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住房保障政策演进分析

来源 :中国房地产·学术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ongliong52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研究目的,概括总结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住房保障政策及演进历程。研究方法:内容分析法和概括总结法。研究结果,从政策出台的时间上看,政策文本的发展經历了从萌芽、过渡到完善的阶段;从政策发布的部门上看,政策文本主要由党中央、国务院及相关部门发布;从政策文本的形式上看,政策文本多为行政法规和通知意见等。研究结论,我国住房保障政策体系目前处于较为完善的阶段,出台的政策基本上解决了绝大多数低收入群众的住房问题。但是仍需加强对住房保障政策的探索和改革,规范我国住房保障体系,完善住房保障体系的运行机制,更好地为我国中低收入群体提供良好的住房保障和社会福利。
  关键词:住房保障,政策文本,内容分析法,政策演进
  中图分类号:F29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1-9138-(2017)02-0075-80 收稿日期:2016-12-15
  1 引言
  我国的住房保障制度逐步实现了从停止住房分配到实行住房分配货币化的阶段,并且在住房保障制度改革的过程中得到了不断发展和完善。长期以来,国内学者对住房保障政策的研究主要有对住房保障政策实施效果的分析,住房保障政策公平性的问题,中低收入群众的住房保障政策研究以及国外发达国家的住房保障政策等,为推进我国住房保障政策奠定了理论基础。
  鉴于此,本文运用内容分析法,基于我国出台的55份住房保障政策文本,提出研究思路和研究方法,进行系统分析和梳理,从政策出台时间、政策纵横结构、政策频数统计三方面构建政策文本的分析框架,在此基础上对我国住房保障政策文本内容的演变进行分析,为进一步完善我国住房保障政策、制定客观合理的住房保障政策、促进房地产业平稳健康发展提供参考。
  2 研究方法与研究过程
  2.1 内容分析法
  内容分析法最早应用于新闻媒体领域,是一种基于定性与定量研究的量化分析方法。内容分析法将用语言表示而非数量表示的文献转换为用数量表示的资料,并将分析的结果用统计数字描述。它通过对文献内容“量”的分析,找出能反映文献内容的一定本质方面又易于计数的特征,从而能克服定性研究的主观性和不确切性的缺陷,达到对文献“质”的更深刻、更精确的认识。
  2.2 数据来源与样本选择
  本文采用的政策文本数据主要是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门户网、北大法律信息网法律法规数据库、国务院及国务院所属相关部委网站发布的政策文本,作为分析我国住房保障政策演进的客观依据,通过对上述部门的官方网站进行搜索,共搜集到1988-2016年中央政府及国务院所属相关部门公开出台的住房保障政策文本及选择了部分内容属于住房保障政策的文本。通过系统的梳理和总结共选取了55份国家层面的有效政策文本,为保证政策文本的科学性和准确性,选取的文本主要是国家及国务院所属相关部门颁布的具有约束力的“决定”“意见”“办法”“通知”等具有规范性的文件。
  2.3 文本分析框架
  本文根据内容分析法的原理,结合政策的条文结构,逐级提取与主题相关的关键词,删去无效关键词并对同类关键词进行合并,选取55份与研究对象相关的政策,从政策发布时间、政策纵横机构、政策频数统计三个方面构建政策文本分析框架(见图1),分析政策文本的内容。
  2.4 内容编码与统计
  对搜集到的55份住房保障政策文本进行研读,选出与研究对象相关的各项因素,并确定分析单元。为方便选取与主题相关的因素,所选取的因素都应与本文的主题紧密相关。根据内容分析法的研究步骤,分析单元可以使用单词、符号、主题以及意义独立的词组、句子或段落都可以作为分析单位。最终形成政策内容分析单元编码表,方便文本的频数统计。
  根据各项政策文本的内容及变动,确定分析单元的归类标准,即确定主题词为:A-住房制度,B-住房建设,C-住房供应,D-住房保障,E-监督管理,归类之后,统计分析主题词在不同时间段的频数(见表1),观察主题词在3个时间段以及政策文本内容分布的情况。
  3 结果分析
  3.1政策发布数量分析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住房保障政策出台数量呈现出持续性的平稳上升趋势,1998年以前共出台有21项政策文本涉及住房保障政策,1999-2009年间涉及住房保障的政策文本共22项,2010年以后出台的政策数量愈加显著,共计31项,平均每年出台5项。住房问题关乎民生,住房政策是一项重要的经济和社会政策,党中央、国务院历来高度重视国民的住房问题,并根据形势的变化出台了众多政策,对解决国民的住房问题发挥了重要作用。
  3.2 政策纵横结构分析
  根据政策出台的纵向构成(见表2)来看,国务院出台的政策文本最多,占56.36%,其次是国务院所属部委,占25.46%,中共中央、全国人大出台的政策数量较少。由此可见,国务院对制定我国住房保障政策的力度是比较大的,国务院所属的相关部门之间联合出台说明住房保障政策的实施和制定使各部门之间密切联系,为该项政策能够在微观层面得以实施和保障发挥着重要的作用。纵观我国住房保障政策出台的历程,我国住房保障政策体系和组织实施机制日益完善。
  从政策出台的横向构成(见表2)来看,政策文本出台的形式主要由党的指导方针、法律、行政法规、通知意见和重要规划组成,政策文本形式以国务院出台的行政法规和国务院相关部门出台的通知意见比重较大。涉及住房保障政策的法律法规和党中央指导方针比重很小,国家通过出台较大数量的行政法规以及多部门之间联合出台和拟定的通知意见,对我国住房保障问题进行宏观层面的调控和引导。
  3.3 政策内容的演进分析
  根据政策文本频数统计(见表1)可以看出,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的住房保障政策经历了由实施国家福利分房向货币化、商品化、市场化的历史性跨越。同时,政策内容也不断丰富和完善,与政策文本相关的主题词也日益增加。结合我国住房保障政策的发展实践,我国住房保障政策内容呈现出由萌芽探索、发展过渡到逐步完善的演进趋势。   (1)萌芽探索阶段:1998年之前,我国住房保障政策处于萌芽探索阶段。《关于深化城镇住房制度改革的决定》(国发〔1994〕43号)的发布,标志着初步探索建立中低收入阶层为主的经济适用房和高收入阶层为主的商品房供应体系来提高我国住房保障水平的萌芽。《国家安居工程实施方案》(国办发〔1995〕6号)的实施,一方面界定了住房保障的对象即针对无房、危房和低收入家庭等群体;另一方面加大了对住房的建设力度,并优先安排住房给无房、危房和住房困难群众。紧接着,针对国民住房问题的严峻形势,国家出台了一系列相关政策。1998年,直至《关于进一步深化城镇住房制度改革加快住房建设的通知》(国发〔1998〕23号)的出台,政策要求建立多层次不同住房供应体系,标志着我国实物分配制度从此彻底停止,我国开始了对住房供给商品化的初步探索,上述政策虽然没有直接针对住房保障,但显然已经为我国建立多层次的住房供应体系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2)发展过渡阶段:1999-2009年,我国住房保障政策处于发展过渡阶段。2005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的颁布实施为我国住房保障政策有法可依提供了法律依据。住房保障是一项重要的民生问题,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城市低收入群体的住房保障问题。《关于解决城市低收入家庭住房困难的若干意见》(国发〔2007〕24号)和《廉租住房保障办法》(统计局令〔2007〕162号)的发布对建立健全城市廉租住房制度、改革和规范经济适用房制度、加快促进廉租住房制度建设、改善住房困难户的居住条件等方面作出了总体的要求。这些政策的出台表明国家始终将改善国民的住房问题作为我国住房保障制度的根本目的。
  从政策文本编码(见图2)来看,该阶段主要围绕“调整住房供应结构”“稳定住房价格”“解决低收入家庭住房困难”“经济适用房”“廉租住房保障”“监督管理”等方面初步建立起住房保障政策体系。我国住房保障政策体系总体上发生了根本性的转变。
  (3)逐步完善阶段:2010年以后,我国住房保障政策处于逐步完善阶段。《关于加快发展公共租赁住房的指导意见》(建保〔2010〕87号,下称《指导意见》)是根据《国务院关于坚决遏制部分城市房价过快上涨的通知》(国发〔2010〕10号)和《关于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的通知》(国办发〔2010〕4号)精神出台的一项政策。《指导意见》中明确指出,大力发展公共租赁住房,是完善住房供應体系,培育住房租赁市场,满足城市中等偏下收入家庭基本住房需求的重要举措。由此可见,发展公共租赁住房已成为我国政府在新常态下为进一步完善落实住房保障政策体系而推出的一项新型住房保障机制,推动着住房保障政策体系的成熟发展。2011年我国编制的《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首次凸显了我国住房保障政策要在坚持政府调控和市场调节相结合的前提下,立足国情,建立完善我国住房保障体制和政策体系,实现住房供给与需求基本平衡,住房供应结构合理、房价要与群众消费水平适应的住房供需体系,使广大群众住有所居。这为今后完善住房保障机制指明了重要的方向。
  在逐步完善阶段,我国的住房保障政策较之前的机制得以不断的深化和完善。《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做好城镇棚户区和城乡危房改造及配套基础设施建设有关工作的意见》(国发〔2015〕37号)中提出了“在我国新型城镇化道路中,坚持以人为本,以改善群众的住房条件为立足点”的政策目标定位,进一步强调住房保障的重要性。住房保障既是民生问题也是社会问题,完善的住房保障政策是社会和谐稳定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基础,同时也是促进新时期我国房地产业持续稳定健康发展和推动国民经济的发展的有力保障。
  4 结论与政策建议
  本文运用内容分析法系统分析了我国住房保障政策内容的演变,我国住房保障政策实现了由萌芽探索阶段、发展过渡阶段到逐步完善的发展过程,总体而言,现阶段的住房保障政策内容已基本完善,涉及“住房制度”“住房建设”“住房供应”“住房保障”“监督管理”等内容。但以“通知”“意见”“办法”等形式出台的政策文本较多,可以看出政策文本的效力级别明显较低,且缺少规范性的政策文本。
  (1)我国住房保障政策的数量呈现出逐年增长的趋势,政策内容不断地发展和丰富;政策文本出台的机构有中共中央、全国人大、国务院、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建设部)、国家统计局、国家发改委、中国人民银行等相关部门,其中,国务院及国务院所属部委出台的政策数量较大,住房的建设、管理、监督、投资、供应涉及的相关部门较多,所以多部门联合发布的趋势也逐渐明显;文本形式比较丰富,包括中共中央指导方针、法律、行政法规、通知、意见、办法、规划等,随着时间的推移,政策文本以通知、意见出台的形式居多且比重越来越大,其他形式的政策文本占比没有显著的变化。
  (2)从我国住房保障政策的演进历程可以看出,出台的政策文本内容较多涉及“住房制度改革”“房地产宏观调控”“调整住房供应结构”“稳定住房价格”“解决低收入家庭住房困难”“经济适用房”“廉租住房保障”“棚户区改造”“公共租赁房”等内容,国家出台的住房保障政策主要是以中低收入家庭以及城市外来新增就业人口为主,通过制定不同的住房供应政策,以满足不同收入群众的住房需求,落实住房分配制度。
  (3)通过分析我国住房保障政策的演进历程,未来我国住房保障政策应从以下方面完善:首先,政府及相关部门应不断完善面向全社会的多层次住房保障供应体系,探索住房保障新模式,厘清政府及市场在住房保障方面的角色和作用。其次,通过不断的实践探索,制定出能够客观公正评价我国住房保障机制运行的方法,从而为住房保障政策实施效果的评估提供客观依据。最后,解决国民的住房问题是一项长期而又艰巨的工作,应全面完善相关法律政策,把住房保障制度纳入法制化轨道。
  参考文献:
  1.赖华东 蔡靖方.城市住房保障政策效果及其选择——基于住宅过滤模型的思考.经济评论.2007.03
  2.程遥.大城市住房保障政策的效用分析.现代城市研究.2008.01
  3.任雁 罗福周 黄帅.资源枯竭型城市住房保障政策效果分析及建议——以铜川市为例.资源与产业.2010.06
  4.罗雅 胡宏伟 刘宇.中国住房保障政策实施效果评估——基于1997-2010年的数据.学术研究.2012.06
  5.吴宾 孙慧慧.我国住房保障政策实施的政府绩效评估研究.中国海洋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04
  6.刘斌.中国住房保障政策的经济效应实证研究.西南财经大学.2014
  7.尚教蔚.我国城乡住房保障政策公平问题及解决路径探析.城市.2014.12
  8.梁绍连 杜德斌.我国住房保障政策公平性的缺失.城市问题.2007.11
  9.王蕾.以公平为基点反思我国住房保障政策.华东政法大学学报.2011.06
  10.成志刚 曹平.我国城镇低收入群体住房保障政策实施的现状、问题及对策.湘潭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06
  作者简介:
  尼建·齐敏格,华中科技大学硕士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为土地管理。
其他文献
前言rn时值年末岁尾,纵观2017年,我国智慧城市建设、雪亮工程建设已经开始逐步在全国全方位推进.尤其在雪亮工程的建设中,联网报警、视频监控和社会综治等相关信息化和智慧化
期刊
在互联网时代,碎片化学习策略的应用有利于提高学生的技术分析能力,提升学生知识的全面性,帮助学生独立解决问题能力的提升,实现理论知识向实践应用的转化.教师要根据教学任
2016年高考北京文综试卷政治试题(以下简称2016年政治试题)是展示北京市深化考试内容改革成果的一个微型窗口。试题以“立德树人”为主线贯穿全卷,有机融入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以及弘扬社会主义法治精神等内容和要求,有利于帮助学生培育公民意识,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充分体现了高考的育人功能。与2014、2015年比较,2016年政治试题“稳中有变、变中求新”,
编者按:“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是教育的永恒主旋律。面对世界互联的浪潮,北京教育科学研究院课程与教材发展研究中心的朱传世老师就世界互联背景下的教育改革视野提出了建议。北京市朝阳区芳草地国际学校的育人目标是培养具有中国情怀、国际视野的芳草学子,在国家提出“一带一路”政策这一时代背景下,结合校情开发了“一带一路”主题系列课程。本期,我们展示芳草地国际学校的课程探索。  世界互联改变了人的存在
习近平总书记在参观《复兴之路》展览时曾这样说:“我们不仅要了解中国的历史文化,还要睁眼看世界,了解世界上不同民族的历史文化,去其糟粕,取其精华,从中获得启发,为我所用。”学校的“芳草课程”就是以培养具有中国情怀、国际视野的芳草学子为核心。随着国家“一带一路”方针政策的制定与实施,我们依据学校的育人目标和校情,开发了芳草课程之“一带一路”系列课程。在开发与设计课程中,我们秉持这样的理念:  1.注重
黄埔区,是镶嵌在花城广州东部的一颗明珠.这里曾有中国国民革命历史上名震四海的黄埔军校.80多年过去了,层叠在厚厚历史积淀之上的黄埔精神却继续在这一方土地上发扬光大.中
沐浴知识的阳光  滋润道德的雨露  汲取健康的营养  让自己  开一朵最美的花  —— 摘录自学生赵立峰创作的诗歌《花开》  本立而道生  “德”乃立身之本,“德”立而“人”成。基于此,学校德育工作将“立德”作为原点,通过立德、育心、践行,规划德育框架、完善德育体系、探索德育策略,实现培养“美德少年”这一目标。  1.建构德育体系  德育是一个复杂的动态过程,其核心理念的实施、达成需要依托一个科学
语文课程标准强调: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阅读作为语文学习最有效的途径,对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为此,学校精心开发阅读校本课程,引导学生在阅读课程中不断实践,在阅读课程中提高语文素养。  常规教学保障课程实施  编写校本教材。学校的语文团队通过对师生进行调研、海量查阅资料,开发了符合学生年段特点的《走进国学经典》《走进经典美文》《走进经典古诗》等校本教材。  丰富
1997年,学校走出国门,和德国柏林维克多·葛朗茨小学牵手成为伙伴学校。2012年,学校与德国的交流进一步扩大,与德国歌德学院达成共识,成为“塑造未来伙伴学校”。自此,学校开设德语课,接受德国专家亲临指导,学生得到了参与国际文化交流以及展示自己的机会。  搭建平台,学习德语  学校聘请了专职德语教师。在德语课上,教师采用多种教学教法,如德语歌曲、角色表演、游戏等活动,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学会
合唱教育应该从孩子抓起。只有从小学阶段让学生进行合唱的基本学习和训练,真正普及合唱艺术,才能推动学生的全面发展。学校自2012年开始在全校的音乐课中普及合唱艺术,让学生在体验合唱的过程中感受合唱艺术的魅力,培养学生的团队意识、合作能力等。  一年级(6)班的学生在走廊里整齐地站好队形,在教师的带领下,像小演员一样优雅地走进合唱教室,登上教室里的合唱台。扎着俩小辫子的小女孩儿坐到钢琴前,看到教师给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