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年来,在国际范围内,会计丑闻层出不穷,广泛存在政府官员、国有控股大型企业和国有商业银行高级管理人员贪污、舞弊的案件,不得不引起人们对内部控制系统的重视。笔者认为导致内部控制系统失效的原因主要在于内部控制环境存在纰漏。内部控制要想发挥作用就必须要重点关注内部控制环境,内部控制环境是内部控制的核心。因此,本文参考大量资料总结出内部控制环境存在的问题,结合问题分析成因,以期能对我国内部控制环境研究提过一点有用的启示。
内部控制 内部控制环境
审计机构
美国作为世界上财务监管最完善的国家,一直都是世界各国学习的榜样。但是,随着安然、世通等公司舞弊案件的发生,世界开始用全新的眼光看待美国上市公司,同时,也引发了人们对内部控制的认识。究其原因是企业内部缺乏有效的监督、内部控制失效所导致的。从而,引发了世界范围内对企业内部控制及其环境的深思。内部控制及内部控制环境在我国是一个全新的领域、全新的方向。它的体系和思想还并不是很完善。
企业内部控制环境现状
目前,我国已将现代企业制度作为国有企业深化改革方向,现代企业制度要求企业建立规范的法人治理结构,即企业的决策机构与执行监督机构相互制衡,相互促进,要求股东大会、董事会、监事会、经理层相互监督制约,尤其是董事会要能充分发挥作用,这为我国上市公司管理与国际接轨开了一个好头。我国内部审计由最初的“要企业建”,发展为“企业主动自发地建”。广大内审人员在维护财经法纪,促进经营管理,规范经济行为,提高经济效益等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企业内部控制环境存在的问题
(1)企业治理结构不完善
我国上市公司大多是由国有企业改制而来,国家作为出资人绝对控制着上市公司,形成了控股股东、董事会、管理当局、监事会均为同一主体的“四位一体”现象。致使上市公司不同程度的存在着公司治理问题,突出的表现为:股权结构过于集中而导致的“一股独大”;控股股东和上市公司之间没有完全分开;国有股权出资人不到位,导致“内部人控制”现象严重;董事会运作不规范;监事会未能发挥应有的监督作用;经理层缺乏规范的激励和约束机制;中小投资者的利益受到侵害等。公司的现有运行机制,决定内部控制制度很难达到预期的目标。
我国的公司治理尚处于初级阶段,存在着许多缺陷,妨碍了内部控制的有效运行,表现为:
第一,股东的权益意识淡薄,对经营者的约束虚化。
散户股东主要以二级市场的“逐利”为主,对公司经营管理的内部控制制度不感兴趣,在这种缺乏股东监督的氛围下,内部控制更多地依靠经营者的觉悟,而不是奠定在制度安排的基础上。
第二,董事会定位不明,缺乏分工。
董事会接受股东会的委托对内管理公司事务,对外代表公司同第三者进行交易活动,对业务执行起决定作用,是内部控制的重要环节。而目前我国多数重要的组成部分,其作用丝毫不逊于外部审计。
内部审计机构存在诸多问题。首先,内部审计机构设置不够合理。其设置模式仍以总经理负责型为主,这使得总经理的决策与经济行为无法得到内部审计机构的有效监督。其次,内部审计职能定位低。大多企业的内部审计以财务审计为主,而很多管理中的漏洞及舞弊行为却无法从账面上看出,监督职能不能正常发挥。内部审计人员知识面单一。内部审计人员多为财务出身,接受过系统、专业的内部审计培训的较少,缺乏企业经营管理等相关知识和经验。
(3)企业文化匮乏
我国很多企业并没有形成自己的企业文化,有的虽然很重视企业文化的创建和培养,但往往过多强调一些诸如形象设计、产品推广、文体活动等形式的文化上。只注重内部和短期的企业文化,而没有注重对企业文化内涵的发掘和继承发展,没有看到内部控制文化的重大作用。即使制定出各种规章制度来,但没有形成良好的执行氛围,没有很好地将企业制度与文化、习惯、行为标准结合起来。
企业内部控制环境存在问题的成因分析
(1)运行机制失效
第一,董事会缺乏独立性
董事会是公司内部控制系统的核心,对一个公司负有重要的受托管理责任,我国公司制企业虽然都按《公司法》的要求设立了董事会,但相当一部分企业中董事会的监控作用严重弱化,只有一个“虚位”这样就导致公司中的关键人物大权独揽,一人具有几乎无所不管的控制权,且常常集控制权、执行权和监督权于一身,并有较大的任意权力,公司内部的其他员工和数量很少的外部独立董事在公司治理过程中发挥的作用很小。
第二,监事会监督失灵
监事会监督不力的问题,既有法律不健全的原因,也有监事会自身的原因。首先,监事和监事会缺乏必要的独立性。其次,监事会开展监督活动难以在法律上找到可操作的依据。因此,作为企业集团的监督机构,其地位受制于董事会和经理,其行动缺乏法律上的依据,其素质难以适应公司监管的要求,根本不能达到公司治理的制衡作用。
第三,股东大会没有发挥应有作用
股东大会本应是公司的最高权力机构,是股东行使权力、参与公司治理的场所,但在实践中存在股东大会召集人通过设置各种条件和障碍剥夺股东尤其是中小股东的知情权、质询权的现象,特别是在国有股和法人股控股的情况下,国有股东和法人股东“一票制胜”,中小股东的权益更得不到切实保护,此外,一旦出现投资失误或董事及其他高管人员违规和违反公司章程的行为,有关法律和法规的惩罚不足以起到警戒作用,特别是股东的民事赔偿制度还不够健全。
(2)内部审计形同虚设
第一,内部审计独立性差
目前,我国企业内部审计机构不健全,组织架构不科学或职责分工不清,导致内部审计缺乏独立性和客观性时有发生。如果内部审计未经适当授权可能因得不到支持而导致内部审计失败。 内部审计主要在行政干预的基础上发展起来,带有较浓厚的行政命令色彩,内审机构很难受到企业重视"内部审计服务于企业负责人,无法在地位上实现独立,工作范围大大受限,很难赢得威信。内部审计工作难以进行。
第二,内部审计职能定位低
由于内部审计主要将大部分精力用于财务数据的真实性、合法性的查证和生产经营的监督,主要职责仍局限于“查错防弊”,而不是对公司管理做出分析、评价和提出管理建议,内部审计的职能尚未得到广泛的开展。内部审计的职能不应仅仅是强化控制、提高监督管理的效率和效果,而应该是规避风险、转移风险和控制风险,通过风险管理的有效化,提高整体管理效率和效果。
第三,审计人员素质单一
内审人员大多由财会部门转来或由财会部门人员兼任,有的未经专门培训,缺乏审计专业知识及企业经营管理等方面的知识。审计人员素质单一不仅仅影响企业经营业务,也涉及到道德规范方面,影响审计公正性,导致道德缺失。
(3)企业对文化建设不重视
第一,企业与员工之间缺乏信息沟通
当企业的每一个员工都按照企业所期望的目标行事时,企业的内部控制将会更有效。我国大多数企业提出了自己的经营理念和宗旨,但与职工之间缺乏信息沟通,导致职工对企业的经营管理思想、发展规划等缺乏认同,影响了企业凝聚力的形成。
(2)企业文化只停留在做表面文章
調查中发现大多数企业多提出了自己的经营理念和宗旨,也重视了企业文化的环境建设,但对企业文化内容以及在内部控制制度建设中的作用知之甚少,很多企业负责人只是在“作秀”。使喊出的口号也只是口号,并未深入人心,企业文化停留在表面。
王天娇1992年9月;性别:女;民族:汉;籍贯:吉林;学历:硕士;研究方向:审计
[1]刘金文.“三要素”理论框架的最佳组合[J].审计研究,2014,2:34-41.
[2]谷祺,张相洲.内部控制的三维系统观[J].会计研究,2013,11:12-18.
[3]刘静.建立和完善内部控制的思考[J].会计研究,2005.
内部控制 内部控制环境
审计机构
美国作为世界上财务监管最完善的国家,一直都是世界各国学习的榜样。但是,随着安然、世通等公司舞弊案件的发生,世界开始用全新的眼光看待美国上市公司,同时,也引发了人们对内部控制的认识。究其原因是企业内部缺乏有效的监督、内部控制失效所导致的。从而,引发了世界范围内对企业内部控制及其环境的深思。内部控制及内部控制环境在我国是一个全新的领域、全新的方向。它的体系和思想还并不是很完善。
企业内部控制环境现状
目前,我国已将现代企业制度作为国有企业深化改革方向,现代企业制度要求企业建立规范的法人治理结构,即企业的决策机构与执行监督机构相互制衡,相互促进,要求股东大会、董事会、监事会、经理层相互监督制约,尤其是董事会要能充分发挥作用,这为我国上市公司管理与国际接轨开了一个好头。我国内部审计由最初的“要企业建”,发展为“企业主动自发地建”。广大内审人员在维护财经法纪,促进经营管理,规范经济行为,提高经济效益等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企业内部控制环境存在的问题
(1)企业治理结构不完善
我国上市公司大多是由国有企业改制而来,国家作为出资人绝对控制着上市公司,形成了控股股东、董事会、管理当局、监事会均为同一主体的“四位一体”现象。致使上市公司不同程度的存在着公司治理问题,突出的表现为:股权结构过于集中而导致的“一股独大”;控股股东和上市公司之间没有完全分开;国有股权出资人不到位,导致“内部人控制”现象严重;董事会运作不规范;监事会未能发挥应有的监督作用;经理层缺乏规范的激励和约束机制;中小投资者的利益受到侵害等。公司的现有运行机制,决定内部控制制度很难达到预期的目标。
我国的公司治理尚处于初级阶段,存在着许多缺陷,妨碍了内部控制的有效运行,表现为:
第一,股东的权益意识淡薄,对经营者的约束虚化。
散户股东主要以二级市场的“逐利”为主,对公司经营管理的内部控制制度不感兴趣,在这种缺乏股东监督的氛围下,内部控制更多地依靠经营者的觉悟,而不是奠定在制度安排的基础上。
第二,董事会定位不明,缺乏分工。
董事会接受股东会的委托对内管理公司事务,对外代表公司同第三者进行交易活动,对业务执行起决定作用,是内部控制的重要环节。而目前我国多数重要的组成部分,其作用丝毫不逊于外部审计。
内部审计机构存在诸多问题。首先,内部审计机构设置不够合理。其设置模式仍以总经理负责型为主,这使得总经理的决策与经济行为无法得到内部审计机构的有效监督。其次,内部审计职能定位低。大多企业的内部审计以财务审计为主,而很多管理中的漏洞及舞弊行为却无法从账面上看出,监督职能不能正常发挥。内部审计人员知识面单一。内部审计人员多为财务出身,接受过系统、专业的内部审计培训的较少,缺乏企业经营管理等相关知识和经验。
(3)企业文化匮乏
我国很多企业并没有形成自己的企业文化,有的虽然很重视企业文化的创建和培养,但往往过多强调一些诸如形象设计、产品推广、文体活动等形式的文化上。只注重内部和短期的企业文化,而没有注重对企业文化内涵的发掘和继承发展,没有看到内部控制文化的重大作用。即使制定出各种规章制度来,但没有形成良好的执行氛围,没有很好地将企业制度与文化、习惯、行为标准结合起来。
企业内部控制环境存在问题的成因分析
(1)运行机制失效
第一,董事会缺乏独立性
董事会是公司内部控制系统的核心,对一个公司负有重要的受托管理责任,我国公司制企业虽然都按《公司法》的要求设立了董事会,但相当一部分企业中董事会的监控作用严重弱化,只有一个“虚位”这样就导致公司中的关键人物大权独揽,一人具有几乎无所不管的控制权,且常常集控制权、执行权和监督权于一身,并有较大的任意权力,公司内部的其他员工和数量很少的外部独立董事在公司治理过程中发挥的作用很小。
第二,监事会监督失灵
监事会监督不力的问题,既有法律不健全的原因,也有监事会自身的原因。首先,监事和监事会缺乏必要的独立性。其次,监事会开展监督活动难以在法律上找到可操作的依据。因此,作为企业集团的监督机构,其地位受制于董事会和经理,其行动缺乏法律上的依据,其素质难以适应公司监管的要求,根本不能达到公司治理的制衡作用。
第三,股东大会没有发挥应有作用
股东大会本应是公司的最高权力机构,是股东行使权力、参与公司治理的场所,但在实践中存在股东大会召集人通过设置各种条件和障碍剥夺股东尤其是中小股东的知情权、质询权的现象,特别是在国有股和法人股控股的情况下,国有股东和法人股东“一票制胜”,中小股东的权益更得不到切实保护,此外,一旦出现投资失误或董事及其他高管人员违规和违反公司章程的行为,有关法律和法规的惩罚不足以起到警戒作用,特别是股东的民事赔偿制度还不够健全。
(2)内部审计形同虚设
第一,内部审计独立性差
目前,我国企业内部审计机构不健全,组织架构不科学或职责分工不清,导致内部审计缺乏独立性和客观性时有发生。如果内部审计未经适当授权可能因得不到支持而导致内部审计失败。 内部审计主要在行政干预的基础上发展起来,带有较浓厚的行政命令色彩,内审机构很难受到企业重视"内部审计服务于企业负责人,无法在地位上实现独立,工作范围大大受限,很难赢得威信。内部审计工作难以进行。
第二,内部审计职能定位低
由于内部审计主要将大部分精力用于财务数据的真实性、合法性的查证和生产经营的监督,主要职责仍局限于“查错防弊”,而不是对公司管理做出分析、评价和提出管理建议,内部审计的职能尚未得到广泛的开展。内部审计的职能不应仅仅是强化控制、提高监督管理的效率和效果,而应该是规避风险、转移风险和控制风险,通过风险管理的有效化,提高整体管理效率和效果。
第三,审计人员素质单一
内审人员大多由财会部门转来或由财会部门人员兼任,有的未经专门培训,缺乏审计专业知识及企业经营管理等方面的知识。审计人员素质单一不仅仅影响企业经营业务,也涉及到道德规范方面,影响审计公正性,导致道德缺失。
(3)企业对文化建设不重视
第一,企业与员工之间缺乏信息沟通
当企业的每一个员工都按照企业所期望的目标行事时,企业的内部控制将会更有效。我国大多数企业提出了自己的经营理念和宗旨,但与职工之间缺乏信息沟通,导致职工对企业的经营管理思想、发展规划等缺乏认同,影响了企业凝聚力的形成。
(2)企业文化只停留在做表面文章
調查中发现大多数企业多提出了自己的经营理念和宗旨,也重视了企业文化的环境建设,但对企业文化内容以及在内部控制制度建设中的作用知之甚少,很多企业负责人只是在“作秀”。使喊出的口号也只是口号,并未深入人心,企业文化停留在表面。
王天娇1992年9月;性别:女;民族:汉;籍贯:吉林;学历:硕士;研究方向:审计
[1]刘金文.“三要素”理论框架的最佳组合[J].审计研究,2014,2:34-41.
[2]谷祺,张相洲.内部控制的三维系统观[J].会计研究,2013,11:12-18.
[3]刘静.建立和完善内部控制的思考[J].会计研究,2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