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科技”铜镜照容无压力

来源 :中国收藏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upanda0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很多人都有照“哈哈镜”的经验,借由镜面的凹凸,形成或大或小、或胖或瘦的照容“特效”。殊不知,镜面如果凹凸得恰到好处,则会为生活带来很多意想不到的便利。东汉三国时期,凸面镜在铜镜领域风靡一时,创造了中国铜镜铸造史上的一大高科技奇观。
  北宋沈括(1031年至1095年)《梦溪笔谈》卷十九:“古人铸鉴,鉴大则平,鉴小则凸;凡鉴窪则照人面大,凸则照人面小。小鉴不能全观人面,故令微凸,收人面令小,则鉴虽小而能纳人面。仍复量鉴之小大、增减、高下,常令人面与鉴大小相若。此工之巧智,后人不能造。比得古鉴,皆刮磨令平,此师旷所以伤知音也。”
  寻遍有4000年历史的中国铜镜可知,尽管年代不同、镜种有别,然绝大多数的照容镜面,皆为平面或稍有凸出的“微凸平面”。从2000年前的新莽开始,可以明显地感觉到,镜面有了变凸的趋势。自东汉桓灵之际直至三国时代的百余年间,出现了变形四叶兽首与四叶对凤为主纹的两个镜种,比较而言,它们的镜面凸起程度可谓最大,暂将其称作“高凸镜面”。一面直径仅10厘米的高凸镜面,即可将一个成人的面容全部收纳其中(详见图10、图10A)。
  古代的总体经济水平较低,铜材又是钱币的主要原料,人们只能根据个人经济状况的高低,来购买尺寸大小不同的铜镜。怎样才能使尺寸较小的铜镜,起到映照脸部全貌的效果?古人早就知道:凸面镜可以有收缩人脸的作用,并应用于生产实践。时至今日,为后人保存了诸多充分利用物理知识的宝贵实物。
  镜面越凸,表示其曲率半径越小。如果镜面过凸,曲率半径太小,也会失去照容之目的。究竟怎样一个尺度才是合适?有没有一个大致的成俗约定?为此,笔者试从手上已有的10件实物,进行汇总、测量、计算、研讨。
  求得曲率半径
  1. 观察
  首先,选择的样本要有代表性,可以明显感觉到是高凸镜面。有幸的是,本文还找到了东汉延熹三年(160年)与三国魏甘露五年(260年)的2个纪年镜实例,两者之间正好相差一百年,为此类镜的大致断代提供了可靠依据。
  2. 测量
  铜镜的直径与重量容易知道,而测量其弧度却非易事。笔者从日本购买到了一种名为“真弧”的专用工具,即方便地解决了测量镜面凸出高度(H)的问题。应该承认,人工测量一定会产生误差,只能做到力所能及地接近实际情况。
  3. 计算
  已知:根据铜镜曲率半径符号关系示意图可知,镜面半径B,镜面凸度H。
  求证:曲率半径D。
  证明:由图1设定斜边为D,长直边为D-H,短直边为B。依据勾股弦定律可知:
  因为:D2 =(D-H)2+B2
  = D2-2DH+H2+B2
  所以:D =(H2+B2)/2H
  依据上述过程,汇总10件实物,经测量与计算,可得到曲率半径(D)的10个数据(详见附表)。
  高科技球面照容
  分析由附表的10个曲率半径可知:
  1. 除了图6、图7、图9这3个小直径铜镜的曲率半径偏大以外,70%的数据皆围绕在70厘米左右。汉代的度量标准告诉我们:汉代1尺即今之23.1厘米,汉代3尺即今69.3厘米;三国1尺即今之24.2厘米,三国3尺即今72.6厘米。
  2. 依据实物可知,东汉三国高面凸镜的直径范围多在汉尺5寸(今11.6厘米)至汉尺8寸(今18.5厘米)。一般而言,汉尺6寸(今13.9厘米)及其以上之大尺寸者,其曲径半径皆符合约定俗成的汉尺3尺(69.3厘米)。
  3. 若以汉尺3尺(今69.3厘米)作为假设的曲率半径标准尺度,我们就可以推算出不同标准直径镜面凸度的弧高值,或许这就是当时铸制的“成俗约定”。
  4. 因为作坊、工匠的不同,一定会产生铸制误差,统计表明,曲率半径的误差一般会控制在±10%以内。其中图2、图4、图5、图8这4镜的误差皆在±0.1%以内,似可认为,它们是一批高凸镜面的代表性器物。
  5. 图10镜是特例,虽说主纹与众不同,然因照容面特别光亮而仍可照容。比较而言,其镜面最凸,即曲率半径最小(仍可认定为是汉尺3尺,只是误差大了一些)。为此,图10A反映了图10镜照容时的实际情况。
  6. 根据图10A实际照容可知,在20厘米的正常照容距离,用直径10厘米的铜镜,恰好将一个成人的面容纳入镜中。随着照容距离的增加,镜面中的影像还会随之变小。虽计算理论有些复杂,然实际测量容易明白。
  7. 应该承认,铜镜表面被铸造并打磨成精确的球面,有着较大的技术含量,因为稍有变形,就会出现“哈哈镜”的非常态照容效果。东汉桓灵之际文化发达推动了“高技术”的发展。而延续百余年后,在天下大乱的三国后期,高凸镜面虽还是维系着中国铜镜铸造史上的这一奇观,然终于逐渐走向消失。
其他文献
提到吉州窑,大多数人的第一反应都是“黑”,的确,吉州窑的烧造始终“以黑为核心”,但却依着这“万能底色”创造了花样繁多、多姿多彩的装饰,匠心独具,工艺精湛,内涵丰富,散发着迷人的魅力。既是古代吉州窑匠师们智慧的结晶,也是那个追求温厚、笃实、含蓄的理学精神的时代缩影。在北京艺术博物馆举办的“雅俗共赏——吉州窑陶瓷艺术展”上,就有很多装饰独特、别具一格的佳品。  质朴生动  剪纸贴花是将民间剪纸与制瓷艺
期刊
2013年7月初,国务院通过上海自贸区方案,消息一出,人们在纷纷关注上海自贸区的同时,也提出了一个疑问:香港怎么办?  对于香港和上海,谁是未来中国的国际金融中心,多年来各界看法不一,两者都背靠资源丰富的内陆腹地,又同为中国面向世界的主要门户,这使得两个城市的竞争充满火药味,而相对于香港,金融服务的效率与水准以及法制体系的完善度一直都是上海的软肋。如今,新出炉的上海自贸区无疑是上海在追赶香港过程中
期刊
2011年年初,香港天成国际拍卖有限公司正式在香港亮相,而它的投资创办者却来自上海。作为内地资本在香港投资艺术品拍卖的代表,两年来,从罗丹的雕塑,到“当代文人”策展式专拍,再到设计感十足的翡翠珠宝,天成国际每一次拍卖都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天成为什么选择落户香港?香港这个国际化的自由港又为天成的成长发展提供了什么?为此,本刊记者专访了天成国际拍卖有限公司董事总经理汪洁女士。  《中国收藏》:天成成立
期刊
文明总是与地域传统息息相关,而从一个地域的博物馆馆藏,即可窥见其背后的千年风华。河南省焦作市是中华文明的中心区域之一,历代文明荟萃,历史名人众多。就绘画而言,北宋画家郭熙(今焦作市温县人)、五代画家李唐(今焦作市孟州人)、荆浩(今济源市人),都是焦作地区古代的著名画家。  焦作市博物馆收藏的书画,以焦作本地历史名人的作品见长,李棠阶、毛树棠、段晴川、董凤浩等焦作名家的作品都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和历史
期刊
今年第八期“积微览萃”专栏刊出拙文《王铎的情绪》后,有朋友希望我就《王铎草书杜诗卷》后面的吴湖帆跋再聊聊,这也是我曾经的想法。吴湖帆是大画家、大鉴定家和大收藏家,他每每在古人书画作品上题跋尤其是长题长跋,总有心得,而非言之无物地炫弄文辞,也不是因为写一手漂亮的瘦金体字而故作书法招摇,所以读来有味道、有营养,裨益于人。其实《王铎的情绪》刊出后,我对这篇文章又作了修改和补充,但是仍然没有涉及吴湖帆的题
期刊
日本著名收藏家、古董商坂本五郎藏佛首庄严宏伟,佛相静美,凝神若思,触动人心。唐朝佛教造像,能与之媲美者,古今无寻。艺匠巧以夹纻干漆妙制佛首,脸容祥和谐雅,臻善至美,其钟灵秀逸,他法难及。佛首硕大,精美绝伦,处处显示其奇玮独特。若论感染人心,诚宗教造像中之菁华逸作。可为凡间俊秀,却又活现我佛慈悲,蕴涵十德(仁、义、礼、智、信、忠、孝、节、勇、和),形神兼备。  以此繁复漆艺制成之唐代造像,绝无仅有,
期刊
鼻烟是用细磨的烟叶、香草和香料制成的混合物,无需点燃,用鼻吸服,故而得名。鼻烟最初流行于欧洲,17世纪下半叶通过欧洲传教士、使节和商人传入中国。由于有着与烟草相同的刺激作用,并兼具一定的药性,鼻烟很快便在清朝官员甚至宫廷中风行开来。  越来越多的人吸食鼻烟,催生了鼻烟壶制作的兴起。鼻烟壶就是盛装鼻烟的小型容器,壶口往往用一个带盖的塞子塞住,不仅可以保持鼻烟的新鲜度和口味,还方便使用者携带。  康熙
期刊
清代的祭祀活动包括祭天、祭神、祭祖,因其祭祀对象和执掌机构的不同可分为国祀和内廷两类,《清史稿·志五十七·礼一》中记载:“凡国家诸祀,皆属于太常、光禄、鸿胪三寺,而综于礼部。惟堂子元日谒拜,立杆致祭,与内廷诸祀,并内务府司之。”  要举行祭祀活动,祭器的使用必不可少,《大清会典事例·礼部·祭器》中记载:“乾隆十二年谕:国家敬天尊祖,礼备乐和,品物其陈,告丰告洁,所以将诚敬、昭典则也。考之前古,笾、
期刊
2013年10月4日,香港苏富比2013年秋季拍卖的槌音将在香港会议展览中心敲响。虽然每年的4月和10月,香港苏富比当年春拍和秋拍都会如期在这里上演,然而,今年的拍卖却有些与众不同。从1973年至2013年,苏富比,已经在香港驻扎了40个年头。40年前,这个有着230年历史的国际著名拍卖行为何看中了香港?在经历了40年的风雨后,香港对于苏富比来讲又意味着什么?本刊记者近日专访了苏富比亚洲区行政总裁
期刊
唐代墓葬壁中常见一类壁画题材,表现侍女手持一件丁字形长杖的场景。日本学者原田淑人在《唐代的服饰》一书中曾提及丁字杖,并将其与正仓院所藏两件玳瑁杖进行比较,然并未对其用途进行说明。齐东方、张静两位先生在《唐墓壁画与高松冢古坟壁画的比较研究》一文中亦有所论及,认为可能是尺,但亦未有定论。虽然前辈学者早已注意到这种丁字杖,但是对其名称及用途尚未有明确的解释和考证。  丁字杖怎么用  绘有丁字杖的唐代壁画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