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初中数学教学中的“慢教育”教学

来源 :求知导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iexia19876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慢教育”是指教师要在一些重要的教学环节减慢教学速度的一种教学理念。教师实施“慢教育”教学,可以在一些关键环节给予学生充分的指导,使学生能攻克学习重点和难点。教师在教学时,要了解适合开展“慢教育”的环节,并掌握开展“慢教育”教学的方法。
  关键词:初中数学;“慢教育”;教学策略
  中图分类号:G4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624X(2021)24-0070-02
  引 言
  一些教师希望提高教学效率,开展快节奏、大容量的教学。然而笔者在教学实践中发现,这样的教学有时会让学生的基础知识掌握得不扎实,思维能力得不到有效的培养。于是有些教育学者提出了“慢教育”的概念,“慢教育”并不是指教师一味地延长教学时间,而是要求教师针对学生的学习情况,合理安排学习时间,使课堂教学的节奏当快则快、当慢则慢。这样,虽然在某些教学环节教师的讲授速度并不快,但是从整体来看,教学效率较高。下面,笔者对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应用“慢教育”的方法展开探讨。
  一、应用具象化的案例引导学生理解理论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重引导学生理解理论知识。但很多教师发现,一些学生不愿意学习理论知识,或者不能理解理论知识。因此,教师要意识到,学生在学习理论知识时希望了解“我为什么要学习这项知识”及“我正在學习怎样的知识”。为了帮助学生弄清这两个问题,教师在这一环节必须放慢教学脚步[1]。
  例如,在开展“从问题到方程”的教学时,教师为学生引入了以下具象化的案例:篮球联赛规定,胜一场得2分,负一场得1分,如果篮球队赛了12场,共得20分,这个篮球队共胜了多少场?刚开始,学生不知道如何探讨这个问题,教师可引导学生结合以往学过的知识,根据得分与胜负场数之间的关系,应用枚举列数据来分析结果。学生得出的结果为:现得24分,即胜12场,负0场;现得23分,即胜11场,负1场……依此类推,可得到结果,即该球队胜了8场,负了4场。此时,学生会意识到,应用枚举列数据的方法来解决问题比较麻烦。现在球队的得分是20分,还不需要列出太多的数据,如果球队的得分为12分,那得列出多少数据。于是,学生要求找出一种更简洁的解决问题的方法。基于学生学习过一元一次方程,教师可引导学生结合总分与胜场、负场之间的数量关系来列方程。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设该队的胜场为x场,则负场为(12-x)场,通过建立胜场、负场、总分之间的等量关系来列方程。学生列出的方程为2x+(12-x)=20,解之得x=8。学生会发现,应用列方程的方式来解决一些数学问题非常简单。此时,教师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要应用一元一次方程的方式来解决此问题呢?一元一次方程又是什么呢?学生结合自己的体验发现,如果一个数学问题有较为明显的等量关系,而这个等量关系中拥有一个未知元,就可以应用列一元一次方程的方式来建立方程式,解出未知元,而且这种解决问题的方法简洁、直观。结合这一案例,学生也进一步理解了一元一次方程中方程的定义是什么,“元”和“次”分别代表什么。
  教师在教学中,要应用具象化的案例,告诉学生理论知识的概念或定义是什么,学习了这个概念或定义能够解决哪些问题。虽然教师在这一环节教学会放慢教学进度,但是,当学生了解了自己的学习需求,找到了学习的价值和意义后,他们的主观能动性就会不断地提升。
  二、培养学生的思维水平,深入学习数学理论知识
  在初中阶段,学生需要学习大量抽象的数学理论知识,如果学生的数学思维水平不足,则难以理解和掌握抽象的数学理论。因此,在数学教学中,教师既要培养学生的思维水平,又要引导学生应用科学的思维方式来掌握理论知识。虽然这样的教学看似会放慢教师的教学进度,但实际上,学生只要真正地理解了数学理论形成的规律,就会牢牢记住这些理论,并能够正确地运用数学理论知识来解决问题。
  以引导学生学习“字母表示数”为例,教师可以先让学生观察以下等式,然后让学生分析第几行的等式结果。
  1+2+1=4
  1+2+3+2+1=9
  1+2+3+4+3+2+1=16
  ……
  学生通过观察会发现第4行的结果为25,第5行的结果为36……依此类推。在这一教学环节中,教师引导学生应用归纳的思想发现算式的计算规律。当学生理解了归纳的思想后,便能理解如何发现算式的规律,以及抽象出算式规律背后的公式。教师引导学生应用抽象的数学公式来描述第n项的代数式。学生通过归纳以上的具象化案例,根据以上算式形成的规律,得到1+2+3+…n+(n-1)+(n-2)+…1。教师开展这样的教学,能为学生学习方程思想、函数思想、建模思想打下基础。此时,教师引导学生思考:现在要想得到第12行的代数式计算结果,应如何计算?学生提出应用1+2+3+…n+(n-1)+(n-2)+…1这个式子来进行计算,并将12代入这个式子中,发现这个式子的计算十分麻烦。学生根据第4行的结果为25,第5行的结果为36……依此类推得出第n行的计算结果为(n+1)2,然后得到1+2+3+…+n+(n-1)+(n-2)+…1=(n+1)2。于是,学生建立了以上等式计算的模型,即如果需要计算第n行的结果,就可以应用(n+1)2来计算。通过这样的教学方式,学生掌握了建模思想。当学生具备了建模思想后,便能理解为什么要应用字母表示数。此外,学生还会意识到,有一些算式是存在规律的,人们有时无法应用枚举的方法来一一举出算式的计算方法,此时,可以根据算式计算方法存在的规律来建立一个算式计算模型。当学生能够建立这样的模型,并且能够应用字母表示数后,字母和数一样可以参与运算。那么在以后的学习中,学生就能够应用这个抽象的模型公式来呈现这个算式的规律。   在初中数学课堂上,学生需要应用科学的思维方法来学习知识。例如,在学习几何知识时,教师要培养学生的数形结合思想;在学习方程时,教师要培养学生的方程思想;在开展函数教学时,教师要培养学生的函数思想。学生如果没有掌握科学的思维方法,就难以掌握一些复杂的理论知识,更难以应用这些思维来解决问题。所以教师要把思维培养当作教学的重点,开展“慢教育”。
  三、建立数学体系,引导学生辨析理论
  如果学生没有认真辨析过理论,知识结构存在漏洞,那么他们在应用这些理论时可能会遇到各种问题。因此,教师要引导学生在深入学习理论后,带领学生辨析理论,使其形成知识体系[2]。
  例如,在引导学生学习“正数与负数”时,教师可让学生思考以下问题:(1)整数包括             、              、              ,分数包括              、              ;有理数包括              、               ,也可以分为             、             和             ;非负数包括             和              ,非正数包括              和              。教师引导学生学习正数、负数、有理数的相关知识后,可以通过为学生设计相关的数学习题,引导学生建立一个数学概念体系,当学生建立了有理数的概念体系后,就能够了解与之相关的数学概念之间的关系。以后,在应用这些数学概念去解决问题时,学生就不会混淆。有时,学生从抽象理论的角度理解了概念,并不意味着其能够把抽象的理论与具象的案例结合起来。为了了解学生是否已经把抽象的理论知识与具象案例结合起来,是否真正理解了理论知识,教师要为学生设计相关习题,让他们应用抽象理论知识来解决各种具体的数学问题。
  教师可为学生设计以下习题:10,-0.72,-2,0, -98,25,63%,3.14,把以上各数放在图1的集合中。教师应用该题,可以检验学生是否能把整数这一抽象的概念與具象化的例子结合起来,也能检验学生对正数概念及正数与整数之间关系的学习成果。为了检验学生的理论学习成果,教师需要为学生布置习题,这些习题的设计特点为:要求学生能够把这一节课学到的理论知识与过去学到的理论知识、技能训练结合起来,能够应用学过的各种理论知识来解决数学问题。例如,高山上的温度从山脚起每升高100m降低0.8℃,已知山脚的温度是28℃,山顶的温度是16.8℃,求山高。学生在解答这道习题时,需要全面回顾以往学过的数学知识、掌握的计算技能,并应用这一节课学到的新的理论知识来解答问题。
  
  部分学生由于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没有养成在完成一节课的学习后检验自己知识体系的习惯。而教师开展“慢教育”的目的就是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学生形成了每学完一节课就检验一次自己的知识体系、整合自己的知识体系、应用自己的知识体系的习惯,才能逐渐巩固理论知识基础。
  结    语
  当前,部分教师重教学进度,而忽略了学生的学习效率,进而产生了一些教学问题。在这一背景下,教学专家提出了“慢教育”的教学理论。“慢教育”是指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思维水平、完善学生知识体系这三个环节,教师都要放慢教学的速度。因此,教师要以学生为主体,针对学生的学习特点来引导他们高效学习,不断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学习能力。
  [参考文献]
  张晓涛.初中数学概念教学[J].神州印象,2018(04):342.
  唐芳荣.初中数学概念教学[J].中学课程辅导(教学研究),2018,12(15):94-95.
  作者简介:周翠芹(1972.11—),女,江苏阜宁人,本科学历,一级教师,研究方向:初中数学教学。
其他文献
摘 要:随着新一轮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和发展,实现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目标渐渐被人们所熟知,在此背景下构建初中物理高效课堂也得到了我国教育界和广大物理教师的关注。因此,教育者要切实从核心素养出发,通过“创设多元提问情境,引导学生树立物理观念”“构建生活化物理模型,培养学生科学思维”“开展相关课堂活动,调动学生实践积极性”“强调科学实验观念,提高学生创新能力”等方法,来提高初中物理课堂效率。本文将从
摘 要:语音教学是指语言的发音教学,是学习一门语言的基础。因此,在小学英语教学中,教师应引导学生积极学习语音知识,使其掌握规范的、标准的英语发音技巧,从而逐步提升学生的英语口语交际能力,使其形成良好的英语学习效能感,并能学以致用。基于此,本文系统分析了优化英语语音教学的现实意义,并探讨了小学英语教师应如何组织有效的语音教学活动,以便逐步提升学生的英语语音能力。  关键词:小学英语;语音教学;意义分
国家形象是国家软实力的重要标志,塑造良好的国家形象是增强国际话语权,提高国际影响力的重要路径之一;而突发公共事件能够在短时间内引起全球范围内的关注,从而影响国际受众对于国家形象的判断。因此,在突发公共事件来临之时,相关部门如何进行紧急处理,媒体以何种方式进行报道都会影响到国家形象的塑造与维护。本文以我国发生的各类突发公共事件为例,针对如何在突发公共事件的报道中维护好国家形象提出一些建议。
摘 要:随着时代的发展,孩子的教育问题对家长和老师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家长们在对孩子提出要求和期望的同时,自己也要加强学习,同时要客观理性,不急于求成,在平时的生活中要做到潜移默化,润物细无声。身教重于言传,家长是孩子的榜样,孩子也是家长的镜子。家长做好了榜样,好多问题就迎刃而解。为了孩子接受到更好的指导,为了孩子在成长的过程中少走点弯路,家长少点烦恼,家长和教师都应与时俱进,努力学习和孩子一起成
摘 要:问题驱动与说理是教师教学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教师的提问、学生的回答、教师的反馈组成了教学活动的“三话步”。教师可以借助问题驱动的方式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及时的监控与检测,以便调整课堂教学的内容与方式,帮助学生获得更大的进步。为此,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重视问题驱动的方式和手段对数学学科教学的发展有明显的激励作用。  关键词:小学数学;问题驱动;说理课堂  中图分类号:G623.5文献标识码:
城市名片在城市形象的塑造中起到非常积极的作用,也是城市形象传播的一项重要内容。合肥的城市名片历经两次更迭,其传播话语发生了较大的变化。本文主要从美学价值、历史文化价值、经济价值和情感价值四个方面研究合肥城市名片传播话语的变迁,旨在揭示其传播话语召唤性的特点,并分析合肥名片“大湖名城,创新高地”对城市形象传播所起到的积极作用以及存在的阐释空间。
摘 要:现代化教育资源的融合,使信息技术课堂开始走出传统教育模式的桎梏,逐步呈现出新的教育形态。在微课技术走进信息技术课堂后,教师也要巧妙地将微课技术融入导入环节、课堂施教环节和复习环节,以便在建构魅力小学信息技术课堂中提高教育实效。  关键词:微课;信息技术;课堂教学  中图分类号:G434;G623.58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624X(2021)25-0018-02  信息技术学科
散点叙事就是采用一种发散式的方式来组织电影,他是由多条叙事线来完成整个故事的叙事方式,战争片《八佰》就是采用散点叙事的方法讲述故事,里面既设置了二元对立,同时又建构层级关系,还设计了纵轴和横轴上的叙事线。本文旨在探析电影《八佰》作为战争电影散点叙事结构设计的独特创新,它不但带来全新的视听方式,还完成了作者的观念表达,为中国的电影艺术事业发展提供全新思考。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社会的进步,人们的生活水平得到了提升,文艺晚会的相关问题也引起了人们的重视。文艺晚会导演只有具备较强的能力与素质才能保证节目质量。
摘 要: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人们越来越重视对青少年创造能力与创新思维的培养。基于此,小学数学教师应重视对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发挥数学课程对学生思维的引导与锻炼作用,使学生形成良好的邏辑思维与空间几何思维。在这样的训练过程中,学生能牢固掌握知识,其思维能力和综合学科素养也能得到一定的发展。  关键词:小学数学;思维能力;培养策略  中图分类号:G427 文献标识码: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