勿忘校史馆设计

来源 :赢未来·学校品牌管理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zm090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历史不容遗忘,校史馆的设计同样值得我们重视。
  为了增强办学自信,提升文化底蕴,很多学校喜欢追根溯源,让原本不长的办学历史摇身一变,百余年、二百余年,甚至更久远。对学校的特色与品牌发展来说,能够从校史中探寻学校文化脉络,挖掘相关教育资源,自然是越丰富越好。同时,了解学校的兴衰荣辱及其背后原因对每一任管理者,乃至普通师生都具有借鉴之用。然而那些口耳相传的历史,只能称之为“野史”。真正的历史理当传承有序。
  前不久,在对一所号称“百年老校”的中学调研过程中,我很遗憾未能于其校史馆里看到任何佐证,不懂这一“百年”究竟从何而来。而之所以看不到,除了过去的社会动荡造成资料缺失之外,更多的原因或许在于学校管理者对校史的重视程度不够,校史馆成了满是奖杯的荣誉室。因此,在校园文化设计的过程中,建设真正意义上的校史馆是我的必推项目之一。
  校史馆的具体功能
  从系统规划的层面来看,校史馆承载着学校文化的意义和价值,既具备存史功能,也具备育人和宣传功能。
  1.校史馆的存史功能。文化是一种精神力量,源自历史的积淀、筛选。学校教育是将人类在历史长河中积累的精神财富,通过物质载体传递给受教育者。校史馆可以记录学校建立、发展和变迁过程,以实物的形式保存着学校的核心文化,也是物质载体之一。同时,学校的特色发展在于精神文化的传承,精神文化是学校的核心竞争力。校史馆可以直观而集中地将学校文化展示出来,并传承下去。
  2.校史馆的育人功能。这在于通过展板和实物对学生进行学校优良传统教育和榜样教育。让学生了解学校的优良传统和文化内涵,培育学生对学校的认同感和归属感,实现校园内的文化认同;以知名校友为榜样,收集他们的成长故事,集结成册或邀请真人现身介绍,既为校史编写提供丰富的素材,又对学生起到教育作用,还能激发校友为学校服务的热情。
  3.校史馆的宣传功能。校史馆可以面向社会推介学校的办学实力,展示教学科研、人才培养和社会服务等方面成果,帮助学校提升品牌形象。将校史馆办活,对招生宣传、家校关系维护也有重要作用。
  校史馆的设计要点
  明白了校史馆的具体功能,在设计中就可以有针对性地予以实现。由于每所学校的场地设置不同,校史馆的大小也有所不同。有些学校可以实现独栋的校史馆建设,并划分出不同的空间来实现校史馆的不同功能。但更多的学校只能在一个空间里实现校史馆的各种功能。必须注意的是,不管校史馆或大或小,都首先需要做好布局。通常情况下,我将此分解为以下几部分工作。
  1.门厅设计。就算再小的校史馆,我认为都应该设计一个门厅。毕竟这相当于一本画册的封面,通过采用能够体现学校特色的元素符号为整个校史馆奠定基调,吸引参观者入内互动。
  2.校史展板。通常来说,校史展板分为序言、历史沿革、大事记、历届领导、学校发展规划等栏目。校史展板通常为固定的墙体展板,其版式应该大气、庄重,体现出校史的厚重感。
  3.实物展柜。实物展柜的摆放位置与展板的摆放位置可以呈“一上一”关系,让参观者在阅读图文史料的同时,观看展柜里的实物。展柜设计要求高度相对统一,透明玻璃罩形状方正,不宜哗众取宠。
  4.特色专区。在校史中,虽然有许多特色因领导更替或其他原因而出现断层,但是有一些特色项目得以传承下来,成为了学校特色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这样的特色,理应在校史馆里予以专区呈现。除了特色项目外,还可以设置校友专区,通过展板和实物的形式展示知名校友的在校学习情况与毕业后的各方面成就。
  5.未来规划区。读懂校史,不仅可以了解过去,还可以对当下与未来的发展有所启发,这一区域的设计应该展示学校文化的现状和长远规划,让参观者对学校有更全面的了解。
  另外,有些学校习惯将办学荣誉陈设和校史陈设并到一起,或开辟一个荣誉展示专区,直接与校史实物展览融为一体。这个时候,学校管理者应该有所选择,不能因此弱化了校史馆本身的展示功能,令校史馆变为赤裸裸的炫耀殿堂,毫无得失回顾与总结可言。
  在完成整个校史馆的规划布局后,即着手设计了。在设计过程中,无论学校本身是怎样的文化风格,或现代或传统,都应该在校史馆内采用典雅、庄重、大气的表现形式,如相对素雅的色彩和简化后的元素符号。在空间维度上,则对天花、地面、墙体等进行全方位的设计。而考虑到历史的迂回特性,即便是整体空间较小,也应该尽可能地设置回廊,或在陈设时使多个实物展柜呈回廊形态;考虑到历史相对枯燥乏味,为了参观者的有效学习,应该增设一些互动设施,增强趣味性。同时,应该确保校史馆具备适宜的通风和照明条件,避免展品的霉变,并借助护栏、监控摄像头等安保设备,确保存放安全。
  (作者系廣州市学园装饰设计有限公司设计总监)
其他文献
国外有关核心素养的研究与实践,可为我国核心素养的研究和实践提供借鉴。  近年来,核心素养被置于进一步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目标的基础地位,并且迅速成为我国教育研究的一个热点。与此同时,国外开展了大量有关核心素养的研究与实践,形成了丰富的研究成果,可为我国核心素养研究与实践提供借鉴。  欧盟核心素养的旨趣:  为了终身学习  21世纪以来,随着知识经济和全球化挑战的加剧,生产力要素中“人”的要素
期刊
植树节有没有植树不重要,重要的是把环保意识真正植入到学生心里。  在全民共倡“环境保护”的今天,每年3月12日的植树节是学校开展环保教育课程的一个绝佳契机。但有不少学校的植树节活动仍采用比较单一的形式。其实,植树节的意义应该不止于种一棵树,而是通过植树节的又一次来临,使师生们更加关注绿化、环保问题。看看下面这些学校的植树节策划,是怎样做到既不落俗套又能把环保观念扎根到学生心里的。  不栽树来改种菜
期刊
郑强观点  “所谓规矩,是扼杀了孩子的天性!”  “世界上没有一个民族像我们这样颠倒人的一生的!”  “一个民族的孩子读书读到17、18岁就那么恨书,说明中国的教育把孩子们的求知欲弄没了!”  “‘绝不输在起跑线上’已经成为中国恶劣、愚昧的家长左右孩子成长的毒瘤!”  “目前,中国的男大学生是全世界最差劲的,不学习、没担当,连女孩子都不敢追!”  郑强,现贵州大学校长,被网友称为最牛愤青教授,对中
期刊
就目前而言,知乎是一片蓝海,若能充分地运用起来,或将产生不容小觑的长远效应。  2016年12月1日,共青团中央官方微博发出一则题为《知乎,我们来了》的文章,落款署名为“爱你的团团”,表示进驻知乎,“会在这里努力为青年朋友释疑解惑”。所谓“外行看热闹,内行看门道”,我认为团中央的这一做法不但是对知乎的认可,更是主动履行职责,优化自身组织形象的一次实际行动与表率。  那么,何谓“知乎”?就我看来,“
期刊
近年来,重庆市江北区的“首善教育”开展得有声有色,逐步从打造特色项目,建设特色学校,走向学校的系统建设与文化自觉。2016年12月15日,江北区教委主任马培高从思想、行动和追求这三个维度,于第九届全国中小学特色学校发展论坛上分享了特色学校发展方面的实践和思考。  回归初心,坚守特色学校发展的价值立场  “哈佛大学的战略大师迈克·波特曾说,一个企业要生存、发展,要有三种战略,一是总成本领先战略,二是
期刊
唯有让教师真正理解课程,并激活他们的执行力和创新性,课程改革才能实现从“要我改”变为“我要改”。  深入思考学校课程建设倡导的理念如何具体到实践领域,不难发现它与学校传统的管理模式存在根本性的冲突。传统的自上而下的教育考核评价模式,与执著于长期的(短期内无法测量的)教育目标模式存在着不可调和的矛盾。要提高课程建设的有效性,就必须从改变学校管理模式与教育改革目标方式上入手,通过学校课程建设,最大限度
期刊
“课程”一词从拉丁语“Currere”延伸出来的,它的名词形式意为跑道,动词形式意为奔跑。但是,每一个学生都是不同的,他们的学习起点和终点也各不相同。这个时候,学校能做什么呢?  在第十三届全国学校品牌大会上,北京十一学校副校长周志英表示:“北京十一学校的课程改革为学生提供丰富的、可供选择的课程体系,给予学生选择的权力,在帮助学生们选择适合自己的课程同时,帮助学生提高选择的能力,最终促使学生在课程
期刊
又是一年开学季,如何省心省力省事省钱地营造校园新气象,这里总有一点内容给您启发。  为了迎接即将到来的新学年,相信很多学校都会使出新的招数。但是,受视野、时间、资金等方面的限制,所营造的校园新气象或许缺乏全方位思考,未能形成系统策略。那么,校园环境设计师对此有何建议? 本刊采访了“全国最美校园100评选活动”的广东省承办方——广州市学园装饰设计有限公司,听听设计师们是怎么说的。  新视觉  总体来
期刊
相比国内其他城市,强调文化引领与落实到课程是广东省广州市推动中小学校特色发展的显著特点。经过多年的努力,该市在学校特色发展工作上取得了阶段性成效,也由此促进了区域教育质量的整体提升。  2016年11月,经专家评审和领导小组审议,确定了广州市第六批普通高中特色 课程重点立项与次立项名单。即从2011年底启动普通高中特色课程建设工作, 2012年开始首批建设至今,全市共有99所普通高中学校的特色课程
期刊
创客教育,以动手动脑造物为中心,它独立于应试教育之外,又严格区别于传统的素质教育,是造物主义引导下的素质教育新形态。在此意旨下,创客教育究竟为何物,它的产生与时代及环境有何关联,它的出现对当下教育具有哪些变革性意义?为此,我们对两位业界名家进行了如下专访。  谢作如,中国电子学会创客教育专家委员会主任委员,全国中小学STEAM教育大会联合发起人,浙江省中小学创客教育网络名师工作室负责人,温州创客空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