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让学生变聪明的方法,不是补课,不是增加作业,而是阅读,阅读,再阅读。《语文课程标准》也指出:阅读是搜集处理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而这种能力的形成,首先应该是从小培养学生阅读习惯,在大量的课外阅读中获取知识。因此,对于小学生课外阅读兴趣的培养就显得尤为重要。为了培养小学生课外阅读兴趣,我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为学生营造良好的书香氛围
为了给学生营造良好的书香氛围,首先充分利用学校图书馆资源,学校图书馆有指定人员管理,开放借阅,这给学生课外阅读提供了充分的条件。在此基础上,我还在班级设立了图书角。班级图书角的书一部分是学生自愿捐献出来暂时存放在班里的;另一部分是我带学生到学校图书室借的。因此为了确保读书能有序、有效的开展,即要让每位学生都能看到书又不让图书丢失,我首先指导学生们给图书编号,然后民主选举出几位责任心强的学生做图书管理员,由他们负责图书的保管、借阅工作。为了创设一种浓厚的读书氛围,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受到感染,我制定一个固定的阅读时间表,中午和下午都可以安排。在这段时间内,班级里所有的成员都要读书,教师也不例外,教师不能利用这段时间批改作业,与别人谈话,或做其它事情。阅读时间的安排和课程学习的安排同等重要,要让学生领悟出教师很重视读书,体现出读书的重要性。
二、让孩子自主选择喜爱的图书
学生都是独特的个体,每个人的阅读兴趣及能力存在着差异。其发展的起点、速度和程度也都会因人而异。所以无论是教师还是家长,都要尊重孩子自足选择的权利,让她们自由选择,自由阅读。总之,做到“萝卜青菜各有所爱”,只要学生在读,动画、漫画、连环画均可以。顺应孩子的心理特点,选好孩子“爱看”的第一批书,使孩子对书产生好感。好奇、好动、缺乏耐心和持久力是孩子普遍的心理特點。他们喜欢的阅读方式是一会儿翻翻这本,一会儿翻翻那本。对此家长不必过多的去管他。通常,在这一阶段,只要孩子愿意把一本书拿在手上津津有味地翻看,家长就应该感到心满意足了。因为,这类表现完全符合孩子的早期阅读心理,是孩子在阅读求知的道路上迈开重要一步的标志。
三、给学生树立榜样,指导读书方法。
许多学生不知道读书会使人如醉如痴,他们读书的需要仅限于老师的要求,父母的期望,或者故事书里引人入胜的故事。他们往往不可能懂得读书的乐趣。教师永远是学生最易模仿的对象,教师在学生面前读书,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我们应该在学生面前做读书的典范,并注意以自己的读书方法去启发,影响学生,成为学生的读书榜样。例如:读书时会笑出声、流出泪,完全陶醉于书中以至于听不见别人谈话;选择书的目的明确,或者因为书的作者,或者因为书的题目,或者想要解决某个问题等。
教师要注意指导学生的阅读方法。读书的方法各式各样,人人不可能统一,看一本书不一定总是从第一页开始看;选定一本书不是非得一次看完或总要看完,不合自己的心意,可另换一本等;阅读时既可以高声朗读,也可以静静地默读;阅读时把自己认为好的语句摘录下来,或读完一本书后,把自己的心得和感受写下来等等。
四、重视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
课外阅读是不在老师直接帮助下的阅读,所以教师的工作重点除了对阅读方法的指导,还要对学生阅读态度和阅读习惯上进行指导。众所周知,习惯的力量是巨大的。只有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才能使之内化转为学生的语文素养。孔子说过:“学而时习之”。“学”就是要“习”,因为只有“习”才能成“惯”。阅读习惯一定要从小抓起,重视培养学生 “读、背、记”的良好阅读习惯。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离不开老师和家长经常性的指导、检查和督促,这是外因条件;起主要作用的还是内因,学生本人要有持之以恒的决心。为了培养学生阅读习惯,给学生留出充分的阅读时间,要求学生每天保证有20—30分钟的阅读时间进行课外阅读,鼓励学生“读书”要“见缝插针”,要善于挤时间。这样,学生从小养成了爱惜时间的习惯,养成了课外阅读的良好习惯,将来他们就能在没有任何强制因素的情况下,非常自觉地饶有兴味地去读书,去学习,从而受益于自己,服务于社会。
五、开展个人阅读成果展示活动,培养学生自信心
个人阅读成果展示就要设立一个平台给学生展示自己的阅读所得和阅读后自己所创作的手抄报、好词好句摘抄、自己写作集、绘画作品等。可以以周为时间单位,在班级的空置处设立展示台,每周让学生们自己推荐几个学生进行展示自己的阅读成果,并向自己的同学们介绍自己一些作品的构思等等,让学生在一个互相交流、互相学习的过程中,感受分享的快乐,建立自己的自信心。
学校还可通过小广播站播放精美的散文朗读或者学生阅读推荐的一些文章等,通过这些活动就能够为学生营造一个良好的阅读环境,于无形中将阅读习惯渗透到学生的日常学习习惯中,从而间接促使学生积极主动地阅读各种类型的图书,进而其阅读的数量和质量也就全面上升了。
阅读是一种终身教育的好方法。热爱阅读可以改变孩子的一切,使孩子受益终身。阅读是人类的一个新的生活领域, 是人类发展的一种重要的精神资源。培养小学生的阅读能力,更应注意学生兴趣的培养和鼓励,注意方法的指导,并重视阅读效果,给予正面的引导,使学生从小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促进学生在德、智、体、美诸方面能够健康、和谐、全面的发展。
总之,培养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不是一朝一夕所能达到的,需要教师加以正确的引导,采用多种多样的方式,循序渐进地培养,使学生爱读书,使读书成为他一生生活重要的组成部分。冰心老人说: “读书好, 多读书,读好书。” 不妨带着学生在书海里畅游吧!
一、为学生营造良好的书香氛围
为了给学生营造良好的书香氛围,首先充分利用学校图书馆资源,学校图书馆有指定人员管理,开放借阅,这给学生课外阅读提供了充分的条件。在此基础上,我还在班级设立了图书角。班级图书角的书一部分是学生自愿捐献出来暂时存放在班里的;另一部分是我带学生到学校图书室借的。因此为了确保读书能有序、有效的开展,即要让每位学生都能看到书又不让图书丢失,我首先指导学生们给图书编号,然后民主选举出几位责任心强的学生做图书管理员,由他们负责图书的保管、借阅工作。为了创设一种浓厚的读书氛围,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受到感染,我制定一个固定的阅读时间表,中午和下午都可以安排。在这段时间内,班级里所有的成员都要读书,教师也不例外,教师不能利用这段时间批改作业,与别人谈话,或做其它事情。阅读时间的安排和课程学习的安排同等重要,要让学生领悟出教师很重视读书,体现出读书的重要性。
二、让孩子自主选择喜爱的图书
学生都是独特的个体,每个人的阅读兴趣及能力存在着差异。其发展的起点、速度和程度也都会因人而异。所以无论是教师还是家长,都要尊重孩子自足选择的权利,让她们自由选择,自由阅读。总之,做到“萝卜青菜各有所爱”,只要学生在读,动画、漫画、连环画均可以。顺应孩子的心理特点,选好孩子“爱看”的第一批书,使孩子对书产生好感。好奇、好动、缺乏耐心和持久力是孩子普遍的心理特點。他们喜欢的阅读方式是一会儿翻翻这本,一会儿翻翻那本。对此家长不必过多的去管他。通常,在这一阶段,只要孩子愿意把一本书拿在手上津津有味地翻看,家长就应该感到心满意足了。因为,这类表现完全符合孩子的早期阅读心理,是孩子在阅读求知的道路上迈开重要一步的标志。
三、给学生树立榜样,指导读书方法。
许多学生不知道读书会使人如醉如痴,他们读书的需要仅限于老师的要求,父母的期望,或者故事书里引人入胜的故事。他们往往不可能懂得读书的乐趣。教师永远是学生最易模仿的对象,教师在学生面前读书,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我们应该在学生面前做读书的典范,并注意以自己的读书方法去启发,影响学生,成为学生的读书榜样。例如:读书时会笑出声、流出泪,完全陶醉于书中以至于听不见别人谈话;选择书的目的明确,或者因为书的作者,或者因为书的题目,或者想要解决某个问题等。
教师要注意指导学生的阅读方法。读书的方法各式各样,人人不可能统一,看一本书不一定总是从第一页开始看;选定一本书不是非得一次看完或总要看完,不合自己的心意,可另换一本等;阅读时既可以高声朗读,也可以静静地默读;阅读时把自己认为好的语句摘录下来,或读完一本书后,把自己的心得和感受写下来等等。
四、重视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
课外阅读是不在老师直接帮助下的阅读,所以教师的工作重点除了对阅读方法的指导,还要对学生阅读态度和阅读习惯上进行指导。众所周知,习惯的力量是巨大的。只有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才能使之内化转为学生的语文素养。孔子说过:“学而时习之”。“学”就是要“习”,因为只有“习”才能成“惯”。阅读习惯一定要从小抓起,重视培养学生 “读、背、记”的良好阅读习惯。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离不开老师和家长经常性的指导、检查和督促,这是外因条件;起主要作用的还是内因,学生本人要有持之以恒的决心。为了培养学生阅读习惯,给学生留出充分的阅读时间,要求学生每天保证有20—30分钟的阅读时间进行课外阅读,鼓励学生“读书”要“见缝插针”,要善于挤时间。这样,学生从小养成了爱惜时间的习惯,养成了课外阅读的良好习惯,将来他们就能在没有任何强制因素的情况下,非常自觉地饶有兴味地去读书,去学习,从而受益于自己,服务于社会。
五、开展个人阅读成果展示活动,培养学生自信心
个人阅读成果展示就要设立一个平台给学生展示自己的阅读所得和阅读后自己所创作的手抄报、好词好句摘抄、自己写作集、绘画作品等。可以以周为时间单位,在班级的空置处设立展示台,每周让学生们自己推荐几个学生进行展示自己的阅读成果,并向自己的同学们介绍自己一些作品的构思等等,让学生在一个互相交流、互相学习的过程中,感受分享的快乐,建立自己的自信心。
学校还可通过小广播站播放精美的散文朗读或者学生阅读推荐的一些文章等,通过这些活动就能够为学生营造一个良好的阅读环境,于无形中将阅读习惯渗透到学生的日常学习习惯中,从而间接促使学生积极主动地阅读各种类型的图书,进而其阅读的数量和质量也就全面上升了。
阅读是一种终身教育的好方法。热爱阅读可以改变孩子的一切,使孩子受益终身。阅读是人类的一个新的生活领域, 是人类发展的一种重要的精神资源。培养小学生的阅读能力,更应注意学生兴趣的培养和鼓励,注意方法的指导,并重视阅读效果,给予正面的引导,使学生从小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促进学生在德、智、体、美诸方面能够健康、和谐、全面的发展。
总之,培养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不是一朝一夕所能达到的,需要教师加以正确的引导,采用多种多样的方式,循序渐进地培养,使学生爱读书,使读书成为他一生生活重要的组成部分。冰心老人说: “读书好, 多读书,读好书。” 不妨带着学生在书海里畅游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