滑的情况下,国外产品向我低价倾销的风险也在增加。要在积极扩大进口的同时,加强产业安全评估和产业竞争力评价,密切关注国内汽车、化工、钢铁、纺织、电子信息等重点行业的安全形势,及时调整和制定应变预案。合理运用贸易救济措施,依法维护国内产业安全。充分发挥地方商务主管部门和行业协会在贸易救济实施中的作用。
12月22日,美国国际贸易委员会以6:0的投票结果,批准了美国商务部对产自中国的环状焊接钢管征收最高达40.05%的反补贴税,以抵消中国政府对本国钢管制造行业的补贴。
国家统计局总经济师姚景源:“中国经济下行压力在不断增大”
2008年,在国内外经济异常复杂、多变的背景下,中国政府通过采取各种有效措施,成功抵御了雨雪冰冻、汶川大地震、美国次贷危机等严重不利因素的冲击和影响,保持了中国经济平稳较快增长。但随着世界金融危机的进一步蔓延,第四季度以来,我国工业增速快速回落,出口增幅明显下降,国内就业压力进一步增大。2008年中国经济运行的基本情况如何?还存在哪些突出问题?2009年中国经济将会呈现走势?
国家统计局总经济师姚景源近日就上述问题回答了本刊记者的提问。2008年中国经济能保持平稳较快增长来之不易
中国对外贸易:2008年初,温家宝总理曾说,2008年可能是中国经济最困难的一年。请问您对过去一年中国经济的运行情况如何评价。
姚景源:的确,2008年中国经济遭遇了雨雪冰冻、汶川大地震、美国次贷危机等突发事件的严峻考验。在全球经济十分严峻的形势下仍然保持了9%以上的增长速度,的确是来之不易的。2008年,根据国内外形势的变化,国家对宏观调控政策进行了三次大的调整:年初的时候将宏观调控政策确定为“双防”,6月份又调整为“一保一控”,以后又改为“一保”,即保增长。这说明去年一年,国内外经济局势变化是很大的,也是很快的。我们应当按照变化了的形势,不断地调整我们的调控措施。
2008年,中国经济有两方面的成就来之不易:一是我们能在非常短的时间内抑制物价过高过快上涨,这是来之不易的。2008年,我国物价涨幅达到十年来最高,政府能在非常短的时间内抑制物价过高过快上涨趋势,并且使物价能够回稳,是不容易的。二是在遇到全球金融危机这么大的世界经济困难的情况下,我国国民经济仍能保持9%以上的增长速度,这是非常不容易的。
2008年中国经济基本面是好的
中国对外贸易:目前对2008年中国经济的基本面分析,各方是有一定分歧的a您如何看待2008年中国经济的基本面?
姚景源:我认为,2008年中国经济的基本面是好的。可以说,在过去一年里,中国经济遇到了很大困难。但,1-11月份中国经济还是保持在9.5%以上这样一个增长速度。9.5%的增长速度意味着什么?从1978年到2007年改革开放三十年,中国经济平均增长速度9.8%。2008年,我们遇到了这么大的困难,经济的增长速度还是处在4年平均增速之中。同时,与目前世界主要经济体经济大幅度衰退相比,也可以看到现在中国经济确实在世界经济中是最好的。所以,从这个角度看,中国经济基本面是好的。
之所以这样说,是因为我们看全世界任何一个国家的宏观经济都是要看经济增长率、失业率、通货膨胀率和国际收支平衡状况等四大指标。
第一个看经济增长速度。大家知道虽然目前中国经济下行压力很大,但是2008年1-3季度中国经济还是保持了9.9%的增长速度,经济增长的速度还是保持在略高于三十年的平均增长速度的区间。所以从这个角度来说,中国经济就其增长速度来说,目前还是处在三十年平均增速之中。
第二个是看就业和失业。我始终认为,就业问题是中国相当长一段时间内最严峻的问题。中国有世界上任何一个国家也比不了的就业压力。按照联合国规定的标准,16-65岁为劳 动年龄人口。而中国这一年龄段人口的统计数据是9.09亿。而世界七大发达国家美国、日本、英国、德国、法国、意大利、加拿大国家人口总数加在一起比中国劳动人口还少3个亿。在这么大的就业压力面前,中国的就业应当说取得了来之不易的成就。2008年“两会”确定的就业的目标是新增就业岗位1000万。去年前三个季度完成新增就业岗位936万,就是说已经完成全年新增就业目标的94%。这个成绩是来之不易的。
第三个是看通货膨胀率。我在去年年初的时候曾经讲过,中国2008年的物价走势会呈现一个前高后低的状态。现在回过头看中国的CPI,1月份是7.1%,2月份是8.7%,这是全年最高点,从5月份开始中国物价的涨幅连续八个月回落,这应当是宏观调控了不起的重要成就。2007年年底讲中国经济的时候,我们强调最重要的是“双防”。到去年6月份,根据国内外的情况,国家将宏观调控调整为“一保一控”。而现在我们完全可以把主要精力放在保增长上。因为我们在控制通胀上取得了革命性的胜利。
第四是看国际收支平衡状况。大家知道,这几年我国在结构上的一个大问题就是国际收支始终处在不均衡的状态,就是贸易顺差过大。外贸顺差过大就迫使我们的央行被迫发行货币对冲。为了解决这个问题,2006年中央提出了减顺差促平衡,但2007年一个美金也没有减下来,相反贸易顺差从2006年的1775亿美元上升到2007年的2622亿美元。所以,国际收支平衡一直是困扰我们宏观经济的一个大问题。但是去年虽然外贸顺差还是在增长,但是增长的数量同比前三季度减少47亿美元。
回顾过去的一年,应当说经济增长率、就业失业率、通货膨胀率和国际收支平衡状况这四大指标说明我们中国经济现在还处在基本面是好的这样一个基本状态。
中国经济下行压力在不断增大
中国对外贸易:您认为2008年中国经济面临主要困难是什么?
姚景源:2008年,我国经济遇到的困难主要是经济下行的压力在加大。经济下行的压力主要还是源于国际经济。世界金融危机使我国的出口受阻,而我国出口在国民经济增长中的贡献率又很高。2007年我国出口总额达到了12,000亿美元,占国民经济的比重达到了37%。出口受阻又导致工业增速下降。去年一季度,中国规模以上的工业增长速度是16.4%,二季度是15.9%,三季度是12.9%,10月是8.2%,11月是5.4%。大家知道工业是支持中国经济增长的主要力量。一二三产主要是二产,靠的是工业,而工业的增长速度回落直接导致整个国民经济增长速度的回落。中国国民经济一季度的增长率是10.6%,二季度降到10.1%,三季度是9%。现在出口增速回落,工业增速回落,国民经济增速回落,又导致财政收入增速回落。一季度国家财政收入增长率是33.5%,二季度是31.4%,三季度是10.5%。所以,目前中国经济下行的压力在增大。目前是经济全球化。在这种情况下,世界经济遇到了金融危机这么大的问题,中国经济想一枝独秀是不可能的,中国经济不可能不受到影响。只不过是我们应当采取什么措施,把这种影响降低到最低。面对经济下行压力,最重要的是如何减少外部经济变化对中国经济的影响。而经济下行也从另一个角度说明,我国经济中结构和增长方式上确实存在一些深层次问题。如果目前我国的经济结构状态和粗放的增长方式不改变,我们就不可能强有力地抵御外部风险。
此外,也应看到我国目前就业形势也十分严峻。中国是世界第一人口大国,在中国符合联合国规定的劳动年龄段的人群有9.09亿。所以说,中国面临的就业压力在全世界是最大的。尤其是目前中国的出口受阻,多数依赖出口的劳动密集型企业面临的困难很大,就业形势十分严峻。2008年中国毕业的大学生有590万,2009年比2008年还要多50万。未来中国的就业形势将十分严峻。同时,我们也要看到,目前国家正在采取措施缓解就业压力。国家出台政策拉动内需,可以拉动钢铁、水泥、建材产业,保证整个国民经济的平稳增长,还可以改善低收入人群的住宅条件,缓解当前的就业困难形势。
2009年中国经济的基本面没有改变
中国对外贸易:正如您所说,目前中国经济面临着下行压力。这是否意味着2009年中国经济的基本面会发生大的变化?
姚景源:目前,尽管中国经济下行压力很大,但整个宏观经济的基本面是好的,并且支撑中国经济增长的主要力量并没有出现问题。工业化和城市化将有力支撑中国经济的持续增长,中国经济增长的基本态势不会发生变化。我们在看四大指标的同时,必须看到中国经济发展的四种基本力量,即工业化、城市化、市场化和国际化的动能还十分强劲,这就决定了中国经济发展的基本态势是十分健康的。同时,中国外汇储备占世界第一、利用外资水平占世界第二、年进出口贸易总额占了世界第三、经济总量的位次已排名世界第四等一系列数据,均说明中国经济的基本面也是良好的。我们可以说,2009年中国经济的基本面没有改变,支撑中国经济增长动能依然十分强劲。
比如工业化,目前中国的工业化仅仅处在中期。我们要像发达国家一样到后工业化的时代还有很长的路要走。这就意味着在今后相当长的时间里,中国的工业化还会是支撑中国经济增长的重要力量。如果再把我们今后工业的发展要走新兴工业化道路这一点再结合起来,未来中国的工业化具有广阔的空间。所以,对未来中国经济的推动力会仍然强劲有力。
再比如城市化,中国现在城市化率是44.9%,发达国家已经到了90%,全世界城市化率(包括非洲)平均水平是49%。所以,未来中国城市化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党中央提出,到2021年,中国要实现全面小康。全面小康的过程也是中国城市化加快发展的过程。所以,城市化在未来还会以一个相当强劲有力的力量支撑中国经济发展。
尽管目前全球金融危机正在向实体经济蔓延,但中国经济增长的基本态势不会因为外部的困难而产生根本性的改变,2009年中国经济还会处在较快增长的历史区间。
2009年中国外贸压力会更大
中国对外贸易:去年11月,中国进出口总额同比下降了9%,这也是七年来中国外贸首次出现的负增长。您如何看待2009年中国外贸发展的态势?
姚景源:目前中国是世界第三贸易大国,世界金融危机对中国经济的影响首当其冲的是外贸,使中国的出口受阻。去年1-9月,前三个季度中国的出口还是在增长,但是增长的幅度下降了4.8个百分点。而到了11月份,中国出口形势就变得更加严峻。11月份进出口总额双双下降,进出口总额同比下降9%,而2007年同期增速是23.9%。11月出口下降2.2%,2007年 的增速是22.8%。目前中国经济受金融危机的影响从行业来看,越是外向型的行业越困难。所以中国目前面临的困难不是中国经济自身出了问题,而是美国经济出了问题。目前次贷危机的影响,正在从虚拟经济向实体经济推进,由发达国家向发展中国家、新兴市场体推进;在国内正由沿海向内地推进,由外向型行业向其他行业推进。由于中国出口在很大程度上要取决于欧美经济的发展态势,2009年中国外贸面临的压力会更大。但我们也要看到,目前党中央、国务院对中国外贸所面临的严峻形势高度关注,正在采取相应的措施,如加大出口退税,加大对外贸企业的扶持力度等,以帮助外贸企业树立信心,度过难关。我们可以相信,随着时间的推移和中央扶持政策的逐步到位,外贸企业当前所面临的困境一定会有所改观。
既要对困难有充分思想准备,又要看到战胜困难的有利条件
中国对外贸易:2009年中国经济将面临着更加复杂的国内外环境。您认为,应当怎样正确认识2009年中国经济所面临的形势?国家从宏观政策上应该采取怎样的措施?
姚景源:2009年,我们一方面要看到,我国经济发展面临的环境是严峻的,对困难和严峻的局面要有充分的思想准备,要增强忧患意识,风险意识,有备才能无患。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全球金融风暴给包括中国在内的世界各国经济发展所带来的负面影响已经不言而喻,而且在它还会产生多大的后续影响现在还尚难作出明确判断,因此必须对明年我国经济发展面临的严峻形势有充分的思想准备。另一方面,我们要同时看到,我国战胜目前经济困难和挑战的有利因素和条件,增强信心,坚定信心。我们有改革开放30年积累起的强大的物质基础,我们党和政府有着高超的宏观调控能力和水平,我们企业和企业家的素质也不是当年可以同日而语的。同时,我国正处在工业化、城市化迅速发展的时期,我国经济还处在较快的增长的历史区间。我们应当对战胜目前的经济困难坚定信心。
从政策的角度看,我认为中央工作会议提出的“保增长”、“扩内需”、“调结构”,这九个字很重要。保增长是基本原则,扩大内需是措施手段,并且要调整结构,为我国经济走出困境,进入一个新的增长平台创造基础条件。当前最重要的是“保增长”,扎扎实实地贯彻国务院促进经济增长的十项措施。而“保增长”就要扩大内需,要按照温家宝总理说的,出手要陕,要争分夺秒,尽量减少损失;出拳要重,要加大力度,没有力度不行;措施要准,准在加大扩大内需上。只要我们能按照“保增长”、“扩内需”、“调结构”方针,把中央促进经济增长的十项措施扎扎实实地落实到实处,我们就一定能战胜目前的困难,继续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增长。
中国社科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副所长李向阳:“09年全球经济亮点就看新兴市场”
席卷世界的金融危机重创了中国的外贸,在如此形势下,如何解读经济数字表面下的深层次问题?如何从内忧外患的形势中寻找一条解决之道?带着这些问题,2008年12月25日,记者采访了社科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副所长、国际贸易问题专家李向阳先生。
中国对外贸易:海关总署在2008年12月11日发布的11月进出口数据显示,11月份我国进出口值同比双双出现负增长。这是自2001年6月以来,该数据首次出现负增长。分析2008年前11个月的中国外贸数据,我们应该如何看待中国外贸今年的成绩?
李向阳:中国2008年的出口贸易的放缓,不仅仅是外部性的问题,也是经济环境发展变化以及经济结构调整的问题。
总体来说今年的下降是两类因素,一类就是外部需求下降,另一类就是中国经济自身发展的原因。
中国对美国等发达国家的增长率下跌非常明显,美国从第二、三季度经济陷入负增长,中国对这些国家的贸易也下降。然而2001年发达国家经济衰退的时候,中国没有受到太多冲击。这与我们的出口结构有关。一直以来,我们出口结构以劳动力密集型的消费品为主,现在我们慢慢转变为以名义上的高技术产品(如电器类)和金融产品为主。这次是整个发达国家的个人可支配收入(即消费需求)出现了持久性的下降,房地产价格持续下跌,影响到发达国家各个阶层的消费者。
这几年沿海地区外资企业农民工工资上升,新劳动法通过后,劳动力成本再度上升。并且,过去几年人民币汇率持续升值,对中国出口企业竞争力出现了遏制。政府禁止“两高一低”的行业产品的出口,这是调整产业结构和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结果。另外,2006-2007年中国政府在加工贸易上进行了一系列政策调整。以上这些都是外贸放缓的自身因素。
除了制度上的因素,生产要素价格的扭曲也是主要因素。长期以来我们生产要素价格的定价是服务于出口导向战略。比如在外资企业中的加工贸易企业,实行零土地使用政策,使外资成为促进出口的主要贡献者。
为什么要调整经济增长方式?首先是基于经济发展需求,其次是来自外部压力,国际贸易顺差太大,来自国际压力越来越大,这次国际金融危机是压力的一个总的释放。如果还要按照原来的模式拉动经济,在今后一段时间内已经很难实现,也不太适应中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中国面临的周期,是一个叠加的周期,中国自身有一个5-7年的周期,这个自身周期与投资周期有关,甚至跟我们政府换届也有联系。很多人指出,即使没有这次金融危机,中国经济也已到了周期调整期。2006年至2007年的形势就体现为经济过热,尤其是2007年下半年至2008年上半年,热到发烧的地步,宏观经济到了不调整几乎无法持续下去的程度。这时恰好面临外部的全球性的经济周期,重叠起来,对中国影响是非常大的。
中国对外贸易:从国内、国外两个市场来看,您怎样预测2009年的世界经济贸易和中国外贸面临的形势?
李向阳:谈到国际金融危机前景的时候,现在各方的判断差异非常大,究竟这场国际金融危机什么时候能够触底,我们只能从历史的经验中进行推断。
谈到前景,至少有三个因素必须要考虑。
第一是美国房地产市场的走势。因为这场美国房地产价格的调整始于2006年初,到现在已经持续了三年,价格跌幅已经超过了30%。但是最新的统计仍然显示,美国的房屋开工率、房屋销售量以及价格仍在持续下跌。从调整的周期长度和幅度看,我们认为下跌的空间已经不大,预计美国房地产市场应该在2009年的下半年触底。
第二个因素就是联合救援的效果。这场国际金融危机爆发以来,主要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大国采取了前所未有的对经济的联合干预,这在以前各国采取的经济政策形成了反差,这种干预有金融领域的,比如连续的降息,美国的利率已经逼近零,中国三个月里面连续5次降息。欧盟、日本纷 纷降息。在财政领域,美国的大规模救援,以及美国下一任总统的新的救援计划,欧盟、日本的救援计划已经纷纷推出来。关键是这种干预对人的信心能够起多大作用?从财政政策以往的经验看,它的产生效益在两个以上,就是滞后在两个季度以上,因此我们说在2009年的第一季度结束,或者是2009年第二季度开始这一段时间,就是3-5月份的时候应该可以看到效果。
第三个因素就是实体经济衰退对金融市场的反作用。到2008年第四季度之前国际金融市场的动荡主要是来自于金融,金融领域出问题,首先波及到金融市场,只要看T美国道琼斯指数就可以看出来,在2008年上半年之前下跌幅度都不大。美国几大投资银行的破产和被收购以后,美国股市出现了大跌,主要是因为金融机构出问题了。
到现在,国际金融危机已经从美国波及到全世界,从金融领域蔓延到实体经济。日本经济和欧元区经济从2008年第二季度进入负增长,美国经济从第三季度进入负增长。未来一段时间内,三大经济体仍然是负增长。这种实体经济的衰退,反过来会不会诱发金融市场的第二轮动荡,这是人们担心的问题。因为在30年代大国危机期间,就出现过这种先例,就是源于金融市场的危机,波及到实体经济以后,再形成对金融市场的第二轮危机。
这三个因素结合起来我们仍然坚信,基于我们在去年10月份的判断,就是在2009年的下半年,金融市场应该趋于稳定。但是需要说明的是,金融市场趋于稳定,并不等于马上就进入“V”字型趋向,它对实体经济的负面影响还有一个滞后期,而美国和主要发达国家的实体经济有可能还会持续一段低速增长。
中国对外贸易:分析世界三大经济体,请问金融危机对我国外贸的短期影响体现在哪几个方面?
李向阳:国际金融危机的短期影响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经济增长率在2009年下跌至2%、全球通货紧缩、美元汇率走强、国际油价下滑、全球贸易保护压力陡升等。
关于短期影响,最主要的就是对经济增长率的影响。通过几大经济体的简单分析,综合起来,全球经济增长率明年大致在2%上下,2%是什么概念呢?在过去10年间,全球经济的平均增长率大致在接近5%。这就可想而知,这个2%对全球经济意味着什么。
国际金融危机的第二个影响就是全球通货紧缩影响,这主要是发达国家。在一年前,发达国家考虑最多的是通货膨胀,而在一年以后,我们又不得不面对通货紧缩。造成通货紧缩的原因一方面是需求下降,另一方面是金融市场的流动性短缺。而这两点在未来一年内仍在继续加剧。主要国际组织预测,三大经济体明年通货CPI在1.7%左右。在经济学里面,如果通货膨胀率低于1%,就可以认定它已经进入了通缩状态。所以发达国家现在力图避免的一个结果是经济下滑,经济衰退,与通货紧缩并行,防止出现日本泡沫经济崩溃以后最糟糕的局面。
第三点,美元汇率的走势。美元很长一段时间走软,但是从今年下半年开始走强,最重要的原因是国际资本突然发现在面对国际金融危机的条件下,全世界没有一个避风港,相比之下美国仍然是相对安全的地方,这是导致美国走强的根本。尽管近期内美元汇率有所减弱,但是我们认为在未来一年内美元还是相对强势,因为强势美元符合美国现阶段的利益,美国现在最需要的是资金,外国的资金源源不断地流入美国,资金的流入会使美元走强。
第四点,短期影响就是国际油价。油价从140多美元跌到现在的40多美元,单就跌幅来说已经非常大。现在供需双方在博弈,全球需求在下降,2009年可能是自1983年以来的第一次下降,但是另一方面,OPEC组织在不断减产,实际上在进行这场博弈。我们认为,有可能在近期内还要继续下降,但是油价在2009年可能总体上是低位的,但是不太可能回归到这一轮上涨周期的起点。因为OPEC组织目前的减产,对国际供求的影响非常大。
第五点,短期影响是全球的贸易保护压力在加大。明年全球贸易增长率有可能在零上下,在经济衰退的时候,发达国家的贸易保护主义有一个倾向,加上民主党政府的上台,它的贸易保护会更强。
中国对外贸易:国际金融危机的中长期影响体现在哪几个方面?
李向阳:国际金融危机的中长期影响,直接影响到我们在经济发展战略的调整。这场国际金融危机的原因和以往相比是内生的,并且它起源于经济的最核心的金融领域。这种特征约束了这场国际金融危机对全球经济的增长方式以及组织结构会产生重大的影响。
第一,美国与其他发达国家的负债消费模式将会进行调整。因为过去十多年间,全球经济增长,用一个形象的说法是“双循环”。也就是说,美国这种国家通过借钱消费来大量进口发展中国家的产品,发展中国家通过向美国和发达国家出口换取大量外汇储备,而积累的外汇储备又通过资本市场回落到美国,来支撑美国的经济负债。与此同时,支撑消费的另一个机制是过去20年来全球的金融自由化,使得金融市场的风险被严重低估,本来发行的债务是1A,最后是3A。而这个恰恰是最后导致美国房地产泡沫和次贷危机的重要问题。这种低利率支撑美国和主要发达国家消费的根本。随着国际金融危机爆发,这两条逻辑都出了问题。一方面美国消费已经支撑不了,强劲的消费已经形成负累,不可避免要减少进口。另一方面,大家普遍认可在这场金融危机结束以后,必须对全球的金融体制加强监管,也就是价格必须回归到正常水平,由此带来全球融资成本上升,对负债会产生很大的压力。
综合上述因素,美国的负债今后一个时期是调整过渡,就是增加储蓄减少消费。最悲观的估计,美国私人消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考虑到美国的经济占全球的20%以上,而且消费由占美国经济增长70%,下调10个百分点,这对全球的需求影响非常大。影响最直接是出口导向型经济,因此全球的出口导向型经济国家的经济发展战略必须做出调整。
第二,全球经济通货膨胀存在死灰复燃的可能性。在短期内,全球面临通货紧缩;而在中长期内,一旦国际金融危机趋于稳定,这期间各国政府通过财政、金融政策,向金融市场注入的流动性必然会显示出来。现在还是流动性短缺,流动性是一个信心问题。财政通过金融注入到资金,最后直接到金融机构的口袋,不进行放债。因此中长期内全球通货膨胀的压力,死灰复燃的可能性非常大。
第三,它与第二个相关,就是美元汇率有可能再成危机。美国金融机构短期利率已经降到零了'现在美国开足马力印钞,下面就是刺激经济。这种印钞最终必然要使通货膨胀率上升,一旦市场对此形成普遍的预期,中长期美元走软是一个不可避免的结果。
最后一点,在目前的金融危机下,大家开始讨论前瞻性的问题,未来的问题,究竟下一步全球经济周期的主 打产业是什么,什么样的产业能够把全球经济从目前的衰退中拉出来。因为以往的金融危机都孕育着一场新的产业革命,像80年代的经济周期,最后导致的结果就是二级革命。
中国对外贸易:为扶持劳动密集型中小企业,支持产业优化升级,在今年下半年两次提高出口退税率的基础上,12月1日我国再次提高部分劳动密集型产品、机电产品和其他受影响较大产品的出口退税率。
请问在新的一年里,为了促进外贸出口“稳定增长”,是否有计划出台类似的扶持政策?这些政策扶持计划,对哪些产业最为有利?
李向阳:促进外贸稳定增长的扶持政策包括出口退税、消费品退税等。这一块,我想坦率地说,中国政府空间并不大。现在面临全球衰退,发达国家贸易保护越来越强大,中国政府大规模的出口保护措施,都会引发贸易战。发达国家本来就面临不断加大的失业和经济下滑的压力,因此必然会死保自己的就业率。
如果说要有出口贸易的发展,有两个方面,一个是保持人民币汇率的基本稳定,即大致稳定在目前水平E,不涨也不跌,为企业结汇提供较好的预期。目前人民币升值压力并不大,但是贬值压力很大。西方国家根本无法容忍人民币贬值,他们会认为这是“输出衰退”、“输出失业”的政策。特别是前段时间人民币在外汇市场上出现了4天跌停,引起了西方国家的大规模恐慌。因为中国的市场规模太大了,如果中国要通过大规模调整汇率促进出口,会让其他陷入危机的发达国家在一定程度上陷入毁灭性打击。所以中国轻易不会让人民币大幅度贬值。从保持金融稳定的角度,中国政府也不会有让人民币贬值的预期,否则会加剧资本外逃现象。
另一个,我认为,在WTO规则条件下,利用政策给出口提供较好的外部环境,比如出口信贷、出口融资等,不能期望在促进出口上采取更多的直接干预政策。比如最近对很多行业的研发扶持,都被西方列入政府反补贴项目,我们受到限投制越来越大,所以在未来一年不会采取明确的大规模的扶持政策。这是对未来前景的基本判断。
中国对外贸易:下一步经济增长的推动力会是什么领域?
李向阳:我们看到过去一段时间内,美国和发达国家的经济增长主要靠金融。现在来看,短期内金融业再成为经济增长的火车头已经不可能了,而实体经济绝大部分已经通过外包转移到发展中国家,它不可能把已经转移出来的实体经济重新收回来。必须寻找一个新的产业作为实体经济发展的基础,从而成为下一步经济增长的带头羊。
现在对这个问题的争议很大,我们认为,围绕环境保护的清洁能源有可能成为下一轮经济繁荣周期的主导型产业,首先美元产业对所有其他产业都有直接的影响,因为它的影响链很长,可以影响这个经济增长的方向。
第二点,因为在这一轮油价从20美元上涨到140美元的时候,人们看到一个现象,就是石油出口国和进口国可以坐下来,进行共同讨论,而这次,发达国家作为全球的石油主要需求者,几乎对油价没有任何的影响力,因此发达国家绝不可能在这个核心的产业上,在全球市场上没有任何博弈能力。所以,它必须要通过发展新能源来提高自身在全球石油市场的博弈能力。
第三点,清洁能源有可能成为某些国家的主要产业。清洁能源里面包括很多,其中生物能源是现在讨论最多的,生活能源主要的原料是粮食。我们在想一下,全球粮食的主要出口国是发达国家,我们入世的时候知道,美国压我们最多的就是开放农产品市场。而今年上半年,粮食价格上涨时,全球出现了各国纷纷限制粮食的出口。因此,通过发展生物能源,实际上带动粮价的上涨,使发达国家的农业、潜在的优势产业真正成为优势产业。与此同时,我们看到发达国家已经通过立法的形式来发展新能源已经成为共识。2007年美国通过的《新能源法》已经明确规定未来15年的生物能源的发展目标。
第四点,发达国家作为全球经济的领导者,尽管发展生物能源带来了粮价上涨,引起了全世界的谴责,但是它有一个道德上的合法性,就是环境保护,这一点使它能够站在道德的高地上。这是发达国家能冒着全球粮价上涨的巨大压力,而发展生物产业的重要原因。因为有一个统计,2007年全球的生物能的产量只有1600亿,它消耗的粮食是1亿吨这已经是全球总产量的5%。按照美国新能源法,它在2002年的时候,他一个国家生产的生物能源产量达到2007年全球生物能源的总产量。可想而知,发展新能源对农业的带动有多大。
最后一点,作为发达国家,要想把这个产业作为带头产业,它必须有巨大的市场需求空间。唯一的办法是制定更加严格的全球温室气体排放,现在正在考虑《京都议定书》的第二个协议,发达国家一个主要目标是要求把中国和印度等大国加进去,只有制定更加严格的温室气体和环境保护规则,才能使新能源、清洁能源的成本具有市场竞争力。你使用化石能源因为有污染,有污染就有成本。虽然名义上是30美元,但是每桶再增20美元的环境保护污染费,这样价格就上去了。清洁能源不用征税,因此它的竞争力就上去了。同时说,制定全球统一的规则,全世界都在征收统一的能源价格,使用同价的能源,这样才能使这个产业成为真正意义上的、带动新一轮的全球经济的带头羊。
采访结束时,李向阳告诉记者,他马上要出席并主持社科院的《世界经济黄皮书》发布仪式。李向阳本人正是本书的主编。出版已有10年,此书已经成为中国公众了解世界经济形势的主要渠道之一。
2008年12月25日,中国社科院发布的《世界经济黄皮书》预测,2009年全球经济增长率会进一步降低,但发生大萧条的可能性不大。
黄皮书认为,主要发达国家房地产市场尚在调整之中,并且国际金融危机开始呈现出向发展中国家继续蔓延和恶化的趋势,发达国家实体经济的衰退可能会加剧金融市场的动荡。但是黄皮书也强调,这次全球金融危机不会演变为20世纪30年代的大萧条。
商务部研究院研究员李健:“中国对外贸易形势会强于世界经济贸易”
2008年中国对外贸易在世界金融危机不断蔓延,人民币继续升值,出口企业生产成本不断上升,国内工业下行压力明显加大。国际国内不确定性因素逐渐增多的环境下,全年仍然实现较快增长,进出口结构进一步改善,质量进一步提高,转变外贸增长方式迈出新步伐。
2008年中国对外贸易在世界金融危机不断蔓延,人民币继续升值,出口企业生产成本不断上升,国内工业下行压力明显加大,国际国内不确定性因素逐渐增多的环境下,全年仍然实现较快增长,进出口结构进一步改善,质量进一步提高,转变外贸增长方式迈出新步伐。预计全年中国商品进 出口总额将达到2.6万亿美元,增长20%左右。2008年中国外贸运行的状况如何?还存在哪些需要解决的问题?2009年中国外贸将会呈现怎样的走势?
记者近日就上述问题专门采访了商务部研究院研究员李健。
2008年中国对外贸易继续实现较快增长
中国对外贸易:2008年中国对外贸易在世界金融危机不断蔓延,国际国内不确定性因素逐渐增多的环境下,1-10月,商品进出口总额21886.7亿美元,增长24.4%。但11、12月份却出现了负增长。其中,11月份进出口总额同比下降了9%。请您介绍一下2008年中国对外贸易运行的基本情况并作以评价。
李健:总体来说,2008年中国对外贸易继续实现较快增长,进出口结构进一步改善,质量进一步提高,转变外贸增长方式迈出新步伐。预计全年中国商品进出口总额将达到2.6万亿美元,增长20%左右。但最近2个月来,在国际金融危机爆发,国内工业增速大幅回落形势下,受到信心影响,对未来预期下降,导致国内企业进口大幅缩减。同时金融危机也使国际需求大幅缩减,造成中国出口大幅下滑。2008年11月和12月,中国外贸出现了七年来的单月负增长。但就2008年全年来说,中国进出口还保持了接近20%增长速度。目前看,美国市场萎缩严重,下滑幅度会大一些,但发展中国家,尤其是新兴经济体市场国家还是保持着比较强劲的增长势头。
——进出口总体保持平稳增长,贸易平衡状况有所改善。在连续6年快速增长的基础上,2008前11个月,我国外贸总值达23783.7亿美元,比2007年同期(下同)增长20.9%。其中出口13171.6亿美元,增长19.3%;进口10612.1亿美元,增长22.8%。累计实现贸易顺差2559.5亿美元,同比增长6.9%,净增加163.9亿美元。前三季度贸易平衡状况有所改善,外贸顺差比去年同期有所下降。但第四季度外贸顺差又有所扩大。
——机电产品出口增长较快,劳动密集型产品出口增速回落。前三季度,机电产品出口6170亿美元,同比增长24%,继续保持了较快增长的势头,其中船舶、汽车和工程机械等产品出口增长明显加快,在一定程度上抵消了通信设备等增长放缓的影响。但受经营成本上升和外部需求减弱等因素的共同影响,部分劳动密集型产品出口增长出现不同程度放缓,其中鞋类出口增长15.1%,玩具、服装及衣着附件分别仅增长3.7%和1.8%,比2007年同期回落了13.1和21.2个百分点。部分“两高一资”产品出口量总体下降,其中玉米下降95.9%,钢坯下降81%,钢材下降2.1%。
——资源性产品进口量继续增加。进口价格9月份开始回落。进口商品中增长最快的仍然是能源资源类商品。其中原油进口量增长8,8%,金额增长85.5%;铁矿砂进口量增长22.0%,金额增长116.0%;大豆进口量增长32.3%,金额增长137.4%。机电产品进口额同比增长15.6%高新技术产品增长12.7%。资源性产品进口额大幅增长在很大程度上是由于国际大宗商品价格持续走高造成的,随着国际市场价格开始高位回落,9月份资源性产品进口价格比8月份开始普遍下降。
——一般贸易进出口保持较快增长。加工贸易增速继续回落。前三季度,一般贸易继续保持较快增长,进出口总额达到9565.7亿美元,增长35.9%。其中出口5007.8亿美元,增长26.9%;进口4557.9亿美元,增长47.3%,比去年同期加快22.7个百分点。加工贸易增长进一步趋缓,进出口总额8034.0亿美元,增长13.8%。其中出口5087.5亿美元,增长15.6%进口2946.6亿美元,增长10.8%,特别是8、9月份进口额分别仅增长3.3%和3.9%,出现较大幅度回落。受加工贸易出口增速回落影响,加工贸易出口占总出口的比重也由去年同期的50.1%下降到今年前三季度的47.4%一般贸易比重上升1.7个百分点,达到46.6%,对总出口增长贡献率达到54.2%,拉动出口增长12.1个百分点。
——民营企业进出口较快增长。外商投资企业增长明显放缓。前三季度,民营企业进出口增长速度继续快于外商投资企业和国有企业。民营企业出口2811.6亿美元,增长30.6%,外商投资企业出口5961.2亿美元,增长19.9%,国有企业出口1967.9亿美元,增长18.9%。民营企业出口占总出口比重由去年同期的24.6%上升到26.2%,外商投资企业和国有企业出口占比分别下降1.1和0.5个百分点。从进口来看,民营企业进口1250.3亿美元,增长37.2%,外商投资企业进口4843.6亿美元,增长19.7%,国有企业进口2836.9亿美元,增长44.2%。
——对新兴市场国家出口快速增长。对美欧出口增速明显放缓。前三季度,中国与主要贸易伙伴双边贸易均保持增长。其中对新兴市场国家出口快速增长,对巴西增长90.2%,对印度增长43.1%,对韩国增长41.8%,对东盟增长28.4%。但受美欧经济增长明显放缓的影响,对发达国家出口增长有所放缓,其中对第一大贸易伙伴欧盟出口增长25.6%,比去年同期放缓5.2个百分点,8、9月份增速分别回落到22%和20.8%;对美国出口1891.3亿美元,增长11.2%,比去年同期放缓4.6个百分点;对日本出口858.5亿美元,增长16.0%。对新兴市场国家出口快速增长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对美欧等市场少增的部分。
2008年后两个月中国进出口出现负增长
中国对外贸易:2008年中国对外贸易在世界贸易环境剧烈变动的情况下,1-10月,依然保持了平稳较快的增长。但11、12月份却出现了七年来单月负增长。您认为,2008年中国对外贸易存在的主要问题是什么?
李健:主要问题是,2008年后两个月,中国进出口出现负增长,尤其是进口出现了大幅负增长。本来中国贸易顺差前三季度已经在减少,但由于进口出现大幅负增长,后几个月贸易顺差又扩大了,这样就使得2008年中国贸易顺差将超过2007年。此外,由于受到外需下滑的影响,后几个月外贸订单在减少,企业的经济效益会受到一些影响。部分企业由于原材料涨价,出口成本升高,劳动法实施细则出台后也加大了一部分企业的用工成本;另外2008年初加工贸易政策调整以后,尤其是加工贸易由空转变实转,使得沿海地区加工出口企业出现了一些经营困难。一些企业出现停产或减产,部分农民工的就业出现困难。由于受到金融危机的影响,这种情况下半年更严重一些。
2009年中国对外贸易将强于世界经济贸易形势
中国对外贸易:由于受到金融危 机的影响,目前全球经济整体减速,外部需求在大幅缩减,2009年中国对外贸易面临的内外部环境发生了很大变化。您对2009年中国对外贸易可能面临的形势怎样判断?
李健:2009年中国对外贸易的不确定性因素还比较大。未来世界经济形势会怎样,现在很难作出一个准确的评估。因此,对2009年中国外贸形势可以有比较乐观的估计,但也必须想到最坏的可能。最坏的可能是美国金融危机进一步蔓延,比如又出现次贷以外的其它信用问题,或又有新的大银行倒闭。最近美国信用卡的坏账明显增加。如果仅仅单个问题还可以,关键是信用又衍生许多新的金融产品。往往1%的问题会放大十倍或更多,这样又会导致金融机构呆坏账继续增加,出现新的倒闭风潮。而一旦金融危机蔓延超出原来政府能预期的范围,就会进一步打击市场信心,就会使世界经济受到的影响更大。同时,各国为拯救金融市场而注入的大量流动性,将使得更多国际游资把大宗商品期货作为保值避险工具,这可能将加剧国际商品市场上的价格波动。此外,由于全球贸易量萎缩和失业率的上升,一些国家和地区可能会采取更为保守的贸易政策,全球范围的贸易保护主义威胁也在增大。现在是发达国家相继进入了衰退,而发展中国家仍然是保持一定的增长。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世界银行都预计,2009年世界经济是一个很低水平的增长。但如果金融危机进一步加深或蔓延的话,也不排除发展中国家会受到更大影响,整个全球经济就会陷入衰退或负增长。如果出现这种可能,显然中国即使国家出台了支持外贸稳定增长的措施,也起不了太大的作用。如果外需萎缩,2009年全年中国出口出现零增长或负增长也是有可能的。这是从坏的方面想。目前,国家如此大力度的扩大内需,也是从最坏的方面考虑的。外需不行了,那只能靠内需。
从乐观的方面估计,如果目前世界金融危机局势得到了控制,人们的信心能够得到逐步恢复,美国和发达国家联手刺激经济的措施逐步显现成效,再加上我国政府采取的支持外贸稳定增长的措施逐步发挥作用,市场信心得到稳定和恢复,经过企业自身努力,即使2009年一二季度中国外贸会比较困难。但到下半年,外贸也会逐步恢复。乐观估计,2009年全年中国外贸会实现5-10%的增长。也就是说,在世界经济下滑得到控制,人们信心得以恢复,我国政府对外贸采取多种手段扶持和支持逐步发挥作用的情况下,2009年中国出口仍然会增加。毕竟中国自身有一些应对世界金融危机的有利条件。经过30年的改革开放,经过几次大规模承接国际产业转移,我国已经发展起了产业集聚度高、上下游配套、技术较为领先和适应市场变化能力较强的出口制造业,中国出口总体的竞争力在世界上是比较强的。同时我国出口商品中消费类产品占有较大比重。在经济衰退情况下,这类商品相对于其他商品有着一定的需求刚性,并且我国的商品物美价廉,在消费者紧缩开支的情况下可能更受欢迎。一般的规律是,在金融危机之后,人们为了省钱,是会缩减消费的。而缩减消费首先缩减的是奢侈品消费,如买房买车,度假旅游。但生活必需品还是要买的,即使现在买的少一点,像衣服、袜子可能能坚持一段时间,但坏了还是要买的。而中国主要还是出口消费类工业品,尤其是生活必需品。这部分产品的出口受到金融危机的影响不会太大。同时为了省钱,原来消费者如果是买贵的商品,现在就会寻找价廉物美的替代品。这样往往会寻找中国的产品。目前中国的产品质量不次于一些发达国家以及台湾、香港和韩国生产的产品,而且价格要比它们便宜。这应该是中国外贸战胜危机的有利条件。
世界银行预计2009年世界贸易量下降2%,即使这样,中国可能不会与整个世界贸易同步,中国可能还会是增长的。但增长幅度和大小要取决与世界经济的形势。中国外贸只会比大盘要好,不会比大盘差。中国外贸会强于整个世界经济外贸形势。
世界经济放缓,需求下滑,将是2009年中国对外贸易
面临的最大的挑战
中国对外贸易:您认为,2009年中国对外贸易面临的主要困难是什么?
李健:2009年中国对外贸易面临最大的困难主要是需求减少导致的增长速度大幅回落。应该说,加入世贸组织七年来,中国外贸一直都是高速增长。主要原因是外需一直都是比较强劲和旺盛的。这几年石油涨价,矿产品涨价,都与世界经济增长需求旺盛有直接关系。而2009年,与前七年相比,有着完全不同的世界经济形势。前几年,什么东西都能卖得出去,什么东西都有市场,不好的企业也能赚到钱。但2009年对中国外贸企业会是一个很大的考验。如果企业经营管理不好,成本过高,不能适应市场的产品、价格性能比不好的产品,可能就卖不出去。也就是说,整个世界经济放缓,需求下滑,可能将是2009年中国对外贸易面临的最大的挑战。具体到企业来说,可能会是企业订单减少,即使对好的企业来说增长速度也会放慢。前几年可能是10%、20%的增长,但2009年增长速度可能会放慢。
另外,各种风险在增大。有一部分企业即使有了合同,但由于出口市场经济大幅度衰退的话,也会导致对方不履约,不能执行合同。或者有些国外企业由于经营不好,到期不能如期付款,导致中国出口企业呆坏账风险会进一步增加。还有一些企业会因为国外银行信用出了问题,信用证不能及时兑现。2009年,对中国出口企业来说,一方面信用问题风险在增大;另一方面,汇率风险也在增大。近几个月人民币对美元汇率还是比较稳定的。未来汇率会怎样,很难说。最近大家说的比较多的是人民币要贬值。但我认为,从世界经济总体的形势来看,企业不能寄希望于人民币贬值,相反人民币升值的可能性还比较大。因为中国经济通过调整是比较稳定的。最近美元利率已经降到了零,而且美联储还要采取非常手段刺激经济。也就是说,降到零利率以后还要多发钞票,以扩充银行的流动性。最近一两个季度,欧元是在贬值,人民币在大幅度升值,周边的韩元和东南亚一些国家的货币也在贬值。所以,与这些货币相比,人民币总体还是一个升值的趋势,因为中国的外汇储备还在增加。所以对企业来说,汇率的风险和人民币升值的压力还很大,可能也会对2009年中国对外贸易带来不利影响。
积极应对全球金融危机蔓延带来的挑战
中国对外贸易:针对外贸出口行业承受的日益沉重的压力,中国政府在调控政策上已相继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比如上调部分商品出口退税率、增加商业银行信贷规模、实施新的外汇管理条例、下调“双率”等。您认为,为继续保持2009年中国对外贸易平稳较快发展,国家和出口企业应采取怎样的政策和措施?
李健:从国家来说,应当继续密切跟踪国际经济形势的变化,关注国 际市场的动向,采取多方面的措施,稳定信心,引导和支持企业稳定进出口和加快结构调整,努力为企业出口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努力保持进出口持续稳定增长。目前国家已经出台了一系列支持外贸发展的政策措施,如提高部分出口产品的出口退税率。未来,国家应根据国内外经济形势的变化,在进出口管理、通关便利化、进出口税收、外汇管理等方面,采取相应的措施,支持优势企业和产品出口,鼓励金融机构增加对中小出口企业贷款,拓宽中小企业直接融资渠道,增加国内需要的产品进口。
广大企业也要加快技术创新和结构调整,优化产品结构,强化内部管理,降低经营成本,提升产品档次和附加值,进一步增强国际竞争力。在外需持续疲软形势下,市场将重新洗牌。适应和满足市场需求是硬道理。差的企业不可避免地将被淘汰,而产品适销对路、物美价廉的企业,成本得到有效控制、营销更贴近市场的企业则可能实现更大的发展。
中国出口产业发展必须扬长避短。从中长期看,中国在一些资源、能源密集、环境影响大的产业上不具有优势,依赖低廉劳动力价格的粗放型加工贸易也越来越没有增长空间。金融危机和经济下滑给出口企业带来的困难,实际上也是他们加快技术进步和经营结构调整,转变增长方式的新的动力。
应对当前危机,在尽量维持传统市场份额的基础上,有实力的外向型企业需做以下调整:一是由只关注出口转变为兼顾内销和外销、进口和出口两个市场,尤其应当大力开拓国内市场;二是由只重视主要发达国家市场转变为兼顾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两方面的市场,尤其应当积极开拓发展中国家及新兴经济体市场;三是由只注重低廉价格竞争转变为更多注重技术、质量、研发、营销等方面的竞争,延伸加工以外的价值增值环节;四是由只做加工贸易转变为加工贸易与一般贸易方式并重,由只做货物贸易转变为货物贸易、服务贸易和对内对外投资并重。经过三十年改革开放,中国沿海出口产业已经到了一个新的转型升级阶段,通过一轮新的调整,一大批企业将战胜困难,脱颖而出,中国外贸发展将迈上一个新的台阶。
普华永道企业并购部亚洲区主管合伙人谢韬:“企业海外并购明年下半年反弹”
波及全球的金融危机改变了世界经济格局与走势,甚至有很多欧美实体企业的现金流出现了问题,并购的门槛相对降低,这是否也给海外并购带来新的机遇?中国的并购交易在历经3年多的增长后,2008下半年出现明显减速。与2007下半年相比,已宣布的交易数量下降47%。
由于遭遇金融危机,2008年亚太地区的并购市场遭遇到了空前挑战。近期,中国境内的并购活动受全球金融危机的影响出现大幅下滑,2008年下半年中国并购交易量同比下降50%。战略投资者在当前形势下更倾向于保留资金,谨慎筹划并购活动,等待形势出现好转。私募股权基金投资者看到机遇,但是现阶段卖方仍不愿下调价格,买卖双方估值的差距一时难以缩小。
目前,战略投资者、私募股权基金和中国海外并购资都在等待最佳的并购时机。普华永道统计的最新并购交易情况显示,2008年下半年以来,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出现并购交易急剧下降的趋势。资料显示,受金融市场动荡影响,亚太地区撤销的并购案例数大量增加。中国共撤销了115件并购案,占亚太地区撤销数第一。
在金融危机爆发之前,中国企业海外并购实施得也并不顺利。原因一方面是因为中国企业自身的准备并不充分,另外一方面则是因为欧美很多主要国家存在保护主义和文化、体制上的差异。如今,波及全球的金融危机改变了世界经济格局与走势,甚至有很多欧美实体企业的现金流出现了问题,并购的门槛相对降低,这是否也给海外并购带来新的机遇?2009年企业海外并购将呈现怎样的特点?本刊记者为此专访了普华永道企业购并部亚洲区主管合伙人谢韬。
海外并购目前陷入停滞
中国对外贸易:您认为2008年企业并购整体情况如何?
谢韬:中国的并购交易在历经3年多的增长后,2008下半年出现明显减速。与2007下半年相比,已宣布的交易数量下降47%。其中2008年11月总体并购交易量下降到将近2008年1月的一半,相当于2005年的水平。造成并购交易量下降的主要原因是国内的一些情况(包括年初经济降温的系列措施)、全球经济危机及估值差异。另外,由于战略投资者正通过保留现金帮助其公司度过经济下滑期,很多公司在等待并购交易的环境改善。再者,私募股权投资者们认为投资的机会存在,但是其投资行为受到估值差异的阻碍。
在2008年里,已宣布的并购交易数量逐渐下降。我认为在当前的市场状况和市盈率情况下,并购交易的需求仍然存在。这些需求主要来自已经完成资金募集的私募股权基金,但是卖方还不愿意接受买方较低的报价(估值差异)。2008下半年,内资和外资并购交易受到经济下滑的影响程度相同;战略投资和私募股权投资均有所下降。由于全球经济环境的不确定性,中国公司正在等待时机完成海外投资并购活动。
2008年,海外投资并购交易的增长暂缓。相比2007上半年,2008上半年海外并购交易量的增长了33%。海外投资并购的增长势头始于2006年,但在2008下半年增长势头放缓,已宣布的海外最大的投资交易为中国铝业和美国铝业以140亿美元携手购入力拓12%的股份。
中国对外贸易:据您分析,下半年企业海外并购交易急剧下降反映出什么问题?
谢韬:下半年海外并购急剧下降首先是国内宏观调控的原因;另一个主要原因是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其中,国内影响因素包括应对高通货膨胀的政策(主要为加息)、《劳动合同法》的实施、物价上涨以及股市下滑。但这意味着并非交易的机会少了,而是企业受危机影响要求采取稳健的财务政策,即使是稳健的投资者,在面临交易时也会犹豫:这是否是合适的价格?私募股权基金投资者认为经济下滑中,估值水平下降,其他融资渠道无法与私募基金竞争,因此存在投资机会。但是当前市场上存在一定的估值差异。买方希望以低价收购,而卖方对此仍然难以接受。在当前的环境中,没有人可以准确地知道一家公司的真正价值。由于缺乏客观的参照体系,很多交易延迟并使交易双方处于观望状态。正是估值差异的影响导致交易数量的减少,而资金缺乏又使得完成交易的冲动降低。
中国对外贸易:中国企业海外投资的热门领域有哪些?您认为与往年相比有哪些变化?
谢韬:同过去两年一样,海外并购的主要行业还主要集中在矿业和金融服务业,2008年完成的并购交易数量分别为22宗和9宗。但是,很多其他行业开始跟进,包括高科技行业如 医疗器械、计算机硬件/软件、生物技术等。这反映了中国经济成熟度越来越高,以及发展重点向能够对中国经济增长产生价值的行业的转移。
2009年下半年并购活动达到顶峰
中国对外贸易:2008年,海外并购交易额增长35%达到300亿美元,包括中国铝业和美国铝业对力拓矿业投资的140亿美元(占力拓股本的12%)。但是,已宣布的2008年海外并购交易数量为78宗,该数量与2007年基本持平。您如何预测明年的海外并购交易?
谢韬:我认为中国的并购交易活动在2009年上半年将维持较低水平。至下半年,随着买卖双方估值预期的趋同,并购交易预计将会有所恢复。中国经济将开始复苏,内资和外资投资者都将利用这段时期对受经济下滑影响的行业进行整合与重组。在中国,私募股权基金可能较早恢复投资活动,但是,至于交易规模,我们如果要在2009年看到并购交易增长,就必须要内、外资战略投资者恢复并购行为。除此以外,我们预期中国的并购活动比世界其他地区恢复得快,主要是得益于政府4万亿元的经济刺激方案,以及因为之前应对高通货膨胀政策而产生的进一步降息的空间。这些因素合力作用之下可以培养并购活动需要的经济气候,我们希望2009年下半年能看到并购活动达到一个顶峰。而一旦全球市场震荡出现平息,海外并购交易有望出现增加。中国公司已经聚集资金,希望可以利用时机购买海外资产。
我认为中国公司拥有并购交易的资金,政府仍然对海外投资持支持态度。中国公司现在只是暂缓了海外并购交易,等待全球经济环境的稳定。中国公司对海外并购的兴趣仍然很高,2009年应该能完成更多的并购交易。中国的整体经济环境也会逐渐改善,相对世界其他地区复苏较快。
中国对外贸易:近日,包括国资委在内,发改委、工信部及商务部等部门,正在加紧调研,针对国内企业有可能开展的大规模的海外并购,将联合推出专门的政策措施。在12月初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明确提到要加快企业兼并重组;其后,银监会发布《商业银行并购贷款风险管理指引》,这意味着酝酿已久的并购贷款终于获得监管层的放行,银行贷款正式介入股权投资领域。您如何看待相关政策的影响?
谢韬:从政策层面看,对于并购推动的最大力量将来白银监会放行的并购贷款。虽然并购贷款具体细节还没有出来,怎么操作尚不清楚,但相关内容十分值得关注。此前,中国一直没有并购贷款,这让国内并购参与主体的力量一直显得单薄。贷款的放开是个很好的迹象,能够使得更多的并购交易成功。
格兰仕有限公司副总经理俞尧昌:“机会应该给务实的企业”
2008年12月20日,在“2008年中国进出口企业年会”上,格兰仕公司副总裁俞尧昌在发言中提到:“垄断乃至国际并购对中国企业来说并非新课题。”他说,贸易争端是全球经济一体化的过程当中,特别是中国的企业要走向世界时都将面临的问题。
俞尧昌坦诚,实际上中国的很多企业都在违规甚至是在违法。比如2008年年初空调行业一些巨头们就发起“价格联盟”,希望把价格统一起来做成联盟,就是形成事实上的“卡特尔”,这是违法的。俞尧昌说,“我们在中国推进全球一体化进程中,有时候也会不知不觉地做一些违法的事件。大家知道彩电行业曾经都在谈价格联盟,在价格联盟过程中,我们不知不觉地与法律发生冲突。”
“在走向世界的过程中,在企业发展过程中,我个人认为专业的活应该让专业的机构干、专业的人士干,这是最好的办法。”
“‘中国制造’要争取世界话语权”
中国企业、中国制造在改革开放30年得到了迅猛的成长,“中国制造”这十几年风靡全球。然而,在2007年年底2008年年初,中国制造却被西方发达国家妖魔化。过去中国制造被视为“中国威胁论”,现在又被妖魔化,认为是“输出失业率”。
价廉物美的“中国制造”风靡全球却遭如此待遇,俞尧昌认为“很冤”,“‘中国制造’为全球的广大消费者创造了一种价值,帮他们加工;同时,酝酿了全球最大的市场(或者说是除了美国之外的第二大市场)。现在奢侈品市场在中国的蓬勃发展,又为发达国家的企业找到了新的发展增长点。应该说,中国经济的发展,中国的制造同样为全球经济带来了巨大的贡献。而不是简单地说成是‘冲击’。”
同时俞尧昌也提醒大家,必须清醒认识到,“中国制造”目前处于产业链的低端,中国企业在与跨国公司对比过程中,无论是综合的资本力量、综合实力、品牌影响、技术水平、管理水平等软硬实力的对比过程中,实际都不是一个数量级的。“我们企业大部分还处在规模小、同质化、散沙状,除了涉及到国计民生的国家行政垄断或者是权利垄断的行业,像电讯、银行、石化等等。”
中国的整个产业的集中度不高,产业的集群化的程度和能力也是相对落后的。与此相对的是,欧洲以及亚洲的日、韩企业家电品牌并没有几个,产业高度集中。俞尧昌说,“我从事30多年的家电行业,到现在有人问我中国有多少家电品牌,我数不过来。”
俞尧昌认为,“中国的家电还没有真正的核心技术。绝大多数的企业都是组装为主的,中国的空调面临着巨大的危机,就是资产突然之间蒸发。”为什么会蒸发呢,因为中国的空调业是要在3月份之前把产能全部完成,压到代理商和子公司里。2008年3月之前铜是七八万块钱,而下半年的铜价是2,3万,而且还在不断地跌。5月份国际原油是147美元/桶,现在是40多元/桶。生产要素迅速地下降之后,导致现在的库存很大,而且全是高成本生产2008年度空调行业卖不掉,积压下来的1500多万台,再加上别的品类一共有2000万台。
俞尧昌评价道,“说到底中国过去是以数量论英雄。”他说,在产业全球化的过程中,格兰仕经过艰苦的调整,已经做到了零库存。国家明确3月份要淘汰低能效的空调,而恰恰格兰仕两千万台的占95%以上比重的空调都是这个产品,积压了几百亿元人民币。俞尧昌认为,“随着整个生产要素的猛跌之后,我们的空调行业也面临着次贷危机。”
所以,俞尧昌强调,“中国企业目前在全球竞争过程当中还是很年轻、有活力、有拼劲的,但是在整个比较过程当中,我们还处于比较不太健康的状态,尤其是在全球并购过程当中,或者是产业整合过程当中,由于年轻的中国企业整个资本力量跟保障系统方面,我们的话语权不强,只能说有机会,但还不强。”
“并购机会要给务实型的企业”
美国的金融海啸引起了全球的金融危机,众多的投机性企业,泡沫型企业纷纷受到重创,广东大部分现在关闭倒闭的基本上都是去年热衷于去炒楼炒股的行业,其中家电行业也 不少,去年投资股市的几十亿现在都蒸发了。
俞尧昌认为,“在全球整合并购过程中,机会应该给一些务实型的企业,创造了比较多的整合与并购机会,而不是给雷曼兄弟。”雷曼兄弟一百多年的历史,它的规模按照它的营业额对中国企业来说是一个天文数字,在金融风暴的时候也倒下了口“说明了企业不是简单地做大,而是要做实和做强。”
并且,在俞尧昌看来,在家电领域的中国并购过程中,“不必什么东西都要自己尝试,人家的经验也可能成为我们的财富。我们也研究了中国家电行业在‘走出去’的并购过程中,也吸取了很多的教训。首先不能吃掉人-家淘汰的产业,要量力而行,同时要考虑到法律、文化等等各方面的整合与你的能力。在这个方面中国家电业在全球并购过程中吃了不少苦头,实际上大家都值得引以为戒。”
俞尧昌介绍说,格兰仕是以生产微波炉起家的,微波炉95年做到了中国第一,98年做到了世界第一的占有率,这仅仅是数量,后来就开始大规模与跨国公司从竞争走向竞合,也就是我们今天的主题“整合”,格兰仕也是从开始的引进、消化、到提高、整合,我们当时的定位是“世界工厂”。这样就开始大规模的整合跨国公司的装备、技术、人才,开始在全球展开事务性合作或者是事务性方面的整合。当然也可以用货币资本进行衡量。
“我们的装备不如人家,但是我们的生产效率高。跨国公司在这种传统产业大规模转移到中国东南亚等等过程中,事实上给我们也找到了新的发展机遇。”
“所以现在格兰仕也请了很多日本、美国、韩国技术专家、管理专家,使得我们的竞争力得到了提升。”俞尧昌介绍说,现在格兰仕在很多的领域里已经达到或者超过全球最一流水平,在欧洲卖得最贵的空调是格兰仕做的;热效能转换率可以提高到普通标准的3倍多;超静音技术也达到了欧盟的标准。“事实上格兰仕变成了一个‘世界工厂’。”
“扶持政策只要是公平竞争就可以”
俞尧昌特别强调一个观点,“索尼如果做到电风扇世界第一,救不了索尼,因为索尼有自己的定位,中国有中国的定位,欧美有欧美的定位。问题的关键是如何找到自己的定位,如何展开错位经营。”
俞尧昌说,“现在这种企业都面临收缩和挑战,事实上这就可能是我们巨大的机会。所以最近我们也在全球展开大量并购的洽谈。做实业还是要做实,不是做空和做虚。”他引用李嘉诚的例子说,“他(李嘉诚)的负债率控制在20%,这次他把东莞的玩具厂给关掉了’你说他没钱吗?所以我们也朝这方面努力,从这种机会过程中可能会收购一些企业,当然是做自己的主业。”俞尧昌认为坚持自己主业很重要。
俞尧昌认为,进一步加强全球产业链的资源整合中,“落后的东西不要。”他说,“格兰仕开始进攻了,今年的这一次是在全球范围,实际上我们也感觉到了机会,当然挑战还是很多。”
首先汇率的不稳定是一个重要因素。“含比性可以再贬值四成,我们的成本要降四成是不可能的。”“韩元的贬值对我们影响很大。”因此,俞尧昌呼吁,中国的货币也应该贬值,保持我们跟竞争国家的货币稳定,“不能我们自己单方面强调稳定。人家的货币贬值了’我们还在高高在上,对我们出口企业是一个大的问题。”
如果加工企业击垮,就业问题就会非常严峻。“大家知道现在的电能大量地放空,钢铁、高楼等等都在收缩规模,因此一定要把加工业树立起来。因为中国5亿农民要进城都面临着就业的问题。”俞尧昌呼吁,“对技术密集和劳动密集的产业都应该加以关注和扶持。扶持政策只要是公平竞争就可以了,不是说我们要求有什么优惠政策。”
最后,他总结道,“企业自身健康地发展,才有能力并购人家。自己的企业都不能健康地发展,有什么能力并购人家?当然我们还是有这种信心,用务实的策略跟决心,能够争取把格兰仕打造成一个百年企业、世界品牌,我们会朝着这个方面努力的。”
贵州荣和烧坊酒业有限公司总经理仇福广:“提升品牌度危机”
融危机使得外贸领域的企业承受着国内国外市场的双重寒意,需求不振,订单锐减,这些企业正如何度过眼前的危机?她们又如何筹划企业未来的发展?本刊记者为此专访了贵州荣和烧坊酒业有限公司总经理仇福广。
中国对外贸易:荣和烧坊出口业务占公司业务量的比例是多少?请问2008年公司出口业务与往年相比有何差异?如果有,您认为差异的原因是什么?
仇福广:2008年荣和烧坊的出口业务量几乎为零。2007年出口量占整个公司业务量的50%以上,所以这对我们公司整体业务量的影响相当大。2008年春节后的三、四月份本来是出口的旺季,但是由于一些政治因素的影响,主要是西藏闹独立在国际上对我们的出口产生了负面影响。2008年下半年,国外需求量下降很厉害,直接影响了我们的出口。
中国对外贸易:中国酒业也是我国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之一,中国拥有各类酒的生产加工企业3万多家,品牌35万个,相关行业产业链企业达17万家之多,年产值近2万亿人民币。您认为金融危机对白酒行业的影响体现在哪些方面?荣和烧坊2009年有何举措以平稳度过危机?
仇福广:由于经营压力,有些中小企业倒闭,即使生存下来的企业也面临生意减少的问题,这样直接影响了白酒行业的销售,因为喝酒的场合和机会少了,喝酒的人也少了口另外我们公司生产的酱香型酒主要原料专用的是茅台镇周围出产的铁壳高粱,也叫糯高梁,2007年价格是1.3元,2008年初涨到2.2-2.4元,2008年底涨到3元,粮价上涨但酒价不能升,这对企业经营成本压力很大。今年确定的目标是以销定产,希望能平稳度过危机。
中国对外贸易:荣和烧坊是茅台镇最早的三大烧坊之一,是一家历史悠久的酒坊,它酿出的酱香美酒,在1915年巴拿马万国博览会上,为中国酿酒业夺回了第一个国际金奖。荣和烧坊的品牌美誉度近年逐渐攀升,在这几年荣和烧坊品牌建设上您的心得是什么?
仇福广:我认为踏踏实实提升酒本身的品质比品牌宣传更重要。但与此同时,高端白酒为什么能够持续涨价?正是品牌价值的彰显。只有文化、品牌才是高端白酒企业营销的制胜关键。没有文化的品牌是死的品牌。酒在人类文化的历史中,已不仅仅是一种客观的物质存在,而是一种文化象征,即酒神精神的象征。任何一种行为都离不开其地域文化、种族文化等的影响。这样每种产品就少不了个性文化的影响,并包含有各自的特色文化。同样,每一次消费、每一次购买都会受到其个性文化的影响。在白酒文化营销上,我们希望把荣和烧坊的传承文化能做淋漓尽致的解释,将荣和烧坊的文化融人品牌。
仁怀是国酒茅台的产地。20世纪50年代初,王姓、华姓、赖姓三个家 族的烧坊合并而成茅台酒厂,人们习惯称这三家烧坊为“王茅”、“华茅”、“赖茅”。这“三茅”既是茅台酒的主要生产者,又是从清嘉庆一直到1949年新中国成立一百多年间,在盐运、酿酒、图书出版等领域创造了无数辉煌、在整个贵州乃至西南地区有着较大影响的三个家族。
其中,“王茅”得风气之先,最早开创了茅台酒的辉煌。荣和烧坊是茅台镇最早的三大烧坊之一,成裕烧坊后更名为成义烧坊,始建于同治一年1862年,品牌为华茅;荣太和烧坊后更名为荣和烧坊,始建于光绪五年1879年,品牌为王茅;衡昌烧坊后更名为恒兴烧坊,始建于1929年,品牌为赖茅。1915年,当时的贵州省以茅台造酒公司名义,将“荣和”烧坊与“成义”烧坊出产的茅台酒送到巴拿马万国博览会上参展,荣膺巴拿马国际博览会金奖,与苏格兰威士忌、法国科涅克白兰地并称世界三大名酒。
现今的贵州荣和烧坊酒业公司,是“荣和烧坊”的继承者。他采用了1915年获巴拿马万国博览会金奖殊荣的传入——“荣和”商标持有者的传统酿造优质基酒和库存的上百年窖藏老酒,在科学家华罗庚教授优选法的指导下,结合现代生物工程技术,形成了一九一八酒独特的勾兑工艺,保持和发扬了茅台镇酱香白酒的古老原始风味。
中国对外贸易:今年奥运期间,贵州荣和烧坊酒业有限公司与北京奥组委2008国际新闻中心签订白酒独家战略合作伙伴合同,成为其白酒独家赞助商。您认为这一举动对公司的意义何在?
仇福广:实际上对具体业务应该没有直接影响,但其实从客观上让更多的人认识了荣和烧坊。
中国对外贸易:荣和烧坊参与了首届酒文化节的筹办,作为中国酒文化节组委会执行主席,您认为举办这样的活动对推动酒业发展意义何在?
仇福广:首届酒文化节本来原定于2008年12月18日举办,但由于金融危机的影响,年底一些重要领导会议增多不能参加,所以推迟到明年5月。
中国酒文化节是我国商业领域建国以来第一次由国家主管部委立项批复的全国性、国际性、常年性大型酒文化盛会,集展览、展示、交易、国际贸易、文化传播、旅游、创意文化产业等多种活动形式和功能于一身,重点是弘扬民族精神,传承民族文化,促进国际文化经贸交流。该活动今后将每年举办一届。活动内容包括:各民族、各地区特色酿酒工艺、各地名优新特酒类产品,酒的历史文化典故以及与酒相关的诗歌、绘画、书法、戏曲等文化艺术形式,同时包括以酒的包装、设计,品牌推广策划、邮票发行为主的创意文化产业;届时还将举办大型文艺晚会和酒业形象代言人评选活动。
组委会的目标是让“中国酒文化节”走向世界,在中国茅台镇建设“酒文化广场”,展现具有民族特色的风云人物和历史轨迹;并在茅台镇修建“万国酒神殿”,把世界各国或各民族的酒神、酒仙、酒圣等请过来,供各国来者朝奉;还在茅台镇修建“酒文化博物馆”,收藏各国“酒文化”大家的故事、墨宝,收藏每次酒文化节赛事的珍贵记载;帮助、保护、支持具有民族特色的酒文化企业发展和延续;设立“中国酒文化节”基金,建立一个能维系本机构正常运转的系统。
中国是世界最古老的三大酿酒发祥地之首,中国早在6000年前就发明了人工谷物酒,同发明啤酒的埃及、发明人工葡萄酒的古巴比伦一起被称为世界三大酒文化古国。如今历经数千年后,惟有中国酒仍以其精湛的工艺,独特的风格、最大的产销量和极其丰富的精神文化价值在世界酒文化领域中独领风骚。酒的酿制和发展,传承了一个民族的历史、文化和文明。在几千年的文明发展史中,中国酒从中国传统文化中汲取了无穷无尽的物质财富和精神内涵,酒文化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载体之一与中国的政治、历史、文学艺术、军事、科学、民俗宗教紧密相关,从而形成博大精深、异彩分呈的酒文化体系。
如果一个没有民族文化底蕴的产品,又是没有国际市场的,也就是说其实是越民族的才是越国际的。我们在开发酒类国际市场时候,其实真正要做的是挖掘产品的文化内涵,在销售上注意一些技巧,才能真正走向强大。我们举办中国酒文化节,其目的就在于挖掘中国酒文化、弘扬中国酒文化,推动酒产业的发展。
中国对外贸易:我注意到您在负责一个项目总投资为15344.36万元的茅台镇荣和酒业暨万国酒文化旅游开发项目。能谈谈项目建设的背景吗?
仇福广:茅台镇名气太大,茅台镇的酒文化城府更深,如果我们不去精心规划和营造这种酒的文化,就会让千辛万苦赶来茅台镇享受酒文化的人们淡化神秘的美感。
该项目产品运用1915年巴拿马获奖时的原始勾兑配方对茅台酒进行分析和调配,相当于几万次的调配和试验,我们掌握了茅台之源“荣和烧坊”的原始古老酒香醇厚的调酒秘方,生产出的每一瓶酒的品质都相当于茅台50~80年陈酿瓶装酒。茅台镇酱香型美酒迫切需要做好、做深、做透、做大;茅台镇的酒文化事业迫切需要开发、拓展、做深、做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