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初中阶段,学生所接触到的地理学科具有综合性较强,知识连接程度较高等特点。由于该学科自身所具有的特点限制了教师传统教学思想以及教学方法的应用,所以在当代教育环境中,教师需要做好教学创新,侧重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关键词:初中地理;学习兴趣;教学策略
前言:在教育工作中,教师需要以学生的兴趣为出发点,在激发学生兴趣的前提下,提升教学质量。只有学生对学习产生了兴趣,其才会主动的参与到学习活动中。传统教学模式严重限制了学生的兴趣以及热情。这些问题都需要得到教师的及时改善。
一、借助工具,直观教学
在开展教学活动的过程中,教师不可能干巴巴的站在讲台上单方面的向学生进行知识灌输,这样只会把学生变成接纳知识的机器,而不会使之真正的理解知识,掌握知识。所以,在课堂上,教师需要学会合理的选择教学工具,利用工具加强地理教学的直观性,将抽象的知识直接展现在学生面前,便于学生理解,降低学生的学习难度。当学生不具有较高的学习压力时,其自身的学习兴趣自然就会产生。
例如,在地理学习中,地图是学生必然会应用到的一个教具。地图中会明确的标示出某一个地区,某一条河流或者某一个国家。并且,具有较高的识图能力与读图能力,也是学生在初中地理学习中应掌握的一种技能。
以“中国行政区的划分”这一知识点为例。教师可以借用多媒体设备将我国每一个省份的地图展示出来,并鼓励学生联想这些地图的形状都像哪些物品或者,将抽象的形状与实际的物体相联系,加深记忆。在学生掌握了基础地图信息后,教师也可组织学生进行游戏活动。在游戏中,学生需要以分组的形式做好准备,而教师可以根据地图中的内容向学生提出问题。例如,要求学生快速找到某一个省份或者找到某一条河流。成功回答问题的小组,可获得一定奖励。通过这一方式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也能够调动学生对于地理学科的喜爱。
二、结合思维,发散兴趣
培养学生的兴趣与培养学生的思维是两项可以统一开展的教育工作。在初中地理教学中,教师需要打破传统教学模式的限制,鼓励学生提高个人的发散思维能力与集中思维能力。在学生两项能力达到成熟状态后,其自身的学习兴趣也会在潜移默化的氛围内逐渐养成。
在发散性思维培养的过程中,教师可根据具体的教学内容,为学生创建明确的学习目标。之后学生可根据目标以及自身的实际情况,创建满足自身学习发展规律的学习计划。在一步一步逐步探索的过程中,学生的压力与难度会逐渐降低,兴趣也就油然而生[1]。同时,在发散性思维培养中,教师需要遵从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不要过多的对学生实施指导或者管理,而是应该激发学生的自主意识,让学生真正的感受到自己是课堂上的主人。
在集中性思維培养的过程中,教师需要适当的引入问题教学法或者任务驱动法,鼓励学生在分析问题,处理任务的过程中,集中思考问题的本质,体验成功的快乐,进而喜欢地理学习。以“地球的自转运动”教学为例。在教学期间,教师可以先为学生介绍地球的自转运动概念,然后鼓励学生根据自己生活中的一些现象尝试性的分析地球自转运动的本质,在开放性环境中发展学生的思维。同时,教师也可为学生提出一些生活中比较常见的现象,或者提出一些具有判断性的地球自身运动问题,要求学生集中思考,回答问题,激发学生的探究热情,也可开阔学生的眼界,使之对于地理学习有更大的好奇心,更大的需求。
三、创建情境,渲染氛围
情境与氛围是会调动学生兴趣最直接的因素。在传统的地理教学中,很多教师所采取的教学方法相对较为单一。并且为了维持学生的秩序,很多教师会故意在学生面前树立严肃的形象,所营造出的教学氛围十分的压抑。由于氛围压抑,学生自然就感受不到放松,在学习中会产生较高的疲惫感,逐渐开始抵触地理学习。对此,在培养学生学习兴趣时,教师就要做出有效的教学改善,以不同的手段创造不同的教学情境,渲染活跃的教学氛围,从而对学生形成有效激发。
例如,教师可以借用多媒体技术创建信息情境,将知识以动态的形式展现出来;也可以将知识与故事相互融合,打造故事情境,营造趣味的教学氛围。在全新的学习体验下,学生会对地理知识产生了解欲望,整体的学习注意力也会出现明显加强。
例如,在讲解“我们临近的国家和地区”时,教师可以选择2008年北京奥运会开幕仪式作为教学导入的资料,利用激动人心的视频对学生的情感与眼球形成刺激。在教学氛围达到高潮后,教师可引入本堂课的内容,根据视频中所展现出的国家,一一对应的为学生介绍这些国家的相关信息。如此一来,既能够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也能够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与爱国情怀,为其核心素养的发展奠定保障。
除此之外,单纯的有趣并不能长时间地让学生产生学习兴趣。重要的是,教师要让学生产生“好奇”[2]。所以,在地理教学中,教师需要学会创建问题情境,利用问题带动学生,促使学生主动探究,产生学习兴趣。例如,在讲解与日本相关的地理信息时,教师可以先向学生提出一个简单的问题。如“在地球上,有一个国家,开满樱花,却又地震频发。你知道这是哪个国家吗?”借用问题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奠定教学基调。
结论:总而言之,在培养学生学习兴趣的过程中,教师所起到的作用不容忽视。教师是学生开展学习活动的主要引导者、支撑者。在教学期间,教师需要创新教学理念以及手段,借助多样化的工具,加强教学直观性。并且,教师需要侧重创建教学情境,融合教学思维,打造完整的教学体系。通过这一方式,全方位地刺激学生的学习兴趣,促使学生学习效率的加强。
参考文献:
[1]王亚平.初中地理教学中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研究[J].华夏教师,2019(29):39-40.
[2]易剑英.论地理教学中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J].当代教育论坛(学科教育研究),2018(07):95-96.
刘敏 山东省新泰市实验中学
关键词:初中地理;学习兴趣;教学策略
前言:在教育工作中,教师需要以学生的兴趣为出发点,在激发学生兴趣的前提下,提升教学质量。只有学生对学习产生了兴趣,其才会主动的参与到学习活动中。传统教学模式严重限制了学生的兴趣以及热情。这些问题都需要得到教师的及时改善。
一、借助工具,直观教学
在开展教学活动的过程中,教师不可能干巴巴的站在讲台上单方面的向学生进行知识灌输,这样只会把学生变成接纳知识的机器,而不会使之真正的理解知识,掌握知识。所以,在课堂上,教师需要学会合理的选择教学工具,利用工具加强地理教学的直观性,将抽象的知识直接展现在学生面前,便于学生理解,降低学生的学习难度。当学生不具有较高的学习压力时,其自身的学习兴趣自然就会产生。
例如,在地理学习中,地图是学生必然会应用到的一个教具。地图中会明确的标示出某一个地区,某一条河流或者某一个国家。并且,具有较高的识图能力与读图能力,也是学生在初中地理学习中应掌握的一种技能。
以“中国行政区的划分”这一知识点为例。教师可以借用多媒体设备将我国每一个省份的地图展示出来,并鼓励学生联想这些地图的形状都像哪些物品或者,将抽象的形状与实际的物体相联系,加深记忆。在学生掌握了基础地图信息后,教师也可组织学生进行游戏活动。在游戏中,学生需要以分组的形式做好准备,而教师可以根据地图中的内容向学生提出问题。例如,要求学生快速找到某一个省份或者找到某一条河流。成功回答问题的小组,可获得一定奖励。通过这一方式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也能够调动学生对于地理学科的喜爱。
二、结合思维,发散兴趣
培养学生的兴趣与培养学生的思维是两项可以统一开展的教育工作。在初中地理教学中,教师需要打破传统教学模式的限制,鼓励学生提高个人的发散思维能力与集中思维能力。在学生两项能力达到成熟状态后,其自身的学习兴趣也会在潜移默化的氛围内逐渐养成。
在发散性思维培养的过程中,教师可根据具体的教学内容,为学生创建明确的学习目标。之后学生可根据目标以及自身的实际情况,创建满足自身学习发展规律的学习计划。在一步一步逐步探索的过程中,学生的压力与难度会逐渐降低,兴趣也就油然而生[1]。同时,在发散性思维培养中,教师需要遵从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不要过多的对学生实施指导或者管理,而是应该激发学生的自主意识,让学生真正的感受到自己是课堂上的主人。
在集中性思維培养的过程中,教师需要适当的引入问题教学法或者任务驱动法,鼓励学生在分析问题,处理任务的过程中,集中思考问题的本质,体验成功的快乐,进而喜欢地理学习。以“地球的自转运动”教学为例。在教学期间,教师可以先为学生介绍地球的自转运动概念,然后鼓励学生根据自己生活中的一些现象尝试性的分析地球自转运动的本质,在开放性环境中发展学生的思维。同时,教师也可为学生提出一些生活中比较常见的现象,或者提出一些具有判断性的地球自身运动问题,要求学生集中思考,回答问题,激发学生的探究热情,也可开阔学生的眼界,使之对于地理学习有更大的好奇心,更大的需求。
三、创建情境,渲染氛围
情境与氛围是会调动学生兴趣最直接的因素。在传统的地理教学中,很多教师所采取的教学方法相对较为单一。并且为了维持学生的秩序,很多教师会故意在学生面前树立严肃的形象,所营造出的教学氛围十分的压抑。由于氛围压抑,学生自然就感受不到放松,在学习中会产生较高的疲惫感,逐渐开始抵触地理学习。对此,在培养学生学习兴趣时,教师就要做出有效的教学改善,以不同的手段创造不同的教学情境,渲染活跃的教学氛围,从而对学生形成有效激发。
例如,教师可以借用多媒体技术创建信息情境,将知识以动态的形式展现出来;也可以将知识与故事相互融合,打造故事情境,营造趣味的教学氛围。在全新的学习体验下,学生会对地理知识产生了解欲望,整体的学习注意力也会出现明显加强。
例如,在讲解“我们临近的国家和地区”时,教师可以选择2008年北京奥运会开幕仪式作为教学导入的资料,利用激动人心的视频对学生的情感与眼球形成刺激。在教学氛围达到高潮后,教师可引入本堂课的内容,根据视频中所展现出的国家,一一对应的为学生介绍这些国家的相关信息。如此一来,既能够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也能够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与爱国情怀,为其核心素养的发展奠定保障。
除此之外,单纯的有趣并不能长时间地让学生产生学习兴趣。重要的是,教师要让学生产生“好奇”[2]。所以,在地理教学中,教师需要学会创建问题情境,利用问题带动学生,促使学生主动探究,产生学习兴趣。例如,在讲解与日本相关的地理信息时,教师可以先向学生提出一个简单的问题。如“在地球上,有一个国家,开满樱花,却又地震频发。你知道这是哪个国家吗?”借用问题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奠定教学基调。
结论:总而言之,在培养学生学习兴趣的过程中,教师所起到的作用不容忽视。教师是学生开展学习活动的主要引导者、支撑者。在教学期间,教师需要创新教学理念以及手段,借助多样化的工具,加强教学直观性。并且,教师需要侧重创建教学情境,融合教学思维,打造完整的教学体系。通过这一方式,全方位地刺激学生的学习兴趣,促使学生学习效率的加强。
参考文献:
[1]王亚平.初中地理教学中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研究[J].华夏教师,2019(29):39-40.
[2]易剑英.论地理教学中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J].当代教育论坛(学科教育研究),2018(07):95-96.
刘敏 山东省新泰市实验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