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同动同静”复式教学模式是一种在世界范围内被广泛使用的教学方式,这种教学模式在我国农村小规模学校中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不可替代的作用。与传统的“一动一静”教学模式有着完全的差异,作为一名在农村小学任教的老师,在实施“同动同静”复式教学中,对这种模式有着比较深入的探究。
关键词:“同动同静”;小规模学校;小学数学
一、 引言
传统“一动一静”复式教学模式在过去长期的教学中起到了一定的作用,但在实践中很多方面都存在弊端,因此在农村小规模学校逐渐开始推行由兰州大学教授孙冬梅提出的“同静同动”复式教学模式,以求教学水平得到提高,学生学习效果的提升。
二、 “一动一静”与“同动同静”教学模式的优劣分析
在我国农村学校,随着进城务工随迁子女增多,使学生逐渐减少,许多学校开始探索复式教学模式,传统的复式教学采取“一动一静”的教学模式,整个教学环节中,对于不同年级的教学内容交替授课,即先进行一个年级的授课内容,而另一个班级则为预习或者课堂练习,这种模式在较长的时间里对农村小规模学校因缺少教师而起到了一定的作用,但是弊端很多:第一,在传统的复式教学中,经常会出现教师教学方式、学生学习方式都非常单一的情况,学生在整个课堂中交流、探讨、实践、互助学习的时间甚少。第二,在教师为低年级学生授课时,高年级学生只能完成教师布置的任务或自行对课文进行默读默背,使同一个教室内的学生分裂开来,不存在如小组讨论、帮扶对子等情况。第三,在复式教学的模式下,不同年级的学生经常由于主观和客观的原因产生干扰,导致教师布置的任务无法完成,自学的学生也不能专注地学习,长此以往,学生全面发展的习惯无法形成,成绩无法提升,教师设立的教学目标也无法完成。
正因为传统的“一动一静”式教学手段出现了这样或那样的弊端,才促进了更加完善、先进的“同动同静”式教学手段的出现。相对于“一动一静”式的教学手段,这种新的教学模式在实际应用弥补了传统教学中的不足,亮点颇多。
相比起传统的模式,“同动同静”的教学模式能够促进不同年级之间的合作、交流、互动,甚至能够让不同年级的学生一起听课一起写作业。这种模式也避免了学生因自控能力不足而導致学习效率低下或完不成作业的现状,在学习过程中受到干扰,导致学习质量下降的情况。另外,在“同动同静”的教学模式下,能够保证低年级的尖子生能够提前了解高年级所学的知识,为下一阶段的学习奠基,对高年级学生来说,能够弥补在低年级没有学懂的知识,重新对不了解的知识点进行学习,保证学过的所有知识都能够记牢记扎实,通过这种教学与学习方式,促进后进生的发展,补充后进生未知的知识,能够促进教师不断追求新知,不断进行课堂改革。除此之外,在“同动同静”教学手段下,也能够保证统一教室内不同学生的交流机会,让不同年级学生在一起互助学习,探讨问题,交流合作,让教室中的两个年级学生不再是“分裂”的状态。最后,“同动同静”复式教学模式能够让高低年级的学生融合形成学习小组,促进高低年级学生间的互补学习,培养了学生之间的合作意识,也使学生之间增强了团结友爱的精神与团队协作的能力,这些优点是过去“一动一静”教学模式中不能达到的目标。
三、 “同动同静”复式教学模式在农村小规模学校的应用策略
(一)保证邻年级搭配
在进行“同动同静”的复式教学过程中,合理编排不同年级组织教学时十分必要的。在对年级进行合理编排,使其组合成“复式班”的过程中,教师需要考虑到尽量将相邻年级的班级班排在一起,组合成“复式班”,例如“一、二年级班”“三、四年级班”“五、六年级班”等等。这样做的原因在于相邻年级的学生年纪相近,所学的课程知识断层并不大,甚至有些知识点是相互衔接的,在这样的情况下,如果低年级学生掌握了课时内容,还可以“跨级”学会高年级的知识;如果是对以前所学知识掌握不够扎实的高年级学生,同样可以在这样的课堂上“复习”过去学过的知识。在这样的编排下,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补足以前未懂的知识,同时对新知识会有更充分的认识。
例如,在进行三五年级的教学时,三年级学生在学习部编版“两位数乘两位数”,五年级学生则学习“小数的乘法和除法”。在这种情况下,所学内容相近,对于三年级学生而言,在完成课堂练习的情况下,就可以继续听教师讲授五年级的课程“小数的乘法和除法”,通过这样的方式进行超前学习,保证低年级学生不必因为其生理年龄的原因必须跟着教学进度“走”。另一方面,如果五年级学生中出现基础不扎实的情况,他们也可以再次学习三年级的知识,将自己遗忘或者掌握不牢靠的内容重新完全理解。在这样的教学模式下,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需求补足短板,革新知识。
(二)精准把握确保教学效果
在教学过程中,为了保证“同动同静”复式教学的有效实施,教师在授课地各个环节中一定要精准把握,促进效果提升。由于小规模课堂的特殊性,单个班级人数少,因而需要不同年级搭配上课,但是在一个教室中,两个年级群体很可能在生理、心理上都存在着很强的差异性,学生与学生也存在着显著的性格、兴趣、思维上的差异,这在无形中会给教师带来诸多不可预期的因素,也会为学生在学习行为增加困难。这也就要求教师需要进行大量的工作,不仅要考虑前文提到的相邻年级组合成班,还要注重学科知识点的搭配与衔接,除此之外,还要注重教具的使用。在课前,教师可以根据需要利用有效的资源制作教具。例如,在学习部编版四年级下册“三角形”时,教师就可以使用纸板作为教具,在学习到“三角形的内角和”这一环节时,还可以当场将教具的三个角撕下来拼凑在一起,向同学直观地呈现需要学习的知识,教师利用这些随处可得的简易教具在课堂中进行辅助教学,促进课堂效果提升。
(三)发展年级互动性
在传统的“一动一静”复式教学过程中,两个年级的学生虽然同样身处一个教室内,但是实际上年级与年级之间是分裂的。一般情况下,“一动一静”复式教学课堂中不同年级间交流互动很少。而在“同动同静”的教学模式中则并没有这种规范,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但允许不同年级间互补交流,还允许不同年级间探索实践。对于低年级学生而言,高年级学生往往在身份地位上更加令他们尊敬,在“同动同静”的教学模式下,教师除了自己授课以外,往往会要求不同年纪的学生结成学习小组,不同年级的学生共同学习。 例如,三年级学生在学习部编教材中“多位数乘一位数”时,可以由学习小组内的四年级学生为三年级学生讲题的形式实现内容的完全掌握,对于四年级学生来说,通过为低年级同学讲题可以使自身已经学过的旧知识得到充分的回忆与巩固,同时也能增强自己的口语表达能力和团队精神;对于三年级同学而言,通过高年级同学对知识的讲解,进而获取在课堂上未理解的内容,得到了高年级同学指导的同时,还可能了解到高年级课本上的知识。对于同班不同年级的学校小组成员而言,通过学习小组可以他们知道解团队协作精神的重要性,同时,也能够培养小组成员“大爱小,小敬大”的美好品德。
(四)增强学生竞争意识
教师在进行复式班级授课过程中,往往由于传统的复式班级“一静一动”的搭配,导致教学评价只能针对某一个年级进行,而无法将整个教室内所有不同年级的学生都包含其中,教学评价的主体往往也只能着重于某一个年级的同学,导致教室内不同年级同学之间的交流与互评机会都很少。有时教师开展课堂游戏时,也会因为教师个人的精力有限而无法在同一时段内完美地开展两次活动。习惯性的,单一的教学评价导致学生主体能动性受到了制约,课堂游戏的“厚此薄彼”则会影响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最终导致学生学习成绩的下降。
在“同动同静”的模式下,教师则在某些情况下可以兼顾两个班级的学生,也充分挖掘了学生的潜力,同在一个班级内,利用三、四年级课本知识紧密的衔接性与在“同动同静”基础上的互动性,将教室内所有学生都涵盖进来,保证教学评价不仅仅是教师单一的评价,也不仅仅针对某个年级的某个同学,而是使教室内的所有学生互为评价;也不仅仅是带领某个年级的同学进行课堂游戏,而是使整个教室内的学生同时参与进课堂游戲中来,一方面,增加了复式班教学的趣味性,引起不同年级同学之间的良性竞争,增加了不同年级学生对于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另一方面,这样的方式也能够确保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主体性,同时能够满足小学生活泼的天性。
四、 结语
总之,作为一种新推行的复式教学模式“同动同静”教学模式比起旧有的复式教学模式有着非常突出的优势,在广大教师不断的实践与探索中,这种新的教学模式能够得到不断的完善。
参考文献:
[1]曾涛,孙冬梅.创新复式教学,提高农村小规模学校教学质量[J].中国民族教育,2017(9):33-37.
[2]马建红,张抓.如何使农村小规模学校课堂教学更加灵动:以“同动同静”复式教学模式为例[J].基础教育论坛,
2018(19):5-6.
[3]陈瑞娟.复式教学“同动同静”模式下“动”的环节的驾驭[J].赢未来,2018(21):345.
[4]薛高见.对农村地区复式教学支持策略的探索[J].新课程:教育学术,2015(4):85.
[5]赵文军.农村小规模学校课堂教学中的“同动同静”复式教学模式探究[J].西部素质教育,2018,4(6):218-219.
[6]孙冬梅,曾涛,黄坤.复式教学“同动同静”新模式探析[J].天津师范大学学报(基础教育版),2010,11(1):33-35.
作者简介:李亚东,甘肃省平凉市,甘肃省平凉市庄浪县阳川学区。
关键词:“同动同静”;小规模学校;小学数学
一、 引言
传统“一动一静”复式教学模式在过去长期的教学中起到了一定的作用,但在实践中很多方面都存在弊端,因此在农村小规模学校逐渐开始推行由兰州大学教授孙冬梅提出的“同静同动”复式教学模式,以求教学水平得到提高,学生学习效果的提升。
二、 “一动一静”与“同动同静”教学模式的优劣分析
在我国农村学校,随着进城务工随迁子女增多,使学生逐渐减少,许多学校开始探索复式教学模式,传统的复式教学采取“一动一静”的教学模式,整个教学环节中,对于不同年级的教学内容交替授课,即先进行一个年级的授课内容,而另一个班级则为预习或者课堂练习,这种模式在较长的时间里对农村小规模学校因缺少教师而起到了一定的作用,但是弊端很多:第一,在传统的复式教学中,经常会出现教师教学方式、学生学习方式都非常单一的情况,学生在整个课堂中交流、探讨、实践、互助学习的时间甚少。第二,在教师为低年级学生授课时,高年级学生只能完成教师布置的任务或自行对课文进行默读默背,使同一个教室内的学生分裂开来,不存在如小组讨论、帮扶对子等情况。第三,在复式教学的模式下,不同年级的学生经常由于主观和客观的原因产生干扰,导致教师布置的任务无法完成,自学的学生也不能专注地学习,长此以往,学生全面发展的习惯无法形成,成绩无法提升,教师设立的教学目标也无法完成。
正因为传统的“一动一静”式教学手段出现了这样或那样的弊端,才促进了更加完善、先进的“同动同静”式教学手段的出现。相对于“一动一静”式的教学手段,这种新的教学模式在实际应用弥补了传统教学中的不足,亮点颇多。
相比起传统的模式,“同动同静”的教学模式能够促进不同年级之间的合作、交流、互动,甚至能够让不同年级的学生一起听课一起写作业。这种模式也避免了学生因自控能力不足而導致学习效率低下或完不成作业的现状,在学习过程中受到干扰,导致学习质量下降的情况。另外,在“同动同静”的教学模式下,能够保证低年级的尖子生能够提前了解高年级所学的知识,为下一阶段的学习奠基,对高年级学生来说,能够弥补在低年级没有学懂的知识,重新对不了解的知识点进行学习,保证学过的所有知识都能够记牢记扎实,通过这种教学与学习方式,促进后进生的发展,补充后进生未知的知识,能够促进教师不断追求新知,不断进行课堂改革。除此之外,在“同动同静”教学手段下,也能够保证统一教室内不同学生的交流机会,让不同年级学生在一起互助学习,探讨问题,交流合作,让教室中的两个年级学生不再是“分裂”的状态。最后,“同动同静”复式教学模式能够让高低年级的学生融合形成学习小组,促进高低年级学生间的互补学习,培养了学生之间的合作意识,也使学生之间增强了团结友爱的精神与团队协作的能力,这些优点是过去“一动一静”教学模式中不能达到的目标。
三、 “同动同静”复式教学模式在农村小规模学校的应用策略
(一)保证邻年级搭配
在进行“同动同静”的复式教学过程中,合理编排不同年级组织教学时十分必要的。在对年级进行合理编排,使其组合成“复式班”的过程中,教师需要考虑到尽量将相邻年级的班级班排在一起,组合成“复式班”,例如“一、二年级班”“三、四年级班”“五、六年级班”等等。这样做的原因在于相邻年级的学生年纪相近,所学的课程知识断层并不大,甚至有些知识点是相互衔接的,在这样的情况下,如果低年级学生掌握了课时内容,还可以“跨级”学会高年级的知识;如果是对以前所学知识掌握不够扎实的高年级学生,同样可以在这样的课堂上“复习”过去学过的知识。在这样的编排下,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补足以前未懂的知识,同时对新知识会有更充分的认识。
例如,在进行三五年级的教学时,三年级学生在学习部编版“两位数乘两位数”,五年级学生则学习“小数的乘法和除法”。在这种情况下,所学内容相近,对于三年级学生而言,在完成课堂练习的情况下,就可以继续听教师讲授五年级的课程“小数的乘法和除法”,通过这样的方式进行超前学习,保证低年级学生不必因为其生理年龄的原因必须跟着教学进度“走”。另一方面,如果五年级学生中出现基础不扎实的情况,他们也可以再次学习三年级的知识,将自己遗忘或者掌握不牢靠的内容重新完全理解。在这样的教学模式下,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需求补足短板,革新知识。
(二)精准把握确保教学效果
在教学过程中,为了保证“同动同静”复式教学的有效实施,教师在授课地各个环节中一定要精准把握,促进效果提升。由于小规模课堂的特殊性,单个班级人数少,因而需要不同年级搭配上课,但是在一个教室中,两个年级群体很可能在生理、心理上都存在着很强的差异性,学生与学生也存在着显著的性格、兴趣、思维上的差异,这在无形中会给教师带来诸多不可预期的因素,也会为学生在学习行为增加困难。这也就要求教师需要进行大量的工作,不仅要考虑前文提到的相邻年级组合成班,还要注重学科知识点的搭配与衔接,除此之外,还要注重教具的使用。在课前,教师可以根据需要利用有效的资源制作教具。例如,在学习部编版四年级下册“三角形”时,教师就可以使用纸板作为教具,在学习到“三角形的内角和”这一环节时,还可以当场将教具的三个角撕下来拼凑在一起,向同学直观地呈现需要学习的知识,教师利用这些随处可得的简易教具在课堂中进行辅助教学,促进课堂效果提升。
(三)发展年级互动性
在传统的“一动一静”复式教学过程中,两个年级的学生虽然同样身处一个教室内,但是实际上年级与年级之间是分裂的。一般情况下,“一动一静”复式教学课堂中不同年级间交流互动很少。而在“同动同静”的教学模式中则并没有这种规范,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但允许不同年级间互补交流,还允许不同年级间探索实践。对于低年级学生而言,高年级学生往往在身份地位上更加令他们尊敬,在“同动同静”的教学模式下,教师除了自己授课以外,往往会要求不同年纪的学生结成学习小组,不同年级的学生共同学习。 例如,三年级学生在学习部编教材中“多位数乘一位数”时,可以由学习小组内的四年级学生为三年级学生讲题的形式实现内容的完全掌握,对于四年级学生来说,通过为低年级同学讲题可以使自身已经学过的旧知识得到充分的回忆与巩固,同时也能增强自己的口语表达能力和团队精神;对于三年级同学而言,通过高年级同学对知识的讲解,进而获取在课堂上未理解的内容,得到了高年级同学指导的同时,还可能了解到高年级课本上的知识。对于同班不同年级的学校小组成员而言,通过学习小组可以他们知道解团队协作精神的重要性,同时,也能够培养小组成员“大爱小,小敬大”的美好品德。
(四)增强学生竞争意识
教师在进行复式班级授课过程中,往往由于传统的复式班级“一静一动”的搭配,导致教学评价只能针对某一个年级进行,而无法将整个教室内所有不同年级的学生都包含其中,教学评价的主体往往也只能着重于某一个年级的同学,导致教室内不同年级同学之间的交流与互评机会都很少。有时教师开展课堂游戏时,也会因为教师个人的精力有限而无法在同一时段内完美地开展两次活动。习惯性的,单一的教学评价导致学生主体能动性受到了制约,课堂游戏的“厚此薄彼”则会影响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最终导致学生学习成绩的下降。
在“同动同静”的模式下,教师则在某些情况下可以兼顾两个班级的学生,也充分挖掘了学生的潜力,同在一个班级内,利用三、四年级课本知识紧密的衔接性与在“同动同静”基础上的互动性,将教室内所有学生都涵盖进来,保证教学评价不仅仅是教师单一的评价,也不仅仅针对某个年级的某个同学,而是使教室内的所有学生互为评价;也不仅仅是带领某个年级的同学进行课堂游戏,而是使整个教室内的学生同时参与进课堂游戲中来,一方面,增加了复式班教学的趣味性,引起不同年级同学之间的良性竞争,增加了不同年级学生对于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另一方面,这样的方式也能够确保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主体性,同时能够满足小学生活泼的天性。
四、 结语
总之,作为一种新推行的复式教学模式“同动同静”教学模式比起旧有的复式教学模式有着非常突出的优势,在广大教师不断的实践与探索中,这种新的教学模式能够得到不断的完善。
参考文献:
[1]曾涛,孙冬梅.创新复式教学,提高农村小规模学校教学质量[J].中国民族教育,2017(9):33-37.
[2]马建红,张抓.如何使农村小规模学校课堂教学更加灵动:以“同动同静”复式教学模式为例[J].基础教育论坛,
2018(19):5-6.
[3]陈瑞娟.复式教学“同动同静”模式下“动”的环节的驾驭[J].赢未来,2018(21):345.
[4]薛高见.对农村地区复式教学支持策略的探索[J].新课程:教育学术,2015(4):85.
[5]赵文军.农村小规模学校课堂教学中的“同动同静”复式教学模式探究[J].西部素质教育,2018,4(6):218-219.
[6]孙冬梅,曾涛,黄坤.复式教学“同动同静”新模式探析[J].天津师范大学学报(基础教育版),2010,11(1):33-35.
作者简介:李亚东,甘肃省平凉市,甘肃省平凉市庄浪县阳川学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