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区域层面构建学校文化建设机制

来源 :赢未来·学校品牌管理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ongliong52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人民群众对优质教育的需求也越来越迫切。优质教育与一般教育的分水岭主要体现在由学校内涵品质不同所导致的教育教学行为的差异。如何有效促进学校在内涵层面上均衡发展,成为摆在教育行政部门面前的重大课题。
  基于这样的思考,湖北省襄阳市樊城区在进行区域课堂教学改革的同时,同步进行了区域性的学校文化建设。在我们看来,文化的变革才是一切变革的根本力量。区域推进学校文化建设的整体联动性,有助于学校逐步形成独到的学校文化体系形成自己的办学特色,并能为区域性的课堂教学改革提供坚持的支持。
  在实践过程中,我们通过完善三种工作推动机制,逐步构建出以满足师生成长需求为基点,以激发师生自主管理潜能为核心,与学校品牌及特色相一致的学校新文化,并以此方式有效提升了区域教育品质,进而推动区域教育向优质、高位、均衡迈进。
  鼓励自主的创生机制
  法国思想家涂尔干在《教育思想的演进》一书中指出,“教育本身不过是对成熟的思想文化的一种选编”,即教育对文化的传承是自觉且有选择性的。于学校文化的发展而言,它需要校长在尊重传统及实际的基础上,实行“股份制”管理方式,发动师生共同创生学校独有的学校文化体系。在这一方面,教育行政部门可以在方向上予以引导,相关领域专家可以提出建设性意见,但决不能硬性要求或包办代替。
  在樊城区,校长签订《任期目标责任书》时,教育行政部门并没有实行大一统的方式,而是让校长在统一模板中自定任期目标,并由局相关科室对相关内容逐一审定的方式加以完成。在学校文化建设方面,教育行政部门只是强调办学理念要源于办学实践,学校文化主题与特色品牌要与办学理念契合度高。正是这种“放手”的引导方式有效激发了校长在系统构建学校文化体系上的自主能动性,并为“一校一题”“和而不同”的文化建设格局形成提供了可能。例如,以科技教育见长的襄阳市诸葛亮中学,他们在办学实践中提炼出“育智慧学子,成多彩人生”这一办学理念,并充分挖掘“诸葛文化”中的育人元素,通过让学生认识诸葛、研究诸葛、学习诸葛,逐步树立“明志、修身、乐学、创新”的优秀品质;襄阳市方圆学校则从校名入手,通过组织教师反复研讨,最终确定“方正做人,圆润人生”这一办学理念,并在“方圆”这一文化统领下,逐步形成了用两大办学特色(“阳光锻炼+科技创新”)为依托,用“三個重点”(学生身心健康、良好学习习惯、会与人交往)作支撑,用“九条规矩”来护航的文化推进思路,扎扎实实地走出了一条让师生阳光幸福之路。
  从樊城区学校文化建设实践中,我们发现教育的真谛在于文化的自我创生,而文化的自我创生需要学校有民主的氛围,并由其实践主体师生共同参与才能逐步得到丰富和发展。换言之,学校文化多样性是内生的,而非外铄的;是自发的,而非规定的。
  集智聚力的帮扶机制
  在学校文化体系中,理念文化中的办学理念、“一训三风”等居于核心位置,它是校长基于“办什么样的学校”和“怎样办好学校”的深层次思考结晶。而要想提出一个精炼恰当、富有个性,且符合时代特点,并能指导办学实践的办学理念绝非一日之功,这需要校长提升自己的教育素养,采取发扬民主、集智聚力的方式来加以确定。在这一方面,教育行政部门可以发挥其在资源整合上的优势,通过组建本土“草根”专家团队来帮助有需求的校长做好这方面的工作。
  在樊城区,部分学校的理念文化就是通过这种方式逐步形成,并在办学实践中经过师生的共同创生而丰富完善起来的。例如,朱坡中心小学是一所乡镇学校,基于该校有着池塘、树林、菜地等丰富的环境资源,樊城学校文化建设“草根”专家团队给出了“追寻淳真,回归自然”的办学理念建议,而后学校以此为统领,着力构建“淳·自然”文化,并逐步开发出了众多具有乡村特色的系列化的校本活动,较好达成了让师生自主管理和自然成长的目标,并收获了“樊城最美农村小学”的赞誉。可以说,以上这些带有精准特点的帮扶机制,较好地解决了部分学校在文化建设上的瓶颈问题,也正确地处理了学校文化建设上的“外在输血”与“自身造血”关系,达成了携手前行、共同发展的目标。
  指向明确的评价机制
  学校文化建设的目的是为了促进师生更好的发展,它不应该只是反映校长或少数人的意愿,更不是学校委托某些文化公司“开发”出来,让师生被动接受的有名无实的“产品”。在这一方面,教育主管部门必须结合实际,从突出学校文化定位的独特性、构建的系统性、师生的参与性以及成果的共享性等方面,研制出一个切实发挥评价导向作用的《学校文化建设评价标准》,引领学校文化建设沿着正确的路径向前推进。
  在樊城区,教育行政部门在广泛听取校长意见的基础上,从注重实效及操作简便的原则出发,拟定了一个相对简明的《学校文化建设评价标准》,这一《评价标准》分为基础项目和加分项目两大部分,并根据基础项目得分结果评价校长在引领学校发展中发挥的作用,评价学校在当年文化建设上的状况;根据总得分结果对学校命名表彰(授予不同星级学校文化建设示范校称号)。
  在基础项目中,主要包括理念文化、环境文化、制度文化、活动文化等方面,是所有学校经过努力都能达到的。如在环境文化中,强调在充分利用现有文化传播平台的同时,学校应从学生视角、需要出发,积极开发让学生喜欢的诸如种植园、陶艺吧、游乐区等校园人文景观;在制度文化上,强调规章体系应是基于师生的发展而制定,师生既是制度的共同制订者,也是共同执行者和自觉遵守者;在活动文化中,强调学校应该围绕文化建设主题开展常态化、系列性的特色教育活动……在加分项目中,主要评价学校在文化建设中个性化的优势领域的发展状况,如是否有根据文化主题开发的校刊、校本教材、高品味的人文景观,能否积极参加与特色发展相关的赛事并获奖等……由于评价时只将基础项目的得分结果与校长任期目标考核、学校年度工作目标考核挂钩,而将受资金、人员限制而暂时实施不了的评价内容放入加分项目之中,这样就较好地统一了区域学校文化建设的共性化要求与个性化需求,既达到了让学校明确自身在文化建设上的不足与差距,以此增强提档升级的自觉性,又达到了让学校循序渐进发展,逐步提升学校内涵品质,进而扩大樊城区品牌学校集群数量的双重目标。
  应该看到,学校文化建设是一个动态的、长期的动态发展过程,它需要积淀,也需要创生。在这个方面,教育行政部门要善于运用 “自主、合作、探究”这些新课改所倡导的理念,引导校长用文化的情怀去办好学校的教育。只有当每一所学校都具有了高品质的学校文化,并最终凝聚成高品质的区域教育文化,才能更快更好地达成“让每一位学生都能享受到优质教育”的目标!
  (作者单位系湖北省襄阳市樊城区教育局,本文为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教育学一般课题《区域课堂教学改革创新与实践研究》下学校文化建设子课题研究成果)
其他文献
创客教育,以动手动脑造物为中心,它独立于应试教育之外,又严格区别于传统的素质教育,是造物主义引导下的素质教育新形态。在此意旨下,创客教育究竟为何物,它的产生与时代及环境有何关联,它的出现对当下教育具有哪些变革性意义?为此,我们对两位业界名家进行了如下专访。  谢作如,中国电子学会创客教育专家委员会主任委员,全国中小学STEAM教育大会联合发起人,浙江省中小学创客教育网络名师工作室负责人,温州创客空
期刊
历史不容遗忘,校史馆的设计同样值得我们重视。  为了增强办学自信,提升文化底蕴,很多学校喜欢追根溯源,让原本不长的办学历史摇身一变,百余年、二百余年,甚至更久远。对学校的特色与品牌发展来说,能够从校史中探寻学校文化脉络,挖掘相关教育资源,自然是越丰富越好。同时,了解学校的兴衰荣辱及其背后原因对每一任管理者,乃至普通师生都具有借鉴之用。然而那些口耳相传的历史,只能称之为“野史”。真正的历史理当传承有
期刊
开学第一天便收到与众不同的惊喜,这样的开学典礼最让人印象深刻。  “开学典礼不但是学校的课程,而且是关键的课程”。过去很多学校的开学典礼内容形式单一,大多数学生对开学典礼的意义理解不深刻。随着课程改革的深入推进,很多学校开始转变做法,从教学需求、情感需要、形式创新等角度去设计开学典礼。下面这些学校的开学典礼,把天时、地利、人和融进开学典礼的创意设计中,做到形式新颖、仪式感强、参与度高、师生皆喜欢的
期刊
2016年12月2日至4日,广交会琶洲展馆聚集了华南地区500多个优质教育品牌,来自教育界、科技界、互联网界、创投界的企业领军人物纷纷登台亮相,共谋发展。作为华南地区最大、产业链最全面的教育博览会,第三届(广州)国际教育博览会由广州市商务委、广州市教育局、羊城晚报联合主办。与往届不同的是,为提升全省中小学校服的时代气息,推进素质教育,展现区域教育特色,本届博览会联合广州市服装行业协会举办了首届广东
期刊
郑杰观点  “个性越鲜明越易出名。”  “你能用一句话来概括它,足够简约,它就是名校。”  “校长要学会在教育的边缘地带行走。”  “校长要做先驱但不要做先烈。”  《学校品牌管理》:您认为什么样的校长才是名校长?名校长有哪些特点?  郑杰:名校长不是一般胜任的或者是优秀的校长,从外部上看,名校长身上一定有一种吸引力在那里,这个东西大概就叫气场,我觉得这个非常重要。校长往那一站,就有气场,气场得大
期刊
信息技术是教育改革的制高点和突破口。通过技术,教学有了更多的互动机会,教师也可以更好地去了解学生,我们过去一直期望的因材施教也能变成现实。但是,面对飞速发展的技术更新,教师要紧跟技术变革的趋势,驾驭技术,并让技术成为课改的利器,首先就要对新技术、新应用有更理性和客观的认识和评价。  在第十三届全国学校品牌大会上,华南师范大学未来教育研究中心主任焦建利题为《微课,未来教室——如何向新技术要资源》的报
期刊
第十三届全国学校品牌大会召开期间,四川省成都市泡桐树小学副校长陈铁军的专题报告详细地介绍了该校颇具童趣的国学校本课程,令人眼前一亮!而在会后的专访中,她对学校文化的见解同样精彩。  《学校品牌管理》:基于小学教育的特点,什么样的学校文化才是好的文化?  陈铁军:学校文化是一种精神性存在。高品位的学校文化是指高尚的精神文化追求、正确的文化导向、良好的文化机制与氛围,以及所突出的文化成果和较强的文化辐
期刊
课改需要品牌,那是困局中的一盏明灯,给我们希望,而第13届全国学校品牌大会(12月9-11日,广州)课改英雄和课改专家们不仅给我們希望,还将给我们策略和方法!  课改就是在办学理念指引下对课程的加减乘除?广州的沙面、山东的乐陵、重庆的谢家湾、成都的芳草小学似乎回答了这个问题。而比北京十一学校还老40年(或229年)的广州第十一中学恢复校名“南海中学”,由此找到了文化和历史自信,“致远教育”理念下的
期刊
这里所说的“新课改”,是特指2001年由教育部正式启动的“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新课改旨在调整和改革基础教育的课程体系、结构、内容,构建符合素质教育要求的新的基础教育课程体系。新课改有几大亮点是我非常看重的。  一是课程改革针对的问题很明确,设想的目标很值得追求。如改变“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使获得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过程同时成为学会学习和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改变课程内容“难、繁、偏、旧
期刊
新中国成立后的八次广义上的课程改革,若按照谢翌等学者建构的课程改革判断标志——文本层面,有无颁布“新的”大纲(标准);实践层面,新的课程有无进入实践并对学生、教师和学校文化产生影响。据此认为只有以1953年、1963年、1978年、1992年、2001年为起点的五次改革可称得上是真正意义上的“课程改革”。  每一次课改都与当时的社会变化发展、政府的教育政策变化高度相关,而且每一次课改都是一个由中央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