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英语教学中,实施素质教育,就是要求我们教师要面向全体学生,经过努力使每一个学生的素质都能得到尽可能的发展。由于每个学生的智力、体力、文化基础、学习环境、条件、学习动机、意志等都各有差异,我们在进行英语教学时,就要贯彻因材施教的原则,给每个学生发挥自己能力,提高自己能力的机会。下面,我就转变差生工作中遇到的问题谈一些实践体会。
问题1:基础太差,没有兴趣,怎么办?
学生基础差,由于教学不能适应学生的个体差异,部分学生就产生了学习障碍。如果障碍未能及时排除,就会给后续学习带来更多的困难,最后导致学生对英语学习完全失去兴趣。
对策:学习是一种在非智力因素参与下的活动,它不能强制、不能代替。只能诱发主体的内部动因,调动其学习兴趣,使主体主动进行。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其积极性,首先要充分了解和尊重学生原有的生活经验和知识积累;充分理解由于学习成绩在班里所处的不利位置,他们所承受的心理压力,真正做到与学生心理换位,实施因材施教。增大他们在课堂上的实践机会,只有在实践中,学生才能发现自我,表现自我,教师也才能因势利导。这样,培养学习英语的能力才有了前提。有了解决问题的能力,疑难不断地获得解决,兴趣也就会不断发展,于是学习也就能不断提高。
问题2:过分迁就,不断降低目标要求对吗?
外语教学最忌迁就。由于学生基础差,教师往往因畏难而降低要求,减免课业要求,认为降低要求之后,学生易于达到要求,可能愿意学,其实适得其反。
对策:有经验的教师知道,对于差生,一周教一个单词与教五十个词可能同样不会,教师根据学生的实际,提出不同阶段各有侧重的目标要求。这些要求必须是经过学生努力即可达到的,如:培养其阅读能力。对于差生,他们的思维对象多集中于语言本身。扫除文字障碍和了解文义是他们的主要任务。教师教其学会不如教其会学,授之以法。指导学生词汇的学习应放到篇章中进行,做到词不离句,句不离篇。这样词汇的学习才有意义,记忆才长牢固。
问题3:忽视学生的个体差异,目标要求一刀切,可行吗?
由于学生个体的生活经历和知识积累的不同,导致个体差异悬殊的学生组成一个群体。如果教师采用“一刀切,齐步走”的办法,无疑是无视个体差异,造成后进生吃不消的局面。
对策:素质教育要面向全体学生,让每个学生都在原有基础上得到发展。只有当教师的教符合学生的实际情况,才能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才能保证教学的顺利进行。学生的身心发展有着共同的特点,但是在性格、气质、知识、智力的发展水平上又有着个体差异。因此,教师必须从实际出发,针对个体差异区别对待,分层次教学。对差生的要求,要适合其学习的“最近发展区”,分类指导,使学生获得成功和自信心,激发差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其克服困难的毅力。每个人都渴望有所成就,受人重视和关注,使自我得到发挥,自身价值得到实现。这种思想在学生身上,便体现为希望自己的些许成功能引起老师和同学们的注意,落实到自己身上,便是掌握一点一滴知识。一旦证实了自己的成功而产生成功感时便信心大增,兴趣盎然,情不自禁地想更上一层楼。教师提问时,对学习积极性不高的学生,要提些稍加思考就能回答出的问题,并及时给予表扬和鼓励,以加强其自信心。对成绩较好的学生,可以提些稍难的问题,在表扬的同时要指出其不足,以防止产生骄傲情绪。
课堂提问按教学活动认知领域的能力可划分为:低级能力提问和较高级能力提问。
低级能力提问:在教学中,教师要考虑到英语能力差的学生。有时老师要把需要回答的话递一半给这样的学生;有时有些问题只要求答“Yes或No”或者有些二者择一的提问,把这些问题留给这样的学生答。
例如问“Is this a cat?”答“Yes, it is.”。问“Do you like me?”答“Yes, I do.”
让这些英语能力差的学生也有回答问题的机会,和成功的机会,从而使他们找到自信心。
较高级能力提问:对于那些英语基础较好,回答问题能力较强的学生,要时常提一些大问题,难问题,让他们充分调动已有的知识,加以发挥,才能满足他们的求知欲和表达欲望。
不管是低级能力提问还是较高级能力的提问,对提高学生英语整体水平有着重要作用。在进行口语训练时,将成绩好的与成绩差的搭配组合,进行分组教学和练习。这样教学,就满足了各个层次学生的要求,使他们都得到尽可能的发展。个体学生素质的提高,也就形成了全体学生素质的提高。
问题4:差生学习情绪不稳定,出现反复,怎么办?
对策:首先,一个好的教师应懂得深厚的教育爱对学生的感召力和影响力。人常说:“感人心者,莫先乎情”。亲其师才会信其道。争取到学生的信任,消除他们对英语学习的畏惧心理,树立其信心。
其次,教师应以发展的眼光看待学生。不能只看到作业和试卷上的分数。要珍惜他们已经付出的和正在付出的努力;要能够看到他们的“灵犀”,看到他们在智慧、意志、感情、个性等方面的特长,因势利导,培养能力,使他们感到学习并不是一种负担,一种对自由的剥夺,而是一种愉悦,是一把通向他们从未涉猎的、更大的自由天地的钥匙。
总之,在做差生的转变工作时,一定要充分调动学生的兴趣,严格要求,不迁就,根据不同学生的不同情况提出不同的标准,采取不同的措施,实施因材施教,只有这样,差生转化才可取得预期的效果。
问题1:基础太差,没有兴趣,怎么办?
学生基础差,由于教学不能适应学生的个体差异,部分学生就产生了学习障碍。如果障碍未能及时排除,就会给后续学习带来更多的困难,最后导致学生对英语学习完全失去兴趣。
对策:学习是一种在非智力因素参与下的活动,它不能强制、不能代替。只能诱发主体的内部动因,调动其学习兴趣,使主体主动进行。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其积极性,首先要充分了解和尊重学生原有的生活经验和知识积累;充分理解由于学习成绩在班里所处的不利位置,他们所承受的心理压力,真正做到与学生心理换位,实施因材施教。增大他们在课堂上的实践机会,只有在实践中,学生才能发现自我,表现自我,教师也才能因势利导。这样,培养学习英语的能力才有了前提。有了解决问题的能力,疑难不断地获得解决,兴趣也就会不断发展,于是学习也就能不断提高。
问题2:过分迁就,不断降低目标要求对吗?
外语教学最忌迁就。由于学生基础差,教师往往因畏难而降低要求,减免课业要求,认为降低要求之后,学生易于达到要求,可能愿意学,其实适得其反。
对策:有经验的教师知道,对于差生,一周教一个单词与教五十个词可能同样不会,教师根据学生的实际,提出不同阶段各有侧重的目标要求。这些要求必须是经过学生努力即可达到的,如:培养其阅读能力。对于差生,他们的思维对象多集中于语言本身。扫除文字障碍和了解文义是他们的主要任务。教师教其学会不如教其会学,授之以法。指导学生词汇的学习应放到篇章中进行,做到词不离句,句不离篇。这样词汇的学习才有意义,记忆才长牢固。
问题3:忽视学生的个体差异,目标要求一刀切,可行吗?
由于学生个体的生活经历和知识积累的不同,导致个体差异悬殊的学生组成一个群体。如果教师采用“一刀切,齐步走”的办法,无疑是无视个体差异,造成后进生吃不消的局面。
对策:素质教育要面向全体学生,让每个学生都在原有基础上得到发展。只有当教师的教符合学生的实际情况,才能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才能保证教学的顺利进行。学生的身心发展有着共同的特点,但是在性格、气质、知识、智力的发展水平上又有着个体差异。因此,教师必须从实际出发,针对个体差异区别对待,分层次教学。对差生的要求,要适合其学习的“最近发展区”,分类指导,使学生获得成功和自信心,激发差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其克服困难的毅力。每个人都渴望有所成就,受人重视和关注,使自我得到发挥,自身价值得到实现。这种思想在学生身上,便体现为希望自己的些许成功能引起老师和同学们的注意,落实到自己身上,便是掌握一点一滴知识。一旦证实了自己的成功而产生成功感时便信心大增,兴趣盎然,情不自禁地想更上一层楼。教师提问时,对学习积极性不高的学生,要提些稍加思考就能回答出的问题,并及时给予表扬和鼓励,以加强其自信心。对成绩较好的学生,可以提些稍难的问题,在表扬的同时要指出其不足,以防止产生骄傲情绪。
课堂提问按教学活动认知领域的能力可划分为:低级能力提问和较高级能力提问。
低级能力提问:在教学中,教师要考虑到英语能力差的学生。有时老师要把需要回答的话递一半给这样的学生;有时有些问题只要求答“Yes或No”或者有些二者择一的提问,把这些问题留给这样的学生答。
例如问“Is this a cat?”答“Yes, it is.”。问“Do you like me?”答“Yes, I do.”
让这些英语能力差的学生也有回答问题的机会,和成功的机会,从而使他们找到自信心。
较高级能力提问:对于那些英语基础较好,回答问题能力较强的学生,要时常提一些大问题,难问题,让他们充分调动已有的知识,加以发挥,才能满足他们的求知欲和表达欲望。
不管是低级能力提问还是较高级能力的提问,对提高学生英语整体水平有着重要作用。在进行口语训练时,将成绩好的与成绩差的搭配组合,进行分组教学和练习。这样教学,就满足了各个层次学生的要求,使他们都得到尽可能的发展。个体学生素质的提高,也就形成了全体学生素质的提高。
问题4:差生学习情绪不稳定,出现反复,怎么办?
对策:首先,一个好的教师应懂得深厚的教育爱对学生的感召力和影响力。人常说:“感人心者,莫先乎情”。亲其师才会信其道。争取到学生的信任,消除他们对英语学习的畏惧心理,树立其信心。
其次,教师应以发展的眼光看待学生。不能只看到作业和试卷上的分数。要珍惜他们已经付出的和正在付出的努力;要能够看到他们的“灵犀”,看到他们在智慧、意志、感情、个性等方面的特长,因势利导,培养能力,使他们感到学习并不是一种负担,一种对自由的剥夺,而是一种愉悦,是一把通向他们从未涉猎的、更大的自由天地的钥匙。
总之,在做差生的转变工作时,一定要充分调动学生的兴趣,严格要求,不迁就,根据不同学生的不同情况提出不同的标准,采取不同的措施,实施因材施教,只有这样,差生转化才可取得预期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