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师生共同营造健康的育人环境
育人环境既包括物质环境,也包括心理环境。物质环境即我们的校园整洁、优雅;教室里光线充足、空气清新,防止疲劳和烦躁的情绪产生;校园美化、绿化、彩化,有文化氛围。心理环境要求有良好的师生关系、师师关系、生生关系;良好的师德师风、学风和教风;整个学校有积极向上、愉快活泼、团结祥和、民主有序的好校风,有利于个性发展的良好班风。只有这样的育人环境才能使学生时常保持一种平衡的心态,用良好的心情去感受学习,去面对同学,去与老师交流。
学生的品德形成受各种因素的影响,其中,教师的影响起着十分关键的作用。这是良好的师生关系,对学生个性的发展,有着积极的影响。一个经常受到老师关爱的学生,他更易感到社会对她的关心和肯定,从而获得心理上的满足,并在这种满足中发展他的自尊心和自信心,进而引发出积极向上的热情,使他对人生充满希望,情绪经常也是愉快乐观的。同时,他还会从别人对己的关心和爱护中,陶冶自己良好的情操,从而形成友爱、互助的优良个性品质。
教师要用自己的爱去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要让自己的爱体现在教书育人的每一点滴过程中。老师要常与孩子们接触,要善于了解他们的心理状态,当好他们学习生活的指导者、帮助者、促进者、引导他们良好心理品质的形成,成为孩子们的伙伴,只有和孩子常年在一起的老师,他的心灵才能快乐!只有热情培育小苗的教师,他才会欣赏到它生长的足迹。而感受到“师爱”的孩子,他的心田才会滋润。在这种环境中成长的孩子必定会形成健康的心里品质。
和谐的育人环境,不仅师生关系要融洽,更要让生与生之间和睦相处。教师要在日常生活中、学科教育中渗透正确与人相处的技巧。让学生在生动有趣的故事中,去引发思考、去明理启思、然后水到渠成,让学生明白评价他人要从事实出发,既看优点,也看缺点,不能从自己的好恶评价别人,要客观公正。对同学宽宏大量,善于原谅别人;宽容大度,从别人的失败中看到成绩;热情赞扬别人的长处,使人悔悟自己的过错;用赞美的评价去改变有缺点的人。从而使同学关系和谐,使自己天天有好心情,使自己天天处于健康的心里状态。
二、把心理健康培养寓于学科教育之中
在小学《语文》《品德与社会》《健康教育》《实践与创新》等学科教学中都非常重视学生良好心里品质的培养。老师要注意挖掘课文中所蕴含的心里健康品质的教育。比如小学语文中的《两只小狮子》,不仅让学生明白真正的小狮子必须刻苦学习,学会自己生活的本领,还要让学生明白自己要成为一个真正有出息的人也必须学会自立。又如小学《品德与社会》中的《我爱祖国山和水》《我们都是中华儿女》。通过这些单元教学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自信心、责任心,使学生学会爱祖国、爱家乡、爱自己的亲人,都是在培养学生健康的心里品质。《实践与创新》中的《生活与心理健康》,就重在培养学生学会正确欣赏自己,学会赞美他人,学会如何对待缺点,如何克服盲目攀比,学会如何控制冲动等,使自己成为一个会生活的心里健康的人。教师要利用学科中学生感兴趣的内容,发展其健全心里素质。学生的学习态度兴趣、情绪情感、求知需要、毅力恒心、自信心甚至性格,或多或少受到学习方式方法的影响。而好奇心、求知动机、进取性格、丰富的情感、创新的意向、良好的自我评价和较高的自信心等,都是激励学生学习的动力因素,是学会学习,学会生活,学会做人的重要因素。故教师在教学中还要采用多种教学方法,锻炼孩子的多项素质。比如:采用激励法,可以是目标激励、兴趣激励、竞争激励和荣誉激励等;采用识别法和排除法,如感情障碍、情绪障碍、思维障碍、语言表达障碍、文化、环境的消极影响等的识别与排除;采用调节法等,培养学生自尊、自信、自控、忍耐、坚毅等品格。
在学科教育中引导学生找到寻求快乐的心理防卫术:做自己喜欢的事;不在意别人的评价;换个环境;降低欲求;幻想成功;肯定自我;转移注意等等,使学生明白同一件事不同的人会有不同的看法和态度。告诉孩子们:生活就像一面镜子,你对他哭,他就对你哭;你对他笑,他就对你笑。快乐是一种自我选择,快乐就掌握在我们自己手中。
三、关注每一个孩子的心里发展,及时发现,及时输导,用爱去温暖他们
任何事物都有共性也有个性,心理素质教育过程也是如此。任课教师,而又特别是班主任教师,在实施心理素质教育时有些问题可以“批”处理,但也还要根据学生不同的心理特点进行个别辅导。一把钥匙开一把锁,不同的学生表现出的问题各不相同,或者有相同的表现形式而问题产生的心理原因又各具特点。老师要根据不同的情况,制定不同的心理“药方”,才能有针对性地帮助学生从不良心理状态中解脱出来,取得进步。对学生进行个别的、有的放矢的辅导,可以提高心理素质教育的实效性。特别是对品德问题多的孩子,老师更要做耐心细致的思想工作,要用老师深深的爱意去温暖他们,让他们找回自信,找回学习、生活的乐趣,从而乐观做人。
在学生的心里健康教育中,还可寻求家庭的配合。家庭教育对一个人的成长起着学校教育、社会教育不可替代的作用。调查表明,在家庭、学校、社会中,家庭对学生的影响力最大。因此,老师的心理素质教育工作不能忽视家庭教育渠道,可以利用家长会或家長学校等方式,让家长了解心理教育对孩子健康成长的重要。最有说服力的是,以往学生中家庭教育影响孩子成败的实例,或在与家长交流教育经验和方法中寻找班中典范,让事实说话,引起家长对心理素质教育的重视,让家长参与此项工作。这不仅有利于教师工作,还有利于协调学生与家长之间的一些难以相互理解的矛盾。
可以常邀请家长到学校开展一些亲子游戏,让孩子们感受家庭的温暖、学校生活的丰富有趣,只要孩子有一颗爱父母家人、爱老师同学、爱五彩生活的心,那他肯定是一个让人放心的健康人。
育人环境既包括物质环境,也包括心理环境。物质环境即我们的校园整洁、优雅;教室里光线充足、空气清新,防止疲劳和烦躁的情绪产生;校园美化、绿化、彩化,有文化氛围。心理环境要求有良好的师生关系、师师关系、生生关系;良好的师德师风、学风和教风;整个学校有积极向上、愉快活泼、团结祥和、民主有序的好校风,有利于个性发展的良好班风。只有这样的育人环境才能使学生时常保持一种平衡的心态,用良好的心情去感受学习,去面对同学,去与老师交流。
学生的品德形成受各种因素的影响,其中,教师的影响起着十分关键的作用。这是良好的师生关系,对学生个性的发展,有着积极的影响。一个经常受到老师关爱的学生,他更易感到社会对她的关心和肯定,从而获得心理上的满足,并在这种满足中发展他的自尊心和自信心,进而引发出积极向上的热情,使他对人生充满希望,情绪经常也是愉快乐观的。同时,他还会从别人对己的关心和爱护中,陶冶自己良好的情操,从而形成友爱、互助的优良个性品质。
教师要用自己的爱去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要让自己的爱体现在教书育人的每一点滴过程中。老师要常与孩子们接触,要善于了解他们的心理状态,当好他们学习生活的指导者、帮助者、促进者、引导他们良好心理品质的形成,成为孩子们的伙伴,只有和孩子常年在一起的老师,他的心灵才能快乐!只有热情培育小苗的教师,他才会欣赏到它生长的足迹。而感受到“师爱”的孩子,他的心田才会滋润。在这种环境中成长的孩子必定会形成健康的心里品质。
和谐的育人环境,不仅师生关系要融洽,更要让生与生之间和睦相处。教师要在日常生活中、学科教育中渗透正确与人相处的技巧。让学生在生动有趣的故事中,去引发思考、去明理启思、然后水到渠成,让学生明白评价他人要从事实出发,既看优点,也看缺点,不能从自己的好恶评价别人,要客观公正。对同学宽宏大量,善于原谅别人;宽容大度,从别人的失败中看到成绩;热情赞扬别人的长处,使人悔悟自己的过错;用赞美的评价去改变有缺点的人。从而使同学关系和谐,使自己天天有好心情,使自己天天处于健康的心里状态。
二、把心理健康培养寓于学科教育之中
在小学《语文》《品德与社会》《健康教育》《实践与创新》等学科教学中都非常重视学生良好心里品质的培养。老师要注意挖掘课文中所蕴含的心里健康品质的教育。比如小学语文中的《两只小狮子》,不仅让学生明白真正的小狮子必须刻苦学习,学会自己生活的本领,还要让学生明白自己要成为一个真正有出息的人也必须学会自立。又如小学《品德与社会》中的《我爱祖国山和水》《我们都是中华儿女》。通过这些单元教学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自信心、责任心,使学生学会爱祖国、爱家乡、爱自己的亲人,都是在培养学生健康的心里品质。《实践与创新》中的《生活与心理健康》,就重在培养学生学会正确欣赏自己,学会赞美他人,学会如何对待缺点,如何克服盲目攀比,学会如何控制冲动等,使自己成为一个会生活的心里健康的人。教师要利用学科中学生感兴趣的内容,发展其健全心里素质。学生的学习态度兴趣、情绪情感、求知需要、毅力恒心、自信心甚至性格,或多或少受到学习方式方法的影响。而好奇心、求知动机、进取性格、丰富的情感、创新的意向、良好的自我评价和较高的自信心等,都是激励学生学习的动力因素,是学会学习,学会生活,学会做人的重要因素。故教师在教学中还要采用多种教学方法,锻炼孩子的多项素质。比如:采用激励法,可以是目标激励、兴趣激励、竞争激励和荣誉激励等;采用识别法和排除法,如感情障碍、情绪障碍、思维障碍、语言表达障碍、文化、环境的消极影响等的识别与排除;采用调节法等,培养学生自尊、自信、自控、忍耐、坚毅等品格。
在学科教育中引导学生找到寻求快乐的心理防卫术:做自己喜欢的事;不在意别人的评价;换个环境;降低欲求;幻想成功;肯定自我;转移注意等等,使学生明白同一件事不同的人会有不同的看法和态度。告诉孩子们:生活就像一面镜子,你对他哭,他就对你哭;你对他笑,他就对你笑。快乐是一种自我选择,快乐就掌握在我们自己手中。
三、关注每一个孩子的心里发展,及时发现,及时输导,用爱去温暖他们
任何事物都有共性也有个性,心理素质教育过程也是如此。任课教师,而又特别是班主任教师,在实施心理素质教育时有些问题可以“批”处理,但也还要根据学生不同的心理特点进行个别辅导。一把钥匙开一把锁,不同的学生表现出的问题各不相同,或者有相同的表现形式而问题产生的心理原因又各具特点。老师要根据不同的情况,制定不同的心理“药方”,才能有针对性地帮助学生从不良心理状态中解脱出来,取得进步。对学生进行个别的、有的放矢的辅导,可以提高心理素质教育的实效性。特别是对品德问题多的孩子,老师更要做耐心细致的思想工作,要用老师深深的爱意去温暖他们,让他们找回自信,找回学习、生活的乐趣,从而乐观做人。
在学生的心里健康教育中,还可寻求家庭的配合。家庭教育对一个人的成长起着学校教育、社会教育不可替代的作用。调查表明,在家庭、学校、社会中,家庭对学生的影响力最大。因此,老师的心理素质教育工作不能忽视家庭教育渠道,可以利用家长会或家長学校等方式,让家长了解心理教育对孩子健康成长的重要。最有说服力的是,以往学生中家庭教育影响孩子成败的实例,或在与家长交流教育经验和方法中寻找班中典范,让事实说话,引起家长对心理素质教育的重视,让家长参与此项工作。这不仅有利于教师工作,还有利于协调学生与家长之间的一些难以相互理解的矛盾。
可以常邀请家长到学校开展一些亲子游戏,让孩子们感受家庭的温暖、学校生活的丰富有趣,只要孩子有一颗爱父母家人、爱老师同学、爱五彩生活的心,那他肯定是一个让人放心的健康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