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信息技术是教育改革的制高点和突破口。通过技术,教学有了更多的互动机会,教师也可以更好地去了解学生,我们过去一直期望的因材施教也能变成现实。但是,面对飞速发展的技术更新,教师要紧跟技术变革的趋势,驾驭技术,并让技术成为课改的利器,首先就要对新技术、新应用有更理性和客观的认识和评价。
在第十三届全国学校品牌大会上,华南师范大学未来教育研究中心主任焦建利题为《微课,未来教室——如何向新技术要资源》的报告,便深入剖析了在技术时代,学校和老师该如何利用新技术进行课堂变革。
互动质量
直接关乎课堂教学质量
教室中的互动,是指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一种相互的、互惠的行动或影响。一名教师在课堂里与学生互动的质量和水平,在某种意义上也代表这名教师的水平。今天,人们进入了一个人人为师、人人为学的时代,学校教育进入了一个开放的世界。在这样一个开放的世界里,任何人都可以借助网络向其他任何人学习。所以,教师角色需要被重新思考和建立。
焦建利给教师角色新下了一个定义——学生的共同学习者。他认为,教师作为学生的共同学习者,教学要推进互动,推进和学生之间的交流。高水平的课堂,无人袖手旁观,无人置身度外。
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的课堂,往往聚焦于教师的教,以讲授为主,学生交谈时间很少,学生鲜有发言权,教师控制着课堂,教室井井有条……而一个以学生中心的课堂,课堂聚焦于学生的学,以任务为主,学生协作完成任务,学生交谈机会很多,学生为控制着课堂,教室似乎混乱……学生通过参与,可以将学习、练习和实践的时间和机会最大化。通过互动,通过合作与协作,可以转变学生的角色,把学生从过去所理解的教学消费者,转变为教学创造者,让每个学生从做中学。并且,在合作与协作的过程中,教会学生重要的知识与技能,如如何倾听别人的声音,如何解决冲突和矛盾,如何尊重他人和礼貌待人等。互动的过程,可以激发学生的积极性,调动学生的学习动力。
互动方式
受学习空间限定和制约
学习空间的不同布局会影响和制约其中的学习活动。不同的教室、不同的布局,所发生的教学活动和所使用的教学策略一定是完全不同的,可以组织的学生活动也是各不相同。学习空间制约着今天的教育改革与发展。
学习空间本身其实就是教育变革的代表和抓手,改变学习空间必然引发教育实践的改变。通过各种不同的技术,增进互动,给每一个学生自由表达的机会,不同的教学策略和模式需要不同的学习空间支持。相对于排排坐的教室而言,信息时代更需要开放式的教室,这样的教室才是真正充满智慧的教室。在这样的教室里面,小组互动、合作交流、协作分享才变得更加的容易。
移动终端
是便捷实惠的互动工具
手机作为移动终端的代表,已经成为人们进入互联网的最主要工具。但在学校环境下,手机问题变成了一个令人非常痛苦的话题。学校采取各种方法禁止学生使用手机,但实际上,禁止是徒劳,学校这样做也是倒行逆施。
焦建利在会上分享了湖南省一个一年级学生邹昊格的故事。这位邹同学在妈妈的帮助下,用手機录制了几百个微课音频和视频,包括四十二回的儿童版《三国演义》、Rap版儿歌背诵集、语文预习微课集、数学讲解类微课集、变形金刚讲解集,以及正在录制中的成语故事集。焦建利提出疑问:我们还要禁止孩子使用手机吗?
移动终端可以作为便捷实惠的互动工具,许多的APP应用也改变了课堂的互动方式。可是,当前的课堂互动仍存在着许多挑战,例如,课堂互动遭到了一部分老师的抵制;有些学生过于紧张、有群体压力、怕出错丢丑;班额越大,互动组织越难;学生缺乏互动的动机;对于互动和类似活动的设计,老师没有受过相关训练等等,这些挑战都需要老师们去积极思考对策。
新型教师
是课堂教学创新的关键
移动学习之父克拉克·奎因提出了一个关于移动学习的4C理论模型:Content(内容)、Compute(计算)、Capture(获取)、Communicate(沟通)。由此可见,技术提供的不仅是帮助学生获取资源的工具,更是一种合作交流、协作沟通的工具。后来,克拉克·奎因又提出了第5个C-Combination(融合),指获取与沟通之间的融合。
随着科技的进步,许多免费软件可以帮助老师进行教学。但是,老师却不知道怎么使用,不知道怎么将这些软件融入课堂。如果仅仅把终端交给教师和学生,不给予教师和学生教学法的指导,尤其是新型教学法的指导,教师和学生甚至都不知道应该先迈开哪条腿。
对此,焦建利呼吁在教师队伍建设时应注重培养新型教师,即既拥有孔子、苏格拉底的启发式教学方法,也能熟练掌握技术的教师。这种类型的教师,他们懂得技术的攻略,并且知道如何把技术更好地应用到教学里面来。
用技术增进互动变革课堂是教育信息化创新发展的方向,同时也是学校品牌建立的关键之一。技术给教育带来的是改变的精神和可能性。今天,学校品牌的建立,需要每一位校长、每一名教师,用技术的力量改变学校。学习的途径永远不缺,缺的是主动学习的意识。教育实践需要呼唤新的教学法。世界是开放的,技术就在身边。
(作者系《学校品牌管理》策划部记者)
在第十三届全国学校品牌大会上,华南师范大学未来教育研究中心主任焦建利题为《微课,未来教室——如何向新技术要资源》的报告,便深入剖析了在技术时代,学校和老师该如何利用新技术进行课堂变革。
互动质量
直接关乎课堂教学质量
教室中的互动,是指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一种相互的、互惠的行动或影响。一名教师在课堂里与学生互动的质量和水平,在某种意义上也代表这名教师的水平。今天,人们进入了一个人人为师、人人为学的时代,学校教育进入了一个开放的世界。在这样一个开放的世界里,任何人都可以借助网络向其他任何人学习。所以,教师角色需要被重新思考和建立。
焦建利给教师角色新下了一个定义——学生的共同学习者。他认为,教师作为学生的共同学习者,教学要推进互动,推进和学生之间的交流。高水平的课堂,无人袖手旁观,无人置身度外。
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的课堂,往往聚焦于教师的教,以讲授为主,学生交谈时间很少,学生鲜有发言权,教师控制着课堂,教室井井有条……而一个以学生中心的课堂,课堂聚焦于学生的学,以任务为主,学生协作完成任务,学生交谈机会很多,学生为控制着课堂,教室似乎混乱……学生通过参与,可以将学习、练习和实践的时间和机会最大化。通过互动,通过合作与协作,可以转变学生的角色,把学生从过去所理解的教学消费者,转变为教学创造者,让每个学生从做中学。并且,在合作与协作的过程中,教会学生重要的知识与技能,如如何倾听别人的声音,如何解决冲突和矛盾,如何尊重他人和礼貌待人等。互动的过程,可以激发学生的积极性,调动学生的学习动力。
互动方式
受学习空间限定和制约
学习空间的不同布局会影响和制约其中的学习活动。不同的教室、不同的布局,所发生的教学活动和所使用的教学策略一定是完全不同的,可以组织的学生活动也是各不相同。学习空间制约着今天的教育改革与发展。
学习空间本身其实就是教育变革的代表和抓手,改变学习空间必然引发教育实践的改变。通过各种不同的技术,增进互动,给每一个学生自由表达的机会,不同的教学策略和模式需要不同的学习空间支持。相对于排排坐的教室而言,信息时代更需要开放式的教室,这样的教室才是真正充满智慧的教室。在这样的教室里面,小组互动、合作交流、协作分享才变得更加的容易。
移动终端
是便捷实惠的互动工具
手机作为移动终端的代表,已经成为人们进入互联网的最主要工具。但在学校环境下,手机问题变成了一个令人非常痛苦的话题。学校采取各种方法禁止学生使用手机,但实际上,禁止是徒劳,学校这样做也是倒行逆施。
焦建利在会上分享了湖南省一个一年级学生邹昊格的故事。这位邹同学在妈妈的帮助下,用手機录制了几百个微课音频和视频,包括四十二回的儿童版《三国演义》、Rap版儿歌背诵集、语文预习微课集、数学讲解类微课集、变形金刚讲解集,以及正在录制中的成语故事集。焦建利提出疑问:我们还要禁止孩子使用手机吗?
移动终端可以作为便捷实惠的互动工具,许多的APP应用也改变了课堂的互动方式。可是,当前的课堂互动仍存在着许多挑战,例如,课堂互动遭到了一部分老师的抵制;有些学生过于紧张、有群体压力、怕出错丢丑;班额越大,互动组织越难;学生缺乏互动的动机;对于互动和类似活动的设计,老师没有受过相关训练等等,这些挑战都需要老师们去积极思考对策。
新型教师
是课堂教学创新的关键
移动学习之父克拉克·奎因提出了一个关于移动学习的4C理论模型:Content(内容)、Compute(计算)、Capture(获取)、Communicate(沟通)。由此可见,技术提供的不仅是帮助学生获取资源的工具,更是一种合作交流、协作沟通的工具。后来,克拉克·奎因又提出了第5个C-Combination(融合),指获取与沟通之间的融合。
随着科技的进步,许多免费软件可以帮助老师进行教学。但是,老师却不知道怎么使用,不知道怎么将这些软件融入课堂。如果仅仅把终端交给教师和学生,不给予教师和学生教学法的指导,尤其是新型教学法的指导,教师和学生甚至都不知道应该先迈开哪条腿。
对此,焦建利呼吁在教师队伍建设时应注重培养新型教师,即既拥有孔子、苏格拉底的启发式教学方法,也能熟练掌握技术的教师。这种类型的教师,他们懂得技术的攻略,并且知道如何把技术更好地应用到教学里面来。
用技术增进互动变革课堂是教育信息化创新发展的方向,同时也是学校品牌建立的关键之一。技术给教育带来的是改变的精神和可能性。今天,学校品牌的建立,需要每一位校长、每一名教师,用技术的力量改变学校。学习的途径永远不缺,缺的是主动学习的意识。教育实践需要呼唤新的教学法。世界是开放的,技术就在身边。
(作者系《学校品牌管理》策划部记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