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本文以一节高中思想政治课的开展为例,从评价方式、评价主体、评价目的、评价的“收”和“放”等方面,就如何构建发展性课堂教学评价,促进学生主体参与这一问题进行了探讨和尝试,
关键词:评价;学生发展
中图分类号:G633.2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7)24-086-1
主体参与课堂教学模式强调学生对知识的获得是一种主动获取的过程。然而,要让学生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合理评价学生的活动就显得尤为重要。那么,在教学中如何通过积极有效的评价手段,促进学生主体参与?下面我以高二思想政治课《世界文化的多样性》这一堂课为例,谈谈自己的一些认识和做法。
一、课前的设想
《世界文化的多样性》这一课,从教材的分析来看,内容教多,但相对比较简单,与之相关的素材和资料易通過各种途径获得,相当一部分内容可以尝试让学生来讲。因此,我将整节课的教学流程设计为三个环节:明确概念——介绍、评议——讨论、总结。在“明确概念”这一环节中,教师结合已学的知识,对学生加以点拨,使学生明确文化多样性的含义。“介绍、评议”阶段,学生以小组汇报的形式介绍文化多样性的原因和作用,在此基础上,师生对介绍的内容进行点评和讨论。“讨论、总结”阶段,师生围绕“如何对待文化多样性”展开讨论,形成共识。
上述三个环节,不管在形式还是内容,都有着内在的联系,其中“介绍、评议”环节是本堂课的重头戏,作为教师必须要通过积极评价引导学生有效活动。为了组织好这节课的评价环节,让学生充分参与到教学中来,我在课前一直在思考这样三个问题:第一,这节课要对哪些内容评价?第二,如何评价?第三,评价的效果会怎样?评价的目的既然是促进学生能力的发展,那么,评价的内容就应该多元化:评价既有知识方面的,也有能力和情感方面的评价;既要关注共性,也要注重学生的个性发挥,引导学生用不同的方法学习,努力使每一位学生都有展示自己才华的机会。基于此,在评价的内容上,我想主要关注以下几点:第一,学生的介绍是否有重点?第二,介绍的内容是否出现科学性错误?第三,介绍的内容是否在原有内容上有所拓展?第四,学生材料组织的形式和语言表达有何特色?上述四个方面,前三项是对知识的评价,最后一项则是关注学生的独特个性,是对学生创新能力的评价。关于如何评价,我准备尝试把赏识评价引入到课堂教学中来。即学会欣赏每一位学生,及时对每位学生的积极表现做出恰当的赏识性评价,赞赏他们的独特之处,赞赏他们所付出的努力和热情,赞赏他们对教科书的质疑和超越。在具体评价的方式上采取教师评价和学生评价(自评和他评)相结合,使学生通过评价和被评价,有所思,有所得。课堂评价是否有的效果,主要看课堂评价能否激发和保持学生的学习动机,能否有效地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并使学生保持和强化这种积极的学习状态。为了客观评估这堂课评价的效果,我准备在课后与听课学生进行一次深度交流,同时积极听取听课老师的意见,在此基础上根据两方面反馈的信息对本节课的评价进行了自我反思和再评价。
二、教学实践与效果
到了正式授课阶段,我根据一定的原则,把全班学生分成了四个小组。第一小组的同学在广泛搜集资料的基础上,利用PPT简要介绍了教材中提及的几个国家的文化特质,在此基础上还增加了日本、新加坡的文化特点。为了说明民族服饰的多样性,一个组员还特地从网上购买了日本的和服,边介绍边展示,真正做到“言之有物”。针对这一组的介绍,我采取了学生评价的方式。有的学生认为:“内容比原来教材充实、具体,所举例子更贴近生活”,也有的学生提出:“该小组补充的文化多样性的例子范围太窄,文化的范围是比较广泛的,服饰、饮食特点只是文化的一个方面,我们还可以举出其他方面如建筑特色、语言特色”,学生的评价拓展、修正了第一小组学生的介绍。
第二小组的学生,从调查学校旁边的美食一条街说起,过渡到我国饮食文化多样性,并分析了其中的原因。在介绍过程中,一位同学以自己拍摄到的照片对我国几大菜系的特点进行了具体详实的论述。对这一组的介绍,我直接进行了评价。在评价中我提到这样一点:这一小组从调查身边情况说起,然后扩展到不同区域的文化特点,这种由点到面、由此及彼的论述方式不仅使过渡自然,而且合乎论证的逻辑,值得大家学习。
第三小组的同学则搬来了他们所订阅的历史和时事杂志,以我国统一的多民族国家为例,说明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原因,并谈到我国历史上的几次民族融合对中华文明的影响。其中一个组员在介绍中语言非常流利和顺畅,吸引了全班同学和老师的注意力。我在评价时说:“这组同学在介绍我国文化多样性的作用时,围绕中华文明的发展的原因,从不同角度、不同方面论述,有证有据,重点十分的突出,而且在发言中正确分析了民族融合问题,具有较强的辩证思维能力。
不经意间,一堂课就结束了。课上,三大教学环节衔接紧凑,学生介绍各具特色,异彩纷呈,教学中师生、生生的互动较多,课堂气氛和谐活跃,达到了我预期的教学效果,也完全打消了我先前的忧虑。
当然在课堂教学中进行发展性评价,也遇到了不少问题。例如,在评价之前,教师如何对学生的活动进行有效的指导?学生的自评往往是难以开展的一个环节,在有限的一堂课中,如何把他评和自评有效地结合起来,从而最大限度地促进学生知识、能力和情感的发展?对评价的再评价,往往是通过对他人的访谈和调查来获得,这不免使得一些个人的感情因素渗入其中,影响了评价的准确性,因此,评价标准的确定,也是一个值得深入研究的课题。
关键词:评价;学生发展
中图分类号:G633.2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7)24-086-1
主体参与课堂教学模式强调学生对知识的获得是一种主动获取的过程。然而,要让学生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合理评价学生的活动就显得尤为重要。那么,在教学中如何通过积极有效的评价手段,促进学生主体参与?下面我以高二思想政治课《世界文化的多样性》这一堂课为例,谈谈自己的一些认识和做法。
一、课前的设想
《世界文化的多样性》这一课,从教材的分析来看,内容教多,但相对比较简单,与之相关的素材和资料易通過各种途径获得,相当一部分内容可以尝试让学生来讲。因此,我将整节课的教学流程设计为三个环节:明确概念——介绍、评议——讨论、总结。在“明确概念”这一环节中,教师结合已学的知识,对学生加以点拨,使学生明确文化多样性的含义。“介绍、评议”阶段,学生以小组汇报的形式介绍文化多样性的原因和作用,在此基础上,师生对介绍的内容进行点评和讨论。“讨论、总结”阶段,师生围绕“如何对待文化多样性”展开讨论,形成共识。
上述三个环节,不管在形式还是内容,都有着内在的联系,其中“介绍、评议”环节是本堂课的重头戏,作为教师必须要通过积极评价引导学生有效活动。为了组织好这节课的评价环节,让学生充分参与到教学中来,我在课前一直在思考这样三个问题:第一,这节课要对哪些内容评价?第二,如何评价?第三,评价的效果会怎样?评价的目的既然是促进学生能力的发展,那么,评价的内容就应该多元化:评价既有知识方面的,也有能力和情感方面的评价;既要关注共性,也要注重学生的个性发挥,引导学生用不同的方法学习,努力使每一位学生都有展示自己才华的机会。基于此,在评价的内容上,我想主要关注以下几点:第一,学生的介绍是否有重点?第二,介绍的内容是否出现科学性错误?第三,介绍的内容是否在原有内容上有所拓展?第四,学生材料组织的形式和语言表达有何特色?上述四个方面,前三项是对知识的评价,最后一项则是关注学生的独特个性,是对学生创新能力的评价。关于如何评价,我准备尝试把赏识评价引入到课堂教学中来。即学会欣赏每一位学生,及时对每位学生的积极表现做出恰当的赏识性评价,赞赏他们的独特之处,赞赏他们所付出的努力和热情,赞赏他们对教科书的质疑和超越。在具体评价的方式上采取教师评价和学生评价(自评和他评)相结合,使学生通过评价和被评价,有所思,有所得。课堂评价是否有的效果,主要看课堂评价能否激发和保持学生的学习动机,能否有效地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并使学生保持和强化这种积极的学习状态。为了客观评估这堂课评价的效果,我准备在课后与听课学生进行一次深度交流,同时积极听取听课老师的意见,在此基础上根据两方面反馈的信息对本节课的评价进行了自我反思和再评价。
二、教学实践与效果
到了正式授课阶段,我根据一定的原则,把全班学生分成了四个小组。第一小组的同学在广泛搜集资料的基础上,利用PPT简要介绍了教材中提及的几个国家的文化特质,在此基础上还增加了日本、新加坡的文化特点。为了说明民族服饰的多样性,一个组员还特地从网上购买了日本的和服,边介绍边展示,真正做到“言之有物”。针对这一组的介绍,我采取了学生评价的方式。有的学生认为:“内容比原来教材充实、具体,所举例子更贴近生活”,也有的学生提出:“该小组补充的文化多样性的例子范围太窄,文化的范围是比较广泛的,服饰、饮食特点只是文化的一个方面,我们还可以举出其他方面如建筑特色、语言特色”,学生的评价拓展、修正了第一小组学生的介绍。
第二小组的学生,从调查学校旁边的美食一条街说起,过渡到我国饮食文化多样性,并分析了其中的原因。在介绍过程中,一位同学以自己拍摄到的照片对我国几大菜系的特点进行了具体详实的论述。对这一组的介绍,我直接进行了评价。在评价中我提到这样一点:这一小组从调查身边情况说起,然后扩展到不同区域的文化特点,这种由点到面、由此及彼的论述方式不仅使过渡自然,而且合乎论证的逻辑,值得大家学习。
第三小组的同学则搬来了他们所订阅的历史和时事杂志,以我国统一的多民族国家为例,说明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原因,并谈到我国历史上的几次民族融合对中华文明的影响。其中一个组员在介绍中语言非常流利和顺畅,吸引了全班同学和老师的注意力。我在评价时说:“这组同学在介绍我国文化多样性的作用时,围绕中华文明的发展的原因,从不同角度、不同方面论述,有证有据,重点十分的突出,而且在发言中正确分析了民族融合问题,具有较强的辩证思维能力。
不经意间,一堂课就结束了。课上,三大教学环节衔接紧凑,学生介绍各具特色,异彩纷呈,教学中师生、生生的互动较多,课堂气氛和谐活跃,达到了我预期的教学效果,也完全打消了我先前的忧虑。
当然在课堂教学中进行发展性评价,也遇到了不少问题。例如,在评价之前,教师如何对学生的活动进行有效的指导?学生的自评往往是难以开展的一个环节,在有限的一堂课中,如何把他评和自评有效地结合起来,从而最大限度地促进学生知识、能力和情感的发展?对评价的再评价,往往是通过对他人的访谈和调查来获得,这不免使得一些个人的感情因素渗入其中,影响了评价的准确性,因此,评价标准的确定,也是一个值得深入研究的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