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新课改以后,我们的教育教学有着很大改善,对学生学习有更多的积极作用。例如在数学课堂教学上,课文内容更加丰富,知识点种类繁多,并且各个章节之间有着紧密联系,因此,学生需要更加全面地去学习和理解数学教学中的数学体系和内涵要义。而数学教学中的问题设计正是促进学生进行数学学习的重要环节。所以,本文就以高中数学课堂教学中的“问题”设计为主题进行简单探讨,以教学要以学生为中心和重视能力培养等方面进行论述,并提出一些建议,以供大家参考。
【关键词】高中数学 课堂教学 问题设计
众所周知,要想使学生保持一个积极地学习状态,有时候进行一些情景模拟来调动学生学习情趣是十分必要的,这样不仅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还使学生更容易进入学习状态,从而提高学生们的学习效率和成绩。而“问题”正是促进学生进行思维的一种重要表现形式,在学生的课堂教学中,无论是对新概念的理解,知识的巩固和应用,以及创新能力的培养等,都是需要“问题”来促进学生进行思考和改变的,因此,本位便对课堂中“问题”设计进行分析,进而更好地提高学生们的学习成绩。
一、“问题”设计要以教学目标为基础
将“问题”设计落实到课本教材的基础上,从而使得课文内容中更加生动、有价值的内容积极地变现出来,这不仅有利于教师更好地进行知识内容的传授,对于学生来说,也更加容易去记忆和理解课文内容知识,从而更好地实现教学目标,促进学生们数学成绩的提高。但是,当前我国大部分地区学校的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并不能做到将“问题”设计与课堂教学目标实现结合,这样将很难满足学生们在学习中的要求,也不利于学生去更深一步的学习数学问题中的重点难点,从而无法根据学生们的实际情况来进行课堂教学,这对学生们的数学学习是十分不利的。因此,我们必须要根据相关要求采取一些必要措施来强化教师的教学方法,促进教师将“问题”设计能够更好地切合教学目的,使其更叫具有针对性,从而更好地促进学生去进行数学学习。
例如在数学“解三角形”一章的学习中,我们应该设计问题进行引导,将正弦定理和余弦定理等进行相结合,不仅使学生更容易去理解解三角形的内容,而且更有利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和记忆。如设计问题:在△abc中,(1)已知a=3,b=4,∠c=30°,求c的值;(2)已知△abc的三边之比为3:4:5,求其最大内角为多少度,当sina:sinb:sinc=3:4:5时,最大角又是多少度呢?学生们在解决问题时,能够自觉将正弦和余弦定理进行结合,使学习更加有效。
二、“问题”设计要具有一定启发性意义
在高中数学课文内容中,各个章节的知识都是具有一定联系的,以此,教师可以根据知识点的关联性,从简到难的进行“问题”的设计和提问,并注意对学生循循善诱,对学生进行积极地启示,促进学生们去积极地思考。这样对学生来说,即培养了学生养成一种良好的学习习惯,对学生的课堂学习效率也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而对于学生进行启发性的问题提问并不是简单的事情,教师必须抓住问题提问的关键角度,才能使启发性提问更加有效果,进而激发学生们的思维火花。此外,我们还需要知道,教师对学生的课堂问题提问,重点在于问题是否精髓,而不是问题数量有多少,尤其是能对学生造成启发的问题提问上,这不仅需要教师掌握一些简单的提问技巧,更重要的是要注意对课文教材内容的理解,并且根据学生实际的学习情况加以分析,并运用新课标下的教育理论对学生进行启发性的提问。
例如:对高中数学中椭圆概念的学习和认识中,教师可以让学生进行实际操作,然后再根据学生的情况提出一些问题进行引导,从而促进学生们进行积极地思考。如教师可以让学生利用绳子和图钉等工具来画椭圆。然后提出促进学生进行思考的问题:(1)固定细绳长度不变,自由移动纸面上两个图钉的位置,观察椭圆的形状发什么变化?(2)将两个图钉固定,画出的图形还是椭圆吗?(3)如果绳子长度小于两个图钉之间的距离,又会出现什么样的情况?通过以上甚至更多问题来对学生进行诱导,使得学生在实际操作中一步一步的了解椭圆的概念,这样对学生的理解和掌握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同样也符合新课标的要求。
三、“问题”设计要具有发展性的思维
随着我国新课标教育理念渐渐地深入,对于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已成为当今时代教育教学中的一种重要目标。业内相关人士表明,教师的“教”,其目的便是为了学生能够更好地 去学习,进而使学生达到不教也能善學的目的,这才是当前学生学习中的重要目标。所以,教师在“问题”设计上一定要注意将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与之相结合,将其作为数学课堂教学中的重点任务,并为此设计一些有价值和探索意义的问题,使得学生在对数学问题进行思考、分析、推理等过程中培养自己的学习技能和学习能力。
例如在高中数学的立体几何问题学习中,这列问题具有较多的知识点以及较高的抽象思维,对于学生的学习能力培养有着重要作用。如:在四棱锥p-ABCD中,其底面ABCD是平行四边形,PA⊥底面ABCD,PA=3,AD=2,AB=4,∠ABC=60°。
(1)求证:AD⊥PC;(2)E是侧棱PB上一点,记,
是否存在实数λ ,使PC⊥平面ADE?若存在,求λ的值;若不
存在,说明理由。 对于好多学生来说,第一小题就有一定思考难度,如果他们没有一定解题方法,很容易造成思维停滞,更无法进入深入思考。因此,教师要根据实际情况,对问题进行适当的转变,比如将条件和结论交换,或者改变立体图形的放置角度等对学生们的思维开放都是很有效的,从而促进对学生们应变能力的培养。
总而言之,在当前高中数学课堂的教育教学中,“问题”设计在培养学生们积极进取和学习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所以,为适应当今时代的要求,我们要采取相关措施对数学课堂中的“问题”设计进行强化和完善,从而更好地促进学生们的学习进步,提高他们的学习能力。
参考文献
[1]李宾.高中数学“问题解决”课堂教学模式的研究与实践[J].赤子(中旬),2013,(11):133.
[2]北宏欣.高中数学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学周刊,2012,(08):26.
[3]王文兰.高中数学课堂教学中师生互动的问题及策略探讨[J].甘肃科技,2012,(04):85-86.
[4]朱雪莲.高中数学课堂教学中常见问题解析[J].科教文汇(下旬刊),2011,(05):98+104.
【关键词】高中数学 课堂教学 问题设计
众所周知,要想使学生保持一个积极地学习状态,有时候进行一些情景模拟来调动学生学习情趣是十分必要的,这样不仅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还使学生更容易进入学习状态,从而提高学生们的学习效率和成绩。而“问题”正是促进学生进行思维的一种重要表现形式,在学生的课堂教学中,无论是对新概念的理解,知识的巩固和应用,以及创新能力的培养等,都是需要“问题”来促进学生进行思考和改变的,因此,本位便对课堂中“问题”设计进行分析,进而更好地提高学生们的学习成绩。
一、“问题”设计要以教学目标为基础
将“问题”设计落实到课本教材的基础上,从而使得课文内容中更加生动、有价值的内容积极地变现出来,这不仅有利于教师更好地进行知识内容的传授,对于学生来说,也更加容易去记忆和理解课文内容知识,从而更好地实现教学目标,促进学生们数学成绩的提高。但是,当前我国大部分地区学校的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并不能做到将“问题”设计与课堂教学目标实现结合,这样将很难满足学生们在学习中的要求,也不利于学生去更深一步的学习数学问题中的重点难点,从而无法根据学生们的实际情况来进行课堂教学,这对学生们的数学学习是十分不利的。因此,我们必须要根据相关要求采取一些必要措施来强化教师的教学方法,促进教师将“问题”设计能够更好地切合教学目的,使其更叫具有针对性,从而更好地促进学生去进行数学学习。
例如在数学“解三角形”一章的学习中,我们应该设计问题进行引导,将正弦定理和余弦定理等进行相结合,不仅使学生更容易去理解解三角形的内容,而且更有利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和记忆。如设计问题:在△abc中,(1)已知a=3,b=4,∠c=30°,求c的值;(2)已知△abc的三边之比为3:4:5,求其最大内角为多少度,当sina:sinb:sinc=3:4:5时,最大角又是多少度呢?学生们在解决问题时,能够自觉将正弦和余弦定理进行结合,使学习更加有效。
二、“问题”设计要具有一定启发性意义
在高中数学课文内容中,各个章节的知识都是具有一定联系的,以此,教师可以根据知识点的关联性,从简到难的进行“问题”的设计和提问,并注意对学生循循善诱,对学生进行积极地启示,促进学生们去积极地思考。这样对学生来说,即培养了学生养成一种良好的学习习惯,对学生的课堂学习效率也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而对于学生进行启发性的问题提问并不是简单的事情,教师必须抓住问题提问的关键角度,才能使启发性提问更加有效果,进而激发学生们的思维火花。此外,我们还需要知道,教师对学生的课堂问题提问,重点在于问题是否精髓,而不是问题数量有多少,尤其是能对学生造成启发的问题提问上,这不仅需要教师掌握一些简单的提问技巧,更重要的是要注意对课文教材内容的理解,并且根据学生实际的学习情况加以分析,并运用新课标下的教育理论对学生进行启发性的提问。
例如:对高中数学中椭圆概念的学习和认识中,教师可以让学生进行实际操作,然后再根据学生的情况提出一些问题进行引导,从而促进学生们进行积极地思考。如教师可以让学生利用绳子和图钉等工具来画椭圆。然后提出促进学生进行思考的问题:(1)固定细绳长度不变,自由移动纸面上两个图钉的位置,观察椭圆的形状发什么变化?(2)将两个图钉固定,画出的图形还是椭圆吗?(3)如果绳子长度小于两个图钉之间的距离,又会出现什么样的情况?通过以上甚至更多问题来对学生进行诱导,使得学生在实际操作中一步一步的了解椭圆的概念,这样对学生的理解和掌握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同样也符合新课标的要求。
三、“问题”设计要具有发展性的思维
随着我国新课标教育理念渐渐地深入,对于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已成为当今时代教育教学中的一种重要目标。业内相关人士表明,教师的“教”,其目的便是为了学生能够更好地 去学习,进而使学生达到不教也能善學的目的,这才是当前学生学习中的重要目标。所以,教师在“问题”设计上一定要注意将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与之相结合,将其作为数学课堂教学中的重点任务,并为此设计一些有价值和探索意义的问题,使得学生在对数学问题进行思考、分析、推理等过程中培养自己的学习技能和学习能力。
例如在高中数学的立体几何问题学习中,这列问题具有较多的知识点以及较高的抽象思维,对于学生的学习能力培养有着重要作用。如:在四棱锥p-ABCD中,其底面ABCD是平行四边形,PA⊥底面ABCD,PA=3,AD=2,AB=4,∠ABC=60°。
(1)求证:AD⊥PC;(2)E是侧棱PB上一点,记,
是否存在实数λ ,使PC⊥平面ADE?若存在,求λ的值;若不
存在,说明理由。 对于好多学生来说,第一小题就有一定思考难度,如果他们没有一定解题方法,很容易造成思维停滞,更无法进入深入思考。因此,教师要根据实际情况,对问题进行适当的转变,比如将条件和结论交换,或者改变立体图形的放置角度等对学生们的思维开放都是很有效的,从而促进对学生们应变能力的培养。
总而言之,在当前高中数学课堂的教育教学中,“问题”设计在培养学生们积极进取和学习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所以,为适应当今时代的要求,我们要采取相关措施对数学课堂中的“问题”设计进行强化和完善,从而更好地促进学生们的学习进步,提高他们的学习能力。
参考文献
[1]李宾.高中数学“问题解决”课堂教学模式的研究与实践[J].赤子(中旬),2013,(11):133.
[2]北宏欣.高中数学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学周刊,2012,(08):26.
[3]王文兰.高中数学课堂教学中师生互动的问题及策略探讨[J].甘肃科技,2012,(04):85-86.
[4]朱雪莲.高中数学课堂教学中常见问题解析[J].科教文汇(下旬刊),2011,(05):98+104.