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语文是我国小学教育中非常重要的一门学科,直接关系着我国青年一代的文学素养,并且对于培育学生的爱国情感与民族自豪感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随着新课改和素质教育理念在我国的推行,社会、学校、老师和学生都逐渐意识到在教学中发挥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重要性。有鉴于此,本文对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发挥进行了分析,旨在提升我国小学语文教学的效果。
【关键词】小学语文教学 自主学习能力 潜能激发
我国小学语文新课标中指出,教师要充分尊重小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要解放思想,起好引导作用,充分发挥小学生的自主能动性,激发他们的潜能,使他们积极的对语文知识进行探索,培育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
一、创建良好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自主学习兴趣
兴趣是学生最好的老师,在小学语文课堂学习中,如果能够激发起学生的興趣,那么会大幅度提升课堂的教学效果。在实际教学过程中,老师可以运用多种科学的教学方法,采用最新的多媒体技术来进行课件的演示,全方位多角度的为学生创建良好的教学情境,从而激发学生对语文的学习情趣,充分调动其积极性与主动性,提升课堂教学效果。比如,小学语文老师在讲授《山海关》这一篇文章时,可以分三个环节,即“兴趣激发—整体感知—活学活用”。在课堂开始时就像学生提出问题:“同学们,你们谁到过长城?知道长城是从哪儿开始的么?”经过提问,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和学习兴趣。然后,老师运用多媒体设备播放一些山海关的照片请学生们进行观看,使他们充分感知山海关的大气磅礴,并在此过程中充分与学生们进行交流。最后讲解完成后,请他们谈一谈对本篇课文以及山海关的感受,充分发挥其自主学习能力。
二、构建新型的师生关系,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环境
有相关研究表明,平等民主的师生关系可以使课堂教学气氛公家活泼与轻松,可以有效地消除学生的紧张和抵触心理,使他们的治理和非智力因素同时处于最佳状态,从而使他们达到最佳的学习效果。教师想要让小学生非常积极的对语文知识进行探索和追寻,发挥其自主能动性,首先就需要改变传统教育中教师主导课堂的思想,采取合适的方式为学生创造出一种良好的自主学习环境,鼓励学生充分发挥其自主学习的能力,将其自身的聪明才智充分挖掘出来。其次,要在班级内部进行集思广益,不仅仅是教师向学生传授知识,而且应该开展老师向学生、学生向老师、学生向学生之间的多向交流,将课堂上不同角色的优势和长处进行取长补短,使学生感受到平等公平,使他们能够敢于充分发表自己的所想、所感,再加上教师适时的引导,帮助学生对所学的知识进行创新。
三、引导并鼓励学生走上讲台,勇敢发言
新课标中非常明确的将学生确立为学习的主体,教师以一个组织者与指导者身份参与教学活动。所以,在实际教学过程中,老师要引导并鼓励学生主动走上讲台,进而培育其自己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并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其主体地位得以充分的展现。另外,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也可以适当的运用讨论思辨的方式,将一些重要的可以有争议的知识点让学生进行辩论,学生在思考如何进行辩论的过程中就自然而然的发挥了其学习的自主性。
四、重视启发式教学方式,培育出中学生的探究学习精神
小学学生正处于身体和心理发育的关键时期,在这一时间段他们拥有比较强烈的好奇心,他们对任何新鲜事物都充满好奇。所以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将语文教材中的一些重点和难点通过设立问题的方式,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培育探究学习的精神与自主学习的能力。比如,在讲授到中国第一个封建王朝—秦朝迅速灭亡的原因时,小学语文教师可以这样来引出该问题:“在当时秦国的市场中,出现了一种非常奇怪的现象:没有人没鞋子,但是人人却都争着买拐杖,这种奇怪的现象能够说明什么呢?”以这种非常有违反常理的问题作为教学的开篇,可以有效的激发学生的好奇心与学习积极性,有效的培育期探究性学习精神。
五、老师要加强和学生之间的讨论,引导其对问题进行深入思考
讨论是一种非常有效的学习方式,人们早讨论过程中能够使得自身的积极性和智慧得以充分调动。因此,在语文教学中小学语文教师要重视与学生之间的讨论,并在讨论过程中对他们的思维方向进行适度的引导,使他们可以非常顺畅的发表自己对某一方面的意见和见解。
第一,班级小组讨论。我国小学语文新课标中提出了“合作”这一词语,这不但要求老师与学生之间要进行合作,而且要求学生和学生之间也要进行合作,也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小组学习。因此,语文老师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可以根据班级内部学生的不同特点将其分成若干个小组,然后在课堂上提出一些有意义的问题让他们进行分组讨论,谈论完成后由组长进行归纳和总结。另外,在此过程中,老师要对小组的讨论过程和讨论内容进行观察,对于某些重点和难点可以适时的参与到小组的讨论中,并进行合适的引导与点拨,帮助学生进行更深入的思考与讨论。
第二,班级总体讨论。小组讨论完成后,形成了总结性的意见和结论,这时教师就应该以班级为单位组织各个小组成员对问题进行相互探讨和学习,在学生们讨论的基础上进行纲领性质的总结和分析,并对各个小组的讨论结果进行评价,使学生明确自身的不足。
六、课后拓展,提升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第一,联系生活,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小学生的好奇心非常强,因此小学语文老师可以将一些合适的问题留到课后供学生们进行探索。比如在讲授《新型玻璃》这一篇文章时,老师可以让小学生观察自己生活的环境中是否运用到了新型玻璃,并用自己的语言描述新型玻璃的外型和特点。
第二,增加阅读量,发挥其自主学习能力。语文是一门人文学科,阅读是提升小学生语文成绩和文学素养的一个关键途径。因此,小学语文教师要精准把控他们关注的的热点问题,并向其推荐一些他们喜爱的,并且具有较高文学素养的课外书籍,使他们在于度过程中自然而然的发挥其自主学习能力。
在新课改背景下,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主体地位趋于明显,教师要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引导并鼓励其自主的对语文知识进行探索,充分发挥其学习自主动,全面提升其文学综合素养。
参考文献
[1]李月萍.培养自主学习能力,促进教学效率提高—浅谈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J].新课程学习(上),2013
[2]闵文国.浅谈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J].小学教学研究,2012(08)
[3]宋维莉.浅析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J].语文学刊,2011(18)
[4] 喻明仿.浅谈“自主学习”模式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的实施[J]. 科学咨询(科技·管理),2016(09)
【关键词】小学语文教学 自主学习能力 潜能激发
我国小学语文新课标中指出,教师要充分尊重小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要解放思想,起好引导作用,充分发挥小学生的自主能动性,激发他们的潜能,使他们积极的对语文知识进行探索,培育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
一、创建良好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自主学习兴趣
兴趣是学生最好的老师,在小学语文课堂学习中,如果能够激发起学生的興趣,那么会大幅度提升课堂的教学效果。在实际教学过程中,老师可以运用多种科学的教学方法,采用最新的多媒体技术来进行课件的演示,全方位多角度的为学生创建良好的教学情境,从而激发学生对语文的学习情趣,充分调动其积极性与主动性,提升课堂教学效果。比如,小学语文老师在讲授《山海关》这一篇文章时,可以分三个环节,即“兴趣激发—整体感知—活学活用”。在课堂开始时就像学生提出问题:“同学们,你们谁到过长城?知道长城是从哪儿开始的么?”经过提问,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和学习兴趣。然后,老师运用多媒体设备播放一些山海关的照片请学生们进行观看,使他们充分感知山海关的大气磅礴,并在此过程中充分与学生们进行交流。最后讲解完成后,请他们谈一谈对本篇课文以及山海关的感受,充分发挥其自主学习能力。
二、构建新型的师生关系,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环境
有相关研究表明,平等民主的师生关系可以使课堂教学气氛公家活泼与轻松,可以有效地消除学生的紧张和抵触心理,使他们的治理和非智力因素同时处于最佳状态,从而使他们达到最佳的学习效果。教师想要让小学生非常积极的对语文知识进行探索和追寻,发挥其自主能动性,首先就需要改变传统教育中教师主导课堂的思想,采取合适的方式为学生创造出一种良好的自主学习环境,鼓励学生充分发挥其自主学习的能力,将其自身的聪明才智充分挖掘出来。其次,要在班级内部进行集思广益,不仅仅是教师向学生传授知识,而且应该开展老师向学生、学生向老师、学生向学生之间的多向交流,将课堂上不同角色的优势和长处进行取长补短,使学生感受到平等公平,使他们能够敢于充分发表自己的所想、所感,再加上教师适时的引导,帮助学生对所学的知识进行创新。
三、引导并鼓励学生走上讲台,勇敢发言
新课标中非常明确的将学生确立为学习的主体,教师以一个组织者与指导者身份参与教学活动。所以,在实际教学过程中,老师要引导并鼓励学生主动走上讲台,进而培育其自己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并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其主体地位得以充分的展现。另外,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也可以适当的运用讨论思辨的方式,将一些重要的可以有争议的知识点让学生进行辩论,学生在思考如何进行辩论的过程中就自然而然的发挥了其学习的自主性。
四、重视启发式教学方式,培育出中学生的探究学习精神
小学学生正处于身体和心理发育的关键时期,在这一时间段他们拥有比较强烈的好奇心,他们对任何新鲜事物都充满好奇。所以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将语文教材中的一些重点和难点通过设立问题的方式,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培育探究学习的精神与自主学习的能力。比如,在讲授到中国第一个封建王朝—秦朝迅速灭亡的原因时,小学语文教师可以这样来引出该问题:“在当时秦国的市场中,出现了一种非常奇怪的现象:没有人没鞋子,但是人人却都争着买拐杖,这种奇怪的现象能够说明什么呢?”以这种非常有违反常理的问题作为教学的开篇,可以有效的激发学生的好奇心与学习积极性,有效的培育期探究性学习精神。
五、老师要加强和学生之间的讨论,引导其对问题进行深入思考
讨论是一种非常有效的学习方式,人们早讨论过程中能够使得自身的积极性和智慧得以充分调动。因此,在语文教学中小学语文教师要重视与学生之间的讨论,并在讨论过程中对他们的思维方向进行适度的引导,使他们可以非常顺畅的发表自己对某一方面的意见和见解。
第一,班级小组讨论。我国小学语文新课标中提出了“合作”这一词语,这不但要求老师与学生之间要进行合作,而且要求学生和学生之间也要进行合作,也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小组学习。因此,语文老师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可以根据班级内部学生的不同特点将其分成若干个小组,然后在课堂上提出一些有意义的问题让他们进行分组讨论,谈论完成后由组长进行归纳和总结。另外,在此过程中,老师要对小组的讨论过程和讨论内容进行观察,对于某些重点和难点可以适时的参与到小组的讨论中,并进行合适的引导与点拨,帮助学生进行更深入的思考与讨论。
第二,班级总体讨论。小组讨论完成后,形成了总结性的意见和结论,这时教师就应该以班级为单位组织各个小组成员对问题进行相互探讨和学习,在学生们讨论的基础上进行纲领性质的总结和分析,并对各个小组的讨论结果进行评价,使学生明确自身的不足。
六、课后拓展,提升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第一,联系生活,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小学生的好奇心非常强,因此小学语文老师可以将一些合适的问题留到课后供学生们进行探索。比如在讲授《新型玻璃》这一篇文章时,老师可以让小学生观察自己生活的环境中是否运用到了新型玻璃,并用自己的语言描述新型玻璃的外型和特点。
第二,增加阅读量,发挥其自主学习能力。语文是一门人文学科,阅读是提升小学生语文成绩和文学素养的一个关键途径。因此,小学语文教师要精准把控他们关注的的热点问题,并向其推荐一些他们喜爱的,并且具有较高文学素养的课外书籍,使他们在于度过程中自然而然的发挥其自主学习能力。
在新课改背景下,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主体地位趋于明显,教师要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引导并鼓励其自主的对语文知识进行探索,充分发挥其学习自主动,全面提升其文学综合素养。
参考文献
[1]李月萍.培养自主学习能力,促进教学效率提高—浅谈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J].新课程学习(上),2013
[2]闵文国.浅谈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J].小学教学研究,2012(08)
[3]宋维莉.浅析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J].语文学刊,2011(18)
[4] 喻明仿.浅谈“自主学习”模式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的实施[J]. 科学咨询(科技·管理),2016(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